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能源资源开发区域大气CO_(2)时空变化及影响因素分析
1
作者 杨慧 范怀伟 +8 位作者 徐晓 张云惠 王文峰 闫兆进 王成 王俊辉 刘蕾 王冉 慈慧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47-164,共18页
分析能源资源开发区域大气碳浓度的时空变化和影响因素,对于探索“碳达峰”“碳中和”背景下能源资源开发高质量发展路径至关重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是我国重要的能源和战略资源基地,本文面向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能源资源开发现状,采集... 分析能源资源开发区域大气碳浓度的时空变化和影响因素,对于探索“碳达峰”“碳中和”背景下能源资源开发高质量发展路径至关重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是我国重要的能源和战略资源基地,本文面向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能源资源开发现状,采集并预处理了2015—2021年轨道碳观测卫星-2(Orbiting Carbon Observatory-2,OCO-2)二氧化碳L3数据产品,分析研究区大气碳浓度的时间变化趋势和空间分布格局,构建深度森林回归模型,并分析各影响因素对碳浓度时空变化的驱动作用。结果表明:(1)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准噶尔盆地、吐哈盆地和塔里木盆地XCO_(2)浓度在2015—2021年均呈周期性上升趋势,增长率呈“先减后增”,且季节变化趋势呈现明显的“春季高冬季低”;(2)在春、秋和冬季,新疆XCO_(2)浓度空间格局呈现“北高南低”的趋势,在盆地区域及能源资源开发区域出现XCO_(2)高浓度积聚现象,夏季则呈现“北低南高”趋势;(3)地形起伏、风场流速、NDVI、地表温度、降水量、10 mV风、10 mU风和能源开发强度对区域XCO_(2)浓度时空分布有显著影响,各因素呈现明显的空间异质性和显著差异。研究结果有助于理解能源资源开采区域的大气碳浓度时空演变机制,在国家碳减排目标的实现、指导碳中和策略、追踪碳减排效果等方面具有深远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源资源开发 XCO_(2)时空变化 影响因素 深度森林回归模型
下载PDF
FAST型大射电望远镜选址洼地地形搜寻关键技术研究
2
作者 朱博勤 严召进 +3 位作者 谢晶 刘宏 宋小庆 向喜琼 《自然资源遥感》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80-88,共9页
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ive-hundred-meter Aperture Spherical radio Telescope,FAST)——“中国天眼”举世瞩目,是世界上最大的单口径射电望远镜。如果再建造几个FAST型大射电望远镜,开展联合观测,那么不仅可以进一步提高探测的灵... 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ive-hundred-meter Aperture Spherical radio Telescope,FAST)——“中国天眼”举世瞩目,是世界上最大的单口径射电望远镜。如果再建造几个FAST型大射电望远镜,开展联合观测,那么不仅可以进一步提高探测的灵敏度,也可以提高分辨率,从而拓展射电天文研究领域,这正是当前中国射电天文科学家的期盼,FAST型大射电望远镜选址洼地地形搜寻就是为实现这一期盼而开展的前期研究。当前,可以共享的地形数据数字高程模型(digital elevation model,DEM)资源已经实现洲际覆盖,且有不同的地面分辨率供选择;计算机技术发展带来了地形数据DEM处理分析能力大大增强,处理技术不断创新,分析表达实现了可仿真。为此,通过比较分析阿雷西博射电望远镜(Arecibo radio telescope,Arecibo)和FAST望远镜工程结构尺度、台址岩溶洼地地形的形态特点,提出500 m口径望远镜的理想洼地地形条件;在评价分析网络共享DEM地形数据的分辨率和数据质量的基础上,总结认为省级区域大射电望远镜选址以30 m分辨率的ASTER_GDEMV3数据为宜;在贵州全省大型洼地地形搜寻研究中,开发了基于ArcGIS平台提取洼地地形特征参数和拟合填挖方、叠合剖面等定量分析专题模块,归纳了应用ArcGIS主要工具搭建专题模块的关键步骤。研究结果解决了省级区域大型岩溶洼地地形搜寻中的关键技术,并提出了在实际工作中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选址 岩溶洼地 DEM 地形参数 填挖拟合
下载PDF
基于车辆响应的高速铁路周期性轨道短波病害时频特性分析 被引量:7
3
作者 晏兆晋 高翠香 +2 位作者 徐晓迪 刘金朝 孙善超 《中国铁道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0-17,共8页
对基于同步压缩小波变换提取瞬时频率的方法进行改进,使之可完整、准确地提取振动信号的瞬时频率曲线,避免因时频聚集性较差以及交叉项的干扰带来的问题。采用该方法对高速综合检测列车轴箱加速度数据进行时频分析,提取钢轨短波不平顺... 对基于同步压缩小波变换提取瞬时频率的方法进行改进,使之可完整、准确地提取振动信号的瞬时频率曲线,避免因时频聚集性较差以及交叉项的干扰带来的问题。采用该方法对高速综合检测列车轴箱加速度数据进行时频分析,提取钢轨短波不平顺的瞬时频率,根据其变化特性精确定位钢轨疑似波磨和打磨痕迹区段。结果表明:轴箱加速度波形均呈现周期性;分析区段的振动数据中包含150和75mm 2种波长呈现倍数关系的强振动数据,现场测试发现该处存在较强的钢轨波磨现象,波磨波长为150mm,同时现场还存在波长为75mm的钢轨周期性打磨痕迹;75mm的钢轨周期性打磨痕迹引起轮轨系统的非线性振动,振动频率达到1 125Hz,与扣件固有频率562Hz呈倍频关系,导致扣件产生强烈的共振,从而引发轮-轨接触共振,造成钢轨表面产生塑性变形,形成塑流性波磨,在列车的反复作用下,该处产生150mm波长的波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轨波磨 打磨痕迹 车辆动态响应 轴箱振动加速度 钢轨短波病害 检测数据分析
下载PDF
船舶轨迹提取模型构建与交通流分析
4
作者 闫兆进 杨慧 +1 位作者 慈慧 王冉 《地球信息科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2134-2149,共16页
船舶航线提取与交通流分析是航线设计、海事管理、贸易分析等研究的基础。面向海量船舶轨迹,现有船舶航线提取方法在大范围海域的适应性、方法复杂性以及与真实船舶交通航线的符合性方面还存在不足。本研究以海量船舶自动识别系统(Autom... 船舶航线提取与交通流分析是航线设计、海事管理、贸易分析等研究的基础。面向海量船舶轨迹,现有船舶航线提取方法在大范围海域的适应性、方法复杂性以及与真实船舶交通航线的符合性方面还存在不足。本研究以海量船舶自动识别系统(Automatic Identification System,AIS)数据为研究对象,提出一种船舶轨迹提取模型构建与交通流分析方法。首先,将船舶航行轨迹抽象为船舶停留特征点(停留点)与移动特征点(航路点)的组合,其中停留点为船舶在港口处停留轨迹段的特征点,航路点为船舶移动轨迹段中航行速度或航行角度发生明显变化的特征点,构建“出发港(停留)→移动(航路)→目的地港(停留)”船舶航行轨迹抽象模型,实现船舶航行轨迹划分;然后,以船舶航行轨迹抽象模型为基础,基于图论理论进一步聚类海量船舶航行轨迹的停留点和航路点,提取表征船舶航线的航线点(停留航线点和航路航线点);最后,建立航线点连接矩阵,以船舶交通图的形式实现船舶航线提取,为船舶航线提取、交通流分析等提供新方法。以南海丝路海域为研究区,利用2017年全年的历史AIS数据,分析研究区内典型商船(集装箱船、散货船、油轮)的交通流特征和船舶航线。结果表明,提取航线与船舶交通高密度区域高度吻合,能够反映南海丝路区域真实的船舶交通航线。进一步与现有航线数据比较可知,本文提取航线的细节更加丰富,结构更加完整。与现有船舶航线提取方法相比,本文方法具有两方面的优势。(1)本文方法提取的船舶航线具有更大的丰富度。本文方法不仅提取出船舶航线,还识别船舶航行过程中的特征点,即船舶停留特征点和航路特征点,这对于航线设计和航行安全无疑是重要的知识支撑;(2)本文方法提取的航线更易于分析海运交通网络。由于本文方法提取的航线是点对点的形式,且每条航线都是从港口出发,易于构建海运交通网络,可以实现潜在的运输网络分析。本研究可为船舶航线规划、交通流分析、航行安全等提供决策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船舶轨迹 船舶航线提取 轨迹分析 AIS数据 交通流分析 轨迹挖掘 交通模型 船舶行为
原文传递
东北三省绿色金融与经济绿色发展耦合协调机制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晏兆津 《经济研究导刊》 2023年第10期87-94,共8页
基于2006—2020年间东北三省的面板数据,运用熵权法与耦合协调度模型,分析东北三省绿色金融与经济绿色发展的耦合协调机制。结果表明,辽宁省在绿色金融发展与经济绿色发展方面领先于吉林省和黑龙江省。东北三省绿色金融与经济绿色发展... 基于2006—2020年间东北三省的面板数据,运用熵权法与耦合协调度模型,分析东北三省绿色金融与经济绿色发展的耦合协调机制。结果表明,辽宁省在绿色金融发展与经济绿色发展方面领先于吉林省和黑龙江省。东北三省绿色金融与经济绿色发展的耦合协调度呈逐年上升趋势,三省份耦合度均呈现出高度耦合状态,绿色金融与经济绿色发展进入互促共赢阶段。基于此结果,提出了针对性的对策与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金融 经济绿色发展 耦合协调机制
下载PDF
OBE驱动的工程教育课程教学创新设计 被引量:37
6
作者 杨慧 闫兆进 +1 位作者 慈慧 王冉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50-154,共5页
成果导向教育理念的作用研究需要从理论向实践转化,工程教育课程教学设计可深化工程教育理念实践模式和内涵。以中国矿业大学空间分析与建模课程为例,从反向设计课程目标、整合课程知识体系、案例研究型教学模式和学习成果动态评价考核... 成果导向教育理念的作用研究需要从理论向实践转化,工程教育课程教学设计可深化工程教育理念实践模式和内涵。以中国矿业大学空间分析与建模课程为例,从反向设计课程目标、整合课程知识体系、案例研究型教学模式和学习成果动态评价考核四个层面研究了工程教育课程如何实施OBE教育理念,为工程教育课程教学创新设计提供借鉴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果导向教育 课程目标反向设计 知识体系整合 案例研究型教学模式 动态评价考核
原文传递
基于深度学习和空间分析的港口识别 被引量:4
7
作者 李泽明 程亮 +8 位作者 朱大明 闫兆进 季辰 段志鑫 景旻 李宁 东野升鹍 宋艳若 刘家辉 《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0期462-470,共9页
针对港口难以自动识别的问题,在高分辨率可见光遥感影像上将深度学习和地理空间分析相结合,提出了船舶-码头-港口递进式识别模型。首先,对构建的码头样本数据集进行数据增强,并用增强后的数据集来训练YOLO v3算法。然后,在大幅遥感影像... 针对港口难以自动识别的问题,在高分辨率可见光遥感影像上将深度学习和地理空间分析相结合,提出了船舶-码头-港口递进式识别模型。首先,对构建的码头样本数据集进行数据增强,并用增强后的数据集来训练YOLO v3算法。然后,在大幅遥感影像上利用滑动窗口进行多尺度识别,获取影像底层特征以计算出码头类别和像素坐标。最后,将码头点位转化为地理坐标,使用Getis-Ord Gi^(*)统计方法进行热点分析。并利用经典的密度聚类方法,实现了对港口位置及范围的识别与提取。在实验区中的识别对比结果表明,在1000m聚合阈值下,所提模型对港池识别的比例达到82.7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 光学遥感影像 目标识别 港口 码头 YOLO v3 滑动窗口
原文传递
基于多源数据和船舶停留轨迹语义建模的港口目标识别 被引量:7
8
作者 闫兆进 杨慧 《地球信息科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1662-1675,共14页
港口目标识别是海事船舶监管的重中之重,船舶自动识别系统(Automatic Identification System,AIS)所获取的船舶活动信息,可为港口目标识别提供高时相和高精度的船舶航行数据。为了探究AIS数据在港口目标识别中的应用,提出一种基于多源... 港口目标识别是海事船舶监管的重中之重,船舶自动识别系统(Automatic Identification System,AIS)所获取的船舶活动信息,可为港口目标识别提供高时相和高精度的船舶航行数据。为了探究AIS数据在港口目标识别中的应用,提出一种基于多源数据和船舶停留轨迹语义建模的港口目标识别方法。通过数据挖掘和语义信息增强构建船舶停留轨迹语义模型,识别船舶港口停留轨迹;建立基于随机森林的船舶停留方式分类模型,分类船舶泊位停留轨迹和船舶锚地停留轨迹,并利用空间逐级合并方法提取港口泊位和港口锚地;综合船舶泊位停留轨迹、道路、海岸线、水深、土地利用与土地覆盖等数据,顾及情景-领域知识实现港口目标识别。基于2017年96790艘船舶的超8300万条AIS轨迹记录,应用本文方法识别南海研究区的港口目标。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方法对于船舶轨迹停留行为总体分类精度为0.9477,Kappa系数为0.8948。提取出南海研究区447个港口区域,与Google Earth影像叠加验证结果表明,提取结果均位于真实的港口影像内,相较于Natural Earth数据集中包含的南海区域24个港口点位,提取结果的完整性大大增强。因此,基于多源数据和船舶停留语义建模的港口目标识别方法对于港口目标识别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和完整性。此外,该方法提取的港口区域可为基于遥感影像的港口目标识别提供靶区,从而提高大区域甚至全球范围内港口目标动态识别的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港口识别 船舶行为分类 船舶自动识别系统 多源数据 语义模型 船舶停留 轨迹挖掘
原文传递
Using big data to track marine oil transportation along the 21st-century Maritime Silk Road 被引量:4
9
作者 CHENG Liang yan zhaojin +3 位作者 XIAO YiJia CHEN yanMing ZHANG FangLi LI ManChun 《Science China(Technological Sciences)》 SCIE EI CAS CSCD 2019年第4期677-686,共10页
China's designation of the "21 st-century Maritime Silk Road"(MSR) region is of extraordinary significance to its maritime rights, transportation security, and socio-economic development. We developed a ... China's designation of the "21 st-century Maritime Silk Road"(MSR) region is of extraordinary significance to its maritime rights, transportation security, and socio-economic development. We developed a technical framework allowing the use of "big data" derived from the Automatic Identification System(AIS, an automatic ship-tracking network) for two purposes: the accurate mapping of oil tanker trajectories and the creation of heat maps showing the relative use of oil tanker routes and marine shipping chokepoints. We then applied these methods to 1.5 billion AIS records collected within the MSR in 2014 to statistically identify and analyze busy routes, areas, and chokepoints in this strategic region. Our results demonstrate that the proposed framework can provide an effective analysis of oil movements based on large-scale AIS datasets, helping researchers and policy makers better understand the footprint and strategic implications of maritime oil transportation in the MSR reg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1st-century MARITIME SILK Road(MSR) MARITIME oil TRANSPORTATION TRANSPORTATION chokepoints heat map automatic identification system(AIS)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