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5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术中追加使用氨甲环酸对短节段腰椎管狭窄手术失血量及安全性的影响 被引量:1
1
作者 朱丽坤 曹爽 +3 位作者 刘东梅 尹倩 胡小艳 李微 《中国输血杂志》 CAS 2024年第2期174-179,共6页
目的探讨术中追加氨甲环酸(Tranexamic acid,TXA)对短节段腰椎管狭窄手术失血及安全性的影响。方法108名腰椎管狭窄症拟行腰椎后路融合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TXA组、追加组,各36名。对照组围手术期不应用TXA;TXA组麻醉成功后、手... 目的探讨术中追加氨甲环酸(Tranexamic acid,TXA)对短节段腰椎管狭窄手术失血及安全性的影响。方法108名腰椎管狭窄症拟行腰椎后路融合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TXA组、追加组,各36名。对照组围手术期不应用TXA;TXA组麻醉成功后、手术切皮前15 min静脉滴注含1 g TXA的生理盐水混合液100 mL;追加组麻醉成功后、手术切皮前15 min静脉滴注含1g TXA的生理盐水混合液100 mL,输完后3 h,再静脉追加10 mg/kg体重的TXA。记录3组围术期总失血量、显性失血量、隐性失血量、术中失血量、术后引流量、输血率。于术前及术后d3分别测定3组血红蛋白(Hb)、红细胞比容(HCT)、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化比值(PT-INR)、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血小板数量(BPC)、D-二聚体(D-D)、纤维蛋白原(FIB)、C反应蛋白(CRP)、谷丙转氨酶(ALT)、血尿素氮(BUN)等指标。术后追踪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追加组分别与对照组和TXA组比较,总失血量(mL)[(968.7±209.6)vs(1369.8±276.3),(968.7±209.6)vs(1273.9±250.2)]、显性失血量(mL)[(590.5±164.3)vs(876.4±235.9),(590.5±164.3)vs(789.3±221.7)]、术中失血量(mL)[(318.7±120.7)vs(457.8±146.6),(318.7±120.7)vs(423.9±162.3)]、术后引流量(mL)[术后1d:(164.6±25.0)vs(262.3±51.7),(164.6±25.0)vs(219.8±37.1);术后3d:(107.2±18.6)vs(156.3±37.6),(107.2±18.6)vs(145.3±22.3)],均低于对照组和TXA组(P<0.05),输血率低于对照组(P<0.05)。TXA组术后引流量、输血率低于对照组(P<0.05)。3组隐性失血量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术前比较,3组Hb、Hct、BPC下降(P<0.05),D-D、FIB、CRP升高(P<0.05),但TXA组、追加组Hb、Hct、BPC、D-D、CRP的变化程度小于对照组(P<0.05),追加组Hb、Hct、BPC、D-D、CRP的变化程度小于TXA组(P<0.05)。3组间及组内术前、术后的PT-INR、PT、APTT、ALT、BUN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均在正常值范围内。所有患者术后追踪均未发现深静脉血栓、肺栓塞、癫痫、肝肾损害等严重不良事件。结论术中追加TXA可有效减少短节段腰椎管狭窄手术失血量,但不增加凝血障碍、血栓形成、肝肾功能损害等并发症的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后路融合术 腰椎管狭窄症 氨甲环酸 失血量 术中追加
下载PDF
新能源汽车高压不上电故障诊断与分析
2
作者 李雅荣 尹倩 王荣焕 《内燃机与配件》 2024年第12期83-85,共3页
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其高压电系统的故障诊断和维修变得尤为关键。新能源汽车高压不上电故障诊断是新能源汽车维修中的一个重要环节。高压电系统是新能源汽车的核心部件,包括高压电池、电机控制器、电机等。如果高压电系统出现故... 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其高压电系统的故障诊断和维修变得尤为关键。新能源汽车高压不上电故障诊断是新能源汽车维修中的一个重要环节。高压电系统是新能源汽车的核心部件,包括高压电池、电机控制器、电机等。如果高压电系统出现故障,不仅会影响新能源汽车的性能和安全性,还会导致车辆无法正常行驶。因此,及时准确地诊断和解决高压不上电故障对于保障新能源汽车的正常运行至关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能源汽车 高压电系统 故障诊断
下载PDF
汽车隐形车衣的安装技巧
3
作者 李雅荣 尹倩 王荣焕 《时代汽车》 2024年第9期151-153,共3页
隐形车衣越来越受到车主的欢迎,但由于隐形车衣材料质量良莠不齐,安装时技术规范性不强,导致后期客户投诉率较高,介于此现象,本文将隐形的材质选择方法及规范安装方法进行介绍和展示,方便客户选择适合车衣,同时便于安装技师相互学习,为... 隐形车衣越来越受到车主的欢迎,但由于隐形车衣材料质量良莠不齐,安装时技术规范性不强,导致后期客户投诉率较高,介于此现象,本文将隐形的材质选择方法及规范安装方法进行介绍和展示,方便客户选择适合车衣,同时便于安装技师相互学习,为汽车后服市场的规范起到正向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车 隐形车衣 材质 安装方法
下载PDF
数字人文视域下文学存在方式的重构 被引量:4
4
作者 尹倩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96-112,136,共18页
21世纪以来,随着数字媒介技术的不断发展,文学的存在方式也在不断变化。从宏观层面而言,新媒介的出现总会继承旧媒介的优势,同时避开旧媒介的不足;媒介技术影响下的文学语境也在传统文学研究范式的基础上不断生成与革新。从微观层面而言... 21世纪以来,随着数字媒介技术的不断发展,文学的存在方式也在不断变化。从宏观层面而言,新媒介的出现总会继承旧媒介的优势,同时避开旧媒介的不足;媒介技术影响下的文学语境也在传统文学研究范式的基础上不断生成与革新。从微观层面而言,文本、作品和数据之间的逻辑转换,促成了数字时代文学研究语境的生成。数字时代的文学语言、文学文本和文学空间共同重构了文学的存在方式。其一,数字媒介技术对文学研究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文学语言的表意特质和文学语言的表达方式这两个维度。而具有“数字修辞”功能的媒介往返于文学创作与文学研究之间,既促成了形式各异的电子文本和数字文本的生成,又反身于数字人文与文学研究的数字审美范式。其二,基于数字技术而生成的数字文本,不仅可以为计算机所处理,而且依托互联网平台逐渐实现了客观知识世界文学文本的流动与对话。依托互联网平台和数字技术的“比特叙事”,将比特视为符号本体而进行叙事,其指涉方式的变化表征了主体的未定性、文本的交互性和视觉窗口的递归性。其三,聚焦符码、编码和解码的分析路径,基于从原子到比特的媒介转换,数字化的文学空间应运而生,同时也改变了文学创作方式、文学研究语境和文学批评范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人文 数字修辞 比特叙事 数字文本 文学空间
下载PDF
压载荷下Ⅰ-Ⅱ复合型中心裂纹板弹塑性屈曲载荷研究
5
作者 李守超 尹倩 +2 位作者 王卓吾 贺小华 周昌玉 《南京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90-299,320,共11页
为了研究含裂纹结构承载能力,采用有限元方法建立压载荷下Ⅰ-Ⅱ复合型中心裂纹板模型,计算裂纹板弹塑性屈曲载荷,讨论相对裂纹长度(a/w)、裂纹倾角(θ)、板宽(w)、板厚(t)、边界条件对弹塑性屈曲载荷及其变化规律的影响。对于上下夹持... 为了研究含裂纹结构承载能力,采用有限元方法建立压载荷下Ⅰ-Ⅱ复合型中心裂纹板模型,计算裂纹板弹塑性屈曲载荷,讨论相对裂纹长度(a/w)、裂纹倾角(θ)、板宽(w)、板厚(t)、边界条件对弹塑性屈曲载荷及其变化规律的影响。对于上下夹持中心裂纹板,随着裂纹长度和裂纹倾角的增大,板宽越大,中心裂纹板屈曲载荷对裂纹越敏感,中心裂纹板承载能力受到裂纹长度和裂纹倾角的影响越明显。弹塑性屈曲载荷随着板厚的增大而增大,并且随着裂纹倾角的增大,板厚越大,屈曲载荷的下降程度越显著。上下简支中心裂纹板与上下夹持中心裂纹板的屈曲载荷变化规律基本一致,且上下夹持中心裂纹板的屈曲载荷显著大于上下简支中心裂纹板的屈曲载荷。给出不同边界条件下弹塑性屈曲载荷与相对裂纹长度、裂纹倾角的回归关系式。通过中心裂纹板弹塑性屈曲试验发现,采用压缩力学性能计算弹塑性屈曲载荷更接近试验结果,试验屈曲载荷的变化规律与有限元模拟计算结果一致。研究结果对含裂纹结构的承载能力评价具有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载荷 有限元方法 Ⅰ-Ⅱ复合型裂纹 弹塑性屈曲载荷 上下简支中心裂纹板 上下夹持中心裂纹板
下载PDF
高效AOPs-A/O工艺处理典型染料废水的研究
6
作者 李洋 魏超 +5 位作者 尹前 李永强 李伟 陈洋洋 凌晓慧 王毅博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2358-2365,共8页
模拟分散蓝(DB)、靛蓝(IB)、活性红(RR)三种典型染料废水进行个性化高级氧化(AOPs)-A/O工艺的设计及效能探究。结果表明,过硫酸钠(PO)/芬顿(FO)工艺处理DB和IB,PO/臭氧(OO)工艺处理RR。COD去除率分别为64.51%,64.49%,70.63%,色度去除率... 模拟分散蓝(DB)、靛蓝(IB)、活性红(RR)三种典型染料废水进行个性化高级氧化(AOPs)-A/O工艺的设计及效能探究。结果表明,过硫酸钠(PO)/芬顿(FO)工艺处理DB和IB,PO/臭氧(OO)工艺处理RR。COD去除率分别为64.51%,64.49%,70.63%,色度去除率均为98%以上。随后与A/O工艺组合,控制A/O装置温度T=30℃,厌氧HRT=48 h,好氧HRT=24 h(DO=6 mg/L),运行负荷0.097 kg COD/(m^(3)·d),使DB、IB、RR的COD去除率分别为89.39%,90.66%,89.94%,矿化率(M_(E))分别为67.04%,85.97%,72.24%,B/C值分别由1.03,1.04,3.706提高为1.35,1.35,5.15,为实际工程处理染料废水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染料废水 高级氧化 生物处理
下载PDF
质子单粒子试验技术及其应用
7
作者 张艳文 郭刚 +3 位作者 韩金华 殷倩 张峥 刘翠翠 《现代应用物理》 2024年第4期124-129,共6页
随着半导体工艺的发展,小尺寸电子元器件临界电荷降低,对质子单粒子效应越来越敏感,为确保其运行可靠性,有必要基于地面加速器进行质子单粒子效应模拟试验验证。通过中国、美国及欧洲等国家典型中高能质子单粒子效应地面模拟试验技术的... 随着半导体工艺的发展,小尺寸电子元器件临界电荷降低,对质子单粒子效应越来越敏感,为确保其运行可靠性,有必要基于地面加速器进行质子单粒子效应模拟试验验证。通过中国、美国及欧洲等国家典型中高能质子单粒子效应地面模拟试验技术的总结对比,系统梳理了地面模拟试验包含的若干关键技术,主要包括降束技术、扩束技术、降能技术、束流测量技术和束流收集技术等若干关键技术。基于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100 MeV质子辐照装置开展了升级建设,为我国在建的中高能质子单粒子效应模拟试验装置提供技术支撑,促进国内中高能质子单粒子效应模拟试验技术平台的发展,保障航空航天电子设备的安全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质子 单粒子效应 加速器 试验技术
下载PDF
基于大变形升阻锚索深埋巷道围岩稳定性控制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孟波 尹乾 +2 位作者 靖洪文 刘盛东 贾邦国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24年第2期558-575,共18页
研发了一种新型大变形升阻锚索支护结构,通过串联6个壁厚5 mm含环形V槽的直管型钢结构实现锚索吸能让压,吸能率为44.55 J/g。拉拔试验结果表明新型锚索极限变形量(221.58 mm)与普通传统锚索相比增加了4.87倍,具有大变形、增阻及高吸能... 研发了一种新型大变形升阻锚索支护结构,通过串联6个壁厚5 mm含环形V槽的直管型钢结构实现锚索吸能让压,吸能率为44.55 J/g。拉拔试验结果表明新型锚索极限变形量(221.58 mm)与普通传统锚索相比增加了4.87倍,具有大变形、增阻及高吸能等优良性能。通过离散元UDEC程序的二次开发,模拟了新型大变形增阻锚索支护阻力−变形曲线的双弹性阶段。采用新型锚索对深埋巷道围岩支护效果数值模拟结果表明,与无支护及传统锚索支护相比,顶板下沉量分别减小了88.33%与74.64%,稳定状态下最大主应力峰值分别减小了23.15%与18.34%,塑性区厚度分别减小了37.50%与62.50%。最后将新型大变形增阻锚索成功应用于真实巷道,两帮最大收敛变形量约为300 mm,实现了较好的支护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变形 增阻 吸能结构 锚索 稳定控制 工程应用
下载PDF
水下机器人桨鳍协同推进姿态控制
9
作者 夏明海 尚建忠 +3 位作者 殷谦 曾潇丰 徐毓泽 罗自荣 《国防科技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84-193,共10页
为提高水下机器人的机动性与稳定性,提出一种四旋翼波动鳍混合驱动的新型水下机器人及其姿态控制算法。建立了机器人桨鳍协同推进的运动学与动力学模型,通过流体数值仿真,获取了水动力系数,构建了机器人六自由度动力方程。提出螺旋桨与... 为提高水下机器人的机动性与稳定性,提出一种四旋翼波动鳍混合驱动的新型水下机器人及其姿态控制算法。建立了机器人桨鳍协同推进的运动学与动力学模型,通过流体数值仿真,获取了水动力系数,构建了机器人六自由度动力方程。提出螺旋桨与波动鳍协同推进的姿态控制策略,设计了一种四自由度串级比例-积分-微分控制器与控制分配算法。在MATLAB/Simulink中建立了仿真模型,仿真分析了机器人定深前进、升沉运动、原地转向中的机器人位姿曲线,以及随机干扰对姿态控制的影响。实验结果证明,机器人具备良好的姿态控制性能,最大推进频率下样机运动姿态角波动误差小于±4°,深度波动误差小于±5 cm。仿真及实验结果验证了所设计的水下机器人与桨鳍协同推进的姿态控制算法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下机器人 波动鳍 四旋翼 姿态控制 串级比例-积分-微分控制
下载PDF
基于双源CT大螺距动脉晚期扫描进行左心耳影像学评估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
10
作者 安攀 殷茜 +3 位作者 魏耀宁 岳翠 余美 崔光彬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764-768,共5页
目的 探讨利用双源CT大螺距动脉晚期扫描进行左心耳(LAA)充盈程度评估及形态学测量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22年6月至10月空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因心房颤动(AF)需要行LAA CT血管造影的患者80例,收集患者临床资料并行第二代双源C... 目的 探讨利用双源CT大螺距动脉晚期扫描进行左心耳(LAA)充盈程度评估及形态学测量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22年6月至10月空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因心房颤动(AF)需要行LAA CT血管造影的患者80例,收集患者临床资料并行第二代双源CT大螺距Flash扫描模式,随机分为A组40例(动脉期扫描)和B组40例(动脉晚期扫描),所有患者均行双期扫描,间隔时间均为30 s。根据第1期LAA是否完全充盈分为LAA充盈组59例和未充盈组21例。记录患者接受的辐射剂量;测量LAA、同层面升主动脉(AA)、最大层面左心房(LA)共3个部位的CT值,同时测量LAA开口短径、长径、面积及LAA深度。结果 80例患者第1期辐射剂量为2.2(2.0,3.9)mSv、第1期+延迟期辐射剂量为2.7(2.4,4.8)mSv,第1期与第1期+延迟期扫描辐射剂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B组LAAHU/AAHU、LAAHU/LAHU、第1期LAA充盈比例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LAA充盈组LAA开口长径、LAA开口短径、LAA开口面积、LAA深度低于LAA未充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6.6±3.1)mm vs(30.1±2.8)mm,P<0.01;(20.8±2.9)mm vs(22.8±2.1)mm,P<0.01;(454.6±92.1)mm2vs(561.9±85.9)mm2,P<0.01;(35.8±4.8)mm vs(40.7±5.4)mm,P<0.01]。结论 采用双源CT大螺距Flash动脉晚期扫描,LAA完全充盈率大幅提高,缩短检查时间的同时降低了患者的辐射剂量,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心耳 计算机体层摄影血管造影术 影像学评估 双源CT
下载PDF
低共熔溶剂对光伏板上Ag的浸出实验研究
11
作者 尹倩 赵传海 +4 位作者 杨旭光 陈以文 赵延龙 黄智航 郭飞宏 《电力科技与环保》 2024年第5期524-532,共9页
使用低共熔溶剂可高效、无毒溶解光伏板硅晶片上的Ag,使其更容易回收。本次实验使用不同摩尔比的FeCl_(3)·6H_(2)O和尿素来配置低共熔溶剂,并使用差示扫描量热仪对所配溶剂的玻璃化转变进行表征,证明该溶剂具有低共熔性,并进一步... 使用低共熔溶剂可高效、无毒溶解光伏板硅晶片上的Ag,使其更容易回收。本次实验使用不同摩尔比的FeCl_(3)·6H_(2)O和尿素来配置低共熔溶剂,并使用差示扫描量热仪对所配溶剂的玻璃化转变进行表征,证明该溶剂具有低共熔性,并进一步采用傅里叶红外光谱表征了低共熔溶剂上的氢键,分析了低共熔溶剂形成的机理。使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仪对反应前后的硅晶片Ag的含量进行测试,以此得到反应的浸出率。实验发现以80℃、60 min、转速350 r/min和固液比1∶45(g∶ml)为反应条件,使用摩尔比为1∶3(FeCl_(3)·6H_(2)O:尿素)的低共熔溶剂与硅晶片进行反应,测得浸出率为99.31%,反应效果良好。保持其他条件不变,对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反应固液比分别进行单因素实验,研究这3种因素对Ag浸出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最佳反应温度为60℃,最佳反应时间为40 min,最佳反应固液比为1∶10(g∶ml),配置的低共熔溶剂在设定的不同反应参数下均对光伏板硅晶片上的Ag有很好的反应效果,各反应条件对浸出率影响效果为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反应固液比;为废弃光伏板上Ag的回收利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伏板 低共熔溶剂 浸出率 差示扫描量热仪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仪
下载PDF
电磁式馈能减振器并联传统减振器阻尼特性研究
12
作者 崔丹丹 尹倩 李雅荣 《汽车实用技术》 2024年第18期21-27,共7页
电磁馈能减振器单纯依靠电机提供阻尼力,一方面会出现电机功率过小导致阻尼力不足,另一方面会出现电机功率过大从而导致成本无法控制的现象。在此基础上文章提出了电磁馈能减振器与传统减振器并联的方案,采用Simulink建立含有馈能系统... 电磁馈能减振器单纯依靠电机提供阻尼力,一方面会出现电机功率过小导致阻尼力不足,另一方面会出现电机功率过大从而导致成本无法控制的现象。在此基础上文章提出了电磁馈能减振器与传统减振器并联的方案,采用Simulink建立含有馈能系统的车辆仿真模型,通过仿真分析车辆性能的优劣来确定电机功率及并联阻尼的大小,在控制成本的同时提供最优的阻尼力,从而确保车辆性能良好。同时还提出了改进并联传统减振器阻尼特性的方法,在改善车辆性能的同时利用电机回收更多的能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磁馈能减振器 电机功率 并联阻尼
下载PDF
含碘对比剂静脉外渗护理管理实践指南的循证实践研究
13
作者 操帅 张小红 +2 位作者 何红 殷倩 夏红霞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56-60,共5页
目的基于《含碘对比剂静脉外渗护理管理实践指南》实施临床循证实践,确保指南科学有效应用于临床,降低碘对比剂外渗率。方法成立循证实践团队,对指南推荐意见进行临床适用性评价后构建审查指标,分析指南临床实施的障碍因素,制定并实施... 目的基于《含碘对比剂静脉外渗护理管理实践指南》实施临床循证实践,确保指南科学有效应用于临床,降低碘对比剂外渗率。方法成立循证实践团队,对指南推荐意见进行临床适用性评价后构建审查指标,分析指南临床实施的障碍因素,制定并实施循证实践方案。比较循证实践前后碘对比剂外渗发生率、护士对审查条目的执行率及碘对比剂外渗护理管理相关知识。结果循证实践后碘对比剂外渗发生率为0.16%,显著低于循证实践前的0.51%(P<0.05);循证实践后护士对审查条目的执行率及相关知识评分显著高于实践前(均P<0.05)。结论将基于指南的碘对比剂外渗预防及管理综合策略运用于临床实践,可提高护士对碘对比剂外渗相关知识的认知水平及执行依从性,降低碘对比剂静脉外渗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碘对比剂 静脉外渗 临床实践指南 循证实践 静脉治疗 循证护理 护理管理 放射护理
下载PDF
模块化仿生波动推进器设计与控制研究
14
作者 夏明海 朱群为 +3 位作者 殷谦 罗自荣 卢钟岳 蒋涛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513-522,共10页
仿生波动推进方式具有机动性好、适应性强、环境友好等优势,在水下机器人应用中具有广阔前景。为提高仿生波动鳍推进速度、减小质量与体积、提高可靠性,提出了一种基于凸轮驱动的模块化仿生波动推进器,基于自抗扰控制方法实现仿生波动... 仿生波动推进方式具有机动性好、适应性强、环境友好等优势,在水下机器人应用中具有广阔前景。为提高仿生波动鳍推进速度、减小质量与体积、提高可靠性,提出了一种基于凸轮驱动的模块化仿生波动推进器,基于自抗扰控制方法实现仿生波动鳍的频率连续精确控制。针对波动鳍仿生构型进行设计,对正弦波发生机构进行理论计算与运动仿真,推导了凸轮机构瞬时效率公式,平均效率最高可达83.6%。以波动鳍输出频率为控制目标,建立了波动鳍控制模型。理论推导与流体仿真结果表明,在定常频率下波动鳍内部特性与外部负载均呈非线性时变效应。设计了线性自抗扰波频控制器,基于STM32单片机搭建了波动鳍测控实验系统。实验结果表明,在低频与高频下波动鳍均能准确跟踪期望频率,响应曲线平缓连续且无超调,稳态波动误差小于2.3%。当频率为3 Hz时,自抗扰控制器与PID控制器输出波动误差分别为6.3%和2.1%,自抗扰控制精度提高66.7%。研究结果表明,该模块化仿生波动推进器控制精度高、集成度好,可任意数量配置到仿生水下机器人上,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波动鳍 凸轮机构 自抗扰控制 水下推进器 仿生机器人
下载PDF
Shear mechanical properties and frictional sliding responses of rough joint surfaces under dynamic normal displacement conditions
15
作者 ZHU qiang yin qian +9 位作者 TAO Zhi-gang HE Man-chao ZHENG Bo-wen JING Hong-wen REN Shu-lin ZHANG qiang MENG Bo BAI Dong-feng WU Sai-sai WU Jiang-yu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24年第7期2393-2410,共18页
A comprehensive understanding of the dynamic frictional characteristics in rock joints under high normal load and strong confinement is essential for ensuring the safety of deep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and mitigating... A comprehensive understanding of the dynamic frictional characteristics in rock joints under high normal load and strong confinement is essential for ensuring the safety of deep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and mitigating geological disasters.This study conducted shear experiments on rough rock joints under displacement-controlled dynamic normal loads,investigating the shear behaviors of joints across varying initial normal loads,normal loading frequencies,and normal loading amplitudes.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peak/valley shear force values increased with initial normal loads and normal loading frequencies but showed an initial increase followed by a decrease with normal loading amplitudes.Dynamic normal loading can either increase or decrease shear strength,while this study demonstrates that higher frequencies lead to enhanced friction.Increased initial normal loading and normal loading frequency result in a gradual decrease in joint roughness coefficient(JRC)values of joint surfaces after shearing.Positive correlations existed between frictional energy dissipation and peak shear forces,while post-shear joint surface roughness exhibited a negative correlation with peak shear forces through linear regression analysis.This study contributes to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the sliding responses and shear mechanical characteristics of rock joints under dynamic disturbanc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ynamic normal displacement shear strength variations phase lag phenomenon STICK-SLIP
下载PDF
复合波提升仿生机器鱼推进性能研究
16
作者 罗自荣 夏明海 +3 位作者 殷谦 卢钟岳 蒋涛 朱一鸣 《中国机械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901-1908,共8页
受地震纵波和横波复合作用具有极大破坏性的启发,提出并设计了一种纵横复合波动新型水下仿生推进器。理论上建立了纵横复合波动运动学模型,开发了物理样机与测试平台,通过计算流体动力学(CFD)仿真和物理试验对比分析推进器在不同纵波幅... 受地震纵波和横波复合作用具有极大破坏性的启发,提出并设计了一种纵横复合波动新型水下仿生推进器。理论上建立了纵横复合波动运动学模型,开发了物理样机与测试平台,通过计算流体动力学(CFD)仿真和物理试验对比分析推进器在不同纵波幅值叠加下的推进性能。仿真结果表明,纵横复合波动能够显著增大波动鳍的推力和速度,推力均值可提高27.6%,峰值增大幅度大于200%。试验结果表明,推进器在2 Hz频率和20°纵波幅值下的稳态平均速度达到0.761 m/s,相比无纵波时提高约14.7%。该研究结果表明,相较于单一正弦横波,复合波动仿生鱼鳍具有更好的推力和速度性能,为高性能仿生波动机器鱼的研制提供了一种新的推进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波动 水下推进器 波动鳍 仿生机器鱼
下载PDF
不同形式微量元素溶解性和氧化特性的比较研究
17
作者 檀佳禾 徐一闯 +2 位作者 尹倩 瞿倩 翟少伟 《饲料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22-126,共5页
试验为评价不同形式微量元素溶解性和氧化特性,设置了4个不同形式微量元素组,即传统无机微量元素组(ITE组)、甘氨酸微量元素组(GTE组)、复合氨基酸微量元素组(CATE组)和包被无机微量元素组(CITE组),不同组微量元素预混料为鳗鲡配合饲料... 试验为评价不同形式微量元素溶解性和氧化特性,设置了4个不同形式微量元素组,即传统无机微量元素组(ITE组)、甘氨酸微量元素组(GTE组)、复合氨基酸微量元素组(CATE组)和包被无机微量元素组(CITE组),不同组微量元素预混料为鳗鲡配合饲料提供微量元素水平一致。结果显示,在0.5 h时,ITE组、GTE组和CATE组(除铜、铁外)溶解率较高,4.0 h后几乎全部溶解。随着时间延长,CITE组中铜、铁、锰和锌溶解率呈逐渐上升的趋势,且均显著低于ITE组、GTE组和CATE组(P<0.05)。添加磷酸二氢钙后,ITE组、GTE组和CATE组中铜、铁、锰、锌溶解率显著降低(P<0.05),CITE组中铜、铁、锰和锌溶解率显著升高(P<0.05)。不同形式微量元素预混料配制的鳗鲡饲料过氧化值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趋势,在不同时间点,ITE组的过氧化值最高,其次是GTE组、CATE组和CITE组。研究表明,包被无机微量元素和复合氨基酸微量元素的溶解率较低,可降低鳗鲡配合饲料过氧化值,且包被无机微量元素的效果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量元素 溶解性 过氧化值 配合饲料
下载PDF
《人体寄生虫学》课程中思政元素的融入与实践
18
作者 尹倩 李健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24年第15期32-36,共5页
在“四新教育”要求的背景下,高等学校的“立德树人”任务愈显重要,其中,“课程思政”成为关键环节。文章以《人体寄生虫学》为载体,深入探讨教学中思政元素的融合策略。对“课程思政”在《人体寄生虫学》中的必要性进行探讨后,采用课... 在“四新教育”要求的背景下,高等学校的“立德树人”任务愈显重要,其中,“课程思政”成为关键环节。文章以《人体寄生虫学》为载体,深入探讨教学中思政元素的融合策略。对“课程思政”在《人体寄生虫学》中的必要性进行探讨后,采用课程深度分析和调查问卷方法,深入提炼课程中的思政元素。从政治性、技术性和历史性3个维度筛选和应用教学素材,明确思政元素在教学中的应用路径和评价机制。实地调查反映,此类融入方式对于培育富有社会责任感和高尚道德情操的医学人才具备显著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体寄生虫学 课程思政 素材筛选 教学评价 社会责任 道德情操
下载PDF
基于PLC控制的新能源汽车智能共享车位控制系统设计
19
作者 崔丹丹 尹倩 +1 位作者 曹阳明 张赟 《内燃机与配件》 2024年第12期35-37,共3页
针对充电车位共享性差、被燃油车大量占用、充电服务设施利用率低等问题,本文设计了一套新能源汽车智能共享充电车位管理系统。在传统新能源充电车位基础上利用摄像头+车位锁实现新能源汽车充电车位管理,采用PLC作为控制器,利用摄像头... 针对充电车位共享性差、被燃油车大量占用、充电服务设施利用率低等问题,本文设计了一套新能源汽车智能共享充电车位管理系统。在传统新能源充电车位基础上利用摄像头+车位锁实现新能源汽车充电车位管理,采用PLC作为控制器,利用摄像头识别车牌类型与车牌号,通过RS485协议实现与PLC通讯,无线通讯模块实现与云平台之间数据传输。以解决充电车位被燃油车占用、共享性差及易被恶意破坏等问题,并且通过手机APP可实现充电车位共享设置、查找预约、监控功能,使新能源汽车停车充电过程变得便捷高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享充电车位 智能车位锁 物联网
下载PDF
深部巷道围岩锚固结构失稳破坏全过程试验研究 被引量:21
20
作者 靖洪文 尹乾 +2 位作者 朱栋 孙彦景 王勃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889-901,共13页
为了探索深部巷道围岩锚固结构从开始承载至整体失稳全过程,揭示围岩内部应力及变形破裂演化规律,以口孜东矿-967 m水平西翼轨道大巷为工程背景,依托自主研制的深部地下工程结构失稳全过程模拟试验系统,结合声发射、电磁辐射、电阻率、... 为了探索深部巷道围岩锚固结构从开始承载至整体失稳全过程,揭示围岩内部应力及变形破裂演化规律,以口孜东矿-967 m水平西翼轨道大巷为工程背景,依托自主研制的深部地下工程结构失稳全过程模拟试验系统,结合声发射、电磁辐射、电阻率、数字散斑等多源地球物理信息监测技术,对无支护、锚杆支护及锚杆索支护巷道围岩锚固结构承载特性及变形破裂演化特征进行大尺度物理模型试验研究。试验获得了不同支护锚固结构变形破裂全过程荷载-位移曲线,随着支护强度的增加,荷载-位移曲线应力跌落现象逐渐减弱,而锚固结构峰值承载能力、等效弹性模量和峰值位移分别增加了82.57%,33.33%和107.24%,巷道围岩越容易形成“压力拱”结构效应,抵抗变形的能力逐渐增强;试验过程中,顶板围岩变形量最大,两帮次之,底板最小,锚固结构破坏特征随支护强度的增加由张拉裂纹为主的脆性破坏向剪切滑移为主的塑性破坏转化;多源地球物理信息响应特征与荷载-位移曲线具有良好的耦合关系,随着支护强度的增加,锚固结构内部单位时间破坏次数逐渐减少,电磁辐射强度及脉冲数均逐渐减弱;声发射事件与锚固结构裂纹萌生扩展呈现较好的对应特征,在模型进入非稳定破坏阶段,随着裂纹迅速扩展,声发射活动异常活跃;随着荷载的增加,锚固结构由于裂纹发育趋于松散破裂,视电阻率逐渐升高导致区域导电能力逐渐降低,随着支护强度的增加,锚固结构的高阻区形成时间变大而范围变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部巷道 锚固结构 变形破裂 承载特性 信息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