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低硫非调质钢水口结瘤机理解析
1
作者 张璐 余大江 +2 位作者 王梓菲 黎玉唐 付建勋 《炼钢》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0-55,共6页
非调质钢含有较高的铝,经钙处理工艺后,易导致水口结瘤。采用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了某厂低硫非调质钢连铸水口结瘤物试样,结合热力学计算分析,揭示水口结瘤的原因。研究表明:水口结瘤物主要为CaS,其在钢液凝固过程中从钢液... 非调质钢含有较高的铝,经钙处理工艺后,易导致水口结瘤。采用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了某厂低硫非调质钢连铸水口结瘤物试样,结合热力学计算分析,揭示水口结瘤的原因。研究表明:水口结瘤物主要为CaS,其在钢液凝固过程中从钢液中以直接、间接两种方式析出,钙添加过量是导致水口结瘤的主要原因,后续可通过优化钢液的钙铝比来保证连铸的顺行,消除结瘤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调质钢 钙处理 水口结瘤 硫化钙 热力学分析
下载PDF
Effect of nitrogen content on the microstructure and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titanium-bearing nonquenched and tempered steel after hot forging
2
作者 yu dajiang GAO Jiaqiang ZHAO Sixin 《Baosteel Technical Research》 CAS 2023年第2期1-6,共6页
The microstructure and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titanium(Ti)-bearing medium-carbon nonquenched and tempered steel with different nitrogen content before and after hot forging were investigated through smelting,forging... The microstructure and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titanium(Ti)-bearing medium-carbon nonquenched and tempered steel with different nitrogen content before and after hot forging were investigated through smelting,forging,and laboratory tests.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grain size of nonquenched and tempered steel was gradually refined,and the ferrite content gradually increased with an increase in nitrogen content.The grain size of the material with low nitrogen content increased abnormally,and its impact properties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after hot forging.The grain size of nonquenched and tempered steel with higher nitrogen content was slightly larger than that before forging,and the tensile and yield strength increased,but the impact toughness was not significantly reduced.The Ti-bearing nonquenched and tempered steel showed better strength and toughness after hot forging with the addition of 0.010%0.015%nitroge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onquenched and tempered steel nitrogen content TITANIUM FORGING mechanical properties MICROSTRUCTURE
下载PDF
国产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温室气体在线监测仪及其在大气本底监测中的初步应用 被引量:4
3
作者 张晓春 宋庆利 +4 位作者 曹永 王鹏 于大江 王缅 温民 《大气与环境光学学报》 CAS CSCD 2019年第4期279-288,共10页
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scopy,FTIR)技术在大气环境在线监测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利用项目研制的基于傅立叶红外技术与White型多次反射池技术的国产FTIR系统,在龙凤山本底站进行了实际大气CH_4、CO、CO2... 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scopy,FTIR)技术在大气环境在线监测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利用项目研制的基于傅立叶红外技术与White型多次反射池技术的国产FTIR系统,在龙凤山本底站进行了实际大气CH_4、CO、CO2和N2O的多组分在线测量,并与本底站多年业务运行的CRDS和GC系统的观测结果进行了同步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当前研制的FTIR原理样机的检出限较高,可满足高浓度温室气体排放的在线监测要求。但在大气本底监测方面,其与WMO-GAW的要求尚有一定差距,在检测能力(光能衰减、有效光程、波长校准、测量腔室等)、分析精度、不确定度以及系统稳定性等方面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2)FTIR系统与CRDS和GC系统对大气CH4、CO观测的一致性变化趋势和相关性较好,CO_2和N2O的一致性趋势不很理想,这与观测系统的原理、分析技术、样品处理以及数据处理方法等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 温室气体 大气本底 监测
下载PDF
2016-2017年中国中东部本底地区PM10化学特性 被引量:4
4
作者 矫健 贾小芳 +5 位作者 颜鹏 曹芳 方冬青 马千里 于大江 褚进华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65-77,共13页
对中国中东部3个区域大气本底观测站2015年12月—2017年12月PM10质量浓度及其化学成分空间分布与季节变化特征进行研究,结果显示:研究期间龙凤山站、临安站和金沙站平均PM10质量浓度分别为57.5,62.2μg·m^-3和57.6μg·m^-3。... 对中国中东部3个区域大气本底观测站2015年12月—2017年12月PM10质量浓度及其化学成分空间分布与季节变化特征进行研究,结果显示:研究期间龙凤山站、临安站和金沙站平均PM10质量浓度分别为57.5,62.2μg·m^-3和57.6μg·m^-3。其中临安站和金沙站2017年PM10质量浓度较2016年有所下降,但龙凤山站有所上升。与2013年相比,临安站和金沙站平均PM10质量浓度分别降低29.3%和26.2%。临安站SO42-,NO3-和NH4+平均质量浓度分别为9.9,8.2μg·m^-3和3.7μg·m^-3,金沙站分别为10.2,6.7μg·m^-3和2.6μg·m^-3,均高于龙凤山站的5.9,4.9μg·m^-3和2.1μg·m^-3,其中龙凤山站和临安站的NO3-与SO42-质量浓度比值较高(0.9和0.8),金沙站较低(0.6)。龙凤山站的有机碳(OC)和元素碳(EC)质量浓度分别为10.1μg·m^-3和2.7μg·m^-3,临安站为6.7μg·m^-3和3.1μg·m^-3,金沙站为4.7μg·m^-3和2.3μg·m^-3,即龙凤山站OC最高,金沙站最低,3个站点的EC基本相当,临安站略高。与2013年相比,研究期间临安站SO42-,NH4+和OC分别下降38.1%,26.0%和55.6%,金沙站分别下降46.3%,51.9%和44.7%,但临安站和金沙站的NO3-分别上升12.3%和15.5%;临安站EC下降27.9%,金沙站EC上升4.5%。3个站点夏季PM10,NO3-,EC质量浓度及NO3-与SO42-质量浓度比值均最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M10 气溶胶化学成分 大气本底站
下载PDF
氮含量对含钛非调质钢热锻后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
5
作者 余大江 高加强 赵四新 《宝钢技术》 CAS 2020年第6期45-49,共5页
通过实验室冶炼、锻造和组织性能检测,研究了氮含量对含钛中碳非调质钢热锻前后金相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含钛非调质钢的晶粒随着氮含量的增加逐渐细化,铁素体含量逐步增多;热锻之后,低氮含量非调质钢的晶粒发生了异常长大,... 通过实验室冶炼、锻造和组织性能检测,研究了氮含量对含钛中碳非调质钢热锻前后金相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含钛非调质钢的晶粒随着氮含量的增加逐渐细化,铁素体含量逐步增多;热锻之后,低氮含量非调质钢的晶粒发生了异常长大,冲击性能大幅度降低,而较高氮含量非调质钢的晶粒略粗于锻前,抗拉强度和屈服强度提升且冲击韧性无明显降低。通过添加0.010%~0.015%的氮,热锻用含钛非调质钢具有良好的强韧性匹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调质钢 氮含量 力学性能 锻造
下载PDF
龙凤山大气气溶胶散射特性观测分析 被引量:5
6
作者 于大江 宋庆利 +3 位作者 孙俊英 刘建 吴艳玲 夏灿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765-771,共7页
利用2018年龙凤山区域大气本底站(简称龙凤山站)气溶胶散射系数、PM_(10)质量浓度及常规气象观测资料,研究了东北本底地区气溶胶散射系数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2018年龙凤山站3个波长下气溶胶散射系数的均值为(194.1±202.4)Mm^(-1)(... 利用2018年龙凤山区域大气本底站(简称龙凤山站)气溶胶散射系数、PM_(10)质量浓度及常规气象观测资料,研究了东北本底地区气溶胶散射系数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2018年龙凤山站3个波长下气溶胶散射系数的均值为(194.1±202.4)Mm^(-1)(450 nm)、(133.4±139.2)Mm^(-1)(550 nm)、(81.8±85.3)Mm^(-1)(700 nm).龙凤山地区散射系数具有明显的日变化特征,且不同季节的日变化特征具有较大区别.龙凤山地区地处相对洁净的背景地区,气溶胶散射系数水平相对较低,春季受局地及长距离风沙的影响散射系数均值较高,冬季东北地区采暖燃烧排放量比较大,大气层相对稳定,不利于气溶胶污染物的扩散,冬季气溶胶散射系数最高.夏秋季受湿沉降与植被条件的影响气溶胶散射系数最低.散射系数与PM_(10)质量浓度相关性较好,相关系数r为0.82.龙凤山PM_(10)的质量散射效率为3.6 m^(2)·g^(-1)(550 nm).2018年龙凤山PM_(10)气溶胶的散射Angstrom指数(SAE)平均值为1.96±0.25,表明在观测期间气溶胶主要是以较小的粒子主导,夏季的SAE最大,秋季的SAE最低,春季和冬季居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溶胶散射系数 龙凤山 区域本底站
下载PDF
大排量摩托车平顺性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余大江 刘兴君 李金波 《摩托车技术》 2022年第3期45-51,共7页
本文以某款国产大排量摩托车为研究对象,针对大排量摩托车行驶平顺性问题,通过测量该车型的三维结构设计参数,应用摩托车多体动力学仿真软件VI-Motorcycle建立摩托车系统动力学模型,再对模型分别进行低速和高速直行通过减速带路面仿真试... 本文以某款国产大排量摩托车为研究对象,针对大排量摩托车行驶平顺性问题,通过测量该车型的三维结构设计参数,应用摩托车多体动力学仿真软件VI-Motorcycle建立摩托车系统动力学模型,再对模型分别进行低速和高速直行通过减速带路面仿真试验,分析摩托车的平顺性能,把仿真试验结果与道路试验结果作对比。研究表明:该车在驶过减速带路面时平顺性能优异,仿真数据结果与道路试验结果基本吻合,对大排量摩托车的平顺性研究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排量摩托车 VI-Motorcycle 系统动力学 平顺性
下载PDF
龙凤山大气本底站CO浓度特征及传输路径分析 被引量:2
8
作者 王海宁 于大江 +8 位作者 刘硕 臧昆鹏 洪海祥 邱珊珊 熊浩宇 李嘉鑫 卿雪梅 蒋凯 方双喜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392-400,共9页
利用2017年1月—2019年11月龙凤山大气本底站一氧化碳(CO)连续观测资料和NOAA再分析资料,对东北平原地区大气CO浓度季节变化及其排放源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龙凤山站CO日变化规律具有季节性差异,春、秋和冬季CO浓度均在午后13:00—14... 利用2017年1月—2019年11月龙凤山大气本底站一氧化碳(CO)连续观测资料和NOAA再分析资料,对东北平原地区大气CO浓度季节变化及其排放源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龙凤山站CO日变化规律具有季节性差异,春、秋和冬季CO浓度均在午后13:00—14:00出现最低值,秋和冬季19:00出现峰值,春季2:00出现最峰值,冬季CO浓度日平均最大,日振幅最大.夏季CO日变化不同于其他季节,在8:00—13:00维持较高值,在16:00—次日04:00维持较低,峰值出现在08:00,谷值出现在00:00.龙凤山站CO浓度具有明显的周期性季节变化和波动下降趋势,呈现出冬季高夏季低的特点,最高值出现在1月,最低值出现在6月,月平均浓度明显高于青藏高原地区浓度水平,全年CO月均值振幅为134.8×10^(-9)±2.5×10^(-9)(物质的量分数,下同).在春、夏和秋季西南方向地面风能够明显抬升观测CO浓度,冬季西北方向地面风能够明显抬升观测CO浓度.后向轨迹聚类、浓度权重轨迹分析(CWT)以及地面风结果分析表明:SSW-SW-WSW扇区内的城市交通及工业等人为排放是龙凤山站的CO潜在源区,此外,冬季的NW-NNW-N扇区的短距离输送也是龙凤山站的CO潜在源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底站 大气CO 后向轨迹分析 浓度权重轨迹(CWT)分析
原文传递
Study of atmospheric CO2 and CH4 at Longfengshan WMO/GAW regional station: The variations, trends, influence of local sources/sinks, and transport 被引量:18
9
作者 FANG ShuangXi Pieter P.TANS +3 位作者 YAO Bo LUAN Tian WU YanLing yu dajiang 《Science China Earth Sciences》 SCIE EI CAS CSCD 2017年第10期1886-1895,共10页
Atmospheric CO_2 and CH_4 have been continuously measured since 2009 at Longfengshan WMO/GAW station(LFS) in China. Variations of the mole fractions, influence of long-distance transport, effects of local sources/sink... Atmospheric CO_2 and CH_4 have been continuously measured since 2009 at Longfengshan WMO/GAW station(LFS) in China. Variations of the mole fractions, influence of long-distance transport, effects of local sources/sinks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ynoptic scale variations have been studied based on the records from 2009 to 2013. Both the CO_2 and CH_4 mole fractions display increasing trends in the last five years, with growth rates of 3.1±0.02 ppm yr.1 for CO_2 and 8±0.04 ppb yr.1(standard error, 1-σ)for CH_4. In summer, the regional CO_2 mole fractions are apparently lower than the Marine Boundary Layer reference, with the lowest value of.13.6±0.7 ppm in July, while the CH_4 values are higher than the MBL reference, with the maximum of 139±6 ppb.From 9 to 17(Local time, LT) in summer, the atmospheric CO_2 mole fractions at 10 m a.g.l. are always lower than at 80 m, with a mean difference of.1.1±0.2 ppm, indicating that the flask sampling approach deployed may underestimate the background mole fractions in summer. In winter, anthropogenic emissions dominate the regional CO_2 and CH_4 mole fractions. Cluster analysis of backward trajectories shows that atmospheric CO_2 and CH_4 at LFS are influenced by anthropogenic emissions from the southwest(Changchun and Jilin city) all year. The synoptic scale variations indicate that the northeastern China plain acts as an important source of atmospheric CO_2 and CH_4 in wint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CO2 CH4 WMO 区域站 摩尔分数 水沟 运输 天气尺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