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磷效率大豆农艺性状与磷/铁利用率对磷素的响应 被引量:4
1
作者 赵婧 孟凡钢 +6 位作者 于德彬 邱强 张鸣浩 饶德民 丛博韬 张伟 闫晓艳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1824-1833,共10页
土壤中磷含量与植物铁的吸收密切相关,为研究供铁充足条件下不同P∶Fe配比对不同磷效率基因型大豆农艺性状和磷/铁利用率的影响,本文以前期筛选到的磷高效和磷低效大豆品种为试验材料,采用沙培方式和裂区设计研究不同P∶Fe比对大豆生物... 土壤中磷含量与植物铁的吸收密切相关,为研究供铁充足条件下不同P∶Fe配比对不同磷效率基因型大豆农艺性状和磷/铁利用率的影响,本文以前期筛选到的磷高效和磷低效大豆品种为试验材料,采用沙培方式和裂区设计研究不同P∶Fe比对大豆生物学性状的影响及基因型差异,并利用因子得分综合评价磷高效和磷低效基因型对不同P∶Fe处理的响应,以解析农艺性状与大豆体内磷/铁利用率的关系,从而为磷、铁肥合理施用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1)R5期,磷高效基因型在各处理下的株高、茎粗、根干重和地上部干重增长相对较快,且均大于磷低效基因型;磷高效和磷低效基因型在P∶Fe比为100∶100处理下的R5期单株根干重较低,而百粒重较大。此外,磷高效和磷低效基因型的籽粒磷利用率在P∶Fe比为1000∶100时降至最低。(2)典型相关分析表明,磷高效基因型R5期的茎粗与叶片铁利用率呈正相关关系,而磷低效基因型R5期的地上部干重与叶片磷利用率呈负相关关系。(3)R8期单株地上部干重和R3期叶片磷利用率的增加有助于磷高效基因型单株粒重的增加,而R3期单株根重的增加反而会导致磷高效基因型单株粒重的下降。R3期株高、R3期和R8期地上部干重的增加都有助于磷低效基因型单株粒重的增加,而R3期、R5期和R8期的茎粗以及R5期叶片铁利用率的增加反而导致磷低效基因型单株粒重下降。而且,R8期单株地上部干重对磷高效和磷低效基因型的直接正向贡献均最大。(4)利用因子得分综合评价发现,P∶Fe≤100∶100时,磷高效和磷低效基因型在P∶Fe比为100∶100处理下的综合表现最好;当P∶Fe≥500∶100时,磷高效和磷低效基因型在P∶Fe比为1000∶100处理下的综合表现最好。综上,鼓粒初期可以作为筛选不同磷效率基因型的一个重要时期。在铁供应充足情况下,应考虑到土壤磷素累积和植酸对磷素效率影响问题,无论是磷高效还是磷低效基因型施P∶Fe比达到1∶1时整体表现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高效 磷低效 农艺性状 磷利用率 铁利用率
下载PDF
磷供应水平对大豆不同生育期磷铁比及光合效率的调节 被引量:2
2
作者 赵婧 于德彬 +6 位作者 孟凡钢 张鸣浩 饶德民 丛博韬 闫晓艳 邱强 张伟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665-674,共10页
【目的】明确磷(P)不同供应水平对大豆生理性状的影响及其基因型差异,以及这些性状对单株粒重的影响,为磷肥的合理施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水培试验以Hoagland营养液为基础,设置4个磷供应水平处理,分别为0 (CK)、100、500和1000μmo... 【目的】明确磷(P)不同供应水平对大豆生理性状的影响及其基因型差异,以及这些性状对单株粒重的影响,为磷肥的合理施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水培试验以Hoagland营养液为基础,设置4个磷供应水平处理,分别为0 (CK)、100、500和1000μmol/L。供试大豆为6个磷高效基因型和6个磷低效基因型。在大豆生长的始花期、结荚初期测定叶片光合性能和磷、铁浓度,在成熟期测定籽粒磷铁含量及单株籽粒重。对光合性能数据与铁、磷浓度进行典型相关性分析,利用单株粒重建立逐步回归方程并进行通径分析。【结果】CK处理的磷高效和磷低效基因型大豆植株在始花期的初始荧光(Fo)值极显著高于其他处理;P 100μmol/L处理极显著提高了两类基因型大豆始花期的PSⅡ实际光化学效率(Φ_(PSⅡ)),有助于提高其光能转化率,因而单株粒重均较高。相比于P 100μmol/L处理,磷高效和磷低效基因型大豆结荚初期叶片中的铁浓度及其铁/磷值都随着磷供应量的增大而降低。相比于P 100μmol/L处理,P 500和1000μmol/L处理下,磷高效基因型单株粒重并没有显著上升,而磷低效基因型单株粒重则下降。此外,结荚初期两个基因型大豆叶片的SPAD值在P 100μmol/L处理下达到峰值,鼓粒初期叶片SPAD值与磷高效和磷低效基因型大豆单株粒重均有正效应。【结论】磷供应水平影响大豆叶片中的P/Fe值,进而影响着叶片光合效率。无论磷高效还是低效基因型大豆品种,较低的磷供应水平(100μmol/L)可调节始花、结荚初期和鼓粒期的叶绿素含量,进而调控代谢过程有利于最终籽粒的形成。过高的磷供应水平无益于大豆单株粒重的增加,还可能产生负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施用水平 大豆 磷铁比 典型相关性分析 通径分析
下载PDF
缺铁条件下磷素水平对不同磷效率大豆农艺性状的影响 被引量:2
3
作者 张鸣浩 衣志刚 +5 位作者 孟凡钢 于德彬 赵婧 闫晓艳 张伟 邱强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49-256,共8页
为给缺铁地区磷肥的合理施用提供理论依据,以磷高效和磷低效基因型大豆为材料,采用砂培方式研究不同磷/铁处理对不同磷效率大豆生物学性状的影响,分析农艺性状与大豆植株磷、铁性状的关系,以及磷、铁性状对单株粒重的影响,并利用因子得... 为给缺铁地区磷肥的合理施用提供理论依据,以磷高效和磷低效基因型大豆为材料,采用砂培方式研究不同磷/铁处理对不同磷效率大豆生物学性状的影响,分析农艺性状与大豆植株磷、铁性状的关系,以及磷、铁性状对单株粒重的影响,并利用因子得分综合评价磷高效和磷低效基因型对不同磷/铁处理的响应。结果表明:磷高效基因型大豆在R5期的株高、茎粗、单株叶面积、叶片干重、茎干重、荚干重、地上部干重和根系干重的最高值均出现在磷/铁为300∶30处理下。典型相关分析表明,磷高效基因型大豆R5期的地上部干重与R8期籽粒铁/磷浓度比呈正相关关系;磷低效基因型大豆R5期的地上部干重与R3期叶片磷浓度呈正相关关系。磷高效和磷低效基因型的单株粒重均与R8期籽粒铁浓度有关,但R8期籽粒铁浓度对两种基因型的作用相反,表明R8期籽粒铁浓度是影响低铁条件下不同品种单株粒重差异的重要指标。利用因子得分综合评价发现,磷/铁为1~10时,随着磷/铁比值的增大,磷高效基因型大豆的ACE值随之升高,而磷低效基因型大豆的ACE值随之下降。综上,缺铁胁迫下,磷高效基因型大豆在磷/铁为300∶30处理下的综合表现最好,磷低效基因型大豆在磷/铁为30∶30处理下的综合表现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高效 磷低效 农艺性状 磷浓度 铁浓度
下载PDF
石灰性缺铁土壤不同铁效率大豆品种产量及相关性状对Fe-EDDHA肥的响应 被引量:1
4
作者 韩喜国 杨波 +7 位作者 于德彬 徐长洪 孟凡钢 邱强 赵婧 张鸣浩 闫晓艳 张伟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329-1336,共8页
石灰性土壤缺铁是限制大豆产量的主要限制因子。为探明铁胁迫下不同铁效率大豆品种产量及相关性状对Fe-EDDHA肥(乙二胺邻二羟基乙酸铁)的响应,本研究于2014-2015年在吉林省洮南市的石灰性缺铁土壤条件下,以不同铁效率6个品种为试材,设置... 石灰性土壤缺铁是限制大豆产量的主要限制因子。为探明铁胁迫下不同铁效率大豆品种产量及相关性状对Fe-EDDHA肥(乙二胺邻二羟基乙酸铁)的响应,本研究于2014-2015年在吉林省洮南市的石灰性缺铁土壤条件下,以不同铁效率6个品种为试材,设置5个施Fe-EDDHA肥水平(0、3、6、9、12和15 kg·hm^(-2)),研究了Fe-ED-DHA不同铁效率大豆品种叶片SPAD、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石灰性土壤上,不同铁效率品种产量及相关性状对Fe-EDDHA肥响应存在显著差异。为保障大豆品种正常产量,铁高效品种至铁敏感品种对铁肥需求逐渐增大,铁高效、铁中效、铁敏感品种分别需施Fe-EDDHA肥0~3 kg·hm^(-2)、3~6 kg·hm^(-2)和6~9 kg·hm^(-2),施铁量继续增加对不同铁效率品种产量影响不显著。铁高效和铁低效品种主要在生殖后期响应铁肥,而铁中效品种对铁肥的响应主要是反映营养生长期叶绿素含量的变化。不同类型品种对铁肥响应存在年份效应,2015年需要施入更多铁肥以达到正常产量。以上说明,石灰性土壤缺铁区域应用铁高效品种是缺铁矫正最经济有效的措施,缺铁严重区域或缺铁严重年份,可以补施少量Fe-EDDHA肥保障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铁效率 Fe-EDDHA肥 产量
下载PDF
密度对分枝型大豆品种主要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12
5
作者 于德彬 张鸣浩 +4 位作者 孟凡钢 饶德民 赵婧 张伟 闫晓艳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0年第24期20-21,共2页
根据吉林省引进分枝型大豆的品种特性,研究高肥条件下密度对分枝豆产量和农艺性状的影响,旨在明确分枝型大豆品种高肥条件下最佳种植密度,为该类型品种高产栽培提供理论参考。结果表明,该品种随种植密度的增大,株高逐渐增加,茎粗、分枝... 根据吉林省引进分枝型大豆的品种特性,研究高肥条件下密度对分枝豆产量和农艺性状的影响,旨在明确分枝型大豆品种高肥条件下最佳种植密度,为该类型品种高产栽培提供理论参考。结果表明,该品种随种植密度的增大,株高逐渐增加,茎粗、分枝数、茎重、粒重、荚重、百粒重逐渐减小;产量呈先增后减趋势,在种植密度5.4万株/hm^2时产量最高(达到2723.5 kg/hm^2),但与当地主推品种吉育86产量相比仍具有较大差距,不适宜在该区域推广种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种植密度 农艺性状 产量
下载PDF
一株G6P[5]型牛轮状病毒的分离鉴定与全基因组序列分析 被引量:8
6
作者 曹存 于德斌 +2 位作者 徐晓静 于力 常继涛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939-945,共7页
为了对患腹泻疾病的犊牛进行病原学鉴定,并进一步丰富我国牛轮状病毒(BRV)的流行病学数据,本研究采用RT-PCR方法对8份腹泻犊牛的粪便样品进行BRV VP7基因检测,结果显示有1份样品为阳性。将该阳性病料样品接种Marc-145细胞。对产生细胞病... 为了对患腹泻疾病的犊牛进行病原学鉴定,并进一步丰富我国牛轮状病毒(BRV)的流行病学数据,本研究采用RT-PCR方法对8份腹泻犊牛的粪便样品进行BRV VP7基因检测,结果显示有1份样品为阳性。将该阳性病料样品接种Marc-145细胞。对产生细胞病变(CPE)的阳性样品连续传5代后,经间接免疫荧光试验(IFA)和电镜观察,结果表明从粪便样品中分离的病毒为BRV,命名为DZ株。对DZ株的11个基因节段进行RTPCR扩增、测序、拼接后对11个基因节段进行同源性及分型分析;构建分离病毒VP7、VP4基因进化树,分析其遗传进化关系及其氨基酸序列的变异情况。结果显示,DZ株基因组10个基因节段分别与来源于牛(VP2、VP7、NSP1、NSP3)、犬(VP3、NSP5)、羔羊(NSP2)、马(VP6)、猕猴(VP1)、人(NSP4)以及人-牛基因重配(VP4)的轮状病毒株。其中VP1基因与猕猴轮状病毒(RRV)的同源性最高,为81.3%,但低于VP1基因分型的临界值83%,因此DZ株的VP1为新出现的基因型,命名为R17;分离株NSP3基因与法国RF株NSP3基因的同源性高达98%,DZ株与RF株的NSP3属于同一基因型,命名为T18型。所以,本研究分离的BRV DZ株的基因型为G6-P5-I2-R17-C2-M2-A3-N2-T18-E2-H5。VP7和VP4基因遗传进化分析结果显示,DZ株VP7基因来源于韩国KJ69-1株,VP4基因来源于美国疫苗株RotaTeq-SC2-9。与同源性最高的病毒株相比,DZ株VP4、VP7蛋白氨基酸序列分别发生了9处和8处突变。这些突变可能会引起VP7和VP4蛋白的抗原性和组织嗜性变化,进而影响病毒的免疫原性、宿主嗜性以及致病性。综上所述,DZ株是多宿主来源的基因重配病毒株,且主要抗原蛋白VP7和VP4发生了较大变异。本研究为我国BRV遗传进化及其分子流行病学和疫苗的研究奠定了实验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轮状病毒 基因序列分析 重配株 分离鉴定
下载PDF
超高产大豆发育期不同节位叶片净光合速率与SPAD值变化分析 被引量:6
7
作者 王弼琨 于德彬 +4 位作者 赵洪颜 孟凡钢 张伟 魏代霞 李志国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72-178,共7页
为了研究超高产大豆发育期内不同节位叶片的净光合速率(Pn)与相对叶绿素含量(SPAD值)的关系,以超高产大豆品种吉育86为研究对象,以吉育593为对照品种,监测整个生育期不同节位叶片Pn和SPAD值变化,分析超高品种不同节位不同时期Pn与SPAD... 为了研究超高产大豆发育期内不同节位叶片的净光合速率(Pn)与相对叶绿素含量(SPAD值)的关系,以超高产大豆品种吉育86为研究对象,以吉育593为对照品种,监测整个生育期不同节位叶片Pn和SPAD值变化,分析超高品种不同节位不同时期Pn与SPAD值变化规律。Pn变化规律为:两个品种下部节位变化规律相似,在R1期达到最大,在R2期下降。高产品种中部节位在R3期达到最大,在R6期下降,对照在R2期达到最大,在R3期下降。两个品种上部节位表现相似,在R5期达到最大,在R6期下降。SPAD值变化规律为:两个品种各节位SPAD值变化规律相似,下部节位在R2期达到最大,在R3期下降。中部节位在R3期达到最大,在R5期下降。上部节位在R5期达到最大,在R6期下降。超高产品种各节位叶片具有更高的SPAD值。Pn与SPAD值相关性表现为,两个品种下部节位两个指标表现为不相关,高产品种中部节位在R3至R7期保持相关,对照在R2至R3期保持相关,超高产品种上部节位在R5至R7期保持相关,对照在R6至R7期保持相关。结果说明超高产品种不同节位叶片整个生育时期具有较高的叶绿素含量,中部节位叶片发育过程中光合功能优势显著,不但维持较高叶绿素含量,而且维持较高的光合速率,中上部节位净Pn与SPAD值保持相关的时期更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超高产 光合速率 SPAD值 生育期
下载PDF
牛轮状病毒NSP5基因SYBR Green Ⅰ荧光定量RT-PCR检测方法的建立与应用 被引量:6
8
作者 于德斌 曹存 +2 位作者 徐晓静 于力 常继涛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399-404,424,共7页
为建立检测牛轮状病毒(BRV)快速特异的荧光定量RT-PCR方法,本研究针对BRV NSP5基因设计了一对特异性引物经PCR扩增目的片段,并克隆于pCI载体作为重组质粒标准品(pCI-NSP5),经优化反应条件,建立了基于NSP5基因的BRV荧光定量RT-PCR方法,... 为建立检测牛轮状病毒(BRV)快速特异的荧光定量RT-PCR方法,本研究针对BRV NSP5基因设计了一对特异性引物经PCR扩增目的片段,并克隆于pCI载体作为重组质粒标准品(pCI-NSP5),经优化反应条件,建立了基于NSP5基因的BRV荧光定量RT-PCR方法,并对其进行了特异性、敏感性及重复性试验。结果显示,建立的SYBR GreenⅠ荧光定量RT-PCR方法最佳引物浓度为10μmol/L,模板为2μL,退火温度为58℃;特异性试验结果显示,该方法除对BRV的检测结果为阳性外,对牛病毒性腹泻病毒、牛冠状病毒、牛副流感3型病毒、牛呼吸道合胞体病毒的检测结果均为阴性;敏感性试验结果显示,该方法对重组质粒标准品的最低检测限为12拷贝/μL,对BRV的最低检测限为1×102TCID50/反应;批内和批间重复性试验的变异系数均小于2%。利用该方法检测30份BRV接种犊牛的粪便样品,结果 25份呈阳性,而利用VP7基因的常规RT-PCR和病毒分离方法检出的阳性样品分别为20份和25份,表明本研究建立的检测方法的敏感性高于VP7基因的常规RT-PCR方法,而与病毒分离方法的符合率为100%。以上结果表明,本研究建立的BRV NSP5基因荧光定量RT-PCR检测方法具有良好的特异性、敏感性和重复性,可以用于BRV的快速检测、病原流行病学调查以及疫苗免疫攻毒试验的病毒载量定量等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轮状病毒 NSP5基因 荧光定量RT-PCR
下载PDF
早熟高油高产大豆新品种吉育297的选育 被引量:3
9
作者 王冬昭 郑宇宏 +4 位作者 饶德民 王亮 于德彬 程彤 孟凡钢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22年第12期111-113,I0001,共4页
为促进早熟高油高产大豆新品种推广应用,本文简要介绍了大豆新品种吉育297的选育过程、特征特性、产量表现及栽培技术。大豆新品种吉育297是吉林省农业科学院大豆所2006年以吉育47为母本,以东农8774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经系谱法选育而... 为促进早熟高油高产大豆新品种推广应用,本文简要介绍了大豆新品种吉育297的选育过程、特征特性、产量表现及栽培技术。大豆新品种吉育297是吉林省农业科学院大豆所2006年以吉育47为母本,以东农8774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经系谱法选育而成。主要特点是早熟、高油、高产、抗逆性强。2019-2020年区域试验平均产量2790.1 kg·hm^(-2),比对照合交02-69增产6.4%。2021年生产试验平均产量达3219.7 kg·hm^(-2),比对照合交02-69增产5.9%。2022年通过吉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为吉审豆20220024。吉育297为高油、高产大豆品种,籽粒脂肪含量21.60%;人工接种鉴定,高抗大豆花叶病毒病1号株系,抗大豆花叶病毒病3号株系,中抗大豆灰斑病。该品种适宜在吉林省早熟区≥10℃活动积温2400℃以上区域种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吉育297 早熟 高油
下载PDF
Mycoplasma leachii causes bovine mastitis: Evidence from clinical symptoms,histopathology and immunohistochemistry 被引量:1
10
作者 CHANG Ji-tao yu de-bin +7 位作者 LIANG Jian-bin CHEN Jia WANG Jian-fa WANG Fang JIANG Zhi-gang HE Xi-jun WU Rui yu Li 《Journal of Integrative Agriculture》 SCIE CAS CSCD 2019年第1期160-168,共9页
Twelve quarters of six lactating cows were inoculated with Mycoplasma leachii strain GN407 through intramammary ductal infusion; another 12 quarters were inoculated with heat-inactivated M.leachii culture medium as ne... Twelve quarters of six lactating cows were inoculated with Mycoplasma leachii strain GN407 through intramammary ductal infusion; another 12 quarters were inoculated with heat-inactivated M.leachii culture medium as negative controls.Multidisciplinary procedures,including clinical assessment,etiology assessment,pathology and immunohistochemistry(IHC),were used to elucidate the pathogenicity of M.leachii in bovine mastitis.From post-inoculation days(PIDs) 3 to 9,12 inoculated quarters developed mild to severe clinical mastitis and mammary tissue histopathological changes,including inflammatory cell infiltration and architectural destruction of mammary gland ducts.The M.leachii antigen was also detected by IHC in the mammary gland epithelial cells of the inoculated quarters as a weak signal on PID 6 and as a strong signal on PID 9.The control quarters also developed mild mastitis and histopathological changes on PID 9,and M.leachii was also detected by IHC.Throughout the experimental period,the quarters of the negative control cow were clinically and pathologically normal,and the M.leachii antigen was not detected.In conclusion,direct histological and immunohistochemical evidence confirmed that M.leachii causes clinical bovine mastitis through histopathological lesions induced by invasion of the pathogen into mammary gland cells and through inflammatory cell infiltr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YCOPLASMA leachii BOVINE MASTITIS PATHOGENICITY HISTOPATHOLOGY IMMUNOHISTOCHEMISTRY
下载PDF
铁胁迫下大豆光合和磷/铁性状对磷素的响应
11
作者 赵婧 孟凡钢 +6 位作者 于德彬 张鸣浩 饶德民 丛博韬 闫晓艳 张伟 邱强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768-1776,共9页
为了明确低铁胁迫下磷素用量对大豆光合和磷/铁性状的影响及基因型差异,为磷、铁肥的合理施用提供理论依据,以前期筛选的6个磷高效基因型和6个磷低效基因型大豆为供试材料,设4个P∶Fe配比处理,分别为0∶30、30∶30、150∶30和300∶30(μ... 为了明确低铁胁迫下磷素用量对大豆光合和磷/铁性状的影响及基因型差异,为磷、铁肥的合理施用提供理论依据,以前期筛选的6个磷高效基因型和6个磷低效基因型大豆为供试材料,设4个P∶Fe配比处理,分别为0∶30、30∶30、150∶30和300∶30(μmol·L^(-1)),对大豆叶绿素荧光特性和磷、铁利用率进行了测定,利用单株粒重建立逐步回归方程并进行通径分析,通过因子得分综合评价磷高效和磷低效基因型对不同P∶Fe处理的响应。结果表明:基因型效应、P∶Fe处理效应和两者互作效应对始花期(R1)光系统Ⅱ的相对电子传递速率(ETR)、光系统Ⅱ吸收的能量用于耗散为热量的比例(NPQ)、光系统Ⅱ吸收的能量用于进行光化学反应的比例(qL)的影响均达显著水平。典型相关分析表明,磷高效大豆基因型完熟期(R8)籽粒磷利用率与R1期光合速率呈负相关;磷低效大豆基因型R8期籽粒铁利用率与R1期NPQ呈正相关关系,而与R1期qL呈负相关关系;R1期PSⅡ实际光化学效率(ΦPSⅡ)与磷高效基因型呈负相关,而与磷低效基因型呈正相关,这表明R1期ΦPSⅡ可以作为鉴定低铁条件下不同磷效率大豆基因型的一个重要指标。利用因子得分综合评价发现,磷高效基因型表现为随着磷水平的上升而先降后升,而磷低效基因型则为先升后降,但两者拐点均出现在P∶Fe为30∶30处理下,这表明在低铁条件下P∶Fe为30∶30可以作为鉴定不同磷效率基因型的一个临界值。因而,在低铁地区种植磷高效大豆基因型时,磷肥的施用量至少要大于1∶1 (P∶Fe);而种植磷低效基因型时,磷肥的施用量不宜超过1∶1 (P∶F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绿素荧光特性 磷利用率 铁利用率 磷:铁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