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跨南海西南次海盆OBS、多道地震与重力联合调查 被引量:7
1
作者 汪俊 邱燕 +4 位作者 阎贫 DELESCLUSE M 王彦林 PUBELLIER M 聂鑫 《热带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81-90,共10页
对跨南海西南次海盆及两侧陆缘的一条1050km长的、包括海底地震(OBS)、长排列多道地震和重磁在内的综合地球物理探测剖面(CFT)进行了构造成像和研究。在多道地震成像基础上建立了CFT剖面初始速度模型,进而通过初至波层析成像方法反演了... 对跨南海西南次海盆及两侧陆缘的一条1050km长的、包括海底地震(OBS)、长排列多道地震和重磁在内的综合地球物理探测剖面(CFT)进行了构造成像和研究。在多道地震成像基础上建立了CFT剖面初始速度模型,进而通过初至波层析成像方法反演了CFT剖面的速度结构模型,在重力异常资料的约束下建立了CFT剖面的综合地壳结构模型。讨论了沿CFT剖面出现的下地壳高速体、龙门海山的低密度物质等地质问题。结果表明,下地壳高速层在北部陆坡、西南海盆和南部南沙地块均有分布,厚度在0~4km之间,可能与陆缘下地壳物质和地幔物质熔融混合,以及深海盆海底扩张期间构造拉伸导致地幔蛇纹岩化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西南海盆 海底广角地震 长排列多道地震 层析成像 下地壳高速体 龙门海山
下载PDF
东沙西南海区泥火山的分布及其物质来源层位 被引量:5
2
作者 赵旭 阎贫 +1 位作者 王彦林 郑红波 《热带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88-96,共9页
早期的多道地震和浅剖测线数据表明东沙西南海域可能存在一些泥火山。2014年在该海域加密了多道地震测线和浅剖测线。通过对新采数据的处理,在多道地震剖面中发现了大量反映泥火山存在的丘形隆起、喷发凹槽及反射空白带等特征;在浅剖剖... 早期的多道地震和浅剖测线数据表明东沙西南海域可能存在一些泥火山。2014年在该海域加密了多道地震测线和浅剖测线。通过对新采数据的处理,在多道地震剖面中发现了大量反映泥火山存在的丘形隆起、喷发凹槽及反射空白带等特征;在浅剖剖面上发现了指示泥火山存在的丘状构造、局部海底反射加强以及气体羽等现象。对比分析相邻的多道和浅剖剖面,发现该区存在大量泥火山,沿NWW—SEE方向呈带状分布。其中最大泥火山长度大于15km,宽约8km,高约285m。泥火山坡度较大,两翼倾角在5.5?~15.9?之间。剖面上显示有些泥火山对应的构造形变及反射空白带至少延伸到海底以下5.5km深度,经过与附近海区地震剖面解释成果的对比,推断泥火山物质来源层位为中生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沙西南 泥火山 多道地震 浅剖 中生界
下载PDF
东沙海区泥火山调查进展 被引量:3
3
作者 阎贫 王彦林 +7 位作者 于俊辉 罗伟 刘兴健 靳永斌 李鹏春 刘杰 钟广见 易海 《热带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34-43,共10页
泥火山是地球运动和深部含流体物质向表层迁移的一种重要形式,其喷溢及喷出物对认识地质动力、地层岩性和资源环境具有重要的意义。东沙海区新生界薄(~1km),中生界厚(>5km),是南海最典型的中生代沉积区和油气勘探待突破区。区内有众... 泥火山是地球运动和深部含流体物质向表层迁移的一种重要形式,其喷溢及喷出物对认识地质动力、地层岩性和资源环境具有重要的意义。东沙海区新生界薄(~1km),中生界厚(>5km),是南海最典型的中生代沉积区和油气勘探待突破区。区内有众多的海山海丘,过去都被推测为不利于油气成藏的岩浆火山。但近年来针对这些海山进行的调查发现了大量海底地层底辟形变与断裂、流体充注空白反射带和喷溢释放结构。通过浅表层取样采获了丰富的自生碳酸盐岩结核及深水珊瑚、海绵等生物,表明众多海山、海丘具有明显的泥火山活动特征。东沙泥火山的发现表明区内具有良好的油气生成和运移条件,为勘探源于中生界的油气和水合物提供了重要线索;而大量深水珊瑚和海绵的出现指示东沙泥火山区可能是深水珊瑚礁、海绵礁发育区,为研究油气泄漏、化养生物和环境三者的关系提供了重要的研究对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沙海区 泥火山 深水珊瑚 自生碳酸盐岩 油气与可燃冰勘探 中生界
下载PDF
针对岩性圈闭的正演照明采集参数优化设计 被引量:1
4
作者 罗伟 阎贫 +2 位作者 万琼华 陈兆明 黄鑫 《物探化探计算技术》 CAS 2019年第1期12-17,共6页
针对老三维地震资料品质难以解决珠江口盆地惠州地区中浅层岩性复合圈闭的圈闭有效性、圈闭规模和多套砂体叠置的问题,开展针对目标的地震勘探采集参数优化设计以提升二次三维地震采集资料品质。首次提出针对岩性勘探应采用垂直于砂体... 针对老三维地震资料品质难以解决珠江口盆地惠州地区中浅层岩性复合圈闭的圈闭有效性、圈闭规模和多套砂体叠置的问题,开展针对目标的地震勘探采集参数优化设计以提升二次三维地震采集资料品质。首次提出针对岩性勘探应采用垂直于砂体展布方向采集的方案。首次在南海东部珠江口盆地惠州凹陷获得针对岩性勘探的"高分辨率和高密度"采集结果。通过该地区成功应用的实例证明方法的合理性,对后续针对岩性圈闭的采集参数设计具有非常重要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珠江口盆地 惠州凹陷 岩性复合圈闭 地震勘探采集设计 正演照明分析
下载PDF
“三成”目标视野下地方高校应用化学专业综合改革的研究与探索
5
作者 严平 吴传保 曹小华 《山东化工》 CAS 2018年第23期134-135,共2页
实施专业教学综合改革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举措。九江学院应用化学专业在专业办学及教育实践过程中,不断进行改革探索,走出了一条具有鲜明特色的面向学生的"三成"(成人、成功、成才)目标的教育改革之路,取得了良好的实... 实施专业教学综合改革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举措。九江学院应用化学专业在专业办学及教育实践过程中,不断进行改革探索,走出了一条具有鲜明特色的面向学生的"三成"(成人、成功、成才)目标的教育改革之路,取得了良好的实施效果。本文从专业认知教育、精准成长引导体系、教师能力提高、教学模式改革、学生专业实践训练等方面阐述了我校"三成"目标视野下应用化学专业综合改革的具体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用化学 综合改革 高等教育 地方高校
下载PDF
南海北部天然气水合物勘查试采及研究进展与勘探前景 被引量:22
6
作者 何家雄 钟灿鸣 +5 位作者 姚永坚 阎贫 王彦林 万志峰 关雎 张金峰 《海洋地质前沿》 CSCD 2020年第12期1-14,共14页
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以来,南海北部天然气水合物勘查取得了丰硕的勘探成果和里程碑式的重大突破与进展。迄今为止,通过勘查评价已在南海北部圈定了两大天然气水合物成藏带及三大富集区,先后勘探发现了3个超千亿立方米储量规模的天然气水... 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以来,南海北部天然气水合物勘查取得了丰硕的勘探成果和里程碑式的重大突破与进展。迄今为止,通过勘查评价已在南海北部圈定了两大天然气水合物成藏带及三大富集区,先后勘探发现了3个超千亿立方米储量规模的天然气水合物矿藏。同时,通过2017年和2020年2次探索性试采均获得了产气总量及日均产气量超世界新记录,而且攻克了深水海底浅表层未成岩软地层水平井钻采核心技术,实现了由"探索性试采向试验性试采"的重大跨越和突破。然而,南海天然气水合物资源勘查试采这一庞大复杂的系统工程,尚面临着诸多问题和挑战,如天然气水合物成因成藏类型与气源供给及产出赋存特点、天然气水合物成藏机理及主控因素、勘查试采技术方法优化创新与商业化产能目标的实现,以及天然气水合物可持续滚动勘探开发的战略选区及其资源/储量接替等,因此,南海天然气水合物资源勘查试采工程项目工作仍然非常艰巨且任重道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北部 天然气水合物资源 勘查评价方法 钻探试采技术 成藏系统 勘探前景
下载PDF
东沙群岛西南海区海底地震测线OBS2015-1揭示的深部地壳结构 被引量:3
7
作者 李亚清 阎贫 +1 位作者 王彦林 钟广见 《热带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83-92,共10页
为深入理解南海北部多道地震测线D80显示的深反射信息,沿此测线布置OBS(15台)地震测线(OBS2015-1),测线长300km,方向NNW—SSE,从水深800m陆坡延伸至3760m深海平原。文章利用Obstool软件进行预处理(位置校正和时间校正等)、震相识别,利用... 为深入理解南海北部多道地震测线D80显示的深反射信息,沿此测线布置OBS(15台)地震测线(OBS2015-1),测线长300km,方向NNW—SSE,从水深800m陆坡延伸至3760m深海平原。文章利用Obstool软件进行预处理(位置校正和时间校正等)、震相识别,利用FAST tomography软件进行速度层析成像。速度结果表明,新生代沉积层速度1.6~3.5km·s-1,厚度约2km;中生界速度3.5~5.5km·s-1,平均厚度约3km。在洋陆过渡带处,沉积基底受新生代岩浆活动影响,有较大起伏。在上陆坡处,上地壳存在向上凸起约5km的高速异常,在多道地震剖面中表现为杂乱反射的背斜构造,上覆晚新生代地层也同步形变,推测可能是新生代晚期岩浆侵入造成。地壳厚度由陆坡的23~20km减薄至洋盆的8km。地壳下部存在7.0~7.6km·s-1的高速层,高速层由陆坡的5km左右逐渐递减至海盆的2km左右,因上陆坡和洋陆过渡带晚新生代岩浆活动活跃,作者认为地壳下部高速层是由海底扩张停止后岩浆侵入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沙群岛西南海区 海底地震仪(OBS) 速度层析成像 高速层 岩浆侵入
下载PDF
牦牛SRSF10基因克隆及生物信息学分析 被引量:4
8
作者 李歆怡 黄纯 +5 位作者 马晓明 喇永福 郭宪 阎萍 潘和平 梁春年 《中国草食动物科学》 CAS 2022年第5期1-8,共8页
为研究牦牛SRSF10(Serine/argnine-rich splicing factor 10,SRSF10)基因的结构及功能,以美仁牦牛脂肪组织cDNA为模板,克隆牦牛SRSF10基因的编码区(Coding sequence,CDS)序列,并利用基因序列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及蛋白理化性质预测。结... 为研究牦牛SRSF10(Serine/argnine-rich splicing factor 10,SRSF10)基因的结构及功能,以美仁牦牛脂肪组织cDNA为模板,克隆牦牛SRSF10基因的编码区(Coding sequence,CDS)序列,并利用基因序列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及蛋白理化性质预测。结果表明,美仁牦牛SRSF10基因的CDS区全长789 bp,共编码262个氨基酸;同源性比对发现,牦牛与野牦牛、黄牛之间的SRSF10基因亲缘关系最近(100%),与北极狐最远(97%);牦牛SRSF10蛋白分析显示,SRSF10蛋白内存在2个糖基化位点,1个RRM结构域(74 aa),无跨膜结构域及信号肽区域,其氨基酸等电点11.26,不稳定系数(Ⅱ)101.36,GRAVY=-1.762,预测为稳定的亲水性分泌蛋白;亚细胞定位与核定位预测分析均显示,SRSF10位于细胞核(61.9%),蛋白内共有潜在磷酸化位点63个;SRSF10蛋白高级结构由无规则卷曲(58.02%)、α-螺旋(21.76%)、延伸链(10.69%)和β-转角(9.54%)相互连接而成,主要与同为丝氨酸和富含精氨酸剪接因子、RNA结合蛋白等相关蛋白相互作用。综上所述,SRSF10基因在牦牛脂肪组织中发挥重要作用,该研究结果可为SRSF10基因在牦牛脂肪沉积调控机制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也可为牦牛的遗传育种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仁牦牛 SRSF10基因 生物信息学 脂肪
下载PDF
东沙海区海丘发现多底栖方式深水珊瑚 被引量:1
9
作者 阎贫 王彦林 +2 位作者 靳永斌 赵美霞 钟广见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202-210,共9页
东沙岛周围海区发育众多深水(200~2000 m)海丘,其中一些显示了明显的泥火山活动特征。近年的取样调查在多个底质差异明显的海丘都发现了非常丰富的深水珊瑚。为什么这些海丘上深水珊瑚兴盛尚不清楚。根据样品形态分析,初步识别的珊瑚既... 东沙岛周围海区发育众多深水(200~2000 m)海丘,其中一些显示了明显的泥火山活动特征。近年的取样调查在多个底质差异明显的海丘都发现了非常丰富的深水珊瑚。为什么这些海丘上深水珊瑚兴盛尚不清楚。根据样品形态分析,初步识别的珊瑚既有以基座紧密固着于碳酸盐岩结核硬底的Madrepora oculate(多眼筛孔珊瑚)、Lochmaeotrochus(灌丛珊瑚)、Enallopsammia(突出海沙珊瑚)、Solenosmilia variabilis、Dendrophyllia(树珊瑚)、Bamboo Coral(竹节珊瑚)、Golden Gorgonians(金柳珊瑚),还新发现有以鸭蹼状凹凸不平形底壳贴附于海底砂泥级生物碎屑的Desmophyllum dianthus(葵珊瑚)和尖底浅植于碎屑沉积中的Flabellum(扇珊瑚)、Crispatotrochus(卷轮珊瑚)、Balanophyllia(栎珊瑚),还有饼形、杯形能在软质海底缓慢自由移动的Fungiacyathus(蕈杯珊瑚)、Deltocyathusi(角杯珊瑚),指示在底质硬度及海流强度迥异的东沙海丘环境中有多种属珊瑚生长。大量具有机动性的深水珊瑚栖居于弱水动力海底,应更多依赖于栖居地本地而非海流带来的丰富食物,意味着东沙海区的泥火山活动泄漏的烃类流体可能是深水珊瑚食物的主要来源。泥火山的流体活动与珊瑚的兴盛可能具有相互指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沙海区 海丘 深水珊瑚 游动珊瑚 泥火山
下载PDF
南海东部管事海山铁锰结壳的矿物组成和地球化学特征 被引量:2
10
作者 刘兴健 唐得昊 +1 位作者 阎贫 葛晨东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94-103,共10页
对于开阔大洋海山结壳的矿物组成和地球化学特征研究已经比较深入,但对边缘海海山铁锰结壳的研究却较少。以在南海东部管事海山上采集的两块铁锰结壳为研究材料,对其进行了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及电子探针微区的分析,结果显示结壳矿物以... 对于开阔大洋海山结壳的矿物组成和地球化学特征研究已经比较深入,但对边缘海海山铁锰结壳的研究却较少。以在南海东部管事海山上采集的两块铁锰结壳为研究材料,对其进行了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及电子探针微区的分析,结果显示结壳矿物以水羟锰矿为主,含有少量针铁矿,碎屑矿物主要是石英和长石。结壳的显微结构呈现条带状分布,有10~15μm长的空隙和0.5μm直径大小的孔洞。相对于大洋结壳,结壳的Mn含量较高,与马尼拉海沟附近火山喷发物质有关,但Cu、Co和Ni含量更低,可能与边缘海沉积速率高或有机络合物吸附有关。矿物组成及元素比值表明结壳主要是水成的,但未发生明显磷酸盐化作用。元素比值和相关性表明,Mn主要来源于南海扩张停止后火山喷发、玄武岩风化形成溶解Mn;Fe与Si元素均来自火山碎屑、生源物质和陆源物质,还受到管状蠕虫吸附的影响。南海管事海山结壳是在富氧环境中上升流作用下选择性吸附水体中溶解化学元素缓慢沉积而成。结壳中元素含量随时间变化趋势反映了南海的古环境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锰结壳 地球化学 矿物组成 水成成因 南海管事海山
下载PDF
蛋白组学技术在牦牛、犏牛生产领域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1
作者 李歆怡 扎老 +3 位作者 路建卫 唐月琴 阎萍 梁春年 《中国草食动物科学》 CAS 2022年第6期50-54,共5页
生物体中,基因决定蛋白质的水平,但是几乎所有蛋白质发挥活性功能都需经过复杂的修饰过程,故而仅仅研究基因的表达水平并不能了解生物体蛋白的功能水平。蛋白质组学某种程度上是对基因组研究的一种补充,通过研究蛋白质的活性功能及蛋白... 生物体中,基因决定蛋白质的水平,但是几乎所有蛋白质发挥活性功能都需经过复杂的修饰过程,故而仅仅研究基因的表达水平并不能了解生物体蛋白的功能水平。蛋白质组学某种程度上是对基因组研究的一种补充,通过研究蛋白质的活性功能及蛋白质之间的相互作用等以全面揭示基因组表达,更好地揭示生命活动的现象与规律。文章简述了蛋白质组学的基本分类与核心技术,并重点阐述了蛋白质组学在牦牛及犏牛育种、繁殖、食品3个方面的研究应用,并对牦牛和犏牛蛋白质组学的应用发展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质组学 牦牛 犏牛 研究技术 生产应用
下载PDF
南海西南次海盆与超慢速扩张西南印度洋中脊地壳结构对比 被引量:3
12
作者 于俊辉 阎贫 林间 《热带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51-61,共11页
近年来对西南印度洋中脊的研究显示,超慢速扩张(全扩张率:12~18mm·yr^(-1))的西南印度洋中脊包含岩浆增生型和非岩浆增生型两种截然不同的地壳结构。岩浆增生型中脊段表现为轴向的海底隆起,通常具有较低的地幔布格重力异常和较强... 近年来对西南印度洋中脊的研究显示,超慢速扩张(全扩张率:12~18mm·yr^(-1))的西南印度洋中脊包含岩浆增生型和非岩浆增生型两种截然不同的地壳结构。岩浆增生型中脊段表现为轴向的海底隆起,通常具有较低的地幔布格重力异常和较强的磁性,地壳厚度较大;非岩浆增生型中脊段通常水深较深,缺乏转换断层,发育拆离断层和高角度正断层,具有较高的地幔布格重力异常和微弱的磁性,大量蛇纹石化的地幔橄榄岩出露海底,火成岩地壳较薄甚至不存在。南海西南次海盆具有较慢速扩张率(全扩张率:50~35mm·yr^(-1)),其接近消亡洋中脊中央部分的地壳厚度也较薄,也有可能存在蛇纹石化地幔,具有超慢速扩张脊非岩浆增生段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南印度洋中脊 岩浆和非岩浆增生型地壳 蛇纹石化橄榄岩 西南次海盆 超慢速扩张
下载PDF
南海东北部大陆坡地震反射异常体的属性分析与岩性识别 被引量:1
13
作者 李博安 胡善政 +3 位作者 阎贫 于俊辉 王潇 唐群署 《热带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204-214,共11页
南海北缘属于非火山型大陆边缘。过去的研究在洋陆转换带北部的地震剖面上曾观测到一些疑似岩席和火山体的高振幅异常体,但对这些高振幅异常体的属性却缺乏进一步的研究。本文在南海东北部大陆坡上的两个多道地震剖面(SO1E和SOY)中也发... 南海北缘属于非火山型大陆边缘。过去的研究在洋陆转换带北部的地震剖面上曾观测到一些疑似岩席和火山体的高振幅异常体,但对这些高振幅异常体的属性却缺乏进一步的研究。本文在南海东北部大陆坡上的两个多道地震剖面(SO1E和SOY)中也发现了一个长度超过15km、厚度约为1.2km的巨大高振幅异常体,它为研究者提供了一个探究洋陆转换带北部是否存在岩浆活动的机会。本研究对该高振幅异常体进行了速度分析与AVO(amplitude variation with offset)分析。结果表明,与周围岩层相比,该高振幅异常体内部有较高的P波速度和泊松比。结合区域地质背景和异常体内部的反射特征及大小形状,推测该高振幅异常体为火成侵入岩,并将其进一步归类为岩盖,揭示了中新世以后南海北部洋陆转换带北部曾发生过多期次的岩浆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东北部 岩盖 速度分析 AVO分析
下载PDF
三能段X射线成像数据采集系统设计 被引量:1
14
作者 张健 张国光 +2 位作者 唐利华 闫平 张雨 《核电子学与探测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581-588,共8页
伴随着探测器技术以及电子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多能段X射线图像采集技术在安检领域特别对提高物质分辨能力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针对这一需求,文章基于多能量X射线成像技术的成像原理以及技术现状,介绍了利用光子计数型探测器来实现多能... 伴随着探测器技术以及电子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多能段X射线图像采集技术在安检领域特别对提高物质分辨能力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针对这一需求,文章基于多能量X射线成像技术的成像原理以及技术现状,介绍了利用光子计数型探测器来实现多能段X射线成像的方法。并利用YSO晶体与硅光电倍增管给出一种基于该技术的三能段X射线数据采集系统的电路设计方法,经初步实验可以满足成像需求,为后续采集卡的制作做技术储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子计数型X射线探测器 多能段X射线成像技术 数据采集系统
下载PDF
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的问题与强化路径 被引量:1
15
作者 闫萍 宋运贤 赵小云 《普洱学院学报》 2020年第3期57-59,共3页
实验室是高校开展科研研究与实验教学的关键场所,做好安全管理工作能够有效提升校园环境的和谐稳定及可持续发展。为提升实验室安全管理质量,高校应从职责权限、安全教育、规章制度、组织体系等层面入手,构建出相互促进、相互作用的管... 实验室是高校开展科研研究与实验教学的关键场所,做好安全管理工作能够有效提升校园环境的和谐稳定及可持续发展。为提升实验室安全管理质量,高校应从职责权限、安全教育、规章制度、组织体系等层面入手,构建出相互促进、相互作用的管理机制,并在此基础上,加强对实验气瓶、危险药品及废弃物的控制与管理,提升实验室安全管理水平,降低事故隐患的发生概率,推动高校实验教学工作的长远发展。基于此,结合高校实验室的责任体系,探析安全管理问题,提出相应的强化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 实验室 安全管理
下载PDF
农科英语翻译现状分析及翻译策略 被引量:3
16
作者 燕频 景美霞 《广东蚕业》 2019年第4期106-107,共2页
与普通的英语相比较而言,农科英语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在进行农科英语的翻译过程之中,要求翻译具有逻辑性,语言准确并且精炼。农科英语也就是农业科技英语,这就要求进行农科英语的翻译者要具有高标准的农业科技的同时还要具有高标准的英... 与普通的英语相比较而言,农科英语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在进行农科英语的翻译过程之中,要求翻译具有逻辑性,语言准确并且精炼。农科英语也就是农业科技英语,这就要求进行农科英语的翻译者要具有高标准的农业科技的同时还要具有高标准的英语水平。文章对农科英语翻译现状进行探讨,并且提出针对如今农科英语翻译问题的策略,希望可以促进农业科技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科英语 英语翻译 翻译策略
下载PDF
An Anomalous Seamount on the Southwestern Mid-Ridge of the South China Sea 被引量:5
17
作者 WANG yanlin WANG Jun +1 位作者 yan pin QIU yan 《Acta Ge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SCIE CAS CSCD 2017年第6期2340-2341,共2页
Objective The development of continental rifting and seafloor spreading can be predominated by magmatic upwelling (magma-rich) or tectonic stretching (magma-poor). Located in the terminal portion of propagating s... Objective The development of continental rifting and seafloor spreading can be predominated by magmatic upwelling (magma-rich) or tectonic stretching (magma-poor). Located in the terminal portion of propagating seafloor spreading of the South China Sea (SCS), the southwestern mid-ridge of the southwest sub-basin (SWSB) of the SCS was found with much thin crust and numerous faulted blocks coupling with magma-poor continental margins along its flanks. Therefore, the southwestern part of the SWSB is most likely to be a tectonic-dominated basin. To justify the hypothesis with further evidence, we investigated the nature of seamounts on the southwestern mid-ridge of the SWSB which may inherit seafloor spread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outhwestern Mid-Ridge the South China Sea
下载PDF
一起列车错误接收进路预告问题的分析 被引量:3
18
作者 严频 焦啸宇 +1 位作者 周子皓 孙国华 《铁道通信信号》 2020年第12期43-46,共4页
在有GSM-R网络覆盖的客运专线上,无线进路预告是调度集中系统(CTC)的一项重要功能。通过CTC系统与GSM-R系统相结合,无线进路预告为司机提供前方车站信号开放和进路情况,是保障行车安全的有力工具。无线进路预告的准确发送,对行车安全具... 在有GSM-R网络覆盖的客运专线上,无线进路预告是调度集中系统(CTC)的一项重要功能。通过CTC系统与GSM-R系统相结合,无线进路预告为司机提供前方车站信号开放和进路情况,是保障行车安全的有力工具。无线进路预告的准确发送,对行车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结合一起列车错误接收进路预告的案例,对当前进路预告错误接收的风险进行分析,并给出优化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调度集中系统 GSM-R 进路预告
下载PDF
A New Discovery of Deep-Water Benthic Organisms from the Southwestern Dongsha Area,South China Sea
19
作者 WANG yanlin yan pin 《Acta Ge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SCIE CAS CSCD 2016年第6期2273-2274,共2页
Dongsha waters are poorly studied for gas hydrates. Previous multi-channel seismic reflection and Chirp sub- bottom profiles show that numerous submarine mounds stand up to 100 m high above the seafloor over the conti... Dongsha waters are poorly studied for gas hydrates. Previous multi-channel seismic reflection and Chirp sub- bottom profiles show that numerous submarine mounds stand up to 100 m high above the seafloor over the continental slope of the SW Dongsha Island in northern margin of the South China Sea (SCS). These mounds are characterized by hardened seabed, seafloor gas venting and folded structures, which implies the existence of active mud volcanoes. This work aims to confirm this speculation by seafloor sample dredging and to explore the potential of gas hydrat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ver A New Discovery of Deep-Water Benthic Organisms from the Southwestern Dongsha Area South China Sea
下载PDF
南海海域地壳结构特征及其构造意义 被引量:1
20
作者 邱燕 汪俊 +3 位作者 阎贫 黄文凯 朱本铎 王彦林 《南海地质研究》 2016年第1期1-39,共39页
本文利用近数十年来所获得的深部地壳结构探测资料,结合前人研究成果,对南海地壳结构特征开展了系统分析,并简述了其构造意义。南海海域分布陆壳、减薄型陆壳、洋陆过渡壳和洋壳等地壳类型,壳下高速层分布较广,地壳结构颇为复杂。陆壳... 本文利用近数十年来所获得的深部地壳结构探测资料,结合前人研究成果,对南海地壳结构特征开展了系统分析,并简述了其构造意义。南海海域分布陆壳、减薄型陆壳、洋陆过渡壳和洋壳等地壳类型,壳下高速层分布较广,地壳结构颇为复杂。陆壳分布在海域外缘海岸带和大部分陆架区一带;减薄型陆壳分布在岛礁区、部分陆架区和大部分陆坡区;洋壳主要分布在中央海盆。在中央海盆与周缘减薄陆壳间,由于洋壳莫霍面在短距离内急剧下降深入周缘区域,形成洋陆过渡壳。壳下高速层分布在大部分陆坡和洋壳部分区域。地壳结构特征揭示,在拉张演化之前,本区地壳首先遭受隆升剥蚀,导致上地壳不同程度地减薄,致使上地壳目前的厚度差别巨大。中央海盆的洋壳为新生代海底扩张事件所形成,且扩张过程不甚稳定,扩张前期裂谷较为发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海域 地壳类型 速度模型 地壳结构特征 构造意义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