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气液比水平井临界携液流量预测新模型
1
作者 黄全华 黄智程 +4 位作者 杨亚涛 刘书炳 王定峰 颜学成 刘磊 《断块油气田》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43-850,共8页
明确气井积液机理和携液规律对于掌握井下流体的流动状态至关重要。目前现场应用的临界携液流量模型较多,但是不同模型计算结果差异较大,Turner等模型计算的长北区块气井携液流量偏大,不利于指导生产。通过开展水平井流动模拟正交实验,... 明确气井积液机理和携液规律对于掌握井下流体的流动状态至关重要。目前现场应用的临界携液流量模型较多,但是不同模型计算结果差异较大,Turner等模型计算的长北区块气井携液流量偏大,不利于指导生产。通过开展水平井流动模拟正交实验,捕捉典型流态,发现管斜角在45°~60°出现过渡流,通过编制流态识别程序进一步确定管斜角为46°时开始出现过渡流,此时携液最困难。基于液滴理论,引入井斜修正系数,建立了新的临界携液流量模型,新模型在长北区块气井中具有良好的适用性。新模型敏感性分析结果表明,由强到弱影响气井携液能力的因素依次为油管内径、井底流压、井斜角、井底温度。绘制的临界携液流量图版为后期开展停喷井治理措施的时机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气液比 水平井 积液机理 液滴模型 流态实验 临界携液流量
下载PDF
基于GRU神经网络的恒温晶振频率漂移预测
2
作者 王彬 晏学成 +1 位作者 张海利 刘岳巍 《电子器件》 CAS 2024年第2期502-508,共7页
恒温晶振作为新时代5G通信系统的重要器件,其频率稳定性相当重要,准确预测恒温晶振频率漂移可以提高系统工作状态的安全性与可靠性。为进一步提高频率漂移预测精度,满足5G通信系统需求,提出了一种基于门控循环单元(GRU)神经网络的晶振... 恒温晶振作为新时代5G通信系统的重要器件,其频率稳定性相当重要,准确预测恒温晶振频率漂移可以提高系统工作状态的安全性与可靠性。为进一步提高频率漂移预测精度,满足5G通信系统需求,提出了一种基于门控循环单元(GRU)神经网络的晶振频率预测模型。该模型同时考虑温度、老化两种因素,并利用神经网络具有出色的自适应性与非线性泛化能力,学习恒温晶振频率漂移变化规律。最后以14 d实测数据为例进行研究分析,并与循环神经网络、长短时记忆神经网络做对比实验,以均方根误差、平均绝对误差、算法运行时间作为评价指标,结果表明GRU网络具有更高的预测精度、更快的运算速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恒温晶振 频率漂移预测 温度 老化 GRU神经网络
下载PDF
基于元知识转移的认知雷达波形设计
3
作者 王兴家 王彬 +2 位作者 刘岳巍 晏学成 丁峰 《雷达科学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43-453,共11页
认知雷达在实际应用中常常需要应对多样性的任务需求,传统的雷达系统往往是针对单一任务进行设计和优化。然而,现实场景中的雷达应用往往需要同时满足多个任务的需求。本文提出了一种多任务雷达波形设计方法,能够根据环境先验知识同时... 认知雷达在实际应用中常常需要应对多样性的任务需求,传统的雷达系统往往是针对单一任务进行设计和优化。然而,现实场景中的雷达应用往往需要同时满足多个任务的需求。本文提出了一种多任务雷达波形设计方法,能够根据环境先验知识同时使用多个优化准则进行发射波形的设计。与此同时,引入了基于元知识迁移(Meta⁃Knowledge Transfer,MKT)的协方差矩阵自适应进化策略算法,通过使用更通用的MKT方法在有限的雷达资源下求解多个雷达任务。该方法通过转移雷达任务求解过程中产生的元知识,来提高每个雷达任务的求解效率。通过仿真实验验证了所提出的求解多任务雷达发射波形算法的可行性。相较于使用进化算法分别求解单一的雷达任务,避免了每个任务都需要从头开始学习优化策略,节省大量的计算资源和时间,加快了最优发射波形的求解速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雷达 元知识转移 多任务雷达 波形设计
下载PDF
鱼腥草添加对人工感染维氏气单胞菌锦鲤鳃部部分免疫指标的影响
4
作者 吕兆君 尤禄涵 +3 位作者 仇钧仪 李建胜 闫学成 陈成勋 《天津农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1期61-65,共5页
为探讨鱼腥草对人工感染维氏气单胞菌锦鲤鳃部部分免疫指标的影响,选取锦鲤96尾随机分两组,C组锦鲤投喂添加6‰鱼腥草的饲料,K组投喂基础日粮作为对照。分别饲养14 d后空腹24 h,通过腹腔进行人工感染维氏气单胞菌,于0、1、2、4 d进行采... 为探讨鱼腥草对人工感染维氏气单胞菌锦鲤鳃部部分免疫指标的影响,选取锦鲤96尾随机分两组,C组锦鲤投喂添加6‰鱼腥草的饲料,K组投喂基础日粮作为对照。分别饲养14 d后空腹24 h,通过腹腔进行人工感染维氏气单胞菌,于0、1、2、4 d进行采样,检测鳃部的炎性因子(Il-4,Il-10)和免疫球蛋白(Ig T)。结果表明:K组四个时间段IL-4、IL-10和IgT含量差异均不显著(P>0.05);C组IL-4含量1 d和2 d时显著高于0 d、4 d(P<0.05),且高于K组;IL-10含量1,2,4 d时显著高于0 d(P<0.05),且均高于K组;IgT含量1 d与2 d高于4 d且显著高于0 d(P<0.05),且1 d与2 d时C组高于K组。说明前期鱼腥草饲养对细菌感染锦鲤鳃部免疫具有一定的提升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鱼腥草 锦鲤 IL-4 IL-10 IGT
下载PDF
定容气藏水平井停喷原因判识方法及应用
5
作者 刘书炳 颜学成 +3 位作者 宋杨 张何星 刘磊 陈宏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50-156,共7页
水平气井停喷是定容气藏开发中后期面临的普遍问题,需要及时判识停喷原因并采取生产恢复措施。为此,将水平井临界携液理论方程与水平井二项式产能方程、井底流压计算方程相结合,建立临界携液流量、临界举升压差、临界地层压力3个停喷判... 水平气井停喷是定容气藏开发中后期面临的普遍问题,需要及时判识停喷原因并采取生产恢复措施。为此,将水平井临界携液理论方程与水平井二项式产能方程、井底流压计算方程相结合,建立临界携液流量、临界举升压差、临界地层压力3个停喷判据,分析井口压力、油管内径等因素对判据的影响,研究3个判据在气井停喷原因判识中的作用,并创建了快速判识水平井停喷原因的方法。研究表明:临界携液流量与井口压力和油管内径均呈乘幂函数递增关系,井口压力越高、油管内径越大,临界携液流量越大,当气井实际气量低于临界携液流量时,即可判定井筒已开始积液;临界举升压差与油管内径无关,只随井口压力呈线性上升,当实际举升压差低于临界举升压差时,需考虑气井举升液体动力不足的问题;油管内径保持不变时,临界地层压力随井口压力呈线性上升,在地层压力消耗较大的情况下,临界地层压力易超出气井实际地层压力,即气井会因驱动能量不足而引发停喷。应用实例证明,该方法能够有效判识水平气井停喷原因,为工艺措施提供理论依据。该方法的建立对于定容气藏低压阶段的高效开发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定容气藏 水平井 停喷 临界携液流量 临界举升压差 临界地层压力
下载PDF
产能高于临界携液产量水平井生产不稳定机理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颜学成 易秋菊 +4 位作者 赵发寿 李思园 刘磊 裴泽 张孝栋 《石油工业技术监督》 2021年第9期24-27,共4页
长北区块气田生产中发现部分水平井在产能高于临界携液产量时,因管网压力波动时常出现生产不稳定、产量急剧下降的现象。长北区块通过室内实验确定水平井临界携液产量公式,修正后Belfroid模型比较符合长北水平井的积液特征,水平井在倾... 长北区块气田生产中发现部分水平井在产能高于临界携液产量时,因管网压力波动时常出现生产不稳定、产量急剧下降的现象。长北区块通过室内实验确定水平井临界携液产量公式,修正后Belfroid模型比较符合长北水平井的积液特征,水平井在倾斜段井斜角55°时所需携液产量最高。研究表明,这类水平井生产不稳定与近井筒地带地层压力低、水平段起伏不平、目前产量低3个因素有关,针对3个影响因素提出关井恢复地层能量和移动计量撬放空排液两种恢复产量的技术对策,在现场应用中取得良好效果,并明确两个对策的不同应用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产不稳定 临界携液产量 Belfroid模型 移动计量撬 近井筒地带 渗流通道
下载PDF
温度传感器偏差故障对冷源系统的影响分析
7
作者 周璇 闫学成 +1 位作者 闫军威 梁列全 《低温与超导》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55-61,共7页
偏差故障是冷源系统温度传感器最常见的故障之一,影响中央空调冷源系统的节能可靠运行。以夏热冬暖地区某建筑中央空调冷源系统,搭建Trnsys仿真模型,以室外干球温度传感器、冷冻供水温度传感器、冷却进水温度传感器为研究对象,探讨三种... 偏差故障是冷源系统温度传感器最常见的故障之一,影响中央空调冷源系统的节能可靠运行。以夏热冬暖地区某建筑中央空调冷源系统,搭建Trnsys仿真模型,以室外干球温度传感器、冷冻供水温度传感器、冷却进水温度传感器为研究对象,探讨三种温度传感器发生不同程度偏差故障时,与冷源系统其他运行参数的耦合作用,及其对冷水机组工作性能和系统能耗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温度传感器偏差故障对系统其他运行参数、冷水机组工作性能及系统能耗影响规律不同。与其余两种温度传感器相比,室外干球温度传感器偏差故障对系统影响相对更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度传感器 偏差故障 Trnsys仿真模型 运行参数 冷源能耗
原文传递
One-step In-situ Synthesis of Vacancy-rich CoFe2O4@Defective Graphene Hybrids as Bifunctional Oxygen Electrocatalysts for Rechargeable Zn-Air Batteries 被引量:3
8
作者 WANG X in ZHUANG Linzhou +10 位作者 JIA Yi ZHANG Lijie yanG Qin XU Wenjia yanG Dongjiang yan xuecheng ZHANG Longzhou ZHU Zhonghua BROWN Christopher L YUAN Pei YAO Xiangdong 《Chemical Research in Chinese Universities》 SCIE CAS CSCD 2020年第3期479-487,共9页
Developing efficient catalysts toward both oxygen reduction reaction(ORR)and oxygen evolution reaction(OER)is the core task for rechargeable metal-air batteries.Although integration of two active components should be ... Developing efficient catalysts toward both oxygen reduction reaction(ORR)and oxygen evolution reaction(OER)is the core task for rechargeable metal-air batteries.Although integration of two active components should be an effective method to produce the bifunctional catalysts in principle,traditional techniques still can not attain fine tunable surface structure during material-hybridization process.Herein,we present a facile short-time in-situ argon(Ar)plasma strategy to fabricate a high-performance bifunctional hybrid catalyst of vacancy-rich CoFe2O4 synergized with defective graphence(r-CoFe2O4@DG).Reflected by the low voltage gap of 0.79V in two half-reaction measurements,the striking capability to catalyze ORR/OER endows it excellent and durable performance in rechargeable Zn-air batteries,with a maximum power density of 155.2mW/cm^2 and robust stablility(up to 60h).Further experimental and theoretical studies validate its remarkable bifunctional energetics root from plasma-induced surface vacancy defects and interfacial charge polarization between DG and CoFe2O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efect COFE2O4 Oxygen reduction Oxygen evolution Zn-air battery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