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荨麻多糖提取及其对HepG_(2)细胞的降糖作用研究
1
作者 杨文娟 帅召瑞 +4 位作者 龚频 姚文博 李楠 张嘉园 程世蕊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3-33,共11页
该文以荨麻为原材料,通过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试验优化半仿生提取荨麻多糖工艺。采用α-葡萄糖苷酶和α-淀粉酶抑制实验,测定荨麻多糖的降糖作用。通过构建胰岛素抵抗HepG_(2)细胞(insulin resistant HepG_(2),IR-HepG_(2))模型,测定甘... 该文以荨麻为原材料,通过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试验优化半仿生提取荨麻多糖工艺。采用α-葡萄糖苷酶和α-淀粉酶抑制实验,测定荨麻多糖的降糖作用。通过构建胰岛素抵抗HepG_(2)细胞(insulin resistant HepG_(2),IR-HepG_(2))模型,测定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己糖激酶(hexokinase,HK)、丙酮酸激酶(pyruvate kinase,PK)、糖原含量来探讨荨麻多糖的降糖作用。结果表明,当pH_(1)3、pH_(2)8、料液比1∶16(g∶mL)、提取温度65℃、提取时间77 min时,荨麻多糖的得率为7.04%。α-葡萄糖苷酶和α-淀粉酶抑制实验表明,荨麻多糖可通过抑制α-葡萄糖苷酶和α-淀粉酶来表现降糖作用。细胞实验表明,荨麻多糖可通过影响IR-HepG_(2)细胞的葡萄糖消耗来减轻胰岛素抵抗;通过提高HK、PK含量,促进糖原合成,降低TG含量来调节糖脂代谢,从而发挥降糖作用。综上所述,荨麻多糖具有较强降糖活性,为将其应用于糖尿病患者辅助功能食品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荨麻多糖 工艺优化 HepG_(2)细胞 降糖作用
下载PDF
Ti和Nb微合金化对CuZr基相变增韧非晶复合材料组织性能的影响
2
作者 赵燕春 姚文博 +5 位作者 董杰 吕志超 黄燕 张艺波 马东 杨铭 《有色金属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25-30,共6页
以典型B2相增韧非晶复合材料形成合金Zr_(48)Cu_(48)Al_(4)为基础,分别研究了Ti、Nb微合金化添加对其凝固组织和性能的影响规律。研究发现,与基础合金相比,微合金化显著改变了B2相的组织形貌(包括大小、数量、形状),其中Ti微合金化降低... 以典型B2相增韧非晶复合材料形成合金Zr_(48)Cu_(48)Al_(4)为基础,分别研究了Ti、Nb微合金化添加对其凝固组织和性能的影响规律。研究发现,与基础合金相比,微合金化显著改变了B2相的组织形貌(包括大小、数量、形状),其中Ti微合金化降低了B2晶体相的形核能力,提高了非晶和非晶复合材料的形成能力;而Nb微合金化则提高了B2相的稳定性,并大幅提高了非晶相与B2相的硬度以及非晶复合材料的强度和压缩塑性(分别达到了1470 MPa和21.5%)。本研究为非晶复合材料的成分设计与制备提供了实验依据,对开发高性能相变增韧非晶复合材料具有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晶复合材料 微合金化 非晶形成能力 相变诱导塑性
下载PDF
超高次谐波测量方法研究进展
3
作者 李凯特 赵伟 +4 位作者 李世松 要文波 刘型志 吴华 黄松岭 《电测与仪表》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9,共9页
随着“双高”特征日益显著,电网中2 kHz~150 kHz频率范围的超高次谐波发射不断增多,由其引发的新型电能质量问题和故障等也越来越多。文章梳理和归纳了已有的超高次谐波测量方法,包括IEC国际标准推荐的3种候选方法,以及近年来多国专家... 随着“双高”特征日益显著,电网中2 kHz~150 kHz频率范围的超高次谐波发射不断增多,由其引发的新型电能质量问题和故障等也越来越多。文章梳理和归纳了已有的超高次谐波测量方法,包括IEC国际标准推荐的3种候选方法,以及近年来多国专家学者研究提出的超高次谐波测量方法,包括子采样、压缩感知和小波包分解等非参数化方法,以及旋转不变子空间和矩阵束等参数化方法;并着重阐述了这些测量方法的原理、技术实现特点、性能指标、优势和不足,以及若干测量方法不断向着高分辨率、高准确性进步的发展历程,并指出了超高次谐波测量方法未来研究的新任务和新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次谐波 时变特性 电能质量 压缩感知 非参数化方法
下载PDF
混动变速器耐久试验轴承外圈脱出问题研究
4
作者 吴有兴 孟冬冬 +2 位作者 姚文博 谭艳军 王鹏 《机械管理开发》 2024年第5期275-277,共3页
某型混动变速器在耐久试验完成后拆机检查,拆机后发现输出轴轴承外圈脱落。从零件失效模式及设计原理方面进行分析,轴承座壳体壁厚不合适、轴承外圈有效接触面积不合适;仿真发现轴承座应力集中;以上两个方面进行设计优化,输出轴轴承外... 某型混动变速器在耐久试验完成后拆机检查,拆机后发现输出轴轴承外圈脱落。从零件失效模式及设计原理方面进行分析,轴承座壳体壁厚不合适、轴承外圈有效接触面积不合适;仿真发现轴承座应力集中;以上两个方面进行设计优化,输出轴轴承外圈、差速器轴承外圈脱落问题得到有效解决;通过优化仿真分析和硬件,同时对优化后样件搭载变速器总成进行台架各类耐久试验,均未再发生同类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动变速器 轴承 壳体 台架耐久试验 仿真
下载PDF
羊肚菌物理、化学保鲜方法及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3
5
作者 龚频 王佳婷 +6 位作者 龙辉 祁卓雅 王若彤 邓震方 郭玉曦 姚文博 陈雪峰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4期312-320,共9页
羊肚菌在中国广泛种植,以其独特的风味和食用及药用价值而备受推崇。但是由于羊肚菌质地脆嫩,含水量高,容易发生褐变和软化,致使营养和风味丧失。该文综述了国内外关于羊肚菌采后保鲜的物理及化学方法及其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以期更好... 羊肚菌在中国广泛种植,以其独特的风味和食用及药用价值而备受推崇。但是由于羊肚菌质地脆嫩,含水量高,容易发生褐变和软化,致使营养和风味丧失。该文综述了国内外关于羊肚菌采后保鲜的物理及化学方法及其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以期更好地为开发绿色安全的羊肚菌保鲜技术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羊肚菌 物理保鲜方法 化学保鲜方法 作用机制 研究进展
下载PDF
QPQ处理对20CrMn5齿轮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6
作者 马勇 赵升吨 +4 位作者 赵清碧 孙峰 姚文博 谭艳军 林霄喆 《热加工工艺》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52-56,共5页
采用QPQ工艺对20CrMn5齿轮进行了强化,并对其组织、硬度、摩擦性能、疲劳性能进行测试。试验结果表明,QPQ处理可以生成厚度为20μm左右的碳/氮复合强化层,表面平均硬度为702 HV0.3,相比未处理齿轮表面硬度提高52.3%;而心部硬度降低为250... 采用QPQ工艺对20CrMn5齿轮进行了强化,并对其组织、硬度、摩擦性能、疲劳性能进行测试。试验结果表明,QPQ处理可以生成厚度为20μm左右的碳/氮复合强化层,表面平均硬度为702 HV0.3,相比未处理齿轮表面硬度提高52.3%;而心部硬度降低为250 HV0.3,具有更优异的韧性。同时,处理后齿轮的耐磨减磨性均得到大幅提升,且具有优异的接触疲劳与弯曲疲劳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QPQ处理 碳/氮复合层 摩擦 疲劳
下载PDF
基于专利导航和文献综述的薄膜热电偶技术发展分析
7
作者 唐瑞 肖洁 +3 位作者 吴洋 张弛 要文波 李传友 《计量与测试技术》 2023年第4期25-29,共5页
本文结合专利导航分析和文献综述,对薄膜热电偶专利申请、技术分布、创新主体等展开分析。结果表明:在航空发动机、精密车床、燃料电池等产业的牵引下,薄膜热电偶正处于高速发展阶段,其制备工艺会随微纳加工技术不断进步,且温度敏感元... 本文结合专利导航分析和文献综述,对薄膜热电偶专利申请、技术分布、创新主体等展开分析。结果表明:在航空发动机、精密车床、燃料电池等产业的牵引下,薄膜热电偶正处于高速发展阶段,其制备工艺会随微纳加工技术不断进步,且温度敏感元件已从标准热电偶材料向非标、陶瓷、复合等更多方向拓展,目前,中国已成为全球最主要的薄膜热电偶研究地区。因此,应重点关注高温、陶瓷基和复合薄膜热电偶的开发,以及与先进MEMS工艺的结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专利导航 薄膜热电偶 综述
下载PDF
撞击流催化臭氧氧化-膜过滤处理乳化油废水
8
作者 杨涛 姚文博 +2 位作者 欧阳紫菱 黄浩 程春明 《化工环保》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678-685,共8页
采用撞击流催化臭氧氧化-膜过滤工艺处理乳化油废水,对比了撞击流曝气与鼓泡曝气的臭氧传质性能,考察了间歇操作工艺下撞击流催化臭氧氧化对膜比通量(MSFt)及膜污染阻力的影响,以及连续操作工艺下撞击流催化臭氧氧化对膜污染的控制效果... 采用撞击流催化臭氧氧化-膜过滤工艺处理乳化油废水,对比了撞击流曝气与鼓泡曝气的臭氧传质性能,考察了间歇操作工艺下撞击流催化臭氧氧化对膜比通量(MSFt)及膜污染阻力的影响,以及连续操作工艺下撞击流催化臭氧氧化对膜污染的控制效果。结果表明:撞击流曝气下的臭氧传质效率高于鼓泡曝气;间歇操作工艺中,撞击流催化臭氧氧化-膜过滤同步工艺对膜污染减缓效果最好,废水的COD和TOC去除率分别为84.5%和81.3%;在连续操作工艺中,撞击流催化臭氧氧化-膜过滤工艺稳态阶段的MSFt明显高于单独膜过滤工艺时的情况,撞击流催化臭氧氧化-膜过滤工艺的实际应用效果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撞击流曝气 催化臭氧氧化 陶瓷膜 膜污染控制
下载PDF
砂卵石地层泥水盾构掘进地表沉降规律及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7
9
作者 张希杰 刘夏冰 +2 位作者 姚文博 李承辉 贺少辉 《施工技术》 CAS 2019年第6期129-133,共5页
兰州地铁1号线迎门滩站—马滩站区间隧道首次在兰州粗粒径砂卵石地层中采用泥水平衡盾构法掘进,该区间全程穿越富水粗粒径砂卵石地层,需在富水砂卵石地层下穿黄河,地下水压力大,施工环境复杂,地表沉降控制难度大。以该区间泥水盾构掘进... 兰州地铁1号线迎门滩站—马滩站区间隧道首次在兰州粗粒径砂卵石地层中采用泥水平衡盾构法掘进,该区间全程穿越富水粗粒径砂卵石地层,需在富水砂卵石地层下穿黄河,地下水压力大,施工环境复杂,地表沉降控制难度大。以该区间泥水盾构掘进为研究对象,对泥水平衡盾构掘进引起的地表沉降规律进行理论及现场实测分析,结合盾构掘进参数的控制方式,分析此类粗粒径砂卵石地层掘进控制与地表沉降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铁 地下工程 隧道 盾构 监测 沉降
下载PDF
电磁定位引导巴马小型猪肾穿刺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梁亮亮 么文博 +4 位作者 苏铁柱 胡石宁 王顺义 李宾 蔡旺 《河北医药》 CAS 2019年第16期2444-2447,共4页
目的通过对比电磁定2导航和CT引导下经皮肾脏精准穿刺的动物实验研究,探索电磁定位导航在肾肿瘤穿刺定位中的可行性。方法选取4只巴马小型猪,麻醉后在超声引导下在小型猪的两侧肾脏皮质内分别植入4颗粒子空壳,作为穿刺目标。分别应用电... 目的通过对比电磁定2导航和CT引导下经皮肾脏精准穿刺的动物实验研究,探索电磁定位导航在肾肿瘤穿刺定位中的可行性。方法选取4只巴马小型猪,麻醉后在超声引导下在小型猪的两侧肾脏皮质内分别植入4颗粒子空壳,作为穿刺目标。分别应用电磁定位导航和CT引导方法进行肾脏内粒子空壳穿刺,通过CT扫描验证是否穿中目标,同时收集两种方法的一次性穿中目标次数、穿刺进针次数、CT扫描次数,及电磁定位组的配准误差。结果电磁定位导航组经皮肾穿刺前13次的配准精度误差为(1.201±0.078)mm,一次性穿刺准确率为84.4%,明显大于CT引导组一次性穿刺准确率2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穿刺进针次数电磁定位导航组[(1.16±0.37)次]较CT引导组[(2.84±1.37)次]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扫描次数电磁定位导航组(2.16±0.37)次较CT引导组(3.84±1.37)次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电磁定位引导肾脏穿刺定位可增加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减少穿刺次数,降低辐射剂量。动物实验证实了电磁定位辅助经皮肾穿刺的可行性,为进一步临床应用实验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磁定位 微创 巴马小型猪
下载PDF
兰州地铁黄河隧道盾构掘进风险及控制分析 被引量:2
11
作者 张希杰 刘夏冰 +2 位作者 郑金雷 姚文博 贺少辉 《市政技术》 2018年第6期99-101,182,共4页
兰州地铁1号线迎门滩站—马滩站区间的黄河隧道采用国产泥水平衡盾构机施工,穿越黄河复杂高水压砂卵石地层,是我国目前为止黄河上首条城市轨道交通类隧道。因此,系统地总结了兰州地铁黄河隧道泥水平衡盾构机选型、泥膜制备技术、大粒径... 兰州地铁1号线迎门滩站—马滩站区间的黄河隧道采用国产泥水平衡盾构机施工,穿越黄河复杂高水压砂卵石地层,是我国目前为止黄河上首条城市轨道交通类隧道。因此,系统地总结了兰州地铁黄河隧道泥水平衡盾构机选型、泥膜制备技术、大粒径卵石地层掘进技术;对泥水平衡盾构穿越黄河的风险进行了详细分析,阐述了风险产生原因和应对措施;分析了盾构机使用过程及穿越砂卵石地层时出现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工程 穿越黄河 泥水盾构 高水压砂卵石地层 施工风险
下载PDF
自动变速器内部固定机构研究
12
作者 李佳朦 张东亮 +2 位作者 姚文博 谭艳军 林霄喆 《汽车零部件》 2021年第4期55-57,共3页
结合某双离合自动变速器(DCT)壳体设计时出现的案例,根据CAE分析结果对影响因素进行探讨。结果表明,增加驻车压板与驻车轴间隙,能从根源上改变作用力的传递方向,可有效减小作用在定位销上的作用力。通过有限元分析,对驻车滥用工况及驻车... 结合某双离合自动变速器(DCT)壳体设计时出现的案例,根据CAE分析结果对影响因素进行探讨。结果表明,增加驻车压板与驻车轴间隙,能从根源上改变作用力的传递方向,可有效减小作用在定位销上的作用力。通过有限元分析,对驻车滥用工况及驻车30%坡度情况下,不同驻车轴与驻车压板间隙时变速器壳体上相应的安装孔及定位销孔的应力和应变进行了仿真,仿真分析表明:应力和应变控制在合理设计范围内,提高了变速器设计的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动变速器 驻车机构 CAE分析 可靠性
下载PDF
煤岩体流固耦合参变系统的构建与应用 被引量:1
13
作者 姚强岭 闫鸿远 +2 位作者 李学华 姚文博 王夫榕 《采矿与安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429-440,共12页
通过建立有效的评价模型预测煤矿地下水库煤柱坝体在服务期间的渗透特征。运用数值模拟技术重构了煤柱坝体采场应力环境,并基于不同尺度煤岩体渗透性质相关性的假设,搭建了力学-渗流模型耦合参变系统,预测并分析了相邻工作面采掘扰动条... 通过建立有效的评价模型预测煤矿地下水库煤柱坝体在服务期间的渗透特征。运用数值模拟技术重构了煤柱坝体采场应力环境,并基于不同尺度煤岩体渗透性质相关性的假设,搭建了力学-渗流模型耦合参变系统,预测并分析了相邻工作面采掘扰动条件下的煤柱坝体渗透特征。研究结果表明:1)围压对煤样渗透能力的影响程度明显大于轴压,渗透介质的低渗特性是工程岩体渗透环境中主体隔水结构形成的基础;2)煤柱坝体与采场围岩内部存在不规则隔水区域,高侧向支承压力分布范围越大,弹性核区的隔水范围越大;3)煤柱坝体受采掘扰动较严重的位置易出现顶底板沟通型渗漏通道,停采线与人工坝体之间的空巷帮部存在低速渗透的威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库 煤柱坝体 应力环境 流固耦合 渗透环境
原文传递
Mapping wetland changes in China between 1978 and 2008 被引量:58
14
作者 NIU ZhenGuo ZHANG HaiYing +28 位作者 WANG XianWei yao wenbo ZHOU DeMin ZHAO KuiYi ZHAO Hui LI NaNa HUANG HuaBing LI CongCong YANG Jun LIU CaiXia LIU Shuang WANG Lin LI Zhan YANG ZhenZhong QIAO Fei ZHENG yaoMin CHEN YanLei SHENG YongWei GAO XiaoHong ZHU WeiHong WANG WenQing WANG Hong WENG YongLing ZHUANG DaFang LIU JiYuan LUO ZhiCai CHENG Xiao GUO ZiQi GONG Peng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SCIE CAS 2012年第22期2813-2823,共11页
Four wetland maps for all China have been produced,based on Landsat and CBERS-02B remote sensing data between 1978 and 2008 (1978,1990,2000 and 2008).These maps were mainly developed by manual interpretation and valid... Four wetland maps for all China have been produced,based on Landsat and CBERS-02B remote sensing data between 1978 and 2008 (1978,1990,2000 and 2008).These maps were mainly developed by manual interpretation and validated by substantial field investigation in 2009.Based on these maps,we analyzed the 2008 wetland distribution in China and discussed wetland changes and their drivers over the past 30 years.(i) There were about 324097 km 2 of wetlands in 2008,for which inland marshes or swamps were the most common wetland type (35%),with lakes (26%) second.Most of the wetlands were in Heilongjiang,Inner Mongolia,Qinghai and Tibet,occupying about 55% of the national wetland area.(ii) From 1978 to 2008,China's wetland area continually and significantly decreased,by about 33% based on changes in the wetland map.This was in sharp contrast to the increase in artificial wetlands,which increased by about 122%.Inland marshes accounted for the main loss of total wetlands from 1978 to 2000.From 2000 through 2008,riverine and lacustrine wetlands constituted the main wetland loss.Fortunately however,the rate of wetland loss decreased from 5523 to 831 km 2 /a.(iii) The change ratio of lost natural wetlands (including inland and coastal wetlands) to non-wetlands has decreased slightly over the past 30 years.From 1978 to 1990,nearly all natural wetlands (98%) lost were transformed into non-wetlands.However,the ratio declined to 86% from 1990 to 2000,and to 77% from 2000 to 2008.(iv) All Chinese provinces were divided into three groups according to patterns of wetland changes,which could relate to the driving forces of such changes.Tibet was completely different from other provinces,as it was one representative example in which there was a net wetland increase,because of global warming and decreased human activity since 1990.Increased economic development caused considerable wetland loss in most eastern provinces,and artificial wetlands increas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地变化 中国地图 映射 地球资源卫星 内陆湿地 人工湿地 全球气候变暖 湿地面积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