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多民族小区域社会共同性的形成——以贵州榕江县“宰牙四寨”为例
1
作者 杨正文 龙宁东 《湖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2-42,共11页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需要从各民族的交往交流交融历史实践中去认知和理解共同拥有的文化认同基础,进而才能引导新时代民族工作主线的具体实践。本文聚焦于贵州榕江县郎洞镇的宰牙四寨小区域社会,梳理自清代雍正年间国家“开辟”建...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需要从各民族的交往交流交融历史实践中去认知和理解共同拥有的文化认同基础,进而才能引导新时代民族工作主线的具体实践。本文聚焦于贵州榕江县郎洞镇的宰牙四寨小区域社会,梳理自清代雍正年间国家“开辟”建制治理下,重构了村寨人群地理空间,使之步入苗、侗、汉等多民族共居互动的社会结构过程。在几百年的历史发展中,一方面是各民族面临相同的自然与社会生境,形成了共同的社会诉求和生活方式,一些被认为对共同生活与社会秩序稳定有保障的族性社会文化规则,被接纳重构为地缘性规则;另一方面是国家制度、文化理念、通用文字及现代民族平等政策等先后植入,与地方社会文化传统互动,生成新的整合机制,进一步强化了超越单一民族的小区域共同体凝聚。该个案的意义在于透析出具有共同性的“文化中国”是由若干类似超越族性的小区域共同体及其文化共遵共享连缀而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民族共居 小区域社会 协作与竞争 宰牙四寨
下载PDF
新媒体时代地市级党报慢新闻实践策略思考 被引量:1
2
作者 杨正文 《新闻研究导刊》 2023年第22期105-107,共3页
近年来,随着新闻事业的迭代发展,慢新闻这种介于快报和深度报道之间的新闻形式逐渐成为一种备受关注的新型新闻。新媒体时代,慢新闻报道可以弥补快速传播、碎片化传播的不足,展现更为真实、深入的视角和思考方式,使读者能够更全面地了... 近年来,随着新闻事业的迭代发展,慢新闻这种介于快报和深度报道之间的新闻形式逐渐成为一种备受关注的新型新闻。新媒体时代,慢新闻报道可以弥补快速传播、碎片化传播的不足,展现更为真实、深入的视角和思考方式,使读者能够更全面地了解和思考事件或问题的本质。文章旨在研究地市级党报如何运用慢新闻理念和方法来提升其传播力和影响力。文章首先探讨了慢新闻形式在地市级党报中的应用优势,其次分析了传统地市级党报快报式报道的局限性,即无法满足读者对于深度报道和细节描述的需求。基于此,文章提出了地市级党报慢新闻报道策略,包括加强对新闻事件的深度挖掘和分析、注重新闻背景和历史沿革等细节的描述和剖析,以及不断创新自身的报道方式和形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形势 地市级 党报 慢新闻 快报式
下载PDF
35 kV手车升降式防倾倒转运小车的研制
3
作者 璩光明 陈泓岩 +3 位作者 应东 王浦任 杨正文 李超凡 《宁夏电力》 2023年第S01期103-108,共6页
防止手车在转运过程中发生倾倒,提高转运过程的安全性、平稳性和便捷性对于保障检修工作的顺利开展和人员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对35 kV手车的转运过程进行分析,研制了一款35 kV手车升降式防倾倒转运小车,升降装置和转运装置相结合的设计... 防止手车在转运过程中发生倾倒,提高转运过程的安全性、平稳性和便捷性对于保障检修工作的顺利开展和人员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对35 kV手车的转运过程进行分析,研制了一款35 kV手车升降式防倾倒转运小车,升降装置和转运装置相结合的设计弥补了现有转运工具的缺陷,消除了35 kV手车在转运过程中的倾倒隐患,实现了手车的安全、平稳和便捷性转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5 kV手车 升降式 防倾倒 安全转运
下载PDF
承传与变革:明清两朝官服及宫廷服饰的比较 被引量:2
4
作者 杨正文 李建峰 《民族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32-38,120-121,共9页
服饰的政治性是中国文化的传统,包括服饰变革在内的"移风易俗",是在"教化"传统语境下帝制时代统治者时常采用的国家治理举措。但另一方面,官服或宫廷的服制要素却延绵承传数千年成为一种"国统",且成为政... 服饰的政治性是中国文化的传统,包括服饰变革在内的"移风易俗",是在"教化"传统语境下帝制时代统治者时常采用的国家治理举措。但另一方面,官服或宫廷的服制要素却延绵承传数千年成为一种"国统",且成为政权合法性,权力等级化、秩序化、伦理化的表征。明清两朝的官服、宫廷服制不因朝代继替,也不因统治者民族身份不同而发生后朝对前朝的全面反动,足以说明统治者对"国统"在政权合法性方面的重视。正是有这样的朝代变革与国统承传,中国这块土地上的文化核心元素才得以延绵传承千年不断,且成为中华民族认同的优良传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官服 宫廷服饰 国统 明朝官服 清朝官服
下载PDF
基于LCA的磷石膏石灰稳定土环境影响评价 被引量:4
5
作者 彭波 张晶 +2 位作者 杨征文 何娟 赵宏伟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11-115,132,共6页
使用生命周期评估(life cycle assessment,LCA)方法评估磷石膏石灰稳定土路基对环境的影响,在确定其对环境的影响范围的前提下,分析材料在生命周期中对环境的影响并列出清单,划分为6类环境影响类型,对各环境影响类型进行量化分析,基于... 使用生命周期评估(life cycle assessment,LCA)方法评估磷石膏石灰稳定土路基对环境的影响,在确定其对环境的影响范围的前提下,分析材料在生命周期中对环境的影响并列出清单,划分为6类环境影响类型,对各环境影响类型进行量化分析,基于层次分析法确定各种环境影响的权重,完成磷石膏石灰稳定土路基环境总负荷计算。计算结果证实:影响环境总负荷的核心环节主要在于结合料生产环节,生命周期环境总负荷中这一环节的影响占比高达90.32%。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如使用清洁能源、优化配比、加强施工质量监管等,可有效减轻磷石膏石灰稳定土路基实际使用过程中对环境的影响,对于环境协调性具有重大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路工程 生命周期评价 磷石膏石灰稳定土 环境总负荷 层次分析法
下载PDF
桂林北部地区毛竹种子产量及表型性状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徐振国 梁梅华 +2 位作者 刘凡胜 杨正文 黄大勇 《广西林业科学》 2020年第4期531-536,共6页
为提高毛竹种子产量并进行品质改良,以桂北地区开花毛竹(Phyllostachys edulis)林为研究对象,分析不同区域开花毛竹林的土壤营养状况、种子产量及种子表型特征。结果表明,在开花毛竹林中,土壤有机质含量随海拔升高而增加;全氮、全磷和... 为提高毛竹种子产量并进行品质改良,以桂北地区开花毛竹(Phyllostachys edulis)林为研究对象,分析不同区域开花毛竹林的土壤营养状况、种子产量及种子表型特征。结果表明,在开花毛竹林中,土壤有机质含量随海拔升高而增加;全氮、全磷和速效磷含量均随海拔升高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不同区域土壤的全钾含量均最高,平均含量占养分总量的82.3%,随海拔升高呈不规则变化;速效氮含量随海拔升高呈下降趋势;速效钾含量随海拔升高呈不规则变化;毛竹开花区域的土壤整体上处于营养缺失状态,尤其缺磷肥。单株平均种子产量为0.91 kg,最大产量为2.80 kg;不同区域的毛竹种子产量差异不显著。不同区域带稃和去稃种子的长度、宽度和长宽比均差异极显著;不同区域带稃种子和去稃种子的宽度和长宽比变异程度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子产量 表型性状 毛竹
下载PDF
苗族史诗研究若干问题述论 被引量:4
7
作者 杨正文 《贵州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0年第1期1-23,共23页
苗族史诗搜集整理与研究从其肇始至今已有百余年的历史,20世纪50年代以来先后出现了三次高潮,先后集成了大批汉文或苗汉文对译的经典苗族史诗文本。但是,研究上出现了“苗族史诗”“苗族古歌”“苗族古经”等学术概念的交叠使用情况,显... 苗族史诗搜集整理与研究从其肇始至今已有百余年的历史,20世纪50年代以来先后出现了三次高潮,先后集成了大批汉文或苗汉文对译的经典苗族史诗文本。但是,研究上出现了“苗族史诗”“苗族古歌”“苗族古经”等学术概念的交叠使用情况,显示出某些学术不足或缺陷。本文在简要回顾苗族史诗学术史基础上,对苗族史诗等概念进行辨析,进而对苗族史诗本体研究及其存在翻译、场景音声研究不足及异文问题等进行粗浅的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苗族史诗 苗族古歌 口头传统 民俗学
下载PDF
对维持职普比例大体相当的学理性思考 被引量:2
8
作者 王坤 杨正文 《职教论坛》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29-32,共4页
当下人们对是否应该坚持职普比大体相当的政策提出了质疑,并且引发了学术界的高度关注。从中职发展的历程、国际经验、社会需求、教育本质等视角来看,应当合理看待职普比例的动态变化,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要维持普职比大体相当,从而丰富... 当下人们对是否应该坚持职普比大体相当的政策提出了质疑,并且引发了学术界的高度关注。从中职发展的历程、国际经验、社会需求、教育本质等视角来看,应当合理看待职普比例的动态变化,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要维持普职比大体相当,从而丰富人才培养类型、办人民满意的教育,要提升中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完善中小学生职业启蒙教育,加强中高职衔接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业教育 职普比例 学理性思考
下载PDF
广西桂北不同地区毛竹种子育苗试验 被引量:3
9
作者 徐振国 杨正文 +2 位作者 刘凡胜 韦海良 梁萍 《世界竹藤通讯》 2022年第1期42-45,57,共5页
采集广西桂林北部3个县9个地区的毛竹种子开展育苗试验,分析不同地区毛竹种子的出苗率及苗木生长状况。结果表明:9个地区的毛竹种子发芽率存在极显著差异,其中灌阳4区毛竹种子发芽率最高,灌阳3区毛竹种子发芽率最低;3个县之间的毛竹种... 采集广西桂林北部3个县9个地区的毛竹种子开展育苗试验,分析不同地区毛竹种子的出苗率及苗木生长状况。结果表明:9个地区的毛竹种子发芽率存在极显著差异,其中灌阳4区毛竹种子发芽率最高,灌阳3区毛竹种子发芽率最低;3个县之间的毛竹种子发芽率差异不显著;毛竹种子实生苗地径、苗高及平均根数在9个地区之间存在极显著差异,而根径则无显著差异;3个县之间比较,恭城县毛竹种子实生苗的平均地径最大,而灵川2区的平均苗高最大。利用种子实生苗生长指标进行聚类分析,可将9个地区初步划分为3个种源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竹 种子育苗 种源 桂林北部 广西
下载PDF
1550 nm激发层状BiOCl:Er3+上转换发光及温度传感特性 被引量:5
10
作者 彭跃红 任韦舟 +3 位作者 邱建备 韩缙 杨正文 宋志国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902-908,共7页
由于热耦合能级(TCLs)差的影响,传统稀土上转换(UC)光学温度传感技术的灵敏度受到了极大限制,探索超灵敏温度特性上转换发光材料具有重要的理论和技术价值。本工作研究了1550nm激光激发下Er3+单掺BiOCl的上转换发光及温度传感性能。在... 由于热耦合能级(TCLs)差的影响,传统稀土上转换(UC)光学温度传感技术的灵敏度受到了极大限制,探索超灵敏温度特性上转换发光材料具有重要的理论和技术价值。本工作研究了1550nm激光激发下Er3+单掺BiOCl的上转换发光及温度传感性能。在近红外激发下, BiOCl:Er3+展现出强烈的670 nm红光发射、弱的525和542 nm绿光发射、微弱的406 nm紫光发射以及983 nm近红外发光。该上转换材料体系的红绿光发射表现出强烈的温度依赖性,在300~563K温度范围内, 4F9/2/4S3/2非热耦合能级绝对灵敏度(SA)达到95.3×10–3K-1,是2H11/2/4S3/2热耦合能级的22倍;同时相对灵敏度(SR)达到了1.19%K-1。1550 nm激发下BiOCl:Er3+的强烈红色上转换发光和高灵敏温度传感特性在显示及光学温度传感方面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转换发光 温度传感 BiOCl 1550 nm激发层
下载PDF
桂西北杉木人工林养分积累及年净积累量变化 被引量:5
11
作者 杨正文 莫少壮 +2 位作者 柳国海 黄光友 何斌 《亚热带农业研究》 2022年第2期90-97,共8页
[目的]探究桂西北不同林龄杉木人工林养分积累及其年净积累量的变化过程,为杉木人工林丰产经营管理提供依据。[方法]以广西南丹县杉木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通过测定不同林龄(5、10、15和20年生)杉木人工林不同组分5种养分元素(N、P、K、Ca... [目的]探究桂西北不同林龄杉木人工林养分积累及其年净积累量的变化过程,为杉木人工林丰产经营管理提供依据。[方法]以广西南丹县杉木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通过测定不同林龄(5、10、15和20年生)杉木人工林不同组分5种养分元素(N、P、K、Ca和Mg)含量,对不同林龄杉木人工林养分积累量、年净积累量及其分配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1)不同养分元素在乔木层中平均含量均以N最高,其次是Ca或K,P或Mg最低;各养分元素在不同器官的含量存在差异且随林龄变化而变化。(2)5、10、15和20年生杉木人工林养分积累量分别为275.33、469.12、654.64和782.56 kg·hm^(-2),其中乔木层分别占76.34%、87.24%、89.93%和87.80%,灌草层分别占15.44%、6.19%、2.87%和4.14%,凋落物层分别占8.22%、6.57%、7.20%和8.06%,均随林龄增加而增加。(3)乔木层中各器官养分积累量的分配比例随林龄的增长发生变化,树叶占比随林龄增长而逐渐下降,干材和树皮占比则表现出相反的变化趋势。(4)4个林龄杉木人工林养分年净积累量依次为42.03、40.93、39.65和34.35 kg·hm^(-2)·a^(-1),随林龄的增加而减少,不同养分元素年净积累量以N最高,其次是K或Ca,P或Mg最低。杉木人工林每积累1 t干物质所需5种养分元素总量在4.51~10.99 kg之间,随林龄增加而减少。[结论]桂西北杉木人工林乔木层养分积累量随林龄增加而增大,不同林龄间养分积累量增长量为:5~10年生(199.08 kg·hm^(-2))>10~15年生(177.48 kg·hm^(-2))>15~20年生(99.36 kg·hm^(-2))。因此,应根据杉木人工林不同林龄阶段对养分元素的需求,结合林地土壤养分状况进行林地土壤养分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杉木人工林 林龄 养分积累量 年净积累量 桂西北
下载PDF
桂西北马尾松人工林生态系统碳贮量与分布 被引量:9
12
作者 韦明宝 王朝健 +3 位作者 杨正文 黄振格 王汉敢 何斌 《亚热带农业研究》 2019年第3期152-156,共5页
[目的]探究桂西北马尾松人工林的碳汇功能,为合理评估其生态效益提供依据。[方法]以广西南丹县26年生马尾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采用野外调查和实验室分析方法,研究马尾松人工林生态系统碳含量、碳储量及其空间分布格局。[结果]马尾松平... [目的]探究桂西北马尾松人工林的碳汇功能,为合理评估其生态效益提供依据。[方法]以广西南丹县26年生马尾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采用野外调查和实验室分析方法,研究马尾松人工林生态系统碳含量、碳储量及其空间分布格局。[结果]马尾松平均碳含量为489.3 g·kg^-1,不同器官碳含量依次为:树叶>干材>干皮>树根>树枝;林下灌木层、草本层和凋落物层碳含量分别为453.0、425.6和433.8 g·kg^-1;林地土壤有机碳含量变化范围为6.20~32.15 g·kg^-1,随土壤层深度增加而降低。马尾松人工林生态系统碳储存量为232.13 t·hm^-2,其中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凋落物层和土壤层分别为92.67、1.36、1.12、2.49和134.49 t·hm^-2,依次占整个生态系统碳贮量的39.92%、0.59%、0.48%、1.07%和57.94%。马尾松人工林乔木层年净生产力为10.83 t·hm^-2·a^-1,年净固碳量为5.41 t·hm^-2·a^-1,年净吸收CO2量为19.83 t·hm^-2·a^-1。[结论]桂西北马尾松人工林具有较高的碳汇功能,为该区域碳汇林业的经营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尾松人工林 碳贮量 碳分配 桂西北
下载PDF
桂西北马尾松人工林养分积累及其分配特征 被引量:5
13
作者 韦明宝 杨正文 +3 位作者 王汉敢 谢敏洋 王朝健 何斌 《亚热带农业研究》 2019年第2期80-84,共5页
[目的]探究马尾松人工林的养分积累及其分配特征,为马尾松人工林丰产经营管理提供依据。[方法]以广西南丹县26年生马尾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采用野外调查和室内化学分析的方法,探讨马尾松人工林5种养分元素含量、积累量、年净积累量及其... [目的]探究马尾松人工林的养分积累及其分配特征,为马尾松人工林丰产经营管理提供依据。[方法]以广西南丹县26年生马尾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采用野外调查和室内化学分析的方法,探讨马尾松人工林5种养分元素含量、积累量、年净积累量及其分布特征。[结果]除Ca元素外,马尾松人工林不同器官养分元素含量均以树叶最高,其次是树枝、干皮和树根,干材最低;各器官养分元素含量大致以N最高,其次是K或Ca,P最低;马尾松人工林养分积累量为1390.35kg·hm^-2,其中乔木层养分积累量(1204.60kg·hm^-2)占86.64%、灌木层(93.78kg·hm^-2)占6.75%、凋落物层(91.97kg·hm^-2)占6.61%;马尾松人工林乔木层养分年净积累量为46.32kg·hm^-2·a-1,每生产1t干物质需要5种养分元素6.40kg。[结论]桂西北马尾松人工林养分积累量较大,具有较高的养分利用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尾松人工林 营养元素 积累 分配 桂西北
下载PDF
秃杉林和连栽杉木林生态系统C积累及其分布格局 被引量:5
14
作者 韦家国 周刚 +3 位作者 刘凡胜 杨正文 莫少壮 何斌 《亚热带农业研究》 2018年第1期29-33,共5页
通过野外调查和室内分析,对广西南丹县山口林场23年生秃杉林和连栽杉木林C储量及其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秃杉各器官中C含量为426.0~503.9 g·kg^(-1),不同器官C含量排序为:皮>干>根>枝>叶,草本层、灌木层和凋... 通过野外调查和室内分析,对广西南丹县山口林场23年生秃杉林和连栽杉木林C储量及其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秃杉各器官中C含量为426.0~503.9 g·kg^(-1),不同器官C含量排序为:皮>干>根>枝>叶,草本层、灌木层和凋落物层平均C含量分别为452.7、408.0和428.9 g·kg^(-1),土壤(0~80 cm)C含量为16.59 g·kg^(-1)。杉木各器官中C含量为464.5~508.9 g·kg^(-1),不同器官C含量排序为:皮>干>枝>根>叶,草本层、灌木层和凋落物层平均C含量分别为456.2、416.3和468.1 g·kg^(-1),土壤(0~80 cm)C含量为15.77 g·kg^(-1)。秃杉林和连栽杉木林生态系统C储量分别为245.82、213.52 t·hm^(-2),不同层次C储量排序为:土壤层>乔木层>凋落物层或灌草层。秃杉林和连栽杉木林乔木层净生产力分别为10.75、7.14 t·hm^(-2)·a^(-1),C年净固定量分别为5.05、3.47 t·hm^(-2)·a^(-1),年净吸收CO2量分别为18.53、12.73 t·hm^(-2)·a^(-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秃杉 杉木 连栽 C储量 C分配
下载PDF
Carbon Accumulation and Distribution in Ecosystems of Taiwania flousiana Plantation and Successive Rotation Plantation of Cunninghamia lanceolata 被引量:2
15
作者 Zhou Gang He Bin +3 位作者 Wei Jiaguo Liu Fansheng Mo Shaozhuang yang zhengwen 《Meteorological and Environmental Research》 CAS 2018年第4期11-14,18,共5页
The 23-year-old T. flousiana plantation and successive rotation plantation of C. lanceolata at Shankou Forest Farm of Nandan County, Guangxi were tested by the method of plot investigation combining with biomass m... The 23-year-old T. flousiana plantation and successive rotation plantation of C. lanceolata at Shankou Forest Farm of Nandan County, Guangxi were tested by the method of plot investigation combining with biomass measurement. Carbon storage and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different components in the two forests were analyzed.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carbon content in different organs of T. flousiana ranged from 426.0 to 503.9 g/kg, and the order was bark 〉stem 〉 root 〉 branch 〉 leaf. The carbon contents in shrub, herb and litter layers were452.9 , 408.0 and 428.9 g/kg, respectively. Carbon content in the soil (0 -80 cm)was 16.59 g/kg. The carbon content in different organs of C. lanceolata ranged from 464.5 to 508.9 g/kg, and the order was bark 〉 stem 〉 branch 〉 root 〉 leaf. The carbon contents in shrub, herb and litter layers were 456.2, 416.3 and 468.1 g/kg, respectively. Carbon content in the soil (0 -80 cm)was 15.77 g/kg. Total carbon storage amounts of T. flousiana plantation and successive rotation plantation of C. lanceolata were 245.83 and 213.52 t/hm^2, respectively. The carbon storage order of different structure layers from T. flousiana plantation and successive rotation plantation of C. lanceolata was soil layer (0 -8 0 cm) 〉 vegetation layer 〉 litter layer. Annual net productivity in the arbor layers of T. flousiana plantation and successive rotation plantation of C. lanceolata plantations was 10.75 and 17.13 t/(hm^2 · a) ; annual net carbon fixation amounts were estimated as 5.05 and 3.47 t /(hm^2 · a) ; annual net absorption C02 amounts were 18.53 and 12.73 t/(hm^2 · a) respectivel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 flousiana C. lanceolata Successive rotation Carbon storage Carbon distribution
下载PDF
Investigation on morphology and broadband blue-white emission modification of La_(1–x)Bi_xOCl polycrystals
16
作者 HU Rui ZHOU Yuting +7 位作者 SONG Zhiguo LI Yongjin LIU Qun XU Zuyuan KUANG Qingliang ZHANG Qingfu QIU Jianbei yang zhengwen 《Journal of Rare Earths》 SCIE EI CAS CSCD 2017年第1期53-57,共5页
Tetragonal structure La1-xBixOCl polycrystals were prepared by solid state synthesis. With increase in bismuth content, the morphology of the prepared samples changed from non-oriented particles to layered crystals an... Tetragonal structure La1-xBixOCl polycrystals were prepared by solid state synthesis. With increase in bismuth content, the morphology of the prepared samples changed from non-oriented particles to layered crystals and the broadband blue-white emission from LaOCl polycrystals decreased dramatically. Comparative experiments and X-ray photoelectron spectroscopy(XPS) analysis indicated that the host emission more possibly originated from Cl self-doping in oxychloride crystals. According to a close composition relationship of the Cl self-doping behavior and crystal morphology, it was suggested that the La composition strengthened the interlayer interaction between Cl^– anion and crystal cell lamellar, hindering the orientation of LaOCl crystals. The results of our work would deepen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orientation structure of tetragonal oxyhalides and offer an insight into the origin of its host luminescen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1–xBixOCl host luminescence SELF-DOPING layered structure rare earths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