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小分子荧光探针的设计及对亚硝酸盐高灵敏的识别
1
作者 张家伟 李德鑫 +3 位作者 高博文 熊静怡 颜鸣涛 王迅昶 《山东化工》 CAS 2024年第10期48-51,共4页
快速和精确地检测亚硝酸盐可以有效地监测环境污染和监管食品安全。然而,检测方法的复杂性是影响检测亚硝酸盐未来发展的最大障碍之一。因此,我们基于亚硝酸盐与荧光探针发生重氮化和环化反应,合理开发了一种简单可靠的用于检测亚硝酸... 快速和精确地检测亚硝酸盐可以有效地监测环境污染和监管食品安全。然而,检测方法的复杂性是影响检测亚硝酸盐未来发展的最大障碍之一。因此,我们基于亚硝酸盐与荧光探针发生重氮化和环化反应,合理开发了一种简单可靠的用于检测亚硝酸盐的荧光探针2-(5-溴-1H-苯并[d]咪唑-2-基)苯胺(RBMA)。所设计的荧光探针具有优异的亚硝酸盐检测性能,包括低检测限(2.6μmol/L),快速检测时间(<6 min),即使在多种氧化还原活性物质、硝基化合物和金属离子存在下也具有出色的特异性。此外,该探针非常适用于亚硝酸盐的现场快速半定量测量。所提出的探针设计策略有望为亚硝酸盐的检测开辟一个新的道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探针 亚硝酸盐 荧光检测 检测限 响应时间
下载PDF
黄河流域科技创新水平测度及区域科技创新中心提升路径 被引量:4
2
作者 赵建吉 闫明涛 +3 位作者 张明昊 周诗梦 王莲莲 王艳华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58-64,共7页
科技创新是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的重要支撑,区域科技创新中心是实现区域创新的重要载体。以黄河流域67个地级市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熵权TOPSIS、核密度、空间自相关、标准差椭圆等方法研究了黄河流域科技创新水平的时空演... 科技创新是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的重要支撑,区域科技创新中心是实现区域创新的重要载体。以黄河流域67个地级市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熵权TOPSIS、核密度、空间自相关、标准差椭圆等方法研究了黄河流域科技创新水平的时空演化特征,提出了黄河流域科技创新中心提升路径。研究结果表明:黄河流域科技创新发展水平呈逐步提升趋势,由2011年的0.084提升到2020年的0.137;黄河流域科技创新水平整体呈两极分化格局,绝对差异逐渐缩小,且不平衡程度有所降低;黄河流域科技创新水平存在显著的空间分异特征,呈“块状”分布格局,整体仍处于低水平和较低水平,且下游地区>中游地区>上游地区;黄河流域科技创新水平具有显著的空间集聚特征,随着时间的推移,空间集聚特征逐渐增强。黄河流域科技创新中心需要通过聚焦创新中心城市优势,加速产业结构升级,推动产业融合与集聚发展,促进中心城市“多核驱动,点轴延伸”空间模式的形成等,提高区域科技创新中心发展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创新水平 创新中心 提升路径 黄河流域
下载PDF
黄河流域城镇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及交互胁迫关系研究
3
作者 瞿萌 陈准 +1 位作者 闫明涛 陈太政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9-24,共6页
为探究黄河流域城镇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状况及二者的交互胁迫关系,基于2006—2018年黄河流域九省(区)101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构建城镇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变异系数熵权法确定指标权重,采用耦合协调模型计算各地级... 为探究黄河流域城镇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状况及二者的交互胁迫关系,基于2006—2018年黄河流域九省(区)101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构建城镇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变异系数熵权法确定指标权重,采用耦合协调模型计算各地级市逐年耦合协调度,采用交互胁迫模型对二者关系进行验证。结果表明:研究期内黄河流域城镇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状况不断向好,耦合协调等级于2014年实现轻度失调向初级协调的转变、于2018年基本实现初级协调向良好协调的转变,耦合协调类型整体上属于城镇化滞后型;空间上耦合协调等级呈中东部高于西部的格局,优质协调等级的地级市具有辐射效应,其耦合协调状态向外围扩散和辐射,带动周边地区耦合协调等级提升,使良好协调与优质协调逐渐由点扩大到面;城镇化对生态环境有明显胁迫作用,生态环境对城镇化有明显约束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镇化 生态环境 耦合协调 交互胁迫 黄河流域
下载PDF
黄河流域乡村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测度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0
4
作者 闫明涛 乔家君 +2 位作者 瞿萌 朱乾坤 韩冬 《测绘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01-105,116,共6页
基于黄河流域2008、2010、2012、2014年136个区县面板数据,本文运用熵权TOPSIS分析法、耦合协调度模型和地理探测器模型对其耦合协调水平和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①研究期内黄河流域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质量耦合协调度变化... 基于黄河流域2008、2010、2012、2014年136个区县面板数据,本文运用熵权TOPSIS分析法、耦合协调度模型和地理探测器模型对其耦合协调水平和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①研究期内黄河流域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质量耦合协调度变化趋势呈“U”形曲线,总体处于高度耦合低级协调阶段。区域间差异变化趋势呈倒“U”形曲线。从相对发展度模型来看,2010—2014年乡村生态环境质量相对滞后。②空间格局上存在显著的空间分异特征,耦合协调度呈“上游>中游>下游”的分布格局。③自然环境因素是影响耦合协调度空间分异的主导因素,其次是社会经济因素。其中,乡村人口密度、PM_(2.5)年均浓度、人均耕地面积、地形起伏度、高程和年均气温是主要因子,并且两个因子的交互作用明显大于单一因子的影响。基于此,建议黄河流域以协调发展理念为指引,重点提高生态环境的保护和修复,采用差异化、特色化的发展策略,以期早日实现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流域 社会经济发展 生态环境质量 耦合协调 地理探测器
下载PDF
黄河流域乡村高质量绿色发展水平时空分异与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0
5
作者 闫明涛 乔家君 +1 位作者 瞿萌 朱乾坤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5-20,共6页
为给进一步推动黄河流域乃至其他区域的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提供决策支撑,基于2008年、2010年、2012年、2014年黄河流域136个县(区)的面板数据,对黄河流域乡村高质量绿色发展水平时空分异与影响因素进行探讨。结果表明:从时序变化来看... 为给进一步推动黄河流域乃至其他区域的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提供决策支撑,基于2008年、2010年、2012年、2014年黄河流域136个县(区)的面板数据,对黄河流域乡村高质量绿色发展水平时空分异与影响因素进行探讨。结果表明:从时序变化来看,乡村高质量绿色发展水平呈上升趋势,其中黄河下游乡村高质量绿色发展水平提升最快;从差异分析来看,总体差异变化呈倒U形,其原因主要是上中下游内部的差异增大,其中上游内部差异最大;从空间格局来看,乡村高质量绿色发展水平存在显著的空间分异性,且具有相对明显的空间俱乐部收敛特征;资源禀赋、环境质量、城镇化水平和经济发展是乡村高质量绿色发展的主导因子,驱动因子交互作用类型均表现为双因子增强或非线性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质量绿色发展 泰尔指数 空间相关性 地理探测器 黄河流域
下载PDF
Patterns, processes, and differentiation mechanisms of China's transition from old to new economic drivers
6
作者 yan mingtao ZHAO Jianji yan Mingyue 《Journa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 SCIE CSCD 2024年第9期1697-1718,共22页
Transition from old to new economic drivers(TONED)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for optimizing economic structures. Using a combination of methods including entropy weight technique for order preference by similarity to i... Transition from old to new economic drivers(TONED)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for optimizing economic structures. Using a combination of methods including entropy weight technique for order preference by similarity to ideal solution, geospatial analysis, and optimal parameter geodetector, this study investigates the patterns and mechanisms of China's TONED in the prefecture-level cities from 2011 to 2020. The findings reveal that(1) the TONED exhibited a spatial distribution characterized by higher levels in the east and lower levels in the west, along with a pyramidal hierarchy of levels. The distribution of hot and cold spots roughly followed the Heihe-Yulin line.(2) The informatization levels, openness to the outside world, and urbanization played a dominant role in the TONED. The types of dual-factor interactions exhibited both dual-factor enhancement and non-linear enhancement effects.(3) The eastern and central regions were more likely to promote the TONED through enhanced informatization levels, whereas the western region relied more on increasing openness. This study finds that the TONED results from the combined effects of three geographical natures, each playing a distinct role. The recommendations provided can serve as a reference for China and other developing countries to implement the TONED in the context of deglobaliz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ransition from old to new economic drivers pattern evolution differentiation mechanism geographical nature China
原文传递
河南省农业经济增长与农业面源污染关系的探讨——基于EKC理论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7
7
作者 闫明涛 马玉玲 乔家君 《河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1年第1期12-19,共8页
以环境库兹涅茨理论(EKC)为基础,选取1997-2017年河南省农业经济增长与农业面源污染数据,通过线性、二次、三次函数模型拟合,建立最优模型,探寻河南省农业经济增长与农业面源污染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化肥施用强度、农药施用强度与人均... 以环境库兹涅茨理论(EKC)为基础,选取1997-2017年河南省农业经济增长与农业面源污染数据,通过线性、二次、三次函数模型拟合,建立最优模型,探寻河南省农业经济增长与农业面源污染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化肥施用强度、农药施用强度与人均农业总产值之间呈"N"型曲线较为显著,地膜使用强度与人均农业总产值之间倒"U"型曲线较为显著.农药施用强度与地膜使用强度,均已跨过EKC曲线的拐点,农药施用强度跨过拐点时间为2008年,地膜使用强度跨过拐点时间为2013年.而化肥施用强度仍处于EKC曲线左侧.与四川省、黑龙江省及河北省这3个农业大省相比发现:除河南省和黑龙江省的化肥污染尚未跨过EKC曲线的拐点外,4个省的其他指标均已跨过EKC曲线的拐点.这说明河南省的化肥污染状况较为严重.论文在实证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策略和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南省 EKC 农业经济增长 农业面源污染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