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粉磨时间对低碳胶凝材料性能的影响
1
作者 于林玉 孙浩 +2 位作者 陆豪 马金来 王仁孝 《建材世界》 2024年第2期15-18,34,共5页
通过粒化高炉矿渣和硅质废渣微粉复配制备了低碳胶凝材料,研究了不同粉磨时间对低碳胶凝材料活性的影响以及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延长粉磨时间有利于低碳胶凝材料比表面积的提升和活性指数的提高。低碳胶凝材料主要通过微集料... 通过粒化高炉矿渣和硅质废渣微粉复配制备了低碳胶凝材料,研究了不同粉磨时间对低碳胶凝材料活性的影响以及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延长粉磨时间有利于低碳胶凝材料比表面积的提升和活性指数的提高。低碳胶凝材料主要通过微集料效应和火山灰活性的提升来实现对水泥的替代,控制低碳胶凝材料粉磨时间有利于发挥其微集料填充作用,提高混凝土综合性能;过高的粉磨时间不仅对其比表面积提升效果有限,也会造成混凝土拌和物性能、力学性能和体积稳定性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碳胶凝材料 矿渣 硅质废渣 掺量 火山灰活性
下载PDF
硅质废渣低碳胶凝材料制备研究
2
作者 孙浩 于林玉 +2 位作者 刘万刚 严家江 马金来 《建材世界》 2024年第1期6-9,22,共5页
为降低硅质废渣对环境的污染并实现其资源化利用,通过硅质废渣微粉和矿粉复配制备低碳胶凝材料,研究了不同复配比例对低碳胶凝材料活性的影响以及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互掺粉磨有利于低碳胶凝材料比表面积的提升和活性指数的... 为降低硅质废渣对环境的污染并实现其资源化利用,通过硅质废渣微粉和矿粉复配制备低碳胶凝材料,研究了不同复配比例对低碳胶凝材料活性的影响以及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互掺粉磨有利于低碳胶凝材料比表面积的提升和活性指数的提高。随着低碳胶凝材料中硅质废渣微粉掺入比例的增加,混凝土的坍落度和抗压强度先升后降;进一步通过低碳胶凝材料替代水泥发现,随着替代量增加混凝土坍落度和抗压强度先升高后下降、收缩率先下降后升高。在低碳胶凝材料替代量为55 kg/m^(3)时,混凝土性能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碳胶凝材料 矿渣 硅质废渣 掺量
下载PDF
不同保水组分对混凝土表观质量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孙浩 于林玉 刘万刚 《建材世界》 2023年第5期31-34,共4页
为优化混凝土表观质量,分别采用聚丙烯酰胺类和纤维素醚类保水组分研究其对混凝土表观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纤维素醚类保水组分相比于聚丙烯酰胺类保水组分,与聚羧酸减水剂相容性更好,对混凝土和易性改善效果更为明显。其中,掺入0.02%... 为优化混凝土表观质量,分别采用聚丙烯酰胺类和纤维素醚类保水组分研究其对混凝土表观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纤维素醚类保水组分相比于聚丙烯酰胺类保水组分,与聚羧酸减水剂相容性更好,对混凝土和易性改善效果更为明显。其中,掺入0.02%的纤维素醚类保水组分对混凝土拌和物性能改善效果最佳。同时,混凝土拌和物的改善也提高了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减少了表面气孔量和碳化深度,对混凝土表观质量有明显的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凝土 表观质量 保水 泌水率 气孔
下载PDF
Optimization of Al^(3+) Doping on the Microstructure and Electrochemical Performance of Spinel LiMn_(2)O_(4) 被引量:4
4
作者 XIE Tao-Xiong REN Peng-Wen +3 位作者 yu lin-yu LI Wei DENG Hao-Jie JIANG Jian-Bing 《Chinese Journal of Structural Chemistry》 SCIE CAS CSCD 2022年第2期168-175,I0012,共9页
A series of spinel Li Al_(x)Mn_(2-x)O_(4) (x≤0.1) cathode materials was synthesized by controlled crystallization and solid state route with micro-spherical Mn_(3)O_(4) as the precursor.X-ray diffraction (XRD) and sc... A series of spinel Li Al_(x)Mn_(2-x)O_(4) (x≤0.1) cathode materials was synthesized by controlled crystallization and solid state route with micro-spherical Mn_(3)O_(4) as the precursor.X-ray diffraction (XRD) and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SEM) were used to analyze the crystal structure of the synthetic material and the microscopic morphology of the particles.It was found that Al^(3+)doping did not change the spinel structure of the synthesized materials,and the particles had better crystallinity.In the charge and discharge test of the synthesized materials,we found that Al^(3+)doping would slightly reduce the discharge capacity,but it could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cyclic stability of the material.The initial capacity of Li Al_(0.04)Mn_(1.96)O_(4) is 121.6 m Ah/g.After 100 cycles at a rate of 1 C (1 C=148 m A/g),the capacity can still reach 112.9 m Ah/g,and the capacity retention rate is 96.4%.Electrochemical impedance spectroscopy (EIS) suggests that Al^(3+)doping can effectively enhance the diffusion capacity of lithium ions in the materia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cro-spherical Mn_(3)O_(4) cyclic stability Al^(3+)doping cathode materials
原文传递
2013-2017年天津市滨海新区某区域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流行病学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王雪娇 刘钦 +6 位作者 王亭 张晓萌 杨岚 于林玉 刘祺 赵振勇 周思雨 《中国预防医学杂志》 CAS CSCD 2019年第11期1025-1029,共5页
目的分析2013-2017年天津市滨海新区某区域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的流行病学特征和趋势,为制定食源性疾病暴发预防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通过国家食源性疾病暴发监测系统,选取分析2013-2017年天津市滨海新区某区域范围内上报的食源性疾病... 目的分析2013-2017年天津市滨海新区某区域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的流行病学特征和趋势,为制定食源性疾病暴发预防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通过国家食源性疾病暴发监测系统,选取分析2013-2017年天津市滨海新区某区域范围内上报的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结果2013-2017年共上报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75起,发病573例,无死亡病例;全年发病高峰集中在7~9月;暴发地点较集中的区域为塘沽街、功能区、泰达街,占辖区总发生事件数及病例数的65.33%与63.69%;暴发事件的报告数量和病例数最多的场所为单位食堂(33.34%),其次为宾馆饭店(22.67%),除原因不明外,致病因素以微生物性为主(25.48%),致病菌为副溶血性弧菌,可疑食品为海鲜;发生在单位食堂的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以微生物性、未煮熟四季豆中毒引起为主,事件查明率为(32.00%),发生在家庭的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以化学性、瓠子与毒蘑菇中毒引起为主,事件查明率为(50.00%);不同场所事件查明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0.76,P>0.05),宾馆饭店的事件查明率较低(5.88%)。结论应加强对单位食堂、宾馆饭店等集中就餐场所的监管,针对重点人群开展食品加工、饮食习惯等方面的健康知识宣教,减少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源性疾病 流行病学分析 致病因素 暴发场所 食品安全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