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NOD样受体蛋白3(NLRP3)炎性小体在肝细胞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
1
作者 余学海 陈本栋 +4 位作者 刘伊敏 马勇新 张旭升 周红才 马海燕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97-401,共5页
近年来,关于NOD样受体蛋白3(NLRP3)炎性小体在肿瘤中的研究已成为热点话题,尤其是在黑色素瘤、结直肠癌、肺癌、乳腺癌等肿瘤中,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炎症在促进肿瘤的发生发展、血管生成和肿瘤侵袭中具有重要的作用。肝细胞癌(HCC)是原... 近年来,关于NOD样受体蛋白3(NLRP3)炎性小体在肿瘤中的研究已成为热点话题,尤其是在黑色素瘤、结直肠癌、肺癌、乳腺癌等肿瘤中,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炎症在促进肿瘤的发生发展、血管生成和肿瘤侵袭中具有重要的作用。肝细胞癌(HCC)是原发性肝癌中最常见的类型,而关于NLRP3炎性小体在HCC发生发展中的作用仍争议不断。因此,本文就NLRP3炎性小体在HCC进展过程中的潜在影响以及在抗癌治疗中的作用机制作一综述,认为NLRP3炎性小体可以作为HCC患者的有效治疗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 NLR家族 热蛋白结构域包含蛋白3 细胞焦亡
下载PDF
碳捕集吸收塔改性塑料填料的传质性能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吴宇涛 顾永正 +6 位作者 赵瑞 黄艳 方梦祥 余学海 董文峰 王涛 王勤辉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4688-4696,共9页
用塑料填料代替不锈钢填料能显著降低碳捕集吸收塔的投资成本,为提高填料传质效率,需要评估其在不同吸收剂环境下的传质性能。该文以CO_(2)(空气)-NaOH水溶液体系为基础,添加非离子表面活性剂改变溶液表面张力和添加聚乙二醇改变溶液粘... 用塑料填料代替不锈钢填料能显著降低碳捕集吸收塔的投资成本,为提高填料传质效率,需要评估其在不同吸收剂环境下的传质性能。该文以CO_(2)(空气)-NaOH水溶液体系为基础,添加非离子表面活性剂改变溶液表面张力和添加聚乙二醇改变溶液粘度来模拟不同的吸收剂环境。在内径为300mm、填料高度为2000mm的填料塔中,测试并比较ST250Y亲水改性塑料填料和不锈钢填料的传质性能和特点。实验结果表明:亲水改性塑料填料与不锈钢填料传质性能在多种工况条件下都表现出相似特性,塑料填料在低表面张力的吸收剂环境中更具优势。在实验的基础上,拟合2种填料的预测关联式,能够有效预测在不同气速、液体表面张力和粘度条件下填料的有效传质面积,预测值与实验值比较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吸收 亲水改性塑料规整填料 表面张力 气速 粘度 有效传质面积
下载PDF
“近零排放”技术、标准、实践与哲学思考 被引量:1
3
作者 王树民 张翼 +6 位作者 朱江涛 王强 陈云峰 余学海 顾永正 张永生 唐宏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897-908,共12页
生态文明建设是一场涉及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的革命。总结了清洁煤电“近零排放”的提出背景、环保政策及排放标准的发展历程,分析了燃煤大气污染物烟尘、二氧化硫(SO_(2))、氮氧化物(NO_(x))和汞等重金属排放控制... 生态文明建设是一场涉及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的革命。总结了清洁煤电“近零排放”的提出背景、环保政策及排放标准的发展历程,分析了燃煤大气污染物烟尘、二氧化硫(SO_(2))、氮氧化物(NO_(x))和汞等重金属排放控制技术发展现状以及燃煤机组实现“近零排放”的技术路线。选取不同区域典型燃煤机组进行案例分析,结果表明:典型机组烟尘、SO_(2)及NO_(x)排放浓度长期低于5、35、50 mg/m^(3),锦界三期、寿光电厂等机组低于1、10、20 mg/m^(3),舟山4号、三河4号机组实现“近零排放”后已稳定运行超过7年。研究“近零排放”煤电的经济性,分析“近零排放”的环境和社会效益,提出“近零排放”技术、标准和实践的哲学思考,展望清洁煤电绿色发展方向。燃煤发电“近零排放”技术和工程实践推动了我国环保标准的发展,标准提升促进了技术进步,基于我国国情持续推进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不断提升环保标准,对保障我国的能源安全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源安全 大气污染物 排放标准 工程实践 哲学思考
下载PDF
1000MW近零排放燃煤机组细颗粒物及SO_(3)排放和分布特征 被引量:3
4
作者 宋畅 尹武昌 +8 位作者 余学海 靳旺宗 顾永正 陈凌云 李朋 王家伟 汪涛 吴华成 张永生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867-1874,共8页
针对国华寿光电厂2号1000MW近零排放燃煤机组,在100%、45%负荷和不同NO_(x)排放浓度下,对烟气全流程颗粒物和SO_(3)浓度进行现场采样测试,研究了分级颗粒物中水溶性离子含量分布,并给出了前体物SO_(3)的排放特征。结果表明:不同工况下PM... 针对国华寿光电厂2号1000MW近零排放燃煤机组,在100%、45%负荷和不同NO_(x)排放浓度下,对烟气全流程颗粒物和SO_(3)浓度进行现场采样测试,研究了分级颗粒物中水溶性离子含量分布,并给出了前体物SO_(3)的排放特征。结果表明:不同工况下PM_(10)和PM_(2.5)排放浓度分别不超过0.92mg/m^(3)和0.24mg/m^(3);随着负荷的降低,颗粒物质量和数量浓度都出现下降,但粒径分布并未明显变化;随着NO_(x)排放浓度上升,选择性催化还原(selective catalytic reduction,SCR)后和电除尘(electrostatic precipitator,ESP)后部分粒径段颗粒物浓度出现下降,尤其是ESP后0.006~0.0138μm、0.0553~5.980μm粒径段的变化趋势较为明显。SCR前后PM_(2.5)中水溶性离子质量占比约4%,以Ca^(2+)和SO_(4)^(2-)为主,各粒径段质量分布相对均匀;湿式电除尘(wet electrostatic precipitator,WESP)前后PM_(2.5)中水溶性离子质量占比约39.5%,以Mg^(2+)、SO_(4)^(2-)、NH^(4+)为主,在<0.2μm粒径段中富集,不同负荷下烟气中SO_(3)在烟道沿程上的迁移规律基本一致,SCR和ESP会导致SO_(3)浓度增加,WFGD和WESP对SO_(3)具有吸收作用,其排放浓度为1.2~1.9mg/m^(3),综合脱除效率为45.2%~65.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煤机组 细颗粒物 SO_(3)水溶性离子
下载PDF
基于燃煤电厂“近零排放”的大气污染物排放限值探讨 被引量:19
5
作者 王树民 余学海 +4 位作者 顾永正 袁军 张翼 陈寅彪 柴发合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975-984,共10页
针对神华集团典型"近零排放"燃煤机组,考察了大气污染物(烟尘、SO_2、NO_x、汞及其化合物)的排放特征,提出了更加契合绿色发展生态环保要求的燃煤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限值,即烟尘、SO_2、NO_x和汞及其化合物排放限值分别为1、1... 针对神华集团典型"近零排放"燃煤机组,考察了大气污染物(烟尘、SO_2、NO_x、汞及其化合物)的排放特征,提出了更加契合绿色发展生态环保要求的燃煤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限值,即烟尘、SO_2、NO_x和汞及其化合物排放限值分别为1、10、20和0.003mg/m^3(简称"‘1123’排放限值").评估了新建"近零排放"燃煤机组的长期运行排放状态,并研究了"近零排放"机组汞污染协同减排效果.结果表明,2017年1—10月新建机组烟尘、SO_2、NO_x排放质量浓度平均值分别在0.69~0.77、6.04~6.63、16.56~16.79mg/m^3之间,排放绩效可低至0.0023、0.022、0.057 g/(k W·h),污染减排已达到国际领先水平;"1123"排放限值下烟尘、SO_2和NO_x的达标率分别超过92.06%、85.43%和77.46%,"近零排放"原则性技术路线可实现更好、更优的生态环保排放指标.燃煤机组通过"近零排放"技术改造,可提高烟气中Hg0的氧化效率和汞化合物的捕获效率,环保设施组合协同脱汞效率提升至75.3%~90.9%(平均值为82.8%±8.1%),汞排放水平降至0.51~1.45μg/m^3[平均质量浓度为(0.94±0.47)μg/m^3],基本达到国际先进煤电机组的协同控制水平.研究显示,清洁煤电大气污染物新排放限值总体上比GB 13223—2011《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中燃煤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限值小1个数量级,可为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制订先进的燃煤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新标准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煤电厂 “近零排放” 大气污染物 汞污染减排 “1123”排放限值
下载PDF
燃煤电厂烟气中挥发性有机物的分布规律及排放特性研究 被引量:11
6
作者 史晓宏 刘俊 +2 位作者 廖海燕 余学海 张永生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405-410,共6页
为了解燃煤电厂烟气中挥发性有机物(VOCs)的分布及排放情况,在廊坊某电厂300 MW燃煤机组和50000 m^(3)/h烟气污染物控制中试平台上开展了烟气中CH 4、非甲烷总烃(NMHCs)和多种典型VOCs的全流程浓度监测。测试结果发现,在50%、100%负荷... 为了解燃煤电厂烟气中挥发性有机物(VOCs)的分布及排放情况,在廊坊某电厂300 MW燃煤机组和50000 m^(3)/h烟气污染物控制中试平台上开展了烟气中CH 4、非甲烷总烃(NMHCs)和多种典型VOCs的全流程浓度监测。测试结果发现,在50%、100%负荷条件下,燃煤机组烟气NMHCs分别为3.5、10.8 mg/m^(3),烟气中NMHCs浓度随负荷的增加而上升;烟气中VOCs以苯、甲苯、苯甲醛等为主;经现有污染物治理设备处理后,燃煤机组烟气中80%以上的NMHCs被协同脱除,NMHCs排放量在0.5~1.1 mg/m^(3),12种VOCs排放量均在20μg/m^(3)以内,均远低于中国目前工业源废气VOCs排放限值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煤机组 中试平台 超低排放 非甲烷总烃 挥发性有机物
下载PDF
超低排放燃煤电站湿法脱硫和湿式电除尘器中硒含量分布及形态演变 被引量:3
7
作者 余学海 张翼 +6 位作者 常林 顾永正 李增华 张帅 崔向峥 陈寅彪 赵永椿 《洁净煤技术》 CAS 2019年第3期100-104,共5页
煤中硒在燃烧后释放到气相中,并吸附于气相中的细颗粒物上,可被燃煤电厂中的湿法脱硫系统(WFGD)和湿式电除尘(WESP)系统捕获,明确Se在湿法脱硫系统及湿式电除尘系统中的迁移规律和形态分布情况至关重要。基于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HG... 煤中硒在燃烧后释放到气相中,并吸附于气相中的细颗粒物上,可被燃煤电厂中的湿法脱硫系统(WFGD)和湿式电除尘(WESP)系统捕获,明确Se在湿法脱硫系统及湿式电除尘系统中的迁移规律和形态分布情况至关重要。基于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HG-AFS)方法研究了湿法脱硫系统及湿式电除尘系统中关键位置处的硒含量分布和形态演变规律。研究发现,燃煤烟气中的硒可被湿法脱硫系统脱除,捕获后的硒在脱硫塔内固相和液相中的含量分别为1.07μg/g和0.123mg/L,在强制氧化作用下,超过80%的四价硒被氧化为六价硒。浆液经旋流分离器分离后,大部分硒转移到废水处理中。常规废水处理过程只对四价硒具有较高的脱除效率,但废水中六价硒占比超过77%,使传统三联箱废水处理工艺无法实现硒的高效脱除,造成现有燃煤电站废水中硒难以脱除。湿式电除尘系统冲灰水固相中硒富集明显,含量达13.9μg/g。液相中硒含量为0.0016mg/L,其中四价硒和六价硒占比分别为34.35%和65.65%。加装湿式电除尘可将难以脱除的气相硒转移到固相灰中,实现燃煤烟气中气相硒的深度脱除,估算机组全年湿式电除尘可脱除烟气中颗粒态硒2.9k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低排放 燃煤电站 湿法脱硫 湿式电除尘
下载PDF
烟气循环倍率对煤粉富氧燃烧影响数值模拟 被引量:3
8
作者 王鹏 郭军军 +3 位作者 吴海波 柳朝晖 余学海 廖海燕 《热力发电》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90-95,共6页
为了研究煤粉富氧燃烧方式下烟气循环倍率对燃烧和传热特性的影响,本文以某500k W燃烧测试炉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对空气燃烧以及不同循环倍率下的富氧燃烧进行了研究;采用化学渗透脱挥发分(CPD)模型模拟煤粉的脱挥发分过程,挥... 为了研究煤粉富氧燃烧方式下烟气循环倍率对燃烧和传热特性的影响,本文以某500k W燃烧测试炉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对空气燃烧以及不同循环倍率下的富氧燃烧进行了研究;采用化学渗透脱挥发分(CPD)模型模拟煤粉的脱挥发分过程,挥发分成分考虑为多种轻质气体,挥发分的燃烧采用详细化学反应机理,介质辐射特性模型均针对富氧燃烧进行了修正。研究结果表明:虽然富氧燃烧下二次风与一次风的动量比较空气燃烧下降了50%以上,但采用相同的旋流燃烧器仍可实现与空气燃烧相似的炉内流场特性;煤粉燃烧温度和着火位置均受循环倍率的影响,富氧燃烧下循环倍率为72%时,炉内平均温度分布以及着火位置与空气燃烧下较为接近,随着循环倍率增加,辐射传热量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粉燃烧 富氧燃烧 烟气循环 燃烧特性 循环倍率 辐射传热 数值模拟
下载PDF
不同粒径脱硫污泥中汞分布特性及其环境影响 被引量:1
9
作者 李长华 常林 +4 位作者 余学海 张翼 刘毅 赵永椿 张军营 《洁净煤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80-185,共6页
燃煤释放的大量汞部分富集于湿法脱硫(WFGD)系统的脱硫副产物中,尤其是脱硫污泥中。借助X射线衍射仪(XRD)和扫描电镜能谱联用(SEM-EDX)等先进表征手段研究脱硫污泥粒径对内部矿物组成及汞分布的影响。利用汞程序升温脱附(Hg-TPD)方法系... 燃煤释放的大量汞部分富集于湿法脱硫(WFGD)系统的脱硫副产物中,尤其是脱硫污泥中。借助X射线衍射仪(XRD)和扫描电镜能谱联用(SEM-EDX)等先进表征手段研究脱硫污泥粒径对内部矿物组成及汞分布的影响。利用汞程序升温脱附(Hg-TPD)方法系统研究了不同粒径脱硫污泥中汞的赋存形态,结果表明脱硫污泥中汞含量远超过脱硫石膏,达到5.652μg/g。脱硫污泥中汞的赋存形态主要有HgS、HgO和HgSO_(4),所占比例分别为47%、49%和5%。随脱硫污泥粒径减小,HgO和HgSO_(4)含量逐渐降低,HgS含量则逐渐增加,在38μm样品中HgS含量超过80%。借助标准浸出程序评估不同粒径脱硫污泥的环境潜在风险,发现脱硫污泥的颗粒粒径和其内部汞赋存形态是影响脱硫污泥中汞浸出能力的主要因素,综合考虑这2种因素粒径74μm的脱硫污泥具有最高的环境潜在威胁,汞浸出量达到3.8μg/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态 颗粒粒径 浸出 脱硫污泥 环境风险
下载PDF
湿法脱硫系统和湿式静电除尘器中砷分布及形态分析
10
作者 张翼 陈寅彪 +7 位作者 张帅 余学海 李延兵 顾永正 常林 纪禺山 黄永达 赵永椿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S01期463-469,共7页
煤炭燃烧造成煤中As释放,进入到湿法脱硫(WFGD)系统后可转移向石膏,导致石膏在下游生产利用过程中存在一定释放风险。因此,明确WFGD系统内As的含量分布和形态分布至关重要。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联用技术(HPLC-HG-A... 煤炭燃烧造成煤中As释放,进入到湿法脱硫(WFGD)系统后可转移向石膏,导致石膏在下游生产利用过程中存在一定释放风险。因此,明确WFGD系统内As的含量分布和形态分布至关重要。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联用技术(HPLC-HG-AFS)对燃煤电站WFGD系统中砷的含量分布和形态演变规律进行了详细研究,并借助X射线衍射分析(XRD)和X射线荧光分析(XRF)研究了石膏生产过程中的矿物组成和元素组成。结果表明,石膏生产过程中固相组分的主要矿物组成为石膏,主要元素组成为CaO和SO_(3),两者总含量在89.97%~95.34%。石灰石中As的含量为1.30μg/g,其中As(Ⅲ)的含量占24%。经脱硫塔内强制氧化将As(Ⅲ)氧化后,石膏浆液中As(Ⅲ)降低10%。石膏浆液中的As经过旋流分离器的筛选分离过程,大部分的As转运到脱硫废水处理过程,减少了进入石膏中的砷含量。石膏中砷含量为1.28μg/g,其中As(Ⅲ)和As(Ⅴ)的比例分别为14%和86%。脱硫废水固相和液相中As的含量分别为8.3μg/g和0.006μg/L。经过废水处理过程,固相中的As几乎被完全脱除,同时液相中的16.7%的As也得到脱除。脱除后的As转移到废水处理产物中,造成As在脱硫废水处理产物的固相中存在一定程度的富集,其中,中和箱、沉淀箱和絮凝箱固相组分中As的含量高达5.96,6.13和6.7μg/g,超出石膏中As含量的4~5倍。废水处理过程产物中的As大部分以毒性较小的As(Ⅴ)形式存在,占比超过87%。湿式静电除尘器(WESP)固相灰中As的浓度很高,达到12.5μg/g,WESP灰中主要为As(Ⅴ)并以残渣态形式存在于灰中,不易向环境浸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FGD WESP 含量 形态
下载PDF
中试平台脱硝催化剂的宽温度性能试验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赵瑞 余学海 +3 位作者 史晓宏 李燕 苏国萍 韩涛 《动力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989-993,共5页
在实际燃煤烟气全流程污染物排放控制中试平台上开展了宽温度脱硝催化剂的性能测试,研究了脱硝效率、运行温度和压差等指标,现场取样并计算氨逃逸质量浓度和SO2/SO3转化率,研究宽温度脱硝催化剂实际运行情况。分析了脱硝效率、煤质收到... 在实际燃煤烟气全流程污染物排放控制中试平台上开展了宽温度脱硝催化剂的性能测试,研究了脱硝效率、运行温度和压差等指标,现场取样并计算氨逃逸质量浓度和SO2/SO3转化率,研究宽温度脱硝催化剂实际运行情况。分析了脱硝效率、煤质收到基硫质量分数、机组负荷和运行温度对SO2/SO3转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脱硝催化剂运行温度为275℃、脱硝效率为88%时,氨逃逸质量浓度小于2.25 mg/m3,SO2/SO3转化率小于1%;机组负荷和运行温度对SO2/SO3转化率的影响较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脱硝催化剂 宽温度 中试平台 SO2/SO3转化率 氨逃逸
下载PDF
卤族元素对湿法脱硫系统汞释放影响
12
作者 常林 张翼 +7 位作者 刘毅 廖海燕 余学海 韩涛 赵瑞 张帅 王靖 赵永椿 《洁净煤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126-132,共7页
脱硫浆液循环使用造成其组成复杂,尤其是卤族元素易在浆液内积累而较难脱除。氧化态汞水溶性较好,可被湿法脱硫(Wet Flue Gas Desulfurization,WFGD)系统脱除,然而脱硫浆液内已脱除的汞存在二次释放的问题。实验室采用汞在线实时监测方... 脱硫浆液循环使用造成其组成复杂,尤其是卤族元素易在浆液内积累而较难脱除。氧化态汞水溶性较好,可被湿法脱硫(Wet Flue Gas Desulfurization,WFGD)系统脱除,然而脱硫浆液内已脱除的汞存在二次释放的问题。实验室采用汞在线实时监测方法对模拟脱硫浆液内卤族元素影响汞释放行为进行系统研究,考察反应温度、卤族元素种类、卤族元素浓度和反应pH对汞释放的影响,并通过模拟计算研究汞释放机理。结果表明,卤族元素对汞释放的抑制能力按Cl<Br<I顺序逐渐增大。提高反应温度有利于降低汞的释放强度,温度由40℃升至60℃时,添加卤族元素的体系汞释放量降幅超20%。增加卤族元素浓度可明显降低汞释放量,当Cl、Br和I物质的量浓度由5 mmol/L升至50 mmol/L后,汞释放量分别降低了23.5%、53.8%和62.8%。增大反应pH后,反应体系的还原电势降低,可减弱中间产物的质子化作用,有利于降低汞释放强度。体系内加入卤族元素后会改变汞的反应路径,汞与卤素生成一系列配合物,减少了汞与体系内还原性物质接触生成不稳定的中间产物HgSO_(3),从而降低汞的释放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法脱硫 卤族元素 汞释放 释放强度 还原电势 脱硫浆液
下载PDF
中试平台SCR低温催化剂测试与氨逃逸分布特征
13
作者 赵瑞 张翼 +4 位作者 余学海 史晓宏 刘毅 王鹏 韩涛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4610-4615,共6页
目前燃煤机组低负荷运行的情况越来越多,研究机组低负荷运行时NOx控制技术可有效降低燃煤机组的NOx排放浓度。本文利用已建成的20000m^(3)/h的实际燃煤烟气的污染物脱除试验平台,安装低温段脱硝催化剂整体模块,测试该催化剂的性能指标,... 目前燃煤机组低负荷运行的情况越来越多,研究机组低负荷运行时NOx控制技术可有效降低燃煤机组的NOx排放浓度。本文利用已建成的20000m^(3)/h的实际燃煤烟气的污染物脱除试验平台,安装低温段脱硝催化剂整体模块,测试该催化剂的性能指标,现场取样并重点分析氨逃逸和转化率指标,得出实际烟气条件下氨逃逸分布特征。结果表明:该低温脱硝催化剂的低温段在290~250℃范围内,脱硝效率可达到80%,脱硝出口NO_(x)可控制在50mg/m^(3)(标准)以内,甚至20mg/m^(3)以内,氨逃逸最高为1.68mg/m^(3),小于标准要求值2.28mg/m^(3),SO_(2)/SO_(3)转化率最高为0.73%,小于标准要求值1%,满足运行要求。文中进一步研究了氨逃逸浓度沿程分布情况,经测试表明,290℃时沿程氨逃逸浓度不断降低,除尘器前降低32.2%,除尘器后降低65.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选择性催化还原低温催化剂 氨逃逸分布特征 SO_(2)/SO_(3)转化率 实际燃煤烟气 中试平台
下载PDF
Evaluation of the relative risk of stroke in patients with hypertension using cerebrovascular hemodynamic accumulative score 被引量:2
14
作者 HUANG Jiuyi WANG Guiqing +4 位作者 GUO Jiping CAO Yifeng WANG Yan YANG Yongju yu xuehai 《Frontiers of Medicine》 SCIE CSCD 2007年第3期274-278,共5页
The relative risk(RR)of stroke in patients with hypertension was evaluated by using synthetic index of cerebrovascular hemodynamics.A total of 7,371 patients with hypertension with ages i40 years were selected from a ... The relative risk(RR)of stroke in patients with hypertension was evaluated by using synthetic index of cerebrovascular hemodynamics.A total of 7,371 patients with hypertension with ages i40 years were selected from a population-based cohort study of the risk factors for stroke.The data on the baseline investigation of risk factors,the determination of cerebrovascular hemodynamic parameters(CVHP),and stroke follow-up were analyzed.The RR of stroke in patients with hypertension was evaluated by CVHP scores.Univariate analysis indicated that hypertension,complicated by other risk factors,had significant statistical association with the onset of stroke.RRs for stroke when hypertension complicated with decrease of hemodynamic scores,heart disease,cigarette smoking and alcohol consumption were 4.93(95%CI,3.26–7.45),1.90(95%CI,1.36–2.66),1.99(95%CI,1.42–2.79)and 1.73(95%CI,1.19–2.53)respectively.In multivariate analysis,hemodynamic score,age,sex,cigarette smoking,family history of stroke and systolic blood pressure were selected by the Cox regression for inclusion in the final analysis.Among them,the RR of hemodynamic score was highest.The analysis of doseresponse relationships indicated that when the hemodynamic scores in patients with hypertension were lower than 75 points,the RR of stroke at 75,60,45,30 and 15 points were 2.85,4.43,4.54,5.40 and 9.88,respectively.The risk of stroke in patients with hypertension is closely asso ciated with hemodynamic impairment and the hemodynamic score may be used for quantitative evaluation of relative risks of strok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YPERTENSION stroke hemodynamic processes cohort studies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