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临床场景再现融入人文元素在精神科低年资护士培训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
作者 张凌芳 王晶花 +2 位作者 李拴荣 王剑英 杨世昌 《中华护理教育》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431-436,共6页
目的探讨应用临床场景再现融入人文元素对精神科低年资护士培训的效果。方法对某精神病专科医院入职3年内的93名护士采用临床场景再现融入人文元素进行培训,培训设计和实施包括资料收集、再现场景的设计、同伴现身分享、场景再现演练及... 目的探讨应用临床场景再现融入人文元素对精神科低年资护士培训的效果。方法对某精神病专科医院入职3年内的93名护士采用临床场景再现融入人文元素进行培训,培训设计和实施包括资料收集、再现场景的设计、同伴现身分享、场景再现演练及反思、组织交流会5个步骤。在培训前及培训结束3个月后采用护士共情能力量表、护士情绪工作量表、关怀能力量表,并结合护士反思日记评价培训效果。结果88名护士完成培训。培训结束进入临床3个月后,护士共情能力得分、关怀能力得分高于培训前(均P<0.05);情绪工作量表中深层扮演及情绪表达要求维度得分高于培训前,表层扮演维度得分低于培训前(均P<0.05);反思日记体现护士坚定了职业信念,提升了人文素养。结论临床场景再现融入人文元素能有效开展人文渗透,引导精神科低年资护士学思结合、知行统一,有助于提高其共情能力、人文关怀能力,改善其情绪工作倾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士 在职培训 医院 精神病 场景再现 人文元素 情绪工作 人文关怀 共情能力
下载PDF
困境与出路:失足未成年人思想观念教育误区探究
2
作者 杨世昌 《江苏警官学院学报》 2020年第1期79-86,共8页
未成年人失足是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给国家、社会、家庭都带来了严重的危害。未成年人思想观念的误区和困境是造成其失足的重要因素。可借鉴域外国家思想观念培育方面的做法,以儒家伦理思想为基,推进法治引导,筑造家庭... 未成年人失足是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给国家、社会、家庭都带来了严重的危害。未成年人思想观念的误区和困境是造成其失足的重要因素。可借鉴域外国家思想观念培育方面的做法,以儒家伦理思想为基,推进法治引导,筑造家庭、学校、社会教育网络,强化暂住、流动人口管理,依法惩戒未成年人犯罪,建构针对失足未成年人特殊群体思想观念教育的长效机制,更好地适应和谐社会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未成年人 失足 观念教育 公共秩序
下载PDF
新型磁性超分子基功能吸附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9
3
作者 卢闻君 郭明 +1 位作者 杨世昌 孙立苹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207-218,共12页
在重金属复合污染治理中,为开发具备高性能的新型功能吸附剂,研究采用共沉淀法制备磁性载体粒子(MNP),硅烷化、Michael加成及酰胺化反应以"发散"形态于表面合成端氨基超支化分子(MD),交联活化改性壳聚糖(CMCS),制备出新型磁... 在重金属复合污染治理中,为开发具备高性能的新型功能吸附剂,研究采用共沉淀法制备磁性载体粒子(MNP),硅烷化、Michael加成及酰胺化反应以"发散"形态于表面合成端氨基超支化分子(MD),交联活化改性壳聚糖(CMCS),制备出新型磁性功能吸附材料(CCMD)。利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比表面积分析仪、元素分析仪结构表征产物;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透射电镜(SEM/TEM)分析产物晶型及表观形貌;热重分析仪(TG)测试产物的热敏感性能;振动样品磁强计(VSM)和Zeta电位分析仪测试样品光电磁性;并开展吸附性能研究。结果表明:成功制备出目标功能化合物(CCMD),CCMD粒径为13~19nm,呈顺磁性磁铁矿晶型,MNP、MD、CCMD磁化值分别为11.6,11.3和9.0 emu×g^(-1),Zeta电位测试显示MD和CCMD电位随pH升高而降低,且CCMD表面电位高于MD,以上测试结果同时也进一步证实产物的成功制备。吸附研究结果表明:当pH分别为11和5时,对重金属Cd(II)离子与F离子表现出高效吸附能力,具有pH智能响应特征,且最大吸附容量为79.12和65.05mg×g^(-1)。重复吸附-脱附实验表明CCMD对Cd(II)和F去除率均在75%以上,再生性能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羧甲基壳聚糖 超支化分子 结构表征 pH智能响应 吸附性能
下载PDF
金属螺钉与聚氨酯橡胶慢性脊髓损伤大鼠模型的分析比较
4
作者 杨世昌 杨理 +5 位作者 张亮 李文辉 杨亚林 孙伟粽 王云国 王凯 《天津医科大学学报》 2020年第5期482-486,共5页
目的:比较金属螺钉与聚氨酯橡胶压迫的慢性脊髓损伤(CSCI)大鼠模型的优劣,探索适合CSCI研究的大鼠模型。方法:108只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完全随机分组为假手术组(n=36)、金属螺钉组(n=36)和聚氨酯橡胶组(n=36),记录造模术前及术后2.5 ... 目的:比较金属螺钉与聚氨酯橡胶压迫的慢性脊髓损伤(CSCI)大鼠模型的优劣,探索适合CSCI研究的大鼠模型。方法:108只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完全随机分组为假手术组(n=36)、金属螺钉组(n=36)和聚氨酯橡胶组(n=36),记录造模术前及术后2.5 h、7 d、14 d、21 d、28 d各组下肢行为学运动功能评分(BBB评分)和体感诱发电位(SEP),取C5段脊髓组织行苏木精-伊红染色法(HE)和原位末端标记法(TUNEL)染色。结果:BBB评分:金属螺钉组与聚氨酯橡胶组较假手术组均明显降低(金属螺钉组比假手术组,t=9.671,P<0.0001;聚氨酯橡胶组比假手术组,t=4.997,P=0.0025),且金属螺钉组评分低于聚氨酯橡胶组(t=2.705,P=0.0353),金属螺钉组持续下降,聚氨酯橡胶组则于术后21 d降至最低后开始上升。SEP:金属螺钉组与聚氨酯橡胶组较假手术组均出现潜伏期延长(金属螺钉组比假手术组,t=18.02,P<0.0001;聚氨酯橡胶组比假手术组,t=10.82,P<0.0001)和波幅下降(金属螺钉组比假手术组,t=145.5,P<0.0001;聚氨酯橡胶组比假手术组,t=3.97,P=0.0074),且金属螺钉组潜伏期延长时间长于聚氨酯橡胶组,金属螺钉组波幅降低幅度先大于聚氨酯橡胶组,后较之略低。HE染色:金属螺钉组与聚氨酯橡胶组均出现脊髓损伤的病理表现,且金属螺钉组从腹侧到背侧渐进性加重,聚氨酯橡胶组则表现为一致性。TUNEL染色:金属螺钉组与聚氨酯橡胶组较假手术组TUNEL阳性细胞数明显增多(金属螺钉组比假手术组,t=4.722,P=0.0032;聚氨酯橡胶组比假手术组,t=8.263,P=0.0002),且主要集中于脊髓灰质前角。金属螺钉组在术后第7天阳性细胞数达到最高,之后明显减少,聚氨酯橡胶组在术后逐渐增加至术后21 d达到最高。结论:两种模型均有效地模拟了CSCI,金属螺钉CSCI模型适合损伤程度逐渐加重的CSCI研究,聚氨酯橡胶CSCI模型则适合压迫程度稳定的CSCI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螺钉 聚氨酯橡胶 慢性脊髓损伤 大鼠模型
下载PDF
精■唑禾草灵和甲基二磺隆复配对节节麦的联合毒力
5
作者 刘俊杰 杨世昌 +9 位作者 闫亚威 胥燕博 李阳奇 胡贵磊 蒋堃 熊智成 赵龙阳 胡英东 陈锡岭 张百重 《杂草学报》 2019年第3期66-70,共5页
为了降低化学农药用药量,降低环境污染,实现化学农药减量增效,测定了甲基二磺隆(mesosulfuron-methyl)和精唑禾草灵(fenoxaprop-P-ethyl)复配对节节麦的联合毒力。结果表明,甲基二磺隆和精唑禾草灵有效成分比例为3∶5、5∶13、1∶4... 为了降低化学农药用药量,降低环境污染,实现化学农药减量增效,测定了甲基二磺隆(mesosulfuron-methyl)和精唑禾草灵(fenoxaprop-P-ethyl)复配对节节麦的联合毒力。结果表明,甲基二磺隆和精唑禾草灵有效成分比例为3∶5、5∶13、1∶4、1∶6、7∶8时,其共毒系数分别为148.6、146.3、207.0、155.6、134.2,均表现为协同增效作用,其中复配比例为1∶4时,共毒系数达到最大值207.0。不同药剂以增效明显的配比混配使用,为节节麦的有效防治和农药的减量使用提供了更好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节节麦 甲基二磺隆 精唑禾草灵 复配 联合毒力
下载PDF
植保无人机在甘蔗害虫防治上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9
6
作者 蔺乔仙 杨世常 +10 位作者 夏银果 张念滇 何珂 孟霞 万瑞红 张云生 陈绍品 康宁 小依 姜吉娟 张永港 《甘蔗糖业》 2020年第1期23-27,共5页
由于甘蔗生长后期植株高大,存在手工操作难、作业效率低、喷药风险大的问题,为探索植保无人机在甘蔗害虫防治上的应用效果,2018年在云南陇川进行了试验示范。结果表明,在甘蔗根施农药防治的基础上,在蓟马大发生期,选用植保无人机喷33%氯... 由于甘蔗生长后期植株高大,存在手工操作难、作业效率低、喷药风险大的问题,为探索植保无人机在甘蔗害虫防治上的应用效果,2018年在云南陇川进行了试验示范。结果表明,在甘蔗根施农药防治的基础上,在蓟马大发生期,选用植保无人机喷33%氯氟·吡虫啉SC 240 mL/hm2对甘蔗蓟马的防治效果较好,与防治前相比,相对防效为83.5%,与根施70%噻虫嗪ZF 240 mL/hm2相比,相对防效为67.6%;在甘蔗螟虫蛀茎危害初期,选用植保无人机喷40%氯虫·噻虫嗪WG 240 g/hm2对甘蔗螟虫的防治效果显著,与根施4%吡虫·毒死蜱GR 30 kg/hm2相比,对螟害株率的相对防效91.2%,对螟害节率的相对防效为96.1%,与根施2%吡虫啉GR+0.4%氯虫苯甲酰胺GR 30 kg/hm2+30 kg/hm2相比,对螟害株率的相对防效52.0%,对螟害节率的相对防效53.8%。说明植保无人机进行甘蔗害虫防治上具有作业效率高、对甘蔗安全和防效好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蔗 无人机 防治 害虫
下载PDF
甘蔗施用“滇卫士”复混肥药肥试验 被引量:7
7
作者 何珂 杨世常 +4 位作者 孟霞 夏银果 蔺乔仙 龙琪 董木端 《甘蔗糖业》 2020年第3期58-61,共4页
该试验旨在通过田间试验,探索“滇卫士”复混肥(药肥)对甘蔗生产上的甘蔗害虫防治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常规施肥管理相比,在甘蔗大培土时施用1200 kg/hm2“滇卫士”复混肥能有效地控制甘蔗虫害的侵害,对螟害株防效为73.56%,螟害节防效为8... 该试验旨在通过田间试验,探索“滇卫士”复混肥(药肥)对甘蔗生产上的甘蔗害虫防治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常规施肥管理相比,在甘蔗大培土时施用1200 kg/hm2“滇卫士”复混肥能有效地控制甘蔗虫害的侵害,对螟害株防效为73.56%,螟害节防效为87.82%,对枯心苗防效为71.43%,对蚜虫、蓟马防效均较好,分别为100%、39.73%。从农艺性状看,株高增高14.13 cm,单茎重增重0.08 kg,对茎径影响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蔗 复混肥 甘蔗螟虫 甘蔗蓟马
下载PDF
10%龙灯·喜乐龙+20%噻虫胺防治甘蔗害虫田间药效试验 被引量:3
8
作者 蔺乔仙 杨世常 +6 位作者 孟霞 夏银果 张永港 康宁 李绍伟 小依 杨恩泽 《甘蔗糖业》 2021年第2期38-42,共5页
为了探索10%龙灯·喜乐龙与20%噻虫胺对甘蔗螟虫及蓟马、蚜虫的防治效果及用量,2019年在云南省陇川县蔗区进行试验。试验结果表明,龙灯·喜乐龙与噻虫胺对甘蔗螟虫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10%龙灯·喜乐龙SC+20%噻虫胺(13500+13... 为了探索10%龙灯·喜乐龙与20%噻虫胺对甘蔗螟虫及蓟马、蚜虫的防治效果及用量,2019年在云南省陇川县蔗区进行试验。试验结果表明,龙灯·喜乐龙与噻虫胺对甘蔗螟虫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10%龙灯·喜乐龙SC+20%噻虫胺(13500+1350 g/hm^(2)、1800+1800 g/hm^(2)、2250+2250 g/hm^(2))对甘蔗螟虫防治效果显著,与空白对照比,对螟害株的防治效果分别达到了100%、97.56%、96.34%,对螟害节的防治效果分别达到了100%、98.98%、98.4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蔗害虫 杀虫剂 防治效果
下载PDF
不同药剂对甘蔗杂草的防治效果
9
作者 孟霞 杨世常 +3 位作者 夏银果 蔺乔仙 何珂 张永港 《甘蔗糖业》 2019年第5期19-23,共5页
为了解不同除草剂及不同剂量茎叶处理对甘蔗杂草的防治效果,为甘蔗杂草防治提供药效的理论依据,2018年在云南省陇川县蔗区内开展了甘蔗杂草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40%硝磺草酮SC、75%氯吡嘧磺隆WDG、80%莠灭净WP这3种药剂均对甘蔗的安... 为了解不同除草剂及不同剂量茎叶处理对甘蔗杂草的防治效果,为甘蔗杂草防治提供药效的理论依据,2018年在云南省陇川县蔗区内开展了甘蔗杂草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40%硝磺草酮SC、75%氯吡嘧磺隆WDG、80%莠灭净WP这3种药剂均对甘蔗的安全性评价较好,40%硝磺草酮SC(375mL/hm^2)+75%氯吡嘧磺隆WDG(120g/hm^2)+80%莠灭净WP(1500g/hm^2)复混剂以及40%硝磺草酮SC(300mL/hm^2)+80%莠灭净WP(1500g/hm^2)复混剂对甘蔗杂草有较好的防治效果,株数综合防效和鲜重防效均达100%,尤其对莎草类、双子叶杂草类效果较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蔗杂草 除草剂 安全性 防治效果
下载PDF
Correlations between self-reported symptoms and psychosocial factors of perpetrators with domestic violence in China: a population-based sample 被引量:1
10
作者 CAO Yu-ping ZHANG Ya-lin +2 位作者 Doris F.Chang yang shi-chang WANG Guo-qiang 《Chinese Medical Journal》 SCIE CAS CSCD 2011年第4期546-550,共5页
Background Domestic violence (DV) is not only a devastating societal problem, but also a severe medical and mental health problem worldwide. Our previous study has shown that perpetrators were with higher prevalence... Background Domestic violence (DV) is not only a devastating societal problem, but also a severe medical and mental health problem worldwide. Our previous study has shown that perpetrators were with higher prevalence of self-reported symptoms than that of controls. This study based on our former large scale population-based samples is aimed to further explore the correlations between the symptoms and psychosocial factors of the perpetrators with DV. It was helpful to provide some insight into possible strategies for clinicians to reduce the symptoms of the perpetrators with DV in China.Methods From our former population-based epidemiological samples, 1098 households with a history of DV in preceding year, 318 perpetrators with DV were randomly selected. Face-to-face interviews were conducted. Symptom Checklist-90 (SCL-90) was administrated to check and classify the symptoms of perpetrators, Eysenck's personality questionnaire(EPQ), trait coping style questionnaire (TCSQ), life events scale (LES) and social supporting rating scale (SSRS) were administrated to evaluate the psychosocial factors of perpetrators. The correlation analysis was used to analyze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the symptoms and psychosocial factors of perpetrators of DV. Results The global and all subscale scores of SCL-90 were significantly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EPQ-N, negative TCSQ and negative LES scores (P〈0.01). The global score of SCL-90 was negatively correlated with both objective and subjective SSRS (P〈0.01). The negative LES and negative TCSQ were significantly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EPQ-N (P 〈0.01). Negative TCSQ was significantly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negative LES and negatively correlated with subjective SSRS (P〈0.01).Conclusions The self-reported symptoms of perpetrators with DV were strongly correlated with their psychosocial factors, such as the neurotic personality, negative coping style, more negative life events and less subjective social supports. It suggested bio-psycho-socially oriented interventions were necessary to buffer the symptoms of perpetrators with DV.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omestic violence PERPETRATOR SYMPTOM correlation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