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杭州秋季大气VOCs变化特征及化学反应活性研究 被引量:29
1
作者 林旭 陈超 +5 位作者 叶辉 严仁嫦 许凯儿 金嘉佳 张天 沈仕亮 《中国环境监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96-204,共9页
2017年9月1日至11月30日采用Syntech Spectras GC955在线气相色谱仪对杭州市不同功能区大气环境中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进行了在线连续监测,分析了不同功能区VOCs及各组分的体积分数、日变化规律及大气化学反应活性。结果显示,下沙... 2017年9月1日至11月30日采用Syntech Spectras GC955在线气相色谱仪对杭州市不同功能区大气环境中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进行了在线连续监测,分析了不同功能区VOCs及各组分的体积分数、日变化规律及大气化学反应活性。结果显示,下沙周边工业区总VOCs浓度整体高于朝晖周边居民区,其中夜间更为显著。烷烃和芳香烃浓度在夜间时段工业区较居民区高得更为明显,其中芳香烃组分表现尤为突出,2个功能区烯烃体积分数相差不大。杭州市主要VOCs体积分数总体上在国内处于中间水平。不同功能区烷烃和芳香烃均呈现夜间浓度高于白天的日变化特征,居民区各VOCs组分日变化基本呈现双峰结构,工业区烷烃和芳香烃体积分数日变化呈现单峰结构,烯烃体积分数没有明显的日变化特征。不同功能区中芳香烃对臭氧生成潜势贡献最大,烯烃次之,烷烃贡献最小。下沙周边工业区大气化学活性(尤其是芳香烃组分)较朝晖周边居民区强。同种VOCs物质在不同功能区对臭氧生成潜势的贡献大小不同,但关键贡献物质均为低碳烷烃、低碳烯烃及苯系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同功能区 挥发性有机物 日变化 臭氧生成潜势
下载PDF
杭州市臭氧污染特征及过程分析 被引量:24
2
作者 陈超 林旭 +2 位作者 叶辉 严仁嫦 祁晓婷 《中国环境监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73-81,共9页
利用2013—2016年杭州市国控点臭氧观测资料,讨论了杭州市臭氧时空变化特征,并对一次臭氧高浓度过程进行分析。结果显示,近年来杭州市臭氧浓度以10. 3%的升幅渐增,增幅大于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千岛湖背景点及位于城区的朝晖五区、... 利用2013—2016年杭州市国控点臭氧观测资料,讨论了杭州市臭氧时空变化特征,并对一次臭氧高浓度过程进行分析。结果显示,近年来杭州市臭氧浓度以10. 3%的升幅渐增,增幅大于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千岛湖背景点及位于城区的朝晖五区、下沙、西溪站点臭氧浓度月变化存在2个峰值,第一峰值出现在5月,受降水、温度影响次峰值出现在8—10月;夜间臭氧浓度背景点高于城区点。杭州市10个国控站点臭氧浓度相对标准偏差逐年减小,臭氧污染已呈区域性,城东为重污染区域。2015年8月出现的一次臭氧重污染过程主要是受副热带高压控制下和台风外围的影响,导致杭州市朝晖五区站点臭氧浓度高达228μg/m^3,台风登陆后得以缓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杭州 臭氧 时间变化 空间分布 过程分析
下载PDF
杭州市臭氧污染特征研究 被引量:12
3
作者 陈超 严仁嫦 +5 位作者 叶辉 林旭 金嘉佳 许凯儿 何曦 沈建东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339-342,共4页
利用2013—2017年杭州市空气质量国控监测站点数据和杭州市地面气象数据,分析了杭州市几种典型情况的臭氧(O_3)污染特征。结果表明:(1)2013—2017年,杭州市O_3污染问题总体呈逐年加重趋势;(2)夏季太阳总辐射大于450 W/m^2、温度高于20... 利用2013—2017年杭州市空气质量国控监测站点数据和杭州市地面气象数据,分析了杭州市几种典型情况的臭氧(O_3)污染特征。结果表明:(1)2013—2017年,杭州市O_3污染问题总体呈逐年加重趋势;(2)夏季太阳总辐射大于450 W/m^2、温度高于20℃且相对湿度低于70%的晴热高温天气易造成O_3污染;(3)杭州市O_3浓度还可能受外来输入的影响;(4)受台风外围下沉气流影响,加上水平扩散条件差且温度高,极易导致O_3及其前体物在近地面积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臭氧污染 光化学生成 台风
下载PDF
杭州秋冬季PM_(2.5)污染特征分析 被引量:8
4
作者 严仁嫦 林旭 +6 位作者 金嘉佳 许凯儿 叶辉 何曦 沈建东 何纪平 张海洋 《中国环境监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01-110,共10页
为研究杭州PM_(2.5)污染来源特征,利用2013—2019年杭州市PM_(2.5)监测数据和气象观测数据,分析了杭州市2013—2019年PM_(2.5)浓度变化,选取本地积累型和输入型2种PM_(2.5)污染过程,结合单颗粒气溶胶飞行时间质谱仪(SPAMS)和在线离子色... 为研究杭州PM_(2.5)污染来源特征,利用2013—2019年杭州市PM_(2.5)监测数据和气象观测数据,分析了杭州市2013—2019年PM_(2.5)浓度变化,选取本地积累型和输入型2种PM_(2.5)污染过程,结合单颗粒气溶胶飞行时间质谱仪(SPAMS)和在线离子色谱数据,探讨杭州市PM_(2.5)化学组分和污染来源。结果表明:每年秋冬季(11月至次年3月)杭州以东北风、西北风及偏南风为主,风速低于4 m/s时,大气扩散条件差,受本地污染物积累影响,PM_(2.5)浓度容易出现超标;风速较大且为东北风和西北风时,受上游污染输入影响,易出现PM_(2.5)重度污染。本地积累型和输入型案例中,PM_(2.5)化学组分中占比最大的为NO^(-)_(3)、SO^(2-)_(4)和NH+4;PM_(2.5)浓度上升过程中,二次NO^(-)_(3)和SO^(2-)_(4)转换率明显上升,其中NO^(-)_(3)上升更为显著,二次气溶胶污染严重。2次案例中,PM_(2.5)来源贡献占比前3位均为机动车尾气源、燃煤源和工业工艺源,其中本地积累型PM_(2.5)浓度上升阶段,机动车尾气源占比会明显上升;输入型案例中,输入阶段机动车尾气源占比显著上升,燃煤源贡献也小幅上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M_(2.5) 污染过程 污染特征 化学组分 污染来源
下载PDF
Tracing the Boundary Layer Sources of Carbon Monoxide in the Asian Summer Monsoon Anticyclone Using WRF-Chem 被引量:6
5
作者 yan renchang BIAN Jianchun 《Advances in Atmospheric Sciences》 SCIE CAS CSCD 2015年第7期943-951,共9页
The Asian summer monsoon (ASM) anticyclone is a dominant feature of the circulation in the upper troposphere- lower stratosphere (UTLS) during boreal summer, which is found to have persistent maxima in carbon mono... The Asian summer monsoon (ASM) anticyclone is a dominant feature of the circulation in the upper troposphere- lower stratosphere (UTLS) during boreal summer, which is found to have persistent maxima in carbon monoxide (CO). This enhancement is due to the upward transport of air with high CO from the planetary boundary layer (PBL), and confinement within the anticyclonic circulation. With rapid urbanization and industrialization, CO surface emissions are relatively high in the ASM region, especially in India and East China. To reveal the transport pathway of CO surface emissions over these two regions, and investigate the contribution of these to the CO distribution within the ASM anticyclone, a source sensitivity experiment was performed using the Weather Research and Forecasting (WRF) with chemistry model (WRF- Chem). According to the experiment results, the CO within the ASM anticyclone mostly comes from India, while the contribution from East China is insignificant. The result is mainly caused by the different transportation mechanisms. In India, CO transportation is primarily affected by convection. The surface air with high CO over India is directly transported to the upper troposphere, and then confined within the ASM anticyclone, leading to a maximum value in the UTLS region. The CO transportation over East China is affected by deep convection and large-scale circulation, resulting mainly in transportation to Korea, Japan, and the North Pacific Ocean, with little upward transport to the anticyclone, leading to a high CO value at 215 hPa over these reg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sian summer monsoon ANTICYCLONE surface emission CONVECTION
下载PDF
跨理论模型健康教育方式对门诊老年糖尿病患者疾病认知及自我管理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8
6
作者 颜仁嫦 陈文升 +1 位作者 林伯超 严立 《中国医药科学》 2019年第19期223-225,249,共4页
目的评价跨理论模型(TTM)健康教育方式对门诊老年糖尿病患者疾病认知及自我管理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3月我院内分泌科门诊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92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6例给予降糖药物治疗,并进行常规健康指导;观察组4... 目的评价跨理论模型(TTM)健康教育方式对门诊老年糖尿病患者疾病认知及自我管理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3月我院内分泌科门诊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92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6例给予降糖药物治疗,并进行常规健康指导;观察组46例给予降糖药物治疗外,采用基于TTM的健康管理,入组时、管理6个月评价患者认知及自我管理能力。结果观察组6个月后ESCA评分、HPLP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健康知识、血糖控制、用药知识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FBG、PBG2h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TTM健康教育方式可提高老年糖尿病患者的认知水平和自我管理能力,对血糖控制,改善预后有积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理论模型 健康教育 老年 糖尿病 疾病认知 自我管理能力
下载PDF
有氧运动之五行健身操对糖耐量异常患者的降糖作用观察 被引量:2
7
作者 颜仁嫦 李雪梅 +4 位作者 冯燕红 林伯超 杨梅芳 梁彩玲 植秋燕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0年第6期74-77,共4页
目的:探究五行健身操等有氧运动对糖尿量异常者降糖效果的影响,为临床诊疗提供指导。方法:选取2018年8月-2019年1月在阳春市人民医院门诊接受治疗的84例糖耐量异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x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n=42)和对照组(n=42... 目的:探究五行健身操等有氧运动对糖尿量异常者降糖效果的影响,为临床诊疗提供指导。方法:选取2018年8月-2019年1月在阳春市人民医院门诊接受治疗的84例糖耐量异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x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n=42)和对照组(n=42)。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上述基础上进行五行健身操等有氧运动,观察、比较两组降糖效果、生活质量水平以及相关疾病的发生情况。结果:干预前,两组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 P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以及各项简易生活质量量表(SF-36)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FPG、2 h PBG和HbA1c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各项SF-36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糖达标时间为(8.26±1.46)d,明显短于对照组的(11.34±2.09)d,糖尿病、冠心病及脑卒中发生率分别为4.76%、2.38%、0,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9.05%、14.29%、9.5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耐量异常患者在常规护理干预的基础上进行五行健身操等有氧运动,能够有效改善和控制其血糖水平,降糖效果显著,在显著改善其生活质量水平的同时,还能够有效降低糖尿病及相关疾病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行健身操 有氧运动 糖耐量异常 糖尿病 降糖作用
下载PDF
杭州市不同功能区VOCs体积分数变化及来源特征
8
作者 陈健松 林旭 +7 位作者 张天 金嘉佳 王蕴赟 费罗兰 帅启凡 应方 严仁嫦 沈建东 《三峡生态环境监测》 2023年第3期26-35,共10页
在2018年1月1日至12月31日,采用在线气相色谱仪(Syntech Spectras GC955)对杭州市3个不同功能区大气环境中的挥发性有机物(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VOCs)进行了在线连续监测,分析了VOCs体积分数的组成特征、时间序列特征和来源特征... 在2018年1月1日至12月31日,采用在线气相色谱仪(Syntech Spectras GC955)对杭州市3个不同功能区大气环境中的挥发性有机物(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VOCs)进行了在线连续监测,分析了VOCs体积分数的组成特征、时间序列特征和来源特征。结果显示,观测期间各站点VOCs体积分数从高到低依次为:朝晖(3.379×10^(-8))>下沙(3.072×10^(-8))>转塘(1.737×10^(-8))。3个站点VOCs主要组分均为烷烃,占比均在60%以上。芳香烃占比仅次于烷烃,占比为21.88%~31.98%。烯烃占比排第三,占比为3.84%~7.93%。炔烃占比相对较小,占比为0.56%~3.12%。VOCs及其组分呈现出夜间浓度高白天浓度低的变化特征,峰值不明显,谷值出现在午后。特征物比值(烷烃/乙炔和芳香烃/乙炔)反映出朝晖站点受液化石油气(liquefied petroleum gas,LPG)排放、机动车排放及溶剂使用源排放影响均较为显著。转塘特征物比值在春季和冬季较高;朝晖在春季和夏季较高;下沙烷烃/乙炔比值整体较低,但异丁烷/乙炔比值在秋季和冬季明显较高,芳香烃/乙炔比值在春季、夏季和冬季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同功能区 VOCS 组成 时间变化 来源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