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网络药理学的罗汉果止咳化痰活性成分靶点研究 被引量:11
1
作者 吕金燕 黄嘉咏 +4 位作者 袁彩英 霍丽妮 陈睿 严振硕 赖泽锋 《湖南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40-48,共9页
为预测罗汉果止咳化痰有效成分、潜在靶点及通路,探讨其"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的止咳化痰作用机制,首先通过TCMSP平台筛选罗汉果内13种具有止咳化痰活性的化学成分;然后利用PharmMapper筛选罗汉果止咳化痰的潜在靶点,同时... 为预测罗汉果止咳化痰有效成分、潜在靶点及通路,探讨其"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的止咳化痰作用机制,首先通过TCMSP平台筛选罗汉果内13种具有止咳化痰活性的化学成分;然后利用PharmMapper筛选罗汉果止咳化痰的潜在靶点,同时借助DAVID数据库进行GO富集分析和KEGG通路注释分析;最后采用Cytoseape软件构建罗汉果止咳化痰病的"成分—靶点—通路"网络模型。结果表明,罗汉果的13个活性成分以罗汉果皂苷为主,其可能是通过HNMT,IL2,IGF1,ABO,TRAPPC3,SERPINA1,THRA等37个止咳化痰相关靶点调控Proteplycans in cancer,pathways in cancer,serotonergic synapse,Fox O signaling patheway,Glioma,Melanoma,Renin-angiotensin system等25条信号通路。此外,本文还通过SYBYL软件将罗汉果活性成分与靶点进行分子对接,进一步解析了罗汉果主要活性成分与止咳化痰靶点的作用方式,为下一步探讨其止咳化痰靶点及机制的验证实验指明了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汉果 网络药理学 潜在靶点 止咳化痰 分子对接
下载PDF
网络药理学在中药药效物质筛选和作用机制中的应用 被引量:6
2
作者 袁彩英 刘本涛 +3 位作者 黄嘉咏 严振硕 陈睿 霍丽妮 《广州化工》 CAS 2019年第20期20-22,共3页
中药多成分、多靶点、多途径的复杂性,使得中药在世界药物的发展受到了一定程度的限制.随着计算机技术和各类数据库的发展与联合应用,网络药理学提供了阐明中医药繁杂体系的新型手段,且该技术在探寻中药的药效物质基础和分子机制中被广... 中药多成分、多靶点、多途径的复杂性,使得中药在世界药物的发展受到了一定程度的限制.随着计算机技术和各类数据库的发展与联合应用,网络药理学提供了阐明中医药繁杂体系的新型手段,且该技术在探寻中药的药效物质基础和分子机制中被广泛利用.本文对网络药理学进行简要描述,在中药药效物质的筛选和作用机制上的应用上进行探索,以期为利用该技术在中药临床的应用和开发上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药理学 药效物质 作用机制
下载PDF
化香树果序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7
3
作者 刘本涛 袁彩英 +4 位作者 黄嘉咏 严振硕 吕金燕 霍丽妮 陈睿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1期227-234,共8页
化香树果序源自于我国传统药用植物化香树的干燥果序,具有清热解毒、散风止痛、活血化淤、通窍排脓的功效,民间常用其治疗急慢性鼻炎、鼻窦炎以及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等引起的各种并发症,是一种极具开发空间和利用价值的中药,拥有着广阔的... 化香树果序源自于我国传统药用植物化香树的干燥果序,具有清热解毒、散风止痛、活血化淤、通窍排脓的功效,民间常用其治疗急慢性鼻炎、鼻窦炎以及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等引起的各种并发症,是一种极具开发空间和利用价值的中药,拥有着广阔的市场前景。化香树果序中含有多种化学成分,主要包括挥发油类、酚类、黄酮类、萜类、糖类以及其他化合物,其中挥发油类成分居多但缺乏相关活性研究;酚类、黄酮类以及萜类化合物是其主要的活性成分,但目前这些成分仅有少数被分离鉴定得到。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化香树果序具有抗肿瘤、抗病毒、抗炎抑菌、抗衰老、促生长、降压镇静等多方面药理活性,但现有研究主要以抗病毒、抗炎抑菌、抗肿瘤作用为主,其他方面的活性还不曾进行深入探究。在今后的研究中,应该深层次进行化香树果序化学成分及药理活性研究,并进一步明确其作用机制,使其得到更加充分合理的应用。该文通过在中国知网、维普、万方及Pub Med等数据库查阅近年来国内外相关文献,将化香树果序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等方面研究进行归纳、总结并对其研究进展概况加以阐述,以期为化香树果序的深入研究和进一步开发应用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香树果序 挥发油 酚类 黄酮类 抗肿瘤 抗病毒 抗炎抑菌
原文传递
化香树果序挥发油活性成分及药理作用机制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刘本涛 袁彩英 +4 位作者 陈睿 黄嘉咏 严振硕 霍丽妮 梁燕 《中国新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1149-1158,共10页
目的:利用网络药理学方法研究化香树果序挥发油活性成分及其药理作用机制。方法:从已公开发表的文献中收集化香树果序挥发油的化学成分,筛选出活性成分并对其潜在靶点及信号通路进行预测,采用Cytoscape3.7.1软件构建活性成分-靶点-通路... 目的:利用网络药理学方法研究化香树果序挥发油活性成分及其药理作用机制。方法:从已公开发表的文献中收集化香树果序挥发油的化学成分,筛选出活性成分并对其潜在靶点及信号通路进行预测,采用Cytoscape3.7.1软件构建活性成分-靶点-通路网络,阐明化香树果序挥发油防治疾病的作用机制,并利用分子对接软件SYBYL对活性成分与其核心靶点进行分子对接验证。结果:经筛选得到9个化香树果序挥发油活性成分,经基因本体(gene ontology,GO)注释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通路富集分析以及活性成分-靶点-通路网络的构建,预测到21个核心作用靶点和10条主要信号通路。分子对接结果显示,大多数活性成分与其核心靶点具有较高的对接得分,表明二者结合活性较好,并且活性化合物主要通过疏水作用和氢键与其靶蛋白结合。结论:化香树果序挥发油活性成分主要是通过氮代谢、PPAR信号通路在神经退行性疾病、炎症性疾病、心脑血管疾病、肿瘤等多种疾病中发挥其药效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香树果序 挥发油 网络药理学 活性成分 作用靶点 信号通路
原文传递
Synthesis,Crystal Structure and Its Application in Living Cells Imaging of Benz(c)acridine-1,2,3-triazole Derivatives 被引量:1
5
作者 yan zhen-shuo KANG yan-Hui +1 位作者 CHEN yang-Ling HUO Li-Ni 《Chinese Journal of Structural Chemistry》 SCIE CAS CSCD 2021年第10期1309-1316,共8页
A highly selective iron ions fluorescent probe based on the benz(c)acridine-1,2,3-triazole derivatives was produced by multi-step reactions. 1-(7-Benz[c]acridinyl)-4-(4-methylphenyl)-1,2,3-triazole(4 a), C_(26)H_(18)N... A highly selective iron ions fluorescent probe based on the benz(c)acridine-1,2,3-triazole derivatives was produced by multi-step reactions. 1-(7-Benz[c]acridinyl)-4-(4-methylphenyl)-1,2,3-triazole(4 a), C_(26)H_(18)N_(4), was structurally determined by single-crystal X-ray diffraction. It crystallizes in the trigonal system, space group R-3 with a = 36.230(10), b = 36.230(10), c = 7.993(3)Å, β = 90°, V = 9086(6)Å^(3), Z = 18, D_(c)= 1.271 g/cm^(3), F(000) = 3636, μ = 0.602 mm^(-1), the final R = 0.0865 and wR = 0.1619 for 3951 observed reflections(I > 2σ(I)). X-ray analysis indicated that all four rings of benz(c)acridine are in the same plane, and the 1,2,3-triazole ring and the corresponding linked benzene(C(1)–C(6)–C(7)–C(8)–C(9)–N(1)) are approximately perpendicular with a dihedral angle of 106.5°. The crystal packing of the compound was stabilized by two weak interactions between C(11)–H(10)…N(4) and C(18)–H(18)…N(1). In fluorescence spectra studies, compound 4 c was exhibited good selectivity and sensitivity towards iron ions in DMSO: mops buffer solution. Furthermore, 4 c was successfully used for imaging iron ions in living He La cervical cancer cell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enz(c)acridine-1 2 3-triazole crystal structure fluorescent probe iron ions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