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RNF20对紫外线诱导的胃癌细胞DNA损伤修复的影响
1
作者 闫志鑫 辛海荣 +5 位作者 李娟 梁国军 张从悄 任来峰 苏文 李耀平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CAS 2024年第4期365-371,共7页
目的探究在紫外线暴露下环指蛋白20(ring finger protein 20,RNF20)低表达对胃癌细胞DNA损伤修复的影响及其相关作用机制。方法实验采用慢病毒载体构建稳定低表达胃癌细胞系,分为对照组和RNF20敲低组,用CCK-8法检测两组细胞的增殖情况,... 目的探究在紫外线暴露下环指蛋白20(ring finger protein 20,RNF20)低表达对胃癌细胞DNA损伤修复的影响及其相关作用机制。方法实验采用慢病毒载体构建稳定低表达胃癌细胞系,分为对照组和RNF20敲低组,用CCK-8法检测两组细胞的增殖情况,用总共照射剂量为20 J/m^(2)紫外线照射胃癌MGC803细胞,采用Western blotting及免疫荧光技术检测两组细胞γ-H2AX、RAD51和p21的情况。结果荧光显微镜观察两组细胞均有绿色荧光蛋白表达;CCK-8显示RNF20表达降低会促进胃癌细胞增殖;敲低组细胞中RNF20蛋白较对照组表达降低。与对照组相比,经20 J/m^(2)紫外线照射细胞后,敲低组γ-H2AX消失更加迟缓,RAD51蛋白表达降低,p21蛋白表达下降趋势更慢。结论RNF20敲低会抑制紫外线诱导的胃癌细胞DNA损伤修复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指蛋白20 紫外线 胃癌 DNA损伤修复
下载PDF
水飞蓟宾对结直肠癌细胞DNA损伤应答的影响 被引量:1
2
作者 梁国军 闫志鑫 +2 位作者 唐钰梅 任来峰 薛耀勤 《遵义医科大学学报》 2023年第4期373-380,共8页
目的探究水飞蓟宾对结直肠癌细胞DNA损伤应答的影响,并探讨其相关分子机制。方法将结直肠癌HCT116和HT29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DMSO)和水飞蓟宾给药组,给药组按药物浓度分为12.5、25、50、100、200μg/mL 5组。通过倒置显微镜观察给药后... 目的探究水飞蓟宾对结直肠癌细胞DNA损伤应答的影响,并探讨其相关分子机制。方法将结直肠癌HCT116和HT29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DMSO)和水飞蓟宾给药组,给药组按药物浓度分为12.5、25、50、100、200μg/mL 5组。通过倒置显微镜观察给药后各组细胞的生长状态变化;采用CCK-8法检测水飞蓟宾处理后各组细胞的活力变化;采用免疫荧光法(IF)、免疫印迹法(WB)检测水飞蓟宾处理后各组细胞的DNA损伤和细胞周期相关蛋白的表达水平,包括p21、CyclinB1、Phospho-Chk2t68、Aurora A的表达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分布。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水飞蓟宾对结直肠癌HCT116和HT29细胞具有明显的生长抑制作用,其抑制率随着给药浓度的增加而增强(P<0.05);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水飞蓟宾给药组DNA损伤反应蛋白γ-H2Ax表达明显升高,并且呈药物作用时间和浓度依赖性;细胞周期相关蛋白CyclinB1、Aurora A表达下调,且随着浓度的增加和作用时间的延长逐渐降低,p21、P-Chk2蛋白的表达逐渐上调,随着给药浓度的增加逐渐升高(P<0.05)。结论水飞蓟宾可以抑制结直肠癌HCT116和HT29细胞的增殖、诱导细胞DNA双链断裂损伤、细胞周期阻滞,这些结果提示水飞蓟宾可能通过DNA的损伤应答从而抑制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飞蓟宾 结直肠癌 DNA损伤应答 细胞周期
下载PDF
黑色素瘤细胞外泌体通过Prospero同源异形盒蛋白1调控肿瘤淋巴转移机制的研究
3
作者 曹宸 杨莹 +2 位作者 孙秋悦 严志新 杨细虎 《安徽医药》 CAS 2023年第7期1331-1337,I0002,共8页
目的探讨黑色素瘤外泌体(melanoma exosomes,MM-ex)携带的果蝇Prospero同源异形盒蛋白1(prospero homeobox protein 1,Prox-1),在调控淋巴管内皮细胞(lymphatic endothelial cells,LECs)增殖、迁移以及生成具有转移肿瘤细胞功能淋巴管... 目的探讨黑色素瘤外泌体(melanoma exosomes,MM-ex)携带的果蝇Prospero同源异形盒蛋白1(prospero homeobox protein 1,Prox-1),在调控淋巴管内皮细胞(lymphatic endothelial cells,LECs)增殖、迁移以及生成具有转移肿瘤细胞功能淋巴管过程中的作用。方法采用慢病毒转染实验构建低表达Prox-1黑色素瘤细胞株(MM^(shProx-1))。采用试剂盒法获取MM和MM-ex^(shProx-1)的外泌体(MM-ex和MM-ex^(shProx-1))。采用免疫荧光检测、蛋白质印迹法检测、细胞增殖及细胞迁移实验,观察MM-ex及MMex^(shProx-1)对LECs生物学特性的影响。采用免疫组化(IHC)法检测2015年9月至2021年4月江苏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32例皮肤黑色素瘤病理标本中Prox-1及淋巴管内皮细胞透明质酸受体-1(lymphatic vessel endothelial hyaluronic acid receptor-1,LYVE-1)的表达情况,统计微淋巴管密度(microlymphatic vessel density,MLVD),并分析Prox-1及MLVD与黑色素瘤生物学特性的相关性。结果细胞实验:MM-ex促进淋巴管内皮细胞增殖及迁移,促进了淋巴管的成形。MM-ex^(shProx-1)对LECs无增殖及迁移的影响,对淋巴管成形无促进作用。临床研究:免疫组化的结果表明Prox-1、LYVE-1在黑色素瘤组织及肿瘤周围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正常皮肤组织。Prox-1信号在黑色素瘤淋巴结转移组和Ⅲ期及Ⅳ期肿瘤组的表达率[87.50%(14/16)、79.17%(19/24)]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和Ⅰ期及Ⅱ期肿瘤组[37.50%(6/16)、12.50%(1/8)](均P<0.05)。LYVE-1在黑色素瘤转移组和Ⅲ期及Ⅳ期肿瘤组的表达(9.30±4.65、5.15±1.72)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和Ⅰ期及Ⅱ期肿瘤组(5.66±1.69、5.30±1.65,均P<0.05)。Prox-1、LYVE-1的表达情况均与病人的年龄、性别无关(均P>0.05)。结论MM-ex通过Prox-1促进LECs的增殖及迁移,在肿瘤淋巴管再生中起到重要作用。Prox-1、LYVE-1及MLVD与黑色素瘤淋巴转移及预后呈明显相关性,为皮肤黑色素瘤的早期淋巴转移及预后提供一个新的判断指标,也为皮肤黑色素瘤的临床治疗提供新的方法和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色素瘤 外泌体 Prospero同源异形盒蛋白1 微淋巴管密度 淋巴管内皮细胞透明质酸受体-1 淋巴转移
下载PDF
国家文化公园管理体制机制建设成效分析 被引量:17
4
作者 吴丽云 邹统钎 +3 位作者 王欣 阎芷歆 李颖 李艳 《开发研究》 2022年第1期10-19,共10页
建立国家文化公园是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打造中华文化重要标志、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要手段。在资料收集和实地调研的基础上,系统总结了全国28个省(区、市)国家文化公园管理体制机制的建设成效与实... 建立国家文化公园是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打造中华文化重要标志、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要手段。在资料收集和实地调研的基础上,系统总结了全国28个省(区、市)国家文化公园管理体制机制的建设成效与实践经验,梳理其中存在的问题,并就问题提出针对性建议。研究显示,我国国家文化公园在管理体制创新、资金机制探索和法律保障机制建立方面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存在管理机构缺乏稳定性、管理效率不高、资金长效保障机制未形成、协调机制不完善、法律法规不健全、人才队伍建设滞后等问题。建议通过优化管理体制机制,创新推进模式,推动国家文化公园管理体制机制不断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文化公园 管理体制机制 建设成效
下载PDF
地震作用下顺倾岩体边坡锚固界面剪切作用分析 被引量:3
5
作者 言志信 张森 +1 位作者 龙哲 周小亮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260-268,共9页
基于FLAC 3D软件,尝试修正的cable单元建立全长黏结锚杆锚固顺倾岩体边坡数值分析模型,改进剪应力提取方法,分别模拟分析了锚杆-注浆体界面上和注浆体-岩体界面上的剪切作用及其演化。研究发现:注浆体-岩体界面上比杆体-注浆体界面上的... 基于FLAC 3D软件,尝试修正的cable单元建立全长黏结锚杆锚固顺倾岩体边坡数值分析模型,改进剪应力提取方法,分别模拟分析了锚杆-注浆体界面上和注浆体-岩体界面上的剪切作用及其演化。研究发现:注浆体-岩体界面上比杆体-注浆体界面上的剪应力小得多,且均以锚杆上的中性点为界方向相反,分布很不均匀,中性点附近大,锚杆两端小,随边坡地震响应增强锚固界面脱粘并向锚杆两端发展,直至全部脱粘致使锚固破坏。获得了地震波作用下边坡两锚固界面上剪应力及其分布和脱粘破坏过程,揭示了锚固界面上的剪切相互作用和锚固破坏机制,并得到了试验印证。为边坡锚固设计和施工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体边坡 锚固 杆体-注浆体界面 注浆体-岩体界面 峰值剪应力
下载PDF
蒲地蓝消炎口服液治疗儿童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疗效观察与安全性评价 被引量:8
6
作者 蔡永艳 阎志新 +1 位作者 伊文霞 张静 《云南中医学院学报》 2017年第6期59-61,共3页
目的探讨蒲地蓝口服液治疗儿童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将72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分为对照组36例和治疗组36例;对照组静脉滴注先锋霉素V针,治疗组服用蒲地蓝口服液;2组疗程均为连续服用5d;疗程结束... 目的探讨蒲地蓝口服液治疗儿童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将72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分为对照组36例和治疗组36例;对照组静脉滴注先锋霉素V针,治疗组服用蒲地蓝口服液;2组疗程均为连续服用5d;疗程结束后对比分析2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4.44%)显著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83.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咽痛消失时间(2.41±1.04)d、止咳时间(3.10±1.18)d、退热时间(2.06±1.01)d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在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率均较低,提示用药安全性良好。结论采用蒲地蓝口服液治疗儿童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疗效明显,可改善患儿临床症状,用药安全性,无明显不良反应,可为患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治疗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蒲地蓝消炎口服液 儿童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下载PDF
荣誉与尊严:乡村振兴中的基层荣誉体系建设——基于浙江省新乡贤组织的调研 被引量:20
7
作者 姜亦炜 吴坚 晏志鑫 《浙江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68-181,共14页
本文从中国人的“脸面观”到尊严、荣誉入手,回顾了从古代荣誉观到现代荣誉观的变迁,我们发现,现有的研究主要面向国家层面荣誉体系的建构,它立足于国家主导这一价值预判,但是如果我们把目光转向基层社区,则必须拆分国家和社会来看待荣... 本文从中国人的“脸面观”到尊严、荣誉入手,回顾了从古代荣誉观到现代荣誉观的变迁,我们发现,现有的研究主要面向国家层面荣誉体系的建构,它立足于国家主导这一价值预判,但是如果我们把目光转向基层社区,则必须拆分国家和社会来看待荣誉体系与乡村振兴的问题。研究发现荣誉与尊严源于个人对社会承认的渴望,成为现代社会强有力的动力源泉。基层政权按照一套符合其审美偏好的做法,通过荣誉生产、数量限定、项目认领、动态退出机制等型构了基层荣誉体系的基本内容。基层荣誉体系成为国家与社会之间的纽带,将个人的荣誉、尊严与政治价值、国家利益相联结,由国家代表的政治秩序与社会代表的道德秩序在基层荣誉体系的框架内汇聚,在自我激励的能动性与政府示范导向的互动中推动整个社会的繁荣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乡贤组织 基层荣誉体系 荣誉 尊严 乡村振兴
下载PDF
腮腺内面神经鞘瘤的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鞠玮 史圆圆 +3 位作者 黄育萌 许建辉 严志新 杨细虎 《口腔医学》 CAS 2022年第5期431-436,共6页
目的 探讨腮腺内面神经鞘瘤的临床特点及病理特征。方法 收集2015—2020年江苏大学附属医院口腔颌面外科收治的5例腮腺内面神经鞘瘤病例,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影像资料、病理资料、术前诊断、治疗方式及术后神经损伤情况等。结果 5例患... 目的 探讨腮腺内面神经鞘瘤的临床特点及病理特征。方法 收集2015—2020年江苏大学附属医院口腔颌面外科收治的5例腮腺内面神经鞘瘤病例,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影像资料、病理资料、术前诊断、治疗方式及术后神经损伤情况等。结果 5例患者均为男性,年龄33~70岁。临床表现仅为境界清楚的无痛性腮腺区肿物,均不伴面神经瘫痪等症状。2例术前诊断为混合瘤,3例术前诊断为腺淋巴瘤。治疗方式为肿瘤合并神经切除后神经端端吻合术。术后随访4例患者面神经功能基本正常,仅一例患者存在H-BⅡ级面神经功能障碍症状,随访10~72个月未见复发病例及恶变。镜下肿瘤细胞呈长梭形,呈编织状排列。免疫组化示肿瘤细胞S-100蛋白在5例患者的细胞核和细胞质中呈弥漫性强阳性表达,Vimentin在5例患者胞质中均呈强阳性表达,Sox10在4例患者胞核中呈阳性表达,3例患者局灶表达CK7,细胞增殖能力标记物Ki-67阳性指数均小于3%,AE1、EMA、P63、SMA在全部病例中均呈阴性表达。结论 腮腺内面神经鞘瘤的临床表现及辅助检查均无特异性,术前确诊较为困难,需要依赖病理诊断,S-100、Vimentin可辅助诊断腮腺内面神经鞘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腮腺 神经鞘瘤 面神经 S-100 VIMENTIN
下载PDF
间充质干细胞外泌体应用于慢性创面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9
作者 曹宸 严志新 杨细虎 《中国医药科学》 2021年第23期44-47,共4页
慢性难愈性创面是临床创面修复的一大难题,目前治疗措施包括手术治疗和非手术治疗,但其效果均存在不确定性,愈后极易复发,少数有癌变可能。目前临床上应用的间充质干细胞(MSCs)是一种具有多分化潜能的基质细胞,但其应用前景具有一定局... 慢性难愈性创面是临床创面修复的一大难题,目前治疗措施包括手术治疗和非手术治疗,但其效果均存在不确定性,愈后极易复发,少数有癌变可能。目前临床上应用的间充质干细胞(MSCs)是一种具有多分化潜能的基质细胞,但其应用前景具有一定局限性。而间充质干细胞外泌体(MSCs-Exo)是一种在特定条件下被细胞释放的小直径细胞外囊泡,是一种具有极大前景的无细胞治疗和组织再生的调控介质。相比间充质干细胞具有更低的免疫源性及低致癌性。研究表明,间充质干细胞外泌体的应用为慢性创面的治疗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和方法,本研究对间充质干细胞外泌体应用于慢性创面治疗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充质干细胞 外泌体 慢性创面 创口愈合
下载PDF
负压创面技术联合抗细菌生物膜材料治疗慢性创面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1
10
作者 秦洁 柏素萍 +1 位作者 严志新 李晓波 《山西医药杂志》 CAS 2022年第18期2066-2070,共5页
目的观察负压创面技术联合抗细菌生物膜材料治疗慢性创面的临床效果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73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6例和干预组37例,对照组采用0.9%的藻酸银敷料作为一级敷料,而干预组的一级敷料改进为银抗菌伤口敷料,2组患... 目的观察负压创面技术联合抗细菌生物膜材料治疗慢性创面的临床效果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73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6例和干预组37例,对照组采用0.9%的藻酸银敷料作为一级敷料,而干预组的一级敷料改进为银抗菌伤口敷料,2组患者均以负压持续治疗14天后采用湿性平衡治疗至愈合,并随访2个月。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基线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①2组患者治疗后第7天,创面面积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治疗后第14天干预组创面面积,细菌阳性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③2组患者在治疗后的疼痛评分在不同时间节点均呈现下降趋势(P<0.05),并且干预组疼痛评分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④干预组创面治愈率,压创愈合计万表(PUSH)计分,住院时间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银抗菌伤口敷料结合NPWT能够有效缩小创面面积,控制创面细菌感染,提高创面愈合率,减缓创面疼痛,缩短住院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膜 负压伤口疗法 慢性创面 银敷料
下载PDF
双向耦合地震作用下含软弱层岩质边坡锚固界面剪切作用 被引量:4
11
作者 言志信 李亚鹏 +1 位作者 龙哲 翟聚云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58-164,共7页
为研究地震作用下锚固岩质边坡锚杆-砂浆界面和砂浆-岩体界面上的剪切作用,利用FLAC 3D软件构建锚固含软弱层岩质边坡数值模型,对水平向和竖向地震波耦合作用下的全长黏结锚杆锚固边坡两锚固界面上的剪切作用进行了深入研究。研究结果表... 为研究地震作用下锚固岩质边坡锚杆-砂浆界面和砂浆-岩体界面上的剪切作用,利用FLAC 3D软件构建锚固含软弱层岩质边坡数值模型,对水平向和竖向地震波耦合作用下的全长黏结锚杆锚固边坡两锚固界面上的剪切作用进行了深入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两锚固界面上的剪应力分布很不均匀,界面处于弹性变形阶段时,两峰值剪应力紧邻中性点,随锚固界面脱黏破坏的发展,两峰值剪应力不断地向锚杆两端转移;双向耦合地震波较单向和双向未耦合地震波对锚固界面剪应力影响更为显著。考虑双向地震波耦合作用的锚固边坡抗震设计更为合理。研究结果可为边坡锚固抗震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锚固岩质边坡 地震耦合作用 锚杆-砂浆界面 砂浆-岩体界面 界面剪应力
下载PDF
软弱夹层参数对岩质边坡稳定性及锚固影响研究 被引量:4
12
作者 刘春波 言志信 +1 位作者 张功会 王雪姣 《三峡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28-34,共7页
运用FLAC3D有限差分软件建立了含软弱夹层顺倾层状锚固岩体边坡计算模型,并利用改进的cable单元建模获取了锚固界面即砂浆-岩体界面和锚杆-砂浆界面上的剪应力,研究了地震作用下软弱夹层参数(数量、间距、厚度、倾角)对边坡锚固界面剪... 运用FLAC3D有限差分软件建立了含软弱夹层顺倾层状锚固岩体边坡计算模型,并利用改进的cable单元建模获取了锚固界面即砂浆-岩体界面和锚杆-砂浆界面上的剪应力,研究了地震作用下软弱夹层参数(数量、间距、厚度、倾角)对边坡锚固界面剪应力和边坡稳定性的影响.研究表明:随着软弱夹层参数的变化,边坡主破坏面位置不变,主要的破坏模式分为沿着主软弱夹层的整体性倾倒-滑移破坏和层间错动倾倒-滑移破坏.因两锚固界面的极限粘结强度不同,砂浆-岩体界面脱粘程度更大,这与工程实际相符合.锚固界面剪应力峰值和坡面永久位移随软弱夹层数量、厚度的增大而增大,随软弱夹层间距、倾角的增大而减小.该研究对相关工程有重要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顺倾层状岩体边坡 锚固 砂浆-岩体界面 锚杆-砂浆界面 剪应力
下载PDF
地震动参数对锚固岩质边坡地震响应影响权重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靳飞飞 言志信 +1 位作者 翟聚云 罗瑞翔 《水力发电》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36-41,共6页
借助FLAC3D软件建立了含软弱层的锚固岩质边坡数值模型,并利用正交设计方法,以波形、时间压缩比、幅值和持时为分析因素,设计多组具有不同地震动峰值加速度(PGA)、峰值速度(PGV)、阿里亚斯强度(AI)、绝对累积速度(CAV)、持时和特征周期... 借助FLAC3D软件建立了含软弱层的锚固岩质边坡数值模型,并利用正交设计方法,以波形、时间压缩比、幅值和持时为分析因素,设计多组具有不同地震动峰值加速度(PGA)、峰值速度(PGV)、阿里亚斯强度(AI)、绝对累积速度(CAV)、持时和特征周期的地震动,分析了地震动各参数对锚固岩质边坡位移和锚杆轴力的影响,得到了地震动各参数的影响权重。结果表明,地震作用下,坡顶处位移最大,自坡顶至坡脚位移逐渐减小;锚杆轴力沿杆长表现为中间大两头小的“人”字形分布;地震动各参数对边坡位移的影响权重由高到低依次为AI、CAV、PGA、PGV、持时和特征周期;对锚杆轴力的影响权重由高到低依次为AI、PGA、PGV、CAV、持时和特征周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动参数 锚固岩质边坡 位移 锚杆轴力 影响权重
下载PDF
索连板球基础竖向抗拔承载特性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3
14
作者 王雪姣 言志信 龙哲 《土木与环境工程学报(中英文)》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36-43,共8页
针对沙漠地区砂土地基的工程特性及现有输电塔基础存在的不足,研发出索连板球基础。将室内相似模型上拔试验与数值模拟计算相结合,对不同上拔荷载作用下的基础位移进行分析,并研究了埋深比、球径及柱径对基础极限抗拔承载力系数及土体... 针对沙漠地区砂土地基的工程特性及现有输电塔基础存在的不足,研发出索连板球基础。将室内相似模型上拔试验与数值模拟计算相结合,对不同上拔荷载作用下的基础位移进行分析,并研究了埋深比、球径及柱径对基础极限抗拔承载力系数及土体表面主破裂面半径的影响及其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数值模拟计算结果与模型试验结果吻合较好,与土体变形演化的三阶段相对应,荷载位移曲线呈三段式变化;埋深比对基础极限抗拔力影响最大,且它们之间呈正相关关系;极限抗拔承载力系数随埋深比增大呈先增大后减小的变化趋势,与球体直径呈负相关关系,与水泥土柱直径呈正相关关系;土体表面主破裂面半径与埋深比、球径及柱径均呈负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索连板球基础 埋深比 荷载-位移曲线 极限抗拔承载力系数
下载PDF
建筑垃圾膨胀土回填地基工程特性及应用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翟聚云 樊姝芳 +3 位作者 言志信 袁延召 朱晗宇 张清鑫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321-327,共7页
基于膨胀土工程病害处治及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的社会需求,对建筑垃圾膨胀土作为地基回填材料进行研究.选取一特定级配的建筑垃圾,试验得到不同建筑垃圾膨胀土质量配比试样的颗粒级配、胀缩、固结及抗剪强度特性,讨论不同建筑垃圾膨胀土... 基于膨胀土工程病害处治及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的社会需求,对建筑垃圾膨胀土作为地基回填材料进行研究.选取一特定级配的建筑垃圾,试验得到不同建筑垃圾膨胀土质量配比试样的颗粒级配、胀缩、固结及抗剪强度特性,讨论不同建筑垃圾膨胀土配比的工程特征.试验结果表明:膨胀土中掺入建筑垃圾后,力学特性显著提高.随着掺入量的增加,胀缩变形、固结及抗剪强度特性都得到有效改善.建筑垃圾掺量为40%~50%时达到优选配比.对建筑垃圾质量含量45%夯实混合土体的变形及强度等特征进行了试验研究,并对该混合土体的填土地基变形量及填土路堤边坡稳定系数进行计算.对煤矸石多孔砖建筑垃圾再利用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将建筑垃圾变废为宝,改良膨胀土不良特性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垃圾 膨胀土 工程特性
下载PDF
The Origin of the 2008 Wenchuan Earthquake Determined by the Analysis on the Active Longmenshan Nappe in Terms of Rockmass Mechanics 被引量:2
16
作者 yan zhixin MA Guozhe +1 位作者 YUAN Binxiang NIU Fujun 《Journal of Mountain Science》 SCIE CSCD 2012年第3期395-402,共8页
On 12 May 2008, the magnitude 8.0 Wenchuan Earthquake occurred along the Longmen Shan nappe, Sichuan, China. This devastating earthquake led to a heavy death toll of greater than 80,000. The seismic origin of this ear... On 12 May 2008, the magnitude 8.0 Wenchuan Earthquake occurred along the Longmen Shan nappe, Sichuan, China. This devastating earthquake led to a heavy death toll of greater than 80,000. The seismic origin of this earthquake is currently hotly debated. We suppose that it is a special type of intraplate earthquake called an active-nappe-type earthquake. Using a holistic methodology, incorporating rockmass structure cybernetics and Byerlee's law, we present a comprehensive study on the geological origin of macroseisms in the Longmen Shan area and the seismic origin of the 2008 Wenchuan earthquake. Previous studies of neotectonic activity indicate that the Longmen Shan nappe moves at a rate of 1~3 mm/yr, due to horizontal compressive stress from the Tibetan Plateau. The difference between movement rates in the Bayankala block, Longmen Shan nappe and Sichuan Basin cause slow shear stress and strain accumulation in the Longmen Shan nappe. It is exhibited a relatively simple linear relations for the shear strength and the buried depth of the structural planes, and the detachment layer of the nappe has a higher shearing-sliding strength compared to the overlying fault planes and the underlying ductile shear belts, thus making it more prone to stick-slip deformation. Therefore, the detachment layer was the main section responsible for the Wenchuan earthquake. The initial rupture burst in the detachment layer under the Yingxiu-Beichuan fault, the rupture area nearly 1.4454 × 104 km2,encompassed the cross point of the Yingxiu and the Anxian-Guanxian faults with the detachment layer, then caused the Yingxiu-Beichuan and Anxian-Guanxian faults took an active part in this earthquake, so this earthquake might consist of three chain-like earthquake stages, totally increasing the duration of this earthquake an unusually large amount, to 120 s. The focal depth spanned range of 10-20km,consistent with the observed result of this focal depth by several agenci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ctive nappe Rockmass structurecybernetics Shear-slip failure Wenchuanearthquake Seismicorigin
下载PDF
露天矿边坡锚固参数地震响应敏感性分析 被引量:2
17
作者 罗瑞翔 言志信 刘春波 《煤矿安全》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221-226,共6页
利用FLAC^3D软件建立了锚固露天矿边坡数值模型,研究了锚固参数对锚杆动力响应、边坡位移响应以及边坡塑性应变贯通长度的影响,并通过权重分析法对锚固参数进行了敏感性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随着锚杆长度和锚孔直径增加,边坡永久水平位... 利用FLAC^3D软件建立了锚固露天矿边坡数值模型,研究了锚固参数对锚杆动力响应、边坡位移响应以及边坡塑性应变贯通长度的影响,并通过权重分析法对锚固参数进行了敏感性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随着锚杆长度和锚孔直径增加,边坡永久水平位移和塑性应变区贯通率都减小,锚杆轴力峰值逐渐增大;随着锚杆竖向间距增大,三者均增大;随着锚固倾角增大,边坡永久水平位移和塑性应变区贯通率先减小后增大,锚杆轴力峰值则先增大后减小;锚固参数对锚杆轴力的影响权重由高到低依次为锚孔直径、锚杆长度、锚杆间距、锚固倾角;对塑性应变区贯通率影响权重由高到低依次为锚杆间距、锚孔直径、锚杆长度、锚固倾角;对边坡位移的影响权重由高到低依次为锚杆间距、锚杆长度、锚孔直径、锚固倾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露天矿边坡 永久位移 锚杆轴力 塑性应变区贯通率 锚固参数 权重分析法
下载PDF
精神科护理不安全因素分析及对策探讨
18
作者 闫志新 《继续医学教育》 2019年第1期111-113,共3页
目的探究在精神科展开护理时存在的不安全因素,并对其进行应对措施的探究。方法选择2017年10月—2018年10月在我院精神科的患者20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100例患者。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 目的探究在精神科展开护理时存在的不安全因素,并对其进行应对措施的探究。方法选择2017年10月—2018年10月在我院精神科的患者20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100例患者。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不安全因素分析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不安全因素发生概率和家属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不安全因素发生率和护理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精神科进行护理时首先进行不安全因素评估,并对其进行针对性的护理,不安全因素发生概率更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科 护理 不安全因素 结果分析
下载PDF
破碎围岩顺槽支护参数优化研究
19
作者 郭计云 闫智信 郭思良 《山西煤炭》 2018年第2期24-26,37,共4页
针对山西灵石华灜天星公司某矿10号煤层顺槽围岩变形控制问题,采用围岩钻孔窥视手段,对其围岩状态及支护参数合理性进行研究,并提出优化方案。结果表明:原支护方案下,过小的锚杆(索)预紧力导致围岩破碎深度较大且离层显著;不合理的锚杆... 针对山西灵石华灜天星公司某矿10号煤层顺槽围岩变形控制问题,采用围岩钻孔窥视手段,对其围岩状态及支护参数合理性进行研究,并提出优化方案。结果表明:原支护方案下,过小的锚杆(索)预紧力导致围岩破碎深度较大且离层显著;不合理的锚杆长度导致锚固段处于围岩塑性破坏区;针对上述因素的优化方案使顺槽顶底板移近量减小至原方案的27%,两帮移近量减小至33%,在较低成本条件下控制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顺槽 围岩变形 钻孔窥视 支护参数优化
下载PDF
非道路移动装备高能效电驱液传技术新进展 被引量:1
20
作者 权龙 闫志鑫 +3 位作者 章硕峰 杨雨鑫 葛磊 李泽鹏 《机械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0期385-400,共16页
双碳背景下,电驱动方式成为有效解决非道路移动装备碳排放与能源浪费问题的重要途径。然而,目前的电驱方式仅仅是用电池和电动机取代了内燃机,液压系统仍沿用集中式动力源供能、多路阀分配动力的阀控方式,存在系统能量转换、传递效率低... 双碳背景下,电驱动方式成为有效解决非道路移动装备碳排放与能源浪费问题的重要途径。然而,目前的电驱方式仅仅是用电池和电动机取代了内燃机,液压系统仍沿用集中式动力源供能、多路阀分配动力的阀控方式,存在系统能量转换、传递效率低的不足,需要大容量的电池组满足工作时长的需求,导致成本高,制约其推广应用。因此,提升液压系统的能效成为破解非道路移动装备电动化技术瓶颈的关键所在。对数字变排量泵技术、离散数字液压阀技术、浮杯泵技术,国际上三种显著提升液压系统能效的方法、研究进展、应用效果进行了分析和论述。进一步对团队所提出的电气液压双动力驱动重载直线执行器的工作原理、能效特性和应用效果进行介绍,所介绍的四种新型传动方式和现有技术对比,普遍可提高能效50%以上,为电动化非道路移动装备的推广应用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变排量泵 离散数字液压阀 浮杯泵 电气液压双动力驱动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