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刈割对青稞恢复特性及籽粒和秸秆产量品质特性的影响
1
作者 贺佳奇 白羿雄 +7 位作者 姚晓华 姚有华 安立昆 王玉琴 王小萍 李新 崔永梅 吴昆仑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747-755,共9页
探明刈割对青稞植株再生恢复农艺与理化特性变化规律,解析青稞籽粒和秸秆产量品质指标对刈割处理响应规律,为青稞“粮苗草三用”生产模式应用和青稞植株再生恢复调控机制解析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于2021—2022年,以青稞品种昆仑18号和藏... 探明刈割对青稞植株再生恢复农艺与理化特性变化规律,解析青稞籽粒和秸秆产量品质指标对刈割处理响应规律,为青稞“粮苗草三用”生产模式应用和青稞植株再生恢复调控机制解析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于2021—2022年,以青稞品种昆仑18号和藏1257为研究对象,以正常生长(CK)为对照,采用两因素裂区设计,刈割后于0 h(T0)、2 h(T1)、24 h(T2)、72 h(T3)、拔节期(T4)、抽穗期(T5)、灌浆期(T6)7个发育阶段取材,以分析刈割后茎部再生恢复速率及残茬中抗氧化酶的变化规律;并对刈割后青稞秸秆和籽粒产量品质特性和内源激素快速响应规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刈割使再生青稞秸秆及籽粒产量升高,并使茎秆中粗蛋白、粗灰分含量升高,纤维类物质含量降低,使秸秆相对饲喂价值显著升高。刈割使青稞茎部株高和单株生物量生长恢复速率升高;使青稞每公顷穗数和千粒重增加,致使籽粒产量显著增加,并使籽粒中累积更多粗蛋白与淀粉。刈割后青稞残茬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含量迅速升高,并使残茬中的反式玉米素核苷(TZR)、异戊烯基腺苷(iPA)含量显著升高,吲哚-3-乙酸(IAA)和脱落酸(ABA)含量显著降低。青稞残茬中细胞分裂素和生长素可能在刈割后抗氧化酶系统快速响应、地上部快速再生恢复过程中发挥重要调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恢复 产量 饲用品质 抗氧化酶 内源激素
下载PDF
不同油茶品种间儿茶素含量差异及油茶炭疽病关系
2
作者 陈伟 顿春垚 +3 位作者 李双龙 丁中彪 姚小华 吴代坤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33-739,共7页
为探究不同品种油茶叶片儿茶素组成和含量与叶片炭疽病害间关系,通过测定长林系油茶品种叶片4种主要的儿茶素单体化合物的含量,分析品种间差异,叶位分布特征,与炭疽病害的相关性,为油茶高抗品种筛选提供依据。采用液相色谱法测定油茶枝... 为探究不同品种油茶叶片儿茶素组成和含量与叶片炭疽病害间关系,通过测定长林系油茶品种叶片4种主要的儿茶素单体化合物的含量,分析品种间差异,叶位分布特征,与炭疽病害的相关性,为油茶高抗品种筛选提供依据。采用液相色谱法测定油茶枝条不同部位叶片的儿茶素、表没食子儿茶素、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等4种主要的儿茶素化合物单体含量;调查枝条不同叶位叶片病害情况,分析儿茶素单体化合物在油茶品种间差异及与炭疽病害关系。结果显示不同品种油茶叶片儿茶素单体化合物的平均含量存在差异,但尚不显著(P>0.05);油茶叶片中,酯型儿茶素类化合物(EGCG、ECG)含量达到50%以上,其中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含量最高且与其他儿茶素的差异显著(P<0.05);油茶叶炭疽发病率与儿茶素单体化合物总含量在油茶枝条空间位置上呈现出负相关性,相关度达到中度以上。实验表明4种主要儿茶素单体化合物含量与油茶品质,油茶抗病强弱的具有相关性,可作为指标在油茶品质,抗病性的优质品系筛选上提供全面性评价。酯型儿茶素类化合物(EGCG、ECG)可作为优质品系初步快速筛选提供依据。具体的普遍适用性及4种主要儿茶素单体在油茶叶片病菌抑制上的浓度、协同作用机制还需要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茶 儿茶素 抗病性
下载PDF
沙盘游戏对肺癌患者知觉压力及焦虑抑郁水平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徐丽梅 姚晓华 黎昱江 《中国社区医师》 2023年第10期127-129,共3页
目的:探讨沙盘游戏对肺癌患者知觉压力及焦虑抑郁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0月—2022年10月东莞市人民医院心胸外科收治的80例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试验组在对照... 目的:探讨沙盘游戏对肺癌患者知觉压力及焦虑抑郁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0月—2022年10月东莞市人民医院心胸外科收治的80例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沙盘游戏干预策略。比较两组知觉压力量表(CPSS)评分、情绪状况以及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结果:治疗前,两组CP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CPS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0)。治疗前,两组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HAMA、HAMD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试验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时及术前1 d,两组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3天及出院当天,试验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0)。结论:在治疗肺癌患者知觉压力以及焦虑抑郁方面,沙盘游戏具有显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盘游戏 肺癌 知觉压力 焦虑 抑郁
下载PDF
麦类作物粒色形成机制及基因定位研究进展
4
作者 王燕 姚晓华 +3 位作者 安立昆 姚有华 白羿雄 吴昆仑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3年第9期1-6,共6页
有色麦类作物的形成是由于籽粒的种皮或糊粉层中积累了花青素,从而导致其籽粒呈现出多种颜色。有色麦类作物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维生素、膳食纤维及矿物微量元素等,兼具抗氧化、延缓衰老、调理肠胃等多方面保健功能。综述了国内外有关... 有色麦类作物的形成是由于籽粒的种皮或糊粉层中积累了花青素,从而导致其籽粒呈现出多种颜色。有色麦类作物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维生素、膳食纤维及矿物微量元素等,兼具抗氧化、延缓衰老、调理肠胃等多方面保健功能。综述了国内外有关学者对于有色麦类作物的主要营养与功能组成成分、植物花青素的合成调控机制以及籽粒颜色基因定位3个方面的相关研究进展,探讨了目前有色麦类作物粒色基因定位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展望了有色麦类作物的发展趋势,以期为今后有色麦类作物籽粒颜色的调控机制研究提供理论依据,也为能够筛选有利基因,创制有色麦类新种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麦类作物 籽粒颜色 花青素 基因定位
下载PDF
一次和多次注射施肥对薄壳山核桃生长及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2
5
作者 黄梅 杨水平 +4 位作者 姚小华 张嘉恬 王开良 吴霜 常君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767-776,共10页
【目的】探究同一施肥量下注射施肥次数对薄壳山核桃生长发育及品质的影响,为薄壳山核桃科学施肥提供技术依据。【方法】以13年生薄壳山核桃成年树‘马罕’为试材,在浙江金华进行田间试验。设置3个处理,分别为不注射对照、在树干基部距... 【目的】探究同一施肥量下注射施肥次数对薄壳山核桃生长发育及品质的影响,为薄壳山核桃科学施肥提供技术依据。【方法】以13年生薄壳山核桃成年树‘马罕’为试材,在浙江金华进行田间试验。设置3个处理,分别为不注射对照、在树干基部距地面l5~25 cm处钻孔进行一次注射处理、多次(5次)注射处理,一次和多次注射处理的总施肥量相同。测定果实成熟期叶片和果实生物量及不同部位的养分含量,并调查果实外观和营养质量指标。用PLS-DA方法确定施肥处理对果实各指标差异的贡献。【结果】矿质元素在叶片中积累较多,其次是种仁,在木质部和韧皮部中积累较少。多次注射处理薄壳山核桃单果质量、单果径和核果高较对照分别显著增加了16.99%、7.52%和6.79%,较一次性注射处理分别提高了13.03%、4.50%和6.26%(P<0.05);种仁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以及不饱和脂肪酸与饱和脂肪酸的比值均显著高于一次性注射处理(P<0.05);薄壳山核桃叶片Ca和Fe含量,种仁Mg、Mn、Cu和Zn含量,韧皮部Fe含量及木质部N和Ca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和一次注射处理(P<0.05);施肥处理对矿质元素在树体不同部位的分配没有显著影响。PLS-DA结果表明,一次和多次注射处理间存在显著差异,导致薄壳山核桃品质差异的主要物质为棕榈酸、棕榈油酸和种仁Cu含量。【结论】同一施肥量下,多次(5次)注射处理促进薄壳山核桃的生长,改善种仁品质,有助于树体各部位矿质营养元素的积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薄壳山核桃 施肥次数 树干注射 种仁品质 矿质元素积累
下载PDF
青稞和豌豆根系形态和养分效率对种植模式和施肥水平的响应 被引量:2
6
作者 郭童鑫 姚晓华 +1 位作者 吴昆仑 姚有华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048-1059,共12页
【目的】禾豆混作可显著改变作物根系形态,影响作物对养分的吸收利用量,提高系统产量。我们研究了不同施肥水平下单作和混作体系中青稞和豌豆的根系形态与养分利用之间的关系。【方法】两因素三水平盆栽试验和田间试验在青海大学试验基... 【目的】禾豆混作可显著改变作物根系形态,影响作物对养分的吸收利用量,提高系统产量。我们研究了不同施肥水平下单作和混作体系中青稞和豌豆的根系形态与养分利用之间的关系。【方法】两因素三水平盆栽试验和田间试验在青海大学试验基地进行。种植模式因素包括:青稞单作(Q)、豌豆单作(W)、青稞豌豆混作(Q×W)3种模式;施肥因素包括:不施肥(N_(0)P_(0))、低氮磷(N_(1)P_(1))、高氮磷(N_(2)P_(2))3个水平。分析了青稞和豌豆在单、混作模式下的根系形态、生物量、氮磷吸收量,并计算了氮磷竞争比率。【结果】与单作青稞相比,混作青稞地上和地下部干重分别增加了32.1%和15.3%,根冠比降低了13.1%,根长、根表面积、根体积和根尖数分别增加了21.7%、43.7%、79.6%和44.8%,根系吸氮量和总吸氮量分别增加了75.8%和72.7%,根系吸磷量和总吸磷量分别显著增加了56.3%和60.0%(P<0.05)。与单作豌豆相比,混作豌豆地上和地下部分干重和根冠比分别显著降低了19.3%、27.9%和9.7%,地上部、根系吸氮量和总吸氮量分别显著降低了24.7%、32.5%和28.0%。混作青稞在分蘖期、拔节期和灌浆期地上部氮吸收累积量较单作分别显著增加了9.8%、34.6%和39.6%,磷吸收累积量分别显著增加了11.6%、18.7%和16.5%。混作豌豆在分枝期、开花期和结荚期地上部氮吸收累积量较单作分别显著降低了13.8%、18.0%和17.5%,地上部磷吸收累积量分别显著降低了26.1%、15.8%和19.9%(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根表面积和平均根直径对青稞和豌豆氮素吸收量有显著影响,根体积对青稞和豌豆磷素吸收量有显著影响。N_(1)P_(1)水平下,混作青稞根长和根表面积均高于N_(0)P_(0)和N_(2)P_(2)水平下,促进了对氮、磷养分的吸收,而混作豌豆根系变化与青稞相反。【结论】青稞和豌豆氮、磷吸收量均与其根表面积呈显著正相关。在养分供应不充足条件下,青稞和豌豆混作改变了根系形态,青稞的根表面积、根体积等形态指标相对于单作显著提高,而豌豆的根系主要形态指标显著降低,青稞为“受益者”,豌豆为“贡献者”。低肥条件下,混作体系获得了高氮、磷养分竞争率和土地当量比,混作优势明显。而高肥条件下,混作在改变根系形态、养分吸收竞争的优势相对于单作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稞 豌豆 混作模式 根系形态 氮磷吸收利用 产量 混作优势
下载PDF
驱避色防治平菇蚊、蝇类害虫的效果评价 被引量:1
7
作者 姜婷婷 刘斌 +3 位作者 宫海华 李子玲 姚晓华 霍行 《环境昆虫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807-814,共8页
为探讨运用驱避色防治平菇Pleurotus ostreatus蚊、蝇类害虫的可行性,本研究基于一种对平菇双翅目害虫具明显驱避作用的浅灰色(RGB=169,169,169)用于设计菌袋、地膜和棚膜,以评估这种驱避色赋能平菇配套栽培设施(菌袋、地膜和棚膜)对平... 为探讨运用驱避色防治平菇Pleurotus ostreatus蚊、蝇类害虫的可行性,本研究基于一种对平菇双翅目害虫具明显驱避作用的浅灰色(RGB=169,169,169)用于设计菌袋、地膜和棚膜,以评估这种驱避色赋能平菇配套栽培设施(菌袋、地膜和棚膜)对平菇蚊、蝇类害虫的驱避效果和增产作用。采用正交设计各影响因子处理组合进行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不同菌袋、地膜、棚膜颜色对害虫驱避率及平菇增产率的影响,筛选出最优组合,应用于生产实际。结果表明,驱避色菌袋+驱避色地膜+透明棚膜的处理组合的害虫驱避率和增产率均最高,与对照组相比,驱避率增加了45.63%,第1、2、3潮菇产量和总产量分别增加了11.29%,2.55%,8.82%和7.74%。通过多因素和差异显著性分析,菌袋颜色是影响害虫驱避率和增产率的主因子,与对照相比对害虫驱避率和前3潮菇增产率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在平菇生产过程中,使用驱避色菌袋和地膜能有效控制平菇蚊、蝇类害虫的危害并提高产量,是一项值得推广的害虫防治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驱避色 平菇 蚊、蝇类害虫 驱避率 增产率 正交设计
下载PDF
油茶巢式交配子代果实和油脂性状的遗传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柴静瑜 王开良 +2 位作者 姚小华 滕建华 林萍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10,共10页
[目的]为选配油茶杂交育种最优亲本和最佳亲本组合,探索种间杂交策略,提升育种效率,获得最大遗传增益。[方法]以巢式交配的种内、种间杂交子代林为试材,测定单果质量、鲜果出籽率、干籽出仁率、种仁含油率以及脂肪酸成分含量等11个经济... [目的]为选配油茶杂交育种最优亲本和最佳亲本组合,探索种间杂交策略,提升育种效率,获得最大遗传增益。[方法]以巢式交配的种内、种间杂交子代林为试材,测定单果质量、鲜果出籽率、干籽出仁率、种仁含油率以及脂肪酸成分含量等11个经济性状,分析母本的一般配合力(GCA)和杂交组合的特殊配合力(SCA),解析各性状的遗传控制模式。[结果]11个经济性状在12个杂交组合间均存在极显著差异,且变异主要来源于父本效应(P<0.01),母本效应仅硬脂酸和亚油酸含量差异显著(P<0.05)。综合分析亲本主要经济性状的GCA与SCA表明,普通油茶种内杂交组合4×23在以单果质量、鲜果出籽率、干籽出仁率、种仁含油率和油酸含量等性状为育种目标时可作为优选杂交组合。普通油茶和小果油茶的种间杂交组合53×小3可在单果质量、棕榈酸、亚油酸和α-亚麻酸含量育种中加以利用;组合53×小2在鲜果出籽率、干籽出仁率、种仁含油率和油酸含量上具有育种优势。遗传效应分析表明,硬脂酸、油酸和亚油酸含量主要受加性遗传控制,其余8个经济性状的非加性遗传方差显著高于加性遗传方差。11个经济性状的单株遗传力大于家系遗传力,油茶杂交育种中应采用全同胞家系内选择优良单株的育种策略。[结论]油茶成林的经济性状主要受遗传控制,受环境影响较小。单果质量、鲜果出籽率、干籽出仁率、种仁含油率、棕榈酸、棕榈烯酸、α-亚麻酸和顺-11-二十碳烯酸含量等8个性状均以非加性基因效应控制为主,加性基因效应影响程度较低。在开展种间杂交工作时,双亲的SCA评估应放在首位。本研究首次以油茶杂交子代成林为材料,探索了普通油茶与小果油茶种间杂交的亲本配置及遗传效应规律,对指导油茶种间杂交育种奠定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通油茶 小果油茶 巢式交配设计 经济性状 一般配合力 特殊配合力
下载PDF
高海拔地区“长林”无性系油茶果实经济性状测定分析 被引量:3
9
作者 顿春垚 姚小华 +3 位作者 吴代坤 李双龙 胡彦宏 李春霖 《广西农学报》 2023年第2期67-70,80,共5页
【目的】为高海拔地区油茶栽培良种选择提供参考。【方法】以武陵山区海拔1020m环境条件下“长林4号”“长林40号”“长林53号”及对照品种油茶样本为对象,对其果实鲜果出籽率、鲜籽出干籽率、干籽出仁率、仁出油率等经济性状进行调查... 【目的】为高海拔地区油茶栽培良种选择提供参考。【方法】以武陵山区海拔1020m环境条件下“长林4号”“长林40号”“长林53号”及对照品种油茶样本为对象,对其果实鲜果出籽率、鲜籽出干籽率、干籽出仁率、仁出油率等经济性状进行调查测定分析。【结果】结果表明“长林53号”油茶鲜果出籽率最高,平均为48.94%,“长林4号”平均鲜果出籽率介于34.16%~36.84%之间,与对照品种无显著差异;“长林40号”平均鲜籽出干籽率、平均干籽出仁率、干仁含油率为58.95%、75.53%,“长林4号”干仁含油率最高,为55.31%,对照品种平均鲜籽出干籽率、平均干籽出仁率最低,为53.59%和67.15%,“长林53号”干仁含油率最低,为48.58%;“长林4号”“长林40号”“长林53号”果油率指标均高于8%,且总体上显著高于对照品种。综合分析“长林4号”“长林53号”经济性状比较好。【结论】在武陵山区海拔1000 m左右条件下,“长林4号”“长林53号”油茶良种具有进行推广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茶 高海拔 武陵山区 良种选择 经济性状
下载PDF
薄壳山核桃果实发育后期油脂和矿质养分动态变化分析 被引量:18
10
作者 常君 任华东 +2 位作者 姚小华 杨水平 王开良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22-129,共8页
[目的]研究薄壳山核桃果实发育后期油脂积累与果实矿质元素变化规律,为进一步开展薄壳山核桃油脂转化与调控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薄壳山核桃‘马罕’、‘28号’品种为研究对象,在果实发育后期取样测定果实大小与质量、粗脂肪含量... [目的]研究薄壳山核桃果实发育后期油脂积累与果实矿质元素变化规律,为进一步开展薄壳山核桃油脂转化与调控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薄壳山核桃‘马罕’、‘28号’品种为研究对象,在果实发育后期取样测定果实大小与质量、粗脂肪含量及脂肪酸组成和果实不同部位矿质元素含量,分析油脂积累和矿质元素动态变化规律及其相关性。[结果]结果表明:薄壳山核桃果实发育后期种仁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不断增加,饱和脂肪酸含量逐渐减少;种仁粗脂肪含量和脂肪酸含量随果实发育变化品种间表现出差异,‘28号’品种种仁粗脂肪含量不断提高,而‘马罕’品种粗脂肪含量却表现出先不断提高后出现小幅下降;‘28号’品种油酸、硬脂酸含量表现出不断上升的趋势,花生酸和棕榈酸含量逐步降低,‘马罕’品种亚油酸和亚麻酸含量先增加后又逐渐降低,‘28号’品种亚油酸和亚麻酸含量则逐步降低;薄壳山核桃果实种仁粗脂肪累积与矿质元素氮、磷、钾和钙含量成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结论]薄壳山核桃果实发育后期种仁脂肪含量随果实发育而提高,油脂中脂肪酸组成比例随果实发育而变化,存在饱和脂肪酸向不饱和脂肪酸转化趋势;种仁粗脂肪含量及油脂中脂肪酸含量随果实发育变化品种间存在差异;薄壳山核桃果实发育后期矿质元素氮、磷、钾和钙含量与油脂积累存在显著相关性,这些矿质元素可能在薄壳山核桃种仁油脂累积和脂肪酸转化中发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薄壳山核桃 油脂积累 矿质元素 相关性
下载PDF
41个薄壳山核桃品种果实营养成分与脂肪酸组成的比较分析 被引量:26
11
作者 常君 任华东 +4 位作者 姚小华 杨水平 张潇丹 张成才 王开良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0-30,共11页
通过对比分析薄壳山核桃不同品种果实营养成分和脂肪酸组成间的变异特性和差异性,为多目标薄壳山核桃良种选育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以41个薄壳山核桃品种为研究对象,在果实成熟期取样测定果实中粗脂肪、蛋白质、可溶性糖和单宁等营养成... 通过对比分析薄壳山核桃不同品种果实营养成分和脂肪酸组成间的变异特性和差异性,为多目标薄壳山核桃良种选育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以41个薄壳山核桃品种为研究对象,在果实成熟期取样测定果实中粗脂肪、蛋白质、可溶性糖和单宁等营养成分及脂肪酸组成,对比分析营养成分和脂肪酸组成及其相关性.结果表明,种仁粗脂肪、蛋白质、可溶性糖和单宁质量分数在参试品种间均存在一定的变异,种仁单宁质量分数品种间变异程度最大,可溶性糖和蛋白质质量分数变异程度次之,粗脂肪质量分数品种间变异较小.方差分析结果表明,粗脂肪、蛋白质、可溶性糖和单宁质量分数在参试品种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薄壳山核桃种仁油脂主要由棕榈酸、硬脂酸、油酸、亚油酸、亚麻酸、花生酸和顺-11-二十碳烯酸组成,这些脂肪酸在参试品种间均存在一定的变异,不同脂肪酸质量分数在品种间表现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饱和脂肪酸总量与棕榈酸和硬脂酸存在极显著正相关关系,不饱和脂肪酸总量与饱和脂肪酸总量、棕榈酸和硬脂酸存在极显著负相关关系;油酸相对质量分数与棕榈酸存在极显著负相关关系.以当前主要栽培品种马罕为对照,通过对41个薄壳山核桃品种果实营养成分与脂肪酸组成对比分析,初选出80号等9个品种作为油用型品种,在进一步复选的基础上逐步加以开发利用;将14号、64号和45号品种初选为高蛋白薄壳山核桃品种,在进一步综合评价的基础上,为蛋白类产品开发利用研究提供支撑;1号等12个品种初选为鲜食型品种,后期在对种仁氨基酸组成、矿质元素、果实性状和感官等综合评价的基础上,进一步复选并加以开发利用;51号等4个品种在油用资源开发上有极高的利用前景,是进一步进行高档食用油品种改良的好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薄壳山核桃 营养成分 脂肪酸 相关性
下载PDF
LED光质对油茶苗生长和光合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4
12
作者 龚洪恩 丁怡飞 +2 位作者 姚小华 王开良 龙伟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76-182,共7页
[目的]探寻适合油茶苗培育的最佳LED光质配比。[方法]以2年生长林4号油茶扦插苗为试材,LED白光为对照,研究LED红光、蓝光及其复合光对油茶苗生长和光合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L1(红光)处理下,油茶苗高生长量最大,但表观量子效率、光补... [目的]探寻适合油茶苗培育的最佳LED光质配比。[方法]以2年生长林4号油茶扦插苗为试材,LED白光为对照,研究LED红光、蓝光及其复合光对油茶苗生长和光合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L1(红光)处理下,油茶苗高生长量最大,但表观量子效率、光补偿点和胞间CO2浓度最小;L7(蓝光)处理下,油茶苗光补偿点最高,但高生长量、干物质含量、壮苗指数、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最小;L6(10%红光+90%蓝光)处理下,油茶苗地径生长量、干物质含量、壮苗指数、光合色素含量、表观量子效率、最大净光合速率、暗呼吸速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实际光能转换效率和相对电子传递速率均最大;L4(50%红光+50%蓝光)处理下,油茶苗地径生长量、光合色素含量、最大净光合速率、实际光化学效率和相对电子传递速率均最小,且非光化学淬灭系数最大。[结论]与对照及其它处理相比,L6(10%红光+90%蓝光)处理更利于长林4号油茶苗生长和光合能力的提高,是培育油茶壮苗较为理想的光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ED 光质 油茶 生长 光合特性
下载PDF
不同品种薄壳山核桃氨基酸组成及营养价值评价 被引量:16
13
作者 常君 张潇丹 +3 位作者 姚小华 杨水平 王开良 任华东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44-52,共9页
比较薄壳山核桃不同品种果实氨基酸组成差异并进行营养评价,为薄壳山核桃良种选育和生产指导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以37个薄壳山核桃品种为研究对象,测定其氨基酸组成及质量分数,采用氨基酸比值系数法进行营养评价.结果表明:37个不同品种... 比较薄壳山核桃不同品种果实氨基酸组成差异并进行营养评价,为薄壳山核桃良种选育和生产指导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以37个薄壳山核桃品种为研究对象,测定其氨基酸组成及质量分数,采用氨基酸比值系数法进行营养评价.结果表明:37个不同品种薄壳山核桃均检测出17种氨基酸,氨基酸总质量分数介于41.22~87.60 mg/g之间,平均值为68.78 mg/g;必需氨基酸质量分数介于13.88~26.10 mg/g之间,平均质量分数为20.89 mg/g;不同品种第1限制性氨基酸为蛋氨酸+胱氨酸或赖氨酸,氨基酸比值系数分介于68.15~81.19之间,平均值为76.13.以薄壳山核桃种仁中氨基酸总量、必需氨基酸总量等指标为参照,对不同品种薄壳山核桃营养价值差异进行系统聚类分析,37个薄壳山核桃品种可分为3类,其中以23号、14号等16个品种营养价值最高,可根据不同需求加强薄壳山核桃功能性产品的开发与品种选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薄壳山核桃 氨基酸 营养评价 聚类分析
下载PDF
油茶采穗圃树体截干对穗条性状的影响 被引量:14
14
作者 龙伟 姚小华 +3 位作者 吕乐燕 王开良 滕建华 史禹博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89-299,共11页
为摸清油茶(Camellia oleifera Abel)采穗圃大树截干复壮对穗条性状影响,对国家审定的长林3号、4号、18号、21号、27号、40号、53号和55号良种的树体性状进行测定,选择长林4号、长林18号、长林23号和长林55号进行截干处理,并连续两年对... 为摸清油茶(Camellia oleifera Abel)采穗圃大树截干复壮对穗条性状影响,对国家审定的长林3号、4号、18号、21号、27号、40号、53号和55号良种的树体性状进行测定,选择长林4号、长林18号、长林23号和长林55号进行截干处理,并连续两年对春梢穗条性状进行测定。结果显示:树体指数顺序依次为长林40号(1.18),长林27号(1.15),长林55号(1.05),长林23(1.03),长林21(1.02),长林3号(0.93),长林4(0.92),长林18(0.88),长林53(0.86);树体截干提高了穗条腋芽数量,截干初期腋芽萌发率较高,截干后期穗条性状与CK间的差距缩小;良种间长林4号和55号以截干90 cm为宜,长林18号和23号以截干130 cm为宜。截干初期穗粗对于芽位萌发的影响较强,截干后期则主要受到穗长的影响。综上所述,截干促进了油茶穗条性状的提高,在树形结构间存在差异,因此需根据树体结构采取合理的截干措施,同时对截干后树体应采取合理的修剪,维持树体穗条性状较高的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茶 采穗圃 截干 穗条
下载PDF
薄壳山核桃雄花花芽分化的解剖学研究 被引量:15
15
作者 常君 任华东 +4 位作者 刘雨 傅国林 董海日 姚小华 王开良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33-38,共6页
为掌握薄壳山核桃(Carya illinoinensis)雄花花芽分化规律,采用石蜡切片方法从显微水平上对浙江建德薄壳山核桃花芽发育过程各阶段特征进行观察,结果表明:3月中下旬分化初期,雄花芽与叶芽无区别;3月下旬鳞片分化期,花序基部逐渐形成突起... 为掌握薄壳山核桃(Carya illinoinensis)雄花花芽分化规律,采用石蜡切片方法从显微水平上对浙江建德薄壳山核桃花芽发育过程各阶段特征进行观察,结果表明:3月中下旬分化初期,雄花芽与叶芽无区别;3月下旬鳞片分化期,花序基部逐渐形成突起,进入鳞片化阶段;4月上旬苞片分化期,雄花序自上而下形成弯月形苞片原基,花序顶部呈馒头状;4月中旬进入雄花原基分化期,由苞片基部逐渐形成突起状雄花原基;4月下旬雄蕊原基出现,形成雄蕊原基,产生花药;4月下旬至5月上旬花药分化形成期,花药内形成花粉囊,花粉散出,花序凋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薄壳山核桃 雄花芽分化 形态学
下载PDF
油茶微量元素铜铁锌吸收和积累特征 被引量:9
16
作者 曹永庆 姚小华 +1 位作者 王开良 任华东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302-307,共6页
为弄清油茶(Camellia oleifera)对微量元素铜、铁、锌的吸收利用特征,对5年生‘长林4号’各器官的铜、铁、锌元素含量及其年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油茶植株中铁元素的含量最高,其次为锌和铜元素;单株油茶对锌、铜元素的年积累量分别... 为弄清油茶(Camellia oleifera)对微量元素铜、铁、锌的吸收利用特征,对5年生‘长林4号’各器官的铜、铁、锌元素含量及其年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油茶植株中铁元素的含量最高,其次为锌和铜元素;单株油茶对锌、铜元素的年积累量分别为62.97 mg和22.60 mg,约为3∶1。从果实发育期至成熟期,锌元素的单株吸收积累量为40.18 mg,约占年吸收积累量的63.81%,从抽梢期至果实成熟期,铜元素的单株吸收积累量为20.04 mg,占年吸收积累量的88.67%,从休眠期至抽梢期,油茶地上部分生长所需的铜、锌元素分别有30.25%和57.90%来源于根系贮存的营养;油茶对铁元素的吸收积累则集中在抽梢期至果实发育期,单株吸收量达0.34 g。这些为指导油茶科学施肥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茶 积累量
下载PDF
修剪模式对油茶采穗圃穗条性状及矿质元素的影响 被引量:7
17
作者 龙伟 姚小华 +3 位作者 吕乐燕 王开良 任华东 陈叙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1468-1476,共9页
【目的】研究了不同修剪模式对油茶采穗圃穗条性状及矿质元素含量变化的影响。【方法】采用轻剪、中剪和重剪3种模式对油茶8年生树体进行修剪,并测定新梢内N、P、K、Mg、Zn含量。【结果】长林3、4、18、21和53号在中剪,长林23和40号在... 【目的】研究了不同修剪模式对油茶采穗圃穗条性状及矿质元素含量变化的影响。【方法】采用轻剪、中剪和重剪3种模式对油茶8年生树体进行修剪,并测定新梢内N、P、K、Mg、Zn含量。【结果】长林3、4、18、21和53号在中剪,长林23和40号在轻剪时对穗条产量有利。修剪模式对穗条性状有显著或极显著影响,修剪前穗条性状变异系数依次为穗长(48.74%)>有效芽数(38.50%)>总芽数(25.94%)>穗粗(22.52%),修剪后穗条性状在品种间发生分化,增大了长林4号的穗条长度、长林21号的穗条长度和粗度,长林40号的粗度,长林23号的总芽数和有效芽数变异范围;除长林23号外,修剪降低总芽数在穗条间的变化幅度,增大有效芽数变异系数。修剪模式对品种间的穗条矿质元素含量有显著影响;中剪时部位间差异较小,矿质元素含量相对较高。穗条性状间存在极显著相关性。镁元素与磷元素和氮元素存在着正向或者反向的显著相关,对长林53号穗条有效芽的生长存在影响。【结论】修剪对穗条的生长和发育具有较大的影响,在生产中应根据需求采取合理的修剪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通油茶 采穗圃 树体 修剪
下载PDF
LED光质对油茶苗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7
18
作者 龚洪恩 吴鹏飞 +2 位作者 姚小华 龙伟 王开良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52-57,共6页
【目的】为探明光质对油茶苗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方法】以2年生‘长林4号’油茶扦插苗为试材,研究LED不同光质处理下油茶苗可溶性物质含量、内源激素水平及抗氧化酶活性的变化.【结果】LED不同光质对油茶苗中可溶性物质含量、内源激... 【目的】为探明光质对油茶苗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方法】以2年生‘长林4号’油茶扦插苗为试材,研究LED不同光质处理下油茶苗可溶性物质含量、内源激素水平及抗氧化酶活性的变化.【结果】LED不同光质对油茶苗中可溶性物质含量、内源激素水平及抗氧化酶活性相对于对照(白光)差异较为显著,且各光质处理之间也存在较大差异.蓝光处理下油茶苗可溶性蛋白、游离氨基酸和IAA含量最高;红光处理下油茶苗可溶性糖和MDA含量最高,可溶性蛋白、IAA和GA含量最低;R1(红/蓝=1/9)处理下油茶苗POD活性最高;R3(红/蓝=3/7)处理下油茶苗GA含量最高;R5(红/蓝=5/5)处理下油茶苗SOD活性最低;R7(红/蓝=7/3)处理下油茶苗SOD和CAT活性最高,MDA含量较低,ABA含量最低;R9(红/蓝=9/1)处理下油茶苗ABA含量最高;所有处理下油茶苗POD和CAT活性均高于对照,而ZR含量均低于对照.【结论】研究结果将为油茶育苗光质的选择提供有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茶苗 LED 光质 可溶性物质 内源激素 抗氧化酶
下载PDF
基于芽苗砧嫁接油茶砧穗创伤后内源激素动态变化分析 被引量:6
19
作者 龙伟 姚小华 吕乐燕 《植物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32-242,共11页
为研究油茶(Camellia oleifera A)嫁接时穗条和砧木创伤后内源激素动态变化规律,解析影响砧穗嫁接面愈合的生理机制,为油茶砧穗愈合生长机理提供理论支持。以树龄6年的长林18号和53号的穗条和实生砧木为材料,按照芽苗砧嫁接方法切割穗条... 为研究油茶(Camellia oleifera A)嫁接时穗条和砧木创伤后内源激素动态变化规律,解析影响砧穗嫁接面愈合的生理机制,为油茶砧穗愈合生长机理提供理论支持。以树龄6年的长林18号和53号的穗条和实生砧木为材料,按照芽苗砧嫁接方法切割穗条S0(0 min)、S10(10 min)、S40(40 min)和砧木茎段Z0(0 min)、Z10(10 min)后,利用液质联用法(HPLC-MS)测定吲哚乙酸(IAA)、脱落酸(ABA)、反式玉米素(TZR)、玉米素(Zeatin)、水杨酸(SA)和茉莉酸(JA)含量,分析不同时间段内源激素变化及品种间差异的关系。结果显示:创伤后18号的TZR、Zeatin和SA含量总体高于53号;18号IAA、SA和JA逐渐下降;TZR和Zeatin分别在S10和S0达最高值后下降;ABA在S10达最高值。53号IAA和JA爱S10达最高值后下降;TZR、Zeatin和SA在S10达低值后逐渐上升;ABA在S0达高值后逐渐下降。砧木茎段创伤前后激素含量除JA外18号高于53号;两品种Z0时激素含量下降,Z10后上升,仅53号ABA和SA含量在Z0达高值后下降。砧木茎段和根部激素含量在品种间除JA外18号高于53号,茎段的IAA、ABA高于根部,其他激素为根部高于茎段。激素比值在品种间和部位间差异明显;IAA/ABA、IAA/TZR、IAA/Zeatin和IAA/JA、ABA/TZR、ABA/Zeatin和ABA/JA比值为53号高于18号;穗条内SA/IAA为18号高于53号,SA/JA和SA/ABA为53号高于18号;砧木茎段均为18号高于53号;TZR/SA、TZR/JA比值在穗条和砧木茎段为18号高于53号。两品种创伤后IAA与JA极显著正相关,而IAA与SA,SA与JA在18号极显著正相关,53号极显著或显著负相关;53号TZR、Zeatin、SA间极显著或显著正相关,JA与TZR、Zeatin和SA极显著负相关。砧木茎段创伤后18号激素间为极显著或显著正相关;53号TZR和Zeatin与IAA、JA极显著正相关,与SA存在显著负相关,SA与JA有显著负相关。砧木茎段和根部间品种间仅在SA与各激素间相关性存在差异,其他激素间存在极显著正相关或负相关。综上所述,砧穗创伤后激素水平上18号在创伤面易于愈伤组织发育,而53号抗逆激素水平较高且与细胞分裂增殖类激素负相关,可能影响53号嫁接后愈合生长;嫁接应在创伤后10 min内较为适宜;砧穗间激素含量及比值的差异可能会影响后期嫁接部位形态重建以及穗条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茶 芽苗砧嫁接 砧木 穗条 创伤 内源激素
下载PDF
青稞新基因HvMEL1 AGO的克隆和条纹病胁迫下的表达 被引量:4
20
作者 姚晓华 王越 +3 位作者 姚有华 安立昆 王燕 吴昆仑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181-1190,共10页
为筛选与青稞条纹病相关的AGO类基因,本研究以青稞抗病品种昆仑14号和感病品种1141为材料,从感病和正常叶片的转录组测序结果中获得一个差异表达的AGO家族新基因,克隆验证了该基因为青稞HvMEL1 AGO。HvMEL1 AGO基因全长3462 bp,其中蛋... 为筛选与青稞条纹病相关的AGO类基因,本研究以青稞抗病品种昆仑14号和感病品种1141为材料,从感病和正常叶片的转录组测序结果中获得一个差异表达的AGO家族新基因,克隆验证了该基因为青稞HvMEL1 AGO。HvMEL1 AGO基因全长3462 bp,其中蛋白质编码区(CDS,coding domain sequence)在昆仑14号和1141品种中的一致性为100%,无内含子,全长3161 bp,包含一个3129 bp开放阅读框,编码1043个氨基酸,理论等电点为9.33,预测蛋白分子量为115,865.58 Da。蛋白质序列分析表明,HvMEL1 AGO为亲水性的不稳定酸性蛋白,具有高度保守的DUF1785、PAZ和PIWI结构域,属于AGO基因家族成员。进化树分析表明,HvMEL1 AGO与大麦AGO家族中HvAGO12、HvAGO18、HvAGO1D、HvAGO1B在拟南芥AGO家族系统发育树上属于AGO1一类;与HvAGO12的亲缘关系最近。蛋白质互作预测结果表明,在水稻中与MEL1作用密切的已知蛋白为DCL类,分别为DCL1、DCL2A、DCL3A、DCL3B和DCL4。半定量和定量PCR结果表明,条纹病胁迫下,抗病品种昆仑14号与感病品种1141的HvMEL1 AGO基因表达量显著下降;且1141显著高于昆仑14号(P<0.01)。推测青稞HvMEL1 AGO基因在青稞抗条纹病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本研究为探索HvMEL1 AGO基因在青稞抗条纹病过程中的作用及调控机制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稞 条纹病 HvMEL1 AGO基因 基因表达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