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稻螟赤眼蜂生物防治水稻主要害虫的研究 被引量:8
1
作者 刘洋 袁秋生 +3 位作者 张玉烛 方宝华 匡炜 朱国奇 《湖南农业科学》 2017年第12期78-80,共3页
以稻螟赤眼蜂为材料,通过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相结合的方法进行了水稻二化螟和稻纵卷叶螟的田间防治试验,考察了不同防治方式对水稻主要虫害、天敌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稻螟赤眼蜂对二化螟卵和稻纵卷叶螟卵的寄生率分别为60.3%和57.1%... 以稻螟赤眼蜂为材料,通过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相结合的方法进行了水稻二化螟和稻纵卷叶螟的田间防治试验,考察了不同防治方式对水稻主要虫害、天敌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稻螟赤眼蜂对二化螟卵和稻纵卷叶螟卵的寄生率分别为60.3%和57.1%;释放稻螟赤眼对二化螟和稻纵卷叶螟的相对防效分别为70.8%和91.9%,其中单独释放稻螟赤眼蜂对稻纵卷叶螟的防效比二化螟高。同时,释放稻螟赤眼蜂对水稻主要害虫的防效与化学防治相当,赤眼蜂释放区的产量比对照增加26.5%,蜘蛛等天敌生物显著增多,达400只/百蔸以上,实现了天敌生物对水稻主要害虫的持续防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螟赤眼蜂 生物防治 水稻 二化螟 稻纵卷叶螟
下载PDF
植保无人机防治水稻二化螟和稻纵卷叶螟的效果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袁秋生 黄洪 唐涛 《湖南农业科学》 2021年第11期55-58,共4页
采用田间大区试验评价了不同药械(植保无人机和背负式电动喷雾器)及助剂(迈飞和怀农特)对35%氯虫苯甲酰胺WDG防治水稻二化螟和稻纵卷叶螟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35%氯虫苯甲酰胺WDG 30 g/hm^(2)叶面喷施处理后7~21 d,背负式电动喷雾器处... 采用田间大区试验评价了不同药械(植保无人机和背负式电动喷雾器)及助剂(迈飞和怀农特)对35%氯虫苯甲酰胺WDG防治水稻二化螟和稻纵卷叶螟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35%氯虫苯甲酰胺WDG 30 g/hm^(2)叶面喷施处理后7~21 d,背负式电动喷雾器处理防治二化螟及稻纵卷叶螟的效果分别为84.31%~94.69%和93.02%~96.44%,明显优于植保无人机处理(防治效果分别为78.57%~89.57%和82.02%~91.94%);在同等剂量35%氯虫苯甲酰胺WDG中添加助剂迈飞225 mL/hm^(2)及怀农特150 mL/hm^(2)后,植保无人机处理对二化螟和稻纵卷叶螟的防治效果显著提升;药后7~21 d对二化螟的防治效果分别为80.71%~89.15%及82.29%~91.14%,而对稻纵卷叶螟的防治效果分别为86.49%~92.30%及88.33%~93.58%。这表明在水稻生产实践中,植保无人机可替代传统的人工喷雾防治水稻二化螟和稻纵卷叶螟,助剂以怀农特的效果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保无人机 助剂 氯虫苯甲酰胺 二化螟 稻纵卷叶螟 防治效果
下载PDF
昆虫性诱电子测报系统对稻纵卷叶螟成虫的监测效果评价 被引量:6
3
作者 苏小平 袁秋生 +3 位作者 邓澎达 李伟华 王理高 蒋祥云 《湖南农业科学》 2018年第8期64-67,共4页
2015~2017年连续3 a在邵阳县应用昆虫性诱电子测报系统对稻纵卷叶螟成虫开展性诱监测对比试验。结果表明:该系统的诱蛾量均远大于灯诱但远低于田间赶蛾,成虫始见期、高峰期与田间赶蛾高度吻合,其监测效果优于自动虫情测报灯和普通性诱捕... 2015~2017年连续3 a在邵阳县应用昆虫性诱电子测报系统对稻纵卷叶螟成虫开展性诱监测对比试验。结果表明:该系统的诱蛾量均远大于灯诱但远低于田间赶蛾,成虫始见期、高峰期与田间赶蛾高度吻合,其监测效果优于自动虫情测报灯和普通性诱捕器;但自动计数系统存在计数准确率不高的问题,改进后可用于卷叶螟动态监测及预测预报,以便提高测报准确性和工作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昆虫性诱电子测报系统 稻纵卷叶螟 自动计数
下载PDF
Main Rice Pests Control with Trichogramma japonicum
4
作者 LIU Yang yuan qiu-sheng +3 位作者 ZHANG Yu-zhu FANG Bao-hua KUANG Wei ZHU Guo-qi 《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 CAS 2018年第1期28-32,共5页
This study used Trichogramma japonicumto to control Chilo suppressalis (Walker) and Cnaphalocrocis medinalis(Guenée), and tested the effects of different control methods on main rice pests, natural enemies an... This study used Trichogramma japonicumto to control Chilo suppressalis (Walker) and Cnaphalocrocis medinalis(Guenée), and tested the effects of different control methods on main rice pests, natural enemies and rice yield. The results revealed that the parasitism of Trichogramma japonicum in the eggs of Chilo suppressalis (Walker) and Cnaphalocrocis medinalis (Guenée) reached 60.3% and 57.1%, and the control efficacy was up to 70.8 % and 91.99%, respectively. The control efficacy for Cnaphalocrocis medinalis (Guenée) was much better. This biological control method could be equivalent to chemical control method in the control effects on main pests in rice. The yield under the biological control was 26.5%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biological control had a signifcant increase in the number of natural enemies such as spider, up to 400 per 100 plants. Therefore, the sustainabl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were achieved in the presentence with natural enemy organis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richogramma japonicum Biological control RICE Chilo suppressalis (walker) Cnaphalocrocis medinalis (Guenée)
下载PDF
水库水深变化对不同浮游微生物群落及网络互作关键种的影响 被引量:3
5
作者 王洵 廖琴 +4 位作者 王沛芳 袁秋生 胡斌 邢小蕾 徐浩森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3881-3891,共11页
为揭示水库水深变化对不同浮游微生物类群多样性及生态网络的影响,于2021年在横山水库采集表层及深层水样,利用16S和18S rDNA分子标记进行高通量测序,探究水深变化对不同微生物类群群落结构、种间互作网络和关键种的影响机制.结果发现,... 为揭示水库水深变化对不同浮游微生物类群多样性及生态网络的影响,于2021年在横山水库采集表层及深层水样,利用16S和18S rDNA分子标记进行高通量测序,探究水深变化对不同微生物类群群落结构、种间互作网络和关键种的影响机制.结果发现,横山水库表层(0.5 m)和深层(5 m)中细菌群落多样性(Richness、Simpson、Shannon和Pielou’s Evenness指数)均高于真核微生物群落.细菌群落在不同水深处的主要优势物种为变形菌门、放线菌门和拟杆菌门,其相对丰度在门水平上无明显差异;真核微生物群落在不同水深处群落组成基本相同,但其相对丰度差异较大,包括节肢动物门、纤毛门和淡色藻门等.此外,表层水体微生物网络的图密度、平均聚类系数等均高于深层,表明表层微生物物种间具有较强的关联性,能够较好地传递物质、能量和信息,且对外界变化的响应速度更快;细菌群落分子生态网络节点和边的数量、关键物种数目和种类均高于真核微生物群落,表明细菌群落网络规模更大,种间协同合作关系和网络连通性更强.不同水深处的细菌群落和真核微生物群落间相互作用皆以正相关为主导,两个类群在水库深层的负相关性均略高于表层,表明深层物种间竞争大于表层物种间的竞争.此外,表层水体中群落全物种及关键种变化的环境影响因子基本相同,然而在深层水体中差异较大,表明水深变化对关键种的影响机制与全物种并不相同.研究结果进一步揭示了水库建设对不同微生物群落稳定性和种间互作关系的影响,可为预测水库微生物群落及物质循环变化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库 细菌 真核微生物 共现网络 关键物种
原文传递
筑坝蓄水对不同水深浮游微生物群落结构和种间互作模式的影响 被引量:3
6
作者 王洵 张佳佳 +2 位作者 袁秋生 胡斌 刘胜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3623-3634,共12页
微生物群落之间通过直接或间接的关系相互作用,在生态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然而目前对于水库微生物种间互作模式的关注仍然较少.选择江苏省横山水库为研究区域,分别采集表层及深层水样,探究浮游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分子生态网络对水深变化... 微生物群落之间通过直接或间接的关系相互作用,在生态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然而目前对于水库微生物种间互作模式的关注仍然较少.选择江苏省横山水库为研究区域,分别采集表层及深层水样,探究浮游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分子生态网络对水深变化的响应规律,并辨识不同水深处浮游微生物群落的关键物种.结果发现,表层浮游微生物丰富度及均匀度均高于深层,且不同深度浮游微生物群落结构具有显著差异.水深通过改变环境异质性间接对浮游微生物群落产生影响,其中总有机碳(TOC)、硝酸盐(NO_(3)^(-))、铵盐(NH_(4)^(+))和磷酸盐(PO_(4)^(3-))等指标对浮游微生物群落结构影响最为显著.此外,深层浮游微生物分子生态网络的节点数和边数均显著高于表层,且深层浮游微生物群落中关键物种数目和种类均显著高于表层,表明深层浮游微生物群落网络规模更大,但表层浮游微生物群落种间协同合作关系和网络连通性更强.上述结果将为水库微生物群落种间相互作用研究提供科学依据,对预测水库生态系统中微生物的生态规律及全球物质循环影响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库 水深 浮游微生物 分子生态网络 关键物种
原文传递
4种典型沉水植物对去除镉污染底泥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14
7
作者 陶理 王沛芳 +2 位作者 袁秋生 王洵 胡斌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4311-4318,共8页
本研究选取4种典型沉水植物黑藻(Hydrilla verticillata)、伊乐藻(Elodea canadensis)、菹草(Potamogeton crispus)和金鱼藻(Ceratophyllum demersum),通过对植物叶绿素含量及抗氧化酶活性的检测来分析植物对镉的耐受效应,并借助生物/... 本研究选取4种典型沉水植物黑藻(Hydrilla verticillata)、伊乐藻(Elodea canadensis)、菹草(Potamogeton crispus)和金鱼藻(Ceratophyllum demersum),通过对植物叶绿素含量及抗氧化酶活性的检测来分析植物对镉的耐受效应,并借助生物/底泥富集因子(BSAF)和植物转运因子(TF)来了解植物的富集能力,最后通过植物组织化学方法来揭示镉在沉水植物体内的分布情况,以期为沉水植物的实际应用提供理论支持.结果表明,除金鱼藻以外的3种植物对底泥镉污染有不同耐受能力,其中黑藻和伊乐藻的耐受能力最强.在底泥镉含量不超过20 mg·kg^(-1)时,菹草的富集能力最强(BSAF为2.32).金鱼藻在本实验中BSAF均小于1.0,说明根在镉污染底泥的植物修复中起着重要作用.比较不同植物的TF可以发现,黑藻根部对镉的地上转运能力最强,而菹草主要将镉富集于植物根部,同时与其他植物不同,在镉含量为50 mg·kg^(-1)时,镉已均匀分布在菹草茎部细胞器中.综合植物对镉污染的耐受和富集机制,并结合实际情况,最终将黑藻和菹草选为修复含镉底泥的理想植物,同时结合植物不同的转运能力,建议可仅去除黑藻的地上部分,而及时定期连根拔除菹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水植物 底泥 镉污染 耐受能力 富集能力
原文传递
望虞河西岸河网重金属污染特征及生态风险评价 被引量:29
8
作者 徐晨 王沛芳 +2 位作者 陈娟 袁秋生 胡斌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4914-4923,共10页
为探明望虞河西岸河网区的重金属污染特征及生态风险,于2018年3月调查了望虞河西岸5条河流的水体及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Cr、Ni、Cu、Zn、As、Cd、Pb和Hg)的含量及形态分布,利用多元统计分析方法研究了重金属元素的污染来源并对其污染水... 为探明望虞河西岸河网区的重金属污染特征及生态风险,于2018年3月调查了望虞河西岸5条河流的水体及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Cr、Ni、Cu、Zn、As、Cd、Pb和Hg)的含量及形态分布,利用多元统计分析方法研究了重金属元素的污染来源并对其污染水平给予评价.结果表明,河网区水体重金属污染较轻,除Hg外其余金属质量浓度均低于《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的Ⅰ类标准.而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含量较高,除Hg外其余均高于江苏省土壤环境背景值.重金属在水体-沉积物中的分配系数显示Cd、As和Hg具有较强的二次释放潜力.地累积指数法(Igeo)显示沉积物中Cu、Zn和Cd的污染程度较高,局部属于偏重度污染;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RI)显示Cd为研究区域主要的生态风险因子;而考虑重金属赋存形态的潜在生态风险评价(RRSP)表明,Ni、Zn和As主要以残渣态形式存在,生态风险较低,而Cd多为酸溶态,具有极高的潜在危害.多种评价结果表明,应格外重视重金属Cd的污染治理.而重金属来源分析显示望虞河西岸的重金属污染主要源于周围机械制造和金属冶炼类工厂的人为输入,这为望虞河西岸河网的重金属污染控制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望虞河 重金属 污染评估 形态分析 分配系数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