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营养专科护士主导的目标执行管理模式对胃肠道肿瘤病人围术期口服营养补充依从性的效果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刘莹 李婷 +4 位作者 侯海燕 康维明 于健春 叶欣 郭淑丽 《肠外与肠内营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60-165,共6页
目的:探讨营养专科护士主导的目标执行管理模式对于改善胃肠道恶性肿瘤病人围术期口服营养补充(ONS)依从性和营养状况的效果。方法:招募2020年12月1日至2021年11月30日收治北京协和医院胃肠外科的76例胃肠道恶性肿瘤病人并进行随机分组... 目的:探讨营养专科护士主导的目标执行管理模式对于改善胃肠道恶性肿瘤病人围术期口服营养补充(ONS)依从性和营养状况的效果。方法:招募2020年12月1日至2021年11月30日收治北京协和医院胃肠外科的76例胃肠道恶性肿瘤病人并进行随机分组,对照组予以常规营养支持护理,研究组由营养专科护士主导的营养支持小组(NST)提供以目标执行管理理念为核心的营养管理模式,包括制定目标执行计划、营养耐受性监测及针对性干预等。结果:对照组、研究组术前平均每日ONS摄取能量无显著性差异[(1094.05±201.13)kcal/d vs(1180.84±235.99)kcal/d];与对照组病人相比,研究组病人术后平均每日ONS摄取能量[(484.57±191.86)kcal/d vs(774.78±273.34)kcal/d]、平均每日肠内营养摄取能量[(522.04±193.26)kcal/d vs(805.29±106.23)kcal/d]、平均每日ONS达标率(63.17%±24.23%vs 101.84%±10.36%)及体质量、白蛋白、前蛋白等营养指标有显著性提高,术后喂养不耐受发生情况减少(P均<0.05)。结论:营养专科护士主导的目标执行管理模式可改善胃肠道恶性肿瘤病人术后ONS依从性及机体营养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目标执行管理 口服营养补充 依从性
下载PDF
中重度肥胖症患者腹部体脂分布与袖状胃切除术后短期减重效果的相关性 被引量:4
2
作者 袁灵 李子建 +3 位作者 康维明 薛华丹 于健春 金征宇 《协和医学杂志》 CSCD 2019年第1期59-62,共4页
目的探讨中重度肥胖症患者腹部体脂分布与袖状胃切除术后近期减重效果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1月至2017年8月,在北京协和医院基本外科接受腹腔镜袖状胃切除术的单纯性中重度肥胖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年龄、性别、身高、体质... 目的探讨中重度肥胖症患者腹部体脂分布与袖状胃切除术后近期减重效果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1月至2017年8月,在北京协和医院基本外科接受腹腔镜袖状胃切除术的单纯性中重度肥胖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年龄、性别、身高、体质量及术前1周内腹部CT图像。通过西门子后处理工作站测定内脏脂肪面积、总脂肪面积及内脏脂肪比例。术后1、3、6个月分别随访患者体质量并计算体质量下降百分比(percentage of total weight loss,%TWL)和多余体质量下降百分比(percentage of excess weight loss,%EWL)。结果 20例符合入选和排除标准的患者纳入本研究,其中男性2例,女性18例,年龄(28. 2±6. 6)岁,术前体质量为(118. 5±20. 9) kg,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为(41. 3±7. 8) kg/m^2,脐平面平均内脏脂肪面积为(196. 1±49. 3) cm^2,皮下脂肪面积为(738. 2±152. 7) cm^2,总脂肪面积为(934. 3±169. 7) cm^2,内脏脂肪比例为(21. 1±4. 6)%。腹腔镜袖状胃切除术后1、3、6个月的体质量分别为(105. 4±19. 7) kg、(96. 0±19. 8) kg、(88. 3±17. 5) kg,BMI分别为(37. 1±7. 4) kg/m^2、(33. 8±7. 6) kg/m^2、(31. 1±6. 6) kg/m^2,均呈持续下降趋势,平均%EWL分别达(29. 3±9. 7)%、(50. 0±14. 8)%、(65. 3±18. 1)%。术后1、3、6个月时达到成功减重(%EWL>50%)的比例分别为0、55%、70%。%EWL与术前体质量(R=-0. 604,P=0. 005)、BMI(R=-0. 621,P=0. 005)、总脂肪面积(R=-0. 686,P=0. 001)负相关,与内脏脂肪比例正相关(R=0. 504,P=0. 024)。结论腹腔镜袖状胃切除术后近期减重效果明显,术前低体质量、低BMI、高内脏脂肪比或许可以预测手术减重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肥胖 袖状胃切除术 脂肪分布 多余体质量减少
下载PDF
肠内营养治疗克罗恩病患者合并肠狭窄及胶囊内镜嵌顿一例 被引量:3
3
作者 贺渝淼 于健春 +1 位作者 马志强 钱家鸣 《基础医学与临床》 CSCD 2019年第9期1337-1340,共4页
一例39岁男性因“大便不成形2年,腹痛伴发热2月”就诊北京协和医院。患者存在显著的进食减少、体质量减轻、血沉率(ESR)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升高和营养风险筛查2002评分5分。计算机X射线断层扫描(CT)提示肠狭窄、肠内瘘、腹腔脓肿,... 一例39岁男性因“大便不成形2年,腹痛伴发热2月”就诊北京协和医院。患者存在显著的进食减少、体质量减轻、血沉率(ESR)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升高和营养风险筛查2002评分5分。计算机X射线断层扫描(CT)提示肠狭窄、肠内瘘、腹腔脓肿,胶囊内镜嵌顿。北京协和医院排除肠结核后诊断为克罗恩病(CD)。经4个月足量的药物治疗及抗感染治疗,患者炎性反应指标明显下降,但肠狭窄等并发症未明显缓解,胶囊内镜持续嵌顿。后通过全肠内营养(TEN)配合药物治疗,患者肠狭窄缓解,肠内瘘闭合,腹腔脓肿消失,嵌顿的胶囊内镜自行排出。本病例提示,CD患者的肠狭窄等并发症对药物反应不佳;且不存在必须手术的情况,如完全肠梗阻时,肠内营养可作为营养支持的选择。其能够达到诱导黏膜愈合、水肿消退和梗阻缓解的目标,最终实现并发症的缓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内营养 克罗恩病 肠狭窄 胶囊内镜嵌顿
下载PDF
黄秋葵总黄酮对氧化应激损伤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杜战国 魏玉 +3 位作者 龚曼 李彦灵 禹建春 郭全建 《安徽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8年第3期75-78,共4页
目的观察黄秋葵总黄酮对过氧化氢诱导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s,HUVECs)氧化应激损伤的影响。方法采用MTT法检测黄秋葵总黄酮对HUVECs的保护作用,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细胞培养上清液中细胞内超氧化物... 目的观察黄秋葵总黄酮对过氧化氢诱导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s,HUVECs)氧化应激损伤的影响。方法采用MTT法检测黄秋葵总黄酮对HUVECs的保护作用,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细胞培养上清液中细胞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及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含量,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细胞上清液中内皮素-1(endothelin-1,ET-1)含量,采用二氯荧光乙酰乙酸盐法检测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水平;Western blot方法检测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dothelial nitric oxide synthase,eNOS)的表达水平。结果黄秋葵总黄酮可以提高氧化应激损伤的HUVECs存活率,增加SOD活性,升高NO水平,降低MDA、ET-1水平,降低细胞ROS水平,升高eNOS的表达水平。结论黄秋葵总黄酮对过氧化氢诱导的HUVECs氧化应激损伤有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SOD、MDA、ET-1、NO氧化应激相关因子,调控内皮细胞功能相关蛋白eNOS的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秋葵 总黄酮 氧化应激损伤 人脐静脉内皮细胞 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
下载PDF
夏季长江口南北支溶解有机质的比较 被引量:2
5
作者 郭丽霞 王亚松 +3 位作者 乔德会 韩露露 郁建春 许云平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67-82,共16页
本文以2021年5月长江口南北支采集的表层水为研究对象,通过测定氢、氧同位素,溶解有机碳(DOC)浓度,有色溶解有机质(CDOM)的吸收光谱和荧光光谱参数,探讨了夏季长江口北支、南支(北港、北槽、南槽)水体溶解有机质的组成、分布及其影响因... 本文以2021年5月长江口南北支采集的表层水为研究对象,通过测定氢、氧同位素,溶解有机碳(DOC)浓度,有色溶解有机质(CDOM)的吸收光谱和荧光光谱参数,探讨了夏季长江口北支、南支(北港、北槽、南槽)水体溶解有机质的组成、分布及其影响因素。沿长江下游到河口近海,南、北支DOC浓度分别为1.68±0.16 mg/L和1.46±0.31mg/L,CDOM的吸光系数a350分别为2.37±0.61 m^(-1)和1.59±0.24 m^(-1)。南支整体具有“高类腐殖质、低类蛋白”的特征,北支则具有“低类腐殖质、低类蛋白”的特征,这可能与南北支的径流量差异有关。在南北支不同分汊河道(北支、南支北港、南支北槽和南支南槽)中,南槽和北支有类似的海水入侵特征,但南槽具有较强的类蛋白组分输入,而南支北港和北槽样品间无显著差异,均表现为河流有机质为主的特征。对比2011年长江南北支DOC和CDOM数据显示,作为长江主河道的南支在2021年无明显变化,而北支有显著的变化。这些结果综合表明长江口DOM的变化格局可能受水动力条件(径流量)、人类活动因素共同作用的影响。比较全球河口DOC和CDOM浓度数据后发现,不同区域的河口具有明显的差异,这可能是因为不同流域在植被覆盖、工农业生产水平、水利工程强度、以及气候变化对土壤侵蚀作用等方面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口 溶解有机质 有色溶解有机质 水动力 海水入侵 人类活动
下载PDF
围手术期营养干预加速胃肠外科术后康复:单中心前瞻队列研究 被引量:7
6
作者 薛志刚 于健春 +12 位作者 康维明 马志强 叶欣 闫超 李子建 蒋林 林国乐 肖毅 陆君阳 吴斌 牛备战 裴丽坚 黄宇光 《协和医学杂志》 2018年第6期526-532,共7页
目的探索围手术期营养干预的加速康复外科(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ERAS)流程对胃肠外科手术患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本研究为单中心前瞻性队列研究,连续纳入2015年12月至2018年4月期间在北京协和医院基本外科行胃肠手术的... 目的探索围手术期营养干预的加速康复外科(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ERAS)流程对胃肠外科手术患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本研究为单中心前瞻性队列研究,连续纳入2015年12月至2018年4月期间在北京协和医院基本外科行胃肠手术的患者,在胃肠与营养代谢专业组接受手术治疗及ERAS管理的患者进入ERAS组,在其他专业组接受传统围手术期管理者进入对照组。ERAS组围绕术前营养评估、口服或管饲营养补充、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等措施,结合其他ERAS管理流程,主要包括微创手术、全身麻醉或联合硬膜外阻滞等多模式镇痛、术后镇痛以非甾体类抗炎药为主;对照组采用传统围手术期措施,主要包括开腹或微创手术、全身麻醉、术后镇痛应用阿片类镇痛药物等。主要结局指标为术后住院天数,次要结局指标包括住院总费用、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60 d内再入院率。结果共纳入204例患者,ERAS组和对照组各102例。ERAS组术后住院天数较对照组明显缩短[(7. 2±4. 5) d比(9. 8±4. 8) d,P<0. 001],住院总费用亦显著降低[(41 125±18 593)元比(51 512±19 453)元,P<0. 001]。两组术后Clavien-Dindo分级Ⅱ级及以上并发症发生率和术后60 d内再入院率无统计学差异(9. 8%比13. 7%,2. 9%比2. 0%,P均>0. 05)。结论围手术期营养干预在胃肠外科中应用安全有效,有利于患者术后实现加速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速康复外科 营养风险 术后早期肠内营养 预康复 胃肠外科
下载PDF
积极评估与干预:胃肠加速康复外科指南中的营养问题 被引量:7
7
作者 于健春 薛志刚 《协和医学杂志》 2018年第6期490-495,共6页
加速康复外科(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ERAS)在胃肠外科领域开展已有20余年,尤其在结直肠外科中应用较为广泛。胃肠外科领域已有多部ERAS指南发表,近年来国内外对胃肠外科ERAS指南又作了多次修订与更新,有助于进一步规范围手... 加速康复外科(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ERAS)在胃肠外科领域开展已有20余年,尤其在结直肠外科中应用较为广泛。胃肠外科领域已有多部ERAS指南发表,近年来国内外对胃肠外科ERAS指南又作了多次修订与更新,有助于进一步规范围手术期胃肠外科管理。临床营养是ERAS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术前营养评估、口服营养补充预康复、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等内容,在指南更新中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与重视,本文就国内外最新更新的ERAS指南中的临床营养部分进行重点解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速康复外科 营养风险 指南解读 早期肠内营养 预康复
下载PDF
《黄帝内经》中督脉循行刍议 被引量:11
8
作者 温小华 杜鑫 +1 位作者 李志道 于建春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1109-1110,共2页
在流传至今的《黄帝内经》版本中,关于督脉循行的记载或有矛盾、或有不连贯之处。经查阅、对比《灵枢》《素问》《难经》《针灸甲乙经》等古籍中对督脉的记载,推论督脉的循行,有不妥之处,敬请斧正。
关键词 督脉 循行 灵枢 素问 难经 针灸甲乙经
原文传递
艾灸足三里对晚期恶性肿瘤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27
9
作者 周婷 李文涛 +1 位作者 于建春 贾英杰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33-136,146,共5页
目的:探寻改善晚期恶性肿瘤患者生存质量的艾灸疗法。方法:将60例晚期恶性肿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内科对症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艾灸双侧足三里,每日1次。观察周期12 d,比较两组治疗前后T淋巴... 目的:探寻改善晚期恶性肿瘤患者生存质量的艾灸疗法。方法:将60例晚期恶性肿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内科对症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艾灸双侧足三里,每日1次。观察周期12 d,比较两组治疗前后T淋巴细胞亚群中+3CD、+4CD、+8CD百分含量及+4CD/+8CD比值、血红蛋白数值、Karnofsky(KPS)评分、中医主要症状评分的变化。结果:两组治疗前后及组间+3CD、+4CD、+8CD细胞含量、血红蛋白含量及+4CD/+8CD比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治疗后KPS评分较治疗前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中医主要症状量表中乏力、失眠、纳呆食少、自汗、头晕目眩症状评分及总分较治疗前降低(均P<0.01),对照组治疗前后各项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观察组在乏力、气短、纳呆食少、头晕目眩、面色、心悸、腰膝酸软方面及总分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艾灸足三里能有效调节恶性肿瘤晚期患者免疫平衡,改善临床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肿瘤 艾灸 生存质量 免疫平衡
原文传递
胃肠道间质瘤细胞系建立及其对C-KIT下游抑制剂敏感性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周芳颖 冯海凉 +5 位作者 卞晓翠 康维明 于健春 宗静 张丹 刘玉琴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764-770,777,共8页
目的随着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s, GIST)诊出率不断升高,靶向抑制剂相关研究亟待开展,但国内可利用的GIST模型十分有限。本研究旨在建立人GIST细胞模型,探讨靶向抑制剂作用。方法利用手术切除的人GIST腹膜转移灶... 目的随着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s, GIST)诊出率不断升高,靶向抑制剂相关研究亟待开展,但国内可利用的GIST模型十分有限。本研究旨在建立人GIST细胞模型,探讨靶向抑制剂作用。方法利用手术切除的人GIST腹膜转移灶组织1例进行体外原代培养,连续传代培养>20代进行鉴定,绘制增殖周期生长曲线。免疫细胞化学检测CD117和DOG-1表达,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PCR法检测C-KIT基因与PDGFRA基因突变,CCK8法观察C-KIT 2种通路抑制剂效果,皮下接种BABL/c-nu裸鼠检测致瘤性,PCR法进行种属鉴定及支原体检测,短串联重复序列(short tandem repeats, STR)检测鉴定细胞身份。结果可在体外连续传代的人胃肠道间质瘤细胞命名为PUMC-GIST-1,连续传代后细胞可见分枝,呈神经细胞样生长,传代后于第5天到达平台期;CD117和DOG-1表达均阳性;不同代数细胞染色体核型有变化,在38~48条;细胞C-KIT基因11号外显子5'端突变热点区有突变V559D,PDGFRA基因12号外显子CCG-CCA突变。单独用药结果显示,不同浓度GDC-0941处理48 h后,PUMC-GIST-1 (F=8.96,P<0.001)和GIST-430细胞(F=3.19,P=0.03)增殖能力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不同浓度AZD-6244处理48h后,PUMC-GIST-1细胞增殖能力整体呈现上升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9.78,P<0.001;GIST-430细胞增殖能力整体呈现下降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61,P<0.001。联合用药结果显示,PUMC-GIST-1增殖能力减弱,阴性对照组和5μmol/L AZD+5μmol/L GDC组吸光度(A)值分别为0.41±0.01和0.37±0.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30,P=0.007;GIST-430增殖能力减弱,阴性对照组和5μmol/L AZD+5μmol/L GDC组吸光度(A)值分别为2.12±0.11和0.13±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58.61,P<0. 001。PUMC-GIST-1较GIST-430对联合用药低敏感。当AZD与GDC浓度分别为5μmol/L时二者具有协同抑制作用,金正均Q值检验PUMC-GIST-1与GIST-430的q值分别为3.08与3.91,均>1.15。裸鼠体内接种不成瘤;PUMC-GIST-1种属鉴定为人源性,STR结果与原代一致,无支原体污染。结论建立了C-KIT突变的PUMC-GIST-1细胞系,该细胞系对C-KIT靶向药低敏感,为胃肠肿瘤研究提供了新型细胞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道间质瘤 C-KIT 药物低敏感 细胞系 PDGFRA
原文传递
Beneficial effects of a diabetes specific formula on insulin sensitivity and free fatty acid in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被引量:8
11
作者 LI yu-xiu ZENG Jing-bo +6 位作者 yu Kang SUN Qi LIU Qiu-ying QIN Wei ZHANG Qian yu jian-chun WANG Heng 《Chinese Medical Journal》 SCIE CAS CSCD 2008年第8期691-695,共5页
Background This prospective, randomized, controlled study was designed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a diabetes specific formula (Diason low energy: 313.8 k J/100 ml), compared with a standard formula, on insulin s... Background This prospective, randomized, controlled study was designed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a diabetes specific formula (Diason low energy: 313.8 k J/100 ml), compared with a standard formula, on insulin sensitivity, serum C peptide, serum lipids and free fatty acid (FFA) in type 2 diabetics. Methods In total of 71 type 2 diabetics completed the study. Enteral formulas were given orally as the sole source of nutrition to the subjects for 6 days. Venous blood samples (0.5, 1, 2, 3 hours) were collected at day -7 after a 75 g oral glucose tolerance test (OGTT), day 1 after a standard test meal (1673.6 k J) and after 6 days of either the test diabetes specific formula or a standard formula. Plasma glucose, serum insulin, C peptide and lipids were.measured. Results After the intervention period, the diabetes specific formula resulted in a significantly lower postprandial rise in blood glucose concentrations at 0.5 hour (P 〈0.05) and 1 hour (P 〈0.01); significantly lower peak height of plasma glucose (P=0.05); significantly lower plasma insulin concentrations at 0.5 hour (P〈0.01), 1 hour (P〈0.01) and 2 hours (P 〈0.01); and a significantly lower plasma insulin peak compared to controls; both OGTT and a standard test meal (P 〈0.05). The glucose and insulin area under the curve after the diabetes specific formula compared to the standard formula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e C peptide level was lower after 6 days of both nutrition formulas compare to 75 g OGTT, but not different from the standard mixed meal. Both formulas were well tolerated. Conclusions In summary the diabetes specific formula with a relatively high monounsaturated fatty acid and high multi fiber proportion significantly improved glycemic control. On top of this, the insulin sensitivity (HOMA-IS) was significantly improved and may therefore directly improve the impact on long term complications. The disease specific formula should therefore be the preferred option to be used by diabetic and hyperglycemic patients in need of nutritional suppor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IABETES diabetes specific formula insulin sensitivity free fatty acid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