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19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临床医学影像研究
1
作者 黄华 毛景松 +5 位作者 张晨 杨根东 赵静 黎翠竹 王成林 王立非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2年第3期183-185,共3页
自2019年12月全球出现不明原因肺炎,截至2020年2月11日,我国内地共报告72314例病例,其中确诊病例44672例。医学影像检查已经成为快速诊断NCP疾病的一种手段,特别是在武汉地区。本文总结了深圳地区已明确诊断的NCP病例,从影像表现,影像分... 自2019年12月全球出现不明原因肺炎,截至2020年2月11日,我国内地共报告72314例病例,其中确诊病例44672例。医学影像检查已经成为快速诊断NCP疾病的一种手段,特别是在武汉地区。本文总结了深圳地区已明确诊断的NCP病例,从影像表现,影像分期,特殊人群的影像表现三方面进行说明,以期能够提高临床及影像医师对NCP的影像认识,减少误诊及漏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19冠状病毒病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胸部 放射摄影术 X线计算机成像
下载PDF
婴幼儿2019冠状病毒病的临床特点及胸部CT表现 被引量:20
2
作者 周昀 杨根东 +4 位作者 冯凯 黄华 云永兴 牟薪砚 王立非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215-220,共6页
目的探讨婴幼儿2019冠状病毒病(COVID-19)的临床特点及胸部CT表现.方法收集并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日至2月10日经核酸检测确诊为COVID-19的婴幼儿(0~3岁)患者的临床资料及胸部CT资料.结果9例患儿均有流行病学史,呈家庭聚集性发病.9例... 目的探讨婴幼儿2019冠状病毒病(COVID-19)的临床特点及胸部CT表现.方法收集并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日至2月10日经核酸检测确诊为COVID-19的婴幼儿(0~3岁)患者的临床资料及胸部CT资料.结果9例患儿均有流行病学史,呈家庭聚集性发病.9例患儿中无症状5例,发热4例,咳嗽2例,流涕1例,均无呼吸系统以外症状.9例患儿实验室检查均未见白细胞及淋巴细胞计数减少,其中6例淋巴细胞计数升高及2例白细胞计数升高.9例患儿中8例CT显示肺部炎症,病灶均位于胸膜下或叶间裂下,3例病灶同时沿支气管血管束分布;病灶形态以结节状(6例)及小斑片状(7例)为主;6例病灶呈磨玻璃影及实变影共存,其中3例可见"晕征",未见典型"铺路石征".结论婴幼儿COVID-19患者临床症状轻,影像学表现不如成人典型,其诊断需结合流行病学史及核酸检测综合判断,胸部CT对于无症状患儿的早期诊断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19冠状病毒病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 胸部CT 婴幼儿
下载PDF
肺海绵状血管瘤临床CT表现并文献复习(附1例报告)
3
作者 杨根东 夏照华 乐晓华 《罕少疾病杂志》 2020年第6期6-7,18,F0002,共4页
目的探讨肺海绵状血管瘤的CT表现特点,提高对本病的CT诊断水平。方法分析1例经我院手术病理证实的肺海绵状血管瘤患者临床资料和CT表现,并结合相关文献复习本病CT特点。结果患者女,63岁,体检发现肺部异常4个月。患者无临床症状,实验室... 目的探讨肺海绵状血管瘤的CT表现特点,提高对本病的CT诊断水平。方法分析1例经我院手术病理证实的肺海绵状血管瘤患者临床资料和CT表现,并结合相关文献复习本病CT特点。结果患者女,63岁,体检发现肺部异常4个月。患者无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指标阴性,查体未见异常。CT表现为左肺上叶囊性灶,大小为4.6cm×4.3cm,内见细小分隔,并见一2.2cm×1.8cm附壁结节,CT值平扫38Hu,增强扫描延迟强化,动脉期44Hu及静脉期56HU,内见细小血管影,与肺静脉分支关系密切,与4个月前CT表现相仿。结论肺海绵状血管瘤是肺部少见良性肿瘤,认识本病的CT表现特点可有助于本病诊断,确诊需依靠病理学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绵状血管瘤 CT 影像学诊断 文献复习
下载PDF
重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CT半定量评分与氧合指数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林春明 黄华 +5 位作者 杨根东 云永兴 张晨 张谍 周昀 王立非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2年第5期101-104,共4页
目的 探讨重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CT表现、CT评分与氧合指数的相关性分析。方法 回顾性分析35例(男22例,女13例)确诊为重型COVID-19患者的胸部CT检查和实验室检查结果,对其CT表现、CT评分与氧合指数进行评价分析。结果 (1)观察3... 目的 探讨重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CT表现、CT评分与氧合指数的相关性分析。方法 回顾性分析35例(男22例,女13例)确诊为重型COVID-19患者的胸部CT检查和实验室检查结果,对其CT表现、CT评分与氧合指数进行评价分析。结果 (1)观察35例患者CT评分结果,发现大部分最高CT评分出现在发病后的2~3周;(2)ARDS组的最高CT评分高于非ARDS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35例重型COVID-19重症期CT评分与氧合指数统计分析提示负相关(P <0.05),进入转归期后CT评分与氧合指数统计分析亦呈负相关(P <0.05)。(4)已行机械通气的23例患者首次CT评分与入院后至开始行机械通气天数存在负相关(P<0.05);已撤除机械通气的21例患者在机械通气过程中最高CT评分与使用机械通气的天数存在正相关(P<0.05)。结论 重型COVID-19患者的CT评分与氧合指数具有相关性,CT评分提供了相对客观的评分指标,有利于评估重型COVID-19患者肺损伤程度及预后,指导临床进行积极救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 肺炎 CT检查 氧合指数
下载PDF
小于18岁奥密克戎新冠肺炎患者的胸部CT表现及动态变化
5
作者 邓莹莹 杨根东 +4 位作者 李智勇 彭英龙 田佳宁 王晓蕾 黄华 《中国热带医学》 CAS 2023年第3期272-276,共5页
目的探讨小于18岁感染Omicron病毒变异株引起新冠肺炎患者的胸部CT表现及动态变化,为小于18岁感染Omicron病毒变异株引起新冠肺炎的患者胸部CT变化和疗效判定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22年2月11日—3月26日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确诊30例... 目的探讨小于18岁感染Omicron病毒变异株引起新冠肺炎患者的胸部CT表现及动态变化,为小于18岁感染Omicron病毒变异株引起新冠肺炎的患者胸部CT变化和疗效判定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22年2月11日—3月26日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确诊30例≤18岁Omicron新冠肺炎患者的临床、影像资料,并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不同期间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及动态变化。结果30例≤18岁Omicron新冠肺炎患者肺内病变总共41个,胸部CT主要表现为外周局灶片状、结节状磨玻璃影和/或实变影,右肺多发,占70.73%(29/41)。病灶病变形态有42个,以片状影22个(52.38%)、结节状影16个(38.10%),片状影以小片状、斑片状为主,病灶密度变化有36个,以磨玻璃影多见,各肺叶磨玻璃影数目共24个(66.66%),实性密度灶6个(16.67%)、磨玻璃和实性密度混合灶6个(16.67%),随病程进展,肺内病变体积逐渐增大,最早于发病第2天出现病灶体积为312.93 mm^(3),第9天达峰值,为1837.18 mm^(3),病灶平均吸收时间为(16±3)d,片状、结节状病灶(磨玻璃和/或实变影)吸收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853,P>0.05)。病变早期呈局灶磨玻璃影,后期病灶大部分吸收(占77.78%),结节样炎性灶吸收缓慢(发病后9~19 d),不残留纤维化改变。结论小于18岁Omicron新冠肺炎患者影像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以外周片状、结节状磨玻璃影和/或实变影为主,病灶小且少,病灶吸收慢,不遗留纤维化改变。熟悉其临床及影像学表现可以协助早期诊断,确诊还需结合流行病学史、新型冠状病毒核酸和放射学表现等综合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冠肺炎 新冠病毒变异株 奥密克戎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原文传递
新型冠状病毒B.1.1.529变异株感染者临床特点及血清IgG、IgM抗体表现 被引量:2
6
作者 刘文浩 王晓蕾 +5 位作者 田佳宁 李晓鹤 云永兴 杨根东 王立非 黄华 《中国热带医学》 CAS 2022年第9期856-859,865,共5页
目的 探讨新型冠状病毒B.1.1.529变异株感染者临床特点及血清IgG、IgM抗体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82例新型冠状病毒B.1.1.529变异株感染者临床资料,依据胸部CT有无肺炎改变,将新型冠状病毒B.1.1.529变异株感染者... 目的 探讨新型冠状病毒B.1.1.529变异株感染者临床特点及血清IgG、IgM抗体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82例新型冠状病毒B.1.1.529变异株感染者临床资料,依据胸部CT有无肺炎改变,将新型冠状病毒B.1.1.529变异株感染者分为肺炎组和无肺炎组,观察其在入院后T1(1~<4 d)、T2(4~<8 d)、T3(8~<15 d)、T4(15~<22 d)和T5(22~<30 d)5个时间点血清IgG、IgM抗体水平。结果 82例新型冠状病毒B.1.1.529变异株感染者中,临床表现为咳嗽62例、发热31例、咽部不适33例、肌肉酸痛5例和腹泻3例。所有感染者在T1~T5 5个时间点血清IgG和IgM抗体水平M(IQR)分别为50.22(142.20)AU/mL和0.41(0.81)AU/mL、326.50(220.63)AU/mL和0.95(1.62)AU/mL、368.23(76.21)AU/mL和1.09(2.42)AU/mL、368.65(79)AU/mL和0.74(3)AU/mL、5.26(113.10)AU/mL和0.81(3.10)AU/mL。肺炎组血清IgG抗体水平在T1、T4时间点低于无肺炎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炎组血清IgG抗体阳性率在T1时间点低于无肺炎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个时间点的血清IgM抗体在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新型冠状病毒B.1.1.529变异株感染者临床症状较轻,血清IgG抗体在感染病毒后上升,但在肺炎组和无肺炎组中存在部分差异,是否具有保护作用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新型冠状病毒B.1.1.529变异株感染者血清IgM抗体上升不明显,个体差异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新型冠状病毒 B.1.1.529变异株 临床特征 IGG抗体 gM抗体
原文传递
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 associated disseminated Penicillium Marneffei infection: report of 8 cases 被引量:7
7
作者 LU Pu-xuan ZHU Wen-ke +7 位作者 LIU Yan CHEN Xin-chun ZHAN Neng-yong LIU Jin-qing ZANG Jian yang gen-dong YE Ru-xin CAI Li-sheng 《Chinese Medical Journal》 SCIE CAS CSCD 2005年第16期1395-1399,共5页
Penicillinosis Marneffei (PSM) is a rare fungal disease caused by systemic infection of Penicillium Mameffei (PM). Disseminated PSM is one of the most common opportunistic infections in patients with acquired immu... Penicillinosis Marneffei (PSM) is a rare fungal disease caused by systemic infection of Penicillium Mameffei (PM). Disseminated PSM is one of the most common opportunistic infections in patients with 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 (AIDS) living in Southeastern region during the endstage of disease. Sporadic and individual cases have been reported recently in China and there appeared a tendency of increase of PM infections because of the increase of AIDS cases. To improve our understanding of this disease, we report here 8 cases of AIDS associated PS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 Penicillium Mameffei·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imaging manifestations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