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千米深井沿空巷道合理煤柱宽度与支护技术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李路恒 杨新安 +1 位作者 谢文兵 马明杰 《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19-229,250,共12页
针对千米深井沿空巷道围岩大变形难题,以朱集西矿11502工作面运输巷为工程背景,分析了沿空巷道变形失稳原因与特点,通过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确定了煤柱合理宽度,并结合现场试验研究了巷道围岩控制技术。结果表明:随煤柱宽度增加,掘进期... 针对千米深井沿空巷道围岩大变形难题,以朱集西矿11502工作面运输巷为工程背景,分析了沿空巷道变形失稳原因与特点,通过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确定了煤柱合理宽度,并结合现场试验研究了巷道围岩控制技术。结果表明:随煤柱宽度增加,掘进期间煤柱中部稳定承载区范围逐渐增大,回采期间巷道顶板下沉及实体煤帮移进量减小,底鼓量逐渐增大,综合考虑得出,8 m煤柱宽度可以保证锚杆可靠锚固;提高锚杆初次预紧力矩并进行二次预紧,能充分发挥锚杆支护性能,超张拉措施则可以使锚索快速实现高阻支护;伞状弹片结构可以提高锚杆锚固可靠性,锚索锚具防滑移自锁装置则能有效降低锚具滑移和破断钢绞线弹射可能性;井下试验表明,合理的煤柱宽度配合高强锚杆索高预应力支护,能有效控制沿空巷道围岩变形,保证巷道正常服务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地应力 沿空掘巷 围岩稳定性 高预应力 数值模拟
下载PDF
分配特殊群桩空间作用效应的双向m法 被引量:1
2
作者 廖立坚 苏伟 +1 位作者 杨新安 王雨权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197-1205,共9页
群桩到单桩的作用分配是桩基计算的关键问题,针对规范中的单向m法只适用于平面作用的局限性,从单桩刚度、群桩刚度、受力平衡方程3个层面进行公式推导,建立了变形协调的群桩刚度矩阵和空间受力平衡方程,形成了适用于空间作用的双向m法,... 群桩到单桩的作用分配是桩基计算的关键问题,针对规范中的单向m法只适用于平面作用的局限性,从单桩刚度、群桩刚度、受力平衡方程3个层面进行公式推导,建立了变形协调的群桩刚度矩阵和空间受力平衡方程,形成了适用于空间作用的双向m法,并以对称等长直桩、双向斜桩、不对称桩为计算实例,对比分析了单向m法和双向m法的计算结果。结果表明:单向m法计算对称等长直桩时,结果准确,计算双向斜桩时,单桩的弯矩和剪力波动较大,最大值偏小20%左右,计算不对称桩时,单桩外力之和与总外力不闭合,可信度低;而双向m法的理论解可覆盖这些桩基类型,结果更接近有限元数值解。研究成果为特殊桩基提供了一种快速且简便的计算方法,扩展了公路和铁路桥梁桩基设计规范的适用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群桩 作用分配 空间作用 M法 双向斜桩 不对称桩
下载PDF
可缩性U型钢支架承载性能足尺试验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马明杰 杨新安 +3 位作者 谢文兵 郭晓阳 李路恒 周建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280-291,共12页
支架的工作阻力是评价可缩性U型钢支架优劣的重要指标,在工作过程中,支架所受载荷分布情况和搭接位置的卡缆连接件性能直接影响支架承载性能的发挥。通过设计室内足尺模型试验,对支架承载性能进行测试,揭示可缩性支架工作阻力变化规律,... 支架的工作阻力是评价可缩性U型钢支架优劣的重要指标,在工作过程中,支架所受载荷分布情况和搭接位置的卡缆连接件性能直接影响支架承载性能的发挥。通过设计室内足尺模型试验,对支架承载性能进行测试,揭示可缩性支架工作阻力变化规律,讨论载荷分布情况和卡缆类型对支架工作阻力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在相同载荷作用下,支架分别装配双槽夹板式卡缆(A型卡缆)与四螺栓双槽夹板式面卡缆(B型卡缆)时的拱腰收敛量相差较大,差值最大可达105.6 mm,而支架拱顶沉降量受卡缆类型的影响不大,差值小于等于6.16 mm;2)支架拱顶沉降量与侧顶压力比κ呈负相关,拱腰收敛量与κ呈正相关;3)在保证相同螺栓预紧力的前提下,装配双槽夹板式卡缆(A型卡缆)的支架始缩阻力和最大滑移阻力均比装配四螺栓双槽夹板式面卡缆(B型卡缆)时的高,而滑移次数的变化规律则恰好相反,说明前者对支架承载性能的提升作用大于后者的提升作用;4)在强侧压(κ=3)作用下,支架的始缩阻力和最大滑移阻力明显比强顶压(κ=1/3)作用下的大,且强侧压下装配A型和B型卡缆的支架最大滑移阻力相较于始缩阻力分别提高了30%和24%,强顶压下装配A型和B型卡缆的支架最大滑移阻力相较于始缩阻力分别降低了12%和22%,说明支架对于强侧压受力状态的适用性更好;5)在同等条件下,相较于对称载荷作用,支架在偏载作用下具有更低的始缩阻力和最大滑移阻力,表明偏载受力状态会影响支架工作性能的正常发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矿工程 巷道支护 可缩性U型钢支架 承载性能 足尺试验
下载PDF
铁路桥梁桩基优化计算方法研究
4
作者 廖立坚 杨新安 +1 位作者 王雨权 王秀艳 《铁道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47-52,65,共7页
研究目的:铁路工程总承包项目设计时,桥梁桩基础体量庞大、控制因素繁多,存在较大优化空间。本文从桩基类型、桩长、桩身配筋等方面进行研究,在满足桩基设计安全和质量要求的前提下,提出桩基优化计算方法。研究结论:(1)构建了旋挖挤扩... 研究目的:铁路工程总承包项目设计时,桥梁桩基础体量庞大、控制因素繁多,存在较大优化空间。本文从桩基类型、桩长、桩身配筋等方面进行研究,在满足桩基设计安全和质量要求的前提下,提出桩基优化计算方法。研究结论:(1)构建了旋挖挤扩灌注桩的具体计算方法和流程,增加了桩基类型的比选方案;(2)提出了地震荷载下桩长优化的联动迭代算法,准确计算出桥墩摩擦桩基础的最优桩长;(3)提出等效地质参数法模拟上覆淤泥层较厚时的桩基计算,优化桩身配筋量效果明显;(4)提出了三次坐标转换的计算方法,解决了桥墩与基础产生扭角时计算精度不够的问题;(5)以上算法纳入桩基计算系统,大规模应用于多条铁路总承包项目,实现了铁路桥梁桩基础的精细化计算,满足了高经济性、高安全性与高质量的设计需求,为各项目节约了0.5亿~1.8亿不等的工程造价,可为铁路桥梁桩基结构优化设计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路工程总承包 桩基类型比选 桩长优化 桩身配筋优化
下载PDF
城市轨道交通隧道矿山法暗挖侧穿高架桥的施工影响
5
作者 乔洪磊 梁祖铨 +1 位作者 耿建仪 杨新安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27-131,共5页
目的:合肥市轨道交通线路暗挖工程存在多次侧穿高架桥的情况,需研究隧道结构近接侧穿高架桥的施工影响,选用合理的施工方案,以有效提高施工的安全性。方法:以合肥市轨道交通2号线天柱路站附属1号出入口CRD(交叉中隔墙)法暗挖隧道工程为... 目的:合肥市轨道交通线路暗挖工程存在多次侧穿高架桥的情况,需研究隧道结构近接侧穿高架桥的施工影响,选用合理的施工方案,以有效提高施工的安全性。方法:以合肥市轨道交通2号线天柱路站附属1号出入口CRD(交叉中隔墙)法暗挖隧道工程为研究对象,采用MIDAS GTS/NX数值模拟软件建立了不同施工工况下的数值模型,对长江西路高架桥的桥梁承台及立柱变形、桥梁桩基变形、高架桥附近地面沉降进行了分析,并将数值模拟结果与现场的实测结果进行对比。结果及结论:监测点地面沉降实测变化曲线与模拟曲线基本一致,验证了模拟计算的准确性。对于侧穿既有高架桥梁的浅埋暗挖隧道施工而言,先开挖远离高架侧施工部的工况优于先开挖靠近高架侧施工部的工况,且CRD法中6 m台阶长度工况优于3 m台阶长度工况。隧道上方地面沉降在CRD工法前3部开挖及拆撑时产生的变化较大,而后趋于稳定;承台边缘地面沉降因桥梁桩体对地层的摩阻力限制有所减小。浅埋暗挖隧道侧穿施工对桥梁承台和桩基水平变形的影响大于其竖向变形的影响,对靠近浅埋暗挖隧道侧承台和桩基的影响大于远浅埋暗挖隧道侧承台和桩基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轨道交通 隧道施工 浅埋暗挖 侧穿高架桥 数值模拟 力学变形
下载PDF
一种烧结矿质量判定系统的开发及应用 被引量:4
6
作者 吴海滨 杨西男 +5 位作者 张乐文 周江虹 陈新兵 赵明 杨业 刘益勇 《烧结球团》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6-11,共6页
本系统连接了烧结机PLC,在获取了其烧结过程参数后,通过分析机尾断面形态以及烧结过程参数与烧结矿质量之间的关系,运用加权支持向量机(W-SVM),可得出烧结矿质量的判定结果。并可将得到的烧结矿质量判定结果以及对应断面图片存储到数据... 本系统连接了烧结机PLC,在获取了其烧结过程参数后,通过分析机尾断面形态以及烧结过程参数与烧结矿质量之间的关系,运用加权支持向量机(W-SVM),可得出烧结矿质量的判定结果。并可将得到的烧结矿质量判定结果以及对应断面图片存储到数据库中,利用远程访问客户端,实现远程访问。该系统在国内某大型钢铁厂运行将近半年的时间内,不仅表现出了较高的判定效率,而且提高了烧结矿质量判断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结矿 烧结参数 机尾断面图像 支持向量机 多参量 质量判定 数据库
下载PDF
盾构隧道橡胶密封垫压缩蠕变试验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罗驰 杨新安 雷震宇 《华东交通大学学报》 2018年第2期1-8,共8页
对断面A、B两种盾构隧道橡胶密封垫进行了长期恒压作用下的压缩蠕变试验,发现橡胶密封垫压缩的蠕变形变与蠕变时间的对数近似呈线性关系,以此提出预测公式,并根据第一次试验数据拟合得到的预测公式中的参数来预测第二次试验数据,验证预... 对断面A、B两种盾构隧道橡胶密封垫进行了长期恒压作用下的压缩蠕变试验,发现橡胶密封垫压缩的蠕变形变与蠕变时间的对数近似呈线性关系,以此提出预测公式,并根据第一次试验数据拟合得到的预测公式中的参数来预测第二次试验数据,验证预测公式的合理性。通过比较本预测公式、Kelvin模型以及三参数模型,发现本预测公式能很好地反映橡胶密封垫在恒压下的压缩蠕变行为,是三种模型中反映橡胶密封垫蠕变行为最好的。试验发现,橡胶密封垫压缩蠕变行为受温度影响不明显,蠕变试验较应力松弛试验能更好地反映密封垫的耐久性能。本试验研究结果对研究和预测橡胶材料的长时间力学行为和使用寿命具有较重要的学术意义和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盾构隧道 试验 蠕变 橡胶密封垫 耐久性
下载PDF
穿越分层地层的盾构隧道开挖面稳定机理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邱龑 杨新安 +1 位作者 黄德中 徐前卫 《中国铁道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71-80,共10页
基于塑性力学极限分析上限法,通过空间离散技术,建立圆形盾构隧道穿越分层地层时开挖面失稳的三维破坏机构,推导盾构开挖面极限支护压力的计算方法,获得最优上限解。针对单一地层,将极限支护压力计算方法与前人提出的3种多块体模型计算... 基于塑性力学极限分析上限法,通过空间离散技术,建立圆形盾构隧道穿越分层地层时开挖面失稳的三维破坏机构,推导盾构开挖面极限支护压力的计算方法,获得最优上限解。针对单一地层,将极限支护压力计算方法与前人提出的3种多块体模型计算方法进行对比,分析黏聚力、内摩擦角等强度参数差异对极限支护压力的影响,同时验证本文方法的准确性。针对2种地质强度差异较大地层,将此方法和数值模拟计算的极限支护压力进行对比,研究地层差异性对极限支护压力的影响,发现2种方法计算结果吻合度较高。研究表明:极限支护压力随上部软弱地层在开挖断面竖直方向上的厚度占开挖断面总高度的比例增大而增大,并随地层内摩擦角、黏聚力差异的增大而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盾构隧道 开挖面稳定机理 分层地层 极限支护压力 速度场 三维破坏面
下载PDF
土岩复合地层盾构掘进对桥梁变形影响分析 被引量:8
9
作者 李亚翠 杨新安 +1 位作者 裴子钰 郭乐 《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533-542,共10页
依托深圳地铁11号线宝安—碧海湾区间盾构穿越桥梁桩基工程,采用FLAC3D有限差分软件研究土岩复合地层盾构近距离掘进对桥梁桩基础、桥面的变形影响规律及影响范围,并与实测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隧道施工对周围地层的影响可划分为塑... 依托深圳地铁11号线宝安—碧海湾区间盾构穿越桥梁桩基工程,采用FLAC3D有限差分软件研究土岩复合地层盾构近距离掘进对桥梁桩基础、桥面的变形影响规律及影响范围,并与实测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隧道施工对周围地层的影响可划分为塑性破坏区、弹性区和无影响区3个区域;盾构隧道掘进引起的桥面沉降较大,盾构对桥面变形的影响范围为盾构掘进面距桥面为-5D~4D;位于2条隧道之间的桥梁桩基受到2条隧道的影响,桩身竖向位移较大,且最大竖向位移位于桩顶;位于隧道侧方的桩基,盾构施工引起的X方向水平位移值较大,且施工对其影响范围也更大,具有一定的滞后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岩复合地层 盾构隧道 近接工程 桥梁桩基 数值模拟
下载PDF
基于Zynq-7000的伪彩色图像处理系统设计与实现 被引量:5
10
作者 赵明 吴海滨 +2 位作者 吴益新 杨西男 陈新兵 《电子测量技术》 2018年第6期120-123,共4页
图像的伪彩显示在医疗及工业应用领域均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为实现视频图像的高速伪彩色处理,设计并实现了一种基于Zynq-7000的视频采集、处理及显示平台。该平台采用ARM处理器采集USB摄像头图像,将采集到的图像和处理后的图像缓存到... 图像的伪彩显示在医疗及工业应用领域均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为实现视频图像的高速伪彩色处理,设计并实现了一种基于Zynq-7000的视频采集、处理及显示平台。该平台采用ARM处理器采集USB摄像头图像,将采集到的图像和处理后的图像缓存到开发板上的DDR3中,在嵌入式Linux下运行Qt上设计的界面程序,实现视频图像的显示。在伪彩色处理中,利用Vivado HLS工具实现对伪彩色算法的优化设计,并将复杂的图像处理算法用FPGA进行硬件加速。测试结果表明,所提出的基于Zynq-7000的伪彩色图像处理系统能够完成视频采集、高速的图像处理以及高清显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YNQ-7000 视频采集 伪彩色处理 QT
下载PDF
海德隧道浅层岩溶发育特征及影响分析 被引量:4
11
作者 黄彬 杨新安 +1 位作者 刘卫星 李淮 《铁道建筑》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84-88,共5页
以宣曲(宣威-曲靖)高速公路海德隧道为研究对象,从浅层岩溶发育大小、充填介质、发育部位等方面对浅层岩溶发育特征进行统计分析,揭示浅层岩溶的发育机理及特点,并探究浅层岩溶发育与隧道埋深及地质条件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的岩... 以宣曲(宣威-曲靖)高速公路海德隧道为研究对象,从浅层岩溶发育大小、充填介质、发育部位等方面对浅层岩溶发育特征进行统计分析,揭示浅层岩溶的发育机理及特点,并探究浅层岩溶发育与隧道埋深及地质条件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的岩溶发育特征对拱顶沉降有较大的影响,而洞周收敛受其影响较小;对于左拱腰出现溶洞的ZK119+475断面,开挖对溶洞内的填充黏土有扰动作用但影响有限;左右侧拱腰的内、外侧钢架内力变化趋势相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路隧道 岩溶特征 统计分析 浅层岩溶 围岩变形
下载PDF
合肥轨道交通沿线新老黏土特性比较分析
12
作者 陈翔 周仕波 +1 位作者 杨新安 黄彬 《华东交通大学学报》 2019年第3期24-31,共8页
合肥轨道交通1~5号线浅埋暗挖隧道穿越地层黏土主要是全新世黏土和晚更新世黏土,根据形成年代的早晚可以称之为新黏土和老黏土,两种黏土的工程特性存在差异,主要表现为老黏土具有膨胀性而新黏土不具有膨胀性,为了更深入地了解造成两种... 合肥轨道交通1~5号线浅埋暗挖隧道穿越地层黏土主要是全新世黏土和晚更新世黏土,根据形成年代的早晚可以称之为新黏土和老黏土,两种黏土的工程特性存在差异,主要表现为老黏土具有膨胀性而新黏土不具有膨胀性,为了更深入地了解造成两种黏土特性差异的原因,依据合肥轨道交通沿线勘查资料,统计了两种黏土的物理力学参数,并对两种黏土的物理力学参数特征进行了比较分析,得到了两种黏土特性存在差异的初步结论;分别对两种黏土的物理力学参数进行了相关性分析;从微观角度揭示了新、老黏土结构的特点和差异,解释了两种黏土的微观结构对其工程性质的影响。得出结论:合肥地区新、老黏土在亲水性、压缩性和抗剪强度等物理指标上存在明显差异,以及新、老黏土微观结构不同,是造成两种黏土工程特性差异性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埋暗挖隧道 黏土 物理力学参数 膨胀性 微观结构
下载PDF
管幕作用下大断面箱涵开挖面稳定性影响因素研究
13
作者 刘宇 袁齐虎 +2 位作者 杨新安 李路恒 张兴其 《铁道建筑技术》 2024年第8期40-44,共5页
管幕作用下大断面箱涵开挖面稳定性受多种施工工况影响,需对其影响因素开展系统研究。依托合肥市滨湖科学城庐州大道浅埋隧道段实例工程,构建大型三维精细化数值模型,分析钢管幕群、支护压力以及顶推距离、开挖方式和管幕滞空距离等因... 管幕作用下大断面箱涵开挖面稳定性受多种施工工况影响,需对其影响因素开展系统研究。依托合肥市滨湖科学城庐州大道浅埋隧道段实例工程,构建大型三维精细化数值模型,分析钢管幕群、支护压力以及顶推距离、开挖方式和管幕滞空距离等因素影响下开挖面稳定规律。结果表明:(1)钢管幕群对于维持开挖面稳定性起重要作用,并且管幕结构未连接更有利于维持开挖面的稳定性。(2)当支护压力小于80 kPa时,开挖面纵轴线方向位移量随支护压力的增大而逐渐减小,并逐渐趋于稳定状态;当支护压力大于90 kPa时,开挖面状态易呈倒“S”形。(3)先从两侧开挖,再进行中间开挖的施工方法利于维持开挖面稳定。(4)随着管幕滞空距离增加,开挖面纵轴线方向外移量逐渐增大,不利于开挖面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幕箱涵工法 开挖面稳定 影响因素 数值模拟
下载PDF
盒装机制雪茄烟缺陷分类视觉检测方法 被引量:1
14
作者 杨心安 朱文魁 +6 位作者 张明建 周博 王兵 冯杨 高森 王珵珵 陈睿 《烟草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95-101,共7页
为提高机制雪茄烟装盒过程中对缺支、断残、破损烟支的识别效率和准确率,建立了一种盒装机制雪茄缺陷的分类视觉检测方法。在雪茄包装机台设置图像采集工位并采集含有不同缺陷的雪茄小盒(未合盒)图像,建立缺支、断残检测数据集和破损检... 为提高机制雪茄烟装盒过程中对缺支、断残、破损烟支的识别效率和准确率,建立了一种盒装机制雪茄缺陷的分类视觉检测方法。在雪茄包装机台设置图像采集工位并采集含有不同缺陷的雪茄小盒(未合盒)图像,建立缺支、断残检测数据集和破损检测数据集。对特征明显的缺支、断残数据集图像进行霍夫变换后,使用边缘检测和最小外接矩形法进行识别,判断盒内烟支数量和每支烟支长度是否符合要求;针对不同程度的破损数据集图像,在YOLOv5s模型的backbone部分引入金字塔压缩注意力机制(PSA)和EIoU损失函数(EIoU Loss)后对原始图像进行检测,判断烟支是否存在破损。结果表明:①缺支、断残检测方法的检测速率为21帧/s,对缺支、断残、无损3种类型样本的识别准确率均为100%;②改进后YOLOv5s模型的检测速率为30帧/s,将置信度阈值设置为0.6时,对无损样本和3种程度破损样本的识别准确率均为100%,与原始YOLOv5s模型相比,检测精度和召回率分别提高了1.80和0.93百分点;③分类视觉检测方法对单张图像的测试时间为0.080 s,可以实现对盒装机制雪茄缺陷的实时检测。该技术可为提高雪茄烟包装质量提供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制雪茄 机器视觉 缺陷检测 注意力机制 深度学习
下载PDF
Study on the Host-Guest Interactions Between Tetramethyl Cucurbit[6]uril and Benzimidazole Derivatives
15
作者 yang Naqin DAI Xue +2 位作者 MA Yue yang xinan MA Peihua 《Chemical Research in Chinese Universities》 SCIE CAS CSCD 2023年第6期1017-1022,共6页
In this paper,^(1)H NMR spectroscopy,isothermal titration calorimetry,X-ray crystallography and other characterization methods were used to investigate the interaction modes of tetramethyl cucurbit[6]uril(TMeQ[6])and ... In this paper,^(1)H NMR spectroscopy,isothermal titration calorimetry,X-ray crystallography and other characterization methods were used to investigate the interaction modes of tetramethyl cucurbit[6]uril(TMeQ[6])and three benzimidazole derivatives in an aqueous solution-solid state.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aromatic ring moieties in the three derivatives all entered the cavity of TMeQ[6]and their substituents were located at the port of TMeQ[6],forming 1:1 host-guest inclusion complexes.The crystal structures showed that the aromatic part of the benzimidazole derivatives interacted with the cavity of TMeQ[6]via hydrogen bond interactions and the N atoms on the benzimidazole ring formed hydrogen bonds with the carbonyl oxygen of TMeQ[6].The ion-dipole interactions between[ZnCl_(4)]^(2-)and TMeQ[6]formed supramolecular self-assembly entiti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etramethyl uril(TMeQ[6]) Benzimidazole derivative Host-guest interaction Crystal structure
原文传递
中日丝绸之路与织物龟甲纹装饰结构衍变 被引量:2
16
作者 杨希楠 李正 《装饰》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84-88,共5页
龟甲纹作为龟文化的“衍生”,在织物中形成既融合多元文化、又兼具本土特色的龟甲纹图案。为了研究日本织物龟甲纹在吸收中国龟甲纹装饰的基础上做出的衍变情况:首先,梳理织物中龟甲纹在中日间丝绸之路的几条传播途径;其次,重点围绕龟... 龟甲纹作为龟文化的“衍生”,在织物中形成既融合多元文化、又兼具本土特色的龟甲纹图案。为了研究日本织物龟甲纹在吸收中国龟甲纹装饰的基础上做出的衍变情况:首先,梳理织物中龟甲纹在中日间丝绸之路的几条传播途径;其次,重点围绕龟甲纹“骨架”结构,对两国间龟甲纹装饰形态异同进行四个具体方面的量化比较研究,探索龟甲纹如何被日本吸收并融入本土文化基因中,逐渐发展成为具有其民族特色的织物装饰元素。结论发现,日本凭借丝绸之路,一方面果断吸收、模仿中国纺织品装饰审美和织造技艺,一方面积极作出迎合本土的发展革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丝绸之路 日本织物 龟甲纹 龟文化
原文传递
一种新型主客体荧光探针对人体氨基酸的识别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蒋道法 杨希楠 +3 位作者 金艳梅 高洁 赵威威 马培华 《化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813-820,769,共9页
本文研究了环戊基全取代六元瓜环(CyP6Q[6])与2-(β-吡啶)-1H-咪唑[4,5-f][1,10]菲咯啉盐酸盐(即Ar-IPHS)的主客体相互作用,并利用CyP6Q[6]可使Ar-IPHS产生强烈荧光的性质制备了Ar-IPHS@CyP6Q[6]荧光探针用以识别氨基酸。结果表明,探针... 本文研究了环戊基全取代六元瓜环(CyP6Q[6])与2-(β-吡啶)-1H-咪唑[4,5-f][1,10]菲咯啉盐酸盐(即Ar-IPHS)的主客体相互作用,并利用CyP6Q[6]可使Ar-IPHS产生强烈荧光的性质制备了Ar-IPHS@CyP6Q[6]荧光探针用以识别氨基酸。结果表明,探针可高效识别甘氨酸、赖氨酸、甲硫氨酸,检出限分别为2.27×10^-6、1.359×10^-5和1.690×10^-5mol/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探针 氨基酸 识别
原文传递
A comparative study of magnetic properties between whole cells and isolated magnetosomes of Magnetospirillum magneticum AMB-1 被引量:3
18
作者 LI JinHua PAN YongXin +4 位作者 LIU QingSong QIN HuaFeng DENG ChengLong CHE RenChao yang xinan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SCIE EI CAS 2010年第1期38-44,共7页
The magnetic properties of magnetosome magnetite are of interdisciplinary interest because magnetosomes are potential carriers of natural remanent magnetization and paleoenvironment, as well as novel nano-biomaterials... The magnetic properties of magnetosome magnetite are of interdisciplinary interest because magnetosomes are potential carriers of natural remanent magnetization and paleoenvironment, as well as novel nano-biomaterials in biotechnological and biomedical applications. We carried out magnetic and electron transmission microscopy analyses of fresh Magnetospirillum magneticum AMB-1 whole cells and isolated magnetosomes. Results revealed that AMB-1 synthesized single-domain magnetite magneto-somes, which are arranged in the form of linear fragmental chain. The distinct differences of magnetic properties between these two samples can be faithfully interpreted in terms of spatial arrangement of magnetosomes and magnetostatic interaction. For the whole cells, the strong intra-chain interactions and weak inter-chain interactions generate behaviors of non-interacting uniaxial single-domain particles. Its δ-ratio is 3.0 and passes the Moskowitz test. In contrast, the isolated magnetosome sample has reduced values of coercivity and δ-ratio (1.5), due to increasing three-dimensional magnetostatic interactions and collapse of magneto-some chains. These observations provide useful insights into applications of the biogenic magnetite (magnetosomes) in magnetic nano-materials and magnetofossils in the paleomagnetic and environmental magnetis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悬浮 细胞 磁特性 弱相互作用 生物医学应用 纳米生物技术 磁性纳米材料 生物材料
原文传递
Identification of common microRNA-mRNA regulatory biomodules in human epithelial cancer 被引量:3
19
作者 yang xinan LEE Younghee +2 位作者 FAN Hong SUN Xiao LUSSIER Yves A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SCIE EI CAS 2010年第31期3576-3589,共14页
The complex regulatory network between microRNAs and gene expression remains an unclear domain of active research.We proposed to address in part this complex regulation with a novel approach for the genome-wide identi... The complex regulatory network between microRNAs and gene expression remains an unclear domain of active research.We proposed to address in part this complex regulation with a novel approach for the genome-wide identification of biomodules derived from paired microRNA and mRNA profiles,which could reveal correlations associated with a complex network of dys-regulation in human cancer.Two published expression datasets for 68 samples with 11 distinct types of epithelial cancers and 21 samples of normal tissues were used,containing microRNA expression and gene expression profiles,respectively.As results,the microRNA expression used jointly with mRNA expression can provide better classifiers of epithelial cancers against normal epithelial tissue than either dataset alone(P=1×10-10,F-test).We identified a combination of 6 microRNA-mRNA biomodules that optimally classified epithelial cancers from normal epithelial tissue(total accuracy = 93.3%;95% confidence intervals:86%-97%),using penalized logistic regression(PLR) algorithm and three-fold cross-validation.Three of these biomodules are individually sufficient to cluster epithelial cancers from normal tissue using mutual information distance.The biomodules contain 10 distinct microRNAs and 98 distinct genes,including well known tumor markers such as miR-15a,miR-30e,IRAK1,TGFBR2,DUSP16,CDC25B and PDCD2.In addition,there is a significant enrichment(Fisher's exact test P=3×10-10) between putative microRNA-target gene pairs reported in 5 microRNA target databases and the inversely correlated microRNA-mRNA pairs in the biomodules.Further,microRNAs and genes in the biomodules were found in abstracts mentioning epithelial cancers(Fisher's Exact test,unadjusted P<0.05).Taken together,these results strongly suggest that the discovered microRNA-mRNA biomodules correspond to regulatory mechanisms common to human epithelial cancer samples.In conclusion,we developed and evaluated a novel comprehensive method to systematically identify,on a genome scale,microRNA-mRNA expression biomodules common to distinct cancers of the same tissue.These biomodules also comprise novel microRNA and genes as well as an imputed regulatory network,which may accelerate the work of cancer biologists as large regulatory maps of cancers can be drawn efficiently for hypothesis gener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NA基因 上皮细胞 监管机制 FISHER精确检验 癌症 MICRORNA 人类 识别
原文传递
Host-Guest Interactions of Cyclopentanocucurbit[6]uril with Alkyl Imidazolium Hydrochlorides
20
作者 GAO Jie MENG Ye +4 位作者 ZHAO Weiwei JIANG Daofa ZHENG Jun yang xinan MA Peihua 《Chemical Research in Chinese Universities》 SCIE CAS CSCD 2021年第3期674-678,共5页
The host-guest interactions between cyclopentanocucurbit-[6]uril(CyP_(6)Q[6])as host and six alkyl imidazolium hydrochloride as guests(g1,g2,g3,g4,g5,and g6)have been studied by various techniques,such as^(1)H NMR spe... The host-guest interactions between cyclopentanocucurbit-[6]uril(CyP_(6)Q[6])as host and six alkyl imidazolium hydrochloride as guests(g1,g2,g3,g4,g5,and g6)have been studied by various techniques,such as^(1)H NMR spectroscopy,isothermal titration calorimetry,mass spectrometry,and single-crystal X-ray diffraction analysis.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ed that CyP6Q[6]formed 1:1 inclusion complexes with each of guests g1-g6.The part of the guest entered the cavity of CyP_(6)Q[6]changes as the alkyl chain increases in length.It can be seen that the length of the alkyl chain plays a key role in determining the mode of host-guest interac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ost-guest chemistry CUCURBITURIL Alkyl imidazolium salt Inclusion complex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