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气泡运移特征可视化观测装置研制及应用 被引量:1
1
作者 尹邦堂 丁天宝 +3 位作者 任美鹏 王志远 孙宝江 王立朝 《实验技术与管理》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80-185,共6页
气液两相流动过程中,气泡的形态变化时刻影响着流动的发展。为分析气泡在运移过程中的形态变化,该文研制了一套气泡运移特征可视化观测装置,包括管道模块、动力模块及数据采集模块。为了验证装置的可靠性,开展了不同液相黏度、不同液速... 气液两相流动过程中,气泡的形态变化时刻影响着流动的发展。为分析气泡在运移过程中的形态变化,该文研制了一套气泡运移特征可视化观测装置,包括管道模块、动力模块及数据采集模块。为了验证装置的可靠性,开展了不同液相黏度、不同液速及不同管道倾角下的气泡运移实验。实验结果表明,该装置操作简单、功能多样,可清晰地展示并记录气泡在不同液相环境下的运移轨迹及状态,并得到气泡的速度变化数据,实验结果直观可靠。结果证明该装置可解决因气泡运移特征复杂、影响因素多而难以获取直观数据的问题,对研究气液两相流动及气泡动力学领域的相关问题具有一定意义,可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泡 气液两相流动 运移特征 逆流 可视化
下载PDF
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水下设备作业虚拟仿真教学平台构建
2
作者 尹邦堂 李壮 +3 位作者 李爱华 徐加放 张洋洋 付光明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72-78,共7页
深水油气钻井与陆地及浅水的同类作业存在显著差异,给海洋油气工程专业学生的现场实习、实践带来了诸多困难。为加深学生对深水油气钻井工程装备的认知,采用虚拟仿真技术,构建还原度高、实战性强的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水下设备作业虚拟... 深水油气钻井与陆地及浅水的同类作业存在显著差异,给海洋油气工程专业学生的现场实习、实践带来了诸多困难。为加深学生对深水油气钻井工程装备的认知,采用虚拟仿真技术,构建还原度高、实战性强的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水下设备作业虚拟仿真教学平台,实现隔水管运移存储及下放、隔水管与上部升沉补偿装置及底部立管总成的连接、水下防喷器结构及安装等功能,帮助学生在无需前往深水平台的前提下、在虚拟环境中系统掌握水下设备的操控方法及作业程序,提升学生的深水钻井作业的工程实践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 隔水管 防喷器 虚拟仿真 工程实践
下载PDF
复杂压力体系地层钻探溢流压井技术研究
3
作者 孙宝江 王春生 +6 位作者 辛桂振 尹邦堂 路建社 毕韶琨 李立宗 陆地 乔国发 《钻采工艺》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2-50,I0016,共10页
我国油气勘探开发的深度不断取得突破,超深层油气已经成为重要的接续资源。但是,超深层油气钻探遇到的复杂压力体系地层多,溢流后压井难度大,漏喷险情频发。常规压井方法应用于超深复杂压力体系地层溢流压井时存在一定局限性,非常规压... 我国油气勘探开发的深度不断取得突破,超深层油气已经成为重要的接续资源。但是,超深层油气钻探遇到的复杂压力体系地层多,溢流后压井难度大,漏喷险情频发。常规压井方法应用于超深复杂压力体系地层溢流压井时存在一定局限性,非常规压井方法弥补了部分常规压井方法在复杂压力体系地层溢流处理中的缺陷。通过综合分析常规与非常规压井方法在应对复杂压力体系地层溢流时的适用性,根据应用案例分析了各方法的优势和不足,结合我国西部油田压井工程实践,展示了复杂压力体系地层钻探中溢流压井的技术创新成果。其中,溢漏同存和定容体等复杂压力体系地层溢流压井技术通过不断创新及实践,取得了一定的应用效果,但其理论和技术需要进一步发展。文章在总结压井技术研究进展的基础上对下一步超深层复杂压力体系压井技术攻关方向进行了展望,对于解决超深层复杂压力体系地层溢流压井技术难题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深层 复杂压力体系 溢流 压井
下载PDF
大温压域钻井液流变参数预测模型 被引量:1
4
作者 李宁 刘洪涛 +3 位作者 张权 刘雪琪 尹邦堂 王志远 《钻井液与完井液》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43-155,共13页
钻井液流变参数的精准预测对于高温高压井水力参数及井筒压力精确计算、保证钻井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构建的钻井液流变性实验数据库,对不同钻井液体系大温压范围内九种流变模式进行了适用性评价,其中油基钻井液体系优选了赫巴流变模... 钻井液流变参数的精准预测对于高温高压井水力参数及井筒压力精确计算、保证钻井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构建的钻井液流变性实验数据库,对不同钻井液体系大温压范围内九种流变模式进行了适用性评价,其中油基钻井液体系优选了赫巴流变模式(中低温低压)和四参数流变模式(高温高压),水基钻井液体系在大温压范围内优选了双曲流变模式。优选的流变模式是高温高压井井筒压力准确预测的基础。基于实验数据开发与多元非线性拟合,提出了一种新的适用于大温压范围下不同钻井液体系、不同流变模式的流变参数预测模型,并对某高温高压井井筒压力进行了计算验证。计算结果表明:以双曲模式流变参数模型为基础计算的井底压力误差为1.31%,可以满足深层、超深层高温高压井井筒压力精确计算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高压 流变模式评价 流变参数 井筒压力 预测模型
下载PDF
非常规油气储集层粗糙压裂裂缝内支撑剂运移机理 被引量:2
5
作者 尹邦堂 张超 +7 位作者 王志远 孙宝江 高永海 王晓鹏 毕闯 张启龙 王金堂 石军太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624-632,共9页
基于分形插值理论建立了具有粗糙壁面裂缝的生成方法,同时考虑颗粒-颗粒、颗粒-壁面、颗粒-流体的相互作用,建立了基于计算流体力学(CFD)-离散单元法(DEM)耦合的支撑剂-压裂液两相流动模型。经实验数据的检验,证实该模型可以较好地匹配... 基于分形插值理论建立了具有粗糙壁面裂缝的生成方法,同时考虑颗粒-颗粒、颗粒-壁面、颗粒-流体的相互作用,建立了基于计算流体力学(CFD)-离散单元法(DEM)耦合的支撑剂-压裂液两相流动模型。经实验数据的检验,证实该模型可以较好地匹配粗糙裂缝内支撑剂的运移情况及堆积过程。经多个方案的数值模拟研究表明:与光滑平板裂缝相比,支撑剂在粗糙裂缝内输送,壁面粗糙凸起会显著影响支撑剂的运移与沉降,裂缝模型的粗糙程度越高,裂缝入口附近的支撑剂颗粒沉降速度越快,其水平运移距离越短,越倾向于在裂缝入口附近堆积,并在较短时间内形成缝内砂堵。裂缝壁面粗糙度在一定程度上可控制流体的运移路径,改变支撑剂填充裂缝的方式,一方面粗糙壁面凸起抬升了支撑剂运移轨迹,使支撑剂流出裂缝,导致覆盖率减小;另一方面携砂液易在粗糙壁面凸起接触点附近发生转向流动,可在一定程度上扩大支撑剂覆盖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常规油气储集层 压裂改造 粗糙裂缝 分形插值 CFD-DEM耦合 支撑剂运移
下载PDF
压井期间水平井扩径段气体运移规律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黄熠 吴艳辉 +5 位作者 田野 张伟 李昊 尹邦堂 李秉轩 施程振 《中国海上油气》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22-128,共7页
深水水平井钻井水平段普遍存在井眼扩大现象,发生气侵时气体会聚集在扩径段形成气体“口袋”,引发井控难题。通过设计水平井扩径段井筒多相流动模拟实验系统,开展了气体聚集及运移实验,得到了含气体“口袋”的水平井筒中气液两相流动规... 深水水平井钻井水平段普遍存在井眼扩大现象,发生气侵时气体会聚集在扩径段形成气体“口袋”,引发井控难题。通过设计水平井扩径段井筒多相流动模拟实验系统,开展了气体聚集及运移实验,得到了含气体“口袋”的水平井筒中气液两相流动规律。实验结果表明:扩径段中的气体“口袋”在排出时存在一临界液相排量,当液相排量小于临界值时,聚集气体无法被排出;当液相排量超过该临界值时,聚集气体被逐渐排出;气体的平均排出速度随着液相速度的增加而增加。在实验研究基础上,通过理论分析建立了考虑液相黏度、变径程度及液相排量影响的水平井扩径段聚集气体气相运移速度模型,与实验数据对比该模型预测误差在±10%以内,可满足工程计算要求。本文研究成果可为压井期间水平井扩径段聚集气体的控制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平井 井控 气液两相流 临界液相排量
下载PDF
深水水平井气侵井控临界压井排量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刘和兴 柳亚亚 +5 位作者 马传华 李秉轩 李昊 尹邦堂 施程振 张伟 《中国海上油气》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38-145,共8页
在深水水平开发井发生气侵后,气体极易在上翘段聚集形成气塞,如何安全高效地将聚集气体循环出井,对深水钻井井控安全至关重要。在开展不同倾角气体聚集井筒两相流动实验研究基础上,揭示了气体携出机理,阐明了压井液物性、排量对气体携... 在深水水平开发井发生气侵后,气体极易在上翘段聚集形成气塞,如何安全高效地将聚集气体循环出井,对深水钻井井控安全至关重要。在开展不同倾角气体聚集井筒两相流动实验研究基础上,揭示了气体携出机理,阐明了压井液物性、排量对气体携出的影响规律。利用实验数据对现有漂移模型进行优选,结果表明:Bendiksen气体漂移模型在预测临界压井排量时效果较好,并引入钻井液物性无量纲参数对Bendiksen模型进行修正。修正后的新模型预测结果与不同水平倾角(8°~27°)、不同黏度(1~50 mPa·s)下实验数据匹配度较好,能够准确预测排出水平段聚集气体所需的临界压井排量。本文给出的水平段临界压井排量计算方法,可有效指导深水水平段压井设计与施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平井 多相流 井控 临界压井排量
下载PDF
Proppant transport in rough fractures of unconventional oil and gas reservoirs
8
作者 yin bangtang ZHANG Chao +7 位作者 WANG Zhiyuan SUN Baojiang GAO Yonghai WANG Xiaopeng BI Chuang ZHANG Qilong WANG Jintang SHI Juntai 《Petroleum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SCIE 2023年第3期712-721,共10页
A method to generate fractures with rough surfaces was proposed according to the fractal interpolation theory.Considering the particle-particle,particle-wall and particle-fluid interactions,a proppant-fracturing fluid... A method to generate fractures with rough surfaces was proposed according to the fractal interpolation theory.Considering the particle-particle,particle-wall and particle-fluid interactions,a proppant-fracturing fluid two-phase flow model based on 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CFD)-discrete element method(DEM)coupling was established.The simulation results were verified with relevant experimental data.It was proved that the model can match transport and accumulation of proppants in rough fractures well.Several cases of numerical simulations were carried out.Compared with proppant transport in smooth flat fractures,bulge on the rough fracture wall affects transport and settlement of proppants significantly in proppant transportation in rough fractures.The higher the roughness of fracture,the faster the settlement of proppant particles near the fracture inlet,the shorter the horizontal transport distance,and the more likely to accumulate near the fracture inlet to form a sand plugging in a short time.Fracture wall roughness could control the migration path of fracturing fluid to a certain degree and change the path of proppant filling in the fracture.On the one hand,the rough wall bulge raises the proppant transport path and the proppants flow out of the fracture,reducing the proppant sweep area.On the other hand,the sand-carrying fluid is prone to change flow direction near the contact point of bulge,thus expanding the proppant sweep are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nconventional oil and gas reservoir fracturing stimulation rough fracture fractal interpolation CFD-DEM coupling proppant transport
下载PDF
深水水合物藏钻井溢流早期监测实验装置设计 被引量:2
9
作者 尹邦堂 张旭鑫 +2 位作者 孙宝江 李相方 黄名召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33-37,共5页
预防溢流井喷及井喷失控切实有效的措施是进行溢流早期监测和及时采用压井措施。模拟实验装置包括井筒模拟系统、钻井液循环系统、水合物生成分解系统、多普勒信号监测系统和计算机信息处理系统,其中信号监测系统是基于多普勒超声波原理... 预防溢流井喷及井喷失控切实有效的措施是进行溢流早期监测和及时采用压井措施。模拟实验装置包括井筒模拟系统、钻井液循环系统、水合物生成分解系统、多普勒信号监测系统和计算机信息处理系统,其中信号监测系统是基于多普勒超声波原理,在隔水管外对含气率进行非接触式早期监测,从而确定多普勒信号与含气率之间的对应关系。该装置可以实现水合物的生成监测、分解监测及分解气的早期监测,从而实现深水水合物藏钻井的溢流早期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水水合物藏 钻井 溢流早期监测 多普勒超声波
下载PDF
深水钻井隔水管外多普勒超声波气侵早期监测方法 被引量:3
10
作者 尹邦堂 林英松 +6 位作者 王志远 孙宝江 刘书杰 孙金声 侯健 任美鹏 王宁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789-797,共9页
采用井筒气液多相流理论分析了隔水管外溢流早期监测的可行性,基于多普勒超声波原理,设计了隔水管外气侵早期监测模拟实验平台,开展了多普勒超声波在气-清水(蔗糖溶液)两相流中的传播实验,并对信号进行了时域、频域分析。研究表明:①无... 采用井筒气液多相流理论分析了隔水管外溢流早期监测的可行性,基于多普勒超声波原理,设计了隔水管外气侵早期监测模拟实验平台,开展了多普勒超声波在气-清水(蔗糖溶液)两相流中的传播实验,并对信号进行了时域、频域分析。研究表明:①无论开泵循环或停泵,深水钻井隔水管外多普勒超声波信号电压均值均随着含气率的上升先上升后下降,并与含气率具有二次函数关系,采用监测信号电压均值变化可定量反推对应含气率的近似值。多普勒超声波信号在黏度较大的溶液中幅值明显减小且变化趋势变缓,黏度的影响远大于密度。②停泵状态下多普勒频移量随含气率的增大而增大,二者基本呈线性关系,采用监测多普勒频移量可定量描述含气率的变化。开泵循环状态下变频器产生的声能对幅度谱的影响超过了含气率的影响,频域信号分析不能判断是否发生气侵。③隔水管外多普勒超声波法气侵早期监测为非接触式测量手段,不直接接触流体、不受钻井工况影响,可根据多普勒超声波信号的变化对含气率进行定量表征,实现深水钻井气侵的早期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水钻井 隔水管 多普勒超声波 气液两相流 信号分析 气侵早期监测
下载PDF
考虑储层与井筒特征的高温高压水平井溢流风险评价 被引量:2
11
作者 尹邦堂 张旭鑫 +4 位作者 王志远 孙宝江 李相方 冯东 赵元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82-90,共9页
考虑气体物性的影响,优选适用于高温高压水平井的气侵模型,分析储层渗透率、裸眼段长度、负压差等储层参数对气侵量的影响。基于建立的井筒环空瞬态多相流动模型,研究高温高压水平井溢流期间的含气率、泥浆池增量、井底压力的变化规律... 考虑气体物性的影响,优选适用于高温高压水平井的气侵模型,分析储层渗透率、裸眼段长度、负压差等储层参数对气侵量的影响。基于建立的井筒环空瞬态多相流动模型,研究高温高压水平井溢流期间的含气率、泥浆池增量、井底压力的变化规律。基于此,评价储层渗透率、水平段长度、负压差对溢流风险的影响,与直井溢流风险进行对比分析。基于模拟结果发现:储层渗透率较低(小于2×10 ^-3 μm^ 2)、负压差较低(小于2 MPa)、水平段长度较小(小于10 m)、钻进储层厚度较小(小于5 m)时,气侵速度小,井底压力及溢流体积变化小,溢流风险小,不易发生井喷;相同条件下,直井溢流风险要高于水平井;在长水平段、厚度大、渗透率大的情况下,溢流风险较大,需优化配置钻井液密度、及时监测钻井状态才能显著降低目标井溢流井喷事故风险,为安全、经济、高效的开发高温高压油气藏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平井 气侵 储层特征 井筒环空多相流 溢流风险评价
下载PDF
A gas kick early detection method outside riser based on Doppler ultrasonic wave during deepwater drilling
12
作者 yin bangtang LIN yingsong +6 位作者 WANG Zhiyuan SUN Baojiang LIU Shujie SUN Jinsheng HOU Jian REN Meipeng WANG Ning 《Petroleum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2020年第4期846-854,共9页
The feasibility of gas kick early detection outside the riser was analyzed based on gas-liquid multiphase flow theory.Then an experimental platform for gas kick early detection based on Doppler ultrasonic wave was est... The feasibility of gas kick early detection outside the riser was analyzed based on gas-liquid multiphase flow theory.Then an experimental platform for gas kick early detection based on Doppler ultrasonic wave was established and the propagation experiments in two-phase flow of gas-water(sucrose solutions)were conducted.The time and frequency domains of the Doppler ultrasonic wave signals during the experiments were analyzed.The results show that:(1)No matter the pump was on or off,the detected average Doppler ultrasonic signal voltage increased first and then decreased with the increase of the gas void fraction,and had a quadratic function relation with gas void fraction,so the average voltage change of the monitored signals can be used to deduce the approximate gas void fraction.The Doppler ultrasonic wave signal voltage was significantly reduced in magnitude and variation in the solution with higher viscosity,and the viscosity has stronger impact on the magnitude of signal than density.(2)When the pump was stopped,the Doppler shift increased with the increase of gas void fraction,and the two showed a nearly linear relation,so the detected amount of Doppler shift can reflect the variation of gas void fraction quantitatively.When the pump was on,the sound energy produced by frequency converter had a more significant impact on amplitude spectrum than gas void fraction,so it is impossible to determine whether gas kick occurs by frequency domain signal analysis.(3)This method is a non-contact measurement,with no contact with the drilling fluid and no disruption to the drilling operation.It can quantitatively characterize the gas void fraction according to the change of Doppler ultrasonic signal,enabling earlier detection of gas kick.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eepwater drilling RISER Doppler ultrasonic wave gas-liquid two phase flow signal analysis early detection of gas kick
下载PDF
电容层析成像垂直环空气液两相流动实验
13
作者 尹邦堂 王树龙 +3 位作者 张绪亮 张旭鑫 王志远 孙宝江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CAS 2024年第8期5-9,共5页
为了研究石油与天然气钻井溢流期间井筒环空中的气液两相流动规律,设计并搭建了一套垂直井筒环空气液两相流动实验装置,创建了电容层析成像(ECVT)和含气率分析的流型识别方法。通过实验表明:该实验揭示了含气率随气液相表观速度、黏度... 为了研究石油与天然气钻井溢流期间井筒环空中的气液两相流动规律,设计并搭建了一套垂直井筒环空气液两相流动实验装置,创建了电容层析成像(ECVT)和含气率分析的流型识别方法。通过实验表明:该实验揭示了含气率随气液相表观速度、黏度的变化规律;实现了对不透明井筒环空内气液两相流动过程的实时可视化和定量化表征。该实验装置可作为垂直井筒环空中气液两相流动特征、气体运移、流型转化研究的重要手段,也可用于实验教学、大学生创新性实验项目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容层析成像 气液两相流动 垂直环空 可视化 定量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