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深度强化学习的卫星电源冗余电池均衡控制策略 被引量:2
1
作者 叶泽雨 尹靖元 +3 位作者 贾海鹏 师长立 韦统振 罗彦 《电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2419-2427,共9页
为提高卫星蓄电池组的智能化管理能力水平,提出了一种基于深度强化学习的卫星冗余电池均衡控制策略.训练智能体根据蓄电池组当前的运行状态给出动作,改变单体电池的投入状态和数量,实现单体之间容量均衡,减小母线电压变化范围并减少开... 为提高卫星蓄电池组的智能化管理能力水平,提出了一种基于深度强化学习的卫星冗余电池均衡控制策略.训练智能体根据蓄电池组当前的运行状态给出动作,改变单体电池的投入状态和数量,实现单体之间容量均衡,减小母线电压变化范围并减少开关调节次数.在MATLABSimulink和OpenAI的gym环境中分别搭建了电池组仿真环境对智能体进行了训练,通过算例检验了该策略的可行性并与基于阈值的控制方法进行了比较,证明了方法可以有效的实现电池间均衡并减小母线电压的变化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池管理 冗余均衡 可重构电池组 深度强化学习 电池容量均衡 母线电压
下载PDF
基于SVR模型的电离层TEC背景场构建方法 被引量:2
2
作者 宋冬梅 向亮 +3 位作者 单新建 尹京苑 王斌 崔建勇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511-1528,共18页
引起电离层电子浓度总含量(Total Election Content,TEC)变化的因素有很多,而地震TEC扰动只是很小的一部分。文中尝试构建一个考虑了太阳活动与地磁活动影响的TEC非震动态背景场,对比分析TEC非震动态背景场和传统的滑动时窗背景相对于原... 引起电离层电子浓度总含量(Total Election Content,TEC)变化的因素有很多,而地震TEC扰动只是很小的一部分。文中尝试构建一个考虑了太阳活动与地磁活动影响的TEC非震动态背景场,对比分析TEC非震动态背景场和传统的滑动时窗背景相对于原始TEC值的残差情况,滑动时窗背景的残差存在明显的月周期与半年周期,该周期性残差将对后续的地震电离层异常探测造成重要影响。同时,利用非震动态背景场法与滑动时窗法探测了汶川附近研究点(30°N,100°E)2008年3月1日-9月26日长时间序列的TEC异常情况,发现在太阳活动、地磁活动等非震干扰的情况下,相较于传统的滑动时窗法,TEC非震动态背景场法很少检测出TEC异常扰动;而在地震发生前,基于文中的方法提取的TEC异常较滑动时窗法提取的异常强度更大、异常次数更多。最后,文中分析了汶川地区2008年5月12日、8月21日、8月30日3次地震前的TEC异常表现,均主要为负异常扰动,且异常主要分布在震中靠近赤道一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离层 电离层电子总量 SVR模型 小波分析 汶川地震
下载PDF
邢台地震区地壳速度结构特征与强震孕育发生的关系 被引量:33
3
作者 yin jing-yuan MEI SHI-RONG XUE YAN(Center for Analysis and Prediction, CSB. Beijing 100036, China)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5期629-639,共11页
运用三维有限单元法,探索地壳结构的非均匀性对地壳应力场的影响.假定分层地壳结构中镶嵌高速块体,低速块体,高、低速块体3种情况,分别计算壳内平均应力与水平剪应力的变化图像.结果表明:高速块体单独存在可导致高应力在高速体... 运用三维有限单元法,探索地壳结构的非均匀性对地壳应力场的影响.假定分层地壳结构中镶嵌高速块体,低速块体,高、低速块体3种情况,分别计算壳内平均应力与水平剪应力的变化图像.结果表明:高速块体单独存在可导致高应力在高速体内的局部集中,并在其边缘和四个角区形成应力的高度集中,有利于强震的孕育和发生;低速体单独存在时,由于低速体本身不能积累应力,而其上部的应力集中程度不大,难以形成强震;高、低速体的同时存在则有利于高应力在高速体内的高度集中和在高速体外的地壳上、下部的相对集中,形成对大地震孕育、发生更加有利的条件.本文结果与邢台地震序列的空间分布图像吻合甚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体 低速体 扰动应力 地震区 地壳应力 孕震
下载PDF
结合数据扩增与残差收缩网络的地震短临预测
4
作者 张翔 孙宪坤 +2 位作者 胡峻 尹京苑 熊玉洁 《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74-88,共15页
中强地震发生前存在地表异常增温现象,热红外信息可以成为地震短临预测的途径之一.然而,地震预测研究常存在可供分析的震例样本不足的问题.本文基于MODIS地表温度数据,先通过深度卷积生成对抗网络(DCGAN)对地震前的地温数据做扩增处理,... 中强地震发生前存在地表异常增温现象,热红外信息可以成为地震短临预测的途径之一.然而,地震预测研究常存在可供分析的震例样本不足的问题.本文基于MODIS地表温度数据,先通过深度卷积生成对抗网络(DCGAN)对地震前的地温数据做扩增处理,再将扩增后的地温数据输入深度残差收缩网络进行特征提取并预测未来短期内是否存在发生5级及以上地震事件的可能性.实验针对中国地震较多的中西部地区,将地表温度数据依照地震实际发生情况标记为发生地震数据和未发生地震数据,样本比为3:1,分不同的预测时间段进行比较.结果显示,5日预测的准确率最高为73.86%,正确预测发生占实际发生的比例为68.09%.多次实验准确率曲线趋向稳定,证明该预测方法有很好的实用性.基于MODIS数据结合数据扩增与残差收缩网络的预测方法为短临中强地震预测研究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预测 MODIS 数据扩增 深度卷积生成对抗网络 深度残差收缩网络
下载PDF
In Silico Cloning and Sequence Analysis of Phospholipase Dα Gene from Peach Fruit 被引量:2
5
作者 WAN Si-bao ZHANG Bin +2 位作者 ZHAN Ji-cheng CHEN Jian-ye yin jing-yuan 《Agricultural Sciences in China》 CAS CSCD 2009年第11期1293-1300,共8页
Phospholipase D (PLD, EC 3.1.4.4)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adaptive response of postharvest fruit to environment. In this study, a novel cDNA of PLDα was isolated with the strategy of in silico cloning in combina... Phospholipase D (PLD, EC 3.1.4.4)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adaptive response of postharvest fruit to environment. In this study, a novel cDNA of PLDα was isolated with the strategy of in silico cloning in combination with RT-PCR from peach (Prunus persica L. cv. Jiubao). The obtained PLDα gene contained a complete open reading frame encoding a 92- kDa protein of 810 amino acid residues, which possessed the characteristic C2 domain and two catalytic HKD motifs. The alignment analysis of the deduced peach PLDa protein with other known PLDα family proteins indicated that peach PLDα was conserved and highly homologous with strawberry PLDα. Semi-quantitative RT-PCR and Northern blot analysis indicated PLDα mRNA in peach fruits could be induced by low temperature. This work provided a scientific basis for further investigating the mechanism of postharvest fruit adaptation to low temperatu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EACH phospholipase in silico cloning RT-PCR Northern blot
下载PDF
基于SST背景场的2016年中国台湾新北邻近海域6.2级地震卫星热红外异常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袁媛 尹京苑 +5 位作者 李成范 宋阳 周时强 赵俊娟 孙宪坤 方国庆 《地球物理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500-508,共9页
本文以2016年5月31日中国台湾新北海域M_S 6.2级地震为例,基于2013—2016年的中分辨率成像光谱仪(MODIS)热红外卫星遥感数据,构建了震中附近海域的历年同期SST月背景场和季背景场.应用小波变换和计算相对功率谱提取了震前海域的热红外... 本文以2016年5月31日中国台湾新北海域M_S 6.2级地震为例,基于2013—2016年的中分辨率成像光谱仪(MODIS)热红外卫星遥感数据,构建了震中附近海域的历年同期SST月背景场和季背景场.应用小波变换和计算相对功率谱提取了震前海域的热红外异常特征,并对其时空演变特征进行了分析.随后,从海域地震特点、海域地震历年SST背景场同化等问题进行了探讨.研究结果表明,此次海域地震热红外异常主要以连片状形式出现,增温异常大体上经历了无增温—微弱、分散增温—连片增温—增温幅度最大—消退几个阶段;震前6 d增温异常达到了最大范围和最大幅度,增温幅度最大值出现在热红外异常集中区域的边缘地区,在震后15 d内热红外增温异常现象逐渐消失;此外,热红外异常变化与区域的平均功率谱相对值有着很好的对应关系,异常区域的最大平均谱值幅度达到12倍,也为后续利用卫星热红外异常来识别海域地震提供了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ST背景场 卫星遥感 中分辨率成像光谱仪(MODIS) 热红外异常 新北邻近海域M_S 6.2地震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