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管式蒸发冷却下LiCl-CaCl_(2)混合溶液降膜除湿特性分析
1
作者 彭冬根 骆莹莹 +1 位作者 殷勇高 徐少华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014-1021,共8页
针对绝热型溶液除湿器性能低下的问题,设计了一种管式蒸发冷却型溶液除湿器,并采用具有较高经济性的LiCl-CaCl_(2)混合溶液作为除湿剂.基于理论模型,数值模拟了混合溶液中LiCl、CaCl_(2)两组分混合质量比、溶液参数和空气参数对蒸发冷... 针对绝热型溶液除湿器性能低下的问题,设计了一种管式蒸发冷却型溶液除湿器,并采用具有较高经济性的LiCl-CaCl_(2)混合溶液作为除湿剂.基于理论模型,数值模拟了混合溶液中LiCl、CaCl_(2)两组分混合质量比、溶液参数和空气参数对蒸发冷却及绝热工况下除湿器热湿传递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除湿器在蒸发冷却工况下的单位面积除湿率高于绝热工况,最高可提升41.5%,且溶液中LiCl质量分数越小,其性能优势越显著.蒸发冷却除湿优势受溶液温度影响显著,单位面积除湿率与除湿空气流量呈正相关,与溶液流量呈负相关.不同的LiCl-CaCl_(2)混合质量比下蒸发冷却除湿特性主要受溶液温度影响,且在溶液温度较低时降低LiCl质量分数对除湿性能影响较小.2种运行工况下空气流量对除湿器单位面积除湿率的正向提升率可达136.9%~168.1%,而溶液流量对其影响较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蒸发冷却 除湿 水溶液 混合质量比 数值模拟
下载PDF
基于辐射型反射涂层的热控制墙体性能分析
2
作者 胡轩宇 殷勇高 赵兴旺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65-474,共10页
为评估基于辐射型反射涂层的热控制墙体节能效果,解决相关评测体系缺失问题,建立墙体瞬态传热模型,探究复杂气候交变环境下墙体温度和热流的动态特性,以及辐射换热在被动式制冷过程中的热调控作用,基于热流和墙体传热系数提出一种新的... 为评估基于辐射型反射涂层的热控制墙体节能效果,解决相关评测体系缺失问题,建立墙体瞬态传热模型,探究复杂气候交变环境下墙体温度和热流的动态特性,以及辐射换热在被动式制冷过程中的热调控作用,基于热流和墙体传热系数提出一种新的评估模型进行性能评价.结果表明:在室内空调开启情况下,热控制墙体相比于普通墙体,其外表面温度平均下降10.74%,热流提升了281.54%;在夏热冬暖地区,建筑南侧涂覆辐射型反射涂层效果最佳,涂层可以降低建筑全年冷负荷87.8 MJ/m2;在夏热冬冷地区,建筑西面涂覆辐射型反射涂层可以降低建筑全年总负荷26.3 MJ/m2.所提出的性能评价指标能够刻画热控制墙体一天内的传热过程和传热特性,进而得到墙体的折合传热系数,对指导实际建筑施工、降低建筑全生命周期总能耗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辐射型反射涂层 数值模拟 动态特性 建筑节能 评价指标
下载PDF
基于生理参数的关节局部热感觉预测方法
3
作者 何志强 殷勇高 +1 位作者 赵兴旺 陈鑫 《暖通空调》 2024年第5期117-123,共7页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注重局部热舒适,尤其是关节部位的热感觉。生理参数和环境参数分别是影响人体热感觉投票(TSV)的直接内在因素和外在因素。现有基于生理参数和环境参数建立的局部热感觉模型可以实现对局部位置热感觉的预...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注重局部热舒适,尤其是关节部位的热感觉。生理参数和环境参数分别是影响人体热感觉投票(TSV)的直接内在因素和外在因素。现有基于生理参数和环境参数建立的局部热感觉模型可以实现对局部位置热感觉的预测,但对关节局部热感觉的预测精度不高。因此,本文首先基于局部皮肤温度建立了适用于关节部位的局部热感觉模型,并引入皮肤电反应(GSR)和决策树模型,以提高局部热感觉模型的预测精度。结果表明:基于局部皮肤温度、GSR构建的局部热感觉模型可以预测关节等局部敏感位置的TSV,采用的决策树方法可用于判定预测值和实际值之间偏差量的修正方向。当模型预测值和TSV实际值之间偏差在±0.5以内时,平均预测准确率在80%以上;引入GSR修正项模型的预测结果比仅采用单一局部皮肤温度构建的模型预测准确率提高了9.1%。该模型可准确预测关节局部热感觉,从而提高人体局部的热舒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感觉投票 局部热感觉模型 生理参数 皮肤电反应 决策树模型 关节
下载PDF
静电场对调湿盐溶液-空气界面及粒子作用影响机理
4
作者 雷冰洁 殷勇高 范芳苏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87-494,共8页
为探索静电场作为强化气液界面能质传递新方法的可行性,研究了静电场强化盐溶液-空气体系能质传递的微观机理.以质量分数为50%的溴化锂溶液为例,运用分子动力学模拟方法定量分析了强度为0~1 V/nm的静电场作用下界面结构特性、粒子间相... 为探索静电场作为强化气液界面能质传递新方法的可行性,研究了静电场强化盐溶液-空气体系能质传递的微观机理.以质量分数为50%的溴化锂溶液为例,运用分子动力学模拟方法定量分析了强度为0~1 V/nm的静电场作用下界面结构特性、粒子间相互作用及输运性质的变化.结果表明,外加静电场可以增加气液界面区域厚度,影响水分子取向,从而增加水分子参与到能质传递过程中的概率;外加静电场还可以减弱粒子间相互作用力,减小表面张力,破坏界面层氢键结构,从而减弱相际能质传递阻力.在多因素共同作用下,气液界面水分子自扩散系数增大,从而强化相际能质传递.因此,外加静电场通过调控界面结构及分子行为,成为调湿盐溶液-空气体系能质强化的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液界面 能质传递 电场强化 溶液除湿 分子动力学
下载PDF
双U型地埋管群跨季节蓄热特性研究
5
作者 张思雨 殷勇高 +1 位作者 贾鹏琦 叶威 《化工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S01期295-301,共7页
跨季节埋管蓄热技术(BTES)可以解决能源供需在时间与空间上不匹配的矛盾,是一种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的重要手段。通过建立埋管蓄热体的三维瞬态数值模型,实现了埋管蓄热体的三类特征温度以及边界热流的全周期动态监测,同时对系统长周期运... 跨季节埋管蓄热技术(BTES)可以解决能源供需在时间与空间上不匹配的矛盾,是一种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的重要手段。通过建立埋管蓄热体的三维瞬态数值模型,实现了埋管蓄热体的三类特征温度以及边界热流的全周期动态监测,同时对系统长周期运行下的热特性进行评估。结果表明,经过全周期运行后土壤体积平均温度与初始状态相比提升10%,蓄热体侧面热损失占总热损失的66%~90%,系统BTES效率逐年上升,运行至第7年基本达到稳定,此时效率可达55.2%。可为BTES系统实际工程设计应用提供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季节埋管蓄热技术 数值模拟 计算流体力学 动态仿真 特征温度
下载PDF
面向低碳供暖的城市中水余热跨季节储热系统性能分析
6
作者 贾鹏琦 殷勇高 +1 位作者 张思雨 纪强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4124-4134,共11页
为促进跨季节储热技术在寒冷地区的推广应用,以实现北方低碳清洁供暖,提出一种城市中水余热跨季节储热系统。基于TRNSYS建模仿真研究系统长期运行性能,结合建筑供暖需求和运行成本对中水流量与储热体体积进行优化匹配分析,并从环保与经... 为促进跨季节储热技术在寒冷地区的推广应用,以实现北方低碳清洁供暖,提出一种城市中水余热跨季节储热系统。基于TRNSYS建模仿真研究系统长期运行性能,结合建筑供暖需求和运行成本对中水流量与储热体体积进行优化匹配分析,并从环保与经济性角度论证系统可行性。研究结果表明:所述系统可以高效稳定用于区域供暖,连续运行10 a土壤温升为2.84℃,相比传统地源热泵能效比可提升2.80%~18.22%。适当增大储热体体积有利于提高系统储热效率及最大供热能力,在进行系统设计时可按照“大体积、小流量”的原则对储热体体积及中水流量进行匹配,以实现在相同供热能力下最佳经济性。优化匹配后的系统碳排放量与太阳能跨季节储热系统接近,相比于传统供暖系统可减少59.10%,供热费用年值相比太阳能系统与传统供暖系统可分别降低36.51%和24.6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季节储热 城市中水 储热效率 TRNSYS
下载PDF
不同工质在溶液除湿真空再生系统中的性能对比
7
作者 程小松 殷勇高 车春文 《化工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3494-3501,共8页
对一种溶液除湿真空再生系统进行了实验及模拟研究,实验对比了LiCl溶液及CaBr_(2)∶CaCl_(2)=1∶1(溶质的质量分数比)混合溶液的系统性能,发现两溶液的出口含湿量及COP较为接近,当驱动温度为62℃时,系统COP均为0.65左右。通过模拟研究发... 对一种溶液除湿真空再生系统进行了实验及模拟研究,实验对比了LiCl溶液及CaBr_(2)∶CaCl_(2)=1∶1(溶质的质量分数比)混合溶液的系统性能,发现两溶液的出口含湿量及COP较为接近,当驱动温度为62℃时,系统COP均为0.65左右。通过模拟研究发现,两种溶液的除湿能力十分接近,混合溶液的COP略高于LiCl溶液。驱动温度84℃时,采用混合溶液的出口含湿量为6.0 g/kg左右,系统COP为0.81左右。进口含湿量越高,系统COP将会越高,得益于混合溶液较小的比热容,其再生溶液的耗热量略低,因此其COP略高于LiCl溶液。在此类溶液除湿系统中,CaBr_(2)∶CaCl_(2)=1∶1混合溶液能较好地替代LiCl溶液,实现低成本,高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液除湿 混合溶液 对比研究 数值模拟 性能分析
下载PDF
基于TDMA的多孔介质热湿耦合模型求解与算法优化 被引量:4
8
作者 王晓宇 金星 +3 位作者 殷勇高 石邢 周欣 张小松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033-1039,共7页
为了提高多孔介质热湿耦合模型的求解效率,采用三对角矩阵求解法(TDMA)对模型进行求解,并将该算法和迭代法进行对比分析.对TDMA计算误差与时间步长之间进行了敏感性分析,基于敏感性分析结果提出了一种变时间步长的TDMA优化算法.数值计... 为了提高多孔介质热湿耦合模型的求解效率,采用三对角矩阵求解法(TDMA)对模型进行求解,并将该算法和迭代法进行对比分析.对TDMA计算误差与时间步长之间进行了敏感性分析,基于敏感性分析结果提出了一种变时间步长的TDMA优化算法.数值计算结果表明:对于变物性参数问题,随着时间步长的增加,TDMA计算精度将会下降,而迭代法精度保持不变;对于纤维素绝热材料,当连续2个时间步长内相对湿度变化小于0.24%且温度变化小于0.1℃时,时间步长取值对TDMA计算精度的影响可以忽略;相比于TDMA,变时间步长TDMA算法不受时间步长取值影响,精度更高;相比于迭代法,变时间步长TDMA算法具有相同的计算精度,但用时更短,计算用时可减小6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孔介质 热湿耦合传递 迭代法 三对角矩阵求解法 纤维素绝热材料 变时间步长
下载PDF
新型低品位热驱动吸收式高效空调系统 被引量:3
9
作者 陈博闻 殷勇高 +1 位作者 张凡 程小松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882-888,共7页
针对常规热驱动制冷除湿技术在热源温度低于80℃时能效较低,甚至不能正常工作的问题,通过溶液除湿系统和吸收式制冷系统的有机耦合,提出了一种由低品位热驱动的高效空调系统.通过对比本系统和常规系统内部的热力过程,指出了本系统能效... 针对常规热驱动制冷除湿技术在热源温度低于80℃时能效较低,甚至不能正常工作的问题,通过溶液除湿系统和吸收式制冷系统的有机耦合,提出了一种由低品位热驱动的高效空调系统.通过对比本系统和常规系统内部的热力过程,指出了本系统能效较高的主要原因在于节省了再生空气温升造成的热损失,以及通过热湿独立处理技术提升了蒸发温度.对比结果表明,本系统性能的主要影响因素及变化规律为,热源温度越高,冷却水温度越低,蒸发温度越高,除湿器出口空气含湿量越高,系统能效越高;除湿侧和制冷侧能效不同时,显热负荷占比也对系统性能有影响.当热源温度为75℃、除湿器出口空气含湿量为9.5 g/kg、蒸发温度为14℃时,本系统性能系数可达0.87,比常规系统高出4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液除湿 吸收式制冷 高效 低品位热
下载PDF
低品位热驱动混合溶液除湿降温系统性能分析 被引量:5
10
作者 成洁 殷勇高 张凡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48-153,共6页
对低品位热驱动混合溶液除湿降温系统的性能进行了模拟研究.基于混合溶液传质关联式,对混合溶液除湿、再生过程进行了数学建模,比较了不同浓度溶液除湿器和再生器出口空气含湿量的实验值与模型计算值,其误差均在10%之内,从而验证了模型... 对低品位热驱动混合溶液除湿降温系统的性能进行了模拟研究.基于混合溶液传质关联式,对混合溶液除湿、再生过程进行了数学建模,比较了不同浓度溶液除湿器和再生器出口空气含湿量的实验值与模型计算值,其误差均在10%之内,从而验证了模型的可靠性.模拟分析了混合溶液浓度对系统性能的影响,模拟结果表明:在设计工况下,使用48%混合溶液的系统送风参数为19℃,9. 7 g/kg,氯化钙和氯化锂的混合溶液的除湿能力与氯化锂溶液相当,而混合溶液成本则大大降低,成本最高可降低65. 7%;随着混合溶液浓度的增加,系统热力性能提高且输配能耗降低,但也会导致送风温度及含湿量偏高,因此为了满足送风及节能需求,需要合理地选择氯化钙和氯化锂的混合溶液浓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液除湿 空气调节 能耗 数值模拟
下载PDF
硫酸钠水合盐相变蓄冷材料的制备及性能优化 被引量:8
11
作者 杨晋 殷勇高 +2 位作者 陈万河 王静远 陈九法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5977-5985,共9页
针对空调系统应用场合,提出一种以十水硫酸钠(sodium sulfate decahydrate,SSD)为主材的相变蓄冷材料新型制备配方,并对材料的各方面性能加以优化。首先采用步冷曲线法确定成核剂比例,消除材料过冷现象,在此基础上研究分析了不同种类、... 针对空调系统应用场合,提出一种以十水硫酸钠(sodium sulfate decahydrate,SSD)为主材的相变蓄冷材料新型制备配方,并对材料的各方面性能加以优化。首先采用步冷曲线法确定成核剂比例,消除材料过冷现象,在此基础上研究分析了不同种类、含量的增稠剂[聚丙烯酸钠(PAAS)、聚丙烯酰胺(PAM)、羧甲基纤维素(CMC)、聚阴离子纤维素(PAC)、黄原胶(XG)]对材料相分离及相变潜热的影响,接着加入熔点控制剂氯化铵、氯化钾改变十水硫酸钠的相变温度,调配出满足空调温区的相变材料,最后加入膨胀石墨(expanded graphite,EG)进一步改善材料的导热性和稳定性,并进行了热循环测试。结果表明:添加质量分数3%的硼砂对降低材料过冷度效果最佳;添加质量分数1.0%~2.0%的PAAS可以消除材料的相分离现象,且对材料的相变潜热影响较小。SSD-BPA∶EG质量比为93∶7时材料具有较高的导热性和形状稳定性。经优化后复合相变蓄冷材料的相变温度为7.4℃,相变潜热为117.4J/g,热导率为1.876W/(m·K),经200次循环后材料的相变温度保持稳定,潜热衰减率为14.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变材料 蓄冷 十水硫酸钠 相变温度 相变潜热
下载PDF
预压式钢-橡胶组合断面防撞装置性能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郑伟峰 周锐根 +3 位作者 高昊 殷永高 章征 王君杰 《公路交通技术》 2022年第1期114-123,共10页
为了减小桥梁船撞事故带来的危害,以池州长江大桥的Z6~Z10墩为研究对象,设计预压式钢-橡胶组合断面防撞装置。根据工程实际及防撞设计原则,提出了4套钢-橡胶组合防撞装置方案,并通过分析比较其各自的受力机制与耗能机制,选出其中最合适... 为了减小桥梁船撞事故带来的危害,以池州长江大桥的Z6~Z10墩为研究对象,设计预压式钢-橡胶组合断面防撞装置。根据工程实际及防撞设计原则,提出了4套钢-橡胶组合防撞装置方案,并通过分析比较其各自的受力机制与耗能机制,选出其中最合适的方案。最后,对方案1与方案2进行船撞数值模拟,并将计算结果与无防撞装置下的船撞模拟结果进行对比,得到防撞装置的防撞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橡胶组合防撞装置 受力机制 耗能机制 撞击力削减
下载PDF
经济型多元溶液的替代方案及除湿再生性能验证 被引量:4
13
作者 王沐 殷勇高 +1 位作者 郭枭爽 陈婷婷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A02期420-424,共5页
本研究旨在寻求更经济的替代单一溶液的多元溶液并验证其除湿再生性能。基于简单混合法则,预测多元溶液的配制方案。以空气出口含湿量作为除湿、再生性能的评价指标,搭建实验台进行实验验证。综合考虑除湿性能、再生性能和经济性,实验... 本研究旨在寻求更经济的替代单一溶液的多元溶液并验证其除湿再生性能。基于简单混合法则,预测多元溶液的配制方案。以空气出口含湿量作为除湿、再生性能的评价指标,搭建实验台进行实验验证。综合考虑除湿性能、再生性能和经济性,实验结果表明,43%、45%、48%LiCl/CaCl_2多元溶液替代39%LiCl溶液作除湿剂,48%LiCl/CaCl_2除湿性能略差,再生能力比39%LiCl提高了29.5%,再生能力最优,成本是39%LiCl的1/3,是最佳的替代除湿剂;51%LiBr/CaCl_2多元溶液替代52%LiBr溶液作除湿剂,两者除湿能力相近,51%LiBr/CaCl_2再生能力提高了50.8%,成本是52%LiBr的1/2,是很好的替代除湿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元溶液 除湿 再生 简单混合法则 替代 实验验证
下载PDF
低位热驱动的工业建筑除湿降温空调系统应用研究 被引量:6
14
作者 周苇杭 殷勇高 +1 位作者 程小松 陈九法 《制冷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0-15,共6页
工业建筑低品位余热资源丰富,但较难利用,尤其是80℃以下的余热,高效回收利用该温度以下的余热,对于节能环保意义重大。本文提出一种低位热驱动的工业建筑除湿降温空调系统,采用串联方式使热水先后驱动冷水机组和溶液除湿新风机组,从而... 工业建筑低品位余热资源丰富,但较难利用,尤其是80℃以下的余热,高效回收利用该温度以下的余热,对于节能环保意义重大。本文提出一种低位热驱动的工业建筑除湿降温空调系统,采用串联方式使热水先后驱动冷水机组和溶液除湿新风机组,从而实现低品位热的梯级深度利用。系统应用热湿解耦处理技术,使溶液除湿新风机组处理空气潜热负荷,冷水机组处理空气显热负荷。工程应用结果表明:在热源温度呈周期波动且均值为77.2℃的条件下,冷水机组的平均COP为0.69,冷水机组可提供15.1~16.3℃的高温冷冻水,实现对工业建筑热环境的有效调控。溶液除湿新风机组可将新风含湿量从19.4 g/(kg干空气)处理至11.9 g/(kg干空气),机组的平均除湿效率为61.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余热利用 空气调节 吸收式制冷 溶液除湿
下载PDF
基于可及处理区域的溶液除湿循环热力完善度分析
15
作者 陈博闻 殷勇高 程小松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3528-3536,共9页
提出一种基于空气和溶液热湿交换可及处理区域的溶液除湿循环热力完善度分析方法。通过对溶液除湿循环的热力分析以及等效分解再生过程,定义再生过程的热湿角γ为再生器进出口再生空气连线与等含湿量线的夹角,分析热湿角随溶液除湿循环... 提出一种基于空气和溶液热湿交换可及处理区域的溶液除湿循环热力完善度分析方法。通过对溶液除湿循环的热力分析以及等效分解再生过程,定义再生过程的热湿角γ为再生器进出口再生空气连线与等含湿量线的夹角,分析热湿角随溶液除湿循环各主要参数的变化规律,指出热湿角达到某工况下理论最大值时溶液除湿循环应满足的条件,从而得到溶液除湿循环的理想化描述。在此基础上,基于叉流式溶液除湿/再生器的NTU-Le计算模型,计算再生器传质单元数和溶液-溶液换热器效率等设备参数,并分析循环溶液浓度差和再生空气流量等运行参数对实际溶液除湿系统热力完善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热湿角γ越大,理想溶液除湿循环的性能系数COP,max越高。理想溶液除湿循环热湿角γ的影响因素为室外空气状态、热源温度和除湿器出口空气含湿量;室外空气温度越高,含湿量越低,热源温度越高,除湿器出口空气含湿量越高,热湿角γ越大,COP,max越高。对于实际的溶液除湿循环,再生器传质单元数越大,溶液-溶液换热器效率越高,再生空气流量越小,循环溶液浓度差越小,系统热力完善度越高。在室外空气温度为34.8℃、含湿量为21.4 g/kg,热源温度为75℃的工况下,溶液除湿系统的热力完善度为0.7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液除湿 热力完善度 可及处理区域 热力分析
下载PDF
基于氨基甲酸铵的吸附式化学热泵循环性能分析 被引量:2
16
作者 程晓琳 殷勇高 +1 位作者 戴苏洲 李伟格 《制冷技术》 2020年第3期1-7,共7页
针对氨基甲酸铵分解/合成可逆化学反应过程伴随高焓变且反应温度相对较低的特点,本文将化学热泵与吸附法相结合,建立了一种基于氨基甲酸铵的吸附式化学热泵循环,该循环可高效回收低品位余热或废热,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通过明确循环工质... 针对氨基甲酸铵分解/合成可逆化学反应过程伴随高焓变且反应温度相对较低的特点,本文将化学热泵与吸附法相结合,建立了一种基于氨基甲酸铵的吸附式化学热泵循环,该循环可高效回收低品位余热或废热,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通过明确循环工质、分析循环原理及建立循环流程构建完整的循环形式,采用平衡态性能计算方法对循环进行热力分析,分别计算了脱附温度在110~130℃、吸附/合成温度在70~90℃、分解温度在40~60℃范围内变化时的循环性能系数(COP)。对于有效循环,COP随着分解温度升高、吸附/合成温度降低而升高,随脱附温度升高而先升后降,研究范围内的COP可达1.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热泵 氨基甲酸铵 热力分析 循环性能
下载PDF
基于挠度理论的连续梁与悬索组合桥梁结构静力计算 被引量:2
17
作者 崔明珠 殷永高 任伟新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06-113,共8页
连续梁与悬索组合桥梁结构是一种新型组合结构体系,其结构受力本质尚不明确,为研究其静力特性,提出了一种基于挠度理论的解析计算方法。首先,假设恒载状态下主缆5段线形,确定恒载作用下主缆的线形公式和主缆内力;其次,将活载作用下结构... 连续梁与悬索组合桥梁结构是一种新型组合结构体系,其结构受力本质尚不明确,为研究其静力特性,提出了一种基于挠度理论的解析计算方法。首先,假设恒载状态下主缆5段线形,确定恒载作用下主缆的线形公式和主缆内力;其次,将活载作用下结构简化为外伸梁和悬吊钢箱梁部分,考虑之间约束力和弯矩的传递,分别建立其挠度方程,以主缆变形为相容方程,迭代求解结构的内力和变形;最后,以一连续梁与悬索组合桥梁结构的方案设计为例,分别采用所提挠度理论方法、弹性理论方法进行静力计算,并和有限元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弹性理论计算结果相比有限元结果误差较大,所提挠度理论方法得到的结构主要构件内力和变形值与有限元的计算结果差异很小。所建立的连续梁与悬索组合桥梁结构静力解析计算方法模型简单、计算精度较高,可为此类组合桥梁结构初步计算和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续梁与悬索组合结构 挠度理论 主缆找形 静力计算
下载PDF
竖向荷载作用下根式基础模型试验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刘臻 朱大勇 +2 位作者 殷永高 邹本辉 侯超群 《安徽建筑大学学报》 2019年第4期29-35,共7页
根式桩是一种适用于厚覆盖土层地区的新型桩,能有效提高桩的竖向承载力。然而,针对根式桩竖向承载特性的试验研究相对较少。为了研究其竖向承载特性,利用自制的杠杆加载装置对6种根键位置不同的试桩进行室内试验。通过测量试桩沉降变化... 根式桩是一种适用于厚覆盖土层地区的新型桩,能有效提高桩的竖向承载力。然而,针对根式桩竖向承载特性的试验研究相对较少。为了研究其竖向承载特性,利用自制的杠杆加载装置对6种根键位置不同的试桩进行室内试验。通过测量试桩沉降变化,确定桩基承载力;利用土压力盒测定桩底土压力变化,研究荷载在砂土中的变化规律。试验结果表明:相比等截面桩,根键的设置可有效提高桩基承载力,桩基上根键分布位置对桩基承载力效能发挥有显著影响;单层根键试桩在土中应力的传播范围远于等截面试桩,根键为梅花式分布的试桩在土中应力的传播范围远于贯穿式分布的试桩;试桩根键层数的增加或根键位置的变化均会使土中应力传播范围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根式桩 根键布置 模型试验 极限承载力 应力测量
下载PDF
基于离子液体的深度除湿技术及应用探索
19
作者 曹博文 殷勇高 +1 位作者 Giannetti Niccolo Saito Kiyoshi 《工程热物理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2958-2964,共7页
液体深度除湿是实现低湿度行业低碳转型的一种有效途径。目前,具有深度除湿潜力(极低蒸气压、非结晶和无腐蚀)的离子液体是传统盐溶液的理想替代。本研究搭建了离子液体深度除湿实验平台,并分析了不同运行工况下的除湿性能。结果表明:降... 液体深度除湿是实现低湿度行业低碳转型的一种有效途径。目前,具有深度除湿潜力(极低蒸气压、非结晶和无腐蚀)的离子液体是传统盐溶液的理想替代。本研究搭建了离子液体深度除湿实验平台,并分析了不同运行工况下的除湿性能。结果表明:降膜/鼓泡吸收方式均能实现较高的深度除湿效果,最低出风含湿量可降至2.0 g/kg(da)以下。同时,对于进口含湿量为3.3 g/kg(da)的低湿工况,降膜装置的除湿效率仅为40%左右。然而,鼓泡装置的除湿效率可达到81%,有效开发了离子液体的深度除湿潜力。此外,总结了两种吸收方式的先进性与适用性,为离子液体深度除湿技术的应用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度除湿 离子液体 除湿性能 实验研究
原文传递
A Bubble Column Dehumidifier using Ionic Liquid Desiccant for Low-Humidity Industries: Insights into Transfer Processes Integrating Experiment and CFD Modelling
20
作者 CAO Bowen yin yonggao SAITO Kiyoshi 《Journal of Thermal Science》 SCIE EI CAS CSCD 2024年第6期2348-2371,共24页
Liquid desiccant deep dehumidification(LDDD)is an excellent energy-saving technology for low-humidity industries.Ionic liquids(ILs)are favored as optimal working fluids for LDDD,owing to their low vapor pressure,non-c... Liquid desiccant deep dehumidification(LDDD)is an excellent energy-saving technology for low-humidity industries.Ionic liquids(ILs)are favored as optimal working fluids for LDDD,owing to their low vapor pressure,non-crystallization,and non-corrosion.The combined application of IL desiccant with the bubble column has been proven to effectively improve deep dehumidification.The present work focuses specifically on the insights into air-liquid transfer processes in bubble column dehumidifier using ionic liquid desiccant.The effect of operating parameters on volumetric transfer coefficient is examined based on the experimental platform.Meanwhile,the bubble swarms meso-scale flow structure is predicted using 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 coupled with a population balance model(CFD-PBM).Besides,the structure-activity relationship between meso-scale flow structure and transfer performance is investigated.The results indicated a notable phenomenon of bubble aggregation/breakage in the moist air-IL desiccant bubbly deep dehumidification(MA-ILD BDD)system,with a specific interfacial area is basically less than 40 m^(-1).Meanwhile,a decrease in solution temperature,correlated with a significant increase in viscosity,leads to larger turbulent eddies and a slower breakage rate.Notably,a high transfer potential difference enhances heat and mass transfer coefficients at lower solution temperatures,with the mass transfer coefficient at 4℃ being approximately three times that at 10℃.As the superficial velocity changes,the specific interfacial area and heat and mass transfer coefficients have a positive synergistic effect on volumetric transfer coefficient.However,this synergistic effect is reversed with variations in solution temperature.This study aims to clarify the air-liquid transfer mechanism in bubble column dehumidifierusingILdesicca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quid desiccant ionic liquid bubble column deep dehumidification heat and mass trans low-humidityindustries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