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8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i微合金化对高锰钢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4
1
作者 潘胡江 杨新明 +2 位作者 李光强 杨治争 霍旭东 《特殊钢》 2024年第2期74-78,共5页
研究了Ti微合金化对Mn18钢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并分析了Mn18钢锤头失效的原因。结果表明,Ti微合金化在Mn18钢中具有细化晶粒、提高冲击韧性、伸长率、强度和硬度等作用,在Mn18钢加入0.10%和0.30%的w[Ti]时,随着Ti含量增加,高锰钢的硬... 研究了Ti微合金化对Mn18钢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并分析了Mn18钢锤头失效的原因。结果表明,Ti微合金化在Mn18钢中具有细化晶粒、提高冲击韧性、伸长率、强度和硬度等作用,在Mn18钢加入0.10%和0.30%的w[Ti]时,随着Ti含量增加,高锰钢的硬度增大、强度提高,冲击韧性和延伸性也均呈优化趋势,继续增加w[Ti]至0.51%时,除布氏硬度继续增大外,KU2数值及稳定性、强度稳定性、伸长率等指标均出现下降趋势,高锰钢属于高氮奥氏体钢,加入Ti后迅速析出大量TiN,作为异质核心,起到系列有益作用,加入量过大,则TiN类夹杂物的尺寸过大,且出现局部聚集,将对Mn18钢的性能稳定性造成不利影响,也易于导致Mn18锤头断裂失效。在Mn18钢中使用Ti微合金化,为保证其有益效果,其含量不应超过0.3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微合金化 Mn18高锰钢 力学性能 夹杂物 失效
下载PDF
冰草1PS和1PL易位染色体导入不同小麦背景改良株型的遗传效应评价
2
作者 康西璐 韩舶辉 +8 位作者 王筱 韩海明 周升辉 鲁玉清 刘伟华 李秀全 杨欣明 张锦鹏 李立会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93-205,共13页
冰草(Agropyron cristatum L.,2n=4x=28,PPPP)携带的多样性外源基因是小麦遗传改良重要基因源。前期研究表明冰草1P染色体上的基因可以改良小麦株叶型,但在获得易位系的基础上,外源片段导入不同背景小麦品种的叶型变化以及可能带来的不... 冰草(Agropyron cristatum L.,2n=4x=28,PPPP)携带的多样性外源基因是小麦遗传改良重要基因源。前期研究表明冰草1P染色体上的基因可以改良小麦株叶型,但在获得易位系的基础上,外源片段导入不同背景小麦品种的叶型变化以及可能带来的不利遗传连锁累赘还不清楚。为进一步探究小麦-冰草T1PS·1AL和T1AS·1PL易位系在不同小麦背景中对主要农艺性状的遗传效应,本研究将小麦-冰草1PS、1PL易位系与藁城8901、百农607、漯麦163、百农207、西农979、中麦578、川麦104、宁麦资126等8个普通小麦品种进行杂交,对F2分离群体的农艺性状进行考察和分析。结果表明,冰草1PS染色体导入小麦后,降低了小麦的倒三叶长,株高也显著降低3~8 cm,产量性状基本不受影响。冰草1PL染色体使小麦株高降低,旗叶、倒二叶和倒三叶显著缩短,改变株型的同时,小麦的产量性状同时降低,具有连锁累赘。在冰草1P易位系中,后代的表型除与染色体本身所产生的效应有关外,也与小麦受体的遗传背景相关。在不同背景的小麦亲本杂交组合后代中,可以选出株叶型改良且产量性状不受影响的单株用于小麦的遗传改良。研究表明2个小麦-冰草1P易位系创新种质在株型改良上具有显著的遗传效应,可以为冰草1P染色体易位片段的利用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冰草 T1PS·1AL易位系 T1AS·1PL易位系 株型 遗传效应
下载PDF
眩晕相关组织病理学、前庭康复、物理康复及中医西医治疗的文献计量学分析 被引量:3
3
作者 孙一鸣 杨鑫明 +1 位作者 蔡力群 刘爱宁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4期5500-5507,共8页
背景:眩晕与临床神经科疾病密切相关。当神经元受损或死亡时,可能导致前庭系统的异常,引发眩晕症状,因此有必要探讨并分析临床神经科常见的眩晕相关热点问题。目的: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分析临床神经科常见的眩晕相关国内外的研究热点。方... 背景:眩晕与临床神经科疾病密切相关。当神经元受损或死亡时,可能导致前庭系统的异常,引发眩晕症状,因此有必要探讨并分析临床神经科常见的眩晕相关热点问题。目的: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分析临床神经科常见的眩晕相关国内外的研究热点。方法:由第一作者检索2014-2023年万方数据库和Web of Science核心集数据库,检索临床神经科常见的眩晕治疗的研究相关文献,采用VOSviewer_1.6.19软件对文献的发文量、国家/地区、机构、关键词、共被引文献及高被引文献进行计量学分析,剖析总结该研究领域的研究热点。结果与结论:(1)Web of Science核心集数据库2022年该领域文献发文量174篇最高,万方数据库2020年该领域文献发文量最高133篇;发文量最高的国家前3位分别是美国、德国、中国;国际机构中发文量最高的是德国慕尼黑大学,中国机构中发文量最高的是成都中医药大学。(2)关键词分析结果显示,中国该领域的研究热点疾病主要为梅尼埃病、颈性眩晕、老年性眩晕、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孤立性眩晕和高血压眩晕,治疗方法包括针刺、康复、药物(天麻素、半夏白术天麻汤)和手法复位。国际上该领域的研究热点疾病主要包括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新冠病毒病例的前庭性疾病、梅尼埃病、前庭神经鞘瘤、听神经瘤和前庭性偏头痛等,热点治疗方法为传统抗眩晕药物、抗抑郁、抗焦虑治疗和显微手术等。(3)文献共被引分析结果显示,对于以持续性眩晕为主要症状的急性前庭综合征而言,三步骤床边眼动检查(HINTS:头部-冲击-眼球震颤-斜视测试)在急性前庭综合征患者合并脑卒中的诊断方面比早期MRI更敏感,此观点是最被同行认可的前庭综合征脑卒中检测方法;对以阵发性眩晕为主要症状的前庭神经炎患者而言,使用激素治疗更有效。(4)高被引文献分析结果显示,在万方数据库中近10年热点文献中,针刺风池穴、“小醒脑开窍”针刺法改善后循环缺血性眩晕均取得了一定成效,近3年文献发现银杏叶提取物+天麻素、针刺+半夏白术汤、倍他司汀+天麻素、前庭康复训练+Epley耳石复位法,都可以不同程度地改善眩晕症状。而近10年Web of Science核心集数据中的文献并无特色性抗眩晕药物受到关注,大部分以传统抗眩晕药物和显微手术为主,但近3年国际文献中有少数病例报告发现COVID-19感染后可能导致前庭神经炎并出现眩晕症状。(5)眩晕的发生和发展可能与神经元的损伤和再生密切相关,例如,病毒感染、炎症刺激或其他病理因素可能导致神经元损伤或死亡,从而影响前庭系统的功能。目前国内外都发布了眩晕相关的诊治规范指南,国际指南较为推荐前庭康复和物理康复联合治疗眩晕症状,中国指南较为推荐中西医药物、复位及针刺联合治疗,但研究证据级别并不高,因此未来还需要大量的大样本、多中心关于抗眩晕治疗的随机对照试验来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眩晕 神经 前庭 针刺 康复 药物 梅尼埃病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偏头痛
下载PDF
大动脉炎临床诊治研究进展
4
作者 宋晓莉 杨欣铭(综述) 石磊(审校) 《疑难病杂志》 CAS 2024年第5期621-625,共5页
大动脉炎作为罕见疾病,是一种影响主动脉及其主要分支的慢性炎性疾病。其疾病特征包括血管狭窄、闭塞或动脉瘤,病因可能与自身免疫异常有关。该病临床表现多样,早期诊断具有挑战性,且可能导致严重并发症,如脑卒中、心脏瓣膜病等。诊断... 大动脉炎作为罕见疾病,是一种影响主动脉及其主要分支的慢性炎性疾病。其疾病特征包括血管狭窄、闭塞或动脉瘤,病因可能与自身免疫异常有关。该病临床表现多样,早期诊断具有挑战性,且可能导致严重并发症,如脑卒中、心脏瓣膜病等。诊断依赖影像学检查和实验室指标,治疗主要以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为主,严重病例可能需要手术或血管内干预。中医药治疗具有潜力,尤其针灸疗法的免疫作用常被用于治疗该病,但仍需确切疗效证据。大动脉炎的管理挑战在于其疾病进展的不确定性和治疗的长期性,未来研究需致力于改善诊断、治疗方法和患者预后。文章对大动脉炎临床诊治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动脉炎 流行病学 病因病机 诊疗进展
下载PDF
政策保障、制度完善与市场主体发展——以四川省为例
5
作者 杨新铭 熊华明 刘洪愧 《上海商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89-102,共14页
市场主体的健康发展是推动构建新发展格局,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性力量。如何将短期政策与长期制度相结合以促进市场主体健康发展和长期预期稳定,一直是政府市场监管政策改革的重点。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各级政府深入推进市场监管... 市场主体的健康发展是推动构建新发展格局,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性力量。如何将短期政策与长期制度相结合以促进市场主体健康发展和长期预期稳定,一直是政府市场监管政策改革的重点。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各级政府深入推进市场监管体制改革,建设服务型政府,有效降低了企业进入和退出市场以及经营活动的制度性交易成本,提高了企业和政府之间的信息沟通效率,从而起到稳定企业预期、提高企业信心的作用,有效促进了企业投资和创新活力。本文旨在通过四川省深化相关市场监管制度改革的具体措施,探索市场主体发展发育对外部环境的规律性诉求,为下一步深化改革提供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市场主体 市场监管政策 制度完善 市场预期
下载PDF
少腹逐瘀汤联合督脉灸治疗寒湿凝滞型慢性盆腔炎疗效及其对炎性因子影响 被引量:34
6
作者 杨玉玲 杨新鸣 吴效科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1年第2期194-197,共4页
目的观察少腹逐瘀汤联合督脉灸治疗寒湿凝滞型慢性盆腔炎的疗效及其对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1月—2019年11月就诊的慢性盆腔炎患者100例,依就诊顺序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n=50)和治疗组(n=50)。对照组给予少腹逐瘀汤每... 目的观察少腹逐瘀汤联合督脉灸治疗寒湿凝滞型慢性盆腔炎的疗效及其对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1月—2019年11月就诊的慢性盆腔炎患者100例,依就诊顺序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n=50)和治疗组(n=50)。对照组给予少腹逐瘀汤每日1剂口服,治疗组在少腹逐瘀汤口服基础上给予隔物督脉灸治疗,督脉灸3 d/次。4周为1个疗程,两组均于经期停药。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和盆腔体征评分;盆腔包块大小和盆腔积液深度;炎症指标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水平;粘连指标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水平的变化,并比较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较治疗前中医证候评分、盆腔体征积分、盆腔包块大小和盆腔积液深度较治疗前均有明显降低(P<0.05),且治疗组比对照组下降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CRP、IL-6和ICAM-1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比对照组下降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IL-10和MMP-2均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比对照组升高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少腹逐瘀汤联合督脉灸治疗寒湿凝滞型慢性盆腔炎临床疗效显著,且能有效抑制炎症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少腹逐瘀汤 督脉灸 寒湿凝滞 慢性盆腔炎 炎性因子
下载PDF
唑来膦酸用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后疗效观察 被引量:19
7
作者 杜鑫冲 王军 +2 位作者 王燕波 杨新明 林琳 《中国药业》 CAS 2021年第11期77-80,共4页
目的探讨唑来膦酸用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患者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后辅助治疗的疗效。方法选取医院2017年7月至2019年7月收治的OVCF行PKP患者118例,按随机信封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9例。对照组患者术后予碳酸钙D3... 目的探讨唑来膦酸用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患者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后辅助治疗的疗效。方法选取医院2017年7月至2019年7月收治的OVCF行PKP患者118例,按随机信封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9例。对照组患者术后予碳酸钙D3片和骨化三醇软胶囊治疗,治疗组患者术后第3天加用唑来膦酸静脉滴注,均随访1年。结果术后1,6,12个月,治疗组患者的血清骨碱性磷酸酶(BALP)、Ⅰ型胶原C端肽(CTX-1)水平均显著低于术前及对照组同时间点(P <0.05),椎体骨密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两组患者的伤椎椎体高度比均较术前显著升高,Cobb角均较术前显著下降(P <0.05),且治疗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 <0.05);两组患者的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均较术前显著降低(P <0.05),且治疗组术后6个月和12个月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术后1年内,治疗组和对照组骨水泥渗漏发生率相当(11.86%比16.95%,P> 0.05);治疗组再次骨折发生率为3.39%,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5.25%(P <0.05)。结论唑来膦酸用于OVCF行PKP后辅助治疗疗效较好,可有效调节患者的骨代谢,增加骨密度,利于伤椎恢复,改善疼痛,减轻功能障碍,降低再次骨折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 唑来膦酸 骨代谢 疗效
下载PDF
不同方式应用氨甲环酸对布氏杆菌性脊柱炎患者围手术期失血的影响 被引量:8
8
作者 张培楠 杨新明 +3 位作者 贾永利 张振梁 孟宪勇 庞永鹏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1898-1901,1906,共5页
目的观察不同方式应用氨甲环酸(TXA)对布氏杆菌性脊柱炎(BS)患者围手术期失血的影响。方法将手术的150例BS患者随机分为3组,每组50例。组1为对照组,不给予TXA;组2切口内局部应用TXA;组3术前30 min静滴TXA,同时切口内局部应用TXA。比较3... 目的观察不同方式应用氨甲环酸(TXA)对布氏杆菌性脊柱炎(BS)患者围手术期失血的影响。方法将手术的150例BS患者随机分为3组,每组50例。组1为对照组,不给予TXA;组2切口内局部应用TXA;组3术前30 min静滴TXA,同时切口内局部应用TXA。比较3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不同时间引流量及总引流量、术后红细胞丢失量、术后输血量及输血例数、术后引流管拔除时间、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伤口感染、应激性溃疡等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3组手术时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组2与组3术中失血量、术后24、48 h的引流量及总引流量、术后红细胞丢失量、术后输血量及输血例数、术后引流管拔除时间均小于组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应用TXA能显著降低BS患者围手术期失血,不增加术后并发症形成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甲环酸 布氏杆菌性脊柱炎 围手术期 失血
下载PDF
应用关节镜技术微创治疗股骨头早期坏死 被引量:7
9
作者 杨新明 石蔚 +4 位作者 杜雅坤 张磊 胡长波 姚尧 孟宪勇 《生物骨科材料与临床研究》 CAS 2018年第3期45-49,83,共6页
目的评价应用关节镜技术微创病灶清除、植骨、钛棒支撑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osteonecrosis of the femoral head,ONFH)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03年~2013年确诊为ONFH ARCO分期Ⅱ期58例74个股骨头作为研究对象,其中15个股骨头为ⅡA期、34个... 目的评价应用关节镜技术微创病灶清除、植骨、钛棒支撑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osteonecrosis of the femoral head,ONFH)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03年~2013年确诊为ONFH ARCO分期Ⅱ期58例74个股骨头作为研究对象,其中15个股骨头为ⅡA期、34个股骨头为ⅡB期、25个股骨头为ⅡC期;C型臂X线透视引导及关节镜辅助下,经皮微创有效进行股骨头内病灶清除及髓芯减压,植入复合自体骨髓的骨诱导活性材料(osteoinductive absorbing material,OAM),将羟基磷灰石涂层空心钛棒放置股骨头软骨下骨质。术后6、12、24、36个月进行随访,评价指标包括:疼痛VAS评分,髋关节Harris评分,X线影像学观察及临床疗效。结果本组随访时间24~36个月,平均32个月,其中10例末次随访时股骨头塌陷行THR,其致病诱因均为激素。本组所有病例术后病理组织学显示为骨坏死。术前与术后每个时间点的疼痛VAS评分、髋关节Harris评分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亦即此手术方法可以明显缓解髋关节疼痛且改善功能。术后24月随访X线分期显示,ⅡB期有5例(5个股骨头)病变为ⅡC期,其中4例又进展为Ⅲ期并且行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术后24个月原ⅡC期有6例(6个股骨头)病变恶化发生股骨头塌陷,术后30个月实施THA。本组术后总改善率79.72%,改善率最好为ⅡA期93.33%,ⅡB期为次之82.35%,ⅡC期为最低68%,无变化及加重的ONFH病例其诱因均为激素性。结论应用关节镜技术微创病灶清除、植骨、钛棒支撑治疗早期ONFH,具有准确定位、手术微创、病灶清除彻底、重建骨质结构、永久机械支撑特点,除激素性ⅡC期之外的其他Ⅱ期病变在改善疗效和预防关节面塌陷方面效果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头坏死 微创 关节镜 植骨 钛棒 临床疗效
下载PDF
“图情档”一级学科更名的历史回顾与未来展望 被引量:25
10
作者 王喜明 杨新明 《图书馆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1-19,共9页
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一级学科的学科名称和知识体系经历了漫长复杂的调整过程。一级学科更名为“信息资源管理”经历了比较充分的理论与实践准备,虽然不是最好的选择,但更名后有利于学科的进一步发展。一级学科更名之后需要面对和解决的... 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一级学科的学科名称和知识体系经历了漫长复杂的调整过程。一级学科更名为“信息资源管理”经历了比较充分的理论与实践准备,虽然不是最好的选择,但更名后有利于学科的进一步发展。一级学科更名之后需要面对和解决的根本问题是学科定位和发展问题,最关键的是本科教育问题。建议学科研究向“信息范式”转移,积极融入信息化事业;重点加强信息资源管理专业建设,增设竞争情报、电子政务本科专业,合并图书馆学、档案学专业为文献信息管理,巩固本科教育基础,扩大专业总体规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 信息资源管理 学科建设 专业建设
下载PDF
不同干预时间进行声带注射对甲状腺术后单侧声带麻痹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4
11
作者 刘家佳 李仕晟 +7 位作者 朱刚才 彭鸥 李苗 尹丹辉 杨新明 唐青来 贺湘波 彭霞 《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 CAS 2020年第4期377-381,共5页
目的甲状腺手术后导致的单侧声带麻痹(UVCP)影响患者的声音质量和生活质量,喉内声带注射可以有效地提高患者的声音质量,本研究观察术后不同时间进行声带注射治疗UVCP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7年1月—2019年4月湘雅二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 目的甲状腺手术后导致的单侧声带麻痹(UVCP)影响患者的声音质量和生活质量,喉内声带注射可以有效地提高患者的声音质量,本研究观察术后不同时间进行声带注射治疗UVCP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7年1月—2019年4月湘雅二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就诊的因甲状腺手术后UVCP早期(1个月内)或晚期(6个月以上)行声带注射喉成型的患者31例。所有患者均行局麻电子喉镜下颈外径路透明质酸声带注射喉成型术,其中18例在术后1个月内进行声带注射(A组),13例患者在术后6个月以上进行声带注射(B组)。对所有患者治疗前后进行动态喉镜、嗓音分析、GRBAS评估、嗓音障碍指数量表(VHI-10)测评。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各组数据。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临床特征、嗓音分析结果、GRBAS评估得分、VHI-10测评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注射后1个月内复查动态喉镜均可见声带闭合良好,B组有4例患者患侧声带未见明显黏膜波。A组注射患者VHI-10量表评分、MPT与B组患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GRBAS评估得分、jitter、shimmer均低于B组。结论甲状腺手术后UVCP患者早期行声带注射治疗效果优于晚期注射,其原因可能是声带长时间失去接触性刺激和失神经性营养导致的声带功能层次的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侧声带麻痹 声带注射 早期 甲状腺手术 透明质酸
下载PDF
支撑股骨头防止塌陷的空芯钛棒设计及生物力学分析 被引量:3
12
作者 胡长波 杨新明 张瑛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6期5788-5793,共6页
背景:在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的众多方法中,空芯钛棒的临床应用得到国内外诸多学者的认可,但关于空芯钛棒支撑股骨头病变区域预防其塌陷设计的体外生物力学分析未作报道。目的:探讨支撑股骨头空芯钛棒设计及防止股骨头塌陷的生物力学可行... 背景:在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的众多方法中,空芯钛棒的临床应用得到国内外诸多学者的认可,但关于空芯钛棒支撑股骨头病变区域预防其塌陷设计的体外生物力学分析未作报道。目的:探讨支撑股骨头空芯钛棒设计及防止股骨头塌陷的生物力学可行性,为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取成人尸体股骨头颈标本15只,随机分为正常组、髓芯减压组、髓芯减压+空芯钛棒置入组,每组5个标本。将标本置于生物力学机中,股骨头顶部施加压力并逐渐增大至股骨头塌陷,记录股骨转子窝、股骨矩、股骨大转子下3点的应变,及股骨头塌陷时的最大载荷(破坏极限点载荷),并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与结论:①3组标本载荷到300N时,正常组股骨转子窝、股骨矩、股骨大转子下3处应变值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髓芯减压组股骨转子窝、股骨矩应变值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但股骨大转子下应变值明显大于股骨转子窝、股骨矩(P<0.05);并且正常组股骨转子窝、股骨矩处应变值大于髓芯减压组,而股骨大转子下应变值小于髓芯减压组(P<0.05);②髓芯减压+空芯钛棒置入组股骨转子窝、股骨矩、股骨大转子下3处应变值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但髓芯减压+空芯钛棒置入组股骨转子窝、股骨矩处应变值大于髓芯减压组,而股骨大转子下应变值小于髓芯减压组(P<0.05);而正常组、髓芯减压+空芯钛棒置入组之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③3组标本加压致股骨头发生塌陷时破坏极限点的载荷是不同的,髓芯减压组破坏极限点的载荷明显小于正常组、髓芯减压+空芯钛棒置入组(P<0.05),而正常组、髓芯减压+空芯钛棒置入组破坏极限点的载荷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④提示用于支撑股骨头的空芯钛棒具有诸多设计优点,符合临床患者人性化需求,空芯钛棒置入可以有效改变髓芯减压后股骨头负重时的应力分布,使得生物力学性能接近正常,具有良好的支撑作用,可有效防止股骨头塌陷,为临床应用空芯钛棒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提供了生物力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头 空芯钛棒 设计 股骨头塌陷 应变 破坏极限点载荷 生物力学
下载PDF
豨莶草对胶原诱导性大鼠关节炎的治疗作用 被引量:2
13
作者 贾永利 杨新明 +3 位作者 张培楠 孟宪勇 胡长波 阴彦林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99-204,209,共7页
目的基于白细胞介素(IL)-23/辅助性T细胞17(Th17)炎症轴探讨豨莶草对胶原诱导性关节炎(CIA)大鼠模型的治疗作用。方法建立CIA大鼠模型,将建模成功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豨莶草组、豨莶草+IL-23组,每组10只;另外10只作为阴性对照组。观察... 目的基于白细胞介素(IL)-23/辅助性T细胞17(Th17)炎症轴探讨豨莶草对胶原诱导性关节炎(CIA)大鼠模型的治疗作用。方法建立CIA大鼠模型,将建模成功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豨莶草组、豨莶草+IL-23组,每组10只;另外10只作为阴性对照组。观察大鼠形态并称量体质量,运用水容积法测定大鼠足趾肿胀度、5级评分法测关节炎指数;苏木精-伊红染色(HE)检测滑膜组织形态学情况;酶联免疫吸附(ELISA)、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检测大鼠腹主动脉血和滑膜组织中IL-23、IL-17、IL-6、IL-22、IL-21含量及mRNA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腹主动脉血和滑膜组织中Th17细胞百分比。结果与阴性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体质量降低,足趾肿胀度、关节炎指数、腹主动脉血和滑膜组织中IL-23、IL-17、IL-6、IL-22、IL-21含量及mRNA水平、Th17细胞百分比均升高(P<0.05);与模型组相比,豨莶草组大鼠体质量升高,足趾肿胀度、关节炎指数、腹主动脉血和滑膜组织中IL-23、IL-17、IL-6、IL-22、IL-21含量及mRNA水平、Th17细胞百分比均降低(P<0.05);与豨莶草组相比,豨莶草+IL-23组大鼠体质量降低,足趾肿胀度、关节炎指数、腹主动脉血和滑膜组织中IL-23、IL-17、IL-6、IL-22、IL-21含量及mRNA水平、Th17细胞百分比均升高(P<0.05)。结论豨莶草可通过抑制IL-23/Th17炎症轴从而降低炎症水平,实现对CIA大鼠的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细胞介素-23/辅助性T细胞17轴 豨莶草 胶原诱导性关节炎
下载PDF
人工硬脑膜联合自体脂肪组织治疗硬脊膜破裂的临床疗效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杨毅 张树文 +3 位作者 叶尔扎提.哈加合曼 努尔哈那提.沙依兰别克 杨新明 金格勒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5期4401-4404,共4页
目的比较人工硬脑膜联合自体脂肪组织与单纯人工硬脑膜修补治疗硬脊膜破裂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0年1月—2016年7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脊柱手术中硬脊膜破裂的30例脊柱疾病患者,根据手术方法将其分为单纯人工硬脑膜组(20... 目的比较人工硬脑膜联合自体脂肪组织与单纯人工硬脑膜修补治疗硬脊膜破裂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0年1月—2016年7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脊柱手术中硬脊膜破裂的30例脊柱疾病患者,根据手术方法将其分为单纯人工硬脑膜组(20例)和人工硬脑膜联合自体脂肪组(10例),单纯人工硬脑膜组患者采用传统手术方法,人工硬脑膜联合自体脂肪组采用在传统手术方法的基础上,将自体脂肪组织覆盖于人工硬脑膜表面。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引流量、引流管放置时间、抗生素使用时间、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结果术后2、3 d人工硬脑膜联合自体脂肪组引流量均少于单纯人工硬脑膜组(P<0.05)。人工硬脑膜联合自体脂肪组术后1 d引流量多于术后2、3 d(t=15.060、28.460,P<0.001);人工硬脑膜联合自体脂肪组术后2 d引流量多于术后3 d(t=7.041,P<0.001)。单纯人工硬脑膜组术后1 d引流量少于术后2、3 d(t=-9.235、-9.521,P<0.001)。人工硬脑膜联合自体脂肪组引流管放置时间、抗生素使用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单纯人工硬脑膜组(P<0.05);两组住院费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91)。结论人工硬脑膜联合自体脂肪组织治疗硬脊膜破裂的临床疗效较好,可减少引流量、缩短引流管放置时间、抗生素使用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疾病 硬脊膜破裂 人工硬脑膜 脂肪组织
下载PDF
基于活性氧/硫氧还蛋白结合蛋白通路探讨紫草素对布鲁氏菌感染小鼠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2
15
作者 贾永利 杨新明 +2 位作者 张培楠 孟宪勇 胡长波 《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 2021年第7期796-799,803,共5页
目的:基于活性氧(ROS)/硫氧还蛋白结合蛋白(TXNIP)通路探讨紫草素对布鲁氏菌感染小鼠的保护作用。方法:将BALB/C小鼠随机分为五组,即对照组、模型组、紫草素组(50 mg/kg)、N-乙酰半胱氨酸(NAC)组(ROS抑制剂NAC 20 mg/kg)以及紫草素+NAC... 目的:基于活性氧(ROS)/硫氧还蛋白结合蛋白(TXNIP)通路探讨紫草素对布鲁氏菌感染小鼠的保护作用。方法:将BALB/C小鼠随机分为五组,即对照组、模型组、紫草素组(50 mg/kg)、N-乙酰半胱氨酸(NAC)组(ROS抑制剂NAC 20 mg/kg)以及紫草素+NAC组(紫草素50 mg/kg+ROS抑制剂NAC 20 mg/kg)。除对照组外,其余组腹腔注射布鲁氏菌液构建小鼠感染模型。相应药物处理后,测定五组小鼠肝脾指数,检测腹腔积液及脾脏中载菌量,以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γ干扰素(IFN-γ)、白细胞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免疫球蛋白G(IgG)和免疫球蛋白M(IgM)水平,以ROS检测试剂盒检测血液中ROS水平,以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血液中TXNIP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小鼠的肝脏指数、脾脏指数、腹腔积液载菌量及脾脏载菌量,血清IFN-γ、IL-6及TNF-α水平,IgG、IgM水平,血液中ROS水平和TXNIP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比较,紫草素组、NAC组和紫草素+NAC组小鼠的肝脏指数、脾脏指数、腹腔积液载菌量及脾脏载菌量,血清IFN-γ、IL-6及TNF-α水平,IgG、IgM水平,血液中ROS水平及TXNIP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紫草素组及NAC组分别比较,紫草素+NAC组小鼠上述指标水平均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紫草素可降低布鲁氏菌感染小鼠的载菌量,减轻免疫炎症反应,对小鼠起到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OS/TXNIP通路 紫草素 布鲁氏菌 小鼠 保护作用
下载PDF
桔梗皂苷D抗肿瘤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6
作者 马琳琳 杨新鸣 +3 位作者 时思毛 郭滢 杨阳 韩凤娟 《中医药信息》 2023年第4期72-78,共7页
桔梗来源于桔梗科植物桔梗的干燥根,具有宣肺、利咽、祛痰、排脓的功效。现代研究表明,桔梗的主要活性物质桔梗皂苷D具有抗炎、抗氧化、降血脂、抗血栓、抗癌及调节免疫等多种药理作用。本文对桔梗皂苷D抗肿瘤机制的相关研究文献进行了... 桔梗来源于桔梗科植物桔梗的干燥根,具有宣肺、利咽、祛痰、排脓的功效。现代研究表明,桔梗的主要活性物质桔梗皂苷D具有抗炎、抗氧化、降血脂、抗血栓、抗癌及调节免疫等多种药理作用。本文对桔梗皂苷D抗肿瘤机制的相关研究文献进行了综述,发现其主要集中在诱导癌细胞凋亡、抑制肿瘤发展、诱导癌细胞自噬、抑制癌细胞免疫逃避及抑制炎症信号通路激活等方面,体现了桔梗皂苷D多靶点、多通路的作用特点,且作为抗肿瘤药物的增效减毒剂亦有良好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桔梗皂苷D 肿瘤 作用机制 研究进展
下载PDF
游离股前外侧皮瓣和游离空肠重建下咽颈段食管的疗效 被引量:1
17
作者 王爽 杨新明 +3 位作者 彭霞 唐青来 郭璐 唐小珺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888-894,共7页
目的:下咽颈段食管癌因其解剖位置较为隐秘,大多数患者就诊时即为晚期。目前,治疗该疾病多采用外科手术切除加放射治疗(以下简称放疗)为主的综合治疗方案,但由于手术切除范围较为广泛,常会导致患者下咽及颈段食管切除后大范围的环形缺损... 目的:下咽颈段食管癌因其解剖位置较为隐秘,大多数患者就诊时即为晚期。目前,治疗该疾病多采用外科手术切除加放射治疗(以下简称放疗)为主的综合治疗方案,但由于手术切除范围较为广泛,常会导致患者下咽及颈段食管切除后大范围的环形缺损,因此肿瘤切除后的上消化道重建至关重要。本研究分别采用游离股前外侧皮瓣(free anterolateral thigh flap,ALT)和游离空肠(free jejunum,FJ)重建下咽颈段食管,探讨2种方法重建下咽颈段食管癌术后上消化道缺损的疗效及优缺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至2016年1月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42例临床IV期下咽颈段食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行全喉全下咽及颈段食管的切除,肿瘤切除术后所致的环周缺损分别以ALT(22例)及FJ(20例)进行一期修复。4例术前已接受放疗和化学药物治疗(以下简称化疗)的ALT组患者术后未再行放疗和化疗,其余38例患者均在术后4~8周开始行辅助放、化疗。对所有患者采取电话或门诊复查的方式进行随访,随访截止时间为2021年1月。比较2组患者术后及放疗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与术后的生存率之间的差异。采用Fisher检验分析组间个体特征的差异,采用χ检验分析组间各种并发症发生的差异,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方法计算3年及5年总生存率。结果:ALT组术后的并发症主要为吻合口瘘、乳糜漏及供区皮下血肿,放疗后的并发症主要是吻合口狭窄;而FJ组术后的并发症主要为乳糜漏、肠梗阻及肠瘘,放疗后的并发症主要为吻合口瘘及组织瓣坏死。ALT组和FJ组术后分别发生7例和5例并发症(P=0.625);放疗后分别有3例和4例发生并发症(P=0.563)。ALT组和FJ组的3年总生存率分别为52.9%和46.7%,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35.1%和31.9%,2组生存率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3)。ALT组放疗后发生吻合口狭窄的病例稍多于FJ组(P=0.097);FJ组放疗后发生空肠坏死及吻合口瘘的例数稍多于ALT组(P=0.066)。结论:采用ALT和FJ重建下咽颈段食道在术后及放疗后并发症发生情况、3年及5年生存率方面无明显差别。但ALT重建可能更易发生吻合口狭窄,而FJ重建可能不能耐受较大剂量的放疗。ALT和FJ均为下咽颈段食管重建的有效方法,临床上应根据其相应的优缺点慎重选择重建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咽肿瘤 食管肿瘤 修复方法 游离股前外侧皮瓣 游离空肠
下载PDF
外周血Th1、Th17细胞比值与布氏杆菌性脊柱炎术后复发的相关性 被引量:1
18
作者 贾永利 杨新明 +2 位作者 张培楠 孟宪勇 胡长波 《疑难病杂志》 CAS 2021年第3期256-260,共5页
目的分析外周血Th1、Th17细胞表达与布氏杆菌性脊柱炎术后复发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20年3月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骨外科收治布氏杆菌性脊柱炎患者68例作为研究对象(脊柱炎组),选取同期医院健康体检者70例为健康对照组。... 目的分析外周血Th1、Th17细胞表达与布氏杆菌性脊柱炎术后复发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20年3月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骨外科收治布氏杆菌性脊柱炎患者68例作为研究对象(脊柱炎组),选取同期医院健康体检者70例为健康对照组。检测2组外周血Th1、Th17细胞比例,血清白介素-2(IL-2)、干扰素-γ(IFN-γ)、IL-17、IL-23、IL-6水平;分析影响布氏杆菌性脊柱炎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结果与健康对照组比较,脊柱炎组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Th17细胞比例及术前血清IL-17、IL-6、IL-23水平均升高(t/P=5.711/0.000、45.567/0.000、58.709/0.000、17.221/0.000),外周血单核细胞Th1细胞比例及血清IL-2、IFN-γ水平降低(t/P=34.024/0.000、8.991/0.000、5.948/0.000);与未复发亚组比较,复发亚组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Th17细胞比例及术后血清IL-17、IL-6、IL-23水平升高(t/P=5.509/0.000、37.286/0.000、46.074/0.000、18.982/0.000),外周血单核细胞Th1细胞比例及血清IL-2、IFN-γ水平降低(t/P=15.960/0.000、3.450/0.001、2.712/0.000)。术后Th1、Th17细胞百分比及IL-17、IL-6、IL-23、IL-2、IFN-γ均是布氏杆菌性脊柱炎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OR(95%CI)=2.375(1.657~3.405)、2.454(1.737~3.472)、2.273(1.661~3.109)、2.219(1.619~3.043)、2.278(1.684~3.082)、2.261(1.546~3.308)、2.337(1.624~3.364)]。结论布氏杆菌性脊柱炎术后复发患者外周血Th17细胞比例升高、Th1细胞比例降低,Th1、Th17细胞表达与布氏杆菌性脊柱炎术后恢复有密切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炎 布氏杆菌性 复发 TH1细胞 Th17细胞 外周血 相关性
下载PDF
有限病灶清除后路内固定结合个体化疗治疗胸腰椎结核 被引量:3
19
作者 杨毅 努尔哈那提.沙依兰别克 +2 位作者 哈力 杨新明 李忠伟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8年第4期419-422,共4页
目的评价有限病灶清除后路内固定结合个体化疗治疗胸腰椎结核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10月-2016年10月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科中心行有限病灶清除后路内固定结合个体化疗治疗的胸腰椎结核患者22例,平均随访1 a,收集术前、术... 目的评价有限病灶清除后路内固定结合个体化疗治疗胸腰椎结核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10月-2016年10月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科中心行有限病灶清除后路内固定结合个体化疗治疗的胸腰椎结核患者22例,平均随访1 a,收集术前、术后第3 d及术后1 a Frankel分级、炎性指标(血沉,C反应蛋白)、疼痛视觉模拟(VAS)评分、矢状位Cobb角及体质量,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比较。结果 8例神经症状的患者中,3例Frankel分级为C的患者,术后1例改善为D,2例改善为E。5例Frankel分级D的患者,术后1例无改善,4例改善为E。与患者术前血沉(44.68±17.02)mm/h、C反应蛋白(31.30±21.81)mg/L相比,患者术后第3 d血沉(54.27±16.60)mm/h、C反应蛋白(43.60±36.30)mg/L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患者术前及术后第3 d相比,术后1 a患者血沉(9.10±2.20)mm/h、C反应蛋白(5.46±1.65)mg/L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患者术前VAS评分(5.23±1.23)分比较,患者术后1 a VAS评分(0.59±0.73)分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患者术前矢状位Cobb角(32.40±7.23)°比较,患者术后第3 d矢状位Cobb角(7.20±3.20)°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术后1 a矢状位Cobb角(10.30±4.61)°,与前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患者术前平均体质量(70.13±10.70)kg相比,患者术后1 a平均体质量(75.16±9.31)kg,平均增加5 kg,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有限病灶清除后路固定加个体化抗痨治疗早期脊柱结核破坏及畸形不重的患者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椎结核 有限病灶清除 个体化抗痨 后路固定
下载PDF
布氏杆菌性脊柱炎术后复发危险因素的回归分析 被引量:7
20
作者 杨新明 贾永利 《中华骨与关节外科杂志》 2018年第9期677-682,共6页
背景:随着布氏杆菌性脊柱炎发病率逐渐增高,经药物治疗效果不明显需要采取手术干预的患者越来越多,如何有效地提高手术治愈率、防范术后复发危险因素发生是成功的关键。目的:探讨布氏杆菌性脊柱炎术后复发的相关因素,以提高布氏杆菌性... 背景:随着布氏杆菌性脊柱炎发病率逐渐增高,经药物治疗效果不明显需要采取手术干预的患者越来越多,如何有效地提高手术治愈率、防范术后复发危险因素发生是成功的关键。目的:探讨布氏杆菌性脊柱炎术后复发的相关因素,以提高布氏杆菌性脊柱炎的治愈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59例布氏杆菌性脊柱炎术后复发患者与术后未复发的216例布氏杆菌性脊柱炎患者的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营养状况、病灶范围、手术清除病灶是否彻底、手术前后是否接受了正规化疗、手术后病灶部位是否严格制动、合并脊柱外布病情况、术前是否患有其他内科疾病、术后是否存在其他并发症与术后布氏杆菌性脊柱炎复发的相关强度,推测可能导致术后布氏杆菌性脊柱炎复发的相关因素。结果:自身营养不良、病灶范围广、手术前及手术后不能坚持正规化疗、手术清除病灶不彻底、手术后病灶部位未严格制动与术后布氏杆菌性脊柱炎复发有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改善营养状况、术前及术后正规化疗、术中清除彻底病灶、术后病灶部位严格制动是预防和减少布氏杆菌性脊柱炎术后复发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氏杆菌性脊柱炎 手术 复发 危险因素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