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贵州喀斯特区植被恢复过程中群落优势种适应性评价及其资源策略研究
1
作者 刘雄 喻理飞 +3 位作者 陈进 张慧敏 严令斌 王阳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6-95,共10页
【目的】研究喀斯特区植被恢复过程中植物光、温、水环境资源策略及其变化规律,以期为该区域植被抚育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贵州茂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喀斯特植被为研究对象,采用空间替代时间的方法,以植物功能性状为切入点,分析... 【目的】研究喀斯特区植被恢复过程中植物光、温、水环境资源策略及其变化规律,以期为该区域植被抚育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贵州茂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喀斯特植被为研究对象,采用空间替代时间的方法,以植物功能性状为切入点,分析由草灌群落—灌木群落—乔灌群落阶段恢复过程中的群落优势种适应性状变化过程,结合主成分分析与隶属函数法对植被恢复过程中的18个群落优势种进行光、温、水适应性评价;通过优势种适应性评价值(D)变化,阐明其资源策略,并采用K-means法划分适应功能群,揭示植被恢复过程中功能群结构变化规律及对策。【结果】群落优势种对光适应性状中,叶绿素a含量(1.213~1.851 mg/g)和叶绿素a/b(2.321~2.994)随植被恢复先降低后升高,比叶面积(125.491~215.580 cm^(2)/g)随植被恢复逐渐降低;对水适应性状中,叶干物质含量(0.272~0.386)和叶组织密度(0.060~0.151 g/cm^(3))随植被恢复逐渐增加,叶片相对含水量(0.671%~0.840%)随植被恢复先降低后升高;对温适应性状中,丙二醛含量(39.116~63.162 nmol/g)随植被恢复先降低后升高,过氧化氢酶活性[117.555~1618.869nmol/(g·min)]随植被恢复逐渐增加。主成分分析表明,D_(光)反映优势种光波长吸收的范围与光资源转换速率,D_(温)反映优势种对极端温度胁迫的耐受程度,D_(水)反映优势种在干旱环境下维持正常生长的能力;随植被恢复进行,群落优势种D_(光)呈先降后升的变化趋势,D_(水)由0.428逐渐升至0.612,D_(温)在各恢复阶段间无明显差异,群落优势种由开放型光资源获取策略转变为保守型水资源竞争策略。依据D划分出3个功能群,即FG1(低光—低温—低水适应功能群)、FG2(高光—高温—高水适应功能群)和FG3(低光—低温—高水适应功能群);随植被恢复进行,FG1的重要值占比逐渐降低,在草灌群落阶段达最高值(49.275%),在灌木群落阶段为36.931%,而乔灌群落阶段不存在该资源类型物种;FG2物种仅在草灌和乔灌群落阶段存在且重要值占比较小;FG3的重要值占比逐渐升高。【结论】低光合速率、低光资源捕捉面积、不耐水热胁迫的物种在恢复早期占据优势地位;自灌木群落阶段起,逐渐被低光合速率、低光资源捕捉面积、不耐极端温度、耐旱的物种替代。喀斯特区域植被抚育应在恢复早期保留光资源获取策略物种,且多种资源策略物种共存,恢复中后期主要保留水资源竞争策略物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喀斯特区域 功能性状 适应评价 功能群 资源策略 植被恢复
下载PDF
45,X/46,XY染色体嵌合型不育症一例 被引量:2
2
作者 张晓翠 于丽菲 +4 位作者 杨跃伟 刘云静 黄卫东 伊江燕 张雪萍 《国际生殖健康/计划生育杂志》 CAS 2024年第1期20-23,共4页
45,X/46,XY染色体嵌合是临床上比较少见的疾病,具有这种嵌合核型的患者可表现为男性或者女性外观,临床特征相似于特纳综合征(Turner syndrome,Turner综合征),但症状轻于Turner综合征。报告1例因不育就诊的男性表型患者,经G显带染色体核... 45,X/46,XY染色体嵌合是临床上比较少见的疾病,具有这种嵌合核型的患者可表现为男性或者女性外观,临床特征相似于特纳综合征(Turner syndrome,Turner综合征),但症状轻于Turner综合征。报告1例因不育就诊的男性表型患者,经G显带染色体核型分析和全基因组拷贝数变异(copy number variation,CNV)技术分析患者外周血提取的DNA,染色体核型诊断为45,X/46,XY嵌合型,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核型共分析50个染色体核型,核型诊断结果为45,X[27]/46,XY[23],全基因组CNV检测结果为-(mosaic)(Y)(64%),Y染色体微缺失检测结果为未见明显异常。45,X/46,XY染色体嵌合型男性表型案例较少,本例患者身材矮小,生殖器畸形,是临床表型较轻的男性表型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性染色体畸变 嵌合体 无精子症 性腺发育不全 特纳综合征
下载PDF
基于全外显子测序分析IL-1β、IL-4R和IL-17基因多态性与新疆部分地区汉族女性复发性流产的关联性
3
作者 于丽菲 王俊 +6 位作者 赵琼珍 刘金瑞 李彦奇 刘盼盼 王娟 赵杰 黄卫东 《生殖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11期1457-1462,共6页
目的 探讨新疆部分地区汉族女性复发性流产(RSA)患者外周血白细胞介素-1β(IL-1β)基因rs1143634位点、IL-4R基因rs1805010位点及IL-17基因rs763780位点基因多态性的分布情况,并讨论其与RSA发病的关联性。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3年12... 目的 探讨新疆部分地区汉族女性复发性流产(RSA)患者外周血白细胞介素-1β(IL-1β)基因rs1143634位点、IL-4R基因rs1805010位点及IL-17基因rs763780位点基因多态性的分布情况,并讨论其与RSA发病的关联性。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3年12月新疆佳音医院收治的214例RSA患者为研究对象(RSA组),并选择同期159例健康育龄期女性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研究对象的一般情况,采集两组女性的外周血进行全外显子测序,查阅文献并按照质量标准筛选出IL-1β基因rs1143634位点、IL-4R基因rs1805010位点和IL-17基因rs763780位点,比较以上3个基因位点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分布情况,并分析不同基因型致RSA发生的风险。结果 RSA组和对照组间不同年龄、体质量指数(BMI)、吸烟史和饮酒史的分布情况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RSA组IL-4R基因rs1805010位点等位基因G基因分布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45.6%vs. 52.8%),P<0.05],IL-1β基因rs1143634位点A等位基因分布频率显著高于对照组[(4.4%vs. 2.5%),P<0.05]。在等位基因遗传模式下,两组研究对象中IL-4R rs1805010位点携带G等位基因的人群RSA发病风险低于A等位基因[OR=0.747,95%CI(0.559,1.000)];IL-1β rs1143634位点携带A等位基因的人群RSA发病风险高于G等位基因[OR=0.298,95%CI(0.130,0.694)]。结论 新疆部分地区汉族女性IL-4R基因rs1805010位点G等位基因和IL-1β基因rs1143634位点A等位基因可能与RSA发病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发性流产 基因多态性 白介素-1β 白介素-4R 白介素-17 全外显子组测序
下载PDF
自身免疫性肝炎的发病机制 被引量:9
4
作者 俞立飞 黄文豹 +3 位作者 许湘飞 金洁 张永乐 梁伟峰 《中华临床免疫和变态反应杂志》 2017年第4期365-369,共5页
随着2015年中国自身免疫性肝炎专家共识发布,自身免疫性肝炎越来越受到临床医师的关注。但其确切的病因及发病机制仍不完全明确,目前认为与基因遗传因素和免疫异常相关。本文就基因遗传因素、调节免疫和效应免疫机制在自身免疫性肝炎发... 随着2015年中国自身免疫性肝炎专家共识发布,自身免疫性肝炎越来越受到临床医师的关注。但其确切的病因及发病机制仍不完全明确,目前认为与基因遗传因素和免疫异常相关。本文就基因遗传因素、调节免疫和效应免疫机制在自身免疫性肝炎发病机制中的研究进展作简要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身免疫性肝炎 基因 免疫
下载PDF
三叶木通叶片解剖结构和光合特征对干旱胁迫的响应 被引量:19
5
作者 吴正花 喻理飞 +3 位作者 严令斌 周晨 蔡国俊 张建利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156-1163,共8页
【目的】分析干旱胁迫下三叶木通叶片的解剖结构和光合特性,为西南喀斯特石漠化区生态修复植物材料选择提供参考依据。【方法】盆栽喀斯特地区适生植物三叶木通并进行连续干旱胁迫处理,采用常规石蜡切片法和Li-6400光合仪分别测定其幼... 【目的】分析干旱胁迫下三叶木通叶片的解剖结构和光合特性,为西南喀斯特石漠化区生态修复植物材料选择提供参考依据。【方法】盆栽喀斯特地区适生植物三叶木通并进行连续干旱胁迫处理,采用常规石蜡切片法和Li-6400光合仪分别测定其幼苗叶片的解剖结构参数和光合参数,分析解剖结构和光合生理特征变化,以及二者间的相关性。【结果】随土壤相对水含量(SRWC)的降低,三叶木通幼苗叶片呈厚度变薄、水含量降低和栅栏组织缩短变紧密等变化趋势;总叶绿素(Chlt)含量、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和蒸腾速率(Tr)下降,水分利用效率(WUE)提高;SRWC降至29%时,大部分解剖指标和光合指标呈显著性差异变化(P<0.05)。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大于1.000的叶片解剖指标特征值中有4个主成分的载荷值差异极大,贡献率达88.195%,主要指标为栅栏组织、下表皮、木质部和海绵组织;大于1.000的叶片光合指标特征值有2个主成分的载荷值差异极大,贡献率达83.277%,指标为Gs和Chlt。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SRWC与叶片水含量(LWC)、Chlt、Pn、Gs、胞间CO2浓度(Ci)、Tr、气孔限制值(Ls)及叶片解剖结构中的叶片厚度、栅栏组织厚度和木质部厚度均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下同),与WUE和叶片组织结构疏松度呈极显著负相关。【结论】三叶木通幼苗在干旱胁迫下通过改变叶片结构特征、降低光合作用和提高水分利用效率等方式适应干旱频发的喀斯特环境;SRWC为29%可视为三叶木通幼苗受干旱胁迫的起点;栅栏组织、海绵组织、木质部及Gs可作为三叶木通耐旱性品种筛选的参考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叶木通 干旱胁迫 解剖结构 光合特征 喀斯特
下载PDF
喀斯特区次生林土壤和优势树种叶片的化学计量特征及季节变化 被引量:9
6
作者 朱恕英 严令斌 +3 位作者 皮发剑 喻理飞 袁丛军 舒利贤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90-96,共7页
【目的】探究黔中喀斯特地区次生林林分土壤和优势树种叶片的化学计量特征及其季节变化规律,为退化喀斯特地区植被恢复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在秋(10月)、冬(1月)、春(4月)和夏(7月)季对黔中喀斯特地区针叶林、阔叶林和针阔混交林3种... 【目的】探究黔中喀斯特地区次生林林分土壤和优势树种叶片的化学计量特征及其季节变化规律,为退化喀斯特地区植被恢复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在秋(10月)、冬(1月)、春(4月)和夏(7月)季对黔中喀斯特地区针叶林、阔叶林和针阔混交林3种林分土壤和优势树种叶片进行野外采样,测定分析其碳(C)、氮(N)、磷(P)含量及其计量比C/N、C/P和N/P。【结果】黔中喀斯特地区次生林3种林分土壤中的C、N、P含量及C/N、C/P和N/P的总平均值分别为47.98 g/kg、1.71 g/kg、0.77 g/kg、29.50、68.93和2.34,3种林分优势树种叶片的C、N、P含量及C/N、C/P和N/P总平均值分别为461.66 g/kg、13.75 g/kg、1.76 g/kg、38.75、387.70和9.57,反映出林分优势树种叶片的C、N和P含量较高。3种林分土壤中的C、N和P含量均在春季最低,N和P含量最高值出现于秋季,C含量最高值出现于夏季;除针叶林的N/P最低值出现在春季外,其余林分C/N、C/P和N/P的最低值均出现在秋季。3种林分优势树种叶片的C和N含量呈冬季低夏季高的变化趋势,P含量最高和最低值出现的季节在3个林分中各异,C/N、C/P和N/P在春、夏季最高,在秋、冬季最低。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林分优势树种叶片C含量、C/P、N/P与土壤C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或显著正相关(P<0.05,下同),叶片N/P与土壤C/P及二者的C/P和N/P间也呈显著正相关。【结论】季节变化对喀斯特地区次生林林分的土壤化学计量特征有一定程度影响,对林分优势树种叶片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较明显,且呈春、夏季高,秋、冬季低的变化趋势;该地区次生林植被生长主要受N限制,可将N/P作为判断植物N和P营养元素受限制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喀斯特次生林 土壤 叶片 化学计量特征 季节变化
下载PDF
氮沉降背景下遮阴对虎耳草生长和光合作用的影响 被引量:11
7
作者 王锐洁 刘筱 +6 位作者 杨淑君 姬拉拉 严令斌 关萍 江学海 喻理飞 王健健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330-337,共8页
【目的】分析遮阴对虎耳草生长和光合作用的影响,为氮沉降背景下虎耳草的栽培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虎耳草为试验材料,在0(L0处理,不遮阴)、40%(L1处理,轻度遮阴)、80%(L2处理,中度遮阴)和90%(L3处理,重度遮阴)4个光处理中设不施... 【目的】分析遮阴对虎耳草生长和光合作用的影响,为氮沉降背景下虎耳草的栽培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虎耳草为试验材料,在0(L0处理,不遮阴)、40%(L1处理,轻度遮阴)、80%(L2处理,中度遮阴)和90%(L3处理,重度遮阴)4个光处理中设不施氮(N0)和施氮30.0 g/m^2(N1)处理,测定分析各处理虎耳草的生长和光合作用指标。【结果】在不施氮处理(L0N0、L1N0、L2N0和L3N0)中,轻、中、重度遮阴处理(L1N0、L2N0和L3N0)虎耳草的叶宽、叶长、总叶面积、株高、总叶片数、茎生物量、总叶绿素含量、实际光量子产量(YII)和最大光量子产量(F_v/F_m)均高于不遮阴处理(L0N0);在施氮30.0 g/m^2处理(L0N1、L1N1、L2N1和L3N1)中,轻、中、重度遮阴处理(L1N1、L2N1和L3N1)虎耳草的叶宽、叶长、总叶面积、株高、根长、匍匐茎条数、总叶片数、比叶面积、叶生物量、茎生物量、总生物量、总叶绿素含量、YII、F_v/F_m和光化学淬灭(q P)均高于不遮阴处理(L0N1),其中叶宽、叶长、总叶面积、株高、根长、匍匐茎条数、总叶片数、叶生物量、茎生物量、总生物量、YII和F_v/F_m均在轻度遮阴时达最大值。不遮阴处理下施氮30.0 g/m^2虽然增加虎耳草叶片的总叶绿素含量,但抑制其生长和光合作用;遮阴处理下施氮30.0 g/m^2可促进虎耳草的光合作用。【结论】虎耳草生长过程中施氮30.0 g/m2可增加其总叶绿素含量,但生长发育受到限制;轻度遮阴(遮阴40%)能缓解氮沉降对虎耳草生长发育的抑制作用,有效增强其对光能的捕获能力,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虎耳草对逆境的适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虎耳草 氮沉降 遮阴 生长指标 叶绿素含量 光合参数
下载PDF
614例新疆地区少精子症和无精子症患者遗传学病因及性激素水平分析 被引量:2
8
作者 于丽菲 赵琼珍 +4 位作者 张雪 陆宝燕 马丽冉 杨美玲 黄卫东 《生殖医学杂志》 CAS 2023年第7期1038-1044,共7页
目的分析无精子症和少精子症患者遗传因素以及与性激素水平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7月至2022年9月间佳音医院收治的307例无精子症患者、307例少精症子患者和301例精液正常男性的临床检验资料,包括外周血染色体核型、Y染色体拷贝... 目的分析无精子症和少精子症患者遗传因素以及与性激素水平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7月至2022年9月间佳音医院收治的307例无精子症患者、307例少精症子患者和301例精液正常男性的临床检验资料,包括外周血染色体核型、Y染色体拷贝数变异(Y-CNV)和性激素水平,分析相关的检测异常发生率以及与血清激素水平的关系。结果(1)所有入组患者中共检出130例染色体核型异常(包括染色体多态),异常检出率14.20%(130/915)。其中,无精子症组异常检出率20.19%(62/307),少精子症组异常检出率12.05%(37/307),对照组异常检出率10.29%(31/301)。130例核型异常中,常染色异常21例(2.29%)、常染色体正常多态性47例(5.13%);性染色体异常37例(4.04%),性染色体正常多态性22例(2.40%);另有2例表现为常染色体+性染色体正常多态性变化,1例表现为常染色体和X染色体相互易位。染色体核型异常患者中47,XXY(克氏综合征)检出最多(23例),46,XX(性反转)次之(6例)。(2)无精子症组检出56例Y-CNV异常(18.24%),少精子症组检出62例(20.19%),对照组检出3例(0.99%);少、无精子症患者Y-CNV异常检出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3)各组患者间血清FSH和LH水平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其中无精子症组FSH和LH水平最高,少精子症组次之,对照组最低;少、无精子症患者中,染色体核型异常组血清FSH和LH水平显著高于染色体核型正常组(P<0.05);少、无精子症组中,Y-CNV异常组与正常组性激素水平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无精子症患者和少精子症患者易出现Y染色体拷贝数变异异常以及染色体核型、性激素水平异常,对少精子症和无精子症患者进行染色体核型、Y染色体拷贝数变异以及性激素联合检测,有助于为后续的生殖治疗提供合理的临床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少精子症 无精子症 遗传学 性激素 Y染色体拷贝数变异
下载PDF
左乙拉西坦导致女童严重脱发1例病例报告 被引量:1
9
作者 郁莉斐 丁一峰 周水珍 《中国循证儿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384-386,共3页
1病例报告女性,6岁1月,因"癫发作1个月"于2017年11月中旬首次就诊于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我院)神经内科。患儿癫发作表现为无明显诱因下发作性意识障碍,活动终止,无颜面、躯干或四肢惊厥发生,每天发作5~8次,持续30 s左右后... 1病例报告女性,6岁1月,因"癫发作1个月"于2017年11月中旬首次就诊于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我院)神经内科。患儿癫发作表现为无明显诱因下发作性意识障碍,活动终止,无颜面、躯干或四肢惊厥发生,每天发作5~8次,持续30 s左右后自行缓解,间隙期精神与活动均正常。个人及家族史:患儿出生史正常、自幼体格发育与精神运动发育正常,正常学校就读,平素无挑食习惯、否认腹泻病史和手术史;患儿父母亲体检无异常发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首次就诊 病例报告 间隙期 精神运动发育 出生史 神经内科 左乙拉西坦 体格发育
下载PDF
仓储烟叶表面真菌群落组成分析 被引量:9
10
作者 周家喜 喻理飞 +4 位作者 张晓敏 娄元菲 张力元 杨洋 邹晓 《菌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434-443,共10页
利用高通量测序平台,对贮存于贵阳库(GY)、坛厂库(TC)和紫云库(ZY)的云南保山C3F(2013)烟叶样品进行宏基因组水平的ITS1基因测序分析,以期揭示陈化烟叶表面真菌群落组成、分布格局及功能分组,探讨化学因子对其结构的影响。结果显示,从1... 利用高通量测序平台,对贮存于贵阳库(GY)、坛厂库(TC)和紫云库(ZY)的云南保山C3F(2013)烟叶样品进行宏基因组水平的ITS1基因测序分析,以期揭示陈化烟叶表面真菌群落组成、分布格局及功能分组,探讨化学因子对其结构的影响。结果显示,从15个样品中共检测到了1 173 560条有效序列,包括4个门、140个属;贵阳库优势属为耐干霉菌属Xeromyces,坛厂库优势属为红酵母属Rhodotorula,紫云库优势属为耐干霉菌属Xeromyces;坛厂库优势菌群及变化趋势与贵阳库和紫云库存在差异;真菌群落以腐生营养型和病理营养型为主,分布有潜在人体病原真菌;有机碳、总磷、总钾对真菌群落变化影响显著(P<0.05)。真菌群落组成和格局分布受存储环境、陈化时间及烟叶化学元素的共同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叶微生物 群落组成 高通量分析 化学因子 病原真菌
原文传递
烟草根部内生真菌群落结构和功能特征 被引量:12
11
作者 周家喜 王茂胜 +2 位作者 喻理飞 刘京 邹晓 《菌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1610-1619,共10页
烟草内生真菌是烟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根系是烟草内生真菌重要来源途径。本研究通过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了5个品种的烟草根部内生真菌群落结构及功能特征。结果表明,烟草根部内生真菌群落多样性较低;粪壳菌纲Sordariomycetes、座囊菌纲... 烟草内生真菌是烟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根系是烟草内生真菌重要来源途径。本研究通过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了5个品种的烟草根部内生真菌群落结构及功能特征。结果表明,烟草根部内生真菌群落多样性较低;粪壳菌纲Sordariomycetes、座囊菌纲Dothideomycetes、散囊菌纲Eurotiomycetes、伞菌纲Agaricomycetes及锤舌菌纲Leotiomycetes为主要菌群,肉座菌目Hypocreales、煤炱目Capnodiales和散囊菌目Eurotiales为优势真菌目,丛赤壳科Nectriaceae、小戴维霉科Davidiellaceae和发菌科Trichocomaceae为优势真菌科,未定义腐生菌和动物病原菌是主要的生态功能群,但不同品种之间的真菌群落组成和生态功能分布差异显著。本研究为进一步挖掘利用烟草内生真菌资源,阐明烟草内生真菌的生态功能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生真菌 多样性 高通量测序
原文传递
腹膜假黏液瘤的诊断与治疗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2
作者 史冠军 夏奥 +2 位作者 蔚莉菲 马瑞卿 许洪斌 《肿瘤学杂志》 CAS 2021年第12期1034-1040,共7页
腹膜假黏液瘤是一种罕见的临床综合征,主要来源于阑尾黏液肿瘤,以腹腔内充满黏液或胶冻样腹水为特征。发病率每年约3/100万~4/100万。由于其进展缓慢,无特异性临床症状,容易导致误诊。超声、CT等影像学检查有助于诊断。目前细胞减灭术... 腹膜假黏液瘤是一种罕见的临床综合征,主要来源于阑尾黏液肿瘤,以腹腔内充满黏液或胶冻样腹水为特征。发病率每年约3/100万~4/100万。由于其进展缓慢,无特异性临床症状,容易导致误诊。超声、CT等影像学检查有助于诊断。目前细胞减灭术与腹腔热灌注化疗相结合的综合治疗策略已经成为腹膜假黏液瘤标准的治疗方法,然而术后高复发率仍是亟待解决的难题。肿瘤减灭程度是影响生存预后的重要因素,而全身化疗能否获益尚存在争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膜假黏液瘤 肿瘤细胞减灭术 腹腔热灌注化疗
原文传递
Relationship Between Vegetation Restoration and Soil Microbial Characteristics in Degraded Karst Regions: A Case Study 被引量:34
13
作者 WEI yuan yu li-fei +2 位作者 ZHANG Jin-Chi yu yuan-Chun D. L. DEANGELIS 《Pedosphere》 SCIE CAS CSCD 2011年第1期132-138,共7页
The mechanism of vegetation restoration on degraded karst regions has been a research focus of soil science and ecology for the last decade.In an attempt to preferably interpret the soil microbiological characteristic... The mechanism of vegetation restoration on degraded karst regions has been a research focus of soil science and ecology for the last decade.In an attempt to preferably interpret the soil microbiological characteristic variation associated with vegetation restoration and further to explore the role of soil microbiology in vegetation restoration mechanism of degraded karst regions,we measured microbial biomass C and basal respiration in soils during vegetation restoration in Zhenfeng County of southwestern Guizhou Province,China.The community level physiological profiles(CLPP) of the soil microbial community to were estimated determine if vegetation changes were accompanied by changes in functioning of soil microbial communities.The results showed that soil microbial biomass C and microbial quotient(microbial biomass C/organic C) tended to increase with vegetation restoration,being in the order arboreal community stage > shrubby community stage > herbaceous community stage > bare land stage.Similar trend was found in the change of basal respiration(BR).The metabolic quotient(the ratio of basal respiration to microbial biomass,qCO 2) decreased with vegetation restoration,and remained at a constantly low level in the arboreal community stage.Analyses of the CLPP data indicated that vegetation restoration tended to result in higher average well color development,substrate richness,and functional diversity.Average utilization of specific substrate guilds was highest in the arboreal community stage.Principle component analysis of the CLPP data further indicated that the arboreal community stage was distinctly different from the other three stages.In conclusion,vegetation restoration improved soil microbial biomass C,respiration,and utilization of carbon sources,and decreased qCO 2,thus creating better soil conditions,which in turn could promote the restoration of vegetation on degraded karst reg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asal respiratory community level physiological profile functional diversity metabolic quotient microbial biomass C
原文传递
光照强度对钩藤生长及有效成分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21
14
作者 王健健 姬拉拉 +3 位作者 邓小红 吕立堂 喻理飞 关萍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3期5118-5123,共6页
该文旨在研究不同光照强度对钩藤生长、生物量积累与分配、叶绿素含量及有效成分的影响,探索钩藤幼苗人工栽培适宜光强条件。以三年生钩藤幼苗为试验材料,采用不同层数黑色遮阳网,设置4个光强水平(100%,70%~75%,30%~35%,5%~10%)进行遮... 该文旨在研究不同光照强度对钩藤生长、生物量积累与分配、叶绿素含量及有效成分的影响,探索钩藤幼苗人工栽培适宜光强条件。以三年生钩藤幼苗为试验材料,采用不同层数黑色遮阳网,设置4个光强水平(100%,70%~75%,30%~35%,5%~10%)进行遮阴处理。结果表明,随光强减弱,钩藤幼苗株高、基径、(根、茎、叶、钩)生物量均呈"增大-减小"的变化趋势,70%~75%光强下,钩藤幼苗株高、基径、(根、茎、叶、钩)生物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P<0. 05);5%~10%光强下,株高、基径、(根、钩)生物量显著低于其他处理(P<0. 05);随光强减弱,钩藤幼苗叶绿素含量逐渐增多,100%光照下叶绿素含量最小,5%~10%光强下叶绿素含量最高;钩藤幼苗不同器官钩藤碱与异钩藤碱含量随光照强度降低呈不同的变化规律,光强30%~35%下钩藤钩中钩藤碱与异钩藤碱及茎中钩藤碱含量最高,光强5%~10%下钩藤叶片中钩藤碱与异钩藤碱及茎中异钩藤碱含量最高。综上,光强70%~75%适宜幼苗生长和生物量积累;光强30%~35%适宜钩藤幼苗有效成分的积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钩藤 光照强度 生长 有效成分
原文传递
非酒精性脂肪肝并发肝功能损害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6
15
作者 罗平平 丁洁霞 +1 位作者 俞立飞 诸伟红 《中国公共卫生管理》 2020年第4期450-452,共3页
目的分析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并发肝功能损害的相关危险因素,为改善NAFL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于2019年8月对260例NAFL患者进行回顾性病例调查,其中128例并发肝功能损害患者作为观察组,132例未并发肝功能损害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单因... 目的分析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并发肝功能损害的相关危险因素,为改善NAFL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于2019年8月对260例NAFL患者进行回顾性病例调查,其中128例并发肝功能损害患者作为观察组,132例未并发肝功能损害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单因素及Logistic多因素分析NAFL并发肝功能损害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Logistic多因素分析显示,肥胖(OR=3.691)、饮酒(OR=5.364)、高血压(OR=3.522)、吸烟(OR=2.721)、LDL-C(OR=1.699)、FBG(OR=1.625)及UA(OR=1.584)水平升高是NAFL并发肝功能损害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HDL-C(OR=0.043)水平升高及经常锻炼(OR=0.287)为NAFL并发肝功能损害的保护因素(P<0.05)。结论饮酒、吸烟、高血压、肥胖、缺乏锻炼及LDL-C、FBG、UA和HDL-C水平升高是诱发NAFL并发肝功能损害的危险因素,合理膳食、经常锻炼有助于预防和延缓病情的进一步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酒精性脂肪肝 肝功能损害 危险因素
原文传递
基于血清白蛋白的老年营养风险指数对社区绝经后女性群体骨质疏松症的早期预警价值
16
作者 朱烈烈 叶晓林 +3 位作者 余丽飞 邵湘芝 吴登宠 翁雷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CAS 2023年第23期2854-2858,共5页
目的探讨基于血清白蛋白的老年营养风险指数(GNRI)对社区绝经后女性群体骨质疏松症的早期预警价值。方法纳入2022年1月一12月在温州市中医院-温州市水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联体治疗的所辖社区298例绝经后老年女性的临床资料,分为骨质疏... 目的探讨基于血清白蛋白的老年营养风险指数(GNRI)对社区绝经后女性群体骨质疏松症的早期预警价值。方法纳入2022年1月一12月在温州市中医院-温州市水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联体治疗的所辖社区298例绝经后老年女性的临床资料,分为骨质疏松组100例和非骨质疏松组198例。比较2组一般资料及骨代谢指标之间的差异,分析CNRI与骨密度之间的相关性,探讨GNRI与骨质疏松的关系并评估GNRI对骨质疏松症的早期预警价值。结果骨质疏松组绝经年限高于非骨质疏松组,而血清白蛋白、GNRI以及平均骨密度均低于非骨质疏松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GNRI营养风险等级下降,骨质疏松症构成比呈下降趋势(P<0.01)。校正年龄、BMI和绝经年限后GNRI仍与白蛋白(r=0.540,P<0.05)和平均骨密度(r=0.609,P<0.05)成正相关关系。多因素logistic回归显示GNRI与骨质疏松的发生成负相关关系,是骨质疏松症发生的独立保护因素(P<0.05)。结论在社区绝经后女性群体中,GNRI与骨质疏松的发生密切相关,高GNRI水平是绝经后女性骨质疏松发生的独立保护因素;GNRI是有效的骨质疏松症早期预警指标,在绝经年限超过10年的女性群体中GNRI的预警效能较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营养风险指数 骨质疏松症 绝经后 社区 女性 预警
原文传递
外周血中性粒细胞CD64指数在甲型流感孕妇中的检测分析
17
作者 俞立飞 彭慧慧 +3 位作者 何茳萍 郭利伟 丁洁霞 冷建杭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CAS 2020年第12期1463-1465,共3页
目的分析外周血中性粒细胞CD64(nCD64)指数在甲型流感孕妇中的检测情况。方法收集20例甲型流感孕妇患者、21例健康孕妇和17例健康未孕女性体检者的新鲜全血,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单核细胞、淋巴细胞和中性粒细胞CD64平均荧光强度计... 目的分析外周血中性粒细胞CD64(nCD64)指数在甲型流感孕妇中的检测情况。方法收集20例甲型流感孕妇患者、21例健康孕妇和17例健康未孕女性体检者的新鲜全血,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单核细胞、淋巴细胞和中性粒细胞CD64平均荧光强度计算出nCD64指数。结果甲型流感孕妇患者外周血nCD64指数显著低于健康孕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和健康未孕女性体检者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甲型流感孕妇外周血nCD64指数和C-反应蛋白无相关性(r=0.015,P>0.05)。结论孕妇患甲型流感可导致外周血nCD64指数下降;外周血nCD64指数可作为孕妇感染甲型流感病毒的敏感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64指数 甲型流感 孕妇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