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钾素供应和光强对油菜叶片光合能力的影响
1
作者 何紫瑶 陈其睿 +7 位作者 胡文诗 谷贺贺 宋毅 叶晓磊 张洋洋 陆志峰 任涛 鲁剑巍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43-854,共12页
为明确钾素供应和光强对油菜叶片生长和光合特性的影响,本研究采用钾素供应和光强两因素的试验设计,其中钾素供应设计3个水平,分别为严重缺钾(0.03 mmol·L^(-1)KCl)、轻度缺钾(0.09 mmol·L^(-1)KCl)和充足钾供应(2.00 mmol... 为明确钾素供应和光强对油菜叶片生长和光合特性的影响,本研究采用钾素供应和光强两因素的试验设计,其中钾素供应设计3个水平,分别为严重缺钾(0.03 mmol·L^(-1)KCl)、轻度缺钾(0.09 mmol·L^(-1)KCl)和充足钾供应(2.00 mmol·L^(-1)KCl),光强设置2个水平,分别为低光强(LL,~200μmol·m^(-2)·s^(-1))和高光强(HL,~400μmol·m^(-2)·s^(-1)),在水培条件下研究了不同钾素供应和光强处理油菜叶片的生长、气体交换参数、叶绿素荧光特征以及叶肉细胞超微结构特征,以期为多变环境条件下钾肥的合理施用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钾素供应和光强显著影响油菜叶片的生长。相同的钾素供应下,高光强处理油菜叶片厚度和比叶重较低光强分别增加了19.6%~24.3%和57.1%~73.6%,而在严重缺钾胁迫时,净光合速率较低光强条件降低了63.8%。严重缺钾胁迫叶片在高光强条件下受到光抑制,实际光化学效率、最大羧化速率和最大电子传递速率等光合关键参数明显降低,叶绿体发育不良,同时缺钾导致叶肉细胞间空隙比例减小,叶肉导度降低,进而使得叶片光合能力显著下降。综上所述,钾素供应和光强共同调节叶片形态结构,影响光合能力,高光强下钾素供应不足会严重影响油菜的生长,合理施用钾肥有利于提高油菜对光强变化的适应性,保持光合能力的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菜 光照强度 光合作用 叶绿体超微结构 叶绿素荧光
下载PDF
镁肥用量对油菜籽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4
2
作者 叶晓磊 耿国涛 +4 位作者 肖国滨 吕伟生 任涛 陆志峰 鲁剑巍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3063-3073,共11页
我国冬油菜主产区土壤缺镁严重,为明确镁肥施用在油菜增产提质上的作用,于2020/2021和2021/2022油菜种植季在江西进贤和湖南安仁开展田间试验,共设置0、15、30、45和60 kg MgO hm^(–2)5个镁肥施用量。研究了镁肥用量对油菜籽产量及其... 我国冬油菜主产区土壤缺镁严重,为明确镁肥施用在油菜增产提质上的作用,于2020/2021和2021/2022油菜种植季在江西进贤和湖南安仁开展田间试验,共设置0、15、30、45和60 kg MgO hm^(–2)5个镁肥施用量。研究了镁肥用量对油菜籽产量及其构成因子、籽粒镁含量、含油率和脂肪酸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施镁显著增加了油菜籽粒产量(增幅为12.0%-77.1%),当镁肥用量为21.4-45.6 kg MgO hm^(–2)时菜籽产量达到最高。与不施镁肥相比,施镁使油菜单株角果数、每角粒数和千粒重分别增加了5.0%-64.7%、1.8%-19.6%和7.1%-8.7%,但对收获密度影响不显著。施镁后籽粒镁含量增幅为5.0%-30.3%,含油率增加了0.63-5.11个百分点,蛋白质含量下降了1.45-2.34个百分点,籽粒含水率和硫甙含量则无明显变化。镁肥施用显著增加了单位面积籽粒产油量(14.4%-83.4%)和蛋白产量(9.8%-68.1%),当镁肥用量为30-45 MgO hm^(–2)时产油量达到最高。从脂肪酸组成来看,施镁对籽粒油酸含量和亚麻酸含量有提升作用,增幅分别为4.4%-16.0%和3.8%-40.8%,但降低了亚油酸含量,降幅为1.2%-10.1%,对其他脂肪酸组分的影响则较小。综上,施镁有利于提高油菜产量及其构成因子(单株角果数、每角粒数、千粒重)、籽粒含油量及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实现产量和品质的协同提升。当镁肥用量为30-45 MgO hm^(–2)时产量与产油量均达到较高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镁肥 油菜 产量构成 脂肪酸组成 镁含量
下载PDF
我国西部地区蜱类携带斑点热群立克次体现状 被引量:1
3
作者 叶晓磊 谭伟龙 石清明 《寄生虫与医学昆虫学报》 CAS 2023年第2期121-128,共8页
近几十年来,蜱传疾病已经成为一个全球性的健康问题。在世界范围内斑点热群立克次体(SFGR)被认为是重要的蜱传病原体。伴随着全球一体化进程的加快,近年来在我国西部地区多次发现蜱传新发再发病原体。本文主要针对我国西部地区蜱虫携带... 近几十年来,蜱传疾病已经成为一个全球性的健康问题。在世界范围内斑点热群立克次体(SFGR)被认为是重要的蜱传病原体。伴随着全球一体化进程的加快,近年来在我国西部地区多次发现蜱传新发再发病原体。本文主要针对我国西部地区蜱虫携带斑点热群立克次体现状进行了简要概述,以期为我国西部地区蜱传斑点热群立克次体疾病的系统研究和综合防控提供参考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部地区 斑点热群立克次体
下载PDF
几种灭蟑毒饵对德国小蠊的实验室灭效观察 被引量:2
4
作者 夏凯 叶晓磊 +4 位作者 陈德华 陈超 贾德胜 韩招久 谭伟龙 《中华卫生杀虫药械》 CAS 2018年第4期339-341,共3页
目的了解常见市售灭蟑毒饵对德国小蠊的杀灭效果,为现场防治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参照国家标准(GB/T 13917.7-2009),进行室内药效测定。结果 16种市售蟑螂毒饵中,杀蟑效果较突出的是0.05%氟虫腈颗粒毒饵(编号G1)和2%氟蚁腙胶饵(编号G9... 目的了解常见市售灭蟑毒饵对德国小蠊的杀灭效果,为现场防治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参照国家标准(GB/T 13917.7-2009),进行室内药效测定。结果 16种市售蟑螂毒饵中,杀蟑效果较突出的是0.05%氟虫腈颗粒毒饵(编号G1)和2%氟蚁腙胶饵(编号G9),7 d死亡率均达到100%且LT_(50)为1.56和0.98 d,LT_(95)达到4.81和3.80 d;0.05%氟虫腈颗粒饵(编号G2),0.05%氟虫腈胶饵(编号分别为G5,G7)和2.15%吡虫啉胶饵(编号G12),7 d死亡率均达到90%以上且LT_(50)小于2 d,LT_(95)大于7 d,杀虫效果良好;有3种杀虫药剂灭蟑效果稍差,分别是2种0.05%氟虫腈胶饵和2.15%吡虫啉胶饵(编号分别为G4,G6,G13),7d死亡率均低于70%且LT_(50)均大于4 d。结论大部分市售蟑螂毒饵灭蟑性能良好,3种灭效较差的剂型均为胶饵,实际使用中建议根据现场情况,轮换使用不同有效成分、不同剂型的毒饵,及时补充消耗毒饵,注意胶饵的保湿型,达到有效防控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灭蟑毒饵 德国小蠊 灭效观察
下载PDF
Lymphocyte Subsets and Sister-chromatid Exchanges in the Students Exposed to Formaldehyde Vapor 被引量:15
5
作者 YING CHEN-JIANG ye xiao-lei +6 位作者 XIE HONG YAN WEN-SHENG ZHAO MEI-YING XIA TONG AND YIN SHU-YI.(Department of Environmental Health, Tongji Medical University, Wuhan 430030, China Department of Public Health, Wenzhou Medical College, Wenzhou 317400, China Department of Anatomy,Tongji Medical University, Wuhan 430030, China) 《Biomedical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s》 SCIE CAS CSCD 1999年第2期88-94,共7页
The present report evaluates the effects of formaldehyde (FA) exposure on peripheral lymphocytes by using heth genetic and immunological parameters. Twenty-three non-smoking students in the study had inhalation exposu... The present report evaluates the effects of formaldehyde (FA) exposure on peripheral lymphocytes by using heth genetic and immunological parameters. Twenty-three non-smoking students in the study had inhalation exposure to 0.508 ±0. 299 mg/m3 of FA for a Period of 8 weeks (3h × 3 times each week) during anatomy classes. As for composition of lymphocyte subsets after FA exposare,significant increase was found in the percentage of CD19(B cells), while sighficant decrease was observed in CD3(total T cells), CD4(T helper-inducer cells), and CD8(T cytotoxic-suppressior cells) with a P<0 .01. Increase in the ratio of T-helper-inducer cells to T-cytotoxic-suppressor cells (T4 / T8) was also observed with statistical sighcance after exposure (P < 0.001). In the meanwhile,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 > 0 .05) was reported between lymphocyte prolifendion rate and sisterchromatid exchange (SCE) at the exposure level and duration. It is suggested that the lymphocyte subsets may be most susceptible to the effects of FA, though a single immunological endpoint is rarely related with pathophysiological interpret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ES FA DNA Lymphocyte Subsets and Sister-chromatid Exchanges in the Students Exposed to Formaldehyde Vapor HECK
下载PDF
Micronuclei in Nasal Mucosa, Oral Mucosa and Lymphocytes in Students Exposed to Formaldehyde Vapor in Anatomy Class 被引量:7
6
作者 YING CHEN -JlANG YAN WEN-SHENG +4 位作者 ZHAO MEI-YING ye xiao-lei XIE HONG YIN SHU-YI ZHU XIAN-SHU(Department of Environmental Health, n Dgurtment of Anatomy,Tongji the ical University, Wuhan, China)(Department of Public Health, Wengzhou theical Chllege, Ch 《Biomedical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s》 SCIE CAS CSCD 1997年第4期451-455,共5页
The frequency of micronuclei (MN) in cells of the nasal mucosa, oral mucosa and in lym-phocytes was evaluated for 25 students in anatomy classes exposed to formaldehyde (FA) overan 8-week period. Each student served a... The frequency of micronuclei (MN) in cells of the nasal mucosa, oral mucosa and in lym-phocytes was evaluated for 25 students in anatomy classes exposed to formaldehyde (FA) overan 8-week period. Each student served as his or her own control. The time-weighted averageconcentration (TWA) of fOrmaldehyde in anatomical laboratories and in students' dormitorieswas 0. 508 ± 0. 299 mg/m3 and 0. 012 ± 0. 0025mg/m3, respectively. A higher frequency ofmicronuclei was observed in nasal and oral exfoliative cells after formaldehyde exposure (3. 85± 1. 48 vs 1 .20± 0. 676 and 0. 857 ± 0. 558 vs 0. 568 ± 0. 317, paired-t test: P< 0. 001and P < 0. 01, respectively). No significant increase in the frequency of lymphocyte micronu-clei was found after formaldehyde exposure (P >0. 05 ). The present study shows that nasalmucosa cel1s exposed through respiration are the chief target of FA-induced genotoxic effec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es Oral Mucosa and Lymphocytes in Students Exposed to Formaldehyde Vapor in Anatomy Class Micronuclei in Nasal Mucosa NIOSH
下载PDF
液体焦糖色固形物含量、锤度、密度、比重、波美度检测方法的探讨 被引量:2
7
作者 陈志颖 徐正康 +5 位作者 周彦斌 罗建勇 李海燕 叶晓蕾 郭峰 孙铭 《中国食品添加剂》 CAS 2019年第3期158-161,共4页
对液体焦糖色的固形物含量、锤度、密度、比重、波美度的检测方法进行了初步探讨。实验结果表明:海砂法和卤素快速水分测定仪法可以测定液体焦糖色的固形物含量,其中海砂法的检测精度高但检测用时长,卤素快速水分测定仪法精确度低但检... 对液体焦糖色的固形物含量、锤度、密度、比重、波美度的检测方法进行了初步探讨。实验结果表明:海砂法和卤素快速水分测定仪法可以测定液体焦糖色的固形物含量,其中海砂法的检测精度高但检测用时长,卤素快速水分测定仪法精确度低但检测用时短;折光率仪可以检测出焦糖色的锤度但并不能得出其固形物含量值;电子比重计可以测定出液体焦糖色的密度,并由此换算出比重、波美度等质量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体焦糖色 固形物含量 锤度 密度 比重 波美度
下载PDF
几种驱避剂对埃及伊蚊驱避效果的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陈德华 周泰霖 +4 位作者 叶晓磊 夏凯 朱长强 韩招久 谭伟龙 《中华卫生杀虫药械》 CAS 2018年第6期539-541,共3页
目的观察9种市售驱避剂对埃及伊蚊的驱避效果。方法选择不同浓度及剂型的驱避剂9种,在实验室对埃及伊蚊进行驱避剂效果试验。结果驱避剂的驱避效果随着驱避剂浓度的升高而增加。5%、10%、15%避蚊胺的驱蚊效果持续时间分别为4、5.3、7.5h... 目的观察9种市售驱避剂对埃及伊蚊的驱避效果。方法选择不同浓度及剂型的驱避剂9种,在实验室对埃及伊蚊进行驱避剂效果试验。结果驱避剂的驱避效果随着驱避剂浓度的升高而增加。5%、10%、15%避蚊胺的驱蚊效果持续时间分别为4、5.3、7.5h;5%、10%、15%驱蚊酯的驱蚊效果持续时间分别为4.3、4.5、5h。15%、20%、30%羟哌酯的驱蚊效果持续时间分别为7.3、8、10h。结论不同品种与浓度的驱避剂对埃及伊蚊表现出不同的驱避效果,有效保护时间总体上随使用浓度提高而提升,可根据需要选择使用相应的驱避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避蚊胺 驱蚊酯 羟哌酯 有效保护时间 埃及伊蚊
下载PDF
亚硫酸铵法焦糖色的色空间坐标初探 被引量:1
9
作者 周彦斌 叶晓蕾 +2 位作者 梁志华 郭峰 黄彩平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126-129,共4页
研究亚硫酸铵法焦糖色的色空间坐标与颜色指标、反应剂用量的关系。分析对比亚硫酸铵法焦糖色的色率、红色指数、黄色指数与L^(*)、a^(*)、b^(*)值,以不同用量的亚硫酸盐、氨化合物、碱制备焦糖色,研究反应终点L^(*)、a^(*)、b^(*)值随... 研究亚硫酸铵法焦糖色的色空间坐标与颜色指标、反应剂用量的关系。分析对比亚硫酸铵法焦糖色的色率、红色指数、黄色指数与L^(*)、a^(*)、b^(*)值,以不同用量的亚硫酸盐、氨化合物、碱制备焦糖色,研究反应终点L^(*)、a^(*)、b^(*)值随反应剂用量、终点色率的变化。反应剂用量相同时,不同色率焦糖色的红色指数、黄色指数非常接近;色率上升,L^(*)值下降,a^(*)、b^(*)值上升。亚硫酸盐用量增加,同等色率焦糖色的L^(*)值上升但不显著,a^(*)值下降,b^(*)值下降但不显著;相同亚硫酸盐用量,焦糖色色率升高,L^(*)值下降,a^(*)值上升,b^(*)值上升但不显著。氨用量增加,同等色率焦糖色的L^(*)、a^(*)值没有显著变化,b^(*)值上升但不显著;相同氨用量,焦糖色色率升高,L^(*)、a^(*)值没有显著变化,b^(*)值上升且幅度显著增大。碱用量增加,同等色率焦糖色的L^(*)、a^(*)值没有显著变化,b^(*)值上升;相同碱用量,焦糖色色率升高,L^(*)值下降但不显著,a^(*)、b^(*)值上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硫酸铵法焦糖色 色空间坐标 亚硫酸盐
下载PDF
亚硫酸铵法焦糖色的流变性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叶晓蕾 周彦斌 +5 位作者 郭峰 陈志颖 李碧珠 罗建勇 李海燕 梁志华 《中国食品添加剂》 CAS 2019年第11期79-83,共5页
目的研究亚硫酸铵法焦糖色的流变性质。方法用黏度计测定亚硫酸铵法焦糖色在不同剪切速率、温度、固形物含量下的黏度和剪切应力,研究其黏度随剪切速率和时间的变化,通过回归分析拟合出亚硫酸铵法焦糖色的流体方程、温度与黏度关系方程... 目的研究亚硫酸铵法焦糖色的流变性质。方法用黏度计测定亚硫酸铵法焦糖色在不同剪切速率、温度、固形物含量下的黏度和剪切应力,研究其黏度随剪切速率和时间的变化,通过回归分析拟合出亚硫酸铵法焦糖色的流体方程、温度与黏度关系方程、固形物含量与黏度关系方程。结果不同剪切速率下亚硫酸铵法焦糖色的黏度有明显差异,但是不随时间而变化;Power Law模型的拟合效果优于Bingham模型;不同固形物含量亚硫酸铵法焦糖色的阿伦尼乌斯方程相关系数均有R2>0.995;指数函数模型拟合亚硫酸铵法焦糖色固形物含量与黏度关系方程的效果优于幂函数模型。结论亚硫酸铵法焦糖色属于非牛顿流体中的时间独立性假塑性流体;流体方程中的Power Law模型τ=kγn能较好地表示亚硫酸铵法焦糖色剪切应力与剪切速率之间的关系;亚硫酸铵法焦糖色黏度与温度的关系符合阿伦尼乌斯方程η=Aexp(Ea/RT);指数函数模型η=a′exp(b′C)能较好地表示亚硫酸铵法焦糖色固形物含量与黏度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硫酸铵法焦糖色 黏度 剪切速率 剪切应力 温度 固形物含量
下载PDF
宁波江北地区汉族青壮年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基因C677T多态性和体力活动与缺血性脑卒中的关系 被引量:1
11
作者 翁秋燕 查芹 +2 位作者 牛艳芳 叶小磊 陈轶尘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CAS 2021年第1期4-9,共6页
目的研究宁波江北地区汉族人群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基因C677T(MTHFR C677T)多态性与体力活动之间相互作用对青壮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发病危险的影响,探讨其与缺血性脑卒中的关系,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一级预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 目的研究宁波江北地区汉族人群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基因C677T(MTHFR C677T)多态性与体力活动之间相互作用对青壮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发病危险的影响,探讨其与缺血性脑卒中的关系,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一级预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8年1月宁波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78例青壮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组)患者,82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为研究对象,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内切酶长度多态性方法(PCR-RFLP)检测MTHFR C677T基因多态性。采用SPSS 19.0软件进行t检验和χ^(2)检验,用Hardy-Weinberg平衡检验确认样本的群体代表性,应用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缺血性脑卒中与体力活动、MTHFR C677T基因型的关联,体力活动与MTHFR C677T基因型协同作用对缺血性脑卒中发病的影响。结果 AIS组T等位基因的频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AIS组低体力活动占比高于对照组(P <0.05)。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MTHFR C677T基因型TT、低体力活动均是危险因素。经过调整主要混杂因素后,MTHFR C677T基因型TT的患病风险是基因型CC的2.717倍(P <0.05)。MTHFR C677T基因型TT与低体力活动的相互作用对青壮年缺血性脑卒中发病危险具有显著的协同作用(OR=4.53,95%CI:1.360~9.753,P <0.05)。结论 MTHFR C677T TT型基因及低体力活动是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MTHFR C677T基因型TT与低体力活动的相互作用对宁波江北地区青壮年缺血性脑卒中发病危险具有显著的协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 基因多态性 低体力活动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