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OMI数据的新疆地区臭氧柱浓度研究 被引量:6
1
作者 刘旻霞 孙瑞弟 +4 位作者 宋佳颖 张娅娅 李博文 于瑞新 李亮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498-1510,共13页
利用臭氧监测仪(OMI)卫星反演数据,对2005~2018年新疆地区大气臭氧柱浓度数据进行提取及分析,探讨其时空分布格局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在时间变化上,2005~2018年,新疆地区大气臭氧柱浓度整体呈现逐渐上升趋势.在空间分布上,臭氧柱浓度... 利用臭氧监测仪(OMI)卫星反演数据,对2005~2018年新疆地区大气臭氧柱浓度数据进行提取及分析,探讨其时空分布格局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在时间变化上,2005~2018年,新疆地区大气臭氧柱浓度整体呈现逐渐上升趋势.在空间分布上,臭氧柱浓度自北向南逐渐降低,高值区集中分布在阿尔泰、塔城北部以及昌吉北部等区域;低值区集中于和田、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和喀什的南部大部分地区.在季节变化上,大体呈现出春夏季高于秋冬季,高值区在春夏季交替出现,冬季略高于秋季,但四季的臭氧柱浓度值呈现逐渐上升的趋势.稳定性分析表明:研究区域臭氧柱浓度整体呈现中部及南北部分散、东西部集聚的分布格局.自然因素中,气候因素、风场以及海拔均呈现显著正相关(P<0.01);通过后向轨迹追踪发现,该区域西北和西部气流是臭氧外来的最主要输送路径,分别占总气流轨迹的78.59%、57.29%.人为因素中,臭氧柱浓度值与地区生产总值、煤炭消耗量、工业废气排放量及机动车保有量均表现出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0.05).其中,挥发性有机物(VOCs)主要来源于工业源,其次是交通源和居民源.总体来看,臭氧浓度的变化受到了诸多因素的综合影响,但气温、VOCs的排放及吸收性气溶胶是大气臭氧浓度变化的主导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MI 新疆 臭氧柱浓度 时空分布 稳定性分析
下载PDF
高寒草甸植物群落谱系结构与多样性格局 被引量:11
2
作者 徐璐 刘旻霞 +3 位作者 穆若兰 张国娟 于瑞新 李亮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387-1397,共11页
为了解青藏高原高寒草甸植物群落谱系结构及物种多样性在海拔梯度上的变化,以甘南藏族自治州的高寒草甸植物群落为对象,选取五个不同海拔的研究样地,进行野外群落学调查及环境因子的测量,计算净亲缘指数(net relatedness index,NRI)和... 为了解青藏高原高寒草甸植物群落谱系结构及物种多样性在海拔梯度上的变化,以甘南藏族自治州的高寒草甸植物群落为对象,选取五个不同海拔的研究样地,进行野外群落学调查及环境因子的测量,计算净亲缘指数(net relatedness index,NRI)和最近亲缘指数(nearest taxon index,NTI)等,探讨了群落谱系结构与谱系多样性的海拔格局变化.结果表明:随海拔升高,土壤温度、含水量、土壤全氮及有机碳均呈现降低趋势.植物群落物种丰富度、Shannon-Weiner多样性指数及谱系α多样性随海拔升高均呈现单峰变化规律,即在海拔3500m处植物群落α多样性达到最大;谱系β多样性指数betaMPD随海拔增加呈升高趋势,反映物种聚集受到生境过滤的显著影响.低海拔(3000m)群落谱系发散(NRI<0,NTI<0),竞争排斥起到主要作用;中低海拔(3250m)和中海拔(3500m)处同时存在聚集(NRI>0,NTI>0)和发散(NRI<0,NTI<0)两种谱系结构,生境过滤和竞争排斥共同维持群落物种多样性;高海拔(3750m、4000m)群落谱系结构聚集(NRI>0,NTI>0),其驱动因素与物种趋同进化和生境过滤有关.多元回归分析显示,在不同海拔,土温和土壤含水量成为物种共存的主要影响因素.本研究揭示青藏高原高寒草甸海拔梯度植物群落谱系结构及多样性格局的变化,说明生态位过程是维持其群落多样性的重要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寒草甸 海拔梯度 谱系结构 物种多样性 环境因子
下载PDF
汾渭平原吸收性气溶胶时空演化及潜在源区分析 被引量:16
3
作者 刘旻霞 李亮 +4 位作者 于瑞新 宋佳颖 张国娟 穆若兰 徐璐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2634-2647,共14页
在绿色发展理念的带动下,全国多地的空气质量逐渐改善,但汾渭平原大气污染程度逐年走高,颗粒物污染尤为严重.利用OMI/Aura OMAERUV L2气溶胶数据集和PM_(2.5)站点数据,采用空间自相关分析及后向轨迹模型等方法,探索2005~2019年汾渭平原... 在绿色发展理念的带动下,全国多地的空气质量逐渐改善,但汾渭平原大气污染程度逐年走高,颗粒物污染尤为严重.利用OMI/Aura OMAERUV L2气溶胶数据集和PM_(2.5)站点数据,采用空间自相关分析及后向轨迹模型等方法,探索2005~2019年汾渭平原吸收性气溶胶的时空演化过程,揭示其高值极主导类型以及污染物传输路径和潜在源区.结果表明:(1)2005~2019年汾渭平原吸收性气溶胶指数(absorbing aerosol index,AAI)年均值波动上升,2006、2013和2017年为汾渭平原AAI高值转折点,年均值均大于0.63;西安和临汾AAI空间稳定性较差为高高聚集极点,在15年间高高聚集区域面积增长15.3%,空间分布更加集中,形成由西安和临汾两极相连的条带状分布区域,占区域总面积的24.2%;低低聚集区域面积锐减6.2%,转变为无特征区域.(2)汾渭平原AAI冬季数值最高、覆盖区域最广,在临汾极和西安极突破0.8,研究区AAI大于0.6的区域占比91.5%,其次为春季(AAI>0.4)、秋季(AAI>0.3),夏季全境低值.汾渭平原AAI高值受大气扩散条件、气温和降水量变化影响显著.(3)利用后向轨迹和潜在源贡献模型得出西安极和临汾极污染物的远距离输送气团来自西北方向,近距离输送气团来自偏东和偏南方向,结合源区下垫面类型确定两个远距离沙尘传输源区(西北风源、北风源)、两个碳质源区(东风源和南风源)和一个沙尘和碳质共同作用源区(黄土高原源).其中西北风源、黄土高原源和南风源对西安极影响显著,东风源和黄土高原源对临汾极影响显著,临汾极虽受一定程度西北风源和北风源沙尘影响,但影响较小,结合CO空间分布和其与AAI相关性系数的空间分布得出,临汾极吸收性气溶胶为碳质主导,西安极为沙尘和碳质共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收性气溶胶 潜在源区 后向轨迹 时空演化 汾渭平原
原文传递
短花针茅荒漠草原斑块尺度物种多样性及其共存格局 被引量:3
4
作者 于瑞鑫 田娜 +4 位作者 王兴 王磊 杨新国 蒋齐 周娟 《干旱区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444-450,共7页
阐明斑块尺度上物种共存格局,对于深入认识荒漠草原破碎化草地生物多样性的维持机理具有重要意义。按斑块的土壤生境退化程度,选取短花针茅荒漠草原3类典型群落斑块为研究对象,对比分析不同斑块的物种构成、多样性及物种间的共存关系格... 阐明斑块尺度上物种共存格局,对于深入认识荒漠草原破碎化草地生物多样性的维持机理具有重要意义。按斑块的土壤生境退化程度,选取短花针茅荒漠草原3类典型群落斑块为研究对象,对比分析不同斑块的物种构成、多样性及物种间的共存关系格局。结果表明:①斑块A属单优种短花针茅(Stipa breviflora)群落;斑块B为短花针茅+草木樨状黄耆(Astragalus melilotoides)群落;斑块C为苦豆子(Sophora alopecuroides)+老瓜头(Cynanchumkomarovii)+猪毛蒿(Artemisia scoparia)群落。②群落结构中斑块A和斑块B多样性相近,均高于无短花针茅生长的斑块C。③基于零模型的分析结果显示,物种共存格局的复杂性和强度为:斑块A>斑块B>斑块C,且下降趋势明显,斑块A存在的16组显著物种对中有4组为显著竞争关系,而斑块C中的物种对减少到7组,且仅存在猪毛蒿与苦豆子组显著竞争物种对。结论:表明未沙化的土壤生境斑块是荒漠草原破碎化草地生物多样性维持的一个重要前提,土壤生境的退化显著降低了斑块内部群落组织的复杂性和物种间相互作用的强度,不利于群落的自我维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荒漠草原 短花针茅 斑块尺度 重要值 物种多样性 共存格局 零模型 宁夏
原文传递
玛曲高寒草甸植物黄帚橐吾与莓叶委陵菜种群点格局分析 被引量:10
5
作者 张国娟 刘旻霞 +4 位作者 李博文 穆若兰 于瑞新 徐璐 李亮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660-1668,共9页
研究植物种群空间分布规律是揭示植物种群、群落、生态系统随外界环境变化的一种重要手段。本研究以甘南高寒草甸区的两个优势物种黄帚橐吾(Ligularia virgaurea)和莓叶委陵菜(Potentilla fragarioides)为对象,进行野外群落学调查,并基... 研究植物种群空间分布规律是揭示植物种群、群落、生态系统随外界环境变化的一种重要手段。本研究以甘南高寒草甸区的两个优势物种黄帚橐吾(Ligularia virgaurea)和莓叶委陵菜(Potentilla fragarioides)为对象,进行野外群落学调查,并基于Ripley K函数分析了不同地下水埋深度(0.1、0.5、1.0 m)下两种群的点格局特征。结果表明:(1)随地下水埋深度的加深,土壤含水量、土壤养分(SOC、STN、STP)呈逐渐降低趋势;黄帚橐吾种群的株数、株高、生物量与盖度呈现先减少后增加的变化趋势,而莓叶委陵菜则呈现逐渐降低的变化趋势。(2)地下水埋深度为0.1 m时,黄帚橐吾种群在整个研究尺度内呈聚集分布,而莓叶委陵菜种群呈随机分布;地下水埋深为0.5 m时,在较大尺度内黄帚橐吾呈聚集分布,随着尺度的增加,聚集程度逐渐变弱最后趋于随机分布,而在0~2.9 m范围内莓叶委陵菜种群呈聚集分布,在2.9~3.6、3.6~5 m尺度上分别呈随机分布、均匀分布;地下水埋深为1.0m时,在0~2.3、2.3~5 m范围内黄帚橐吾依次呈聚集、随机分布;在0~4.4 m范围内莓叶委陵菜呈聚集分布,在4.4~5 m尺度上趋向于随机分布。(3)地下水埋深度为0.1 m时,两种群在整个尺度范围内呈负相关;地下水埋深度为0.5 m时,两种群呈现出无相关;地下水埋深度为1.0 m时,两种群在小尺度上呈正相关,随着尺度的增加,逐渐转化为无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寒草甸 地下水埋深 黄帚橐吾 莓叶委陵菜 空间分布格局
原文传递
葛根素抑制肿瘤骨转移机制的研究状况 被引量:2
6
作者 于瑞鑫 陈伟 陈远明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277-1281,共5页
药用植物中提取的天然药物葛根素具有抗骨质疏松和抑制肿瘤生长作用。葛根素能抑制肿瘤的迁移和侵袭,但其抗肿瘤骨转移的机制尚不完全清楚。基于葛根素抗肿瘤及抗骨质疏松的研究报道,从巨噬细胞、细胞外基质、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 药用植物中提取的天然药物葛根素具有抗骨质疏松和抑制肿瘤生长作用。葛根素能抑制肿瘤的迁移和侵袭,但其抗肿瘤骨转移的机制尚不完全清楚。基于葛根素抗肿瘤及抗骨质疏松的研究报道,从巨噬细胞、细胞外基质、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ANKL、氨基末端激酶JNK和转移前微环境等途径,本文对葛根素抑制骨转移的可能机制做出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葛根素 天然药物 肿瘤 骨转移 骨溶解
原文传递
Study on the action mechanism of Wuling Powder on treating osteoporosis based on network pharmacology 被引量:6
7
作者 ZHOU Hao-Nan LI Hao-yu +4 位作者 XU Wen-Hua WEI Yan-Yi yu rui-xin WANG Wei CHEN yuan-Ming 《Chinese Journal of Natural Medicines》 SCIE CAS CSCD 2021年第1期28-35,共8页
Osteoporosis is a health problem to cause global concern.A lot of methods have been used to prevent and treat osteoporosis,but there is still a lack of effective treatment for osteoporosis owing to limited understandi... Osteoporosis is a health problem to cause global concern.A lot of methods have been used to prevent and treat osteoporosis,but there is still a lack of effective treatment for osteoporosis owing to limited understanding of its mechanism.Therefore,the aim of this present study is to explore the underlying mechanism of Wuling Powder,a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on treating osteoporosis.In this study,we firstly screened and identified the common targets between Wuling Powder and osteoporosis through the related databases,and then explored the relationships among these targets,Wuling Powder and osteoporosis by using Gene Ontology(GO),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and network analyses.Subsequently,the molecular docking was performed by using systemsDock to evaluate the potential binding relationships between the active components of Wuling Powder and their related targets.The results showed that in total of 14 common targets including CREBBP,ADAM17,GOT1,GAPDH,USP8,ERBB2,EEF1 A1,MTOR,RAC1,ETS1,DDX58,GCK,EGF and S100 A8 were screened.EGF,ERBB2,MTOR and HIF-1 were the potential therapeutic targets for osteoporosis,and they were also the related targets for predicting active components in Wuling Powder.Taken together,we concluded that Wuling Powder might be used to treat osteoporosis through above these targe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uling Powder OSTEOPOROSIS Network Pharmacology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