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播种灌溉方式对夏玉米出苗、干物质积累及转运和产量的影响
1
作者 杨明达 张素瑜 +4 位作者 李帅 郑东方 杨慎骄 关小康 王同朝 《河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2-31,共10页
设置地面灌溉常规播种(CK)、地表滴灌常规播种(DI)、地下滴灌深播(SDI)处理,研究不同播种灌溉方式对夏玉米出苗、干物质积累及转运和产量的影响,以期筛选出适宜夏玉米大田生产的播种灌溉方式。结果表明,播种后灌溉40 mm情况下,SDI处理... 设置地面灌溉常规播种(CK)、地表滴灌常规播种(DI)、地下滴灌深播(SDI)处理,研究不同播种灌溉方式对夏玉米出苗、干物质积累及转运和产量的影响,以期筛选出适宜夏玉米大田生产的播种灌溉方式。结果表明,播种后灌溉40 mm情况下,SDI处理土壤水分可以上移至种床层,下渗到距地表80 cm处,5~10、10~20 cm土层的土壤含水量分别达到田间持水量的68.69%、75.35%;CK和DI处理土壤湿润体在60 cm以上土层。SDI处理显著延长夏玉米的出苗时间,导致其苗期单株叶面积和干质量较其他处理显著降低,但其出苗率并未显著降低。在生育期间灌溉的条件下,与CK相比,SDI处理降低拔节后期和灌浆初期0~20 cm土层的土壤含水量,但增加40~120 cm土层的土壤含水量;DI处理增加拔节后期中上层土壤和灌浆初期土壤含水量。与CK相比,SDI和DI处理不仅能够促进花前干物质的转运,而且还能提高开花期和灌浆期的叶面积指数、地上部干物质积累量以及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SDI和DI处理成熟期地上部干物质积累量、产量、水分利用效率分别提高8.51%、11.22%、11.41%和6.18%、6.38%、9.94%。SDI处理较DI处理提高了夏玉米的穗粒数和产量,但两处理间水分利用效率差异不显著。综上,地下滴灌深播未显著影响夏玉米的出苗率,并且地下滴灌能够提高中下层土壤的含水量,对花前干物质转运量及花后叶面积指数和地上部干物质积累量的提高有利,最终获得最高的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玉米 播种灌溉方式 干物质积累及转运 地下滴灌深播 产量 水分利用效率
下载PDF
纳米氧化锌溶解性及共存镉离子的影响
2
作者 李帅 杨明达 王发园 《环境保护科学》 CAS 2024年第4期71-76,86,共7页
纳米ZnO是应用最为广泛但具有一定生物毒性的金属型纳米颗粒之一,其致毒机制之一可能来自其溶解释放的锌离子。共存重金属离子可能会影响纳米ZnO的溶解,反之,纳米ZnO可能吸附去除重金属离子,但是其相关作用尚不清楚。文章通过批试验探... 纳米ZnO是应用最为广泛但具有一定生物毒性的金属型纳米颗粒之一,其致毒机制之一可能来自其溶解释放的锌离子。共存重金属离子可能会影响纳米ZnO的溶解,反之,纳米ZnO可能吸附去除重金属离子,但是其相关作用尚不清楚。文章通过批试验探讨了不同纳米ZnO投加量(200、400、1000和2000 mg/L)在不同震荡时间(12、24和36 h)时纳米ZnO的溶解性及共存镉离子的影响。结果表明,去离子水中纳米ZnO投加量1000 mg/L时锌的溶出量最大(3.71 mg/L),但不受震荡时间的影响。添加1 mg/mL的镉离子显著增加了纳米ZnO的溶解,在纳米ZnO投加量为200 mg/L时,锌离子的溶出量和溶出率高达95 mg/L和55%;增加纳米ZnO投加量降低锌离子含量和溶出率,但增加震荡时间没有增加其溶解性。同时,纳米ZnO能够降低镉离子浓度,说明纳米ZnO可以吸附水中的镉离子。总之,共存镉离子能够改变纳米ZnO的环境行为,并可能因而影响其生物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ZNO 镉离子 溶解度 溶出率 环境行为
下载PDF
滴灌模式和土壤水分对冬小麦土壤水提取量和水分利用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杨明达 张素瑜 +4 位作者 杨慎骄 关小康 李帅 陈金平 王同朝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49-159,共11页
为探索高效的灌溉策略以减少灌水量并提高作物水分利用效率以缓解黄淮海冬麦区水资源短缺。采用田间裂区试验设计,探究地表滴灌(DI)和地下滴灌(SDI)条件下不同土壤水分状况(分别为田间持水量的50%~60%,60%~70%,70%~80%,记为W_(50)、W_(... 为探索高效的灌溉策略以减少灌水量并提高作物水分利用效率以缓解黄淮海冬麦区水资源短缺。采用田间裂区试验设计,探究地表滴灌(DI)和地下滴灌(SDI)条件下不同土壤水分状况(分别为田间持水量的50%~60%,60%~70%,70%~80%,记为W_(50)、W_(60)和W_(70))对冬小麦产量、土壤水提取量、蒸散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于整个生长季,与DI处理相比,SDI处理降低0~0.8 m土层土壤水提取比降低11.8%~21.8%,但SDI处理0.8~1.6 m土层土壤水提取量增加28.4%~29.8%。SDI处理的平均土面蒸发量和灌溉量分别比DI处理减少23.1%,8.9%。虽然花后SDI和DI处理间蒸腾速率的差异不显著,但在W_(50)和W_(60)条件下(亏缺灌溉),SDI处理的净光合速率和叶面积指数均高于DI处理。与DI处理相比,在亏缺灌溉条件下,SDI处理的产量增加14.5%~29.3%,水分利用效率增加13.9%~25.9%。与DI处理相比,在W_(70)条件下,SDI处理更多灌溉水下渗到0.8 m以下土层,从而显著降低上层土壤的土壤水提取量及叶片的净光合速率,导致产量降低4.1%~8.9%。SDI处理在W_(60)条件下能够从深层土壤提取更多水分,并调控冬小麦的光合特性,从而提高冬小麦的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滴灌模式 亏缺灌溉 土壤水提取量 光合特性 水分利用效率
下载PDF
基于持续节能的换热网络缓释优化 被引量:1
4
作者 孙琳 杨明达 罗雄麟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3941-3948,共8页
针对给定的换热网络,应用在线控制来实现系统的持续节能,然而在换热网络运行的全生命周期内,需要考虑操作裕量和控制的自由度来保证系统的可持续性、经济性和安全性等。本文从工艺设计、控制系统设计的角度对换热网络的研究进展进行阐... 针对给定的换热网络,应用在线控制来实现系统的持续节能,然而在换热网络运行的全生命周期内,需要考虑操作裕量和控制的自由度来保证系统的可持续性、经济性和安全性等。本文从工艺设计、控制系统设计的角度对换热网络的研究进展进行阐述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一种可持续节能和缓释裕量的控制方法,并利用相位轨迹求解优化的切换点以使控制变量的变化最小,实现在给定裕量的条件下合理利用裕量,进而实现系统的持续可控,并通过实例证明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换热网络 控制系统设计 裕量设计 缓释优化
下载PDF
土壤水分对玉米秸秆还田腐解率、土壤肥力及小麦籽粒蛋白质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18
5
作者 张素瑜 杨习文 +3 位作者 李向东 杨明达 王和洲 贺德先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86-193,共8页
为提高玉米秸秆还田效果,通过防雨棚微区控水设施,研究了土壤水分对还田玉米秸秆腐解、土壤肥力及小麦籽粒蛋白质产量的影响,3个土壤水分水平分别为田间持水量的50%~55%(干旱)、60%~65%(轻旱)和70%~75%(适宜水分)。结果表明,小麦季... 为提高玉米秸秆还田效果,通过防雨棚微区控水设施,研究了土壤水分对还田玉米秸秆腐解、土壤肥力及小麦籽粒蛋白质产量的影响,3个土壤水分水平分别为田间持水量的50%~55%(干旱)、60%~65%(轻旱)和70%~75%(适宜水分)。结果表明,小麦季还田玉米秸秆腐解速率表现为"快-慢-快"的变化趋势。随着土壤水分含量的增加,秸秆量减少率逐渐增加。秸秆腐解前期(0~70 d),干旱条件下秸秆量累计减少率、氮素释放率显著降低(P<0.05);成熟期,不同土壤水分条件下秸秆量累计减少率及氮素释放率分别为66.50%~69.51%和75.88%~77.31%,不同土壤水分处理间差异不显著。与播前相比,成熟期不同处理0~25 cm耕层土壤有机质含量基本表现为降低趋势,但秸秆还田(RS)处理土壤有机质含量下降幅度较对照(CK)显著降低。与CK相比,RS处理0~25 cm耕层土壤有机质含量显著提高(16.1%~17.2%);不同生育时期土壤0~25 cm耕层的碱解氮含量显著提高(11.65%~23.10%);小麦籽粒蛋白质含量略有降低,籽粒蛋白质产量显著降低(4.63%)。在秸秆还田条件下,干旱处理的小麦籽粒蛋白质含量均显著高于轻旱和适宜水分处理。综上,还田玉米秸秆的腐解和氮素释放需要较好的土壤水分条件;土壤水分适宜时进行秸秆粉碎翻压还田有利于提高土壤有机质和碱解氮含量;干旱条件下秸秆还田导致小麦籽粒产量和蛋白质产量均显著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秸秆还田 土壤水分 秸秆腐解 土壤肥力 籽粒产量 蛋白质产量
下载PDF
砂壤土夏玉米地下滴灌土壤水分和湿润峰运移模拟及设计参数优选 被引量:3
6
作者 杨明达 张素瑜 +5 位作者 杨慎骄 关小康 陈金平 李顺江 王同朝 邹国元 《河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48-161,共14页
为优化地下滴灌系统,探索适宜的系统设计参数,探究了砂壤土不同滴灌带埋深对土壤水分及湿润峰运移变化规律的影响。首先通过室内试验验证HYDRUS-2D模型模拟土壤水分及湿润峰运移变化的可靠性,其次运用验证后的模型对不同滴灌带埋深下土... 为优化地下滴灌系统,探索适宜的系统设计参数,探究了砂壤土不同滴灌带埋深对土壤水分及湿润峰运移变化规律的影响。首先通过室内试验验证HYDRUS-2D模型模拟土壤水分及湿润峰运移变化的可靠性,其次运用验证后的模型对不同滴灌带埋深下土壤水分及湿润峰运移进行预测,最后将优选的系统设计参数进行田间试验验证。室内试验模拟结果表明,砂壤土滴灌带埋深为20 cm时,整个灌溉过程中湿润峰水平运移速度和垂直下移速度相似,但在灌溉4 h后,湿润峰垂直下移速度高于水平运移速度;在灌溉6 h后,土壤水分运移到土壤表面。通过滴灌带埋深为20 cm时的实测数据对HYDRUS-2D模型进行评价。土壤体积含水量模拟值和实测值R2、ME、RMSE分别为0.98~0.99、0.90~0.93、0.029~0.032 cm3/cm3,湿润峰运移距离的模拟值和实测值R2、ME、RMSE分别为0.96~0.99、0.91~0.96、0.690~2.170 cm,实测值和模拟值的一致性较好。HYDRUS-2D模拟结果表明,滴灌带埋深为20 cm时,土壤水分垂直运移的区域为距地表0~60 cm土层,但水平方向上距滴灌带20~30 cm处的土壤体积含水量较低;滴灌带埋深为30 cm时,在土壤水分平衡后(灌溉结束后3 d),较湿润[含水量>75%FC(田间持水量)]土体距地表5~55 cm;滴灌带埋深为40 cm时,土壤水分能够向上运移到距地表10 cm处,下渗到距地表90 cm处,侧渗到距滴灌带30 cm处,较湿润(含水量>75%FC)土体距地表30~75 cm。田间试验表明,与传统地表滴灌相比,地下滴灌(滴灌带埋深30 cm、铺设间距60 cm)能够增加中下层土壤体积含水量,使夏玉米产量显著提高8.6%。综上,砂壤土夏玉米地下滴灌较适宜的滴灌带埋深和铺设间距分别为30、60 c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砂壤土 夏玉米 水分运动 湿润峰运移 地下滴灌 HYDRUS-2D 设计参数
下载PDF
基于DSSAT模型对豫北地区夏玉米灌溉制度的优化模拟 被引量:16
7
作者 刘影 关小康 +6 位作者 杨明达 丁超明 崔静宇 黄洁 梅福建 王怀苹 王同朝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4期5348-5358,共11页
合理的灌溉制度是提高农业水资源利用效率、保证夏玉米高产稳产的前提。采用农业技术转化决策系统(DSSAT,Decision Support System for Agrotechno1ogy Transfer)探究了河南省北部地区夏玉米不同降水年型下的最优灌溉制度。经过参数的... 合理的灌溉制度是提高农业水资源利用效率、保证夏玉米高产稳产的前提。采用农业技术转化决策系统(DSSAT,Decision Support System for Agrotechno1ogy Transfer)探究了河南省北部地区夏玉米不同降水年型下的最优灌溉制度。经过参数的校正和验证,归一化均方根误差(nRMSE)、均方根误差(RMSE)和一致性指数(d)均表现出模拟值与实测值的吻合度很好,DSSAT-maize模型可以准确模拟夏玉米物候期、地上部分生物量、产量和土壤水分状况。然后基于模型模拟了不同灌溉处理下的夏玉米生产潜力,从而评估夏玉米缺水量,并对比分析不同生育时期灌水对产量的影响确定最优灌溉时期,综合考虑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确定最优灌溉制度。结果表明:夏玉米生长季的缺水量年际间差异显著,多年平均值为38.91 mm,波动范围为0-193.03 mm。在丰水年,不需要灌溉;在平水年,开花期灌水30 mm;在枯水年,开花期和灌浆期灌水50 mm;在特别干旱年,苗期、拔节期和开花期至少灌水180 mm。优化的灌溉制度下丰水年、平水年和枯水年的WUE达到最高且产量分别占其最高产量的100%、99.72%和97.89%,实现了作物高产节水协同提高的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SSAT模型 夏玉米 降水年型 灌溉制度
下载PDF
连续干旱复水对不同基因型玉米苗期根冠补偿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6
8
作者 韩静丽 关小康 +6 位作者 崔静宇 丁超明 杨明达 刘影 王怀苹 李玉华 王同朝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40-147,共8页
为了探究调亏灌溉诱导作物补偿效应的机制,采用桶栽试验,以玉米杂交1代(F1)及其父母本为试验材料,分别设置充分供水和连续3次干旱复水2个处理,研究连续干旱复水对夏玉米苗期根冠关系及根冠补偿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连续干旱复水显著抑... 为了探究调亏灌溉诱导作物补偿效应的机制,采用桶栽试验,以玉米杂交1代(F1)及其父母本为试验材料,分别设置充分供水和连续3次干旱复水2个处理,研究连续干旱复水对夏玉米苗期根冠关系及根冠补偿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连续干旱复水显著抑制了父本总生物量的积累,与正常供水(对照)相比降低19. 9%,但对F1和母本总生物量积累无显著影响;初次与第2次干旱复水后母本地上部干物质积累大于地下部,第3次干旱复水后干物质向地下部分配的比例增加; 3次干旱复水父本均表现为地下部干物质积累大于地上部; 3次干旱复水后父、母本根冠比较对照分别提高33. 2%,5. 8%,F1在3次干旱复水过程中根冠比均低于对照,第3次干旱复水后根冠比较对照降低7. 3%。3次干旱复水后,F1冠层生长补偿能力显著增加,根系生长补偿无显著变化,两亲本冠层与根系生长补偿能力同步显著降低。可见,对玉米杂交种而言,苗期进行连续多次干旱复水锻炼能促进其地上生长补偿,大田栽培中可利用此原理提高苗期夏玉米干物质积累,增强抗旱能力并提高水分利用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连续干旱复水 基因型 根冠补偿
下载PDF
大型燃气轮机“两班制”运行方式下的节能探讨 被引量:1
9
作者 薛涛 李鑫 +3 位作者 陈君翱 白鸿宇 杨明达 李冠伯 《重庆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21年第2期17-19,共3页
以三菱M701F4型燃气-蒸汽联合循环单轴机组为研究对象,对机组频繁调峰、朝启晚停的“两班制”新常态运行方式进行分析,从设备改造、逻辑修改等方面进行探讨。以安全、经济为前提,对相关合理性进行阐述。通过对修改方案的计算,探索更优... 以三菱M701F4型燃气-蒸汽联合循环单轴机组为研究对象,对机组频繁调峰、朝启晚停的“两班制”新常态运行方式进行分析,从设备改造、逻辑修改等方面进行探讨。以安全、经济为前提,对相关合理性进行阐述。通过对修改方案的计算,探索更优节能运行方式,进一步提升机组的经济效益,并提出合理建议,对同类型运行机组具有一定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气-蒸汽联合循环 两班制运行方式 热态启动 优化
下载PDF
Experimental Investigation of Local Scour Around Artificial Reefs in Steady Currents
10
作者 TANG Yanli WEI Shuangwu +2 位作者 yang mingda WANG Xinxin ZHAO Fenfang 《Journal of Ocean University of China》 SCIE CAS CSCD 2022年第2期445-456,共12页
Artificial reef is a man-made object that is deployed purposefully on the seafloor to restore the offshore fishery resources and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To secure its ecological effects,it is important to study the... Artificial reef is a man-made object that is deployed purposefully on the seafloor to restore the offshore fishery resources and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To secure its ecological effects,it is important to study the possible instability of artificial reefs,like drifting and reversing caused by burial and scour in different seafloor conditions.In the present study,experiments of local scour around an artificial reef are carried out in steady currents.The effect of the open-area ratios and the open-hole heights of the cubic reefs,and the bottom angles of the triangular reefs on the time-scale of the scour process and the equilibrium scour depth are investigated.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for the cubic artificial reef,the scour depth decreases with the increasing open-area ratios,and increases with the increasing open-hole heights.In the present study,the optimal prototype of the cubic reef with an open-area ratio of 0.49 and open-height of 0.7 m produces the minimum scour depth.For the triangular reef,the scour depth increases when the bottom angle increases.Moreover,based on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empirical equations of the effects of the cut-opening and the bottom angle on the maximum equilibrium scour depth are proposed.The formulas will provide theoretical support and practical guidance for the optimized design and construction of artificial reef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ocal scour artificial reefs open-area ratios open-hole heights bottom angles
下载PDF
地下滴灌对冬小麦-夏玉米根系吸水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1
11
作者 杨明达 张素瑜 +4 位作者 杨慎骄 关小康 李帅 陈金平 王同朝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69-479,共11页
了解根系吸水模式对缺水地区发展高效的灌溉管理措施至关重要。大多数估算根系吸水的模型或传统方法都需要对根系形态有详细的了解,而这很难在原位条件下获得。本研究借助Insentek水分监测仪来估算地下滴灌条件下冬小麦-夏玉米的根系吸... 了解根系吸水模式对缺水地区发展高效的灌溉管理措施至关重要。大多数估算根系吸水的模型或传统方法都需要对根系形态有详细的了解,而这很难在原位条件下获得。本研究借助Insentek水分监测仪来估算地下滴灌条件下冬小麦-夏玉米的根系吸水特征。试验于2018—2019年在防雨棚下测坑内进行,地下滴灌灌溉量分别为作物蒸发蒸散量(ETc)的0.4、0.8、1.0和1.2倍,记为0.4ETc、0.8ETc、1.0ETc和1.2ETc,并设置地面灌溉处理为对照(CK)。结果表明:土壤上层(20~50 cm)和下层(60~100 cm)根系对水分的吸收存在互补效应;除0.4ETc外,灌溉后,下层土壤根系吸水速率降低;在各灌溉周期的后期,当上层根系吸水速率降低时,下层根系吸水速率表现为增强趋势;与CK处理相比,1.0ETc处理的根系吸水速率波动幅度较小,其冬小麦和夏玉米产量分别增加7.4%和15.3%;与1.0ETc处理相比,0.8ETc处理主要降低了冬小麦灌浆前期和夏玉米灌浆后期的测定间隔累计根系吸水量,最终,0.8ETc处理冬小麦的产量增加12.7%,而夏玉米产量没有显著降低;与1.0ETc处理相比,0.8ETc处理的水分利用效率显著增加。综上,地下滴灌适度亏缺灌溉(0.8ETc)能增强深层土壤根系吸水能力,提高冬小麦的产量及冬小麦-夏玉米水分利用效率,是一种有效的高产节水灌溉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根系吸水速率 灌溉方式 累计根系吸水量 产量 水分利用
原文传递
施氮对郑麦366光合速率、花后干物质积累及产量的影响
12
作者 张素瑜 岳俊芹 +10 位作者 李向东 靳海洋 任德超 杨明达 邵运辉 王汉芳 方保停 张德奇 时艳华 秦峰 程红建 《作物杂志》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27-132,共6页
通过2年大田试验,分析不同施氮措施对郑麦366花后旗叶相对叶绿素含量(SPAD)、光合速率、花后干物质积累及产量的影响,探究最佳施氮量和施氮方式。设置4个施氮处理,分别为不施氮(N_(0))、基施纯氮210 kg/hm^(2)(N_(210))、基施纯氮150 kg... 通过2年大田试验,分析不同施氮措施对郑麦366花后旗叶相对叶绿素含量(SPAD)、光合速率、花后干物质积累及产量的影响,探究最佳施氮量和施氮方式。设置4个施氮处理,分别为不施氮(N_(0))、基施纯氮210 kg/hm^(2)(N_(210))、基施纯氮150 kg/hm^(2)+拔节期追施纯氮60 kg/hm^(2)(N_(150+60))、基施纯氮150 kg/hm^(2)+拔节期追施纯氮120 kg/hm^(2)(N_(150+120))。结果表明,与其他氮肥处理相比,2018-2019、2019-2020年度N_(0)处理下灌浆期旗叶净光合速率、灌浆后期旗叶SPAD、花后干物质积累对籽粒产量的贡献率、千粒重和产量均显著降低。与N_(210)处理相比,N_(150+60)处理2018-2019年度灌浆末期小麦旗叶SPAD、花后干物质积累对籽粒产量的贡献率、千粒重及产量分别提高12.9%、9.7%、6.5%、1.6%,2019-2020年度分别提高16.3%、27.2%、6.3%、10.0%。与N_(150+120)处理相比,N_(150+60)处理显著降低2018-2019年度灌浆末期冬小麦的旗叶SPAD、灌浆期旗叶净光合速率,但2019-2020年度差异不显著,N_(150+60)处理显著提高2018-2019年度冬小麦的穗粒数、产量及2年的氮肥偏生产力。综合考虑小麦净光合效率、产量及氮肥生产效率,N_(150+60)处理是更适宜豫北平原的施氮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氮肥 光合速率 产量 氮肥偏生产力
原文传递
不同节水灌溉方式对夏玉米生长、产量及水分利用的影响 被引量:4
13
作者 王怀苹 杨明达 +3 位作者 张素瑜 李帅 关小康 王同朝 《作物杂志》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06-212,共7页
为更深入了解传统和新型节水灌溉技术的增产潜力,在灌溉总量相同的条件下,对比分析了不同灌溉方式对夏玉米生长、产量及水分利用的影响。在遮雨棚控制降水条件下,分别设置沟灌(FI)、地表滴灌(DI)、地下滴灌(SDI)和微润灌(MI)4种节水灌... 为更深入了解传统和新型节水灌溉技术的增产潜力,在灌溉总量相同的条件下,对比分析了不同灌溉方式对夏玉米生长、产量及水分利用的影响。在遮雨棚控制降水条件下,分别设置沟灌(FI)、地表滴灌(DI)、地下滴灌(SDI)和微润灌(MI)4种节水灌溉方式。结果表明,与FI和DI处理相比,SDI和MI处理降低0~40 cm土层土壤含水量,增加40~100 cm土层含水量;SDI和MI处理虽然降低拔节期夏玉米的叶面积指数和地上部生物量,但提高了吐丝期和灌浆期的叶面积指数,并且降低吐丝后叶面积的下降幅度,最终获得较高的地上部生物量及产量。与FI处理相比,SDI和MI处理玉米成熟期地上部生物量分别显著提高13.43%和9.65%,产量分别提高22.15%和15.61%。SDI和MI处理由于降低了土面蒸发及土壤贮水消耗量,导致其蒸散量较低,最终其水分利用效率较FI和DI处理显著提高。综上,与FI和DI处理相比,SDI和MI处理能够降低土面蒸发,改善中下层土壤水分条件,延缓吐丝后植株叶片衰老,有利于吐丝后进行光合生产,提高夏玉米水分利用效率及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玉米 节水灌溉方式 地下滴灌 微润灌 叶面积指数 产量 水分利用效率
原文传递
基于磁珠吸附的污水病毒高通量富集方法研究
14
作者 阳海怡 江慧敏 +14 位作者 曾会玲 渠林 练惠敏 邱明 杨明达 谢春燕 陈泽玲 卢晓贤 刘璇 刘贺 梁均和 郑焕英 陈亮 杨颖 陆靖 《病毒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623-1632,共10页
基于环境污水的传染病病原监测是基于病例的传染病监测体系的重要补充。当前常规的污水病毒富集方法存在人力耗费大、周期长、精密度低等缺陷,导致污水病原监测难以大规模开展。本研究系统地探究了磁珠吸附法(磁珠法)对污水中的传染病... 基于环境污水的传染病病原监测是基于病例的传染病监测体系的重要补充。当前常规的污水病毒富集方法存在人力耗费大、周期长、精密度低等缺陷,导致污水病原监测难以大规模开展。本研究系统地探究了磁珠吸附法(磁珠法)对污水中的传染病相关病毒(包括新冠状病毒(SARS-CoV-2)、诺如病毒(Norovirus,NoV))富集的回收率和精密度,探讨了不同样本存储条件对磁珠法富集病毒效果的影响,采取磁珠法和现行标准的聚乙二醇(PEG)沉淀法富集含不同SARS-CoV-2拷贝数加标污水中的病毒,并检测SARS-CoV-2的核酸浓度,通过计算病毒载量来比较两种方法的检出限、病毒回收率和重复富集的精密度;利用2023年5月-6月广东省五个地市采集的28份污水样本,比较两种方法对新鲜水样本中SARS-CoV-2、NoV的富集效果,并探索了污水经冻融以及4度保存24 h后,磁珠法富集SARS-CoV-2和NoV效果的差异。结果表明在加标水重复试验中,磁珠法的检出限在100拷贝/mL,而经PEG沉淀法富集的100拷贝/mL加标水中仅有一份检出阳性,磁珠法病毒回收率在1000拷贝/mL加标水中的变异系数是0.14,低于PEG沉淀法的变异系数0.19。在12份新鲜水样的实验中,磁珠法富集SARS-CoV-2和NoV的效率(回收率)均高于PEG沉淀法。新鲜污水4℃放置24 h后,经过磁珠法富集,检测出病毒载量有所下降;与PEG沉淀法相比,冻融将显著影响磁珠法富集SARS-CoV-2的效果。在合适的样本保存条件下,通过磁珠法富集污水中SARS-CoV-2和NoV可以获得比当前PEG沉淀法更优的富集效果,且磁珠富集方法自动化程度高、实验周期短、大大节省人力成本,是未来开展高样本通量污水监测的重要方法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水监测 污水病毒富集方法 磁珠吸附法 聚乙二醇(PEG)沉淀法
原文传递
氮肥基追比和调亏灌溉对小麦水分利用效率和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14
15
作者 张素瑜 黄洁 +6 位作者 杨明达 马守臣 王和洲 李向东 杨程 张德奇 方保停 《作物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94-99,共6页
优化水肥管理对提高小麦生产效率,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在防雨棚下,采用桶栽土培法研究氮肥基追比和调亏灌溉对小麦水分利用效率、叶片光合速率的影响,为优化小麦水氮运筹模式提供依据。设置4种氮肥基追比(播前和拔节期施氮比... 优化水肥管理对提高小麦生产效率,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在防雨棚下,采用桶栽土培法研究氮肥基追比和调亏灌溉对小麦水分利用效率、叶片光合速率的影响,为优化小麦水氮运筹模式提供依据。设置4种氮肥基追比(播前和拔节期施氮比例)处理,分别为10∶0、7∶3、5∶5和3∶7,记为N10∶0、N7∶3、N5∶5和N3∶7。2种水分处理:水分调亏(返青-拔节期)—复水—调亏(灌浆-成熟期),记为D;全生育期正常供水,记为N。结果表明,拔节期追施氮肥显著提高小麦灌浆期的单茎叶面积;相同水分条件下,N7∶3、N5∶5和N3∶7灌浆期单茎叶面积递增且显著高于N10∶0处理。水分调亏显著降低拔节期N10∶0处理小麦最上部展开叶的光合速率,对其他氮肥处理小麦光合速率的影响则未达显著水平;相同水分条件下,N5∶5处理拔节期和灌浆期均具有较高的光合速率。随追氮比例的增加,小麦叶片光合速率和水分利用效率呈先升后降的趋势。氮肥基追比和水分调亏显著影响小麦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且两者对小麦产量存在显著的互作效应。综合考虑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等因素,水分调亏配合氮肥基追比处理比例为5∶5是最合理的水氮运筹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氮肥基追比 水分调亏 水分利用效率 产量
原文传递
经皮穴位电刺激对女性冰毒成瘾者血清性激素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2
16
作者 苗德根 杨明达 +5 位作者 马锁钟 李宁 李虎臣 赵培园 韩兰英 吴鎏桢 《中国药物依赖性杂志》 CAS CSCD 2019年第6期436-440,共5页
目的:评价经皮穴位电刺激对女性冰毒成瘾者性激素水平的影响。方法:83例女性甲基苯丙胺成瘾自愿者按入组顺序随机分为MOCK组(对照组) 27例和2/100Hz组(实验组) 56例,每例于月经周期的第2d上午8∶00-10∶00之间采血后,开始采用经皮穴位... 目的:评价经皮穴位电刺激对女性冰毒成瘾者性激素水平的影响。方法:83例女性甲基苯丙胺成瘾自愿者按入组顺序随机分为MOCK组(对照组) 27例和2/100Hz组(实验组) 56例,每例于月经周期的第2d上午8∶00-10∶00之间采血后,开始采用经皮穴位电刺激仪进行治疗。MOCK组的频率为2/100 Hz,电流强度控制在0~2 mA(起到模拟效果即可);2/100 Hz组的治疗频率为2/100 Hz、电流强度为10~25 mA。两组分别进行治疗,每日一次,每次30 min,一周治疗5天休息2天,直到下次月经来潮前结束。结果:(1) 2/100 Hz组的血清雌二醇水平在治疗后显著低于治疗前(P <0. 05),也显著低于MOCK组的治疗后(P <0. 05);(2) 2/100 Hz组的血清泌乳素水平在治疗前后无显著差异,但明显低于治疗后的MOCK组(P <0. 05);(3) 2/100 Hz组的焦虑评分(HAMA)和抑郁评分(HAMD)在治疗后显著低于治疗前(P <0. 05),也显著低于MOCK组的治疗后(P <0. 01);(4)对照组和治疗组血清中卵泡刺激素、黄体生成素、孕酮和睾酮的水平治疗前后无显著差异,两组之间也无明显变化。结论:经皮穴位电刺激能够降低冰毒成瘾者康复期血清雌二醇和泌乳素水平,从而缓解其焦虑抑郁情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性 冰毒/甲基苯丙胺 成瘾 性激素六项 焦虑 抑郁 经皮穴位电刺激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