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AADL的DIMA系统建模与可调度性分析方法
1
作者 胡乔乔 杨志斌 +1 位作者 黄志球 周勇 《小型微型计算机系统》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2790-2799,共10页
随着航空电子系统功能的复杂性不断增加,航空电子架构由综合化向分布式综合化(DIMA)发展.考虑网络延迟的DIMA系统可调度性分析成为一个重要挑战.本文提出基于AADL(Architecture Analysis and Design Language)的DIMA系统架构建模和可调... 随着航空电子系统功能的复杂性不断增加,航空电子架构由综合化向分布式综合化(DIMA)发展.考虑网络延迟的DIMA系统可调度性分析成为一个重要挑战.本文提出基于AADL(Architecture Analysis and Design Language)的DIMA系统架构建模和可调度性分析方法.首先,提出光纤通道(Fibre Channel,FC)网络属性集扩展和自定义调度算法属性集扩展,构建DIMA系统架构模型;其次,提出一种支持复杂自定义调度算法的DIMA系统可调度分析框架,其中包括OPNET网络延迟分析、自定义调度算法建模与验证及AADL模型到Cheddar模型的转换;最后,基于工业界实际案例分析所提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IMA AADL 光纤通道网络 可调度性分析
下载PDF
交叉裂隙开度对滴状水流分流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2
2
作者 薛松 杨志兵 +1 位作者 陈益峰 童富果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81-188,I0010,共9页
深入理解交叉裂隙渗流行为是预测裂隙网络渗流特性的关键。非饱和条件下交叉裂隙渗流与液体流态、交叉几何特征密切相关。针对低流量、低饱和度条件下的滴状渗流,开展了交叉裂隙液体分流模拟,发现了交叉处分流存在由液滴长度控制的主通... 深入理解交叉裂隙渗流行为是预测裂隙网络渗流特性的关键。非饱和条件下交叉裂隙渗流与液体流态、交叉几何特征密切相关。针对低流量、低饱和度条件下的滴状渗流,开展了交叉裂隙液体分流模拟,发现了交叉处分流存在由液滴长度控制的主通道流动占优和支通道流动占优两种模式,并提出了关键液滴长度指标作为其临界条件。通过改变交叉裂隙主通道开度w_(1)和支通道开度w_(2),系统探究了交叉裂隙开度对分流模式的影响规律及机制。模拟结果表明关键液滴长度受到通道毛细力和通道过流能力的联合控制;当两者对分流作用效果相反时关键液滴长度随裂隙开度w_(1)呈非单调变化,而当两者作用效果一致时则随裂隙开度w_(1)呈单调变化。此外,存在一个相对稳定的最优开度比w_(2)/w_(1)范围使关键液滴长度最大。研究成果为预测低流量、低饱和度条件下裂隙岩体渗流结构提供了理论和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叉裂隙 非饱和渗流 滴状水流 裂隙开度
下载PDF
粗糙裂隙各向异性对非达西渗流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3
3
作者 马亚楠 杨志兵 +1 位作者 熊小锋 陈益峰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233-239,244,共8页
为研究各向异性粗糙裂隙中的非线性流动规律,生成了符合岩石裂隙表面几何特征和开度分布的各向异性程度粗糙裂隙,用数值方法求解Navier-Stokes方程来模拟粗糙裂隙渗流。采用Forchheimer公式拟合数值模拟得到的压力梯度与流量关系,分析... 为研究各向异性粗糙裂隙中的非线性流动规律,生成了符合岩石裂隙表面几何特征和开度分布的各向异性程度粗糙裂隙,用数值方法求解Navier-Stokes方程来模拟粗糙裂隙渗流。采用Forchheimer公式拟合数值模拟得到的压力梯度与流量关系,分析粗糙度、开度和各向异性程度对裂隙非达西渗流参数的影响规律。研究发现表观导水度各向异性随相对粗糙度和开度场各向异性的增大而增大。最后提出了基于一阶均方根粗糙度和等效水力开度的非达西系数表征模型,进一步推导了相应的临界雷诺数公式。所提出的裂隙非达西系数表征模型可以很好地描述各向异性粗糙裂隙非线性渗流特征,并与室内试验结果拟合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粗糙裂隙 非线性渗流 各向异性 Forchheimer方程 临界雷诺数
下载PDF
空气-悬浮液驱替条件下颗粒边壁滞留研究
4
作者 李东奇 杨志兵 +2 位作者 张乐 胡冉 陈益峰 《力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2531-2538,共8页
研究气-液-颗粒多相流动过程中颗粒的边壁滞留行为对多孔介质堵塞控制、污染物运移与修复、材料表面改性等应用具有重要意义.为探究颗粒滞留机理,首先基于自主研发的多相流可视化实验装置,在HeleShaw模型中开展了不同流量、板间距和颗... 研究气-液-颗粒多相流动过程中颗粒的边壁滞留行为对多孔介质堵塞控制、污染物运移与修复、材料表面改性等应用具有重要意义.为探究颗粒滞留机理,首先基于自主研发的多相流可视化实验装置,在HeleShaw模型中开展了不同流量、板间距和颗粒粒径条件下空气驱替颗粒悬浮液实验,并定义了滞留系数来对颗粒滞留进行定量评价,发现了驱替过程中颗粒的不同滞留模式.在实验基础上,基于液膜理论和气-液界面处流场特征分析,提出了以毛细数和间距粒径比为控制参数的颗粒滞留判别准则,并与实验结果进行了对比验证.结果表明:空气-悬浮液驱替流动过程中颗粒滞留存在无滞留、成簇滞留及均匀分散滞留3种模式,其与流量、板间距和颗粒粒径等因素有关;随着流量的增加、板间距的增大或粒径的减小,颗粒从无滞留模式向成簇滞留模式和均匀分散滞留模式转变,颗粒滞留系数表现为先从零快速增大而后趋于稳定的变化趋势.边壁上残留的液体薄膜是颗粒滞留发生的必要条件,其中界面驻点处液膜厚度等于颗粒半径为颗粒成簇滞留的临界几何条件,而界面驻点处液膜厚度等于2倍颗粒半径为颗粒均匀分散滞留的临界几何条件.提出的判别准则预测了颗粒滞留的发生及滞留模式的转变,揭示了受水动力条件和间距粒径比控制的颗粒滞留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相流 颗粒滞留 液膜理论 Hele-Shaw模型 可视化实验
下载PDF
植物内生菌多样性及其病害生防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5
作者 巫艳 周云莹 +5 位作者 朱玺燊 张力敏 SAUBANMUSA Jibril 杨志兵 王一 李成云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897-905,共9页
综述已报道的单子叶植物与双子叶植物内生菌的组成、寄主、不同部位分布特点及组织偏好性,讨论植物内生菌通过抗菌、营养竞争和诱导寄主免疫反应等抑制植物病原菌阻止病害发生的主要作用机制,针对微生物之间互作对寄主植物的影响、寄主... 综述已报道的单子叶植物与双子叶植物内生菌的组成、寄主、不同部位分布特点及组织偏好性,讨论植物内生菌通过抗菌、营养竞争和诱导寄主免疫反应等抑制植物病原菌阻止病害发生的主要作用机制,针对微生物之间互作对寄主植物的影响、寄主植物在不同生长条件和不同发育时期对微生物种群结构的调控机制以及在农作物育种中构建适应性更强的功能共生体等提出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内生菌 植物微生物组 多样性 植物病害 生物防治
下载PDF
基于SDN和ISIS的网络构建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陶骏 颜云生 +1 位作者 严志兵 张云玲 《黑龙江工程学院学报》 CAS 2020年第2期14-17,42,共5页
介绍OSPF和RIP路由协议的缺点和不足,阐述ISIS和SDN路由协议的基本概念,在模拟实验的基础上使用SDN和ISIS路由协议重新构建1个中型企业的网络,对网络的维护运行效率进行详细分析,分析的结果优良,达到预期效果。
关键词 OSPF SDN ISIS 抖动
下载PDF
岩溶地区高面板坝渗流特性与防渗安全评价 被引量:2
7
作者 袁晶晶 陈益峰 +3 位作者 胡冉 杨志兵 王国辉 徐建华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81-494,共14页
江坪河面板堆石坝是一座修建于岩溶峡谷地区的200 m级高坝工程,在其建设和蓄水运行过程中,出现面板开裂及坝基局部渗压异常现象,工程防渗安全亟待评估。采用检查孔压水试验、反演分析和互相关分析等方法,研究大坝及坝基在蓄水运行过程... 江坪河面板堆石坝是一座修建于岩溶峡谷地区的200 m级高坝工程,在其建设和蓄水运行过程中,出现面板开裂及坝基局部渗压异常现象,工程防渗安全亟待评估。采用检查孔压水试验、反演分析和互相关分析等方法,研究大坝及坝基在蓄水运行过程中的渗流特性,系统评价大坝面板和坝基帷幕的防渗性能,揭示帷幕后坝基局部异常高渗压的成因机制。结果表明:大坝面板经防渗处理后,渗透系数较设计值增大3.6倍,但防渗性能满足大坝长期安全运行要求;岩溶坝基防渗处理质量达到设计标准,坝基渗漏量控制在合理范围内;左右两岸坝基帷幕后局部异常高渗压现象分别由断层和地层接触带的溶蚀作用产生,库水位变化产生的压力波动通过溶蚀通道快速向下游传导,防渗帷幕虽有效限制库水向下游的渗漏,但不能完全抑制压力向下游的传导,从而在溶蚀通道附近形成局部渗压异常升高现象。研究成果对江坪河水电站枢纽工程竣工验收及安全鉴定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利工程 岩溶坝基 渗流特性 防渗安全 面板堆石坝 反演分析
原文传递
裂隙介质非饱和渗流多尺度机理与数值模型研究进展 被引量:1
8
作者 杨志兵 周泽雄 +2 位作者 薛松 郑小康 叶雨柯 《武汉大学学报(工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472-1482,共11页
裂隙介质非饱和渗流过程的预测和控制对地下工程应用具有重要意义。从渗流机理、预测方法和宏观尺度渗流模拟等方面对裂隙介质非饱和渗流研究进展进行了系统的分析总结。首先,评述了从非饱和单裂隙到交叉裂隙再到裂隙网络不同尺度下的... 裂隙介质非饱和渗流过程的预测和控制对地下工程应用具有重要意义。从渗流机理、预测方法和宏观尺度渗流模拟等方面对裂隙介质非饱和渗流研究进展进行了系统的分析总结。首先,评述了从非饱和单裂隙到交叉裂隙再到裂隙网络不同尺度下的复杂渗流行为及其理论预测方法,并分析了非饱和渗流行为对宏观水力参数的影响;其次,归纳了非饱和渗流数值模型和本构模型及其适用性,简述了不同模型在场地尺度非饱和渗流模拟中的实际应用。这些研究成果提高了对裂隙介质非饱和渗流规律的认识,并为工程应用提供了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裂隙介质 非饱和渗流 数值模型 本构模型 工程应用
原文传递
不同施钙量对高油酸花生主要农艺性状、产量和品质的影响及经济效益评价
9
作者 刘环环 陶峰 +4 位作者 杨志兵 任素梅 闫相如 金欣欣 韩鹏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2024年第5期999-1004,共6页
【目的】探究不同施钙量对高油酸花生主要农艺性状、产量、品质和经济效益的影响,为合理施用钙肥和优化高油酸花生种植技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高油酸花生品种冀花19号为研究对象,在大田条件下设置0、75、150和225 kg/hm^(2)4个钙... 【目的】探究不同施钙量对高油酸花生主要农艺性状、产量、品质和经济效益的影响,为合理施用钙肥和优化高油酸花生种植技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高油酸花生品种冀花19号为研究对象,在大田条件下设置0、75、150和225 kg/hm^(2)4个钙肥梯度,研究不同施钙量对高油酸花生农艺性状、产量品质及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相比,施用钙肥后SPAD值均有显著提升,提升幅度在6.71~30.63%。其中T2处理效果最好,在苗期、花针期、结荚期和饱果期可显著提升SPAD值37.55%、43.44%、47.89%和37.49%;可提高花生的主茎粗、根瘤数和根瘤干重,提升幅度分别在25.70%~26.40%、31.68%~96.04%和13.43%~97.51%,其中T2处理显著提高了根瘤数96.04%和根瘤干重97.51%,对根瘤特性改善效果最好;与对照相比,施用钙肥后百果重、百仁重、出米率、产量、油酸含量、油亚比和净利润均提升,提升幅度分别在4.28%~10.52%、4.92%~9.31%、1.19%~3.77%、3.83%~10.86%、0.19%~1.51%、0.19%~3.45和4.14%~14.22%,其中,T2处理分别提高了10.52%、9.31%、3.77%、10.86%、1.25%、2.5%和14.22%,综合效果最佳。此外,施钙后SPAD值和产量变化趋势呈先升高后降低,钙肥用量为75 kg/hm2时对品质无明显改善,这表明钙肥不足或过量均不能达到最优效果。【结论】综合考虑,试验条件适宜下钙肥用量为150 kg/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油酸花生 钙肥 产量品质 农艺性状 经济效益
下载PDF
纳米尺度下毛细流动的分子动力学模拟 被引量:3
10
作者 阿湖宝 杨志兵 +1 位作者 胡冉 陈益峰 《计算物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603-611,共9页
采用分子动力学模拟研究纳米尺度下壁面润湿性对毛细流动的影响,主要考虑纳米通道两侧壁面润湿性相同与不同两种情况。研究表明:两侧壁面润湿性相同条件下,毛细流动随着壁面润湿性增强而加快,毛细高度随时间的变化早期偏离Lucas-Washbur... 采用分子动力学模拟研究纳米尺度下壁面润湿性对毛细流动的影响,主要考虑纳米通道两侧壁面润湿性相同与不同两种情况。研究表明:两侧壁面润湿性相同条件下,毛细流动随着壁面润湿性增强而加快,毛细高度随时间的变化早期偏离Lucas-Washburn理论,但后期与其预测符合。在纳米通道两侧壁面润湿性不同的情况下,液面会发生振荡,两侧壁面毛细高度也不相等,且液面振荡的幅度和两侧壁面毛细高度差都随着两侧壁面润湿性差异的增大而增大。基于能量转化分析,提出两侧壁面湿润性不同情况下纳米通道中毛细流动发生的条件以及毛细流动快慢的判别依据。研究结果加深了对纳米尺度下毛细流动机理的认识,并为相关工程应用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细流动 纳米尺度 润湿性 分子动力学模拟
原文传递
Towards an optimization design of seepage control:A case study in dam engineering 被引量:3
11
作者 LI Xing CHEN YiFeng +1 位作者 HU Ran yang zhibing 《Science China(Technological Sciences)》 SCIE EI CAS CSCD 2017年第12期1903-1916,共14页
High dams generally suffer from higher seepage risks in their foundations, and seepage control is an important technology for limiting the amount of leakage and improving the stability of the foundations. In this stud... High dams generally suffer from higher seepage risks in their foundations, and seepage control is an important technology for limiting the amount of leakage and improving the stability of the foundations. In this study, a procedure was proposed for optimization design of seepage control system in large-scale hydropower projects, which relies on sufficient characterization of site conditions and proper quantification of the performance of the seepage control system. The proposed procedure was applied to the design of seepage control system in the Mengdigou Hydropower Station consisting of a double-curvature arch dam201 m in height. An optimized layout of the seepage control system, including the extended length of grout curtain, the rows of grouting holes and the spacing of drainage holes, was suggested. The proposed procedure provides a guide with lower risk and higher confidence for performance assessment and optimization design of seepage control systems in high dam engineer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ock foundation seepage control grout curtain drainage system optimization design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