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刺玫籽油与2种可食用植物油的品质及体外抗氧化活性比较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于晓瑾 刘采艳 +3 位作者 张萌 王硕 袁旭 韩华 《中国食物与营养》 2023年第4期17-22,共6页
目的:比较分析刺玫籽油的品质及抗氧化活性与可食用的红松仁油、花生油的差异性。方法:从理化性质、主要成分的含量及体外抗氧化活性分析刺玫籽油与花生油、红松仁油的差异性。结果:相比于花生油及红松仁油,刺玫籽油具有较低的过氧化值... 目的:比较分析刺玫籽油的品质及抗氧化活性与可食用的红松仁油、花生油的差异性。方法:从理化性质、主要成分的含量及体外抗氧化活性分析刺玫籽油与花生油、红松仁油的差异性。结果:相比于花生油及红松仁油,刺玫籽油具有较低的过氧化值、高碘值,而酸值与皂化值无显著性差异。刺玫籽油的α-亚麻酸及亚油酸的含量显著高于花生油及红松仁油,油酸含量显著高于花生油而低于红松仁油;刺玫籽油含有多酚及生育酚的量均显著高于花生油及红松仁油,但黄酮含量无显著性差异。进一步的体外抗氧化活性分析结果发现,刺玫籽油清除ABTS自由基及DPPH自由基的能力均强于花生油及红松仁油,且对自由基的清除率具有显著性差异;刺玫籽油清除超氧自由基及羟基自由基的能力强于花生油,弱于红松仁油,但清除率无显著性差异;刺玫籽油的还原力均强于花生油及红松仁油,但无显著性差异。结论:相较于花生油及红松仁油,刺玫籽油更具有作为天然抗氧化剂的优势,可为刺玫籽油进一步开发利用奠定实验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刺玫籽油 花生油 红松仁油 理化性质 主要成分 抗氧化活性
下载PDF
白头翁汤中小檗碱在正常与溃疡性结肠炎模型大鼠组织分布比较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杨连荣 于晓瑾 +2 位作者 尹蕊 富波 孟鑫 《中医药导报》 2020年第15期75-78,共4页
目的:探讨小檗碱在溃疡性结肠炎模型大鼠与正常大鼠体内组织分布的差异。方法:将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和溃疡性结肠炎模型组,灌胃给予白头翁汤水煎液,于1、3、5、7、12 h麻醉正常和模型大鼠,取小肠、肝、肺、脾、肾、心等组织,各组... 目的:探讨小檗碱在溃疡性结肠炎模型大鼠与正常大鼠体内组织分布的差异。方法:将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和溃疡性结肠炎模型组,灌胃给予白头翁汤水煎液,于1、3、5、7、12 h麻醉正常和模型大鼠,取小肠、肝、肺、脾、肾、心等组织,各组织样品分别经甲醇沉淀蛋白后,采用UPLC-ESI-MS/MS分析方法测定各组织中小檗碱的浓度。结果:小檗碱在大鼠体内存在广泛分布与代谢。与正常组大鼠比较,模型组大鼠小檗碱的含量在小肠、肝和肺于1 h明显升高(P<0.05);在小肠、肝、肺、脾、肾和心于3 h明显升高(P<0.05);在小肠、肝、肺和肾于5 h明显升高(P<0.05);在小肠、肝和脾于7 h明显升高(P<0.05);在小肠、心于12 h明显升高(P<0.05)。结论:在溃疡性结肠炎状态下,大鼠灌胃白头翁汤后小檗碱的组织分布存在显著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檗碱 白头翁汤 UPLC-ESI-MS/MS 溃疡性结肠炎 组织分布 大鼠
下载PDF
基于分子对接技术探讨刺玫果对急性心肌缺血的保护作用及其有效成分
3
作者 于晓瑾 张萌 +3 位作者 刘采艳 王硕 舒尊鹏 杨连荣 《中南药学》 CAS 2023年第5期1263-1269,共7页
目的研究刺玫果乙酸乙酯、正丁醇、水3个提取部位对急性心肌缺血小鼠心肌损伤的保护作用,并采用分子对接技术筛选刺玫果中抗急性心肌缺血的活性成分。方法将小鼠随机分为6组,包括空白组、模型组、生脉饮组、乙酸乙酯组、正丁醇组、水组... 目的研究刺玫果乙酸乙酯、正丁醇、水3个提取部位对急性心肌缺血小鼠心肌损伤的保护作用,并采用分子对接技术筛选刺玫果中抗急性心肌缺血的活性成分。方法将小鼠随机分为6组,包括空白组、模型组、生脉饮组、乙酸乙酯组、正丁醇组、水组,连续灌胃给药15 d,在第14、15日腹腔注射盐酸异丙肾上腺素(ISO),建立急性心肌缺血模型,考察刺玫果3个部位对小鼠急性心肌缺血时心率与ST段的影响,并检测小鼠血清和心肌组织中相关指标。然后,从相关文献中确定10个刺玫果各组分的化学成分,通过AutoDockTools软件与6个心肌缺血相关靶标进行对接,根据对接情况筛选活性成分。结果刺玫果乙酸乙酯、正丁醇和水部位均可降低模型小鼠心率、减轻ST段下移现象,降低模型小鼠血清心肌酶的活性,同时使心肌中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与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升高,丙二醛(MDA)含量降低,且乙酸乙酯组与正丁醇组还能纠正乳酸脱氢酶(LDH)水平的升高与还原性谷胱甘肽(GSH)的减少。而刺玫果中的10个成分与心肌缺血相关蛋白都产生较好结合,其中化合物的结合程度高低顺序为齐墩果酸>熊果酸>木犀草素>槲皮素>原花青素B2>没食子酸>金丝桃苷>橙皮苷>银椴苷>芦丁。结论刺玫果对ISO所致急性心肌缺血有保护作用,以刺玫果乙酸乙酯萃取物和正丁醇萃取物效果最佳,且初步推断刺玫果抗急性心肌缺血的有效成分为三萜类、黄酮类、多酚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刺玫果 急性心肌缺血 分子对接
下载PDF
刺玫果籽油索氏法提取工艺优化及其体外抗氧化活性分析
4
作者 于晓瑾 刘采艳 +3 位作者 张萌 王硕 袁旭 韩华 《中国食物与营养》 2022年第6期31-38,共8页
目的:对刺玫籽油进行体外抗氧化活性评价,旨在为刺玫籽油的进一步研究及刺玫果的综合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刺玫果籽为原料,利用索氏提取法提取刺玫果籽油,并以刺玫果籽油的提取率为指标,在单因素分析的基础上,选取提取温度、... 目的:对刺玫籽油进行体外抗氧化活性评价,旨在为刺玫籽油的进一步研究及刺玫果的综合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刺玫果籽为原料,利用索氏提取法提取刺玫果籽油,并以刺玫果籽油的提取率为指标,在单因素分析的基础上,选取提取温度、粉碎目数、溶剂体积3个因素进行响应面优化试验。以维生素C为阳性对照,对所提取的刺玫果籽油进行体外抗氧化活性分析。结果:当溶剂体积333 mL、提取温度82℃、粉碎度60目时,刺玫果籽油的提取率为18.84%。此外,刺玫果籽油清除ABTS自由基、DPPH自由基、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作用存在量效关系,且IC_(50)值分别为29.73、34.58、40.54μg/mL,而同浓度维生素C清除自由基的IC_(50)值分别为26.51、49.62、26.37μg/mL,此外,刺玫果籽油还具有一定的还原力。结论:利用响应面优化法优化提取工艺参数可提高刺玫籽油的提取率,刺玫籽油还具有较好的抗氧化活性,可作为一种潜在可用的天然抗氧化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刺玫果 种子油 索氏提取法 中心组合响应面设计 抗氧化活性
下载PDF
清城煤矿15107综放工作面过断层注浆加固应用 被引量:4
5
作者 于小进 《煤》 2021年第6期92-93,108,共3页
为保证综放工作面安全通过断层区域,在清城煤矿15107工作面展开过断层超前深孔预注浆加固应用研究。根据实际地质参数以及断层的形态,从超前注浆孔布置和深孔预注浆工艺两方面设计了断层影响区域的注浆加固方案,最后通过钻孔窥视和巷道... 为保证综放工作面安全通过断层区域,在清城煤矿15107工作面展开过断层超前深孔预注浆加固应用研究。根据实际地质参数以及断层的形态,从超前注浆孔布置和深孔预注浆工艺两方面设计了断层影响区域的注浆加固方案,最后通过钻孔窥视和巷道变形来综合分析注浆效果。结果表明,注浆后煤体围岩完整性提高,巷道变形量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放工作面 过断层 超前注浆加固
下载PDF
On the Second Harmonic Generation through Bell-Plesset Effects in Cylindrical Geometry 被引量:1
6
作者 GUO Hong-yu yu xiao-jin +3 位作者 WANG Li-Feng YE Wen-Hua WU Jun-Feng LI Ying-Jun 《Chinese Physics Letters》 SCIE CAS CSCD 2014年第4期85-88,共4页
Generation of the second harmonic initiated by Bell-Plesset effects in a cylindrical geometry is studied analytically. For an initial single-mode velocity perturSation, the second-order mode-coupling formula is obtain... Generation of the second harmonic initiated by Bell-Plesset effects in a cylindrical geometry is studied analytically. For an initial single-mode velocity perturSation, the second-order mode-coupling formula is obtained by expanding the perturbation displacement and velocity potential up to the second-order accuracy. It is found that the initially symmetric interface evolves into a significant bubble-spike asymmetric pattern. The second-order solutions clearly show that the amplitude of the spike grows faster than that of the buSble. The temporal evolutions of the amplitudes of the 5ubSie and spike are dependent on the interface velocity Vo. The larger interface velocity leads to the smaller amplitude of the perturbation at an arbitrary interface position in a cylindrically convergent geometry. 展开更多
下载PDF
LED隧道照明的智能控制系统构建
7
作者 余晓金 《电力系统装备》 2018年第4期54-55,共2页
由于LED隧道照明智能控制系统具有智能化、分级调控、节约能源、设计简单等特点,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基于此,文章主要研究如何构建LED隧道照明的智能控制系统,希望能够给相关学者提供一定的参考与帮助。
关键词 LED 隧道照明 智能控制系统
下载PDF
老年人脉压变化与全因死亡关联的贝叶斯联合模型应用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谢纬华 余小金 +5 位作者 戴品远 孙金芳 王莉娜 覃玉 武鸣 赵健 《中华疾病控制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72-77,共6页
目的以老年人脉压变化与全因死亡的关联研究为背景,探讨贝叶斯联合模型拟合相互关联的纵向结局与生存结局时的应用策略和统计性能,为类似特征资料的分析提供方法学指导。方法本研究以自然三次样条函数拟合纵向测量脉压的非线性混合效应... 目的以老年人脉压变化与全因死亡的关联研究为背景,探讨贝叶斯联合模型拟合相互关联的纵向结局与生存结局时的应用策略和统计性能,为类似特征资料的分析提供方法学指导。方法本研究以自然三次样条函数拟合纵向测量脉压的非线性混合效应模型,并采用B样条法构建全死因生存结局的基线风险函数,通过共享的随机效应关联两个过程建立贝叶斯联合模型,运用Gibbs抽样进行模型参数计算,并将贝叶斯联合模型结果与经典两步法联合模型进行比较。结果贝叶斯联合模型结果显示基线脉压越高(α1=0.72, 95%CI:0.43~1.13),第0~3年、3~6年、6~9年脉压升高越快(α21=0.34, 95%CI:0.20~0.45;α22=0.45, 95%CI:0.10~0.75;α23=0.42, 95%CI:0.24~0.62),老年人全因死亡风险越高。贝叶斯法和两步法联合模型在参数点估计方向上具有一致性,贝叶斯法的区间宽度大于两步法。结论当纵向与生存数据存在关联时,贝叶斯联合模型是对纵向与生存数据联合分析合理有效的统计方法。研究显示,老年人基线脉压过高和脉压升高过快均会造成更高的死亡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纵向数据 生存数据 老年人脉压 全因死亡 贝叶斯联合模型 两步法联合模型
原文传递
血糖稳定性存在错误分类时的贝叶斯影响因素
9
作者 吴瑶瑶 程璐瑶 +3 位作者 余小金 郭海健 徐金水 闵捷 《中华疾病控制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571-575,610,共6页
目的应用贝叶斯Logistic回归分析法探讨糖尿病患者血糖稳定性存在错误分类时的影响因素,并与传统Logistic回归分析法相比较,为临床工作者提供一种结局指标存在错误分类时的研究方法。方法采用分层抽样的方法选取江苏省糖尿病并发症监测... 目的应用贝叶斯Logistic回归分析法探讨糖尿病患者血糖稳定性存在错误分类时的影响因素,并与传统Logistic回归分析法相比较,为临床工作者提供一种结局指标存在错误分类时的研究方法。方法采用分层抽样的方法选取江苏省糖尿病并发症监测点上的患者,以糖化血红蛋白(glycosylated hemoglobin,HbA1c)为“金标准”给出问卷调查血糖稳定性的灵敏度与特异度的专家先验,应用贝叶斯方法和传统方法进行单因素与多因素分析,回归模型的选择以偏差信息准则(deviance information criterion,DIC)或赤池信息准则(Akaike information criterion,AIC)小且参数最少为标准。结果调查对象共509人,年龄为(62.32±9.29)岁,贝叶斯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糖尿病病程短(OR=0.299,95%CI:0.093~0.840)、文化程度高(OR=0.348,95%CI:0.130~0.914)为血糖稳定性的保护因素,食用腌制食物的频率高(OR=4.310,95%CI:1.369~22.131)、BMI异常(OR=2.912,95%CI:1.196~9.865)为血糖稳定性的危险因素。传统Logistic回归分析也得出了同样的结果,但每周食用腌制食物的频率和BMI的OR(95%CI)值被低估,分别为1.671(1.100~2.538)、1.650(1.115~2.440)。结论贝叶斯方法和传统Logistic回归分析法均得出病程、文化程度、食用腌制食物的频率以及BMI是影响血糖稳定性的因素,且贝叶斯方法可以校正因变量分类错误,得到的结果更可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贝叶斯方法 血糖稳定性 影响因素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