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东沙海域内孤立波浅化过程及含圈闭涡核内孤立波的反射地震初探
1
作者 宋海斌 邝芸艳 +4 位作者 杨胜雄 关永贤 龚屹 范文豪 张锟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344-356,共13页
基于地震海洋学数据,通过叠合波形结构与混合参数空间分布,可以较好地分析内孤立波浅化过程与能量耗散、混合增强的关系.在东沙海域的一条地震剖面上,我们观测到了上陆坡深水区(500~1000 m)、浅水区(300~400 m)两个内孤立波波包,有着明... 基于地震海洋学数据,通过叠合波形结构与混合参数空间分布,可以较好地分析内孤立波浅化过程与能量耗散、混合增强的关系.在东沙海域的一条地震剖面上,我们观测到了上陆坡深水区(500~1000 m)、浅水区(300~400 m)两个内孤立波波包,有着明显不同的波形特征.浅水区的内孤立波包的3个内孤立波波形复杂,在波核内部呈现杂乱反射特征,可能是含圈闭涡核的内孤立波,估算的耗散率、扩散率分别达O(10-5)W·kg^(-1)、O(10-2.5)m^(2)·s^(-1).该内孤立波包前方,则存在一个第二模态内孤立波.深水区内孤立波包虽然波形相对简单,但诱导的湍流混合强度也较强,形成了内孤立波发育区、陆坡上方厚度达200 m的高耗散率、扩散率区带.在东沙海域上陆坡的深水区、浅水区,内孤立波持续耗散能量,增强了湍流混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 内孤立波浅化 地震海洋学 湍流混合 圈闭涡核
下载PDF
基于高斯混合模型的太平洋深海盆地多金属结核成因分类
2
作者 杨永 王涛 +4 位作者 何高文 任江波 张立敏 杨胜雄 刘永刚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4117-4130,共14页
多金属结核类型成因分类是海底矿产资源关注的重要地质问题,诸多学者一直探索利用多金属结核地球化学特征进行多金属结核成因判别。近年来,随着大数据分析方法的应用,为探索利用机器学习技术进行多金属结核地球化学特征进行成因分类提... 多金属结核类型成因分类是海底矿产资源关注的重要地质问题,诸多学者一直探索利用多金属结核地球化学特征进行多金属结核成因判别。近年来,随着大数据分析方法的应用,为探索利用机器学习技术进行多金属结核地球化学特征进行成因分类提供了很好的思路和方法。本文基于多年调查研究获取的太平洋多金属结核地球化学数据,利用高斯混合模型聚类分析技术,实现了太平洋深海盆地多金属结核成因分类,并对水成型结核进行了进一步判别分析,共划分出成岩型、混合型、水成Ⅰ型和水成Ⅱ型四类成因多金属结核,为太平洋深海找矿突破和资源评价提供重要依据。同时,不同成因类型结核空间预测结果显示,西北太平洋海域是水成Ⅰ型富钴多金属结核的主要分布区域之一,主要分布在马尔库斯—威克海山群、麦哲伦海山群北部、马绍尔海山群和中太平洋海山群西南部的山间盆地,以及附近的皮嘉费他海盆和中太平洋海盆西北部,是未来西太平洋富钴多金属结核资源找矿突破需要关注的关键海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金属结核 高斯混合模型 成因分类 深海盆地 太平洋
下载PDF
用于电解水制氢的MXene基电催化剂的研究进展
3
作者 王东 杨圣雄 +3 位作者 肖健 王贵生 肖军武 孙义民 《武汉工程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4期364-377,412,共15页
MXene因其优异的物理和化学特性,在电解水领域极具应用潜力。对电解水阴极析氢反应和阳极析氧反应中使用的MXene基材料进行了归纳和总结,通过分析可知,非金属元素掺杂、单/多金属元素负载以及结构设计等策略,已成为提高MXene电催化性能... MXene因其优异的物理和化学特性,在电解水领域极具应用潜力。对电解水阴极析氢反应和阳极析氧反应中使用的MXene基材料进行了归纳和总结,通过分析可知,非金属元素掺杂、单/多金属元素负载以及结构设计等策略,已成为提高MXene电催化性能强有力的手段。此外,针对MXene在构建电解水催化剂中存在的缺点,诸如种类有限、表面基团不可控、易氧化、污染性等,提出了开发MXene新种类、寻找新型合成方法、与纳米材料复合增强稳定性以及采用无氟环保刻蚀剂等应对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Xene 电解水 析氢反应 析氧反应
下载PDF
空地一体化技术在地质灾害调查评价中的应用——以粤北连州镇为例
4
作者 朱江 杨胜雄 +2 位作者 黄泽磊 王宁 曲金才 《矿产勘查》 2023年第12期2426-2433,共8页
粤北地区碳酸盐岩广泛分布,崩塌及岩溶塌陷等地质灾害较为发育,严重威胁当地人民生命财产和生产生活。本文以粤北地区连州镇为例,主要采用空地一体化的现代新技术手段,包括由机载LiDAR为主的航空遥感技术和由探地雷达、微动勘探、高密... 粤北地区碳酸盐岩广泛分布,崩塌及岩溶塌陷等地质灾害较为发育,严重威胁当地人民生命财产和生产生活。本文以粤北地区连州镇为例,主要采用空地一体化的现代新技术手段,包括由机载LiDAR为主的航空遥感技术和由探地雷达、微动勘探、高密度电法、反磁通瞬变电磁法组成的综合物探技术,查明了该区岩溶塌陷灾害发育的地质背景条件、覆盖层特征、岩溶发育情况以及崩塌灾害发育特征、稳定性状态。研究成果可为该区国土空间规划、用地调整以及岩溶塌陷、崩塌等地质灾害的风险评价、监测预警、应急处置和工程治理等提供基础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地一体化 地质灾害调查 机载激光雷达 崩塌 岩溶塌陷
下载PDF
清远市2011—2022年“龙舟水”地质灾害发育特征与降雨阈值研究
5
作者 朱江 亢亚惠 +2 位作者 刘曼 杨胜雄 赵晓亮 《矿产勘查》 2023年第12期2480-2491,共12页
清远市是广东省地质灾害最易发的地区,以小型土质崩塌和滑坡为主;此外该地也是降雨最集中的地区之一。在“龙舟水”期间,清远市大范围、大型规模及灾情重大地质灾害频发。因此,研究“龙舟水”地质灾害主要发育特征和降雨诱发阈值,可使... 清远市是广东省地质灾害最易发的地区,以小型土质崩塌和滑坡为主;此外该地也是降雨最集中的地区之一。在“龙舟水”期间,清远市大范围、大型规模及灾情重大地质灾害频发。因此,研究“龙舟水”地质灾害主要发育特征和降雨诱发阈值,可使现有地质灾害专业监测预警系统由点向面转变,扩大监测预警覆盖范围,同时可以更好地科学部署汛期地质灾害防御工作。通过对清远市1978年以来地质灾害主要发育特征数据统计,以及2011—2022年“龙舟水”地质灾害经验性阈值统计,可以揭示清远市“龙舟水”地质灾害发育与阈值规律。此外,通过剖析2022年典型“龙舟水”降雨过程及地质灾害主要发育特征、空间分布,可以获取清远市地质灾害易发、多发地区诱发大范围、大型规模及重大地质灾害的累计降雨量阈值,据此可以提出预警建议值。研究成果可用于地质灾害防御工作部署和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系统的自动预警预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远 龙舟水 地质灾害 发育特征 降雨阈值
下载PDF
琼东南盆地天然气水合物成矿远景 被引量:20
6
作者 龚跃华 杨胜雄 +2 位作者 王宏斌 梁金强 梁劲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030-1042,共13页
琼东南盆地最新的水合物调查研究发现了大量疑似BSR(bottom simulating reflector)特征的地震反射界面,但BSR特征并不典型。为了解决在BSR特征不甚明显的地区进行天然气水合物识别和成矿远景研究的问题,本文首先通过对调查所取得的第一... 琼东南盆地最新的水合物调查研究发现了大量疑似BSR(bottom simulating reflector)特征的地震反射界面,但BSR特征并不典型。为了解决在BSR特征不甚明显的地区进行天然气水合物识别和成矿远景研究的问题,本文首先通过对调查所取得的第一手资料的综合分析,指出了琼东南盆地海域天然气水合物地球物理标识——BSR识别的局限性;然后从天然气水合物成藏所必须具备的气源、运移通道、有利沉积条件等几个方面出发,探讨了琼东南盆地天然气水合物成藏必须具备的气源、气体运通道和储层等特征,对琼东南盆地天然气水合物地球物理识别标志——BSR判识提供了良好佐证。综合分析认为:琼东南盆地海域的中央坳陷带内发育了大量气烟囱的位置及其附近海底浅层应是天然气水合物发育的重点目标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气水合物 烃源岩 运移通道 BSR 琼东南盆地
下载PDF
世界海洋地质调查发展历程与启示 被引量:8
7
作者 秦绪文 石显耀 +13 位作者 杨胜雄 高延光 许振强 王宏斌 王平康 黄文星 吕文超 沙志彬 万晓明 张涛 王淑玲 陈浩 施剑 蒋成竹 《海洋地质前沿》 CSCD 2020年第1期1-6,共6页
综合考虑社会发展、文明演进、国家需求、科技进步、人才成长等因素,将世界海洋地质调查发展历史划分为"萌芽期""初创期""发展期""成熟期"和"升级期"5个阶段,探讨了不同阶段海洋地... 综合考虑社会发展、文明演进、国家需求、科技进步、人才成长等因素,将世界海洋地质调查发展历史划分为"萌芽期""初创期""发展期""成熟期"和"升级期"5个阶段,探讨了不同阶段海洋地质调查的工作目标、主要特点和标志成果等,在此基础上总结凝练历史发展规律和启示,并结合我国实际提出海洋地质工作发展的相关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地质调查 发展历程 海洋矿产资源调查 海洋地质调查技术 国际合作
下载PDF
台西南深海底栖有孔虫及其5万年来冷泉微生境变迁记录 被引量:2
8
作者 苏新 曲莹 +5 位作者 陈芳 杨胜雄 周洋 崔鸿鹏 于翀涵 滕田田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255-275,共21页
为探讨冷泉区底栖有孔虫组合特征、受控因素及其冷泉微生境随时间的变迁,本文对台西南海盆取自九龙甲烷礁和海洋四号区冷泉区的973-4和973-5两根岩心展开了底栖有孔虫及其壳体氧碳同位素研究。测年结果揭示两根岩心为晚更新世约5万年来... 为探讨冷泉区底栖有孔虫组合特征、受控因素及其冷泉微生境随时间的变迁,本文对台西南海盆取自九龙甲烷礁和海洋四号区冷泉区的973-4和973-5两根岩心展开了底栖有孔虫及其壳体氧碳同位素研究。测年结果揭示两根岩心为晚更新世约5万年来海洋氧同位素期(MIS)MIS 3至MIS 1早期的沉积序列。两个站位共识别了底栖有孔虫79属233种,优势类别在973-4组合中为Uvigerina(23.3%)、Bulimina(10.71%)和Cibicidoides(9.87%),在973-5组合中是Bulimina(20.6%),两站位的组合优势和常见属种均以内生类别为主。有孔虫分异度显然同时受到正常深海环境因子TOC和沉积物粒度的影响。总体上,优势和常见类群与TOC相关性较弱,但与δ18 OUvigerinaspp.有不同程度的相关性,说明有孔虫还受冷泉特殊营养物质和流体因子影响。5万年来,973-4和973-5站位底栖有孔虫组合生活的冷泉微生境,经历了由双壳-自生碳酸盐岩(MIS 3至MIS 2早期)向双壳-菌席(MIS 2晚期至MIS 1早期)的变迁。底栖有孔虫的优势类群也随微生境的变迁而演替,如973-4站位MIS 3-MIS 1的优势类群依次为U.peregrina、Cibicidoide-Bulimina、U.vadescens和Cibicides,973-5站位为Chilostomella+Globobulimina、Cibicidoides、Bulimina。有孔虫壳体氧碳同位素特征也随时间改变,从MIS 3到MIS 2早期,在自生碳酸盐岩水岩交换背景下,具有富δ18 O和亏损δ13 C特点(3.5‰~4.49‰,-2‰^-0.2‰);MIS 2晚期-MIS 1早期因双壳和菌席的生物地球化学作用影响,具有略富集δ18 O和略微亏损δ13 C的特征(2.5‰~3.5‰,-1‰^-0.1‰)。自5万年来两个区甲烷渗漏逐渐减弱,其间发生了几次增强事件。973-4站位记录了1次持续时间约10ka的增强事件(35~25ka);973-5站位记录3次(45ka,35ka,14~12ka)。其中,45ka时海底上涌的甲烷通量可能最大,在海底表面形成水合物。35ka时的甲烷喷溢增强事件可能为区域性事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底栖有孔虫 氧碳同位素 冷泉微生境 MIS 3-MIS 1期 台西南盆地
下载PDF
西太平洋海底多金属结核空间分布与多波束回波强度的关系 被引量:1
9
作者 马金凤 杨永 +3 位作者 邓希光 何高文 杨胜雄 于宗泽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392-400,共9页
西太平洋高丰度高覆盖率多金属结核的发现受到各国学者的高度关注,如何高效探测不同覆盖率和丰度的多金属结核分布特征是目前研究的重点。利用EM122多波束回波强度资料对西太平洋海盆结核分布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回波强度的高低变化... 西太平洋高丰度高覆盖率多金属结核的发现受到各国学者的高度关注,如何高效探测不同覆盖率和丰度的多金属结核分布特征是目前研究的重点。利用EM122多波束回波强度资料对西太平洋海盆结核分布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回波强度的高低变化与结核覆盖率关系密切,而当结核覆盖率相当时,回波强度的高低变化反映了结核的粒径大小,其中大型结核(直径D>6 cm)较多时,回波强度值明显增大。利用最大似然分类方法对回波强度资料进行监督分类,得出深海沉积物、低丰度、中等丰度和高丰度结核空间分布,结果显示,深海粘土沉积区与丰度>>30 kg/m2的高丰度结核分布区多回波强度差异高达近20 d B。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回波强度 多金属结核 丰度 声学底质分类 西太平洋
下载PDF
中国富钴结壳合同区维嘉海山漂移历史和沉降过程
10
作者 韦振权 杨永 +2 位作者 何高文 杨胜雄 姚翔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60-266,共7页
应用全球板块构造-水深模型,对西太平洋中国富钴结壳合同区海山——维嘉海山的水平漂移轨迹和垂向沉降过程进行反演,获取海山各个历史时期的水深和古纬度信息,探讨海山演化过程中热点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维嘉海山最初形成于南太平洋... 应用全球板块构造-水深模型,对西太平洋中国富钴结壳合同区海山——维嘉海山的水平漂移轨迹和垂向沉降过程进行反演,获取海山各个历史时期的水深和古纬度信息,探讨海山演化过程中热点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维嘉海山最初形成于南太平洋同位素和热异常区,之后向NW向漂移约7500 km至现今位置。维嘉海山初始位置与其附近热点尚有一定的距离(约为200 km),随板块漂移过程中也未经过热点,与热点最近距离为150 km,结合海山现今的构造特征分析,推测热点作用并非形成海山的唯一成因,但在海山形成及漂移过程中为其打上"热点"烙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漂移历史 沉降过程 维嘉海山 西太平洋 富钴结壳合同区
下载PDF
海洋钻探对甲烷渗漏的影响:以南海北部天然气水合物钻探GMGS2-16站位为例 被引量:5
11
作者 尉建功 杨胜雄 +3 位作者 梁金强 陆敬安 刘胜旋 张伟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63-70,共8页
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对海洋天然气水合物开展了调查和试开采,但是对水合物开发与海底甲烷渗漏之间的关系缺乏了解。本文依托我国第二次天然气水合物钻探航次(GMGS2),对GMGS2-16钻孔开展了两次钻后甲烷渗漏调查。第一次使用水下机器人(ROV... 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对海洋天然气水合物开展了调查和试开采,但是对水合物开发与海底甲烷渗漏之间的关系缺乏了解。本文依托我国第二次天然气水合物钻探航次(GMGS2),对GMGS2-16钻孔开展了两次钻后甲烷渗漏调查。第一次使用水下机器人(ROV)在该孔开钻之前、钻探过程中及完钻67天内进行了4次海底观察,其中开钻之前未发现海底甲烷渗漏,而在完钻后的两次海底观察中,发现大量气泡从废弃井口冒出。第二次使用船载多波束在该孔完钻18个月后开展水体调查,发现水体中存在火焰状的高回波强度,表明水体中存在气体羽状流,指示海底发生了甲烷渗漏。地震剖面显示该站位水合物赋存层下伏游离气,甲烷渗漏可能是由于钻探打通了海底与该游离气层,形成了甲烷气体运移的优势通道,造成海底甲烷渗漏。多波束水体数据显示甲烷气泡从海底溢出,在海面以下约650m处消失,表明甲烷气体在通过水体的过程中被完全溶解,因此,钻探导致的甲烷渗漏对大气的影响较小。未来随着井壁的坍塌以及水合物在井内的形成,气体运移的优势通道将会完全关闭,甲烷渗漏终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烷渗漏 流体运移通道 天然气水合物钻探 珠江口盆地 南海北部
下载PDF
南海东沙深海冷泉区973-5重力柱沉积物古菌多样性 被引量:3
12
作者 滕田田 苏新 +7 位作者 刘浩东 崔鸿鹏 陈芳 程思海 杨胜雄 王宏斌 梁金强 苏丕波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04-116,共13页
中国南海东沙一带冷泉发育,但目前国内外对深海冷泉区微生物研究甚少,特别是缺乏利用高通量测序的记录。对东沙深海冷泉区973-5站位(该站位水深约3000 m)长约935 cm的重力岩心进行了高通量分析。结果显示:该站位微生物细胞丰度为5.3... 中国南海东沙一带冷泉发育,但目前国内外对深海冷泉区微生物研究甚少,特别是缺乏利用高通量测序的记录。对东沙深海冷泉区973-5站位(该站位水深约3000 m)长约935 cm的重力岩心进行了高通量分析。结果显示:该站位微生物细胞丰度为5.3×108~34.0×108个/g,随深度变深而增加,其变化趋势与甲烷含量变化可对比,与粒度、有机碳的变化也具有相关性。测序结果显示,岩心中主要古菌类群是MBGB(39.9%)、C3(15.8%)以及ANME1(12.0%),随着深度的变化群落组成有所改变。硫酸盐-甲烷界面(SMI,760 cm)上下出现了大量的MBGB和ANME-1类群,pH也不断增加,暗示了这一区域存在不断增强的甲烷厌氧氧化作用。岩心底部出现了一定量的ANME-1和ANME-2类群,暗示除了在SMI附近甲烷氧化和硫酸盐还原反应强烈,其下部可能还有水合物的分解与甲烷的上涌,为ANME类群生存提供了营养物质。与东沙海区其他站位相比,973-5站位的甲烷通量较高,但没有发现产甲烷菌,推测该区沉积物中高浓度的甲烷来源为周边浅部或深部断裂系统运移供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菌多样性 16S rRNA 高通量测序 973-5重力柱 冷泉 东沙海域 中国南海
下载PDF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seamount cobalt-rich ferromanganese crusts and the determination of the size of areas for exploration and exploitation 被引量:9
13
作者 HE Gaowen MA Weilin +5 位作者 SONG Chengbing yang shengxiong ZHU Benduo YAO Huiqiang JIANG Xunxiong CHENG Yongshou 《Acta Oceanologica Sinica》 SCIE CAS CSCD 2011年第3期63-75,共13页
In 2001, the International Seabed Authority (ISBA) initiated the consideration relating to the Regulations for Prospecting and Exploration for Hydrothermal Polymetallic Sulphides and Cobalt-rich Ferromanganese Crust... In 2001, the International Seabed Authority (ISBA) initiated the consideration relating to the Regulations for Prospecting and Exploration for Hydrothermal Polymetallic Sulphides and Cobalt-rich Ferromanganese Crusts in the Area at its 7th session. Since then, the consideration of the Regulations has been mainly focused on the size of areas to be allocated for exploration and exploitation of the crusts. This paper, based on the investigation data and the analysis of the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rusts, suggests a model for determining the size of areas for exploration and exploitation of the crusts, taking into account various factors such as production scale, crust thickness and grade, mineable area proportion, recovery efficiency, exploration venture, and so on. Through the modeling, the paper suggests that the exploration area (the area covered by each application for approval of a plan of work for exploration of cobalt-rich crusts) shall be 4 856 km2 and the exploitation area (the mine site area) shall be 1 214 km2, for 20 years of 1 million wet tonnes annual produc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balt-rich ferromanganese crusts exploration and exploitation area SEAMOUNTS regulation on exploration
下载PDF
沉积历史对大陆坡甲烷水合物成藏的影响
14
作者 郑子涵 曹运诚 +1 位作者 杨胜雄 陈多福 《地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462-471,共10页
天然气水合物主要发育于大陆边缘陆坡区,该区快速变化的沉积速率会影响天然气水合物成藏。本文以水合物系统甲烷质量守恒为基础,建立沉积速率对甲烷水合物成藏控制的数值模型,分析美国东海岸布莱克海台ODP 164航次994站位沉积速率变化... 天然气水合物主要发育于大陆边缘陆坡区,该区快速变化的沉积速率会影响天然气水合物成藏。本文以水合物系统甲烷质量守恒为基础,建立沉积速率对甲烷水合物成藏控制的数值模型,分析美国东海岸布莱克海台ODP 164航次994站位沉积速率变化对水合物形成与分解过程的影响,探索水合物成藏的历史。研究结果显示:ODP994站位的甲烷水合物在高速沉积时期以分解为主,在低速沉积时期以生成为主,目前水合物藏的甲烷资源量为5.15×10^(4) mol/m^(2),计算的稳定带底界甲烷水合物饱和度为6%,该值与钻探岩心获得的沉积物孔隙水盐度异常确定的值一致。因此,大陆坡沉积速率是甲烷水合物饱和度及资源量的重要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历史 甲烷水合物 水合物形成与分解 布莱克脊ODP 994站位
下载PDF
Relation of Submarine Landslide to HydrateOccurrences in Baiyun Depression,South China Sea 被引量:2
15
作者 SUN Yunbao ZHANG Xiaohua +2 位作者 WU Shiguo WANG Lei yang shengxiong 《Journal of Ocean University of China》 SCIE CAS CSCD 2018年第1期129-138,共10页
Submarine landslides have been observed in the Baiyun Depression of the South China Sea. The occurrence of hydrates below these landslides indicates that these slope instabilities may be closely related to the massive... Submarine landslides have been observed in the Baiyun Depression of the South China Sea. The occurrence of hydrates below these landslides indicates that these slope instabilities may be closely related to the massive release of methane. In this study, we used a simple Monte-Carlo model to determine the first-order deformation pattern of a gravitationally destabilizing slope. The results show that a stress concentration occurs due to hydrate dissociation on the nearby glide surface and on top of a gas chimney structure. Upon the dissolution of the gas hydrate, slope failure occurs due to the excess pore pressure generated by the dissociation of the gas hydrates. When gas hydrates dissociate at shallow depths, the excess pore pressure generated can be greater than the total stress acting at those points, along with the forces that resist sliding. Initially, the failure occurs at the toe of the slope, then extends to the interior. Although our investigation focused only on the contribution of hydrate decomposition to submarine landslide, this process is also affected by both the slope material properties and topograph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YDRATE CANYON SUBMARINE SLIDE SOUTH China Sea
下载PDF
基于残差池化自编码机的无监督异常分割
16
作者 杨胜雄 陈莹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 EI 2024年第6期2069-2079,共11页
为了解决异常缺陷面积大小不一及背景干扰问题,基于残差池化自编码机提出一种无监督异常分割模型,检测和分割物体表面的异常缺陷。所提模型设计并使用残差池化模块,增加传统模型对异常的逆向重建能力,使正常和异常之间的分水岭更加明显... 为了解决异常缺陷面积大小不一及背景干扰问题,基于残差池化自编码机提出一种无监督异常分割模型,检测和分割物体表面的异常缺陷。所提模型设计并使用残差池化模块,增加传统模型对异常的逆向重建能力,使正常和异常之间的分水岭更加明显,解决了大面积缺陷分割不完全的问题;在异常评分阶段引入高斯平滑函数,使模型具有鲁棒性,减小了背景对模型的干扰。在公开的MVTEC AD数据集上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所提模型在图片级别检测精度上达到95.6%、像素级别检测精度上达到96.5%、区域级别的检测精度上达到91.7%,证明了所提模型的有效性,将该模型与其他异常分割方法进行比较,证明了模型的优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常分割 无监督 残差池化模块 高斯平滑
下载PDF
2010-2019年贵阳市肺结核患者流行病学特征分析及趋势预测 被引量:7
17
作者 杨胜雄 潘春柳 +7 位作者 李军 汪俊华 冯军 杨俊 黄延 陈洪 张彬兵 毛永佳 《疾病监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750-754,共5页
目的 分析贵州省贵阳市2010-2019年登记的肺结核患者流行病学特征并预测流行趋势,为制定肺结核防控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运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2010-2019年贵阳市肺结核疫情数据,肺结核患者空间核密度图使用ArcMap 10.2软件绘制... 目的 分析贵州省贵阳市2010-2019年登记的肺结核患者流行病学特征并预测流行趋势,为制定肺结核防控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运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2010-2019年贵阳市肺结核疫情数据,肺结核患者空间核密度图使用ArcMap 10.2软件绘制,通过MATLAB建立GM(1,1)模型预测2021-2022年肺结核流行趋势。结果 2010-2019年贵阳市肺结核登记率整体呈下降趋势(趋势χ^(2)=698.560,P<0.001);男女性肺结核登记比为1.72∶1;年龄主要集中在20~64岁;50~、65~、80~岁年龄组肺结核登记人数构成比呈上升趋势;病原学阳性率在2019年超过50%;职业以农民为主,占60.84%;3-7月是高发期,从2013年开始第二个“小高峰”从11月前移至9月;地区分布不均衡,观山湖区、开阳县、南明区肺结核登记数构成比呈现上升趋势;应用GM(1, 1)模型预测2021-2022年贵阳市肺结核登记数分别为2 881.946例、2 788.933例。结论 应加强贵阳市重点人群、重点地区的防控和主动筛查,加大肺结核的发现力度;GM(1, 1)模型的预测效果较好,适用于贵阳市肺结核流行趋势的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 登记率 流行特征 空间 灰色模型
原文传递
基于空间统计学的贵阳市肺结核患者时空模式分析 被引量:2
18
作者 杨胜雄 李军 +7 位作者 汪俊华 冯军 杨俊 黄延 张彬兵 毛永佳 梁祖花 潘春柳 《疾病监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1318-1323,共6页
目的以乡镇/街道为研究尺度,分析2010—2020年贵州省贵阳市肺结核病登记病例的时空分布模式,为贵阳市制定精细化的肺结核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空间统计学的方法,利用ArcGIS 10.8软件对贵阳市肺结核疫情进行三维空间趋势面分... 目的以乡镇/街道为研究尺度,分析2010—2020年贵州省贵阳市肺结核病登记病例的时空分布模式,为贵阳市制定精细化的肺结核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空间统计学的方法,利用ArcGIS 10.8软件对贵阳市肺结核疫情进行三维空间趋势面分析、全局自相关分析、聚类和异常值分析,并使用SaTScan v10.0.2软件分析时空分布特征。结果2010—2020年贵阳市各乡镇/街道的肺结核年均登记率在南北方向上呈“南低北高”,东西方向上呈“U”形的趋势;历年全局Moran’s I系数介于0.26~0.75之间(P<0.01),呈空间聚集性;“高–高”聚集区和“低–高”异常值区域主要分布于“三县一市”,“高–低”异常值区域和“低–低”聚集区主要分布于市辖区;时空扫描分析结果显示,共发现8个时空聚集区(P<0.05)。结论贵阳市肺结核患者在乡镇/街道水平上存在显著的时空聚集性,2010—2020年肺结核发病的热点区域发生变化,从“三县一市”逐渐转移至市辖区,应对不同的地区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加强监督管理,以有效控制疾病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 时空扫描 空间自相关 贵阳市
原文传递
Variations of pore water sulfate gradients in sediments as indicator for underlying gas hydrate in Shenhu Area, the South China Sea 被引量:24
19
作者 WU LuShan yang shengxiong +4 位作者 LIANG JinQiang SU Xin FU ShaoYing SHA ZhiBin yang Tao 《Science China Earth Sciences》 SCIE EI CAS 2013年第4期530-540,共11页
Shenhu Area is one of the most promising areas for gas hydrate exploration in the northern South China Sea (SCS). Pore water sulfate gradient, sulfate-methane interface (SMI) depth, and sulfate flux were analyzed at 5... Shenhu Area is one of the most promising areas for gas hydrate exploration in the northern South China Sea (SCS). Pore water sulfate gradient, sulfate-methane interface (SMI) depth, and sulfate flux were analyzed at 53 sites in this area. SO42 gradient ranges between 0.33 and 4.43 mmol L-1 m-1 . SMI depths are from 7.7 to 87.9mbsf. Sulfate flux varies between 2.0 and 26.9 mmol m-2 yr-1 , with a mean of 11.7 mmol m-2 yr-1 .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between SMI depth and methane flux for the 53 sites is 0.80, implying that methane flux regulates the rate of anaerobic methane oxidation (AMO), SMI depth, and sulfate flux. Twelve anomalous fields with high methane flux and steep sulfate gradients were recognized. Bottom simulating reflector (BSR) is distributed mainly in areas where SMI depth is less than 50 mbsf or places with sulfate flux larger than 3.5 mmol m-2 yr-1 . It is suggested that the Baiyun Sag and the Southern Uplift are potential areas for gas hydrate explor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气水合物 梯度变化 中国南海 硫酸盐 孔隙水 海域 沉积物 甲烷通量
原文传递
Controlling factors for gas hydrate occurrence in Shenhu area on the northern slope of the South China Sea 被引量:10
20
作者 WANG HongBin yang shengxiong +3 位作者 WU NengYou ZHANG GuangXue LIANG JinQiang CHEN DuoFu 《Science China Earth Sciences》 SCIE EI CAS 2013年第4期513-520,共8页
Temperature and pressure on seafloor of the northern slope in the South China Sea are suitable for gas hydrate formation, but bottom simulation reflector (BSR), an indication of gas hydrate occurrence, only occurred i... Temperature and pressure on seafloor of the northern slope in the South China Sea are suitable for gas hydrate formation, but bottom simulation reflector (BSR), an indication of gas hydrate occurrence, only occurred in limited areas of the slope. Drillings in the BSR-distributed area (the District S) on the northern slope of the South China Sea suggested that gas hydrate only occurred at Sites SH2, SH3, and SH7 with high saturation (up to 20%-40%), and there is no hydrate at Sites SH1 and SH5 although the distance between SH1 to SH3 is only 500m. In this paper, we investigated seafloor gradient, fault development, temperature, and pressure in the District S on the northern slope of the South China Sea to understand the possible factors con- trolling BSR distribution and gas hydrate occurrence. The District S is a structurally fractured continental slope zone and its seafloor gradient varied greatly. The BSR-occurred areas have an average gradient of 19.89×10 2 whereas the BSR-free zone has the average gradient of 10.57×10 2 . The calculated relative structural intensities from fault densities and displacements show that the BSR-distributed areas tend to occur in the areas with a moderately high structural intensity, where faults frequently developed close to the seafloor that are possibly favored for lateral migration of gases. On the basis of temperatures and pressures at drilling sites, hydrate-occurred Sites SH2, SH3, and SH7 are located within the thermodynamically stable area for methane hydrate, and hydrate-absent Sites SH1 and SH5 are out of the thermodynamically stable area for methane hydrate formation, suggesting that both BSR and the thermodynamic stability are necessary for hydrate occurrence in the subsurfa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域天然气水合物 南海北部陆坡 控制因素 中国 热力学稳定性 甲烷水合物 海底坡度 结构强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