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Yb_(14)MnSb_(11)单晶团簇的制备及其热电性能(英文) 被引量:1
1
作者 汪慧峰 蔡克峰 +2 位作者 AVDEEV M 李晖 yu de-hong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91-295,278,共6页
本文采用Sn助熔剂法制备了近似于Yb14MnSb11单晶的单晶团簇,并用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及能谱对其物相和结构进行表征,同时还讨论了单晶团簇的生长机理。从室温到773K,单晶团簇的电阻率在室温下约为2~3mohm.cm,且随着温度的增加而逐渐变... 本文采用Sn助熔剂法制备了近似于Yb14MnSb11单晶的单晶团簇,并用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及能谱对其物相和结构进行表征,同时还讨论了单晶团簇的生长机理。从室温到773K,单晶团簇的电阻率在室温下约为2~3mohm.cm,且随着温度的增加而逐渐变大;在700K以上,各试样间电阻率的偏差明显增大。另外,室温时Seebeck系数为45μV/K,并随着温度升高而增大,但温度高于~730K后Seebeck系数迅速降低。这种Yb14MnSb11单晶团簇的电传输性能在高温时的突变认为是由于其内部夹杂的Sn引起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津特尔相化合物 半导体 晶体生长 电传输 热电
下载PDF
立体式实践教学模式促进药学创新人才培养的研究 被引量:8
2
作者 赵琳琳 于德红 +1 位作者 姚妍妍 吕立勋 《教育教学论坛》 2020年第4期310-311,共2页
文章立足于药学专业教学现状,以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为核心,注重内涵,强调质量,通过实践教学改革,构建多层次、多模块立体式实践教学模式,丰富实践教学环节,将实践教学贯穿于高等药学教育的全过程,发挥了学生在教学实践过程中的主体地... 文章立足于药学专业教学现状,以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为核心,注重内涵,强调质量,通过实践教学改革,构建多层次、多模块立体式实践教学模式,丰富实践教学环节,将实践教学贯穿于高等药学教育的全过程,发挥了学生在教学实践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实践能力和综合创新能力,为兄弟院校药学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奠定了基础,提供了理论和实践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学改革 药学专业创新人才培养 实践教学
下载PDF
pH响应型药物缓释纳米载体制备及其性能 被引量:2
3
作者 季梦婷 王新敬 +4 位作者 边思梦 尚宏周 于德红 温立坤 杜思琪 《华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3年第1期58-65,共8页
以介孔二氧化硅纳米为内核,氨基和苯硼酸基团为功能单体,修饰在介孔二氧化硅表面,制备出pH响应型药物载体MSNs-PBA。通过SEM、TEM、FT-IR和UV-vis等仪器进行结构和性能分析,结果表明氨基和苯硼酸基成功修饰在介孔二氧化硅表面。以盐酸... 以介孔二氧化硅纳米为内核,氨基和苯硼酸基团为功能单体,修饰在介孔二氧化硅表面,制备出pH响应型药物载体MSNs-PBA。通过SEM、TEM、FT-IR和UV-vis等仪器进行结构和性能分析,结果表明氨基和苯硼酸基成功修饰在介孔二氧化硅表面。以盐酸阿霉素(DOX)为药物模型,考察纳米粒的吸附和释放能力,吸附性能测试表明,MSNs-PBA的载药率为46.05%,包封率为85.40%。体外释药结果显示,在pH=7.4的环境下,MSNs-PBA-DOX的药物累积释放率为17.56%,在pH=6.8的环境下,该药物的累积释放率明显增加达到35.69%,在pH=5.5的环境下,该药物累积释放率达到42.07%,说明该纳米药物载体具有pH缓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介孔二氧化硅 苯硼酸 盐酸阿霉素 PH响应性
下载PDF
冬凌草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21
4
作者 谢涛 杨正强 +4 位作者 徐文武 郑大勇 于德红 李伟 巩合义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317-325,共9页
冬凌草为唇形科植物碎米桠Rabdosia rubescens的干燥地上部分。其主要化学成分有单萜、二萜、三萜等萜类化合物,此外还含有挥发油、甾体、黄酮、生物碱、氨基酸、有机酸、单糖等成分。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冬凌草具有抗肿瘤、抗菌消炎、抗... 冬凌草为唇形科植物碎米桠Rabdosia rubescens的干燥地上部分。其主要化学成分有单萜、二萜、三萜等萜类化合物,此外还含有挥发油、甾体、黄酮、生物碱、氨基酸、有机酸、单糖等成分。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冬凌草具有抗肿瘤、抗菌消炎、抗氧化、免疫增强等作用。基于近年来公开发表的文献,对冬凌草的化学成分、主要药理作用进行综合分析,并对临床应用现状进行整理和总结,旨在为冬凌草的深入研究和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凌草 挥发油 甾体 黄酮 生物碱 氨基酸 有机酸 单糖 抗肿瘤 抗菌 消炎 抗氧化
原文传递
自然杀伤细胞联合拉帕替尼对乳腺癌细胞体外杀伤作用及机制研究
5
作者 孙越 杨琳 +4 位作者 王文榜 张志斐 金媛媛 于德红 杨兆勇 《中国新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3期2417-2424,共8页
目的:探讨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对乳腺癌细胞的体外杀伤活性以及与低浓度拉帕替尼联合杀伤乳腺癌细胞的作用效果和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CCK-8方法检测不同浓度拉帕替尼对乳腺癌细胞24,48和72 h增殖活性的影响;乳酸脱氢酶(lactate d... 目的:探讨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对乳腺癌细胞的体外杀伤活性以及与低浓度拉帕替尼联合杀伤乳腺癌细胞的作用效果和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CCK-8方法检测不同浓度拉帕替尼对乳腺癌细胞24,48和72 h增殖活性的影响;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检测试剂盒检测NK细胞以及NK细胞联合拉帕替尼对肿瘤细胞的杀伤作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拉帕替尼作用前后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低表达乳腺癌细胞MDA-MB-231和BT549表面HER-2表达水平的变化;流式细胞术检测乳腺癌细胞表面NK细胞激活性和抑制性受体的配体表达情况。结果:拉帕替尼对乳腺癌细胞增殖活性的抑制与作用时间和浓度成正比,对HER-2高表达乳腺癌细胞的增殖抑制率要大于HER-2低表达乳腺癌细胞;NK细胞对乳腺癌细胞均具有一定的杀伤活性,拉帕替尼(HER-2高表达乳腺癌细胞MDA-MB-453和BT474选择拉帕替尼的终浓度为0.1μmol·L^(-1),HER-2低表达乳腺癌细胞MDA-MB-231和BT549选择拉帕替尼的终浓度为3.125μmol·L^(-1))联合NK细胞能显著提高NK细胞对乳腺癌细胞的杀伤效率;拉帕替尼(3.125μmol·L^(-1))与HER-2低表达乳腺癌细胞作用后能提高HER-2低表达乳腺癌细胞表面HER-2的表达水平。结论:拉帕替尼能够提高NK细胞对乳腺癌细胞的体外杀伤活性,其协同作用机制可能与拉帕替尼提高乳腺癌细胞表面HER-2的表达水平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杀伤细胞 乳腺癌 拉帕替尼 免疫治疗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