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浅层就地固化桩土刚性复合地基沉降计算新方法
1
作者 袁胜强 潘春辉 栗关裔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058-1067,共10页
针对就地固化桩土刚性复合地基沉降计算研究的不足及现行规范此类工况沉降计算方法的局限性,首先剖析了就地固化桩土刚性复合地基沉降机理,分析了土拱效应下的桩端应力分担比例和等沉面以上负摩阻区的附加应力对沉降的影响,提出了就地... 针对就地固化桩土刚性复合地基沉降计算研究的不足及现行规范此类工况沉降计算方法的局限性,首先剖析了就地固化桩土刚性复合地基沉降机理,分析了土拱效应下的桩端应力分担比例和等沉面以上负摩阻区的附加应力对沉降的影响,提出了就地固化桩土刚性复合地基沉降计算的新方法,并通过数值模拟和工程实例进行了验证。验证结果表明,就地浅层固化土技术,可强化土拱效应、增强桩基传递效应,能有效减小复合地基的整体沉降,新沉降计算方法准确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就地固化 桩土复合地基 沉降计算 土拱效应 桩身等沉面
下载PDF
灰色预测模型在公路客运量预测中的应用
2
作者 袁胜强 魏恒俊 《自动化应用》 2024年第10期176-179,共4页
公路客运量是衡量一个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关键指标,对于指导区域交通运输和路网规划具有深远影响。在面临时间序列样本数量有限的客运量预测挑战中,深入比较了灰色GM(1.1)模型与灰色Verhulst模型的预测性能。经实际案例的严格验证,发现... 公路客运量是衡量一个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关键指标,对于指导区域交通运输和路网规划具有深远影响。在面临时间序列样本数量有限的客运量预测挑战中,深入比较了灰色GM(1.1)模型与灰色Verhulst模型的预测性能。经实际案例的严格验证,发现灰色Verhulst模型展现了较低的误差率和更高的预测精度,使其成为临夏州公路客运量预测的理想选择。基于该模型的优越表现,采用了灰色Verhulst模型对临夏州2023年—2025年的公路客运量进行了前瞻性预测。这不仅为该地区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了宝贵的参考,也为新建公路项目的可行性评估提供了关键的经济数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运输 客运量 灰色GM(1.1)模型 VERHULST模型
下载PDF
尼日尔Termit盆地油气成藏新认识与勘探方向 被引量:1
3
作者 袁圣强 窦立荣 +6 位作者 程顶胜 毛凤军 潘春孚 郑凤云 姜虹 庞文珠 李早红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38-249,共12页
基于地震、钻井、铸体薄片、油样和岩样地球化学分析、生烃史模拟等资料,研究尼日尔Termit海陆相叠合盆地油气成藏特征,并探讨未来油气勘探方向。研究认为:(1)Termit盆地为早白垩世和古近纪两期裂谷叠合,东部Trakes斜坡2口钻井沉降曲线... 基于地震、钻井、铸体薄片、油样和岩样地球化学分析、生烃史模拟等资料,研究尼日尔Termit海陆相叠合盆地油气成藏特征,并探讨未来油气勘探方向。研究认为:(1)Termit盆地为早白垩世和古近纪两期裂谷叠合,东部Trakes斜坡2口钻井沉降曲线显示晚白垩世沉降速率高,分析认为是遭受海侵影响造成的高沉积速率,也可能存在一期弱裂谷发育;(2)Termit盆地沉积层序主要受控于晚白垩世海侵期旋回和古近纪湖侵期旋回控制,发育海-陆“两种源汇”沉积叠合,海侵期广覆式发育的海陆相混源型烃源岩全盆地分布,湖侵期形成的古近系Sokor 1组储集层和Sokor 2组盖层叠置其上,形成了中西非裂谷系独特的海陆相裂谷叠合盆地;(3)Termit盆地早期地温梯度低,盆地主力烃源岩上白垩统Yogou组在古近纪晚期生烃。Trakes斜坡发育上白垩统Donga组成熟烃源岩,为“双源”供烃油气成藏模式,形成Trakes斜坡油田群;(4)Termit盆地海陆相裂谷叠合成藏模式新认识和勘探实践,扩大了盆地东部有效勘探面积约2500 km2,认为在盆地东南新区带Sokor 1组、新层系Donga组和上白垩统岩性目标具备勘探潜力,可作为未来勘探和选区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尼日尔 Termit盆地 海陆相裂谷叠合 上白垩统Donga组 古近系Sokor 1组 构造演化 源汇体系 成藏特征 勘探方向
下载PDF
Termit盆地上白垩统Yogou组烃源岩埋藏史、热演化史和生烃史模拟
4
作者 王涛 王洋 +4 位作者 袁圣强 毛凤军 刘计国 郭小文 杨锐 《地质科技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51-161,共11页
Yogou组烃源岩作为尼日尔Termit盆地晚白垩世重要的烃源岩层系,然而缺乏对该套地层的埋藏史、热演化史和生烃史的系统研究,制约了该地区油气成藏规律的认识。结合钻井、地震二维剖面及地球化学等资料,利用BasinMod盆地模拟软件中生烃动... Yogou组烃源岩作为尼日尔Termit盆地晚白垩世重要的烃源岩层系,然而缺乏对该套地层的埋藏史、热演化史和生烃史的系统研究,制约了该地区油气成藏规律的认识。结合钻井、地震二维剖面及地球化学等资料,利用BasinMod盆地模拟软件中生烃动力学模型,恢复了Termit盆地Yogou组烃源岩热演化史,分析不同地区烃源岩的热演化特征及其与油气成藏的匹配关系,为Termit盆地下一步油气勘探提供了重要依据。研究表明,Termit盆地热流值具有明显的两段式演化特征,初始热流值较低,古近纪晚期热流值达到最大,热流值介于64.3~69.2 mW/m^(2)之间;新近纪以来,盆地热状态表现为持续冷却,现今热流值介于60.7~67.4 mW/m^(2)之间。Yogou组顶部烃源岩在55 Ma进入生烃门限(R_(o)=0.5%),达到生烃高峰(R_(o)=1.0%)的时间为35 Ma,在27.5 Ma进入高成熟演化阶段(R_(o)=1.3%)。Yogou组烃源岩存在2期生烃过程,晚白垩世末期(70~60 Ma)生烃阶段主要存在于盆地深凹陷区,古近纪(40~20 Ma)是全盆地主要的生烃阶段。盆地不同构造带对比发现,Dinga凹陷烃源岩具有成熟度更高,生烃时间更早和生烃能力更强等特征,可为Termit盆地储层提供充足油气来源。古近纪Termit盆地断裂强烈活动,促使底部烃源岩生成的油气在古近系储层中聚集成藏。研究成果为Termit盆地烃源岩生烃潜力评价提供依据,并为该盆地油气勘探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裂谷盆地 Termit盆地 烃源岩 盆地模拟 热演化史
下载PDF
西非裂谷系Grein坳陷构造几何学与运动学特征
5
作者 庞思晨 李传新 +4 位作者 毛凤军 王涛 袁圣强 何松高 师晨一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328-339,共12页
西非裂谷系由一系列中—新生代裂谷盆地组成,Grein坳陷位于西非裂谷系北部,对其开展构造特征及形成演化过程研究对认识西非裂谷系形成演化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最新二维地震数据,对Grein坳陷开展构造几何学特征解析,在此基础上运用构... 西非裂谷系由一系列中—新生代裂谷盆地组成,Grein坳陷位于西非裂谷系北部,对其开展构造特征及形成演化过程研究对认识西非裂谷系形成演化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最新二维地震数据,对Grein坳陷开展构造几何学特征解析,在此基础上运用构造平衡恢复方法进行了构造运动学恢复,结合区域大地构造背景,对Grein坳陷的成因机制进行探讨。研究结果表明:(1)Grein坳陷整体呈缓坡断阶型半地堑结构,具有明显的“东断西超”特征。坳陷南北差异较大,北部呈断阶形态,南部为凹陷形态;(2)Grein坳陷白垩纪—第四纪构造演化包括两期裂谷作用,可划分为5个阶段,即早白垩世断陷沉积期(Ⅰ),晚白垩世稳定沉积期(Ⅱ),白垩纪末构造反转期(Ⅲ),古近纪断陷沉积期(Ⅳ)和新近纪—第四纪稳定沉积期(Ⅴ);(3)Grein坳陷白垩纪末构造反转期主要受非洲—阿拉伯板块与欧亚板块碰撞影响,板块碰撞使非洲板块内部发生了两次强烈构造事件,分别为晚白垩世圣通期(Santonian)和马斯特里赫特期(Maastrichtian),其中马斯特里赫特期(Maastrichtian)构造活动在Grein坳陷内部表现明显,该时期坳陷发生构造反转,西北部被抬升,使得上白垩统地层发生剥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rein坳陷 构造几何学 运动学 构造反转 西非裂谷系
下载PDF
New understanding and exploration direction of hydrocarbon accumulation in Termit Basin, Niger 被引量:1
6
作者 yuan shengqiang DOU Lirong +6 位作者 CHENG Dingsheng MAO Fengjun PAN Chunfu ZHENG Fengyun JIANG Hong PANG Wenzhu LI Zaohong 《Petroleum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SCIE 2023年第2期268-280,共13页
Based on the seismic and drilling data, casting thin sections, geochemical analysis of oil and rock samples, and hydrocarbon generation history simulation, the hydrocarbon accumula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exploration ... Based on the seismic and drilling data, casting thin sections, geochemical analysis of oil and rock samples, and hydrocarbon generation history simulation, the hydrocarbon accumula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exploration direction of Termit superimposed marine–continental rift basin are discussed. The Termit basin is superimposed with two-phase rifts(Early Cretaceous and Paleogene). The subsidence curves from two wells on the Trakes slope in the east of the basin show high subsidence rate in the Late Cretaceous, which is believed to be high deposition rate influenced by transgression. However, a weak rift may also be developed. The depositional sequences in the Termit basin were controlled by the Late Cretaceous marine transgression cycle and the Paleogene lacustrine transgression cycle, giving rise to two types of superimposed marine–continental “source-sink” deposits. The marine and continental mixed source rocks developed universally in the whole basinduring the marine transgression period, and are overlaid by the Paleogene Sokor 1 reservoir rocks and Sokor 2 caprocks developed during the lacustrine transgression period, forming the unique superimposed marine–continental basin in WCARS. The early low geothermal gradient in the Termit basin resulted in the late hydrocarbon generated by the source rock of Upper Cretaceous Yogou in Paleogene. Mature source rock of Upper Cretaceous Donga developed in the Trakes slope, so that the double-source-supply hydrocarbon and accumulation models are proposed for the Trakes slope in which formed the oil fields. Due to virtue of the newly proposed hydrocarbon accumulation model and the exploration activities in recent years in the Termit superimposed marine–continental rift basin, an additional effective exploration area of about 2500 km2has been confirmed in the east of the basin. It is believed that potential domains such as Sokor 1, Donga and Upper Cretaceous lithologic traps in the southeast of the basin are key expected targets for exploration and frontier evaluation in futu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IGER Termit basin superimposed marine-continental rift Upper Cretaceous Donga Formation Paleogene Sokor 1 Formation tectonic evolution SOURCE-SINK hydrocarbon accumulation exploration direction
下载PDF
智慧道路交通城市级云平台构建
7
作者 袁胜强 黄俊炫 《城市道桥与防洪》 2023年第3期1-4,19,M0004,共6页
分析了国内智慧道路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建设需求,认为构建智慧道路交通城市级云平台是建设智慧道路的关键。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智慧道路交通城市级云平台的总体方案架构、软件功能模块和运营管理模式。通过运用数字孪生、CIM(城市信息模型... 分析了国内智慧道路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建设需求,认为构建智慧道路交通城市级云平台是建设智慧道路的关键。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智慧道路交通城市级云平台的总体方案架构、软件功能模块和运营管理模式。通过运用数字孪生、CIM(城市信息模型)、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等先进数字技术,建设城市级数据中心,实施软硬件一体化集成,开发部署城市级云控平台,对城市路网及沿线设施进行全要素数字孪生,实现设施管养、交通管控、应急决策业务应用的数字化赋能,最终构建面向未来的智慧道路交通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慧道路交通 城市级 云平台 设施管养 交通管控 应急决策 建设运营
下载PDF
中西非裂谷盆地白垩系两类优质烃源岩发育模式 被引量:19
8
作者 程顶胜 窦立荣 +6 位作者 张光亚 刘邦 宋换新 刘计国 毛凤军 袁圣强 胡瑛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3449-3460,共12页
中西非裂谷系位于非洲中部,主要为沿中非剪切断裂带分布的被动裂谷盆地,进一步划分为中非裂谷系和西非裂谷系。针对国内外对勘探程度极低的中西非裂谷盆地白垩系优质烃源岩展布、发育机理及油气成藏模式认识薄弱的现状,笔者在开展大量... 中西非裂谷系位于非洲中部,主要为沿中非剪切断裂带分布的被动裂谷盆地,进一步划分为中非裂谷系和西非裂谷系。针对国内外对勘探程度极低的中西非裂谷盆地白垩系优质烃源岩展布、发育机理及油气成藏模式认识薄弱的现状,笔者在开展大量中西非裂谷盆地上、下白垩统两类烃源岩样品的主微量元素等地球化学分析的基础上,从含油气盆地构造、烃源岩发育古环境、古气候、古生产力和有机质保存条件等分析出发,剖析了不同类型含油气盆地优质烃源岩发育主控因素,分别建立了中、西非裂谷系低勘探程度含油气盆地下白垩统、上白垩统优质烃源岩的发育模式:中非裂谷盆地(Bongor、Muglad、Melut盆地)下白垩统裂陷期快速沉降、温暖湿润气候条件下,勃发的水生有机质(藻类)控制的深水湖相优质烃源岩"生产力"单因素发育模式;西非裂谷盆地(Termit盆地)上白垩统拗陷期海侵、炎热潮湿气候条件下,陆源有机质输入为主,优越的保存条件(偏咸水体)优质海相烃源岩"生产力+保存条件"双因素控制的发育模式。从而进一步锁定富油气凹陷和主力成藏组合,有效指导含油气盆地内选区选带,助推油气规模储量发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非裂谷盆地 西非裂谷盆地 白垩系 优质烃源岩 发育模式
下载PDF
尼日尔Termit盆地上白垩统储层岩石学特征及控制因素分析 被引量:9
9
作者 毛凤军 刘邦 +5 位作者 刘计国 姜虹 袁圣强 郑凤云 李早红 王玉华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257-1268,共12页
本文对尼日尔Termit盆地17口井218个井壁取芯样品开展普通薄片、阴极发光、X衍射、扫描电镜及重矿物分析,研究上白垩统储层的岩石学特征,并探讨其控制因素。实验分析结果表明,Termit盆地上白垩统储层的岩石类型主要为石英砂岩,成分成熟... 本文对尼日尔Termit盆地17口井218个井壁取芯样品开展普通薄片、阴极发光、X衍射、扫描电镜及重矿物分析,研究上白垩统储层的岩石学特征,并探讨其控制因素。实验分析结果表明,Termit盆地上白垩统储层的岩石类型主要为石英砂岩,成分成熟度高,以石英为主,含量达86%以上,钾长石、方解石及斜长石等含少量,占比约5%,这种岩石类型对原生孔隙的保存比较有利;填隙物主要为粘土杂基,含量为7%左右,矿物成分以高岭石为主,利于对晶间孔的保留;岩石中发育硅质、方解石和铁质等胶结类型,胶结物的含量占比较小,对储层的破坏作用不大;重矿物类型为磁铁矿、赤铁矿、锆石、磷灰石,推测物源区的母岩类型主要为花岗岩;以细粒结构和少量的不等粒结构为主,分选中等-差,磨圆度一般为次棱角-次圆状,磨圆差。与国内石英砂岩沉积于高能的滨浅海环境不同,研究区石英砂岩成分成熟度高,但分选程度和磨圆度较低,一方面反映了物源区母岩富含石英,同时也反映了这种石英砂岩沉积于近源的河流-三角洲环境。影响研究区上白垩统储层物性的主要因素是岩石类型及成岩作用,由于储层的岩石类型为石英砂岩,压实作用对储层的破坏作用较一般岩石类型偏小。砂岩埋深小于2500m时,主要发育原生孔隙,面孔率大于15%。溶蚀作用对本区储层产生一定的影响,最常见的为长石的溶蚀,溶蚀作用形成粒内溶孔和粒间溶孔,还会扩大原生孔隙形成混合孔,改善了砂岩的储集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白垩统 岩石学特征 控制因素 Termit盆地 西非裂谷系
下载PDF
中国油公司海外油气勘探进展和发展对策 被引量:29
10
作者 窦立荣 袁圣强 刘小兵 《中国石油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10,共10页
1993年,中国油公司开启了“走出去”的步伐,29年来油气勘探开发活动遍布全球,涉及陆上、深水、常规和非常规等领域,成为国际油气行业重要力量。跨国油气勘探开发可分为探索发展、快速发展、规模发展和优化调整4个阶段,在中国油气对外依... 1993年,中国油公司开启了“走出去”的步伐,29年来油气勘探开发活动遍布全球,涉及陆上、深水、常规和非常规等领域,成为国际油气行业重要力量。跨国油气勘探开发可分为探索发展、快速发展、规模发展和优化调整4个阶段,在中国油气对外依存度不断攀升的背景下成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重要途径。2020年三大油公司年度海外权益油气产量合计达1.67×10^(8)t油当量。在“双碳”和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双目标下,在海外获取更多油气资源仍然是重要任务,但面临地缘政治、勘探区块萎缩、剩余储量不足、年产能自然递减快、资产优化难度大等一系列挑战。在对标国际石油公司后,提出快速建成规模产区、加大新项目特别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获取力度、稳妥评价和慎入非常规项目、加大处置边际资产等对策,推进海外油气勘探业务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油公司 跨国油气合作 勘探开发 “一带一路” 发展对策
下载PDF
西非裂谷系Termit盆地白垩系砂岩成岩作用及有利储层发育区预测 被引量:6
11
作者 毛凤军 刘计国 +6 位作者 姜虹 袁圣强 李早红 郑凤云 陈忠民 程顶胜 王玉华 《中国石油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86-94,共9页
成岩作用在沉积岩形成演化过程中占有重要位置。由于不同盆地沉积及构造演化的差异性,导致其成岩作用也有不同的特点。以样品实验分析为基础,开展尼日尔Termit盆地白垩系砂岩成岩作用研究,明确了该盆地白垩系砂岩成岩作用的主要类型及... 成岩作用在沉积岩形成演化过程中占有重要位置。由于不同盆地沉积及构造演化的差异性,导致其成岩作用也有不同的特点。以样品实验分析为基础,开展尼日尔Termit盆地白垩系砂岩成岩作用研究,明确了该盆地白垩系砂岩成岩作用的主要类型及其对储层的影响;根据成岩现象、黏土矿物特征与变化规律、包裹体均一温度等多个方面对该盆地白垩系砂岩储层进行成岩阶段划分,认为研究区白垩系砂岩大多处于中成岩A阶段,埋藏较浅的砂岩处于早成岩B阶段。Termit盆地白垩系砂岩的岩石类型是影响成岩作用的一个重要因素,由于该盆地白垩系砂岩以石英砂岩为主,石英颗粒的强支撑作用减弱了压实作用对储层的破坏,原生粒间孔是最为发育的孔隙类型,此外还发育少量粒内孔隙、粒间溶孔等孔隙。Termit盆地不同区带白垩系砂岩储层的发育具有一定的差异,Fana低凸起和Yogou斜坡储层相对较发育,储层物性好;Soudana隆起带和Dinga断阶储层物性差。Fana低凸起具有很好的勘探潜力,从钻探结果中也得到了证实,是后续白垩系勘探的重点区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ermit盆地 白垩系 砂岩 成岩作用
下载PDF
叠合裂谷盆地风险勘探案例剖析——以尼日尔Termit盆地Agadem/Bilma/Tenere区块为例 被引量:3
12
作者 袁圣强 翟光华 +6 位作者 毛凤军 肖坤叶 郑凤云 何伶 程顶胜 李早红 姜虹 《中国石油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63-74,共12页
Esso等多家国际油公司在尼日尔Termit盆地勘探36年,未获商业开发储量规模而退出。中国石油通过技术评价和商务一体化结合,于2003年进入Termit盆地,制定“分步走”勘探策略,一方面在盆地已有发现的西部进行滚动勘探落实储量,另一方面通... Esso等多家国际油公司在尼日尔Termit盆地勘探36年,未获商业开发储量规模而退出。中国石油通过技术评价和商务一体化结合,于2003年进入Termit盆地,制定“分步走”勘探策略,一方面在盆地已有发现的西部进行滚动勘探落实储量,另一方面通过攻关核心地质问题,明确主力含油气层系和勘探方向。研究认为:(1)Termit盆地为发育两期裂谷和两期坳陷的叠合裂谷盆地,且在晚白垩世遭受海侵,与中西非地区其他陆相裂谷盆地有所差异;(2)古近系下部砂泥岩互层与上部区域性泥岩构成主力储盖组合;(3)建立了海陆叠合裂谷油气成藏模式,指导发现了4个亿吨级油田群,勘探获得巨大成功,成为海外自主勘探的又一典型成功案例。形成3个启示:(1)技术评价和商务一体化运作是尼日尔区块获取的重要原因;(2)陆相裂谷石油地质理论和技术的成功应用是Termit盆地勘探成功的前提;(3)建立Termit盆地成藏模式是勘探获得重大突破的主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叠合裂谷 尼日尔 Termit盆地 风险勘探 案例分析 自主勘探
下载PDF
Muglad盆地Sufyan凹陷下白垩统AG组2段沉积特征与成因模式 被引量:3
13
作者 袁圣强 史卜庆 +5 位作者 客伟利 袁选俊 於拥军 潘春孚 邹荃 贺金胜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213-1224,共12页
下白垩统AG组2段(后简称AG2段)是苏丹Muglad盆地Sufyan凹陷的主力烃源岩和最重要的含油层系。本文基于岩石学、测井相、地震相和地震属性研究,对Sufyan凹陷下白垩统AG2段沉积体系进行精细研究,结合其沉积期构造特征、古地貌特征、古气... 下白垩统AG组2段(后简称AG2段)是苏丹Muglad盆地Sufyan凹陷的主力烃源岩和最重要的含油层系。本文基于岩石学、测井相、地震相和地震属性研究,对Sufyan凹陷下白垩统AG2段沉积体系进行精细研究,结合其沉积期构造特征、古地貌特征、古气候环境及内物源和外物源发育特征,建立了其断陷期沉积模式。Sufyan凹陷AG组断陷初期为双断模式,南北两侧高陡断层发育规模相当,随着盆地的演化和湖平面的变化,到AG2段进入高水位期,凹陷北部逐渐演变为缓坡沉积环境,南部仍然为陡坡沉积环境。凹陷北部为Babanusa凸起和中非走滑带,为Muglad盆地的盆外物源,凹陷南部以Tomat凸起与Nugara凹陷分割,发育内物源。从钻井和岩心资料来看,凹陷北部以分选较好、细粒沉积为主,在断层下降盘发现中粗粒重力流沉积,反映了北部物源长距离搬运和长期供应的特点,据此建立了断陷后期AG2段北部曲流河三角洲沉积模式,北部物源为主力物源区;南部临近凹陷断裂带钻井揭示其发育较高砂地比的细粒沉积,显示物源供给的周期性和近源性,研究认为发育辨状河三角洲,沉积模式类似于扇三角洲,总体物源供给能力较弱,具有近源水下搬运特征。南部物源和西部物源一起,构成凹陷的次物源。本文综合编制了Sufyan凹陷AG2段沉积期的两期沉积相图,建立了立体沉积模式,认为盆地优质储层应以凹陷中部近烃源岩的区带为目标进行寻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丹 裂谷盆地 Muglad盆地 Sufyan凹陷 下白垩统 AG组 沉积体系 成因模式
下载PDF
西非裂谷系Termit裂谷盆地地质结构及成因机制 被引量:3
14
作者 王涛 袁圣强 +4 位作者 李传新 毛凤军 庞思晨 姜虹 郑凤云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157-1167,共11页
基于地震和钻井资料,利用地震剖面解析与平衡剖面恢复等方法,对西非裂谷系Termit裂谷盆地的地质结构与运动学过程开展研究,探讨其成因机制。研究认为:①Termit盆地整体为狭长裂谷,以伸展构造为主,兼有伸展走滑及挤压性构造;平面上表现... 基于地震和钻井资料,利用地震剖面解析与平衡剖面恢复等方法,对西非裂谷系Termit裂谷盆地的地质结构与运动学过程开展研究,探讨其成因机制。研究认为:①Termit盆地整体为狭长裂谷,以伸展构造为主,兼有伸展走滑及挤压性构造;平面上表现为“南宽北窄,向南撒开”结构,自北向南由地堑向半地堑逐渐过渡;北部发育边界断裂控制的地堑,南部以断超式半地堑为特征。纵向上,该盆地可以划分出5套地质构造层:以发育先存断裂为特征的前白垩系基底、下白垩统裂陷层、上白垩统坳陷层、古近系裂陷层和新近系-第四系后裂谷期坳陷层。②Termit盆地的形成受控于泛非构造基底;早白垩世受南大西洋张裂影响,基底的泛非构造薄弱带活化,Termit盆地发育裂陷Ⅰ期,形成盆地雏形;晚白垩世活动性减弱,以坳陷为主;古近纪主要受新特提斯洋俯冲汇聚的远程效应影响,Termit盆地发生强烈构造分异,发育裂陷Ⅱ期,形成近南北向系列断裂,逐渐形成现今隆坳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非裂谷系 Termit盆地 白垩纪 裂谷盆地 盆地地质结构 成因机制 尼日尔
下载PDF
城市快速路建设时机的决策模型与准则 被引量:9
15
作者 袁胜强 曾小清 +1 位作者 张伟略 盖松雪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294-1301,共8页
提出了城市快速路建设时机包括首条快速路建设启动时机和快速路网建设时序安排两方面,指出城市快速路建设时机存在缺少科学决策依据的问题.在总结国内典型城市快速路建设时机安排经验的基础上,分析了城市首条快速路建设启动时机的影响因... 提出了城市快速路建设时机包括首条快速路建设启动时机和快速路网建设时序安排两方面,指出城市快速路建设时机存在缺少科学决策依据的问题.在总结国内典型城市快速路建设时机安排经验的基础上,分析了城市首条快速路建设启动时机的影响因素,提出了基于经济总量、人口规模、城市面积、机动车保有量等指标的启动时机因素模型和相应决策准则;分析了快速路网建设时序安排的影响因素,将各影响因素标度量化后,建立了基于土地开发(更新)、功能影响、交通需求、工程实施条件、建设资金等指标的快速路网建设时序迫切度模型,并提出相应决策准则.最后,以嘉兴市为例说明模型和相应决策准则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快速路建设 启动时机 因素模型 建设时序 迫切度模型
下载PDF
日本轨道交通导引设施设计及启示 被引量:3
16
作者 陈圆佳 李朝阳 +2 位作者 汪涛 张毅 袁胜强 《规划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84-90,共7页
日本轨道交通以高效、便捷、舒适而著称,现已成为展现日本城市文明和国际化程度的窗口。日本轨道交通车站通过设置充分满足乘客出行需求的导引设施,提升运营服务效率。文章通过梳理日本轨道交通车站导引设施标准的演变历程,分析导引设... 日本轨道交通以高效、便捷、舒适而著称,现已成为展现日本城市文明和国际化程度的窗口。日本轨道交通车站通过设置充分满足乘客出行需求的导引设施,提升运营服务效率。文章通过梳理日本轨道交通车站导引设施标准的演变历程,分析导引设施在总体布局、系统设计的特点,提取适用于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导引设施设计和建造的关键要素,以期使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充分发挥高效、快速、舒适的优点,充分发掘轨道交通在城市交通中的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轨道交通 导引设施 日本
下载PDF
日本大阪轨道交通系统简析及启示 被引量:3
17
作者 张临辉 韦权伦 +2 位作者 袁胜强 李朝阳 张毅 《都市快轨交通》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35-141,共7页
简析日本大阪轨道交通在线网结构、服务特征和运营组织方面的经验。日本大阪轨道交通系统由新干线、JR铁路、私营铁路、地铁和新交通5个层次组成,不同层次的轨道交通具有不同的服务和技术特征。新干线服务都市圈对外城际交通需求;JR铁... 简析日本大阪轨道交通在线网结构、服务特征和运营组织方面的经验。日本大阪轨道交通系统由新干线、JR铁路、私营铁路、地铁和新交通5个层次组成,不同层次的轨道交通具有不同的服务和技术特征。新干线服务都市圈对外城际交通需求;JR铁路和私营铁路服务都市圈内市郊通勤需求,一般采用多交路组织和跨线运营模式,运营班次根据需求有特急、快速、普通等多种类型;地铁服务大阪市内部的交通出行,平均站距在0.6~1.2 km之间,而且还具有强大的运力提升空间;JR铁路、私营铁路和地铁间可实现直通运营;大阪中运量新交通主要起到衔接补充地铁、JR铁路和私营铁路的作用。最后借鉴大阪轨道交通的经验,提出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在新一轮发展过程中急需进行规划、设计、建设、运营、管理等环节的创新,以期切实落实公交优先,破解大城市交通发展困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轨道交通 JR铁路 直通运营 大阪
下载PDF
城市地下互通立交通行能力计算 被引量:3
18
作者 袁胜强 景啸 史程祥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36-242,共7页
提出了基于期望车头时距的通行能力模型。根据城市地下互通立交特点,计算城市地下互通立交主线路段通行能力、匝道路段通行能力、匝道合流区及分流区通行能力,并给出推荐值。最后,通过实测数据验证了该模型的正确性。结果表明:地下互通... 提出了基于期望车头时距的通行能力模型。根据城市地下互通立交特点,计算城市地下互通立交主线路段通行能力、匝道路段通行能力、匝道合流区及分流区通行能力,并给出推荐值。最后,通过实测数据验证了该模型的正确性。结果表明:地下互通立交各部分通行能力均比地上互通立交有所折减,主线路段折减8%~11%(高速区间折减均接近10%),匝道路段折减约14%,匝道合流区折减约10%,匝道分流区折减约1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行能力 城市地下互通立交 车头时距 主线路段 匝道路段 匝道合流区 匝道分流区
下载PDF
智慧城市云平台构建研究 被引量:8
19
作者 袁胜强 胡程 欧阳君涛 《土木建筑工程信息技术》 2018年第1期22-26,共5页
分析了国内智慧城市建设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智慧城市云平台的构架,论述了智慧城市云平台建设目标、实施步骤及建设运营模式,剖析了智慧城市云平台的产业链。
关键词 智慧城市 云平台构架 建设运营模式 产业链
下载PDF
高密度人居环境下城市化社区公共服务设施构建——以新加坡组屋区为分析蓝本 被引量:1
20
作者 张毅 袁胜强 李朝阳 《上海城市管理》 2019年第3期62-65,共4页
居住是城市的基本职能,社区建设水平直接体现着城市社会、经济、文化发展水平。新加坡组屋历经50多年的演变和发展,已经成为高密度人居环境下城市化社区建设的典范。通过解析新加坡组屋公共服务设施规划、设计、建设的发展过程和典型特... 居住是城市的基本职能,社区建设水平直接体现着城市社会、经济、文化发展水平。新加坡组屋历经50多年的演变和发展,已经成为高密度人居环境下城市化社区建设的典范。通过解析新加坡组屋公共服务设施规划、设计、建设的发展过程和典型特征,针对我国城市化社区的发展现状和居民需求的发展趋势,从公共服务设施布局、综合交通系统构建和无障碍设施设计三个方面总结新加坡社区公共服务规划设计的先进经验,以期为我国城市化社区公共服务设施的规划、建设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化社区 公共服务设施 组屋 新加坡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