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水肥胁迫对尾叶桉无性系生长及叶片变异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7
1
作者 杨会肖 曹彦斌 +2 位作者 廖焕琴 潘文 徐斌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218-224,共7页
为选择尾叶桉(Eucalyptus urophylla)优良无性系,以20个尾叶桉无性系为材料,采用2因素(水分、养分)3水平完全随机区组设计,对水肥胁迫半年后尾叶桉苗木生长和叶片性状变异进行分析和评估。结果表明,尾叶桉的叶尖角、叶长、叶宽、叶周长... 为选择尾叶桉(Eucalyptus urophylla)优良无性系,以20个尾叶桉无性系为材料,采用2因素(水分、养分)3水平完全随机区组设计,对水肥胁迫半年后尾叶桉苗木生长和叶片性状变异进行分析和评估。结果表明,尾叶桉的叶尖角、叶长、叶宽、叶周长和叶面积在不同水肥处理下差异显著,表明水分和养分会影响叶片的大小。苗木生长和叶片性状间大多数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少数呈显著负相关或一定的负相关性。13种性状可综合为4个主成分,其累计贡献率达98%,说明这些性状具有极强的代表性。除地径的水分×养分互作不显著外,生长性状在水分、养分及水分×养分互作上达显著和极显著的水平。无性系在树高、地径和冠幅上的方差分量为2.19~149.59,重复力为0.16~0.45。以20%入选率,采用基因型值筛选出4个优良无性系:LDUA10、ZQUA9、ZQUA8和LDUA24,他们的树高、地径和冠幅比对照分别高出5.0%、12.8%和14.5%,为后续骨干亲本选择及优良无性系推广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尾叶桉 无性系 生长 水肥 叶片性状 重复力
下载PDF
不同施肥处理杜鹃红山茶N、P、K元素的DRIS营养诊断 被引量:4
2
作者 朱报著 杨会肖 +6 位作者 潘文 徐斌 杨晓慧 徐放 张卫华 廖焕琴 王裕霞 《亚热带植物科学》 2020年第1期21-26,共6页
对杜鹃红山茶(Camellia azalea)苗期生长大量营养元素进行诊断,为指导杜鹃红山茶苗木科学施肥和高效培育提供依据。以杜鹃红山茶0.5年生嫁接苗为材料,用N、P、K三元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设计进行施肥试验,以处理12个月后嫁接苗N、P、K元素... 对杜鹃红山茶(Camellia azalea)苗期生长大量营养元素进行诊断,为指导杜鹃红山茶苗木科学施肥和高效培育提供依据。以杜鹃红山茶0.5年生嫁接苗为材料,用N、P、K三元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设计进行施肥试验,以处理12个月后嫁接苗N、P、K元素含量为依据,采用P/N、K/N、P/K作为诊断指标,计算相应系数并用诊断施肥综合法(DRIS)和指数法对N、P、K需求关系进行分析。杜鹃红山茶P和N元素含量最佳比值为0.074±0.108;K和N元素含量最佳比值为0.509±0.500;P和K元素含量最佳比值为0.148±0.090,建立杜鹃红山茶DRIS营养诊断指数表。杜鹃红山茶对N肥和K肥的反应比P肥更为敏感,栽培管理中应多施用N肥和K肥,促进苗木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鹃红山茶 诊断施肥综合法 营养成分 生长指标 苗期
下载PDF
不同水肥处理下尾叶桉无性系生长性状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杨会肖 徐放 +3 位作者 杨晓慧 廖焕琴 张卫华 潘文 《亚热带植物科学》 CAS 2021年第2期111-117,共7页
以9种水肥处理的31个尾叶桉(Eucalyptus urophylla)无性系为试材,人工控制水肥18个月后对其树高、地径、枝下高、1/4树高直径、2/4树高直径、3/4树高直径和树皮厚性状指标进行测定,分析各性状的变异系数、Duncan多重比较和主成分,同时... 以9种水肥处理的31个尾叶桉(Eucalyptus urophylla)无性系为试材,人工控制水肥18个月后对其树高、地径、枝下高、1/4树高直径、2/4树高直径、3/4树高直径和树皮厚性状指标进行测定,分析各性状的变异系数、Duncan多重比较和主成分,同时对优良无性系进行评选。结果显示,尾叶桉无性系生长性状存在较大变异,枝下高的变异系数最大,为50.78%,地径的变异系数最小,为12.46%,表明尾叶桉不同无性系间遗传多样性较丰富。尾叶桉无性系在不同水肥处理下苗木的树高、地径、树皮厚、1/4树高直径、2/4树高直径和3/4树高直径总体上差异显著,所有无性系在处理组合32、33下表现较优。6个性状可以综合为3个主成分,前3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达84%。依据树高、树皮厚和地径的基因型值综合评选表现较好的无性系为30、7、1、29、20和6,平均遗传增益较整体水平分别提高10.73 cm、0.02 mm和0.83 mm,增幅达5.29%、6.38%和2.2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尾叶桉 树皮厚度 无性系 生长性状
下载PDF
老年根龋患者唾液菌群多样性初步分析 被引量:4
4
作者 杨会肖 吕胡玲 +1 位作者 陈慧姗 吴红崑 《中华老年口腔医学杂志》 2018年第5期262-267,共6页
目的:利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技术对老年根龋患者唾液微生物群落结构进行初步分析。方法:随机选择20名65岁以上老年人分为根龋组(n=10)和健康组(n=10),提取唾液细菌全基因组DNA,扩增后经DGGE指纹图谱分析其微生... 目的:利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技术对老年根龋患者唾液微生物群落结构进行初步分析。方法:随机选择20名65岁以上老年人分为根龋组(n=10)和健康组(n=10),提取唾液细菌全基因组DNA,扩增后经DGGE指纹图谱分析其微生物多样性。结果:唾液内菌群的组成具有个体差异性;与健康组相比,根龋组唾液微生物群落的Shannon-Wiener’s指数(H’)显著降低(P<0.05);异发酵乳杆菌DSM 5705、颊纤毛菌C-1013-b及真细菌属的某些细菌株在根龋组检出较多。结论:菌群失调是根龋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唾液微生物菌落结构的改变对根龋的发生可以起到提示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根龋 聚合酶链反应-变性梯度凝胶电泳(PCR-DGGE) SHANNON-WIENER指数 唾液微生物
下载PDF
Selection and characterisation of lactic acid bacteria isolated from different origins for ensiling Robinia pseudoacacia and Morus alba L.leaves 被引量:1
5
作者 NI Kui-kui yang hui-xiao +2 位作者 HUA Wei WANG Yan-ping PANG Hui-li 《Journal of Integrative Agriculture》 SCIE CAS CSCD 2016年第10期2353-2362,共10页
The objective of this study was to isolate lactic acid bacteria(LAB) strains from different origins and to select the best strains for ensiling Robinia pseudoacacia(RB) and Morus alba L.(MB)leaves. The LAB strai... The objective of this study was to isolate lactic acid bacteria(LAB) strains from different origins and to select the best strains for ensiling Robinia pseudoacacia(RB) and Morus alba L.(MB)leaves. The LAB strains were inoculated into the extracted liquid obtained from RB and MB leaves to evaluate the fermentation products. 11 LAB strains were selected for further experiments based on the highest products of lactic or acetic acid, including 1 strain of Weissella confusa, 2 of Lactobacillus reuteri and 8 of Lactobacillus plantarum.The API 50 CH fermentation experiment indicated that all of the selected 11 LAB strains utilised most of the carbohydrates. All the strains grew at temperatures between 10 and 45℃ and at a p H of 3.5 to 4.5; however, L. reuteri F7 and F8 tolerated a p H as low as 3.0. All 11 LAB strains showed antibacterial activity against Listeria monocytogens, Escherichia coil, Salmonella sp. and Acetobacter pasteurianus; however, after excluding the effect of organic acids, only F7 and F8 still exhibited antibacterial activity. The present study indicated that the selected 11 LAB strains could be used to prepare silages of RB and MB leaves, especially L. reuteri F7 and F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ctic acid bacteria Morus alba L Robinia pseudoacacia silage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