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20—2023年秦皇岛市蚊蝇密度监测
1
作者 叶茁 李兵 +1 位作者 李红梅 张紫阳 《中华卫生杀虫药械》 CAS 2024年第3期238-240,244,共4页
目的 了解秦皇岛市蚊类和蝇类密度、种群分布,为防治工作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诱蚊灯与笼诱法分别对蚊类和蝇类进行监测。结果 2020—2023年秦皇岛市蚊类和蝇类密度分别是0.59只/(灯·h)、1.54只/笼,监测的蚊类以淡色库蚊种群为主,... 目的 了解秦皇岛市蚊类和蝇类密度、种群分布,为防治工作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诱蚊灯与笼诱法分别对蚊类和蝇类进行监测。结果 2020—2023年秦皇岛市蚊类和蝇类密度分别是0.59只/(灯·h)、1.54只/笼,监测的蚊类以淡色库蚊种群为主,在整体监测到的蚊类中占比为90.67%,监测到的蝇类以家蝇为主,占比为44.93%。每年7月蚊蝇的密度最高。在牲畜窝棚中蚊密度最高,而在农贸市场、餐饮外环境以及绿化带等环境中,蝇密度比较高。结论 农户以及牲畜窝棚蚊密度高,农贸市场、餐饮外环境以及绿化带蝇密度高,需要加强对蚊蝇的防治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皇岛市 监测
下载PDF
尿肝素结合蛋白对结石性复杂性尿路感染的早期诊断价值及对术后早期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4
2
作者 张晨阳 朱文 +5 位作者 贾智明 任川川 冶卓 王焱 王庆伟 文建国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0年第28期5202-5205,共4页
目的探讨尿肝素结合蛋白(U-HBP)对结石性复杂性尿路感染患者的早期诊断价值及对术后早期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7月至2019年11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住院的99例上尿路结石患者。99例患者包括术前结石性... 目的探讨尿肝素结合蛋白(U-HBP)对结石性复杂性尿路感染患者的早期诊断价值及对术后早期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7月至2019年11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住院的99例上尿路结石患者。99例患者包括术前结石性复杂性尿路感染21例(感染组)和术前结石性非尿路感染患者78例(非感染组)。按术后早期是否发生SIRS将患者分为SIRS组(16例)和非SIRS组(83例)。比较感染组和非感染组术前1 d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U-HBP水平。比较SIRS组和非SIRS组年龄、性别、尿培养阳性率、PCT、CRP、U-HBP。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价U-HBP水平对结石性复杂性尿路感染的早期诊断价值及对术后早期SIRS的预测价值。结果感染组U-HBP水平高于非感染组(P<0.05)。SIRS组女性占比、尿培养阳性率和U-HBP水平均高于非SIRS组(P<0.05)。U-HBP水平诊断术前结石性复杂性尿路感染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651,当截断值为38.23μg·L^-1时,诊断结石性复杂性尿路感染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1.4%、66.7%。U-HBP水平预测术后早期SIRS发生的AUC为0.832,当U-HBP的截断值为176.74μg·L^-1时,预测术后SIRS发生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1.3%、88.0%。结论 U-HBP可作为诊断术前结石性复杂性尿路感染及预测术后早期是否发生SIRS的新型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泌尿系结石 复杂性尿路感染 尿肝素结合蛋白 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
下载PDF
下扬子及其邻区地壳和上地幔结构的接收函数研究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4
3
作者 叶卓 李秋生 +3 位作者 张洪双 王晓冉 韩如冰 吴庆宇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707-715,共9页
本文通过对两条宽频地震密集台站剖面记录的远震事件进行接收函数分析,得到了切过下扬子地区的高分辨率地壳和上地幔顶部结构断面。接收函数结果揭示了此区主要块体结构特征以及地表出露晚中生代岩浆岩以及相关矿床下方的深部结构响应:... 本文通过对两条宽频地震密集台站剖面记录的远震事件进行接收函数分析,得到了切过下扬子地区的高分辨率地壳和上地幔顶部结构断面。接收函数结果揭示了此区主要块体结构特征以及地表出露晚中生代岩浆岩以及相关矿床下方的深部结构响应:①中生代以来新生或活化的地质构造对下扬子及其邻区地壳结构的控制作用明显;②在大别造山带中下地壳出现低速震相,指示了大别造山带下方地壳深部存在低速物质,可能是大别造山带下方地壳中发育的韧性剪切带,此韧性剪切带可能与大别超高压变质岩被抬升剥露于地表的动力学作用有关;③在江南造山带东段怀玉山地区中下地壳观测到褶皱和逆冲叠瓦状复杂转换震相结构,与江南造山带西段雪峰山地区中下地壳结构相似,可能反映了隐伏的元古代江南造山带;④在德兴矿床和皖南白垩纪花岗岩群正下方观测到Moho和LAB界面的突变上隆现象,可能指示了晚中生代以来在华南东部下扬子地区岩石圈的薄弱区域,软流圈的上涌造成了岩石圈地幔的局部破坏,壳幔结构的局部异常是壳幔物质相互作用的结果。以上地震学观测揭示了下扬子及其邻区下方一些重要的壳幔结构特征,反映了华南大陆东部在不同地质历史时期经历的独特构造演化事件,为我们深入理解华南板块的形成和早期演化以及后期中生代以来华南东部强烈的岩浆和成矿作用的深部机制提供了关键的地球物理约束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扬子地区 接收函数 壳幔结构 岩浆岩 江南造山带
下载PDF
负压封闭引流辅助冲洗技术在38例口腔颌面颈部重症多间隙感染中的应用效果评价 被引量:17
4
作者 蒋建平 高炳菊 +5 位作者 邱宇 李军 廖云阳 叶卓 林阳 林李嵩 《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CAS 2018年第4期352-356,共5页
目的:比较负压封闭引流辅助冲洗技术与传统脓肿切开引流术在口腔颌面颈部重症多间隙感染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2014年6月—2017年5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口腔颌面外科收治的73例口腔颌面颈部重症多间隙感染的患者资料,对运... 目的:比较负压封闭引流辅助冲洗技术与传统脓肿切开引流术在口腔颌面颈部重症多间隙感染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2014年6月—2017年5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口腔颌面外科收治的73例口腔颌面颈部重症多间隙感染的患者资料,对运用负压引流辅助冲洗技术和传统脓肿切开引流术的2组患者在疾病治愈时间、切口长度、医师工作量(换药次数)、治疗费用方面进行对比,采用SPSS 22.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73例患者中,38例行负压封闭引流辅助冲洗,35例行传统脓肿切开引流,所有患者均治愈。在脓肿治愈时间、手术瘢痕长度、医师工作量等方面,前者显著优于后者(P<0.05);在治疗费用方面比较,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负压封闭引流辅助冲洗技术治疗口腔颌面颈部重症多间隙感染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与传统切开引流治疗相比,具有治疗时间短、疼痛轻、疗效高等优势,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负压封闭引流辅助冲洗技术 口腔颌面颈部 重症多间隙感染
下载PDF
基于TCGA数据库对前列腺癌中免疫相关的长链非编码RNA(lncRNA)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王一鹤 王焱 +6 位作者 底斐瑶 底泽亚 席镤 文一博 冶卓 任川川 文建国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13-118,共6页
目的探讨前列腺癌(PCa)组织中免疫相关长链非编码RNA(lncRNA)临床意义,为治疗PCa提供参考。方法从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数据库中下载PCa转录数据与临床数据,获取PCa中lncRNA;再下载与免疫相关的基因集;对获取的免疫基因与lncRNA采用Pear... 目的探讨前列腺癌(PCa)组织中免疫相关长链非编码RNA(lncRNA)临床意义,为治疗PCa提供参考。方法从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数据库中下载PCa转录数据与临床数据,获取PCa中lncRNA;再下载与免疫相关的基因集;对获取的免疫基因与lncRNA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法进行共表达以确定与免疫相关的lncRNA,再通过单因素Cox回归和Lasso回归确定关键的lncRNA;采用R软件中的"ggplot package"和"survival package"分析这些lncRNA与临床特征的相关性与预后价值。我们使用lnc2RNA数据库分析lncRNA在正常前列腺组织与PCa组织之间的表达差异。最后使用Starbase、David在线网站确定有预后价值的lncRNA的靶基因和靶基因的富集分析。结果AL162586.1、AC138028.4、SLC25A25-AS1、AC002553.1、AC004816.1、LINC00641、AC027796.4是免疫相关且关键的lncRNA,其表达量随着N等级的升高而升高;AL162586.1和SLC25A25-AS1表达量随着T等级升高而升高。SLC25A25-AS1和LINC00641在肿瘤组织中和正常组织中表达量有差异。基因本体论(GO)富集结果显示SLC25A25-AS1主要分布于细胞膜、通过剪接体对mRNA剪接进行负调控,并与核苷酸结合;在KEGG富集中主要富集在剪接体通路。结论lncRNA已成为PCa新的研究方向,其中SLC25A25-AS1可能是通过剪接途径影响PCa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链非编码RNA(lncRNA) 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 前列腺癌 免疫
下载PDF
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在全舌癌缺损修复中的应用效果评价 被引量:2
6
作者 李军 黄晶 +5 位作者 高炳菊 邱宇 林阳 阮召伟 叶卓 林李嵩 《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CAS 2019年第6期550-553,共4页
目的:评价游离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deep inferior epigastric perforator,DIEP)用于舌癌术后全舌缺损修复的效果。方法:2018年1月—2018年7月应用游离DIEP修复13例舌癌患者,手术缺损部位均为全舌或近全舌缺损。术中将腹壁下动脉与甲状... 目的:评价游离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deep inferior epigastric perforator,DIEP)用于舌癌术后全舌缺损修复的效果。方法:2018年1月—2018年7月应用游离DIEP修复13例舌癌患者,手术缺损部位均为全舌或近全舌缺损。术中将腹壁下动脉与甲状腺上动脉或面动脉吻合,伴行静脉与颈外静脉或颈内静脉属支吻合。结果:l3例DIEP皮瓣均修复成功,皮瓣外观满意。术后随访舌形态良好,功能满意。供区直接闭合,其中1例患者皮瓣供区出现感染,经换药后愈合。所有腹部伤口均为线性瘢痕,腹直肌功能未受明显影响,未发现腹壁疝和腹壁隆起等手术并发症。结论: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组织量丰富、血供可靠、质地柔软,再造舌外形及功能良好,且供区保留了腹直肌和前鞘,损伤小,将供区并发症降到最低限度,是舌癌术后全舌缺损修复新的可靠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舌缺损 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 修复与重建
下载PDF
二维初至波层析成像揭示的北祁连-阿拉善南缘浅层地壳结构 被引量:1
7
作者 吴国炜 熊小松 +5 位作者 高锐 陈宣华 李英康 叶卓 王冠 吴鸿梅 《地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843-857,共15页
北祁连造山带—阿拉善南缘位于青藏高原东北缘及其以北地区,其地壳结构记录了早古生代以来祁连山、河西走廊盆地、合黎山及相邻盆地之间的盆山演化历史及耦合关系,对其地壳浅层速度结构的探测有助于揭示该区浅层地壳结构及构造变形的演... 北祁连造山带—阿拉善南缘位于青藏高原东北缘及其以北地区,其地壳结构记录了早古生代以来祁连山、河西走廊盆地、合黎山及相邻盆地之间的盆山演化历史及耦合关系,对其地壳浅层速度结构的探测有助于揭示该区浅层地壳结构及构造变形的演化历史。本文利用北祁连—阿拉善南缘225 km长的深反射地震剖面的初至波(Pg震相)数据,通过层析成像反演方法,获得了沿线2 km以浅的上地壳P波速度结构。其主要特征为:酒东盆地的沉积盖层厚度最大可达2 km,盆地深度的南北差异可能与阿拉善地块与祁连造山带间的挤压作用相关;民乐盆地的平均深度为1.5 km,该盆地内的速度等值线弯曲形态反映了盆地在新生代之后不同的抬升和剥蚀速率;银额盆地的沉积厚度至少在1.5 km左右,且盆地内沉积地层产状较为平缓;榆木山构造带南北两侧的酒东盆地与民乐盆地虽然地表高程相差近1 km,但具有近乎相同的速度结构和沉积厚度,推断榆木山构造带的隆升与其南北两侧的两个断层背冲作用有关;此外,反演得到的P波速度结构揭示了沿线发育的多条断裂和块体边界位置,为讨论青藏高原东北缘向北扩展与阿拉善地块挤压作用提供了新的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祁连造山带 阿拉善地块 层析成像 上地壳速度结构
下载PDF
输尿管梗阻对新生大鼠肾盂功能及起搏细胞的影响
8
作者 任川川 程光阳 +5 位作者 李晓洁 王焱 冶卓 张国贤 王庆伟 文建国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15-220,共6页
目的探讨新生大鼠单侧输尿管梗阻对肾盂蠕动功能及起搏细胞的影响。方法动物实验研究。2日龄新生SD大鼠36只,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单侧输尿管部分梗阻(PUUO)组、单侧输尿管完全梗阻(CUUO)组和假手术组,每组12只。术后1周进行肾盂穿刺测... 目的探讨新生大鼠单侧输尿管梗阻对肾盂蠕动功能及起搏细胞的影响。方法动物实验研究。2日龄新生SD大鼠36只,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单侧输尿管部分梗阻(PUUO)组、单侧输尿管完全梗阻(CUUO)组和假手术组,每组12只。术后1周进行肾盂穿刺测压,测压后处死幼鼠,取左侧肾盂输尿管固定后用于组织学检测。记录并比较各组幼鼠不同灌注速度时肾盂压力、蠕动波频率、波幅等参数,同时比较各组肾盂起搏细胞(非典型平滑肌细胞和Cajal样间质细胞)的变化情况。2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3组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假手术组肾盂压力随灌注速度增加而缓慢增加;蠕动频率随灌注速度增加而快速升高,达最大值后随灌注速度增加而降低。蠕动波振幅随灌注速度增加呈现先升高后降低。PUUO组肾盂压力随灌注速度增加而快速增加,且均高于假手术组;蠕动频率较假手术组高,在40 mL/h之前的蠕动频率较为接近,但灌注速度再增加时,蠕动波频率开始下降。蠕动波振幅随灌注速度增加出现快速升高而后下降,且下降速度较假手术组快。CUUO组肾盂基础压力为12 cmH2O(1 cmH2O=0.098 kPa),但在5 mL/h的灌注速度下,肾盂压力逐渐升高,未出现平台期,直至肾盂压力达73 cmH2O时,灌注液自穿刺针旁逆行流出,肾盂压力稍下降后达到平衡,整个过程未出现规律肾盂蠕动波。3组肾盂组织免疫荧光染色分析显示,起搏细胞均位于肾盂壁的平滑肌中,假手术组阳性率最高,PUUO组次之,CUUO组最低。结论输尿管梗阻对肾盂蠕动功能有显著影响,其对蠕动频率、幅度及肾盂压力等产生的影响有一定规律可循;肾盂起搏细胞减少可能参与输尿管梗阻导致的肾盂蠕动功能改变,但起搏细胞如何调节肾盂输尿管蠕动仍需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尿管梗阻 CAJAL样间质细胞 大鼠 新生 肾盂蠕动功能
原文传递
经济新常态下四川省“特色小镇”规划设计思考 被引量:1
9
作者 刘芳语 伍川生 +1 位作者 叶卓 卫芃宇 《价值工程》 2020年第10期77-79,共3页
世界范围内独具特色的小镇为数众多,有的大如一座小城,有的小如一条街市。特色小镇最初兴起于欧洲,集聚着历史文化、民俗风情、娱乐休闲等,它们远离都市繁华,又不乏市井里弄的韵味。天府之国四川,自然资源丰富、人文底蕴深厚,经济新常态... 世界范围内独具特色的小镇为数众多,有的大如一座小城,有的小如一条街市。特色小镇最初兴起于欧洲,集聚着历史文化、民俗风情、娱乐休闲等,它们远离都市繁华,又不乏市井里弄的韵味。天府之国四川,自然资源丰富、人文底蕴深厚,经济新常态下,地方政府着力打造具有四川产业特点的生态型特色小镇,助推全省经济发展,受到社会各界广泛关注。本文根据整理了四川地区知名项目,分析具有借鉴意义的典型项目,提出若干四川省“特色小镇”规划建议和初步构想,以期助力地方建设、为特色打造提供一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色小镇 发展类型 三生融合 规划建议
下载PDF
Structur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Basement beneath Qiangtang Basin in Qinghai-Tibet Plateau: Results of Interaction Interpretation from Seismic Reflection/Refraction Data
10
作者 LI Qiusheng GAO Rui +9 位作者 FENG Shaoying LU Zhanwu HOU Hesheng GUAN ye LI Pengwu WANG Haiyan ye zhuo XIONG Xiaosong LIU Jinkai HE Rizheng 《Acta Ge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SCIE CAS CSCD 2013年第2期358-377,共20页
The studies on configuration, character/property of the basement of Qiangtang basin is helpful for evaluating petroleum and nature gas resources as well as understanding the basin evolvement. Recently a moderate to hi... The studies on configuration, character/property of the basement of Qiangtang basin is helpful for evaluating petroleum and nature gas resources as well as understanding the basin evolvement. Recently a moderate to high-grade metamorphic gneiss rock was found underlying beneath very low metamorphic Ordovician strata in Mayer Kangri to the north of the central uplift. That fact actually proved existence of the crystalline basement just the distribution and structures of pre-Paleozoic crystalline basement still remain puzzle. In recent years a number of active sources deep seismic profiling, to aim at lithospheric structure of northern Tibet and petroleum resources of the Qiangtang basin, had been conducted that make it possible to image the structure of the basement of the Qiangtang. Near vertical reflection profiles, included those acquired previously and those during 2004 to 2008, have been utilized in this study. By through the interaction process and interpretation between the reflection profiles and the wide-angle profile, a model with the detailed structure and velocity distribution from surface to the depth of 20 km of Qiangtang basin has been imaged.Based on the results and discussions of this study, the preliminary conclusions are as follows: (1) The velocity structure section (~20 kin) that is interactively constrained by the refraction and reflection seismic data reveals that the sedimentary stratum gently lie until 10 km in the south Qiangtang basin. (2) The basement consists of fold basement (the upper) and crystalline basement (the lower).The fold basement buried at the average depth of 6 km with a velocity of 5.2-5.8 km/s. The shallowest appear at range of the central uplift. The crystalline basement is underlying beneath the fold basement at the average depth of 10 km with a velocity of 5.9-6.0 km/s except near Bangong-Nujiang suture. (3) The high-velocity body at the depth range of 3-6 km of the central uplift is considered as a fragment of the crystalline basement that perhaps was raised by Thermal or deformation. (4) The lower-consolidated fold basement show more affinity of Yangtze block but the crystalline basement seems more approximate to Lhasa terrene in geophysical nature. We have attempted to improve the resolution and reliability by interaction of the active seismic data and prove it effective to image complex basement structure. It will be a potential to process the piggy-back acquisition data and has wide prospec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eismic reflection seismic refraction basement structure Qiangtang basin Qinghai-TibetPlateau
下载PDF
动脉粥样硬化光学成像探针研究进展
11
作者 叶卓 吉墨轩 刘定斌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163-177,共15页
心血管疾病(Cardiovascular disease,CVD)是全球疾病致死的主要原因之一.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是引发各种CVD的首要危险因素,其发生发展通常经历持续的慢性炎症过程.因此,及时高效地检测AS,对于早期评估、诊断和治疗CVD具... 心血管疾病(Cardiovascular disease,CVD)是全球疾病致死的主要原因之一.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是引发各种CVD的首要危险因素,其发生发展通常经历持续的慢性炎症过程.因此,及时高效地检测AS,对于早期评估、诊断和治疗CVD具有重要临床意义.光学探针成像拥有极高的灵敏度和空间分辨率以及超快的信号采集处理速度,被广泛应用于生物医学检测与成像.本文综合评述了6种常见用于AS成像的光学探针,涉及小分子荧光探针、聚集诱导发光(Aggregate-induced emission,AIE)纳米探针、量子点探针、上转换纳米探针、光声探针和多模态探针等;并对各种探针的优缺点进行了分析比较.在此基础上,展望了光学探针在AS成像领域的发展前景,并提出了相应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学探针 动脉粥样硬化 生物成像
下载PDF
动态尿动力学和常规尿动力学检查评估难治性单症状性夜遗尿症的对比 被引量:10
12
作者 贾智明 文建国 +7 位作者 朱文 张瑞莉 王焱 张晨阳 王钏宇 冶卓 任川川 王庆伟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42-146,共5页
目的探索动态尿动力学检查(AUM)和常规尿动力学检查(CUD)评估难治性单症状性夜遗尿症(RMNE)患儿的尿动力学参数的对比。方法收集2017年5月—2019年9月期间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泌尿外科就诊并经门诊医生详细了解患儿病史诊断为RMNE的4... 目的探索动态尿动力学检查(AUM)和常规尿动力学检查(CUD)评估难治性单症状性夜遗尿症(RMNE)患儿的尿动力学参数的对比。方法收集2017年5月—2019年9月期间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泌尿外科就诊并经门诊医生详细了解患儿病史诊断为RMNE的40例患儿(男22例、女18例)的病历资料,患儿年龄9~16岁,夜间尿床频率≥2次/周。分别行CUD和1个睡眠周期AUM,分别记录尿动力学参数并进行统计比较。结果40例中有5例患儿或其父母依从性较差,中途退出研究。35例RMNE组患儿年龄(12.6±2.1)岁,男女性别比例为19∶16,遗尿症状严重程度(遗尿频率)为(4.2±1.7)次/周。与CUD组比较,AUM组膀胱顺应性(BC)[(28.4±7.7)ml/cmH2O比(23.6±6.1)ml/cmH2O(1 cmH2O=0.098 kPa)]、最大逼尿肌收缩压力(Pmax.det)[(44.6±9.1)cmH2O比(36.8±8.3)cmH2O]较高(均P<0.05)。两组间最大尿流率(Qmax)[(19.6±7.2)ml/s比(20.9±5.4)ml/s]、残余尿量(PVR)[(9.5±5.7)ml比(10.9±5.3)m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CUD组比较,AUM组逼尿肌过度活动(DO)阳性率[77.1%(27/35)比45.7%(16/35)]较高(P<0.05)。其中15例(42.9%)CUD中发现DO的患儿,在AUM中同样检出DO;12例(34.3%)患儿在CUD中未发现DO,而只在AUM中检出DO。对于CUD和AUM均检出DO的15例患儿,与CUD组比较,AUM组DO发生频率[(3.1±1.0)次/h比(2.4±0.8)次/h]、DO最大值[(22.9±4.5)cmH2O比(19.2±4.0)cmH2O]较高(均P<0.05)。结论AUM可以诊断RMNE患儿是否伴有膀胱功能障碍,在评估BC、Pmax.det、DO等方面较CUD更为精确;对于CUD结果不理想的RMNE患儿,推荐进一步行AUM以明确病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动力学 夜遗尿症 膀胱功能障碍 逼尿肌过度活动
原文传递
A thinned lithosphere beneath coastal area of southeastern China as evidenced by seismic receiver functions 被引量:8
13
作者 ye zhuo LI QiuSheng +4 位作者 GAO Rui ZHANG HongShuang HE RiZheng WANG HaiYan LI WenHui 《Science China Earth Sciences》 SCIE EI CAS 2014年第11期2835-2844,共10页
During Mesozoic to Cenozoic time, the large-scale tectono-magmatism had strongly modified the lithosphere beneath the southeastern continent of China, leaving the present-day lithosphere as a new one evolving from the... During Mesozoic to Cenozoic time, the large-scale tectono-magmatism had strongly modified the lithosphere beneath the southeastern continent of China, leaving the present-day lithosphere as a new one evolving from the ancient lithosphere that was largely removed and replaced. But this model proposed from geochemical and petrological research is urgently in need of support from seismic observational evidence. In this paper, based on the dataset recorded by the dense stations of two NE ori- ented broadband seismic profiles deployed in the coastal area of southeastern China (SE China), both P-wave (P-RF) and S-wave (S-RF) receiver functions were isolated. We identified Pls phase converted from the Lithosphere-Asthenosphere Boundary (LAB) in P-RFs of individual stations. Migrated Pls phase indicated a depth of 60-70 km for LAB. Inver- sions/comparisons of P-RF (Pls phase) and S-RF (Sip phase) waveforms together with Ps and Sp imaging for the crust and up- per mantle structure further confirmed this result. P-RF and S-RF migrated images exhibit that a flat LAB is positioned at the depth of 60-70 km spreading along the profile, whereas a distinct structural change of lithospheric base appears at the Min River estuary. Both Ps and PpPs migrated images of P-RFs present an abrupt Moho drop across the Min River fault from south to north, which is consistent with previous result obtained from deep seismic sounding. By taking into consideration other ge- ological and geophysical features such as locally high anomalies of crustal Poisson's ratios and heat flow at the Min River es- tuary, we infer that the Min River fault penetrates down to the Moho and may, furthermore, interfere in the deeper lithospheric structu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E China lithospheric thinning LAB MOHO receiver functions Min River fault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