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土石混合体-基岩界面剪切力学特性块石尺寸效应 被引量:6
1
作者 杨忠平 李进 +2 位作者 刘浩宇 张益铭 刘新荣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965-974,共10页
土石混合体-基岩界面的抗剪强度是控制坡体稳定性的重要参数之一,是工程设计的重要参数。为探究块石尺寸对土石混合体-基岩界面剪切力学特性的影响,开展了含不同块石尺寸的土石混合体-基岩界面室内大型剪切试验。结果表明:接触界面的破... 土石混合体-基岩界面的抗剪强度是控制坡体稳定性的重要参数之一,是工程设计的重要参数。为探究块石尺寸对土石混合体-基岩界面剪切力学特性的影响,开展了含不同块石尺寸的土石混合体-基岩界面室内大型剪切试验。结果表明:接触界面的破坏模式受块石尺寸和法向压力的影响不显著,均表现为应变硬化特征;法向压力会削弱块石尺寸效应的影响;随块石尺寸增加,抗剪强度和抗剪强度指标(φ、c)先增加后减少,既存在着正尺寸效应,又存在着负尺寸效应,尺寸效应对内摩擦角φ的影响有限,整体在29°波动,而对表观黏聚力c影响较大;不同块石尺寸试样在不同法向压力作用下均表现出了明显的剪缩行为,法向压力能够增强土石混合体的剪缩特性;土石混合体-基岩界面为薄弱的潜在滑移面,随着块石尺寸系数的增加,薄弱破坏面有向土石混合体内部转化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接触界面 尺寸效应 土石混合体 剪切力学特性
下载PDF
改良版NRS2002在急性创伤骨折患者营养风险筛查中的效果评价 被引量:1
2
作者 李冉 杨仲平 +3 位作者 历丽 王文强 康瑞雪 胡若梅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2023年第12期1420-1426,共7页
目的将营养风险筛查表(nutritional risk screening,NRS2002)与改良版营养风险筛查表(改良版NRS2002)应用于创伤性骨折患者的营养评估中,评估2种筛查表达的检验效能,以便合理选择筛查工具,及时发现创伤性骨折患者营养不足并给予支持。... 目的将营养风险筛查表(nutritional risk screening,NRS2002)与改良版营养风险筛查表(改良版NRS2002)应用于创伤性骨折患者的营养评估中,评估2种筛查表达的检验效能,以便合理选择筛查工具,及时发现创伤性骨折患者营养不足并给予支持。方法选取因急性创伤收治的骨折患者271例,采用NRS2002及改良版NRS2002对患者进行营养风险筛查,分析2种筛查工具的敏感度、特异度,再通过计算Kappa值判断2种筛查工具的一致性,并验证体格检查指标及实验室指标与营养风险的相关性。结果271例患者中,NRS2002筛查出有营养风险的患者68例(25.1%),改良版NRS2002筛查出有营养风险的患者103例(38.0%)。传统NRS2002筛查和改良版NRS2002筛查得出的存在营养风险的患者(≥3分)上臂围(arm muscle circumference,AMC)、肱三头肌皮褶厚度(triceps skinfold,TSF)、握力(grip strength,GS)、总蛋白(total protein,TP)、白蛋白(albumin,ALB)、前白蛋白(prealbumin,pALB)、钙、磷、镁、红细胞(red blood cell,RBC)和血红蛋白(hemoglobin,HGB)均低于不存在营养风险者,小腿围(calf circumference,CC)、氯、白细胞(white blood cell,WBC)和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均高于不存在营养风险者(P<0.05)。采用改良版NRS2002及NRS2002筛查出的存在营养风险患者(≥3分)的体格检查指标及化验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改良版NRS2002及NRS2002筛查结果一致性检验良好(Kappa=0.673,P<0.05),改良版NRS2002营养风险筛查表ROC曲线下面积为0.894。1周后,对不存在营养风险(<3分)的患者进行复筛时发现NRS2002复筛的阳性率明显高于改良版NRS2002(P<0.05)。AMC、TSF、GS、ALB、pALB、HGB与NRS2002、改良版NRS2002均呈负相关(P<0.05);CC与NRS2002、改良版NRS2002呈正相关(P<0.05)。结论改良版NRS2002及NRS2002的筛查结果一致性一般,在营养风险筛查方面改良版NRS2002敏感度较高,且1周后复筛阳性率较低,说明其发现患者存在营养风险的能力优于NRS2002。BMI、AMC、TSF、GS、ALB、pALB、HGB等与营养风险发生相关的因素,可与改良版NRS2002联合应用评估患者营养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折 营养状况 营养风险筛查表
下载PDF
反复微震作用下顺层及反倾岩质边坡的动力稳定性分析 被引量:33
3
作者 杨忠平 刘树林 +2 位作者 刘永权 何春梅 阳伟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1277-1286,共10页
水库蓄水后诱发的高频次微小地震在一定程度上会对区域地质体的稳定性产生重要影响。本文采用振动台试验、UDEC数值分析方法,对顺层、反倾两类典型岩质边坡在反复微小地震作用下的动力稳定性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表明:两类边坡的加速... 水库蓄水后诱发的高频次微小地震在一定程度上会对区域地质体的稳定性产生重要影响。本文采用振动台试验、UDEC数值分析方法,对顺层、反倾两类典型岩质边坡在反复微小地震作用下的动力稳定性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表明:两类边坡的加速度响应均表现出"高程效应"和"趋表效应",且随地震作用次数的增加,坡体损伤(表现为层面与次级节理的起裂、扩展、贯通)不断累积,造成两类边坡的动力响应均呈现减弱的趋势;在反复微震作用下,边坡自振频率减低和阻尼比增大是其动力特性变化的基本规律;边坡累积永久位移随着地震作用次数的增加而增加,而稳定性系数则呈现递减趋势;在反复微震作用下,顺层坡的后缘竖向拉裂缝逐渐向下扩展并与下卧层面连通,边坡主要发生沿层面的整体滑移失稳模式;反倾坡首先在坡肩及坡面出现块体崩落,随后上部岩层逐层剥落,最终形成圆弧形破坏面,边坡以坡肩处发生落石、中上部岩层发生崩塌为主要破坏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复微震 顺层坡 反倾坡 动力稳定性 振动台试验
下载PDF
湿地甲烷厌氧氧化的重要性和机制综述 被引量:17
4
作者 翟俊 马宏璞 +6 位作者 陈忠礼 肖君 刘显槟 李媛媛 杨忠平 汪昆平 罗志勇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3506-3514,共9页
介绍以甲烷氧化为主线的湿地甲烷减排机制,具体包括甲烷有氧氧化和厌氧氧化两种,甲烷有氧氧化主要发生在湿地水土界面有氧层和植物根系泌氧区,相关研究较为深入.系统梳理湿地甲烷厌氧氧化(AOM)的3种主要反应机制的研究进展,发现厌氧氧... 介绍以甲烷氧化为主线的湿地甲烷减排机制,具体包括甲烷有氧氧化和厌氧氧化两种,甲烷有氧氧化主要发生在湿地水土界面有氧层和植物根系泌氧区,相关研究较为深入.系统梳理湿地甲烷厌氧氧化(AOM)的3种主要反应机制的研究进展,发现厌氧氧化中对硫酸盐还原型和反硝化型甲烷厌氧氧化的研究较为深入,而对以铁锰氧化物作为电子受体的甲烷厌氧氧化机制的研究则相对较少,尚处于起步阶段.最新研究发现微生物通过种间直接电子转移影响甲烷厌氧氧化进程.明晰湿地甲烷排放及其厌氧氧化机制,可为湿地甲烷的氧化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并为湿地甲烷的减排技术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地 甲烷排放 甲烷厌氧氧化
下载PDF
频发微震下上覆软弱岩体边坡动力稳定及失稳模式 被引量:12
5
作者 杨忠平 来云亮 +3 位作者 刘树林 田鑫 胡元鑫 任书霈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2297-2306,共10页
水库蓄水诱发的高频次微小地震对库岸边坡稳定性存在一定影响。采用振动台物理模型试验,结合UDEC离散元分析方法,以三峡库区杉树槽滑坡为原型,研究了频发微震作用下典型上覆软弱岩体边坡的累计损伤过程、动力响应特征及破坏模式。结果表... 水库蓄水诱发的高频次微小地震对库岸边坡稳定性存在一定影响。采用振动台物理模型试验,结合UDEC离散元分析方法,以三峡库区杉树槽滑坡为原型,研究了频发微震作用下典型上覆软弱岩体边坡的累计损伤过程、动力响应特征及破坏模式。结果表明:在频发微震作用下,模型边坡自振频率不断降低,阻尼比不断升高,完整性降低;坡体加速度响应在初始阶段和微震阶段体现出"高程效应"和"趋表效应",而在小震加载后,坡体动力响应与上述特征出现偏离;在反复微震下,坡体的破坏演化过程可概括为"次级节理发育→次级节理扩展→上部岩体破碎→后缘裂隙扩张→滑面贯通→边坡失稳破坏"阶段;离散元数值分析结果表明,上覆软弱岩体边坡在频发微震下的变形主要发生于岩层分界面以上,后缘裂隙以下的上部岩体,随着地震次数的增加,其永久位移不断增大,边坡稳定性系数不断降低,边坡破坏特征与振动台试验结果相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频发微震 上覆软弱岩体边坡 振动台试验 UDEC离散元方法 动力稳定性 破坏模式
下载PDF
频发微震下含水率对堆积体斜坡动力响应规律及失稳模式的影响 被引量:6
6
作者 杨忠平 李诗琪 +2 位作者 李万坤 李进 胡元鑫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822-831,共10页
近年来,三峡库区微小地震频繁,同时库区堆积体斜坡广泛分布,频发微震作用下堆积体斜坡的稳定性值得关注。堆积体的含水率是影响斜坡稳定性的重要因素之一。通过振动台物理模型试验,揭示频发微震作用下三峡库区巨厚堆积体斜坡土体含水率... 近年来,三峡库区微小地震频繁,同时库区堆积体斜坡广泛分布,频发微震作用下堆积体斜坡的稳定性值得关注。堆积体的含水率是影响斜坡稳定性的重要因素之一。通过振动台物理模型试验,揭示频发微震作用下三峡库区巨厚堆积体斜坡土体含水率对斜坡动力响应及失稳模式的影响。结果表明:模型斜坡在频发微震作用下发生"阶梯状"滑出破坏,变形演化过程:裂缝产生并发育→裂缝扩展→上部裂缝贯通(上部滑体发生滑动)→底部滑动面贯通(斜坡失稳破坏);裂缝贯通导致斜坡堆积体滑出的过程中,高含水率模型发生"局部整体式"破坏,低含水率模型发生"溃散式"破坏;坡体加速度响应表现出明显的趋高趋表效应,导致斜坡坡肩位置率先出现裂缝,含水率增大对这些效应具有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频发微震 堆积体斜坡 含水率 振动台试验 动力稳定性 失稳模式 三峡库区 滑坡
下载PDF
采动作用下含深大岩溶结构面坡体裂隙扩展及变形破坏规律 被引量:5
7
作者 杨忠平 张益铭 +2 位作者 蒋源文 李滨 崔芳鹏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1397-1405,I0004,I0005,共11页
中国西南高陡岩溶山区崩滑灾害频发,长期地下采矿活动是该区域崩滑灾害的重要诱因之一。采动作用下,坡体后缘深大结构面扩展演化控制着高陡岩溶坡体稳定性和失稳破坏模式。在野外地质调查基础上,结合室内物理模型试验和离散元数值模拟,... 中国西南高陡岩溶山区崩滑灾害频发,长期地下采矿活动是该区域崩滑灾害的重要诱因之一。采动作用下,坡体后缘深大结构面扩展演化控制着高陡岩溶坡体稳定性和失稳破坏模式。在野外地质调查基础上,结合室内物理模型试验和离散元数值模拟,揭示了地下开采扰动下覆岩裂隙扩展演化规律,阐明了深大结构面对边坡稳定性的控制作用,讨论了坡体变形的破坏模式。结果表明:地下开采扰动对斜坡体稳定性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地下采动卸荷引起覆岩应力重分布、山体变形诱使裂隙扩展;地下采空后,斜坡体在二维剖面上形成类似“悬臂梁结构”,坡体原有深大结构面控制坡体稳定性;下行开采条件下,采空范围在断层之前,山体高度较小,在自重作用下“悬臂梁结构”岩层向断层及采空区方向协同变形,不会产生大量离层裂隙,煤层顶板仅发生断裂坍塌并充填采空区,采空至断层后,左侧山体已发生塌落,山体应力重分布,覆岩在自重作用下形成大量张拉裂隙,直接顶塌落高度与裂隙带高度也随采空区范围增加而增加。其变形破坏演化过程可概化为:地下开采卸荷–应力重分布→覆岩断裂下沉–裂隙扩展→坡体裂隙贯通–悬臂破坏→坡中变形挤出–岩桥剪断→坡体整体失稳破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动作用 深大岩溶裂隙 破坏模式 UDEC 悬臂梁 相似模型试验 边坡
下载PDF
土石混合体-基岩界面剪切力学特性试验研究 被引量:15
8
作者 杨忠平 蒋源文 +2 位作者 李诗琪 李进 胡元鑫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1947-1954,共8页
填方体–下伏基岩接触面间的剪切强度是控制高填方体或堆积体边坡稳定性的重要因素,界面强度参数取值是高填方工程设计的重要参数之一。通过较系统地室内大型直剪试验探讨了接触面粗糙度对土石混合料–基岩接触面剪切力学特性的影响。... 填方体–下伏基岩接触面间的剪切强度是控制高填方体或堆积体边坡稳定性的重要因素,界面强度参数取值是高填方工程设计的重要参数之一。通过较系统地室内大型直剪试验探讨了接触面粗糙度对土石混合料–基岩接触面剪切力学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低法向应力作用下,剪应力–剪切位移曲线前期呈现出应变硬化现象,后期呈现出塑性应变现象,且接触面粗糙度越大接触面发生剪切破坏时变形越小;在高法向应力作用下,曲线呈现出应变硬化现象,无明显峰值;相同法向应力水平作用下,接触面粗糙度越大,土石混合体–基岩接触面剪切刚度越大。剪切界面上块石的破碎形态可分为完全破碎、部分破碎和表面磨损3种,随着接触面粗糙度的增加,剪切界面上块石的破碎总数也增加。接触面的抗剪强度、内摩擦角和表观黏聚力随着接触面粗糙度的增加而增大,相比于内摩擦角,接触面的表观黏聚力增大较为明显。接触面粗糙度对剪切带宽度有影响作用,表现为接触面粗糙度越大,剪切带越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石混合体 基岩界面 粗糙度 剪切特性 块石破碎
下载PDF
含石率对土石混合体-基岩界面剪切力学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8
9
作者 杨忠平 李进 +2 位作者 蒋源文 胡元鑫 赵亚龙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1443-1452,I0005,共11页
土石混合体与基岩接触界面是高填方体边坡和天然斜坡失稳不容忽视的潜在滑移面。通过室内大型直剪试验和离散元数值模拟探究了含石率对土石混合体—基岩界面剪切力学特性的影响及接触面剪切破坏机理。结果表明:土石混合体—基岩界面的... 土石混合体与基岩接触界面是高填方体边坡和天然斜坡失稳不容忽视的潜在滑移面。通过室内大型直剪试验和离散元数值模拟探究了含石率对土石混合体—基岩界面剪切力学特性的影响及接触面剪切破坏机理。结果表明:土石混合体—基岩界面的剪应力-剪切位移曲线随法向压力的增大有由应变软化向应变硬化转变的趋势;剪应力-剪切位移曲线出现“V型跳跃”主要与颗粒破碎、转动和翻越有关;土石混合体—基岩界面抗剪强度和抗剪强度指标随含石率的增加先增大后减小,存在着最优含石率,但内摩擦角φ变化不大,在38°左右波动;剪切带的分布和形态受含石率和法向压力影响显著,法向压力和含石率越高,剪切带就越厚;剪切带内的块石破坏表现为表面研磨、局部破碎和完全破碎3种模式;法向压力和含石率都是影响相对破碎率Br的主要原因,表现为随着含石率和法向压力的增加,块石相对破碎率不断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石混合体 含石率 基岩界面 剪切特性
下载PDF
“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在“管理心理学”教学实践中的运用 被引量:27
10
作者 曾练平 杨忠萍 谢恩慧 《教育理论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7期52-54,共3页
"对分课堂"是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将"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应用于"管理心理学"课程教学实践中,可以有效增加生生、师生的互动与交流,增强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并且通过课上和课下任务的设计... "对分课堂"是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将"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应用于"管理心理学"课程教学实践中,可以有效增加生生、师生的互动与交流,增强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并且通过课上和课下任务的设计以及教师精讲与学生自主学习的形式,将学习的自主权还给学生,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分课堂”教学模式 管理心理学课程 学习效果评价 考评准确度
下载PDF
直线感应电机在轨道交通中的应用与控制技术综述 被引量:3
11
作者 李庆来 方晓春 +1 位作者 杨中平 林飞 《微特电机》 2021年第8期39-47,共9页
综述了直线感应电机在轨道交通中的应用情况和相应的控制技术,从直线感应电机相比于与旋转感应电机的特殊性出发,详细论述了造成特殊性的原因以及对列车运行和控制的影响,并概述解决方式和研究方向。针对轮轨式和磁悬浮式的牵引控制系统... 综述了直线感应电机在轨道交通中的应用情况和相应的控制技术,从直线感应电机相比于与旋转感应电机的特殊性出发,详细论述了造成特殊性的原因以及对列车运行和控制的影响,并概述解决方式和研究方向。针对轮轨式和磁悬浮式的牵引控制系统,介绍了两者的控制策略,详细阐述了针对直线感应电机的特殊控制方法。论述了在直线感应电机牵引系统中的几种新型控制策略和未来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线感应电机 控制策略 磁悬浮 牵引力 转差频率控制
下载PDF
长期冻融循环下固化铅锌镉复合重金属污染土抗剪强度及浸出特征研究 被引量:7
12
作者 王瑶 杨忠平 +3 位作者 周杨 常嘉卓 李登华 罗俊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3276-3284,共9页
为了评估长期冻融循环后(最长90d(次))固化复合重金属污染土的的抗剪强度及浸出特征,采用水泥、生石灰和粉煤灰按比例混合的复合固化剂固化/稳定化铅锌镉复合重金属污染土进行三轴压缩试验及毒性特征浸出程序试验.结果表明,固化污染土... 为了评估长期冻融循环后(最长90d(次))固化复合重金属污染土的的抗剪强度及浸出特征,采用水泥、生石灰和粉煤灰按比例混合的复合固化剂固化/稳定化铅锌镉复合重金属污染土进行三轴压缩试验及毒性特征浸出程序试验.结果表明,固化污染土体的内摩擦角仅在冻融循环3次内有明显增加,增加率高达96.3%;粘聚力在冻融循环30次内总体趋势不断下降,之后无显著变化,最终下降率达到54.23%;Pb^(2+)、Zn^(2+)、Cd^(2+)浸出浓度与冻融循环次数呈正比;EC值与冻融循环次数在总体上正相关;长期冻融循环作用后浸出液的pH值降低.并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进一步探究长期冻融循环下固化污染土抗剪强度及浸出特征的劣化机理,结果显示在冻融循环后期固化土体内生成了大量的延迟钙矾石,这些延迟钙矾石在形成过程中的膨胀作用是引起抗剪强度损失、重金属浸出浓度升高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期冻融循环 复合重金属污染土 抗剪强度 浸出特征 劣化机理
下载PDF
移动式WPT系统双D形耦合机构磁心设计 被引量:2
13
作者 高欣芳 杨中平 +2 位作者 王义 冉安杰 林飞 《电工电能新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8-14,共7页
添加磁心可有效提高电磁耦合机构的互感并减小漏磁对周围环境的影响,然而在实际应用中,磁心的安全性及成本需要被考虑。本文针对电动车辆移动式无线电能传输系统,建立了长原边、短副边的双D形耦合线圈模型,对于安装过程中副边线圈引线... 添加磁心可有效提高电磁耦合机构的互感并减小漏磁对周围环境的影响,然而在实际应用中,磁心的安全性及成本需要被考虑。本文针对电动车辆移动式无线电能传输系统,建立了长原边、短副边的双D形耦合线圈模型,对于安装过程中副边线圈引线穿出磁心造成的磁心损耗增加,从而引起磁心局部发热严重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法,并针对原边长线圈下方全部铺设磁心造成的磁心用量大、成本高的问题,提出局部磁心铺设方式及其设计原则,最终得到符合互感要求的耦合机构。仿真及实验结果表明:开槽的方法可有效减小引线造成的磁心发热问题;在线圈中间位置无间隔铺设磁心,可在减少成本的同时提高耦合机构互感、减少损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线电能传输 双D线圈 磁心损耗 磁心成本
下载PDF
571例登革热病例不同年龄组临床特征分析 被引量:7
14
作者 贾文爽 李曼 +6 位作者 沈加员 杨忠平 毛家荣 尹小雄 刘永华 李杨思琪 周红宁 《热带病与寄生虫学》 2021年第1期28-31,共4页
目的分析瑞丽市不同年龄组登革热病例临床特征,为当地医疗卫生部门制订有效的登革热诊疗方案提供依据。方法将2017-2018年瑞丽市人民医院收治住院的571例登革热病例根据年龄分为未成年组(1~18岁)、成年组(>18~60岁)和老年组(>60... 目的分析瑞丽市不同年龄组登革热病例临床特征,为当地医疗卫生部门制订有效的登革热诊疗方案提供依据。方法将2017-2018年瑞丽市人民医院收治住院的571例登革热病例根据年龄分为未成年组(1~18岁)、成年组(>18~60岁)和老年组(>60岁),对3组临床症状和体征、实验室生化指标进行分析。结果571例登革热患者中,未成年组117例,成年组422例,老年组32例,以成年组为主。三个年龄组登革热患者均以发热(97.0%)、乏力(84.2%)、纳差(82.3%)、头痛(76.0%)和全身肌肉酸痛(74.1%)为主要临床症状。其中,成年组头痛、全身肌肉关节酸痛、乏力、纳差等症状发生率高于未成年组,老年组发热发生率最低。实验室生化指标异常主要表现在WBC减少(52.4%)和AST升高(53.4%)。未成年组血糖、电解质异常发生率较成年组及老年组低,但碱性磷酸酶和总胆红素升高的发生率较成年组及老年组高,未成年组心肌损害发生率高;成年组WBC减少的发生率最低;老年组PLT减少的发生率最高,肾功能损害发生率高。结论云南省瑞丽市人民医院登革热病毒感染患者主要为成年人,不同年龄组临床症状及其实验室生化指标特征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登革热 不同年龄组 临床特征
下载PDF
用于电动大巴的无线充电系统研发 被引量:1
15
作者 张劲霄 杨中平 +1 位作者 崔扬 杨鹏 《电力电子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69-71,共3页
随着电动车辆的发展与投入,无线电能传输(WPT)技术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这里针对电动大巴大功率充电的需求,,研发了一套WPT系统。该系统适用于380 V三相交流电网输入,采用基于LCC-S型谐振补偿拓扑的感应式WPT技术,其输出功率可达30kW。... 随着电动车辆的发展与投入,无线电能传输(WPT)技术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这里针对电动大巴大功率充电的需求,,研发了一套WPT系统。该系统适用于380 V三相交流电网输入,采用基于LCC-S型谐振补偿拓扑的感应式WPT技术,其输出功率可达30kW。同时在结构设计方面考虑到车体空间限制,在车载侧采用三重化Buck电路进行充电调压控制。最后通过实验验证了所设计的WPT系统可实现电动大巴大功率充电需求,并且具有良好的电能传输能力,效率可达92.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线电能传输 补偿拓扑 三重化
下载PDF
灰化酸溶-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测定煤炭中的镓锗铟 被引量:13
16
作者 唐碧玉 施意华 +3 位作者 杨仲平 邱丽 古行乾 彭光菊 《岩矿测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371-378,共8页
准确测定煤炭中的镓、锗和铟为煤炭中稀散元素的地球化学勘查提供了重要依据,对稀散金属的综合利用具有重要的经济意义。采用现有的分析方法处理煤炭样品时,由于镓、锗和铟灰化温度不同,而锗的灰化条件严格,测定结果受灰化温度影响大,... 准确测定煤炭中的镓、锗和铟为煤炭中稀散元素的地球化学勘查提供了重要依据,对稀散金属的综合利用具有重要的经济意义。采用现有的分析方法处理煤炭样品时,由于镓、锗和铟灰化温度不同,而锗的灰化条件严格,测定结果受灰化温度影响大,因此三元素不能同时进行前处理和测定。本文通过试验优化了煤炭中镓、锗、铟的最佳灰化温度为625℃;采用硝酸-硫酸-氢氟酸溶解灰分,8 mol/L硝酸进行复溶,避免了锗的挥发损失;通过优化仪器工作条件和干扰实验,以103Rh为内标元素,选择71Ga、74Ge和115In作为测定同位素,消除了各元素的干扰,建立了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同时测定煤炭中镓、锗和铟的分析方法。结果表明:镓、锗和铟的标准曲线线性相关系数均在0.9999以上,三元素检出限分别为0.004、0.003、0.002μg/L,精密度为1.17%~3.15%,加标回收率为96.6%~102.0%。应用本方法分析标准物质GBW07363、GBW07457和GBW07428的测定值与认定值相符。与传统的分光光度法和原子吸收光谱法比较,本方法操作更为简便快速,具有更低的测定下限,并且可以多元素同时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炭 稀散元素 灰化 硝酸-硫酸-氢氟酸酸溶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
下载PDF
QuEChERS-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苹果中多菌灵和噻菌灵 被引量:14
17
作者 杨丽芬 杨忠平 +3 位作者 邵林 李涛 赵海云 李晓翔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2020年第7期2257-2262,共6页
目的以固相萃取(solid phase extraction,SPE)、QuEChERS作为前处理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检测苹果中多菌灵和噻菌灵。方法样品加乙腈、MgSO4、无水NaCl、NaAc提取,离心,取上清液加PSA净化,离心,取2 mL上清液用氮气吹干,用1.0 mL流动相... 目的以固相萃取(solid phase extraction,SPE)、QuEChERS作为前处理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检测苹果中多菌灵和噻菌灵。方法样品加乙腈、MgSO4、无水NaCl、NaAc提取,离心,取上清液加PSA净化,离心,取2 mL上清液用氮气吹干,用1.0 mL流动相溶解后,经高效液相色谱测定,外标法定量。结果多菌灵和噻菌灵在0.5~10μ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线性相关系数(r2)均大于0.9999,在0.50、2.0和10μg/mL3个添加水平下,加标回收率为84.15%~99.28%,相对标准偏差(relative standard deviations,RSDs)为1.69%~3.40%(n=6),检出限小于0.1 mg/kg。结论与SPE法相比,QuEChERS法具有更低的检出限、操作简单快速,适用于苹果中多菌灵和噻菌灵的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相萃取 QUECHERS 多菌灵 噻菌灵 高效液相色谱 苹果
下载PDF
人类遗传资源管理的现状与实践思考 被引量:11
18
作者 胡爱珍 张雪 +2 位作者 齐苗苗 陈亚玲 杨钟平 《中国医药生物技术》 2021年第6期556-558,共3页
人类遗传资源的研究和利用已成为当下认识生命和控制生命的关键途径[1]。然而,近年来,随着基因测序技术及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人类遗传资源的非法采集、收集和攫取方式已由传统人体组织、细胞等实体样本转向人类基因序列等遗传信息,非... 人类遗传资源的研究和利用已成为当下认识生命和控制生命的关键途径[1]。然而,近年来,随着基因测序技术及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人类遗传资源的非法采集、收集和攫取方式已由传统人体组织、细胞等实体样本转向人类基因序列等遗传信息,非法出境途径也由携带基因样本出境转变为通过互联网将基因数据发往国外[2]。国外各主要发达国家早已关注到人类遗传资源的重要性,在人类遗传资源领域已经普遍建立起了较完善的管理体系。基于我国多民族、多人口的特征,我国具有独特的人类遗传资源优势,为阻断人类遗传资源的流失,我国陆续出台了各相关法律法规以加强对人类遗传资源的保护,促进合理利用。本文将结合国内外有关人类遗传资源的法律法规和监管政策,对本中心的人类遗传资源管理情况进行分析和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技术 人类遗传资源 互联网 遗传信息 基因数据 监管政策 管理体系 关键途径
下载PDF
基于ADMM的低副瓣阵列区域聚焦照射 被引量:3
19
作者 杨仲平 杨书宁 +1 位作者 周青松 张剑云 《电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1370-1378,共9页
区域聚焦照射(regional focusing irradiation)能将信号能量准确投送至指定区域,但阵列的超稀疏性使得副瓣区域能量较高,在实施精确电子战时极大增加了干扰系统遭受打击的风险,因此副瓣区域能量抑制问题必须加以解决.本文提出一种基于L... 区域聚焦照射(regional focusing irradiation)能将信号能量准确投送至指定区域,但阵列的超稀疏性使得副瓣区域能量较高,在实施精确电子战时极大增加了干扰系统遭受打击的风险,因此副瓣区域能量抑制问题必须加以解决.本文提出一种基于L∞范数评估栅瓣区域能量的方法,将其作为正则项引入区域聚焦照射模型以抑制副瓣区域最大能量,并建立了多目标优化模型.采用交替方向乘子(alternating direction method of multipliers)框架将原问题分解为两个子问题:对于恒模约束下二次规划子问题I,采用贪婪算法给出其闭式解;对于无约束L_(2)⁃L_(∞)范数的子问题II,将L_(∞)范数做近似光滑化处理,并通过梯度下降法求解.交替求解两个子问题至收敛,以求解发射信号.仿真实验表明,本文模型在副瓣区域能量抑制上较基于L1范数的区域聚焦照射模型具有更优性能,且本文算法实用性更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聚焦照射 精确电子战 超稀疏阵列 副瓣区域 栅瓣区域 交替方向乘子法
下载PDF
Cumulative damage effect on debris slopes under frequent microseisms 被引量:1
20
作者 yang zhong-ping LI Shi-qi +2 位作者 TIAN Xin HU Yuan-xin LI Wan-kun 《Journal of Mountain Science》 SCIE CSCD 2022年第3期781-797,共17页
Debris slopes are widely distributed across the Three Gorges Reservoir area in China,and seasonal fluctuations of the water level in the area tend to cause high-frequency microseisms that subsequently induce landslide... Debris slopes are widely distributed across the Three Gorges Reservoir area in China,and seasonal fluctuations of the water level in the area tend to cause high-frequency microseisms that subsequently induce landslides on such debris slopes.In this study,a cumulative damage model of debris slope with varying slope characteristics under the effects of frequent microseisms was established,based on the accurate definition of slope damage variables.The cumulative damage behaviour and the mechanisms of slope instability and sliding under frequent microseisms were thus systematically investigated through a series of shaking table tests and discrete element numerical simulations,and the influences of related parameters such as bedrock,dry density and stone content were discussed.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instability mode of a debris slope can be divided into a vibration-compaction stage,a crack generation stage,a crack development stage,and an instability stage.Under the action of frequent microseisms,debris slope undergoes the last three stages cyclically,which causes the accumulation to slide out in layers under the synergistic action of tension and shear,causing the slope to become destabilised.There are two sliding surfaces as well as the parallel tensile surfaces in the final instability of the debris slope.In the process of instability,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the damage accumulation curve remains similar for debris slopes with different parameters.However,the initial vibration compaction effect in the bedrock-free model is stronger than that in the bedrock model,with the overall cumulative damage degree in the former being lower than that of the latter.The damage degree of the debris slope with high dry density also develops more slowly than that of the debris slope with low dry density.The damage development rate of the debris slope does not always decrease with the increase of stone content.The damage degree growth rate of the debris slope with the optimal stone content is the lowest,and the increase or decrease of the stone content makes the debris slope instability happen earlier.The numerical simulation study also further reveals that the damage in the debris slope mainly develops in the form of crack formation and penetration,in which,shear failure occurs more frequently in the debris slop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mulative damage Debris slopes Frequent microseisms Shaking table tests Discrete element numerical simulation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