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粒、高产、抗倒伏油菜杂交种西油3号的选育及特征特性 被引量:1
1
作者 于澄宇 董军刚 +3 位作者 董振生 张登辉 王莉娜 刘建利 《江苏农业科学》 2020年第6期50-53,共4页
西油3号是以细胞质不育系Z18A与恢复系YC4配制的半冬性"双低""三系"杂交甘蓝型油菜组合。2014、2015年参加国家冬油菜新品种区域试验(黄淮区),2年平均产量为3 499.20 kg/hm^2,比对照品种秦优7号增产7.3%,产油量增加... 西油3号是以细胞质不育系Z18A与恢复系YC4配制的半冬性"双低""三系"杂交甘蓝型油菜组合。2014、2015年参加国家冬油菜新品种区域试验(黄淮区),2年平均产量为3 499.20 kg/hm^2,比对照品种秦优7号增产7.3%,产油量增加12.12%;稳产性好,20个试验点中17个点增产。2016年生产试验产量为3 481.95 kg/hm^2,比对照秦优7号增产11.4%,居试验第1位。其20点次的平均生育期235.9 d,比对照早熟约1 d。芥酸含量为0.1%,硫苷含量为23.79μmol/g(饼粕),含油量为43.32%。在育种过程中突出了抗倒伏、灌浆快、早熟等目标,使得该品种具有春发快、花序长、角果粗长、籽粒大、花期集中、灌浆速度快、抗倒伏、早熟等优良特性,适于黄淮冬油菜区及近似气候条件区域种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菜 杂交种 西油3号 区域试验 产量 产油量 选育过程 特征特性 籽粒大小 灌浆速度 抗病性
下载PDF
一种高效的稀疏卷积神经网络加速器的设计与实现 被引量:2
2
作者 余成宇 李志远 +1 位作者 毛文宇 鲁华祥 《智能系统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323-333,共11页
针对卷积神经网络计算硬件化实现困难的问题,之前大部分卷积神经网络加速器的设计都集中于解决计算性能和带宽瓶颈,忽视了卷积神经网络稀疏性对加速器设计的重要意义,近来少量的能够利用稀疏性的卷积神经网络加速器设计也往往难以同时... 针对卷积神经网络计算硬件化实现困难的问题,之前大部分卷积神经网络加速器的设计都集中于解决计算性能和带宽瓶颈,忽视了卷积神经网络稀疏性对加速器设计的重要意义,近来少量的能够利用稀疏性的卷积神经网络加速器设计也往往难以同时兼顾计算灵活度、并行效率和资源开销。本文首先比较了不同并行展开方式对利用稀疏性的影响,分析了利用稀疏性的不同方法,然后提出了一种能够利用激活稀疏性加速卷积神经网络计算的同时,相比于同领域其他设计,并行效率更高、额外资源开销更小的并行展开方法,最后完成了这种卷积神经网络加速器的设计并在FPGA上实现。研究结果表明:运行VGG-16网络,在ImageNet数据集下,该并行展开方法实现的稀疏卷积神经网络加速器和使用相同器件的稠密网络设计相比,卷积性能提升了108.8%,整体性能提升了164.6%,具有明显的性能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卷积神经网络 稀疏性 嵌入式FPGA ReLU 硬件加速 并行计算 深度学习
下载PDF
油菜自育与其他主栽品种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关系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赵亚军 王灏 +7 位作者 穆建新 赵卫国 李保军 任军荣 赵小萍 罗斌 于澄宇 栗茂腾 《分子植物育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2714-2722,共9页
利用SSR标记研究甘蓝型油菜自育杂交种(陕西省杂交油菜研究中心培育的品种及杂交组合)与其他主栽品种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关系,为种质创新、材料选择和育种设计提供参考。47对引物在62份样品中检测到50个多态性位点,23份自育杂交种及39... 利用SSR标记研究甘蓝型油菜自育杂交种(陕西省杂交油菜研究中心培育的品种及杂交组合)与其他主栽品种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关系,为种质创新、材料选择和育种设计提供参考。47对引物在62份样品中检测到50个多态性位点,23份自育杂交种及39份其他主栽品种的遗传多样性为中度丰富,自育杂交种等位变异数、基因型数、观察杂合度、期望杂合度及多态性信息含量等值相对较低;69%的杂交品种杂合率大于40%;发现其他主栽品种对自育杂交种有补充等位变异的位点10个、含重要高频率等位变异的位点14个。遗传相似系数(GS)分析表明自育杂交种内部总体为中高度相似性(0.7<GS<0.8),其他主栽品种内部及两组之间为中度相似性(0.6<GS<0.7)。主坐标分析和遗传分化系数显示两组间有明显遗传分化。系统聚类在GS值0.66处将全部样品主要分为两类,自育杂交种、黄淮区及长江中游区品种总数96%在第一类,第二类主要为长江上游区和下游区品种。自育杂交种的遗传多样性相对较低,其与黄淮区和长江中游区品种遗传关系较近,与大部分长江上游区和下游区品种遗传关系较远;可利用遗传关系远的品种创制材料,用前述补充等位变异进行分子标记辅助选择,以高效拓宽现有育种资源的遗传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菜 SSR 遗传多样性 聚类分析 主坐标分析
原文传递
Human RBCs blood group conversion from A to O using a novel α-N-acetylgalactosaminidase of high specific activity 被引量:5
4
作者 yu chengyu XU Hua +2 位作者 WANG LiSheng ZHANG JianGeng ZHANG YangPei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SCIE EI CAS 2008年第13期2008-2016,共9页
α-N-acetylgalactosaminidase (αNAGA) can convert group A human red blood cells (RBCs) to group O. One novel αNAGA gene was cloned by PCR from Elizabethkingia meningosepticum isolated from a domestic clinical sample.... α-N-acetylgalactosaminidase (αNAGA) can convert group A human red blood cells (RBCs) to group O. One novel αNAGA gene was cloned by PCR from Elizabethkingia meningosepticum isolated from a domestic clinical sample. Pure recombinant αNAGA was obtained by genetic engineering and protein purification with a calculated molecule of 49.6 kD. αNAGA was selective for terminal α-N-acetylgalacto-samine residue with a high specific activity. αNAGA could completely remove A antigens of 1 U (about 100 mL) group A1 or A2 RBCs in 1 h at pH 6.8 and 25℃ with a consumption of 1.5 or 0.4 mg recombinant enzyme. Enzyme-converted group A RBCs did not agglutinate after being mixed with monoclonal anti-A or sera of groups A,B,AB and O. Other blood group antigens except ABO had no change. FCM analy-sis showed that A antigens and A1 antigens disappeared while H antigens increased. It indicated that αNAGA successfully converted human blood group A RBCs to universally transfusable group O RBCs without the risk of ABO-incompatible transfusion reactions. This αNAGA was suitable for producing universal RBCs to increase clinical transfusion safety,improve the RBCs supply,and to decrease transfusion cost and support transfusion service in case of emergenc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型转换 输血反应 A抗原 免疫反应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