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化浊解毒方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靶点及疗效因素分析
1
作者 程楠 杨玥玮 +4 位作者 董佳琪 刘丽然 柳亚杰 杨倩 李博林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4年第4期443-454,共12页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临床预测模型的技术,探究化浊解毒方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C)的作用机制及疗效影响因素.基于网络药理学预测得到化浊解毒方药治疗UC的有效化学成分、关键靶点蛋白和通路,并通过GEO数据库对关键靶点蛋白进行基因表达差异...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临床预测模型的技术,探究化浊解毒方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C)的作用机制及疗效影响因素.基于网络药理学预测得到化浊解毒方药治疗UC的有效化学成分、关键靶点蛋白和通路,并通过GEO数据库对关键靶点蛋白进行基因表达差异分析.回顾性分析2019年7月—2021年12月间于河北省中医院住院应用化浊解毒方药口服及灌肠法联合美沙拉嗪治疗的95例UC湿热毒蕴型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疗效影响因素,依照分析结果构建模型并验证.化浊解毒方药干预UC的有效化学成分主要包括:槲皮素、山奈酚、β-谷甾醇、豆甾醇、异鼠李素等,具有表达差异的关键靶点蛋白包括RXRA、TNF、NR3C2、XDH、JUN等,治疗过程涉及IL-17信号通路、TNF信号通路、T细胞受体信号通路、Th17细胞分化等通路.多因素逐步Logistics回归分析后,选取发病季节、血沉、红细胞平均体积、红细胞分布宽度、脉象、苔象、中医评分(腹泻)7项指标进行列线图的绘制.标准曲线与校准预测曲线有较好的一致性,AUC(95%CI)为0.850(0.752~0.948),特异度0.845,灵敏度0.792,准确度0.832,DCA曲线表明该模型具有良好的收益率.结论可知,化浊解毒方药可能是通过调节IL-17、TNF、T细胞受体信号、Th17细胞分化等通路及RXRA、TNF、NR3C2、XDH、JUN等关键靶点蛋白对UC进行干预治疗.基于临床资料构建的临床预测模型具有相对准确性和辨识性,临床应用可获得较好的正向收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预测模型 网络药理学 GEO 溃疡结肠炎 化浊解毒方药
下载PDF
45,X/46,XY染色体嵌合型不育症一例 被引量:1
2
作者 张晓翠 于丽菲 +4 位作者 杨跃伟 刘云静 黄卫东 伊江燕 张雪萍 《国际生殖健康/计划生育杂志》 CAS 2024年第1期20-23,共4页
45,X/46,XY染色体嵌合是临床上比较少见的疾病,具有这种嵌合核型的患者可表现为男性或者女性外观,临床特征相似于特纳综合征(Turner syndrome,Turner综合征),但症状轻于Turner综合征。报告1例因不育就诊的男性表型患者,经G显带染色体核... 45,X/46,XY染色体嵌合是临床上比较少见的疾病,具有这种嵌合核型的患者可表现为男性或者女性外观,临床特征相似于特纳综合征(Turner syndrome,Turner综合征),但症状轻于Turner综合征。报告1例因不育就诊的男性表型患者,经G显带染色体核型分析和全基因组拷贝数变异(copy number variation,CNV)技术分析患者外周血提取的DNA,染色体核型诊断为45,X/46,XY嵌合型,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核型共分析50个染色体核型,核型诊断结果为45,X[27]/46,XY[23],全基因组CNV检测结果为-(mosaic)(Y)(64%),Y染色体微缺失检测结果为未见明显异常。45,X/46,XY染色体嵌合型男性表型案例较少,本例患者身材矮小,生殖器畸形,是临床表型较轻的男性表型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性染色体畸变 嵌合体 无精子症 性腺发育不全 特纳综合征
下载PDF
表面活性剂淋溶-化学氧化处理焦化场地高环多环芳烃污染土壤
3
作者 李伟 王华伟 +7 位作者 孟祥宇 杨乐巍 丁浩然 李书鹏 刘渊文 孙英杰 刘鹏 王亚楠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6474-6481,共8页
为了探究表面活性剂淋溶-化学氧化技术对焦化场地有机污染土壤的修复效能,以安徽某焦化场地多环芳烃(PAHs)污染土壤为实验对象,分析了表面活性剂浓度、液固比、淋溶时间和淋溶次数等工艺参数对淋溶效果的影响,在优化工艺参数的基础上,... 为了探究表面活性剂淋溶-化学氧化技术对焦化场地有机污染土壤的修复效能,以安徽某焦化场地多环芳烃(PAHs)污染土壤为实验对象,分析了表面活性剂浓度、液固比、淋溶时间和淋溶次数等工艺参数对淋溶效果的影响,在优化工艺参数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了化学氧化对PAHs的去除效能.结果表明:1)吐温80(TW80)对PAHs污染土壤的淋溶效果优于曲拉通和鼠李糖脂,用于后续实验;2)当TW80浓度为6g/L,液固比为10:1,淋溶时间为4h时为最佳工艺参数,此时ΣPAHs的淋溶效率为43.5%;3)多次淋溶有助于提高PAHs的淋溶效率,连续淋溶3次后ΣPAHs的淋溶效率为63.3%,淋溶5次时淋溶率升高至72.1%;4)TW80淋溶5次,采用10%的H_(2)O_(2)氧化处理后ΣPAHs去除率为79.4%,而采用10%KMnO_(4)氧化处理后ΣPAHs去除率为81.2%,其中苯并[a]芘去除率为98.3%;5)TW80淋溶处理后,H_(2)O_(2)或KMnO_(4)氧化处理均能提高PAHs的去除效率,淋溶5次+1%H_(2)O_(2)和淋溶3次+1%KMnO_(4)处理后苯并[a]芘含量分别为0.39和0.46mg/kg,均满足《土壤环境质量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GB 36600-2018)第一类用地筛选值要求;6)表面活性剂淋溶+化学氧化技术对PAHs去除效果良好,该技术在PAHs污染土壤修复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焦化场地 多环芳烃(PAHs) 表面活性剂 化学氧化 修复技术 土壤
下载PDF
高温摊铺对佩列沙茨大桥引桥钢箱梁结构的影响研究
4
作者 周彬 银玮 +1 位作者 韩皈行 杨月薇 《建筑机械》 2023年第10期81-87,共7页
浇筑式沥青高温摊铺施工时引起钢箱梁结构产生具有时空特征的摊铺温度场,在荷载耦合作用下钢箱梁不仅发生变形引起附加应力、变形特征以及受力情况复杂,甚至可能降低桥梁结构安全,且目前工程设计与施工时并未对此种效应引起重视。本文... 浇筑式沥青高温摊铺施工时引起钢箱梁结构产生具有时空特征的摊铺温度场,在荷载耦合作用下钢箱梁不仅发生变形引起附加应力、变形特征以及受力情况复杂,甚至可能降低桥梁结构安全,且目前工程设计与施工时并未对此种效应引起重视。本文依托佩列沙茨大桥项目,建立了日照温度场有限元模型,通过现场实测日照温度场与数值模型对比确定了热学参数取值,从而建立了高温摊铺温度场数值模型,分析了在高温摊铺下钢箱梁的温度响应。通过对多个节点的应力时间曲线分析,结果表明,在高温摊铺过程中,结构最大温度响应在1700s时出现在横隔板与人行道板交界处,其大小为128M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箱梁 高温摊铺 温度效应
下载PDF
克罗地亚佩列沙茨大桥桥面铺装细化设计研究
5
作者 张飞 周彬 +1 位作者 张勇 杨月薇 《建筑机械》 2023年第9期118-122,128,共6页
钢桥面铺装因其复杂性和特殊性,一直是钢箱梁桥工程中的技术难题。本文简要介绍了克罗地亚佩列沙茨大桥防水系统和沥青路面铺装结构的细化设计。佩列沙茨大桥桥面铺装总面积约为54000m^(2),车行道的铺装面积约为38000m^(2),其中车行道... 钢桥面铺装因其复杂性和特殊性,一直是钢箱梁桥工程中的技术难题。本文简要介绍了克罗地亚佩列沙茨大桥防水系统和沥青路面铺装结构的细化设计。佩列沙茨大桥桥面铺装总面积约为54000m^(2),车行道的铺装面积约为38000m^(2),其中车行道钢桥面铺装面积约为37000m^(2)。车行道防水粘结体系使用德国联邦公路局认证通过(BASt list)的环氧树脂防水粘结体系,分为底漆层、反应性树脂粘结层和热熔颗粒3层;车行道沥青路面铺装分为两层,保护层为4cm MA11(浇筑式沥青混凝土,德语:Gussashalt),沥青类型为Pm B25/55-55A,磨耗层为4cm AC11,沥青类型为Pm B45/85-65。在大桥施工前,项目承建单位对大桥铺装的全部细节都进行了详细设计,以确保防水粘结体系和沥青路面铺装结构不仅能有效的保护桥梁结构,还能提供长期稳定的路用性能。设计过程中的经验和探索对将来类似欧标下大型跨海钢箱梁桥面铺装工程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桥面铺装 浇筑式沥青混凝土 环氧树脂 德国路面铺装规范
下载PDF
肉桂粉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1
6
作者 杨岳威 马尧 《中国当代医药》 CAS 2021年第11期172-174,192,共4页
目的探讨肉桂粉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19年12月沈阳市皇姑区中心医院收治的94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分为常规组和研究组,每组各47例。常规组给予常规基础治疗,通过... 目的探讨肉桂粉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19年12月沈阳市皇姑区中心医院收治的94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分为常规组和研究组,每组各47例。常规组给予常规基础治疗,通过饮食、胰岛素注射等控制血糖;研究组给予肉桂粉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治疗28 d后的多伦多临床神经病变(TCSS)评分、中医证候积分(腰膝酸软、肢体疼痛、口干多饮、间歇性跛行、神疲乏力)、腓总神经的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NCV)和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NCV),以及治疗效果、不良反应总发生率。结果治疗前,两组的TCSS评分、中医证候积分、SNCV、MNCV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TCSS评分、中医证候积分低于治疗前,SNCV、MNCV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TCSS评分、中医证候积分低于常规组,SNCV、MNCV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肉桂粉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可改善患者腰膝酸软、肢体疼痛、口干多饮等症状,修复受损神经,提升治疗效果。且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临床应用效果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肉桂粉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伦多临床神经病变评分 中医证候积分 疗效 不良反应
下载PDF
强力霉素诱导型Cas9基因编辑小鼠胚胎干细胞系的构建
7
作者 姚玉琛 朱少华 +3 位作者 曹佳妮 张琳 杨月伟 赵同标 《发育医学电子杂志》 2018年第3期160-165,共6页
目的建立强力霉素(doxmycin,Dox)诱导型Cas9基因编辑小鼠胚胎干细胞系,以满足不同条件下基因编辑的实验需求。方法根据四环素(tetracycline,Tet)-on诱导表达调控系统的原理,分别构建含有调控元件反义Tet转录激活因子(reverse tetracy-cl... 目的建立强力霉素(doxmycin,Dox)诱导型Cas9基因编辑小鼠胚胎干细胞系,以满足不同条件下基因编辑的实验需求。方法根据四环素(tetracycline,Tet)-on诱导表达调控系统的原理,分别构建含有调控元件反义Tet转录激活因子(reverse tetracy-cline transcriptional activator,rt TA)的表达质粒p CDH-CAG-rt TA-IRES-m Cherry和含有Tet应答元件(Tet-responsive element,TRE)及Cas9的表达质粒p Tight-Cas9-IRES-GFP-Tight-Puro,其中红色荧光蛋白m Cherry通过内部核糖体进入位点(internal ribosome entry site,IRES)与rt TA表达,绿色荧光蛋白(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GFP)通过IRES与Cas9相连,分别指示rt TA与Cas9的表达,Puro抗性基因作为药物筛选标记。将上述两种质粒包装为慢病毒,分步转入小鼠胚胎干细胞中,建立Dox诱导Cas9表达的小鼠胚胎干细胞系。结果首先通过瞬时转染方法在293T细胞中验证其可诱导性,然后结合报告荧光与药物筛选获得同时整合有调控元件rt TA与应答元件TRE及Cas9的小鼠胚胎干细胞系,该细胞系加入Dox后出现有GFP报告荧光表达,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fluorescence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q PCR)结果同时表明Cas9可以被成功诱导表达。结论本研究成功构建了Dox诱导Cas9表达的小鼠胚胎干细胞系,该细胞系在基因编辑方法上更加灵活可控,具有很高的潜在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RISPR/Cas9 四环素诱导 条件性敲除 小鼠ES细胞系
下载PDF
高丛蓝莓冬剪不同留花量对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2
8
作者 郑建立 苏应雄 +2 位作者 蔡娇 杨越伟 崔兴国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19年第2期54-56,共3页
为摸索出胶东半岛北高丛蓝莓结果枝最合适的留花量,以4种修剪处理对青岛胶南露天基地5年生公爵进行冬剪疏花试验,研究了冬剪时不同疏花处理对北高丛蓝莓果实产量和品质的影响,并统计了当年不同处理单株产果总重量、果径大于18 mm的果实... 为摸索出胶东半岛北高丛蓝莓结果枝最合适的留花量,以4种修剪处理对青岛胶南露天基地5年生公爵进行冬剪疏花试验,研究了冬剪时不同疏花处理对北高丛蓝莓果实产量和品质的影响,并统计了当年不同处理单株产果总重量、果径大于18 mm的果实所占比例、单果重、酸度、硬度、可溶性固形物作为其产量和品质的衡量指标。结果表明:单个结果枝4个花芽的植株,单株产量高、果实品质佳;适合山东胶东半岛蓝莓单个结果枝的留花量为4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莓 冬剪 疏花 产量 品质
下载PDF
3种氧化剂对焦化场地多环芳烃的修复效果与土著微生物的响应关系 被引量:3
9
作者 李伟 王华伟 +6 位作者 孟祥宇 孙英杰 王亚楠 李书鹏 杨乐巍 刘鹏 刘渊文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6992-7003,共12页
为了探究化学氧化对污染土壤修复过程土著微生物生理生态功能的影响,以焦化场地多环芳烃(PAHs)污染土壤为实验对象,研究了高锰酸钾、过硫酸钠和臭氧这3种氧化剂在不同液固比条件下对PAHs的修复效果和土著微生物的响应关系.结果表明,该... 为了探究化学氧化对污染土壤修复过程土著微生物生理生态功能的影响,以焦化场地多环芳烃(PAHs)污染土壤为实验对象,研究了高锰酸钾、过硫酸钠和臭氧这3种氧化剂在不同液固比条件下对PAHs的修复效果和土著微生物的响应关系.结果表明,该焦化场地土壤∑PAHs含量为679.1 mg·kg^(-1),高锰酸钾和过硫酸钠投加量为1%时,液固比为6∶1条件下∑PAHs(16种PAHs)的去除率最高,分别为96.9%和95.7%,而臭氧剂量为72 mg·min^(-1)、液固比为8∶1时∑PAHs的去除率(82.3%)最高;不同液固比条件下低环PAHs(3~4环)的去除率高于高环PAHs(5~6环),去除率最高的是菲和二氢苊;而对于高环的苯并[a]芘,仅高锰酸钾对其去除效果较优,去除率达到97.4%;微生物数量分析表明,土壤微生物数量经高锰酸钾处理后骤降,由108copies·g^(-1)降至105copies·g^(-1),而过硫酸钠和臭氧处理变化不明显,数量级未发生显著变化;微生物群落结构分析表明,污染原土中Proteobacteria占绝对优势,相对丰度为99.5%,高锰酸钾和过硫酸钠处理后微生物多样性显著增加,多种能够降解PAHs的微生物(如Ralstonia和Acinetobacter等)相对丰度大幅提高;微生物代谢功能路径分析表明,化学氧化处理增加了PAHs降解菌的相对丰度,提高了有机物代谢能力.总体而言,液固比为6∶1时高锰酸钾处理会显著改变土著微生物数量,微生物群落结构和PAHs降解微生物相对丰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焦化场地 多环芳烃(PAHs) 氧化剂 修复 土著微生物
原文传递
典型旅游城市河流水体及污水厂出水中全氟烷基酸类化合物的空间分布及其前体物的转化 被引量:9
10
作者 王世亮 孙建树 +1 位作者 杨月伟 张敏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5494-5502,共9页
全氟烷基酸类化合物(perfluoroalkyl Acids,PFAAs)在各环境介质中被普遍检出,对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具有潜在风险.为探明旅游型城市不同水体PFAAs污染特征及其前体物对污染的贡献,以典型旅游型城市——日照市为例,基于超高效液相色谱-串... 全氟烷基酸类化合物(perfluoroalkyl Acids,PFAAs)在各环境介质中被普遍检出,对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具有潜在风险.为探明旅游型城市不同水体PFAAs污染特征及其前体物对污染的贡献,以典型旅游型城市——日照市为例,基于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结合WAX固相萃取及羟基自由基氧化等方法,系统分析了日照市主要河流水体和污水厂出水中15种PFAAs及其3种前体物的含量水平和空间分布特征,探讨PFAAs前体物的转化潜力及其对污染的贡献.结果表明,在上述水体中15种PFAAs普遍被检出,前体物中只有全氟辛基磺酰胺(perfluorooctane sulfoneamide,FOSA)被检出;在河流水体和污水厂出水中总质量浓度(ΣPFAAs)分别为3. 79~45. 58 ng·L^(-1)和54. 04~105. 64 ng·L^(-1),其中质量浓度较高的污染物是全氟辛烷磺酸(perfluorooctanesulfonic acid,PFOS)、全氟己烷磺酸(perfluorohexanesulfonic acid,PFHx S)、全氟辛酸(perfluorooctanoic acid,PFOA)和全氟壬酸(perfluorononanoic acid,PFNA).河流水体ΣPFAAs明显低于污水厂出水,河流下游水体高于上游.运用羟基自由基氧化法对样品进行氧化处理后,所有样品PFAAs的质量浓度都明显升高;相对于河流水体,污水厂出水中碳原子数为4~12的全氟羧酸类化合物(perfluorinated carboxylic acids,PFCAs)浓度增加值(ΣΔPFCAC4~C12)更高,这可能是由于PFAAs前体物在污水处理过程中降解所致.研究成果可为旅游城市新型污染物环境污染防治提供数据支撑和技术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氟烷基酸 前体物 分布 转化 日照
原文传递
土壤及地下水原位注入-高压旋喷注射修复技术工程应用案例分析 被引量:34
11
作者 杨乐巍 张晓斌 +3 位作者 李书鹏 张岳 杨润田 陈凡 《环境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48-53,118,共7页
南京、宁波、青海等地诸多工业污染场地修复工程项目中采用了原位注入-高压旋喷注射修复技术,以原位化学氧化/还原修复技术为代表,根据不同场地污染物的特性、污染程度、污染分布及修复场地水文地质情况,设计了原位注入-高压旋喷注射修... 南京、宁波、青海等地诸多工业污染场地修复工程项目中采用了原位注入-高压旋喷注射修复技术,以原位化学氧化/还原修复技术为代表,根据不同场地污染物的特性、污染程度、污染分布及修复场地水文地质情况,设计了原位注入-高压旋喷注射修复系统及修复工艺,通过大量工程实践获得了系统施工参数,验证了系统的修复效果。最终工程实施结果表明:所采用的原位注入-高压旋喷修复技术对主要污染物苯、氯苯、对/邻硝基氯化苯、苯胺、多环芳烃、石油烃等VOCs/SVOCs及重金属(六价铬)的修复效果显著,所修复的土壤/地下水均达到修复目标,相比现有Geoprobe水力压裂、注入井等原位修复技术,解决了注射压力不足、注射效率低、药剂扩散半径偏小、饱和层修复注射难以保证注浆量影响扩散效果等问题,且彻底解决了异位修复噪声、大气环境二次污染问题,为我国工业污染场地土壤及地下水原位修复问题解决提供了新思路,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和工程借鉴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及地下水修复 原位注入 高压旋喷注射 原位化学氧化/原位化学还原
原文传递
单根加热管原位加热土壤过程中温度变化规律 被引量:13
12
作者 籍龙杰 刘鹏 +6 位作者 韦云霄 陈有鑑 王文峰 杨乐巍 詹明秀 闫利刚 李书鹏 《环境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65-169,共5页
原位热传导技术在有机污染场地修复中的应用逐年增加,但国内对加热半径、升温和冷却速率等关键参数的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结合土壤理化性质,研究单根加热管升温和降温过程中周围土壤的温度变化情况。结果表明:经过813 h的加热升温过程... 原位热传导技术在有机污染场地修复中的应用逐年增加,但国内对加热半径、升温和冷却速率等关键参数的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结合土壤理化性质,研究单根加热管升温和降温过程中周围土壤的温度变化情况。结果表明:经过813 h的加热升温过程,相隔25 cm不同位置的4个温度监测井的平均温度分别为166.3,89.3,68.7,47.8℃,总耗电量为1438.7 kW·h。随后经过145 h的持续冷却,4个监测井的平均温度基本持平。监测井温度变化规律可为污染场地的原位热修复工程提供技术及工艺参数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位热传导 电加热棒 套管 加热半径 能量损失
原文传递
原位化学氧化高压注射修复优化设计与应用案例分析 被引量:16
13
作者 杨乐巍 张岳 +3 位作者 李书鹏 张晓斌 尹鹏程 王旭 《环境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185-189,共5页
在国内有机污染场地修复中,原位化学氧化高压注射已经广泛应用。依托某化工厂土壤修复工程中典型修复地块A-1,现场试验确定典型地层的原位注射药剂扩散半径、单孔最大注浆量。根据加密补充调查、土壤数据分析,按空间分布划分为3个浓度... 在国内有机污染场地修复中,原位化学氧化高压注射已经广泛应用。依托某化工厂土壤修复工程中典型修复地块A-1,现场试验确定典型地层的原位注射药剂扩散半径、单孔最大注浆量。根据加密补充调查、土壤数据分析,按空间分布划分为3个浓度主分区及6个浓度亚分区。通过小试确定3个浓度主分区的投加比,设计各分区的单孔注浆量、氧化剂配制浓度及配方等参数,实现各分区修复药剂投加比的优化。设计中不同深度的不同注浆量,在施工中通过注射过程调整高压注射钻杆的提升速度来实现。最终3个浓度主分区土壤污染物均达到修复目标值。此原位化学氧化高压注射设计方法可在确保修复达标的前提下,达到优化修复地块药剂投加比参数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污染场地 原位化学氧化 高压注射 优化设计
原文传递
Combining Solvent Extraction and Bioremediation for Removing Weathered Petroleum from Contaminated Soil
14
作者 WU Guo-Zhong F.COULON +2 位作者 yang yue-wei LI Hong SUI Hong 《Pedosphere》 SCIE CAS CSCD 2013年第4期455-463,共9页
This study aimed to evaluate the efficacy, practicality and sustainability of a combined approach based on solvent extraction and biodegradation to remediate the soils contaminated with high levels of weathered petrol... This study aimed to evaluate the efficacy, practicality and sustainability of a combined approach based on solvent extraction and biodegradation to remediate the soils contaminated with high levels of weathered petroleum hydrocarbons. The soils used in this study were obtained from the Shengli Oilfield in China, which had a long history of contamination with high concentrations of petroleum hydrocarbons. The contaminated soils were washed using a composite organic solvent consisting of hexane and pentane (4:1, v/v) and then bioremediated in microcosms which were bioaugmentated with Bacillus subtilis FQ06 strains and/or rhamnolipid. The optimal solvent extraction conditions were determined as extraction for 20 min at 25 ~C with solvent-soil ratio of 6:1 (v/w). On this basis, total petroleum hydrocarbon was decreased from 140000 to 14000 mg kg-1, which was further reduced to 〈 4000 mg kg-1 by subsequent bioremediatton for 132 d. Sustainability assessment of this integrated technology showed its good performance for both short- and long-term effectiveness. Overall the results encouraged its application for remediating contaminated sites especially with high concentration weathered hydrocarb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acillus subtilis BIOAUGMENTATION integrated remediation TU-A solvent rhamnolip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