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牙周治疗在牙周-牙髓联合病变中的应用效果评价 被引量:13
1
作者 仇成豪 余优成 徐培成 《上海口腔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636-639,共4页
目的 :评价牙周治疗在牙周-牙髓联合病变中的疗效。方法 :选择109例牙周-牙髓病变患者(120颗患牙),所有患牙均经完善的根管治疗,分为A、B 2组。A组为牙周治疗组(60颗患牙),根管治疗完成2周后行牙周基础治疗;6周后仍有5 mm以上牙周袋且... 目的 :评价牙周治疗在牙周-牙髓联合病变中的疗效。方法 :选择109例牙周-牙髓病变患者(120颗患牙),所有患牙均经完善的根管治疗,分为A、B 2组。A组为牙周治疗组(60颗患牙),根管治疗完成2周后行牙周基础治疗;6周后仍有5 mm以上牙周袋且探诊后出血者,进行翻瓣术治疗。B组为非牙周治疗组(60颗患牙),单纯行根管治疗和龈上洁治术。术后3、6、12、24个月进行随访,观察2组患者牙周探诊深度(PD)、牙槽骨吸收程度、牙松动度(TM)等的变化。采用SPSS 22.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A组术前、术后2年PD分别为(5.966±1.877)mm、(5.133±1.935)mm,牙周探诊深度减轻,有统计学差异。B组术前、术后2年PD分别为(5.533±1.856)mm、(6.167±1.927)mm,牙周探诊深度显著增加。2组术前TM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2年,A组TM显著低于B组(P<0.05)。X线表现,A组术后2年牙槽骨吸收较术前无显著变化(P>0.05);B组术后2年,牙槽骨吸收较术前显著减轻(P<0.05)。结论:根管治疗结合牙周治疗用于牙周-牙髓联合病变能取得较好的疗效,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周-牙髓联合病变 牙周治疗 根管治疗术
下载PDF
沉默LASP1对口腔鳞癌细胞生物学行为及3种抗肿瘤药物IC_(50)的影响 被引量:6
2
作者 陈祺 王旭 +1 位作者 余优成 魏魁杰 《上海口腔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3-19,共7页
目的:评价LASP1对口腔鳞癌细胞增殖、转移、侵袭和周期的影响,并对3种抗肿瘤药物顺铂、阿帕替尼和多西他赛的相关作用进行分析。方法:利用The human protein atlas数据分析LASP1与头颈部肿瘤生存率、预后的关系。RT-PCR和Western免疫印... 目的:评价LASP1对口腔鳞癌细胞增殖、转移、侵袭和周期的影响,并对3种抗肿瘤药物顺铂、阿帕替尼和多西他赛的相关作用进行分析。方法:利用The human protein atlas数据分析LASP1与头颈部肿瘤生存率、预后的关系。RT-PCR和Western免疫印迹检测LASP1在口腔鳞癌细胞系的mRNA和蛋白表达。慢病毒构建LASP1沉默的HN30稳转细胞株,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平板克隆实验检测细胞克隆形成能力,Transwell法检测细胞转移和侵袭能力,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变化。建立裸鼠口腔鳞癌肺部转移瘤。CCK-8法分析3种药物顺铂、阿帕替尼和多西他赛在细胞中的IC_50变化。采用SPSS 11.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LASP1与头颈部肿瘤生存率、预后密切相关。LASP1促进口腔鳞癌细胞系HN30增殖、克隆形成、转移和侵袭,促进细胞周期G2/M期过渡。沉默LASP1后,裸鼠肺部转移瘤显著减少,多西他赛IC_50显著下调,而顺铂和阿帕替尼IC_50无显著变化。结论:LASP1促进口腔鳞癌细胞增殖、平板克隆、转移和侵袭,细胞周期G2/M期过渡,促进裸鼠体内肺转移瘤形成和多西他赛耐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鳞癌 LASP1 细胞转移和侵袭 转移瘤 多西他赛
下载PDF
GelMA水凝胶在骨组织工程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3
作者 张孝利(综述) 余优成(审校) +1 位作者 吴兴文 孙健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847-851,共5页
种植修复目前是牙列缺损、牙列缺失首选的修复方法。患者因牙周炎、长期牙缺失、全身疾病、外伤及肿瘤手术后的重度牙槽骨缺损是种植修复术的难点。充足的骨量是种植体完成骨结合并维持其长期稳定的必要条件,因此临床上需要可有效填补... 种植修复目前是牙列缺损、牙列缺失首选的修复方法。患者因牙周炎、长期牙缺失、全身疾病、外伤及肿瘤手术后的重度牙槽骨缺损是种植修复术的难点。充足的骨量是种植体完成骨结合并维持其长期稳定的必要条件,因此临床上需要可有效填补骨缺损的材料。明胶甲基丙烯酰基(gelatin methylacryloyl,GelMA)水凝胶因其独特的光交联特性,可以加工成不同形貌的水凝胶支架材料。同时,因其降解性能可控,力学性能可控,生物相容性好,在骨缺损修复材料领域具有广阔应用前景。本文将对GelMA水凝胶在骨组织工程中促进成骨生成和血管化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胶甲基丙烯酰基(GelMA) 成骨生成 血管化 骨组织工程
下载PDF
不同分割阈值重建锥形束CT数字化牙模型的精度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沈宇清 刘文娟 +3 位作者 孙健 余优成 周倩蓉 徐艺 《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CAS 2019年第3期221-224,共4页
目的:比较不同分割阈值对锥形束CT(CBCT)重建数字化牙模型测量精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例需拔除智牙患者的CBCT,应用Mimics软件,根据不同灰度值(grey value,GV)进行阈值分割后,重建三维数字化模型。所有患者均取硅橡胶印模,灌制石膏模... 目的:比较不同分割阈值对锥形束CT(CBCT)重建数字化牙模型测量精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例需拔除智牙患者的CBCT,应用Mimics软件,根据不同灰度值(grey value,GV)进行阈值分割后,重建三维数字化模型。所有患者均取硅橡胶印模,灌制石膏模型。分别测量数字化模型和石膏模型上、下颌全牙列牙的近远中径。采用SPSS 16.0软件包中的配对t检验、散点图和组内相关系数(intraclass correlation coefficient,ICC),评估不同分割阈值对重建的CBCT数字化模型测量精度的影响。结果:不同分割阈值重建的CBCT数字化牙模型与石膏模型测量项目之间均数的差范围为-0.36~0.32 mm。以GV 1200、1400阈值分割后,重建的数字化模型测量值与石膏模型测量值无统计学差异(P>0.01),其余阈值重建的数字化模型测量值与石膏模型有统计学差异(P<0.01)。CBCT重建数字化模型与石膏模型的测量值ICC均>0.95,其中,GV1200阈值重建的数字化模型ICC最高,为0.995。结论:不同分割阈值对CBCT重建数字化牙模型的精度有一定影响,对不同结构的侧重也不同,临床上应加以选择调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锥形束CT 数字化模型 阈值 灰度值 精度
下载PDF
以污泥发酵液与尾水混合液为补给碳源的A^2/O污染物去除特性 被引量:3
5
作者 荣懿 邵劲博 +2 位作者 于优城 石烜 金鹏康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5089-5096,共8页
针对我国农村地区污水量波动和断流的排放特性,提出了一种在断流时段补给污水处理系统自身产出的尾水与污泥发酵液混合液的运行模式,以中试A^2/O为对象,研究了系统在该运行模式下的污染物去除特性,以期为今后我国农村地区污水处理装置... 针对我国农村地区污水量波动和断流的排放特性,提出了一种在断流时段补给污水处理系统自身产出的尾水与污泥发酵液混合液的运行模式,以中试A^2/O为对象,研究了系统在该运行模式下的污染物去除特性,以期为今后我国农村地区污水处理装置的设计和运行提供新的思路.结果表明,尾水与发酵液以12∶1的比例混合后作为碳源与原水相比具有更好的反硝化和释/吸磷特性,具有强化脱氮除磷的功能;以尾水与发酵液混合液在断流时段作为补给碳源可改善系统对TN和TP的去除效率,其平均去除率分别由69.27%和86.94%提升到73.34%和89.94%,相应地平均出水浓度分别由15.77 mg·L^-1和0.80 mg·L^-1降低到13.76 mg·L^-1和0.64 mg·L^-1.16S rRNA基因测序结果表明,随着实验的进行,系统中5种常见的水解酸化菌属、6种聚磷菌属和4种反硝化菌属的相对丰度得到提升;通过对系统活性污泥性状的长期监测可以看出,以尾水与发酵液混合液在断流时段作为补给碳源会恶化系统活性污泥的沉降性能,系统活性污泥的平均SVI由阶段Ⅰ的106 mL·g-1上升至阶段Ⅱ的131 mL·g-1,然而这种恶化程度并不会对系统的污泥活性和污染物去除性能造成不利影响,在整个实验过程中系统均未出现污泥膨胀的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2/O 农村生活污水 间歇断流 发酵液与尾水 污染物去除
原文传递
Eleven dental implants placed in a liver transplantation patient: a case report and 5-year clinical evaluation
6
作者 GU Liang WANG Qing yu you-cheng 《Chinese Medical Journal》 SCIE CAS CSCD 2011年第3期472-475,共4页
Due to an increased risk of infection, dental implant in organ transplantation patients has long been considered questionable, particularly when the restoration is complicated. Five-year follow-up data of a 45-year-ol... Due to an increased risk of infection, dental implant in organ transplantation patients has long been considered questionable, particularly when the restoration is complicated. Five-year follow-up data of a 45-year-old liver transplant recipient with long-term immunosuppressive therapy was reported. One year after liver transplantation, 11 Br(a)nemark implants were inserted in the maxilla and mandible, using minimally invasive surgery. Oral clinical parameters included peri-implant bone absorption, probing depth, and implant mobility. The measured fifth-year parameters were within normal ranges indicating a stable osseointegration with moderate vertical bone loss. This case report suggests that immunocompromised patients can be successfully rehabilitated with dental implants through careful examination,suitable antibiotic administration, and minimally invasive dental implant procedu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ental implant liver transplantation IMMUNOSUPPRESSIVE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