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综合物探方法在复杂条件下场地安全性调查中的应用
1
作者 肖坤林 闫晓录 +2 位作者 张健 贾小杰 刘媛媛 《地质找矿论丛》 CAS 2024年第2期285-292,共8页
河北省唐山市某校拟建的建筑物位于第四系覆盖的岩溶发育区,该场地地质条件复杂,覆盖层较厚,且施工区域狭小,采用单一的物探方法很难取得理想的效果。本文采用微动法和高密度电法对场地进行勘察,查明了场地内的溶洞围岩构造特征、覆盖... 河北省唐山市某校拟建的建筑物位于第四系覆盖的岩溶发育区,该场地地质条件复杂,覆盖层较厚,且施工区域狭小,采用单一的物探方法很难取得理想的效果。本文采用微动法和高密度电法对场地进行勘察,查明了场地内的溶洞围岩构造特征、覆盖层厚度、可能存在的岩溶发育区及其它地质异常点;在场地勘察施工中,通过优化作业方式来改善原始数据信噪比,有效地指导了勘察工作。综合物探方法在复杂场地勘察中具有优越性,可为建筑物地基处理方案提供可靠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场地安全性调查 岩溶塌陷 微动法 高密度电法 河北唐山
下载PDF
肾病综合征患者他克莫司血药浓度监测及MLP预测模型建立
2
作者 严晓鹭 欧阳华 +4 位作者 朱隆昇 郑灵招 林小青 林小凤 李宏愿 《中国药房》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84-589,共6页
目的考察肾病综合征(NS)患者使用他克莫司后的血药浓度监测情况,同时建立他克莫司血药浓度预测模型。方法收集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2020年1月1日至2023年8月31日166例NS患者使用他克莫司的血药浓度监测数据(共计509次),并对其疗效、药... 目的考察肾病综合征(NS)患者使用他克莫司后的血药浓度监测情况,同时建立他克莫司血药浓度预测模型。方法收集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2020年1月1日至2023年8月31日166例NS患者使用他克莫司的血药浓度监测数据(共计509次),并对其疗效、药物不良反应(ADR)与血药浓度的相关性进行分析。利用其中109例含有基因信息的NS患者的302次血药浓度监测数据建立多层感知机(MLP)预测模型,并对其进行验证。结果在疗效方面,未缓解组患者的中位血药浓度为2.20 ng/mL,显著低于部分缓解组的4.00 ng/mL(P<0.001)和完全缓解组的3.60 ng/mL(P=0.002)。在ADR方面,发生ADR组患者的中位血药浓度为5.01 ng/mL,显著高于未发生ADR组的3.37 ng/mL(P=0.001),且经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亚组分析后可知,他克莫司血药浓度≥6.65 ng/mL时,患者更易发生血肌酐升高[曲线下面积(AUC)为0.764,P<0.001];他克莫司血药浓度≥6.55 ng/mL时,患者更易发生血糖升高(AUC=0.615,P=0.005)。所建立的MLP预测模型的损失函数值为0.9,预测值与实测值的平均误差绝对值为0.2795ng/mL,验证散点图的决定系数为0.984,说明模型取得了良好的预测效果。结论他克莫司血药浓度对NS患者的疗效和ADR均有影响。利用MLP模型进行血药浓度预测的准确率高,预测值与实测值之间误差小,该模型可作为临床个体化用药方案中的重要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他克莫司 肾病综合征 血药浓度监测 多层感知机 预测模型 个体化用药
下载PDF
辽西北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时空演化及其驱动力多维探测
3
作者 闫晓露 潘婧雪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3年第2期244-255,共12页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ecosystem service value,ESV)是权衡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指标,受自然及人文环境影响,存在空间异质性.辽西北生态系统脆弱,但其区位条件对区域发展具有重要战略意义.本研究以辽西北2000年、2005年、2010年、2015年土...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ecosystem service value,ESV)是权衡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指标,受自然及人文环境影响,存在空间异质性.辽西北生态系统脆弱,但其区位条件对区域发展具有重要战略意义.本研究以辽西北2000年、2005年、2010年、2015年土地利用数据为基础,依托土地利用动态度模型、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测算模型及地理探测器模型先后分析土地利用及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时空演变特征,并探究县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空间分异的驱动机制.结果表明:①近15 a间,辽西北以旱地为主,土地利用类型结构稳定;②林地ESV为辽西北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主要来源,服务功能占据主体地位.以县域为基本空间单元,各县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水平整体较稳定,其空间分布规律表现为各市区ESV处于低水平,北部县域ESV为中等水平,而中、南部县域处于较高水平;③辽西北各土地利用类型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对价值系数缺乏弹性,具有可信性.④单因子中基于夜光灯指数的城镇化率对辽西北县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空间分异的解释力最强,其与DEM的交互作用对研究区县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影响更大.87.2%的双因子交互作用对空间分异的解释力均高于单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土地利用类型变化 驱动力 辽西北
下载PDF
基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损益的生态安全格局演变分析——以辽宁沿海瓦房店市为例 被引量:16
4
作者 韩增林 赵文祯 +2 位作者 闫晓露 钟敬秋 孟琦琦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2期8370-8382,共13页
生态系统服务是区域生态安全的底线,科学评估其价值变化是合理规划区域土地利用和构建生态安全格局的重要基础,既有研究尚未综合评估多种生态系统服务来判定区域生态基底,目前开展的静态评价也难以反映区域生态安全格局动态变化过程。... 生态系统服务是区域生态安全的底线,科学评估其价值变化是合理规划区域土地利用和构建生态安全格局的重要基础,既有研究尚未综合评估多种生态系统服务来判定区域生态基底,目前开展的静态评价也难以反映区域生态安全格局动态变化过程。以辽宁沿海地区———瓦房店市为例,综合运用CASA、RUSLE等模型,并结合生态经济法对2000年和2014年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进行了科学评估,并依据评估结果构建研究区两期生态安全格局。结果表明:①14年间,除营养物质循环变化不明显外,其余各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均呈现不同幅度的损失,其中以水源涵养价值下降趋势最为明显。各土地利用类型来看,林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损失达8.74亿元,占损失总量的40%,为各地类之首;②两期单位面积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均呈现出水域(含海域)高于陆地,山地高于平地的空间分布,且这种不均匀分布趋势在2014年更为明显;③两期生态源地面积分别为1111.40 km2和356.96 km2,生态廊道总长度分别为136.63 km和231.43 km,呈环状分布于源地之间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高值谷内。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损益情况可对区域生态安全格局构建产生重要影响,研究结果可为瓦房店市城市开发边界与生态保护红线划定提供科学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生态安全格局演变 NPP 瓦房店市
下载PDF
基于生态系统服务供需匹配与耦合协调的生态管理分区——以大连市为例 被引量:30
5
作者 韩增林 刘澄浩 +2 位作者 闫晓露 李欣媛 王学哲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2期9064-9075,共12页
生态管理分区是建设用地扩张指引和生态空间管控的重要依据,对维护区域生态安全和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以我国北方沿海重要中心城市--大连市为例,选取食物供给、水源涵养、固碳释氧、土壤保持、生境维持和美学景观6项指标,综合运... 生态管理分区是建设用地扩张指引和生态空间管控的重要依据,对维护区域生态安全和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以我国北方沿海重要中心城市--大连市为例,选取食物供给、水源涵养、固碳释氧、土壤保持、生境维持和美学景观6项指标,综合运用模型法及生态经济学方法量化生态系统服务供给,并结合土地利用、人口和经济现状定量评估2015年生态系统服务需求。利用象限匹配法和耦合协调度模型,探究千米网格尺度下生态系统服务供需匹配关系和协调关系及其区域差异,进而通过空间叠置分析划分生态管理分区并提出相应管理措施,旨在为区域内生态修复以及差异化建设提供科学参考。研究结果表明:(1)大连市生态系统服务供需具有显著空间异质性,总体呈现北部林地和东西部沿海生态系统服务供给高、需求低,中南内陆城镇区生态系统服务供给低、需求高的空间格局;(2)生态系统服务供需不匹配和失调特征明显,匹配类型以高供给-低需求和低供给-高需求为主,生态系统服务供需耦合协调度平均值为0.38,表现为轻度失调;(3)综合分析将大连分为4个生态管理区,其中,生态涵养区为高供低需-供需失调区,要以保护为主培育为辅,重点保护;生态农业区为高需-供需平衡区,以生态保护和生态建设为主,提高其投入产出效率;生态改良为低供高需-供需失调区,以生态建设和整治为主,综合改善生态系统服务水平;生态一般保护区为高供-供需失调区,以综合保护为主,提高生态溢出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服务供需 生态管理分区 耦合协调 网格尺度 空间异质性
下载PDF
2型糖尿病及二甲双胍治疗对乳腺癌患者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2
6
作者 阎晓路 高哲 +1 位作者 杜丽艳 李庆霞 《药学研究》 CAS 2021年第2期123-127,共5页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与乳腺癌的关系,以及二甲双胍治疗对2型糖尿病合并乳腺癌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河北省人民医院自2014年1月到2015年12月之间乳腺癌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102例为2型糖尿病组,选取同时期就诊的乳腺癌非糖尿病患者106例...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与乳腺癌的关系,以及二甲双胍治疗对2型糖尿病合并乳腺癌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河北省人民医院自2014年1月到2015年12月之间乳腺癌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102例为2型糖尿病组,选取同时期就诊的乳腺癌非糖尿病患者106例为对照组,其中2型糖尿病组按治疗方案中是否使用二甲双胍分为二甲双胍组和非二甲双胍组进行亚组分组。比较两组的一般资料、临床分期、肿瘤组织学分级、分子分型及预后,生存曲线分析二甲双胍治疗对预后的影响。结果2型糖尿病组较对照组的乳腺癌患者年龄更大,绝经后患者比例更高,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体质量、家族史无统计学差异(P>0.05);2型糖尿病组与对照组比较临床分期更晚、组织学分级更高,分子分型Basal-like分型者更常见,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型糖尿病组与对照组比较患者的局部复发、淋巴结及远处转移比例高,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2型糖尿病组患者的5年生存率比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甲双胍组与非二甲双胍组比较一般情况、临床分期、组织学分级、分子分型无统计学差异(P>0.05),二甲双胍治疗后较非二甲双胍组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发生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二甲双胍组总生存率及去除其他死亡原因生存率高(P<0.05)。结论2型糖尿病可能是影响乳腺癌发生发展及预后的危险因素之一,降低乳腺癌患者5年生存率,在绝经后妇女中尤为显著,使用二甲双胍治疗能改善2型糖尿病合并乳腺癌患者的生存情况,改善其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乳腺癌 二甲双胍 临床特点 预后
下载PDF
近40年辽东湾北部围垦区内外滨海湿地景观演替特征及驱动力分析 被引量:29
7
作者 闫晓露 钟敬秋 +2 位作者 韩增林 孙才志 刘淼 《地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1155-1165,共11页
以辽东湾北部区为研究对象,利用1977~2014年Landsat卫星的5期遥感影像作为数据源,通过RS和GIS技术,分析研究区海岸线空间格局变化以及围垦区内外滨海湿地景观的演替路径与模式。结果表明:①研究期内海岸线长度呈波动增长且整体表现为向... 以辽东湾北部区为研究对象,利用1977~2014年Landsat卫星的5期遥感影像作为数据源,通过RS和GIS技术,分析研究区海岸线空间格局变化以及围垦区内外滨海湿地景观的演替路径与模式。结果表明:①研究期内海岸线长度呈波动增长且整体表现为向海扩张趋势。1985~1993年和2002~2014年是辽东湾北部区海岸带显著发生向陆侵蚀和向海扩张时期,大凌河河口西岸和大辽河河口西岸的自然岸线大量转为人工岸线。②围垦活动已经使研究区85%的自然滨海湿地转为人工滨海湿地和非湿地,景观破碎度不断增强,但在2002~2014年,芦苇、潮间带盐沼植被在围垦区外围逐渐生长,景观多样性持续增加。③在围垦区内部,传统的景观演替路径是自然滨海湿地-内陆盐植/芦苇-水产养殖/耕地-建设用地。然而,由于先进的围垦和快速脱盐技术,滨海湿地景观演替的路径不仅简化而且时间缩短。④不同的围垦强度和方式显著地影响区域景观格局的演变。加强保护大辽河西岸由水产养殖到内陆盐植的逆向演替以及双台子河河口两岸的湿地区域,对于区域生态环境改善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滨海湿地 围垦区 景观演替 辽东湾北部区
下载PDF
围垦对辽东湾北部滨海湿地土壤重金属含量的影响及生态风险评价 被引量:9
8
作者 闫晓露 孙才志 +1 位作者 胡远满 钟敬秋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055-1067,共13页
围垦历史与围垦方式被认为是人类对滨海湿地生态系统干扰的主要因素。选取辽东湾北部区作为研究区,采集129个表层土壤样品(0-20 cm),测定土壤理化性质(盐分、pH、土壤颗粒组成、土壤有机碳、硝态氮、速效磷)和重金属元素(Fe、Mn、Cu、Cr... 围垦历史与围垦方式被认为是人类对滨海湿地生态系统干扰的主要因素。选取辽东湾北部区作为研究区,采集129个表层土壤样品(0-20 cm),测定土壤理化性质(盐分、pH、土壤颗粒组成、土壤有机碳、硝态氮、速效磷)和重金属元素(Fe、Mn、Cu、Cr、Cd、Ni、Zn、Pb)含量;运用多元统计和反距离权重插值方法揭示研究区土壤重金属元素的来源与空间分布特征,最后利用Hakanson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对重金属的潜在生态风险进行评价。结果表明:(1)6种重金属表现为彼此的显著正相关(P<0.01)。除Pb外,Cd、Cr、Cu、Ni和Zn的浓度与土壤有机碳、黏粒、粉粒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而与砂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2)化工、造纸、石油开采及加工等工业活动可能引起Cr、Cu、Ni和Zn的富集,持续的农业施肥和农药使用可能会增加土壤中Cd、Pb的含量。(3)围垦初期(1990s),土壤侵蚀和淋洗脱盐对土壤重金属分布具有显著影响。随着开垦年限的延长(1960s),持续的农业施肥、工业活动(如造纸、石油开采)和城市扩建,都大大增加了土壤重金属含量的累积。(4)不同的围垦方式影响下,除Fe标准化的Cd和Pb在水产养殖区有较高的浓度外,Fe标准化的Cr、Ni、Cu和Zn的浓度均在自然区域(滩地和芦苇)高于人类活动区域(水产养殖、耕地、建设用地)。(5)综合潜在生态风险指数平均值为325.69,表现为极强的生态风险程度,其中Cd表现为极高生态风险的采样点比例为46.51%,是造成区域重金属污染的主要贡献元素,特别是在水产养殖和农业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滨海湿地资源 土壤重金属 空间分布 来源解析 潜在生态风险 辽东湾北部区
下载PDF
LUCC影响下辽东湾北部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时空演变 被引量:2
9
作者 闫晓露 郑欢 李洪飞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0年第3期381-391,共11页
基于辽东湾北部区1985、1993、2002、2014年4期遥感影像数据,并与相应土地利用/覆被变化(LUCC)的遥感解译数据相联系,评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ESV)的动态演变.结果表明:(1)研究区的土地利用方式变化较明显,湿地和水系的面积不断减少,而水... 基于辽东湾北部区1985、1993、2002、2014年4期遥感影像数据,并与相应土地利用/覆被变化(LUCC)的遥感解译数据相联系,评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ESV)的动态演变.结果表明:(1)研究区的土地利用方式变化较明显,湿地和水系的面积不断减少,而水产养殖和建设用地面积逐渐增加;(2)研究区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总体上呈减少趋势,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退化,其中,湿地和水系为主要代表的自然滨海湿地退化状况较明显;(3)研究区平均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等级差别较大,在空间上总体表现为由海岸滨海湿地及河流沿岸向内陆减少的趋势;(4)研究区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及其动态演化均呈现出显著的空间自相关性,并具有较强的高/低值聚集现象,但是自相关性与聚集程度均在弱化,即其空间分布正趋向于破碎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覆被变化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时空演变 空间自相关 辽东湾北部区
下载PDF
生态系统服务簇空间演变轨迹及其社会-生态驱动的地理探测——以大连市为例 被引量:19
10
作者 闫晓露 李欣媛 +2 位作者 刘澄浩 李佳伟 钟敬秋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4期5734-5747,共14页
生态系统服务簇是多种生态系统服务的组合,明晰生态系统服务簇及其自然⁃社会经济驱动因素,对生态系统服务内部相互依赖机制识别、实现多种生态系统服务间良性互动具有重要意义。目前生态系统服务簇的识别已得到广泛应用,但对多种生态系... 生态系统服务簇是多种生态系统服务的组合,明晰生态系统服务簇及其自然⁃社会经济驱动因素,对生态系统服务内部相互依赖机制识别、实现多种生态系统服务间良性互动具有重要意义。目前生态系统服务簇的识别已得到广泛应用,但对多种生态系统服务之间交互作用的动态过程与影响机理的认识还不够深刻。针对目前多种生态系统服务间交互作用动态演化分析及其社会⁃生态驱动机理研究不足的现状,以我国北方沿海重要中心城市——大连市为例,选取食物供给、水源涵养、固碳释氧、土壤保持、生境质量和景观美学6种关键服务。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方法探究生态系统服务权衡与协同关系,借助自组织网络方法识别生态系统服务簇,进一步分析多种生态系统服务间交互作用的时空分异特征,运用地理探测器探究其空间分异影响因素。结果表明:①食物供给与土壤保持存在极显著的权衡关系(r=-0.45),土壤保持与景观美学存在极显著的协同关系(r=0.50)。②2005—2015年大连市生态保育簇空间格局较稳定,水源涵养簇、食物供给簇与服务枯竭簇之间轨迹变化明显,城市扩张与服务枯竭簇演变具有一致性。③高程、归一化植被指数是影响生态系统服务簇空间分布的关键自然因素,而土地利用强度指数与地均GDP是影响其空间格局演化的主要社会经济因素。不同因子间交互作用会强化对生态系统服务簇空间分异特征的解释,特别是社会经济因子与自然因子间的交互作用对服务簇空间格局演化过程具有显著影响。开展基于服务簇的生态系统服务交互关系研究,可以为区域制定针对性保护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服务簇 权衡与协同 地理探测器 可持续管理
下载PDF
Development and Preliminary Evaluation of a Double-cell Ozonesonde 被引量:8
11
作者 ZHANG Jinqiang XUAN Yuejian +5 位作者 yan xiaolu LIU Mingyuan TIAN Hongmin XIA Xiang'ao PANG Li ZHENG Xiangdong 《Advances in Atmospheric Sciences》 SCIE CAS CSCD 2014年第4期938-947,共10页
Ozonesondes are widely used to obtain ozone concentration profiles from the surface to the upper atmosphere.A kind of double-cell ozonesonde has been developed at the Institute of Atmospheric Physics (IAP),Chinese A... Ozonesondes are widely used to obtain ozone concentration profiles from the surface to the upper atmosphere.A kind of double-cell ozonesonde has been developed at the Institute of Atmospheric Physics (IAP),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named the "IAP ozonesonde") based on previous experience over the past 20 years of developing the singlecell GPSO3 ozonesonde.The IAP ozonesonde is of the Electrochemical Concentration Cell (ECC) type.A detailed description of the IAP ozonesonde is firstly provided in the present paper,followed by a presentation of results from a series of launches carried out to evaluate its performance.The analysis involved comparing its observations with measurements from the GPSO3 and ECC ozonesondes (Model type ENSCI-Z) as well as a Brewer spectrophotometer.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IAP ozonesonde is a vast improvement over the GPSO3 ozonesonde,able to capture vertical ozone structures very well and in good agreement with ECC ozonesonde measurements.The average difference in the ozone partial pressure between the IAP and ECC ozonesondes was 0.3 mPa from the surface to 2.5 km,close to zero from 2.5 to 9 km and generally less than 1 mPa for layers higher than 9 km.The apparent deviation is likely caused by a decreasing pump flow rate in the IAP ozonesonde which needs further improvement.The total ozone amounts measured by the IAP ozonesonde profiles were highly comparable with the Brewer data with a relative difference of 6%.The development of the IAP ozonesonde and its strong performance will surely accelerate the process of conventional observations of ozone profiles over China in the near future as well as provide more data for ozone research in genera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ZONESONDE DEVELOPMENT EVALUATION PERFORMANCE
下载PDF
柳厚壁叶蜂幼虫生长发育与虫瘿增长的相关性
12
作者 祁靖宇 薛琪琪 +4 位作者 柳春雨 张倩 闫晓璐 门丽娜 张志伟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06-115,共10页
柳厚壁叶蜂(Pontania dolichura)是一种危害垂柳的食叶类害虫,严重影响柳树的景观绿化效果。为了研究柳厚壁叶蜂不同发育时期虫瘿大小与幼虫形态的相关性,了解柳厚壁叶蜂的发生发育规律及成瘿机制,系统测量了55组不同调查时期柳厚壁叶... 柳厚壁叶蜂(Pontania dolichura)是一种危害垂柳的食叶类害虫,严重影响柳树的景观绿化效果。为了研究柳厚壁叶蜂不同发育时期虫瘿大小与幼虫形态的相关性,了解柳厚壁叶蜂的发生发育规律及成瘿机制,系统测量了55组不同调查时期柳厚壁叶蜂的虫瘿长、虫瘿宽、虫瘿厚、虫瘿壁厚和幼虫的体长、体宽、头长、头宽共8个形态特征的数据。对测得的形态特征数据进行主成分分析和去除趋势对应分析,并对虫瘿形态指标之间、幼虫形态指标之间以及虫瘿与幼虫形态指标之间进行线性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柳厚壁叶蜂幼虫的生长呈现明显的梯度变化,且虫瘿各形态指标之间、幼虫各形态指标之间分别存在显著线性关系(P<0.000 1);但虫瘿厚与幼虫体长的线性关系为条件函数,即当幼虫体长小于等于6.90 mm时,存在显著线性关系,线性方程为y=1.771x+0.653 (R2=0.920,P<0.000 1)。因此,实践中可以根据柳厚壁叶蜂的幼虫形态与其虫瘿之间的线性关系,用虫瘿的长、宽、厚和壁厚等易测量指标来判断虫瘿内柳厚壁叶蜂幼虫的生长发育状况,确定幼虫的生长发育规律,为柳厚壁叶蜂的生长发育提供科学的评判标准,为其科学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柳厚壁叶蜂 垂柳 虫瘿大小 幼虫形态 线性关系
下载PDF
诗性回忆在21世纪的文学版图中——中国普鲁斯特研究聚焦(2000—2019) 被引量:1
13
作者 闫晓露 《江汉学术》 CSSCI 2020年第2期77-87,共11页
普鲁斯特研究在中国有着近百年历史,普鲁斯特革新的创作手法和独特的生命感悟直至21世纪仍然受到广大学者的关注。新世纪以来,随着国际新理论新视角不断显现,中国普鲁斯特研究呈现出全新的研究特色。在传统文学研究领域深厚的基础上,研... 普鲁斯特研究在中国有着近百年历史,普鲁斯特革新的创作手法和独特的生命感悟直至21世纪仍然受到广大学者的关注。新世纪以来,随着国际新理论新视角不断显现,中国普鲁斯特研究呈现出全新的研究特色。在传统文学研究领域深厚的基础上,研究者积极探索新的研究方法和研究方向,侧重小说的叙事艺术研究、时空研究、艺术及跨学科研究,更不乏向社会文化领域延伸,拓展多元化研究的新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鲁斯特 追忆逝水年华 追忆似水年华 意识流小说 叙事艺术 时空叙事
下载PDF
中国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风险预警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闫晓露 魏彩霞 《海洋经济》 2021年第1期55-67,共13页
我国在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取得了重要成就,但海洋风险增加明显阻碍了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鉴于此,文章首先界定了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风险的内涵及形成机制,基于五大发展理念设计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风险预警的评价指标体系,... 我国在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取得了重要成就,但海洋风险增加明显阻碍了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鉴于此,文章首先界定了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风险的内涵及形成机制,基于五大发展理念设计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风险预警的评价指标体系,运用3σ数理方法计算单一指标临界值,得出总体沿海地区的综合预警指数、预警信号灯图及各省份的综合预警指数,同时采用ArcGIS绘制各省份预警的等级图,最后使用灰色系统模型对各省份未来几年内的综合预警指数进行预测。分析结果表明:2005—2017年总体沿海地区综合预警指数变化幅度较小且海洋经济发展总体上呈现一种稳定的状态;东北以及华北沿海地区的风险预警程度有所下降,而华东及华南沿海地区风险预警等级有上升的趋势,其中东北、华北沿海地区与华南沿海地区具有两极分异的特征;中国海洋经济风险预警程度呈现三个阶段特征,即预警渐高型(山东、浙江、福建、广东)、预警渐低型(辽宁、天津、河北、海南)和预警稳定型(江苏、上海、广西);灰色系统模型的预测结果为除辽宁、浙江和福建地区外,其他地区基本上属于正常预警范围,预警信号灯为绿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 风险 预警系统 时空分异
下载PDF
小陇山林区珍贵树种现状 被引量:1
15
作者 颜晓鲁 张保全 +1 位作者 张嘉伦 王小军 《甘肃林业科技》 2021年第3期46-48,53,共4页
通过对小陇山林区境内珍贵树种资源调查,分析了珍贵树种的种类组成、生境状况、分布特征,查明境内共有珍贵树种45种,其中国家一级重点保护植物3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植物8种。
关键词 小陇山 珍贵树种 调查分析
下载PDF
People-to-People Cooperation Cementing Friendship
16
作者 yan xiaolu 《International Understanding》 2002年第4期37-38,共2页
关键词 morethan INDIA Mexico
下载PDF
海岸带景观破碎化对固碳服务流的影响 被引量:1
17
作者 闫晓露 武帅 +2 位作者 吴雪雪 王煜景然 胡远满 《地理学报》 EI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4-133,共20页
蓝碳作为解决全球气候变化问题的长期方案之一,其和谐的供需动态关系对促进区域碳平衡和可持续管理具有重要意义。随着海岸带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海岸带景观破碎化显著,直接影响其系统中能量流、物质循环等生态过程。然而,海岸带景观破... 蓝碳作为解决全球气候变化问题的长期方案之一,其和谐的供需动态关系对促进区域碳平衡和可持续管理具有重要意义。随着海岸带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海岸带景观破碎化显著,直接影响其系统中能量流、物质循环等生态过程。然而,海岸带景观破碎化对固碳服务供需关系及流的影响尚不明确。基于此,本文在建立海岸带景观破碎化对固碳服务流影响框架基础上,综合土地利用数据、碳储量采样数据和夜间灯光数据,运用移动窗口法、InVEST模型及网络模型,以中国北方典型淤泥质海岸带——辽河三角洲为例开展实证研究。结果表明:①1995—2020年随着辽河三角洲景观破碎化加剧,固碳服务需求量增加3044万t,固碳服务供给量先增后减,整体变化不显著,固碳服务供需差从1995年449万t增加到2020年3376万t;②不同人类活动强度导致的景观破碎化对固碳服务流流量的负面影响存在差异,其中对农业围垦区更为显著,对工业港口围垦区的影响呈先增后减趋势,而对芦苇湿地作用甚微;③景观破碎化对固碳服务流空间格局的影响体现在固碳服务流网络密度及连通性上,其引起服务流中断、服务流方向改变;④芦苇保护区和农业围垦区具有重要生态功能,应严格控制生态红线提升碳汇能力;工业港口围垦区应加强生态廊道建设,提升景观连通性,恢复碳汇功能。本文揭示景观破碎化与固碳服务流的关系,研究结果可为中国保护性战略重点区乃至全球其他类似淤泥质海岸带的生态修复和碳汇能力提升提供科学依据及管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景观破碎化 蓝碳 固碳服务流 海岸带 美丽中国
原文传递
海岸挤压对蓝碳功能的影响及其阈值
18
作者 闫晓露 王蕴琦 +1 位作者 梁超强 孙玉祥 《地理研究》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018-1035,共18页
伴随气候变暖与人类开发活动日益加剧,滨海湿地面临的海岸挤压威胁受到多学科广泛关注。蓝碳在适应全球气候变化中扮演重要角色,然而蓝碳功能对海岸挤压的响应过程及其关键区域的认识尚不清晰。本研究在提出海岸挤压对蓝碳功能影响的理... 伴随气候变暖与人类开发活动日益加剧,滨海湿地面临的海岸挤压威胁受到多学科广泛关注。蓝碳在适应全球气候变化中扮演重要角色,然而蓝碳功能对海岸挤压的响应过程及其关键区域的认识尚不清晰。本研究在提出海岸挤压对蓝碳功能影响的理论框架基础上,以辽东湾北部区为例进行实证分析。综合Landsat影像、数字高程数据与碳储量调查数据,分时段对海岸挤压与蓝碳功能进行测度,进而以分段线性回归与双变量空间自相关分析方法探索二者的响应特征。研究表明:1995—2020年间,研究区海岸挤压较强风险区与蓝碳功能较弱区均呈先降后升态势,但在辽河两岸差异显著;研究期内,辽东湾北部区蓝碳功能与海岸挤压呈倒U型关系,当海岸挤压指数超过0.214时,滨海湿地碳汇能力显著下降,超过0.311时,碳汇能力下降趋势有所缓解;由于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失调,海岸挤压与蓝碳的矛盾在滨海工业园区表现尤为突出。加强此类区域的保护与修复,能够提高沿海地区气候变化应对能力、促进海岸带可持续发展。研究结果可为滨海湿地“减压增汇”研究与实践提供科学依据和管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碳 海岸挤压 生态阈值 滨海湿地 海岸带韧性
原文传递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海洋经济地理研究进展与展望 被引量:15
19
作者 孙才志 李博 +11 位作者 郭建科 彭飞 闫晓露 盖美 刘天宝 刘锴 王泽宇 狄乾斌 赵良仕 刘桂春 钟敬秋 孙康 《经济地理》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17-126,共10页
海洋经济地理属于区域经济地理范畴,作为一个新兴的、众多学科交叉的研究领域,其已建立了较为清晰的理论框架与研究体系,且仍处于关键的发展时期。此外,地理学的研究范畴已由陆域系统延伸到了海域系统,使得人海关系地域系统研究充实了... 海洋经济地理属于区域经济地理范畴,作为一个新兴的、众多学科交叉的研究领域,其已建立了较为清晰的理论框架与研究体系,且仍处于关键的发展时期。此外,地理学的研究范畴已由陆域系统延伸到了海域系统,使得人海关系地域系统研究充实了经济地理学的理论与内容。基于对海洋资源环境经济、海洋区域经济、海洋部门经济、海洋经济制度及文化、海洋地缘经济及政治的研究和海洋经济地理研究的方法及其应用的详尽阐述,文章对海洋经济地理的研究进展进行了全面剖析,并提出了未来应围绕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海洋空间规划、海洋经济发展的地缘环境、海洋经济的制度与文化、海洋经济地理的技术方法创新及强化海洋服务社会决策能力等方面的研究构想,进而更好地推动海洋经济学科的发展,从而尽早达到实现"海洋强国"战略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经济地理 研究进展 人海关系地域系统 海洋资源环境 陆海统筹 海洋地缘经济与政治 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
原文传递
生态系统生产总值与区域经济耦合协调机制及协同发展——以大连市为例 被引量:34
20
作者 韩增林 赵玉青 +1 位作者 闫晓露 钟敬秋 《经济地理》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1-10,共10页
以生态系统生产总值(Gross Ecosystem Product,GEP)为手段评估生态系统状况,引领地方绿色发展方向,是实现"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的有效路径。文章以滨海城市大连为研究对象,在阐述GEP和区域经济发展的耦合协... 以生态系统生产总值(Gross Ecosystem Product,GEP)为手段评估生态系统状况,引领地方绿色发展方向,是实现"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的有效路径。文章以滨海城市大连为研究对象,在阐述GEP和区域经济发展的耦合协调机制基础上,对大连市2005、2010和2015年三期GEP进行核算,从时空维度对GEP—经济两大系统耦合协调关系予以分析,并就推动生态系统与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提出对策建议。结果表明:①2005—2015年,大连市生态系统生产总值处于上升趋势,实际增值141.95亿元,增幅37.1%,但调节服务价值实际增值仅为10.9亿元,实际增幅5.68%;②2005—2015年,庄河市GEP综合指数上升程度最大,增长率达140.02%,只有长海县GEP综合指数有所降低,下降率为30.61%;③2005—2015年,大连市经济与GEP主要耦合协调发展类型由中度失调—经济滞后变为中度协调—生态滞后,耦合协调发展持续转好,但GEP发展滞后于经济发展。GEP核算可以体现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的影响程度,定量反映生态系对经济发展的作用,从而为实现经济社会同生态文明建设协同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生产总值 区域经济 耦合协调 可持续发展 绿色发展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