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罗非鱼AT2-R抑制罗非鱼湖病毒复制的初步研究
1
作者 文静 郑树城 +7 位作者 柯紫姗 王英英 李莹莹 莫绪兵 张德锋 尹纪元 周文礼 王庆 《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83-693,共11页
为研究罗非鱼血管紧张素Ⅱ2型受体(AT2-R)在罗非鱼湖病毒(TiLV)感染过程中的功能,通过RT-PCR技术克隆得到体质量(20±5)g罗非鱼AT2-R(OnAT2-R)基因完整的开放阅读框序列,并运用qRT-PCR分析OnAT2-R基因的组织分布及时相表达,同时构... 为研究罗非鱼血管紧张素Ⅱ2型受体(AT2-R)在罗非鱼湖病毒(TiLV)感染过程中的功能,通过RT-PCR技术克隆得到体质量(20±5)g罗非鱼AT2-R(OnAT2-R)基因完整的开放阅读框序列,并运用qRT-PCR分析OnAT2-R基因的组织分布及时相表达,同时构建重组真核表达载体pEYFPOnAT2-R,在罗非鱼脑细胞中进行亚细胞定位分析,最后通过罗非鱼脑细胞过表达OnAT2-R基因后感染罗非鱼湖病毒,利用qRT-PCR方法检测TiLV-S8片段的相对表达量。试验结果显示,OnAT2-R基因开放阅读框序列全长1338bp,编码445个氨基酸,具有1个7次跨膜区域。在罗非鱼被检测的各个组织中,OnAT2-R基因均有分布,肝脏的表达量最高,其次是肌肉和皮肤,脾脏和胃的表达量最低。健康罗非鱼感染罗非鱼湖病毒后,OnAT2-R基因在肝脏中的表达量先增后减,在肌肉中的表达量先增后减再增。成功构建了pEYFP-OnAT2-R,亚细胞定位结果显示OnAT2-R主要定位于细胞膜上。在罗非鱼脑细胞中过表达OnAT2-R基因后感染罗非鱼湖病毒,发现TiLV-S8节段的mRNA水平显著降低。试验结果表明,OnAT2-R是一个潜在的定位于细胞膜且具有抑制罗非鱼湖病毒复制作用的细胞表面分子受体,这为后续深入研究罗非鱼湖病毒感染机理及罗非鱼抗病毒机制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非鱼 罗非鱼湖病毒 血管紧张素Ⅱ2型受体 G蛋白偶联受体
下载PDF
新疆西准噶尔造山带北部晚石炭世I型花岗岩的岩石地球化学和锆石Hf- O同位素特征:对其岩石成因与构造过程的启示
2
作者 张蕊 尹继元 +3 位作者 邱亮 陶再礼 杨帆 陈文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146-1163,共18页
新疆西准噶尔造山带发育大量的晚古生代侵入岩,但它们的岩浆源区和形成的构造背景仍然存在较大争议。本文对西准噶尔造山带北部阿尔加提山石英二长岩进行了详细的岩石学、地球化学、锆石Hf-O同位素研究,旨在揭示其岩石成因和构造背景,... 新疆西准噶尔造山带发育大量的晚古生代侵入岩,但它们的岩浆源区和形成的构造背景仍然存在较大争议。本文对西准噶尔造山带北部阿尔加提山石英二长岩进行了详细的岩石学、地球化学、锆石Hf-O同位素研究,旨在揭示其岩石成因和构造背景,探讨其与地壳生长的关系。两件样品的锆石U-Pb定年结果分别为301.8±1.4 Ma和303.7±3.1 Ma,形成于晚石炭世。阿尔加提山石英二长岩样品含有角闪石,高硅(SiO_(2)=67.8%~68.9%)、富碱(K_(2)O+Na_(2)O=9.36%~9.89%)、具有低的铝饱和指数(A/CNK=0.96~1.00),伴有低的Ga/Al值(2.27~2.34),Rb/Sr值(0.35~0.50),显示出I型花岗岩的特征。同时,这些样品均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和轻稀土,亏损高场强元素(如Nb、Ta和Ti等),和负的Eu异常(δEu=0.72~0.85),类似于典型俯冲相关的岛弧岩浆特征。这些I型花岗岩具有高的、正的锆石ε_(Hf)(t)值(+11.2~+14.5)和年轻的二阶段Hf模式年龄(t_(DM2)=604~392 Ma),以及比地幔值略高的锆石δ^(18)O值(5.73‰~6.51‰)和高的锆石饱和封闭温度(T_(zr)=854~895℃),可能是新生下地壳在高温背景下部分熔融的产物。结合前人在西准噶尔造山带北部发现的晚石炭世早二叠世A1和A2型花岗岩和埃达克质岩墙,本文认为这些高温岩石组合的形成可能与晚石炭世的洋中脊俯冲及其相关板片窗作用有关。在洋脊俯冲背景下,软流圈地幔上涌加热新生下地壳,促使其发生部分熔融形成I和A_(1)和A_(2)型花岗岩。西准噶尔造山带大多数下地壳主要形成于早古生代,表明该地区在显生宙发生了显著的地壳增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准噶尔造山带 I型花岗岩 晚石炭世 洋脊俯冲 HF-O同位素
下载PDF
基因Ⅱ型草鱼呼肠孤病毒病毒样颗粒的构建与鉴定 被引量:1
3
作者 郜婷 吴斯宇 +6 位作者 高彩霞 夏苏东 尹纪元 王英英 李莹莹 石存斌 王庆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48-157,共10页
为研究Ⅱ型草鱼呼肠孤病毒(GCRV)病毒样颗粒(VLPs)疫苗,实验利用杆状病毒-昆虫细胞表达系统(BEVS)将具有免疫原性的GCRV-VP3/VP4/VP35蛋白进行GCRV-VLPs的组装。实验将编码VP35蛋白的GCRV-s11基因克隆入杆状病毒载体pFastBacHTA^(TM),... 为研究Ⅱ型草鱼呼肠孤病毒(GCRV)病毒样颗粒(VLPs)疫苗,实验利用杆状病毒-昆虫细胞表达系统(BEVS)将具有免疫原性的GCRV-VP3/VP4/VP35蛋白进行GCRV-VLPs的组装。实验将编码VP35蛋白的GCRV-s11基因克隆入杆状病毒载体pFastBacHTA^(TM),然后将鉴定正确的重组质粒转化至DH10Bac感受态细胞,筛选得到重组穿梭质粒Bacmid-VP35。将穿梭质粒Bacmid-VP35以及实验室前期构建的重组穿梭质粒Bacmid-VP3、Bacmid-VP4分别转染Sf9昆虫细胞获得重组杆状病毒pFHB-VP35、pFHB-VP3以及pFHB-VP4。利用Bac-PAK快速滴定试剂盒测定重组杆状病毒滴度,并通过间接免疫荧光(IFA)和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鉴定重组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显示,实验获得了较高滴度的重组杆状病毒,并且重组蛋白在杆状病毒感染的Sf9昆虫细胞中正确表达。将成功表达蛋白的重组杆状病毒pFHB-VP35、pFHB-VP3以及pFHB-VP4共感染Sf9细胞组装GCRV-VLPs,通过透射电镜(EM)观察VLPs的组装情况。结果显示,GCRV-Ⅱ的3个蛋白在Sf9昆虫细胞中可以完成自我组装,形成与天然病毒结构形似的VLPs,直径为65~72 nm。本实验结果为进一步研制安全、高效的GCRV-VLPs疫苗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鱼 草鱼呼肠孤病毒 重组杆状病毒 病毒样颗粒
下载PDF
帕米尔东缘晚中新世以来多阶段隆升-剥露过程:来自裂变径迹和(U-Th)/He低温热年代学的制约
4
作者 孟云 尹继元 +5 位作者 肖文交 THOMSON Stuart N. 王雅美 陈文 李大鹏 吴明轩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3685-3700,共16页
帕米尔东缘发育帕米尔造山带内最大的东西向伸展系统,对理解区域构造演化具有重要意义。然而,该地区的隆升时限和动力学机制等仍缺乏有效的限制。本文选取帕米尔东缘塔什库尔干地区的新生代侵入岩开展磷灰石裂变径迹和锆石、磷灰石(U-Th... 帕米尔东缘发育帕米尔造山带内最大的东西向伸展系统,对理解区域构造演化具有重要意义。然而,该地区的隆升时限和动力学机制等仍缺乏有效的限制。本文选取帕米尔东缘塔什库尔干地区的新生代侵入岩开展磷灰石裂变径迹和锆石、磷灰石(U-Th)/He定年研究,并结合前人的热年代学成果,探讨帕米尔东缘晚新生代以来的构造热演化和动力学机制。低温热年代学数据显示,磷灰石裂变径迹中心年龄为2.5~2.7Ma和8.7~11.5Ma,磷灰石(U-Th)/He年龄为2.3~4.5Ma,锆石(U-Th)/He年龄为3.2±0.3Ma。通过上述样品的剥露速率计算,我们认为帕米尔东缘发生了两期快速冷却期:晚中新世(12~8Ma)和上新世-第四纪(5~1Ma),其对应的剥露速率分别为0.19~0.48mm/yr和0.58~4.00mm/yr。晚中新世期间,帕米尔东缘构造变形、岩浆作用、变质作用几乎同时发生。这些事件可能和帕米尔与南天山造山带在晚中新世初次碰撞有关,该碰撞是由印度板块向北俯冲到帕米尔地体下方引起的。这次碰撞进一步促使地壳增厚,导致帕米尔岩石圈重力分布不均,从而引发重力坍塌。上新世至第四纪的冷却可能受到重力坍塌后持续伸展变形的影响,同时冰川、河流和气候变化引起的侵蚀进一步加剧了剥露作用,导致剥露速率比晚中新世时期显著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米尔东缘 晚新生代 低温热年代学 隆升剥露 重力坍塌
下载PDF
南海海平面季节变化机制的研究
5
作者 尹纪园 李娟 +2 位作者 杜美昱 王建虎 刘宇宸 《海洋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77-189,共13页
利用Ssalto/Duacs卫星高度计的融合数据和英国气象局哈德利中心的EN4.2.1版本的数据产品,结合1.5层约化重力模式,研究了南海海平面季节变化规律及其影响机制。南海海平面季节变化特征显著,在冬季和夏季、春季和秋季呈现出相反的变化特... 利用Ssalto/Duacs卫星高度计的融合数据和英国气象局哈德利中心的EN4.2.1版本的数据产品,结合1.5层约化重力模式,研究了南海海平面季节变化规律及其影响机制。南海海平面季节变化特征显著,在冬季和夏季、春季和秋季呈现出相反的变化特征。南海区域平均海平面最高值出现在11月,最低值出现在6月,海平面变化年振幅约为10 cm。海平面季节变化信号能够解释南海西北和西南大陆架海域月平均海平面变化的70%~95%,而对南海内区及东部海域的解释方差较小,为20%~60%。南海海平面季节变化主要受比容效应和风应力强迫的动力海平面变化的影响,比容效应是南海东北部海域海平面变化的主要原因,能解释海平面季节变化的50%以上;风应力强迫只对南海中部海域的海平面季节变化起主导作用,其解释方差为50%~80%。导致南海中部海域海平面变化的风应力强迫包括热带太平洋风强迫和南海局地风强迫两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 海平面季节变化 比容效应 风应力强迫
下载PDF
1960-2019年河南省降水结构时空变化特征 被引量:6
6
作者 张志高 张凯昭 +3 位作者 蔡茂堂 尹纪媛 刘晴 刘慧颖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59-166,共8页
为了研究河南省降水结构变化特征,基于1960—2019年河南省17个气象站点逐日降水数据,运用数理统计、GIS及Mann-Kendall等方法对河南省不同降水历时和降水等级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变化趋势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河南省降水发生率随降水... 为了研究河南省降水结构变化特征,基于1960—2019年河南省17个气象站点逐日降水数据,运用数理统计、GIS及Mann-Kendall等方法对河南省不同降水历时和降水等级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变化趋势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河南省降水发生率随降水历时的增加呈减少趋势,短历时(1~2 d)降水发生率达74.03%,居主导地位。≥5 d降水贡献率最大(26.73%),其次为2 d(26.20%),3 d(18.68%),4 d(14.43%)和1 d(13.96%);降水发生率随降水等级增加而降低,各等级降水贡献率为23.36%~28.20%,分布较为均衡;(2)降水结构空间差异显著,短历时降水发生率和贡献率呈由南往北逐渐增加趋势,3 d以上历时降水由南向北减少;小雨发生率和贡献率由东南向西北递增,暴雨发生率和贡献率由东南向西北递减;(3)Mann-Kendall趋势分析表明,各历时降水发生率和贡献率变化趋势基本一致,表现为中短历时(1~3 d)降水上升,长历时降水下降;各等级降水变化趋势方面,小雨发生率、贡献率呈下降趋势,大雨、暴雨发生率和贡献率呈上升趋势。近60 a来河南省降水结构有向极端强降水转移的态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水结构 降水历时 降水等级 河南省
下载PDF
近61年河南省气候生产潜力估算及时空变化特征 被引量:3
7
作者 张志高 尹纪媛 +2 位作者 郭超凡 蔡茂堂 袁征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53-62,共10页
【目的】估算河南省气候生产潜力,探讨气候生产潜力的影响因素及其与粮食产量的关系,为充分利用气候资源和粮食增产提供依据。【方法】利用河南省17个气象站点1960-2020年气温和降水量数据,运用Thornthwaite Memorial模型、经验正交函数... 【目的】估算河南省气候生产潜力,探讨气候生产潜力的影响因素及其与粮食产量的关系,为充分利用气候资源和粮食增产提供依据。【方法】利用河南省17个气象站点1960-2020年气温和降水量数据,运用Thornthwaite Memorial模型、经验正交函数(EOF)分解和Morlet小波分析等方法估算河南省气候生产潜力,评估气候变化对其的影响,探讨气候生产潜力与粮食产量的关系。【结果】近61年来河南省气候生产潜力年平均为1209.94 g/m^(2),并以每10年5.14 g/m^(2)的倾向率呈微弱上升趋势;在空间分布上,河南省气候生产潜力由东南向西北递减;EOF分析表明,河南省气候生产潜力空间分布主要分为2种类型,EOF1反映了河南省气候生产潜力变化趋势的整体一致性,EOF2反映河南省气候生产潜力呈东南-西北相反变化特征;Morlet小波分析表明,近61年河南省气候生产潜力存在28年左右的主周期变化;“暖湿化”气候有利于河南省气候生产潜力的提高,在未来全省气候显著变暖背景下,气候生产潜力的大小将依赖于降水量变化;1978-2019年河南省粮食产量呈显著上升趋势,气候资源利用率逐渐提高,21世纪10年代平均气候资源利用率已达47.63%。【结论】河南省粮食产量及气候资源利用率逐步提高,未来仍有较大提升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生产潜力 Thornthwaite Memorial模型 MORLET小波分析 EOF分析 河南省
下载PDF
1961-2018年安阳市大气降水资源变化特征分析 被引量:2
8
作者 张志高 冯森 +3 位作者 苗运玲 耿益新 尹纪媛 李欢欢 《河南科学》 2019年第12期1993-2001,共9页
基于安阳气象站1961-2018年逐日降水量和气温等气象资料,采用高桥浩一郎陆面实际蒸散发经验公式、距平分析法、线性回归和Mann-Kendall检验等方法,计算分析了1961-2018年安阳市可利用降水资源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安阳市降水资源分布不均... 基于安阳气象站1961-2018年逐日降水量和气温等气象资料,采用高桥浩一郎陆面实际蒸散发经验公式、距平分析法、线性回归和Mann-Kendall检验等方法,计算分析了1961-2018年安阳市可利用降水资源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安阳市降水资源分布不均,春、夏、秋三季的降水量、蒸发量和可利用降水分别占全年总量的96.44%、95.73%和97.92%,尤以5-9月最为集中,冬季占比很小.这58年中安阳市年可利用降水以-13.37 mm/10 a的速率减小.以季节划分,各季可利用降水均呈减小趋势,夏季减幅最大,倾向率为-7.96 mm/10 a;秋季和春季次之,分别为-2.95 mm/10 a和-1.86 mm/10 a;冬季最小,倾向率为-0.57 mm/10 a. 58年来安阳市年可利用降水及春、夏、冬季可利用降水无明显突变发生,秋季可利用降水于1962年发生突变.降水与可利用降水呈显著正相关,对可利用降水量起决定性作用,气温与可利用降水呈负相关.随着全球变暖,安阳市气温上升,安阳市可利用降水资源将持续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水资源 可利用降水 MANN-KENDALL检验 安阳市
下载PDF
新疆东准噶尔东北部晚泥盆世Ⅰ-型花岗岩年代学、地球化学及构造意义 被引量:7
9
作者 徐志华 尹继元 +5 位作者 陈文 李大鹏 孙敬博 喻顺 杜秋怡 吴春燕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2797-2812,共16页
本文对新疆东准噶尔阿尕什敖包二长花岗岩进行了锆石U-Pb年代学,锆石Hf同位素和岩石地球化学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阿尕什敖包二长花岗岩的LA-ICP-MS锆石U-Pb定年结果为372.1±1.5Ma,MSWD=0.22,为晚泥盆世。其全岩的SiO2含量为70.7%~7... 本文对新疆东准噶尔阿尕什敖包二长花岗岩进行了锆石U-Pb年代学,锆石Hf同位素和岩石地球化学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阿尕什敖包二长花岗岩的LA-ICP-MS锆石U-Pb定年结果为372.1±1.5Ma,MSWD=0.22,为晚泥盆世。其全岩的SiO2含量为70.7%~71.7%,K2O含量(3.93%~4.33%)和K2O/Na2O(1.00~1.17)相对较高,属于高钾钙碱性系列。该花岗岩的A/CNK值在1.01~1.04之间,具有低的10000×Ga/Al值(1.81~1.90),显示出I-型花岗岩的特征。它们显示出轻稀土元素(LREEs)和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s)的富集,Nb、Ta和Ti等高场强元素(HFSEs)亏损,暗示其可能受俯冲带消减组分的影响。这些二长花岗岩具有高的、正的εHf(t)值(11.2~15.2)和年轻的Hf二阶段模式年龄(TDM2=408~779Ma),加上其较高的Zr/Nb(7.46~8.24)和Th/Ce(0.16~0.55),表明它们可能来源于年轻下地壳的部分熔融。阿尕什敖包南高钾钙碱性I-型花岗岩具有较低的Ta(1.60×10-6~1.79×10-6)和Yb(1.41×10-6~1.67×10-6)含量,Rb-Y+Nb和Yb-Ta图解中落入VAG系列,表明形成于岛弧环境。因此,结合区域构造,沉积等相关证据,我们提出东准噶尔地区在晚泥盆世为俯冲相关的岛弧环境。而晚泥盆世的洋脊俯冲及其板片窗的形成在东准噶尔同时期各种特殊岩石组合产生过程中扮演着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准噶尔 晚泥盆世 Ⅰ-型花岗岩 HF同位素 古亚洲洋 岛弧背景
下载PDF
揭示三维岩石圈物质架构的技术方法体系框架 被引量:5
10
作者 王涛 黄河 +11 位作者 杨立强 郑远川 许博 孙剑 侯通 鲍学伟 张建军 朱小三 范润龙 尹继元 苏玉平 侯增谦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3589-3618,共30页
长期以来,岩石圈深部探测主要依赖地球物理手段和深部钻探,缺乏深部物质探测技术。对深部物质的了解也主要局限于两种途径:一类是地球物理推测方法,依据地表获得的深部岩石的物性测定,解释或推测深部物质的某些特征;另一类是捕虏体方法(... 长期以来,岩石圈深部探测主要依赖地球物理手段和深部钻探,缺乏深部物质探测技术。对深部物质的了解也主要局限于两种途径:一类是地球物理推测方法,依据地表获得的深部岩石的物性测定,解释或推测深部物质的某些特征;另一类是捕虏体方法(Xenolith-based methodology),直接获取深部物质信息。本文重点探索的第三种途径,即充分利用地表出露的岩浆岩,通过岩石探针和同位素填图,示踪深部物源(物质)特征。特别是利用大数据分析和数字填图,了解深部物质三维架构及四维演变。在此基础上,总结上述三种途径,构建较完整的以岩石探针和同位素填图为核心的揭示岩石圈三维物质组成架构的方法体系。研究显示,在岩相学研究的基础上,通过系统开展Sr、Nd、Hf、Pb等多元同位素示踪填图,结合地球物理资料,可有效揭示岩石圈深部物质组成架构。通过中亚增生造山带(北疆)、青藏高原碰撞造山带(冈底斯-三江)和华北-扬子克拉通三个典型大地构造单元关键地区的实践,显示多元同位素示踪深部物质的一致性和有效性,以及同位素填图结果与地球物理探测结果的对应性。基于这些成果,笔者初步提出了揭示岩石圈三维物质组成架构的方法体系框架。该方法体系具有良好应用前景,有望成为与地球物理探测相结合和匹配的深部物质架构探测技术,为规范开展深部物质架构探测、物质演变过程及深部动力学过程研究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浆岩 岩石探针 同位素填图 深部物质 地球物理 实验模拟
下载PDF
西昆仑造山带晚奥陶世侵入岩的岩石成因:对原特提斯洋俯冲过程的制约 被引量:3
11
作者 陶再礼 尹继元 +5 位作者 袁超 肖文交 陈文 陈岳龙 王雅美 杨帆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3321-3340,共20页
西昆仑造山带发育有大量的早古生代岩浆岩,它们的形成与原特提斯洋俯冲-碰撞密切相关,然而,对于这些岩浆岩的岩石成因和形成的构造背景仍然存在较大的争议。本文对西昆仑造山带早古生代阿喀孜二长岩和赛图拉石英闪长岩岩体开展了详细的... 西昆仑造山带发育有大量的早古生代岩浆岩,它们的形成与原特提斯洋俯冲-碰撞密切相关,然而,对于这些岩浆岩的岩石成因和形成的构造背景仍然存在较大的争议。本文对西昆仑造山带早古生代阿喀孜二长岩和赛图拉石英闪长岩岩体开展了详细的矿物学、锆石U-Pb年代学、全岩地球化学和Sr-Nd-Hf-O同位素研究,以探讨这些侵入岩的岩浆源区与成因,揭示原特提斯洋在这一时期的构造演化过程。这两个岩体的LA-ICP-MS锆石U-Pb年龄分别为456±2Ma和452±2Ma,指示它们形成于晚奥陶世。阿喀孜二长岩具有富碱(K_(2)O+Na_(2)O=10.5%~11.8%)、富钾(K_(2)O/Na_(2)O=1.20~1.44)特征,相对低MgO(0.89%~0.97%)、TiO_(2)(0.42%~0.45%)含量,富集Rb、Th、U等大离子亲石元素,且具有较高的全岩锆饱和温度(T_(Zr)=814~862℃),属于钾质碱性岩石。该岩体具有较高的(^(87)Sr/^(86)Sr)_(i)值(0.72057~0.72186),负的全岩ε_(Nd)(t)值(-5.1~-4.5)和负的锆石ε_(Hf)(t)值(-7.6~-3.4),以及较高的锆石δ^(18) O值(5.39‰~7.94‰),表明其源区可能为伸展环境下古老基性下地壳部分熔融。赛图拉石英闪长岩SiO_(2)含量为56.8%~58.6%,全碱(Na_(2)O+K_(2)O)含量为5.75%~6.39%,具有较低的铝饱和指数(A/CNK=0.85~0.89),相对高的MgO含量(2.93%~3.41%)以及Mg^(#)值(~45),为高钾钙碱性系列岩石。它们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Ba、Th)和亏损高场强元素(Nb、Ta、Ti),且具有微弱的Eu异常(δEu=0.72~0.77),类似于俯冲带岩浆岩地球化学特征。这些石英闪长岩具有相对高的(^(87)Sr/^(86)Sr)_(i)比值(0.71317~0.71322),负的全岩ε_(Nd)(t)值(-5.6~-5.1)和负的锆石ε_(Hf)(t)值(-7.8~-2.9),与同时期来源于富集地幔的基性岩同位素特征相似,表明赛图拉石英闪长岩岩浆可能是由俯冲板片流体交代的富集地幔楔部分熔融形成,并在岩浆演化的过程中经历了橄榄石、辉石、角闪石、磷灰石和Fe-Ti氧化物等矿物的分离结晶作用。结合同位素和数字模拟计算(Rhyolite-MELTS)结果表明,赛图拉石英闪长岩可能由塔里木克拉通南缘玄武质岩浆的分离结晶而成。综合前人研究,本文提出晚奥陶世阿喀孜二长岩和赛图拉石英闪长岩形成于原特提斯洋向北俯冲相关的活动大陆边缘环境,该时期原特提斯洋板片回撤,诱发软流圈地幔的上涌,从而产生了大量的弧岩浆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昆仑造山带 原特提斯洋 奥陶纪 富集地幔楔 板片回撤
下载PDF
草鱼源乳酸菌的分离鉴定及其生物学特性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王楠 尹纪元 +6 位作者 王英英 李莹莹 吴斯宇 石存斌 李家豪 曹际振 王庆 《南方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74-84,共11页
随着水产养殖病害问题日益严重,抗生素和药物使用对环境造成的危害越来越大,开展绿色生态防控技术研究是实现水产健康养殖的重要途径。该研究从健康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a)肠道分离获得8株乳酸菌(Lactobacillus),经生化反应和16S... 随着水产养殖病害问题日益严重,抗生素和药物使用对环境造成的危害越来越大,开展绿色生态防控技术研究是实现水产健康养殖的重要途径。该研究从健康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a)肠道分离获得8株乳酸菌(Lactobacillus),经生化反应和16S rRNA鉴定,均为植物乳杆菌(L.plantarum)。生物学特性评价结果表明植物乳杆菌分离株Y190430的发酵性能最好,且具有良好的抗生素敏感性;与植物乳杆菌标准株ATCC8014和商品乳酸菌相比较,分离株Y190430对酸、碱、盐、温度等环境胁迫具有更好的耐受性,同时具有更快的产酸速率,并可通过代谢产物抑制病原菌生长,体外抑菌试验表明分离株Y190430对常见水产病原菌的拮抗能力更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酸菌 发酵性能 抗生素敏感性 生态防控 益生功能
下载PDF
东北那丹哈达岭中—新生代构造-热演化史:来自(U-Th)/He和裂变径迹热年代学的证据 被引量:1
13
作者 杨雪叶 尹继元 +5 位作者 肖文交 陈文 陈岳龙 孙敬博 张斌 王雅美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3660-3675,共16页
中国东北的那丹哈达岭地区位于中亚造山带最东部,它的中—新生代热演化史是认识陆内造山活动的关键,但该地区相关研究比较薄弱,其中—新生代的热演化史缺乏有效的约束。因此本文应用磷灰石裂变径迹、锆石和磷灰石(U-Th)/He等多种低温热... 中国东北的那丹哈达岭地区位于中亚造山带最东部,它的中—新生代热演化史是认识陆内造山活动的关键,但该地区相关研究比较薄弱,其中—新生代的热演化史缺乏有效的约束。因此本文应用磷灰石裂变径迹、锆石和磷灰石(U-Th)/He等多种低温热年代学方法,对东北那丹哈达岭地区的侵入岩开展构造热演化历史研究。热年代学数据和热史模拟结果表明,该地区存在早白垩世晚期—晚白垩世(110~80 Ma)、古新世—始新世(60~40 Ma)两期快速冷却事件,其冷却速率分别为3.42~4.81℃/Ma和1.43~1.83℃/Ma。结合区域构造和应力分析,我们认为两期冷却事件均受构造活动控制。第一期快速冷却事件是古太平洋板块北西向俯冲引发的构造叠加到鄂霍特莫茨克地块并与东亚大陆边缘碰撞引起;而第二期快速冷却事件是古太平洋俯冲的板片后撤使东亚陆缘处于伸展环境,造成东北大面积的剥露作用引起。这次研究增强了对东亚陆缘中新生代构造-热演化历史的认识,对于理解大陆内部造山带的构造变形过程与机理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东北 那丹哈达岭 低温热年代学 古太平洋俯冲 冷却剥露历史
下载PDF
罗非鱼湖病毒S10基因编码蛋白的表达及单克隆抗体的制备 被引量:2
14
作者 王雅慧 王英英 +5 位作者 王庆 李波 李莹莹 尹纪元 杨广 曾伟伟 《广东农业科学》 CAS 2021年第11期112-118,共7页
【目的】制备抗罗非鱼湖病毒(Tilapia Lake Virus,TiLV)S10节段基因编码蛋白的单克隆抗体(Monoclonal antibody,MAb)。【方法】构建含有TiLV S10基因节段的重组表达质粒pET32a-S10,并将其转化至BL21(DE3)感受态细胞,经IPTG诱导表达和镍... 【目的】制备抗罗非鱼湖病毒(Tilapia Lake Virus,TiLV)S10节段基因编码蛋白的单克隆抗体(Monoclonal antibody,MAb)。【方法】构建含有TiLV S10基因节段的重组表达质粒pET32a-S10,并将其转化至BL21(DE3)感受态细胞,经IPTG诱导表达和镍柱纯化获得高纯度重组S10蛋白;用纯化的重组蛋白免疫6~8周龄雌性BALB/c小鼠多次后,取其脾细胞与SP2/0细胞进行融合获得杂交瘤细胞,采用有限稀释法和ELISA方法,筛选获得2株能稳定分泌抗S10蛋白MAb的杂交瘤细胞株,分别命名为2C3和2E3,并对其特异性、亚型和效价进行分析。【结果】Western blot结果显示,2C3和2E3均能识别S10重组蛋白及TiLV,间接免疫荧光试验(IFA)结果表明,2C3和2E3只与TiLV感染的TiB细胞呈阳性反应。亚型检测结果显示,2C3抗体为IgG1/к型,2E3抗体为IgG2a/к型。抗体效价测定结果表明,两种MAb的效价分别为1∶12800,1∶51200。【结论】抗TiLV-S10蛋白MAb特异性强、效价高,可为后续TiLV疫苗的研发、免疫学方法的建立及S10蛋白功能的研究提供重要材料和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非鱼 罗非鱼湖病毒(TiLV) S10编码蛋白 重组蛋白 单克隆抗体 免疫学方法
下载PDF
微载体规模化培养草鱼鳔细胞以增殖Ⅱ型草鱼呼肠孤病毒的工艺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杨玉茹 王英英 +3 位作者 王庆 周文礼 尹纪元 石存斌 《海洋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577-588,共12页
为优化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a)鳔细胞(CiSB)细胞悬浮培养工艺,以提高基因Ⅱ型草鱼呼肠孤病毒(grass carp reovirus,GCRV)含量,利用Cytodex 1微载体悬浮培养系统规模化培养CiSB和Ⅱ型GCRV,对CiSB细胞初始接种密度、搅拌转速和微... 为优化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a)鳔细胞(CiSB)细胞悬浮培养工艺,以提高基因Ⅱ型草鱼呼肠孤病毒(grass carp reovirus,GCRV)含量,利用Cytodex 1微载体悬浮培养系统规模化培养CiSB和Ⅱ型GCRV,对CiSB细胞初始接种密度、搅拌转速和微载体浓度等工艺参数进行摸索和优化。结果显示,在CiSB细胞贴壁期,以转速30 r·min^(-1)、每静置30 min搅拌2 min的间歇搅拌方式培养最佳,4 h后细胞贴附率可达96%以上;在微载体密度2 g·L^(-1)、细胞初始接种密度2×10^(5)个·mL^(-1)、搅拌速度30 r·min^(-1)的条件下,初始培养血清浓度设定为10%,培养3 d后更换50%的培养基并使血清浓度达到5%,可获得最佳的细胞生长效能。CiSB经消化转移放大至1 L,微载体上细胞贴附均匀、生长良好。接种Ⅱ型GCRV至规模化培养的CiSB细胞,拷贝数最高达6.2×10^(5)拷贝数·μL^(-1)。研究结果可为草鱼出血病疫苗的规模化生产工艺研究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鱼鳔细胞(CiSB) Ⅱ型草鱼呼肠孤病毒 微载体培养 工艺优化
下载PDF
新疆西准噶尔苏云河斑岩型钼矿的剥露和保存条件:来自裂变径迹和(U-Th)/He热年代学的约束 被引量:1
16
作者 王雅美 尹继元 +5 位作者 袁超 肖文交 陈文 蔡克大 杨雪叶 陶再礼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2547-2561,共15页
斑岩型矿床多形成于汇聚型板块边界。由于其较浅的就位深度,大部分古老的斑岩型矿床很容易受到后期的剥蚀而消失殆尽。研究斑岩型矿床成矿后的埋藏和去顶过程对于深入理解矿床的保存条件和区域找矿前景至关重要。新疆西准噶尔西部的苏... 斑岩型矿床多形成于汇聚型板块边界。由于其较浅的就位深度,大部分古老的斑岩型矿床很容易受到后期的剥蚀而消失殆尽。研究斑岩型矿床成矿后的埋藏和去顶过程对于深入理解矿床的保存条件和区域找矿前景至关重要。新疆西准噶尔西部的苏云河斑岩型钼矿床形成于晚石炭世,是一处保存良好的斑岩型矿床,为我们研究前中生代斑岩成矿系统的保存条件提供了天然的实验室。本文首次针对该矿床开展了锆石和磷灰石裂变径迹与锆石(U-Th)/He低温热年代学分析,结合热历史反演模拟以及前人的年代学数据显示,苏云河斑岩钼矿的蚀变过程至少持续了55Myr。在早二叠世到中三叠世,矿区接受5.2~8.1km厚的沉积物覆盖。中三叠世至早白垩世(240~120Ma),矿床经历了快速剥露作用,剥露速率为49.0~56.7m/Myr,去顶量为7.4~9.2km。早白垩世(120Ma)至今为缓慢剥露阶段,剥露速率为6.7~21.7m/Myr,去顶量为0.8~2.6km。中三叠世至早白垩世的快速冷却事件可能并不是特定构造事件(比如:南部羌塘和昆仑-柴达木碰撞或者羌塘和拉萨碰撞)远程效应的产物,而与区域内走滑断层的活化密切相关。而矿床早期沉积的巨厚盖层以及早白垩世以来干旱气候和缓慢剥露,为石炭-二叠纪斑岩型钼矿得以保存提供了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温热年代学 斑岩型钼矿 剥露历史 保存条件 西准噶尔成矿带
下载PDF
水产动物模型的建立及在病害防控上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7
作者 陈佳明 王庆 +3 位作者 王英英 曾伟伟 尹纪元 李莹莹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19-126,共8页
近年来,水产动物模型在鱼病防控方面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其具备遗传背景清晰、条件可控性强等优点,是鱼病防控基础研究的有效工具之一。本文论述了水产动物模型的建立方法以及在鱼类疾病病原分析、疫苗开发和水质监测方面应用的研究现状... 近年来,水产动物模型在鱼病防控方面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其具备遗传背景清晰、条件可控性强等优点,是鱼病防控基础研究的有效工具之一。本文论述了水产动物模型的建立方法以及在鱼类疾病病原分析、疫苗开发和水质监测方面应用的研究现状,并对水产动物替代模型的发展前景做了简要论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物模型 病原分析 疫苗开发 水质监测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的扶正固本颗粒治疗胃癌机制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耿艺菲 黄志鸿 +5 位作者 洋雯茜 藏晨晨 尹纪元 蔡永铭 刘勇国 吴嘉瑞 《中国药师》 CAS 2021年第8期419-427,共9页
目的:应用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方法探究扶正固本颗粒治疗胃癌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TCMSP、TCMID、OMIM、DigSee等数据库获取扶正固本颗粒中的活性成分和潜在靶点以及胃癌相关人类靶点。取两者交集靶点导入STRING中进行蛋白互作分析,... 目的:应用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方法探究扶正固本颗粒治疗胃癌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TCMSP、TCMID、OMIM、DigSee等数据库获取扶正固本颗粒中的活性成分和潜在靶点以及胃癌相关人类靶点。取两者交集靶点导入STRING中进行蛋白互作分析,得到的数据导入Cytoscape 3.8.0用MCODE插件进行模块分析,并筛选出代表性的靶点通过R studio等软件进行基因本体(GO)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富集分析。用Cytoscape 3.8.0构建“活性化合物-作用靶点”、“中药-化合物-核心靶点-通路”等网络。最后选取核心靶点与对应化合物进行分子对接。结果:筛选出扶正固本颗粒共174个活性化合物和1032个作用靶点,胃癌共5276个作用靶点,两者交集靶点共607个。核心靶点涉及蛋白激酶B(AKT1)、肿瘤蛋白p53(TP53)、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1(MAPK1)、磷脂酰肌醇-3-激酶催化亚基α(PIK3CA)、信号传导与转录激活因子3(STAT3)、磷脂酰肌醇-3-激酶调节亚基1(PIK3R1)、原癌基因酪氨酸蛋白激酶Src(SRC)、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VEGFA)。GO和KEGG富集分析结果显示,扶正固本颗粒治疗胃癌主要与化学反应、对有机物的反应、细胞对化学刺激的反应等生物过程有关,作用靶点主要集中在癌症通路、PI3K-Akt信号通路、癌症中的蛋白多糖通路等。分子对接结果显示核心靶点与对应化合物的最低结合能均小于-5.0 kcal·mol^(-1)。结论:扶正固本颗粒治疗胃癌的作用机制可能与PI3K-Akt信号通路以及AKT1、TP53、MAPK1、PIK3CA、STAT3、PIK3R1、SRC、VEGFA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药理学 分子对接 扶正固本颗粒 胃癌
下载PDF
Multi-Method Chronometric Constraints on the Thermal Evolution of the Central Tianshan,NW China 被引量:4
19
作者 yin jiyuan CHEN Wen +2 位作者 XIAO Wenjiao ZHANG Bin CAI Keda 《Acta Ge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SCIE CAS CSCD 2015年第6期2092-2093,共2页
The Tianshan orogenic belt is a major part of the southern Central Asian Orogenic Belt(CAOB),extending from west to east for over 2500 km through Uzbekistan,Tajikistan,Kyrgyzstan and Kazakhstan to Xinjiang in NW Chi... The Tianshan orogenic belt is a major part of the southern Central Asian Orogenic Belt(CAOB),extending from west to east for over 2500 km through Uzbekistan,Tajikistan,Kyrgyzstan and Kazakhstan to Xinjiang in NW China,and contains the record of multi-phase tectonothermal evolution.Till now.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h Multi-Method Chronometric Constraints on the Thermal Evolution of the Central Tianshan NW China ICP
下载PDF
罗非鱼湖病毒对稀有鮈鲫(Gobiocypris rarus)的感染研究
20
作者 吕月凤 王英英 +7 位作者 曾伟伟 王庆 李莹莹 尹纪元 杨广 石存斌 王雅慧 李波 《饲料博览》 CAS 2022年第1期44-49,共6页
罗非鱼湖病毒(TiLV)感染引起的罗非鱼湖病毒病(TiLVD)对全球的罗非鱼养殖业造成了严重威胁。TiLV不仅可感染罗非鱼及其变种,也可感染其他鱼类。稀有鮈鲫是一种优良的小型实验鱼,为探究TiLV对稀有鮈鲫的感染特性,用毒株 TiLV-2017A 对稀... 罗非鱼湖病毒(TiLV)感染引起的罗非鱼湖病毒病(TiLVD)对全球的罗非鱼养殖业造成了严重威胁。TiLV不仅可感染罗非鱼及其变种,也可感染其他鱼类。稀有鮈鲫是一种优良的小型实验鱼,为探究TiLV对稀有鮈鲫的感染特性,用毒株 TiLV-2017A 对稀有鮈鲫进行腹腔注射感染,对感染后稀有鮈鲫的临床症状、病毒载量、组织病理和免疫基因的表达进行分析。结果表明:TiLV-2017A可感染稀有鮈鲫,死亡率约为10%,病毒载量在第13天达到峰值,为1.582×10;拷贝数·μL^(-1);对相关免疫基因进行检测,发现稀有鮈鲫白细胞介素-8(IL-8)、NK细胞增强因子(NF-κB)、白细胞介素-1β(IL-1β)、Mx蛋白(Mx)、Toll样受体3(TLR3)、髓样分化因子(MyD88)、α-干扰素(IFN-α)和 Toll 样受体 5(TLR5)等免疫相关基因在各组织中均有不同程度的上调,在肠中上调较为显著。H.E染色结果显示肝脏中肝细胞肿大、脾脏和肾脏中噬铁血黄素增加、鳃组织中鳃丝部分断裂等病理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有鮈鲫 罗非鱼湖病毒(TiLV) 感染特性 免疫因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