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黄河口中华绒螯蟹成蟹形态性状与体质量的相关性及通径分析
1
作者 和飞 王志忠 +5 位作者 卢红 于振海 闫法军 许国晶 朱永安 王新军 《水产学杂志》 CAS 2024年第3期31-36,共6页
为确定影响黄河口地区养殖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成蟹体质量的重要形态性状,为品种选育提供参考,测定随机采集的247只黄河口中华绒螯蟹成蟹的头胸甲长(X1)、头胸甲宽(X2)、体高(X3)、第三步足长节长(X4)和体质量(Y),通过相关... 为确定影响黄河口地区养殖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成蟹体质量的重要形态性状,为品种选育提供参考,测定随机采集的247只黄河口中华绒螯蟹成蟹的头胸甲长(X1)、头胸甲宽(X2)、体高(X3)、第三步足长节长(X4)和体质量(Y),通过相关分析、多元回归分析及通径分析建立其形态性状与体质量间的多元线性回归方程。研究显示各形态性状与体质量的相关程度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通过回归分析,剔除偏回归系数不显著的性状,排除共线性自变量,建立了最优多元线性回归方程Y=-328.06+5.43X2+2.43X4。拟合度检验表明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通径分析结果显示,头胸甲宽对体质量的直接影响最大,直接作用大于间接作用,表明头胸甲宽是影响黄河口中华绒螯蟹成蟹体质量的主要性状。在对黄河口中华绒螯蟹成蟹以体质量为目标性状进行选育时,可以头胸甲宽(X2)为主要间接选择指标,第三步足长节长(X4)为辅进行选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口中华绒螯蟹 形态性状 体质量 相关分析 通径分析
下载PDF
鱼台地区克氏原螯虾形态性状对体质量的影响分析及曲线拟合
2
作者 姜燕 曹振杰 +5 位作者 和飞 闫法军 臧金梁 吴君 王秉利 徐海强 《渔业研究》 2024年第4期347-359,共13页
【目的】明确山东鱼台地区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成虾的形态性状和体质量间的关系。【方法】采用相关分析、通径分析、逐步回归等方法开展研究。本文测量了195尾体质量≥15 g的克氏原螯虾的体质量及其12个形态性状数据,研究... 【目的】明确山东鱼台地区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成虾的形态性状和体质量间的关系。【方法】采用相关分析、通径分析、逐步回归等方法开展研究。本文测量了195尾体质量≥15 g的克氏原螯虾的体质量及其12个形态性状数据,研究形态性状对体质量的影响,构建主要影响性状与体质量的拟合曲线。【结果】影响雌性群体体质量的主要性状是全长(X_(2))、头胸甲宽(X_(7))、螯钳宽(X_(5))和尾节宽(X_(10));影响雄性群体体质量的主要性状是螯钳宽、头胸甲长(X_(6))和头胸甲宽;影响混合群体体质量的主要性状是全长、螯钳宽和头胸甲宽。以显著性状为自变量、体质量为因变量,构建多元回归方程,雌性群体:yfemale=−29.103+0.169X_(2)+1.018X_(7)+0.694X_(5)+0.561X_(10)(R^(2)=0.856);雄性群体:y_(male)=−38.973+1.243X_(5)+0.209X_(6)+1.882X_(7)(R^(2)=0.918);混合群体:y_(mixed)=−48.475+0.395X_(2)+1.368X_(5)+0.97X_(7)(R^(2)=0.932)。鱼台地区克氏原螯虾主要形态性状和体质量关系的最佳拟合曲线模型以二项式为主;混合群体中头胸甲宽和体质量关系的最佳拟合曲线模型是幂函数;雌性群体中螯钳宽和体质量关系的最佳拟合曲线是指数函数。不同群体曲线模型类型不完全相同。【结论】在基于体质量对鱼台地区克氏原螯虾选育中,建议雄性群体以头胸甲宽为主要参考性状,螯钳宽和头胸甲长为辅助参考性状;雌性群体以头胸甲宽为主要参考性状,螯钳宽、全长和尾节宽尾为辅助参考性状;混合群体中以螯钳宽为主要参考性状,头胸甲宽和全长为辅助参考性状。鱼台地区克氏原螯虾主要形态性状与体质量关系的拟合曲线模型以二项式为主。【意义】本研究结果为克氏原螯虾的遗传选育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氏原螯虾 形态性状 通径分析 回归分析 曲线拟合
下载PDF
Effect of Bacillus baekryungensis YD13 Supplemented in Diets on Growth Performance and Immune Response of Sea Cucumber(Apostichopus japonicus) 被引量:4
3
作者 yan fajun TIAN Xiangli DONG Shuanglin 《Journal of Ocean University of China》 SCIE CAS 2014年第5期805-810,共6页
The effect of a potential probiotic on the growth performance and immune response of sea cucumber(Apostichopus japonicus) was investigated. Bacillus baekryungensis YD13 isolated from sea cucumber culturing ponds was a... The effect of a potential probiotic on the growth performance and immune response of sea cucumber(Apostichopus japonicus) was investigated. Bacillus baekryungensis YD13 isolated from sea cucumber culturing ponds was added to sea cucumber basal feed as a probiotic in different doses(0, the control; 1×104(YD134), 1×106(YD136) and 1×108(YD138) CFU g-1 of diet), and administered orally to A. japonicus(initial mean wet weight 5.44 g ± 0.17 g). The sea cucumbers were fed in 20 aquaria, 5 each treatment, for 60 d. At the end of growth trial, 20 sea cucumbers from each treatment were challenged with Vibrio splendidus. A. japonicus in YD134 and YD136 exhibited significantly better growth performance than control(P < 0.05). Five non-specific immune parameters including lysozyme, acid phosphatase, alkaline phosphatase, superoxide dismutase and catalase in coelomic fluid were measured to evaluate the immune response of A. japonicus to the probiotics. Results showed that all parameters were significantly improved when YD11 was supplemented in the dose of 1×106 CFU g-1(P < 0.05). The cumulative incidence and mortality after the Vibrio splendidus challenge decreased significantly in sea cucumbers of YD136. Accordingly, 1×106 CFU g-1 of YD13 in diet was recommended for the growth promotion and immune enhancement of A. japonicu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acillus baekryungensis PROBIOTICS sea cucumber Apostichopus japonicus growth performance immune response
下载PDF
两株低温益生菌的包埋法固定化技术初步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李卫东 武心华 +3 位作者 田相利 董双林 闫法军 王军 《海洋湖沼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85-94,共10页
本研究以聚乙烯醇(PVA)和海藻酸钠(SA)为包埋载体,并添加沸石粉、碳源,对2株分离自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养殖池塘的有机物降解菌(菌株编号分别为CD、DB11)的包埋法固定化技术进行了初步研究,并比较了固定化后有机物降解菌及不... 本研究以聚乙烯醇(PVA)和海藻酸钠(SA)为包埋载体,并添加沸石粉、碳源,对2株分离自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养殖池塘的有机物降解菌(菌株编号分别为CD、DB11)的包埋法固定化技术进行了初步研究,并比较了固定化后有机物降解菌及不同形式细菌制剂对主要水质参数的降解效果。结果表明,固定化小球在添加碳源后能显著提高菌体对COD、NH_4^+-N和NO_2^--N的降解率(P<0.05)。在本研究条件下,可溶性淀粉、细菌数量和沸石粉比例分别为12.5%、10~9cfu/g、1.5%时,固定化菌株CD对氨氮的降解率最高。与游离复合菌体相比,固定化复合菌对COD、NH_4^+-N和NO_2^--N的降解率分别达到了62.4%、65.5%、62.2%,降解率则分别提高了17.5%、13.0%和12.8%。向养殖废水中添加沸石粉吸附的菌剂后,对COD、NH_4^+-N、NO_2^--N的降解率分别提高了11.03%、8.89%、17.5%,添加固定化微生物小球菌剂后,对COD、NH_4^+-N、NO_2^--N的降解率分别提高了14.92%、18.54%和16.53%。因此,以PVA、SA作为载体添加沸石粉和碳源对菌体进行包埋的技术在刺参池塘养殖的水质和底质环境修复实践中可能具有较大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包埋 碳源 COD 氨氮 亚硝氮
原文传递
东平湖草鱼-中华绒螯蟹复合生态养殖模式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刘峰 董俊 +5 位作者 李娴 朱永安 闫法军 杨凤梅 董文 刘东敏 《海洋湖沼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31-136,共6页
近年来,随着湖泊富营养化程度的加深,菹草疯长及其腐败给湖区环境造成了严重破坏。本文采用不投喂方式,对比研究了东平湖草鱼-中华绒螯蟹不同复合养殖模式下鱼、蟹生长情况及其对底质碳(C)、氮(N)、磷(P)营养盐含量的影响,来筛选适宜东... 近年来,随着湖泊富营养化程度的加深,菹草疯长及其腐败给湖区环境造成了严重破坏。本文采用不投喂方式,对比研究了东平湖草鱼-中华绒螯蟹不同复合养殖模式下鱼、蟹生长情况及其对底质碳(C)、氮(N)、磷(P)营养盐含量的影响,来筛选适宜东平湖的生态养殖模式。结果表明,草鱼的摄食作用能有效控制菹草生物量,减轻菹草腐败带来的底质污染;中华绒螯蟹在整个养殖期间能在一定程度上控制或减轻底质碳氮磷含量,达到"养底"目的;综合比较发现,C2E1(草鱼2 ind/m^2,中华绒螯蟹1 ind/m^2)为最佳生态养殖模式,鱼、蟹生长状况最优,可生产草鱼31037.04 Kg/ha,中华绒螯蟹359.94Kg/ha,同时每产出1 t草鱼可从环境中带走129.43 Kg的C、27.83 Kg的N及3.30 Kg的P,每产出1 t中华绒螯蟹可从环境中带走121.51 Kg的C、17.22 Kg的N及1.89 Kg的P,养殖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均比较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养殖模式 草鱼 中华绒螯蟹 菹草 底质 东平湖
原文传递
草鱼池塘水体细菌群落对蓝藻源DOM的降解及其碳代谢特征变化 被引量:1
6
作者 闫法军 张婧一 +5 位作者 刘峰 郑玉珍 陈有光 秦玉广 卢红 于振海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3279-3289,共11页
以水华发生草鱼养殖池塘为背景,利用紫外-可见光谱和BIOLOG-ECO技术探讨了水体细菌群落对蓝藻源溶解性有机质(Algae-derived Dissolved Organic Matter,A-DOM)的降解,并分析了降解过程中细菌群落的碳代谢特征变化.结果显示,在细菌群落... 以水华发生草鱼养殖池塘为背景,利用紫外-可见光谱和BIOLOG-ECO技术探讨了水体细菌群落对蓝藻源溶解性有机质(Algae-derived Dissolved Organic Matter,A-DOM)的降解,并分析了降解过程中细菌群落的碳代谢特征变化.结果显示,在细菌群落不同培养时期(0、12、36、60 h,分别记为B0、B12、B36、B60),A-DOM的紫外光谱吸收曲线变化明显(主要表现在0~36 h,240~280 nm处吸光度),其相对含量(以α_((280))表征)随培养时间延长而逐渐降低(p<0.05),而分子量(E2/E3)和芳香性程度(SUVA254)逐渐增大(p<0.05),这些揭示了细菌群落对A-DOM的显著降解作用.降解过程中,水体pH及DOC、TN、TP、NO^(-)_(3)、PO^(3-)_(4)浓度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而NH^(+)_(4)、NO^(-)_(2)浓度则呈显著升高(p<0.05);细菌群落碳代谢能力及代谢多样性指数Shannon、Simpson及McIntosh均呈先增大后减小的变化,其中对糖类和羧酸类碳源的利用能力变化显著(p<0.05);PCA分析进一步表明,细菌群落碳代谢方式存在差异且主要表现在B0、B12、B36之间;相关性Heatmap图及RDA分析显示,细菌群落对A-DOM的降解利用与其碳代谢多样性的变化密切相关,且DOC和pH是影响群落代谢功能变化的主要环境因子.研究认为,草鱼养殖水体细菌群落能有效降解利用A-DOM,降解过程中群落碳代谢特征会发生明显变化并主要受水体pH及A-DOM含量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菌群落 蓝藻源溶解性有机质 生物降解 BIOLOG-ECO 紫外-可见光谱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