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W_(x)^(mp)基因改良晚粳品种宁84稻米品质
1
作者 黄宣 叶朝辉 严成其 《作物研究》 2024年第4期308-313,共6页
为改良晚粳水稻品种宁84的稻米品质,培育低直链淀粉含量的软米粳稻新品系,利用携带软米基因W_(x)^(mp)的水稻品种南粳9108为供体亲本,以晚粳品种宁84为受体亲本,利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将W_(x)^(mp)基因回交导入到宁84中,创制了宁84(W_(x)... 为改良晚粳水稻品种宁84的稻米品质,培育低直链淀粉含量的软米粳稻新品系,利用携带软米基因W_(x)^(mp)的水稻品种南粳9108为供体亲本,以晚粳品种宁84为受体亲本,利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将W_(x)^(mp)基因回交导入到宁84中,创制了宁84(W_(x)^(mp))改良系。结果显示:宁84(W_(x)^(mp))改良系的农艺性状与宁84差异不显著,其背景回复率达到98.7%;与宁84相比,其直链淀粉含量由17%降低到10%左右,胶稠度由70 mm增加到最高80 mm;改良系的垩白度和垩白粒率显著增高,透明度显著降低,碱消值保持不变,整精米率和精米率显著高于对照,食味品质明显提升。宁84(W_(x)^(mp))改良系的成功培育,为今后粳稻软米新品系的选育及推广打下了良好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育种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 W_(x)^(mp)基因 稻米品质 宁84
下载PDF
浙江近年育成粳稻新品种(系)部分抗病虫基因的分子检测与育种应用 被引量:3
2
作者 黄宣 金林灿 +2 位作者 叶朝辉 姜洁锋 施贤波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1159-1169,共11页
为明确浙江省近年育成常规晚粳稻品种(系)的稻瘟病、白叶枯病、褐飞虱等抗性基因的分布情况,利用分子标记检测分析了11个抗稻瘟病基因(Pita、Pib、Pigm、Pikh/Pi54、Pi9、Pi1、Pi2、Pi5、Pit、Pb1、Pikm),2个抗白叶枯基因(Xa21、Xa23)和... 为明确浙江省近年育成常规晚粳稻品种(系)的稻瘟病、白叶枯病、褐飞虱等抗性基因的分布情况,利用分子标记检测分析了11个抗稻瘟病基因(Pita、Pib、Pigm、Pikh/Pi54、Pi9、Pi1、Pi2、Pi5、Pit、Pb1、Pikm),2个抗白叶枯基因(Xa21、Xa23)和2个抗褐飞虱基因(Bph14、Bph15)在61个晚粳稻品种(系)分布情况。结果表明:稻瘟病抗性基因检出率最高的为Pib,分布频率为91.80%,Pikm、Pi2、Pita的分布频率分别为68.85%、67.21%、63.93%,Pit、Pi5、Pi9、Pikh/Pi54检出频率分别为34.43%、32.79%、26.23%、24.59%;Pb1、pigm检出率较低,分别为6.56%、1.64%;Pi1基因未检出;抗褐飞虱基因Bph14、Bph15检出率分别为6.56%、11.48%;抗白叶枯基因Xa21、Xa23在61个被检测品种(系)中无分布。利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将Xa23、Bph14、Bph15导入粳稻中并验证了抗性,结果表明,以上基因均具有较好的抗性。初步明确了浙江省新育成61个常规晚粳稻品种(系)的抗病虫基因分布情况,研究结果将为今后利用分子标记辅助技术将目标抗性基因转移到待改良品种中培育广谱多抗水稻新品种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粳稻 稻瘟病 白叶枯病 褐飞虱 分子标记 抗性基因检测
下载PDF
滇型晚粳不育系宁84A的选育与应用
3
作者 黄宣 叶朝辉 +2 位作者 金林灿 姜洁锋 施贤波 《作物研究》 2022年第5期460-463,共4页
宁84A是宁波市农业科学研究院选育的滇型晚粳不育系,已通过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浙审稻不育系2022007)。该不育系育性稳定、分蘖能力强、茎秆粗壮、叶色淡绿、米质较优,配合力强。介绍了宁84A的选育经过、主要特征特性、繁... 宁84A是宁波市农业科学研究院选育的滇型晚粳不育系,已通过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浙审稻不育系2022007)。该不育系育性稳定、分蘖能力强、茎秆粗壮、叶色淡绿、米质较优,配合力强。介绍了宁84A的选育经过、主要特征特性、繁殖制种技术规范及其应用前景。宁84A为选育“粳不籼恢”亚种间杂交水稻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对改良籼粳杂交水稻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水稻 晚粳稻 育种 滇型不育系 宁84A
下载PDF
经济多元化对澳门地区商业银行风险及绩效的影响
4
作者 叶朝晖 贾佳 《中国商论》 2021年第7期65-70,共6页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和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澳门经济多元化发展迎来了新的机遇。本文利用2012—2018年的澳门宏观经济数据和银行层面数据,探讨了经济多元化对银行破产风险及经营绩效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现阶段随着澳门经济多元...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和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澳门经济多元化发展迎来了新的机遇。本文利用2012—2018年的澳门宏观经济数据和银行层面数据,探讨了经济多元化对银行破产风险及经营绩效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现阶段随着澳门经济多元化水平的提升,澳门商业银行破产风险也随之上升,并且经济多元化也导致了澳门商业银行的经营绩效下滑。基于研究结论,我们为澳门经济多元化背景下的银行管理和政策制定提出了几点建议,以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多元化 银行风险 银行绩效 澳门 商业银行
下载PDF
儿童药物临床试验免费检查开具及结算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应用 被引量:3
5
作者 叶朝辉 严荧燕 +1 位作者 朱卓儿 陈漪 《中国现代应用药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93-397,共5页
目的借助信息化手段优化儿童药物临床试验开展过程中免费检查开具、可溯源性、费用结算以及隐私保护,提高项目运行效率和质量。方法基于现有医院信息系统,多科室联合设计并实施药物临床试验诊疗费用结算信息系统,实现药物临床试验免费... 目的借助信息化手段优化儿童药物临床试验开展过程中免费检查开具、可溯源性、费用结算以及隐私保护,提高项目运行效率和质量。方法基于现有医院信息系统,多科室联合设计并实施药物临床试验诊疗费用结算信息系统,实现药物临床试验免费检查的开具和实时结算,无需受试者监护人垫付报销。结果该系统兼顾成本与功能,可行性好,有效提升药物临床机构运行效率的同时保证了诊疗数据可溯源性,优化了儿童受试者体验与隐私保护。结论本系统的开发与设计可以有效提高儿童药物临床试验的项目运行效率,对其他新备案机构解决此类问题有较好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药物临床试验 经费管理 结算 信息系统 设计
原文传递
基于激光泵浦型原子传感器的核磁共振研究进展 被引量:1
6
作者 牟克翔 谭政 +3 位作者 王力 孙献平 叶朝辉 周欣 《中国激光》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3-15,共13页
磁场量子传感器(超导量子干涉仪、激光泵浦型原子传感器、金刚石氮-空位色心等)利用量子效应对磁场进行精密测量。激光泵浦型原子传感器具有灵敏度高、体积小、功耗低和易维护的优点,已成为当前快速发展的一个研究领域。激光泵浦型原子... 磁场量子传感器(超导量子干涉仪、激光泵浦型原子传感器、金刚石氮-空位色心等)利用量子效应对磁场进行精密测量。激光泵浦型原子传感器具有灵敏度高、体积小、功耗低和易维护的优点,已成为当前快速发展的一个研究领域。激光泵浦型原子传感器已被应用于核磁共振领域,用来获取物质更精确的核磁共振波谱以及实现特殊条件下对样品的测量。特别地,在延伸至零场-超低场(磁感应强度B<1μT)的核磁共振研究中,激光泵浦型原子传感器展现出了许多重要应用特性,拓展了人们对生物、化学物质更精细结构的探测和解析能力,进而使得核磁共振测量与研究覆盖了高场(B>1T)、低场(μT<B<1T)和零场-超低场(B<1μT)整个工作磁场范围。本文简要介绍了基于激光泵浦型原子传感器的零场-超低场核磁共振的基本原理和相关技术,包括核磁样品的极化增强(强磁场热极化、激光泵浦极化、动态核极化、仲氢诱导极化等)以及传输、编码和探测等,综述了近几年来基于激光泵浦型原子传感器的核磁共振研究进展,并展望了该技术的发展趋势和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用光学 零场-超低场核磁共振 激光泵浦型原子传感器 样品极化增强 波谱 磁共振影像
原文传递
基于药品管理探讨研究者发起的儿科药物临床研究实施风险及对策
7
作者 叶朝辉 严荧燕 +1 位作者 朱卓儿 陈漪 《中华医学科研管理杂志》 2024年第5期424-428,共5页
目的从研究药品管理探讨研究者发起的儿科药物临床研究实施风险并提出相关建议,以提高儿科临床研究的规范和质量。方法通过查阅文献资料和法律法规,结合项目管理中出现的研究药品相关问题,讨论国内研究者发起的儿科药物临床研究实施过... 目的从研究药品管理探讨研究者发起的儿科药物临床研究实施风险并提出相关建议,以提高儿科临床研究的规范和质量。方法通过查阅文献资料和法律法规,结合项目管理中出现的研究药品相关问题,讨论国内研究者发起的儿科药物临床研究实施过程中的风险点并提出对策建议。结果研究者发起的儿科药物临床研究中,研究药品来源多样,包括赞助方赠药、医院药房供应和社会药房供应,带来了不同的管理风险,需要特别关注。同时,研究执行过程中儿科用药特有的风险点也需充分关注。医疗机构应加强研究药品的全流程管理,确保研究顺利进行。结论研究者发起的儿科药物临床研究是对儿童新药临床试验的补充和延展,医疗机构积极开展的同时,建议从药品供应、受试者补偿和儿童剂型等角度加强立项审查,实施研究药品中心化管理,重视药品不良事件伦理审查,加强人员培训及采用信息化结算,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和研究质量,为我国儿童用药研发和儿科医学高质量发展提供助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研究者发起 药物临床研究 药品管理 儿科
原文传递
超声造影联合超微血管成像对下肢穿支皮瓣移植术前穿支血管评估的临床价值
8
作者 姜月茗茗 魏鹏 +3 位作者 卢剑 叶朝辉 华祖广 张盛敏 《中华医学超声杂志(电子版)》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707-711,共5页
目的评估超声造影(CEUS)联合超微血管成像(SMI)在下肢穿支皮瓣移植术前穿支血管定位中的价值。方法对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宁波市第一医院就诊的69例患者共85条下肢皮瓣穿支,分别行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SMI、CEUS及超声造影模... 目的评估超声造影(CEUS)联合超微血管成像(SMI)在下肢穿支皮瓣移植术前穿支血管定位中的价值。方法对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宁波市第一医院就诊的69例患者共85条下肢皮瓣穿支,分别行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SMI、CEUS及超声造影模式下的超微血管成像(CEUS+SMI)检测。采用Kappa一致性检验分析4种检查方法的一致性;以术中定位为金标准,采用χ^(2)检验比较4种模式显示穿支血管能力(显示率和准确率)的差异。结果CDFI、SMI、CEUS和CEUS+SMI对下肢皮瓣穿支血管的显示率分别为74.11%、85.88%、88.23%、95.29%;以术中所核实的穿支显示和定位作为参考标准,CDFI、SMI、CEUS和CEUS+SMI对下肢皮瓣穿支血管探查的准确率分别为60.00%、76.47%、78.82%、92.94%,CEUS+SMI与CDFI、SMI、CEUS比较均表现出更高的准确率(χ^(2)=25.631、8.900、6.986,P<0.001、=0.003、=0.008)。同时CEUS+SMI的检查时间明显短于CDFI的检查时间[(26.5±8.4)min vs(43.4±11.1)min],两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5.136,P=0.001)。结论CEUS+SMI定位下肢穿支血管的能力明显优于CDFI、SMI和CEUS,同时可大大缩短检查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造影 超微血管成像 穿支 皮瓣
原文传递
HPLC法测定乳汁中奥硝唑浓度
9
作者 叶朝辉 余莉 +2 位作者 苗彩云 陆晓东 毛瑛瑛 《中国临床药学杂志》 CAS 2018年第2期99-101,共3页
目的建立HPLC法测定乳汁中奥硝唑的浓度,并监测产后用药妇女乳汁中奥硝唑含量。方法采用Agilent Eclipse XDB-C18柱(150 mm×4.6 mm,5μm),以甲醇-水(27.5∶72.5)为流动相,甲硝唑为内标,检测波长320 nm,流速1.0m L·min-1,柱温3... 目的建立HPLC法测定乳汁中奥硝唑的浓度,并监测产后用药妇女乳汁中奥硝唑含量。方法采用Agilent Eclipse XDB-C18柱(150 mm×4.6 mm,5μm),以甲醇-水(27.5∶72.5)为流动相,甲硝唑为内标,检测波长320 nm,流速1.0m L·min-1,柱温30℃。收集产后使用奥硝唑的妇女乳汁,进行乳药浓度监测。结果乳汁中奥硝唑质量浓度在0.875~54.95 mg·L^(-1)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 3,乳汁中最低检测限为0.075 mg·L^(-1)。在低、中、高3种浓度下,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8.54%、101.34%和103.11%。对9位产后用药妇女乳汁中奥硝唑含量监测结果为1.88~10.86 mg·L^(-1)。结论本研究建立的HPLC法可快速、准确地用于测定乳汁中奥硝唑的浓度。产后用药妇女乳汁中奥硝唑含量较高、且个体差异较大,建议在连续用药期间暂停授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硝唑 HPLC 乳药浓度
原文传递
Adsorption of Xe in zeolite MCM-22 被引量:1
10
作者 Chen Fang Deng Feng +2 位作者 Cheng Mojie Yue Yong ye chaohui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SCIE EI CAS 2002年第7期542-547,共6页
Adsorption of xenon in zeolite MCM-22, a zeolite containing two separate pore systems, has been investigated in detail by variable temperature (VT) 129Xe NMR spectroscopy. NMR results suggest that Xe atoms are prefere... Adsorption of xenon in zeolite MCM-22, a zeolite containing two separate pore systems, has been investigated in detail by variable temperature (VT) 129Xe NMR spectroscopy. NMR results suggest that Xe atoms are preferentially adsorbed in the supercages of the zeolite at low Xe pressure (less than a few atmosphere), while Xe atoms can penetrate into the two-dimensional sinusoidal channels at high Xe pressure. Exchange of xenon at the different adsorption sites in the same supercage, i.e. xenon atoms in the two pockets and those in the central part of the supercage, was confirmed at 145 K by two-dimensional (2D) 129Xe NMR exchange spectroscopy. The time scale for the exchange is about several millisecond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CM-22 ZEOLITE ADSORPTION 129Xe NMR.
原文传递
儿科临床用药中的护理风险与管理对策分析 被引量:2
11
作者 朱会会 叶超慧 申慧丽 《中国药物滥用防治杂志》 CAS 2022年第3期388-392,共5页
目的:探讨儿科临床用药中的护理风险与管理对策。方法:选择2019年2月—2021年2月在该院治疗的160例儿科患者,根据护理措施采取的时间分为实施前和实施后,实施前(2019年2月—2020年2月)80例患儿采取常规护理,实施后(2020年3月—2021年2月... 目的:探讨儿科临床用药中的护理风险与管理对策。方法:选择2019年2月—2021年2月在该院治疗的160例儿科患者,根据护理措施采取的时间分为实施前和实施后,实施前(2019年2月—2020年2月)80例患儿采取常规护理,实施后(2020年3月—2021年2月)80例患儿采取护理风险管理,比较实施前后组临床护理质量评分情况、护理风险防控效果、护理满意度、用药知识程度掌握情况。结果:实施后治疗护理质量、心理护理质量、生活护理质量、用药健康宣教评分高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后护理风险事件、护理差错、护理纠纷少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后护理满意度为97.50%,高于实施前的83.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后用药知识程度掌握率为98.75%,高于实施前的8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风险管理有助于改善临床护理质量,提高患儿的满意度和用药知识掌握程度,护理风险事件、差错、纠纷发生较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科 临床用药 护理风险 管理 效果
原文传递
Helical nanostructure of tubular metal-organic complex synthesized by sonochemical process
12
作者 WANG Ting LU XiaoMing +2 位作者 HAN Li PANG XiaoLi ye chaohui 《Science China Chemistry》 SCIE EI CAS 2008年第10期971-975,1057-1058,共7页
Tubular metal-organic complex (C2H9N2)2(C2H10N2)0.5[MoO2(OC6H4O)2] has been synthesized. The title complex crystallizes in the tetragonal system, space group P4(2)/n with a = 25.214(8), c = 7.484(4) ?, and Z = 8. The ... Tubular metal-organic complex (C2H9N2)2(C2H10N2)0.5[MoO2(OC6H4O)2] has been synthesized. The title complex crystallizes in the tetragonal system, space group P4(2)/n with a = 25.214(8), c = 7.484(4) ?, and Z = 8. The X-ray structural analysis of the complex reveals tube-like framework which is stabilized by hydrogen bond. Chiral anions [Mo(V)O2(OC6H4O)2]3? of the complex have two types of isomers(λ /δ configuration). Helical nanostructure of this metal-organic complex was formed using a sonochemical method. Sonocation may lead to the transformation from the bulk tubular complex to the helical nanostructure. The as-synthesized nanohelices were all double-stranded and left- and right-handed nanohelices were both formed. The helical nanostructure is a new morphology of inorganic-organic hybrid materials on the nanoscale level and the exact formation mechanism of these helices still needs further investig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ETAL-ORGANIC complex HELICAL NANOSTRUCTURE SONOCHEMICAL method
原文传递
影像揭示生命奥秘
13
作者 叶朝辉 骆清铭 周欣 《中国科学:生命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155-1157,共3页
古时候,人们利用水中倒影整理妆容,后来发现磨光的石片、铜片也有同样效果,再后来发明了玻璃镜.但那时候人们还不知道这是利用了光的反射原理.1674年,荷兰人列文虎克靠精湛的手工磨制技术创造出300倍显微镜,首次观察到了完整的活细胞,... 古时候,人们利用水中倒影整理妆容,后来发现磨光的石片、铜片也有同样效果,再后来发明了玻璃镜.但那时候人们还不知道这是利用了光的反射原理.1674年,荷兰人列文虎克靠精湛的手工磨制技术创造出300倍显微镜,首次观察到了完整的活细胞,开启了探索微观生命活动的序幕.1895年,德国物理学家伦琴发现X射线可以穿透人体,推动了放射学的诞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的反射 德国物理学家 荷兰人 水中倒影 放射学 列文虎克 X射线 显微镜
原文传递
Lamellar metal-organic complex and its rod-like nanoparticles prepared with ultrasonic technique
14
作者 LU XiaoMing WANG Ting +2 位作者 HAN Li PANG XiaoLi ye chaohui 《Science China Chemistry》 SCIE EI CAS 2008年第9期829-833,共5页
Metal-organic complex (H3NCH2CH2NH2)3[MoO2(OC6H4O)2] with a lamellar morphology has been syn- thesized. Its crystal structure was confirmed by single-crystal X-ray diffraction. The morphology of the crystal was observ... Metal-organic complex (H3NCH2CH2NH2)3[MoO2(OC6H4O)2] with a lamellar morphology has been syn- thesized. Its crystal structure was confirmed by single-crystal X-ray diffraction. The morphology of the crystal was observed by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SEM). The metal-organic nanoparticles have been prepared by using an ultrasonic method. The morphology of the as-prepared nanoparticles was observed by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 (TEM). The possible formation mechanism has also been propos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ETAL-ORGANIC complex NANOPARTICLE ULTRASONIC technique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