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十二五”我国大白菜遗传育种研究进展 被引量:33
1
作者 张凤兰 于拴仓 +4 位作者 余阳俊 张德双 赵岫云 苏同兵 汪维红 《中国蔬菜》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6-22,共7页
"十二五"期间,我国大白菜遗传育种研究取得了长足进步,选育出一批优、特、异育种材料,进一步完善了双单倍体育种技术体系,高通量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技术初步应用于育种实践,实现了杂交种全程机械化制种,培育出一批满足生产和消... "十二五"期间,我国大白菜遗传育种研究取得了长足进步,选育出一批优、特、异育种材料,进一步完善了双单倍体育种技术体系,高通量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技术初步应用于育种实践,实现了杂交种全程机械化制种,培育出一批满足生产和消费需求的大白菜新品种并在生产上推广应用,应用基础研究取得突破性进展。本文系统总结了过去5年大白菜应用基础和育种技术研究、种质创新和新品种选育等方面取得的重要进展,讨论分析了存在问题和今后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白菜 遗传育种 细胞育种 分子育种 新品种 综述
下载PDF
菜薹(菜心)亲本材料的创制及新品种18A1菜心的选育 被引量:7
2
作者 张德双 张凤兰 +6 位作者 余阳俊 赵岫云 于拴仓 汪维红 苏同兵 李佩荣 卢桂香 《中国蔬菜》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77-80,I0002,共5页
为了拓宽菜薹(菜心)种质资源,筛选优良亲本材料,进而选育菜心雄性不育系杂交种,本试验利用菜心与大白菜亚种间杂交、菜心与芥菜种间杂交及自然突变体筛选等3种途径,创制和鉴定优良的菜心育种材料,并广泛转育菜心CMS96细胞质不育系和配制... 为了拓宽菜薹(菜心)种质资源,筛选优良亲本材料,进而选育菜心雄性不育系杂交种,本试验利用菜心与大白菜亚种间杂交、菜心与芥菜种间杂交及自然突变体筛选等3种途径,创制和鉴定优良的菜心育种材料,并广泛转育菜心CMS96细胞质不育系和配制CMS96细胞质不育系组合。结果表明,菜心与大白菜杂交、菜心与芥菜杂交及自然突变体筛选等方法是创制菜心种质资源的有效途径。利用亚种间杂交,获得菜心CMS96细胞质不育系、菜心瓣化型萝卜胞质Ogu CMS,叶片深紫色菜心,叶片塌地菜心;利用种间杂交,获得圆叶锯齿菜心,叶色翠绿菜心和叶片浅紫色菜心;基于自然突变,筛选到橘红色花菜心,乳白色花菜心和隐性核雄性不育系突变体。同时,以菜心细胞质不育系CMS96.农家菜心8与新西兰50天自交系杂交,成功选育出菜心新品种18A1菜心,中熟,叶色深绿,菜薹油绿,臺质脆嫩,口感好,适合广州等南方地区秋冬季和菜场基地种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菜薹(菜心) 亲本材料 种(亚种)间杂交 18A1菜心 品种选育
下载PDF
小株型大白菜新品种京春娃4号的选育 被引量:7
3
作者 余阳俊 张凤兰 +5 位作者 张德双 赵岫云 于拴仓 汪维红 苏同兵 李佩荣 《中国蔬菜》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81-84,I0003,共5页
京春娃4号是由两个自交不亲和系07QX4B和0841杂交配制而成的小株型大白菜一代杂种。早熟,生长期55~60 d(天),株型较矮,外叶深绿色,中肋浅绿色,叶球筒形、叠抱,叶球高22~23 cm、直径13~14 cm,球内叶切面为均匀深黄色,单球质量约1.4 kg,每... 京春娃4号是由两个自交不亲和系07QX4B和0841杂交配制而成的小株型大白菜一代杂种。早熟,生长期55~60 d(天),株型较矮,外叶深绿色,中肋浅绿色,叶球筒形、叠抱,叶球高22~23 cm、直径13~14 cm,球内叶切面为均匀深黄色,单球质量约1.4 kg,每667 m^2净菜产量5000 kg左右。耐抽薹性强,对黄萎病的田间抗性强于对照春月黄、玲珑黄012和耐寒金皇后,品质脆甜。适宜作大娃娃菜种植,每667 m^2可定植6000株,适合北京、云南地区春、秋季露地种植,张家口坝上、甘肃、云南等高冷地区(海拔800~1800 m)夏季露地种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株型大白菜(娃娃菜) 京春娃4号 一代杂种 耐抽薹
下载PDF
菜薹乳白色花突变体的遗传规律研究及瓣化型细胞质不育系的应用 被引量:3
4
作者 张德双 李佩荣 +7 位作者 张凤兰 余阳俊 赵岫云 于拴仓 汪维红 苏同兵 辛晓云 卢桂香 《中国蔬菜》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9-33,I0002,共6页
以乳白色花的超级80天菜心和黄花的坡头70天油青菜心为材料,获得P_1、P_2、F_1、F_2、BC_1和BC_1′6世代材料,研究菜薹乳白色花的遗传规律,并测定2种花色菜薹的VC、可溶性糖、纤维素、蛋白质等主要营养成分含量。同时,以大白菜瓣化型细... 以乳白色花的超级80天菜心和黄花的坡头70天油青菜心为材料,获得P_1、P_2、F_1、F_2、BC_1和BC_1′6世代材料,研究菜薹乳白色花的遗传规律,并测定2种花色菜薹的VC、可溶性糖、纤维素、蛋白质等主要营养成分含量。同时,以大白菜瓣化型细胞质不育系为母本与菜薹杂交,开展菜薹瓣化型细胞质不育系转育研究。结果表明,菜薹黄花对乳白色花为显性,乳白色花由1对隐性等位基因控制;在F_2中发现了1株同时具有黄花和乳白色花分枝花序、同花序2种颜色花朵以及同花朵2种颜色花瓣的嵌合体。超级80天菜心的蛋白质含量极显著高于坡头70天油青菜心,可溶性糖、纤维素含量显著高于坡头70天油青菜心,水分、VC含量与坡头70天油青菜心差异不显著。菜薹瓣化型细胞质不育系18NBCC的花瓣为复花瓣,花药和花丝严重退化,变成瓣化状花瓣,但蜜腺正常,不育株率和不育度均为1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菜薹 乳白色花 瓣化型细胞质不育系
下载PDF
白菜叶片表皮蜡粉成分及合成相关基因表达分析 被引量:3
5
作者 孙红 苏同兵 +6 位作者 于拴仓 张凤兰 余阳俊 张德双 赵岫云 汪维红 卢桂香 《中国蔬菜》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42-48,共7页
为了解白菜叶片表皮蜡粉晶体结构形态、成分及合成,以有蜡粉的R-o-18和无蜡粉的15E-545-2为试材,利用扫描电镜观察成熟期新鲜叶片表皮的晶体结构;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分析二者在蜡粉成分上的差别,以峰面积为指标,定量计算蜡粉... 为了解白菜叶片表皮蜡粉晶体结构形态、成分及合成,以有蜡粉的R-o-18和无蜡粉的15E-545-2为试材,利用扫描电镜观察成熟期新鲜叶片表皮的晶体结构;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分析二者在蜡粉成分上的差别,以峰面积为指标,定量计算蜡粉组分含量。结果表明:5 000×下R-o-18上下表皮的蜡粉晶体均呈致密的面包屑状,大小约为10μm;15E-545-2则没有观察到类似结构。GC-MS分析结果表明,R-o-18成熟期叶片表皮蜡粉成分中含酮类2种,占表皮蜡粉提取物的1.02%;醇类4种,占8.33%;烷烃10种,占55.09%;酯类2种,占26.34%。15E-545-2中检测到酮类1种,占3.83%;醇类3种,占9.17%;脂肪酸4种,占23.29%;烷烃1种,占9.32%。蜡粉合成途径Bra034583、Bra018412、Bra032670、Bra027907、Bra027906、Bra027904、Bra027902基因在两个材料中都呈先升后降的表达趋势;且蜡粉性状显现期在R-o-18中的表达均高于15E-545-2,初步证明此7个基因是与白菜叶片表皮蜡粉合成相关的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菜 表皮蜡粉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电镜扫描 RT-PCR
下载PDF
BrVIN3.1互作蛋白BrZAT12在大白菜春化途径中行使功能初探
6
作者 辛晓云 王斌 +6 位作者 赵岫云 张德双 汪维红 余阳俊 苏同兵 于拴仓 张凤兰 《中国蔬菜》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30-35,共6页
BrVIN3.1在春化过程中通过调控BrFLC1的表观修饰状态,进而调控其表达控制大白菜花期。本试验以BrVIN3.1(Bra020445)为诱饵,进行酵母cDNA文库筛选,从中筛选到它的互作蛋白BrZAT12(Bra006691);进一步进行酵母双杂一对一验证,证明BrZAT12... BrVIN3.1在春化过程中通过调控BrFLC1的表观修饰状态,进而调控其表达控制大白菜花期。本试验以BrVIN3.1(Bra020445)为诱饵,进行酵母cDNA文库筛选,从中筛选到它的互作蛋白BrZAT12(Bra006691);进一步进行酵母双杂一对一验证,证明BrZAT12能够与BrVIN3.1互作。采用低温处理不同花期的大白菜材料,进行表达模式分析,发现BrZAT12的表达模式在抽薹性状不同的大白菜材料中存在差异,在易抽薹材料中的表达量明显高于耐抽薹材料,且在耐抽薹材料中变化幅度较小,同时BrZAT12的表达模式与BrVIN3.1相关。推测BrZAT12可能在大白菜春化调控的开花途径中行使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白菜 BrVIN3.1 BrZAT12 酵母双杂 荧光定量PCR
下载PDF
Application of droplet digital PCR in detection of seed-transmitted pathogen Acidovorax citrulli 被引量:2
7
作者 LU yu ZHANG Hai-jun +6 位作者 ZHAO Zi-jing WEN Chang-long WU Ping SONG Shun-hua yu shuan-cang Luo Lai-xin XU Xiu-lan 《Journal of Integrative Agriculture》 SCIE CAS CSCD 2020年第2期561-569,共9页
Bacterial fruit blotch caused by Acidovorax citrulli is a serious threat to cucurbit industry worldwide.The pathogen is seedtransmitted,so seed detection to prevent distribution of contaminated seed is crucial in dise... Bacterial fruit blotch caused by Acidovorax citrulli is a serious threat to cucurbit industry worldwide.The pathogen is seedtransmitted,so seed detection to prevent distribution of contaminated seed is crucial in disease management.In this study,we adapted a 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qPCR)assay to droplet digital PCR(ddPCR)format for A.citrulli detection by optimizing reaction conditions.The performance of ddPCR in detecting A.citrulli pure culture,DNA,infested watermelon/melon seed and commercial seed samples were compared with multiplex PCR,qPCR,and dilution plating method.The lowest concentrations detected(LCD)by ddPCR reached up to 2 fg DNA,and 102 CFU mL–1 bacterial cells,which were ten times more sensitive than those of the qPCR.When testing artificially infested watermelon and melon seed,0.1%infestation level was detectable using ddPCR and dilution plating method.The 26 positive samples were identified in 201 commercial seed samples through ddPCR,which was the highest positive number among all the methods.High detection sensitivity achieved by ddPCR demonstrated a promising technique for improving seed-transmitted pathogen detection threshold in the futu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acterial fruit blotch Acidovorax citrulli droplet digital PCR seed detection 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