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流域沉积物氮磷形态的生态风险评价——以沙溪流域为例 被引量:9
1
作者 叶宏萌 杨浩 +3 位作者 袁旭音 曾榕平 吴孟兰 王红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3471-3479,共9页
本文通过分析沙溪流域沉积物基本理化性质及氮磷形态的赋存特征,并运用单因子指数法与生物有效系数法评价氮磷元素的生态风险,揭示了沙溪流域沉积物氮磷含量的空间变化与环境意义.研究结果表明,沙溪流域沉积物总有机碳(TOC)、总氮(TN)... 本文通过分析沙溪流域沉积物基本理化性质及氮磷形态的赋存特征,并运用单因子指数法与生物有效系数法评价氮磷元素的生态风险,揭示了沙溪流域沉积物氮磷含量的空间变化与环境意义.研究结果表明,沙溪流域沉积物总有机碳(TOC)、总氮(TN)和总磷(TP)的含量范围分别为1.11%—2.37%、812.51—2038.29 mg·kg^(-1)、249.87—722.60 mg·kg^(-1),且下游河段较上、中游河段高;沉积物不同形态组分分布规律为有机硫化物结合态氮(SOEF-N)>铁锰氧化态氮(SAEF-N)>弱酸浸取态氮(WAEF-N)>离子交换态氮(IEF-N),不同无机磷形态含量大小顺序主要为金属氧化物结合态磷(NaOH-P)>钙结合态磷(HCl-P)>还原态磷(BD-P)>弱吸附态磷(NH_(4)Cl-P),且下游生物有效态磷(BAP=NH_(4)Cl-P+BD-P+NaOH-P)的浓度高于上、中游河段,磷释放的风险最大.单因子污染指数评价结果表明,氮存在轻度至重度的污染,并以中度污染为主,磷以轻度和中度污染为主;而生物有效指数法的评价结果显示氮以轻度污染为主,磷以清洁和轻度污染为主.考虑到研究区的环境状况特征,基于总量和形态综合评价的氮磷生物有效指数法可以更好地表征沉积物中氮磷的空间变化和生态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磷形态 沉积物 生态风险 沙溪流域 福建
下载PDF
闽北建溪流域表层沉积物营养元素分布特征及生态风险评价 被引量:9
2
作者 叶宏萌 袁旭音 +2 位作者 李国平 万杰 徐健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2481-2488,共8页
为了解闽江上游流域沉积物环境的现状,本文研究闽北建溪流域表层沉积物中营养元素的分布特征及生态风险,描述了表层沉积物中有机碳(TOC)、总氮(TN)和总磷(TP)的含量分布,运用单因子指数法进行生态风险评价,并分析碳、氮、磷的比例,阐述... 为了解闽江上游流域沉积物环境的现状,本文研究闽北建溪流域表层沉积物中营养元素的分布特征及生态风险,描述了表层沉积物中有机碳(TOC)、总氮(TN)和总磷(TP)的含量分布,运用单因子指数法进行生态风险评价,并分析碳、氮、磷的比例,阐述其相关关系及其环境意义.结果表明,沉积物中TOC、TN和TP的含量均值分别为3.05%、1858.05 mg·kg^(-1)和624.68 mg·kg^(-1),对多数底栖生物处于安全范围; TOC的单因子污染指数范围为2.0—5.8,TN污染指数范围为2.3—4.4,TP指数范围则为0.4—1.7,具有潜在的生态风险;沉积物营养元素比值中TOC/TN均值为16.9,TOC/TP均值为53.7,TN/TP均值为3.2,表明建溪流域沉积物营养元素受内、外源共同输入影响,且以外源作用为主导,其中林地营养物质输出是沉积物营养累积的主要原因之一.总体而言,建溪流域沉积物TN的生态风险较高且主要受流域面源排放影响,TOC与TP的生态风险较低.因此,应着重加强流域氮素面源污染调查并对重点污染源加以严控,减轻流域总氮的生态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营养元素 表层沉积物 生态风险 建溪流域 闽江上游
下载PDF
太湖西部流域滨岸带土壤磷形态空间分布与影响因素比较 被引量:2
3
作者 于辉辉 袁旭音 +3 位作者 韩磊 周睿 章琪 唐豆豆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537-546,共10页
为了揭示不同流域滨岸带的生态功能,于2015年夏季采集太湖西部苕溪流域和天目湖流域不同滨岸带(林地、耕地、草地、荒地)土壤,利用连续顺序提取法获得无机磷形态,分析土壤磷形态的空间分布特征、影响因素以及土壤磷形态与地下水中TDP(... 为了揭示不同流域滨岸带的生态功能,于2015年夏季采集太湖西部苕溪流域和天目湖流域不同滨岸带(林地、耕地、草地、荒地)土壤,利用连续顺序提取法获得无机磷形态,分析土壤磷形态的空间分布特征、影响因素以及土壤磷形态与地下水中TDP(总溶解性磷)的联系.结果表明:苕溪滨岸带的磷形态含量总体上高于天目湖滨岸带,但组成方面有所差异.滨岸带土壤的NH_4Cl-P(弱吸附态磷)、BD-P(还原态磷)、Na OH-P(金属氧化物结合态磷)含量随土壤深度的增加而降低,HCl-P(钙结合态磷)含量随土壤深度的增加而增加,耕地表现得最为明显.从高地到滨水带,草地和荒地的磷形态含量有略微增加的趋势,而林地和耕地的磷形态含量均降低,耕地同样表现得最为明显.苕溪滨岸带磷形态含量的水平变幅大于天目湖滨岸带.相关性分析表明,土壤NaOH-P对地下水中TDP的贡献较大,有机质、黏土矿物和碳酸盐对磷形态有明显的影响;苕溪滨岸带土壤性质对其磷形态的影响较弱,而天目湖滨岸带比较明显.因此,苕溪和天目湖流域不同滨岸带土壤磷形态的空间分布存在差异,影响因素也不同;土壤磷形态与地下水中TDP有明显关系,尤其是NaOH-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磷形态 空间分布 滨岸带 太湖西部流域
下载PDF
小清河滨岸带土壤碳氮变化及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韩磊 庄涛 +5 位作者 周慧华 袁旭音 朱海 韩年 杨新明 李洁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28-34,共7页
为探究小清河滨岸带土壤中碳氮组分的空间变化规律,分析小清河流域土壤碳氮组分对河流的影响,该文采集小清河不同类型滨岸带(林地、草地、荒地、林草混合)的土样,测定其基本理化性质及总有机碳、溶解性有机碳、微生物生物量碳、总氮、... 为探究小清河滨岸带土壤中碳氮组分的空间变化规律,分析小清河流域土壤碳氮组分对河流的影响,该文采集小清河不同类型滨岸带(林地、草地、荒地、林草混合)的土样,测定其基本理化性质及总有机碳、溶解性有机碳、微生物生物量碳、总氮、硝氮、氨氮。研究结果显示,发现碳氮不同形态的空间分布规律总体均表现为从水滨到高地逐渐递减,经冗余分析发现,不同时期不同形态的碳氮与土壤基本理化性质、常量元素等关系密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滨岸带 碳氮形态 土地利用方式 空间变化
下载PDF
洪泽湖入湖河流沉积物有机磷分布特征及外源输入对其形态转化的影响 被引量:16
5
作者 韩年 袁旭音 +3 位作者 周慧华 朱海 熊玉婷 陈耀祖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665-675,共11页
为探究洪泽湖入湖河流沉积物有机磷的空间分布及外源输入对其形态转化的影响,本文利用Ivanoff法开展有机磷形态特征研究,并通过实验室添加常见外源有机质和铁离子,深入探讨外源物质对沉积物有机磷形态变化的长期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洪泽... 为探究洪泽湖入湖河流沉积物有机磷的空间分布及外源输入对其形态转化的影响,本文利用Ivanoff法开展有机磷形态特征研究,并通过实验室添加常见外源有机质和铁离子,深入探讨外源物质对沉积物有机磷形态变化的长期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洪泽湖入湖河流沉积物有机磷含量范围为34.8~398.6 mg/kg,占总磷的7.7%~36.9%,其中非活性有机磷(NOP)>中活性有机磷(MLOP)>活性有机磷(LOP).濉河沉积物LOP平均占比为19.4%,高于其他河流,而成子河NOP平均占比最高,为56.41%,表明有机磷的空间分布不均匀.总体而言,安河和濉河沉积物中总氮、总磷和有机磷含量显著高于成子河和淮河,显示前两条河流有较高的污染水平.冗余分析表明河流沉积物有机磷形态明显受到其理化性质影响,而不同污染程度沉积物的影响因素有所不同.外源物质添加能够活化沉积物的有机磷,促使NOP向LOP和MLOP转化,有机质输入引起的沉积物有机磷形态变化要大于铁元素输入,而外源物质输入对污染较重河流沉积物的有机磷转化作用更为显著.因此,减少入湖河流周边的外源污染排放是减少湖泊生物可利用磷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物 有机磷 空间分布 形态转化 洪泽湖
下载PDF
不同滨岸带土壤反硝化潜力及影响因子
6
作者 韩磊 庄涛 +3 位作者 杨新明 袁旭音 韩年 李洁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1539-1547,共9页
以太湖西部3个中小流域为研究区,于2017年7月15日—20日,采集各流域内3种典型滨岸带表层(0—20 cm)土壤,测定土壤理化性质和反硝化潜力,探讨不同流域滨岸带土壤反硝化潜力的差异和变化规律,并确定土壤反硝化潜力的主要影响因子.研究结... 以太湖西部3个中小流域为研究区,于2017年7月15日—20日,采集各流域内3种典型滨岸带表层(0—20 cm)土壤,测定土壤理化性质和反硝化潜力,探讨不同流域滨岸带土壤反硝化潜力的差异和变化规律,并确定土壤反硝化潜力的主要影响因子.研究结果表明,各流域土壤反硝化潜力存在明显差异,天目湖流域、合溪流域和苕溪流域土壤反硝化潜力分别为0.294±0.226 (μg N (N2O)·(g·h)-1)、0.542±0.327 (μg N (N2O)·(g·h)-1)和0.821±0.494 (μg N (N2O)·(g·h)-1),总体表现为城镇化程度越高,土壤反硝化潜力越大.在相同流域内,林地滨岸带土壤反硝化潜力最大,其次为草地滨岸带和荒地滨岸带.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土壤反硝化潜力与土壤含水率、硝态氮含量、有机质含量和微生物碳含量都显著正相关(n=54,P<0.01).结合回归分析,表明土壤含水率、硝态氮含量和微生物量碳含量是苕溪流域滨岸带土壤反硝化潜力的主要影响因子;土壤有机质含量和硝态氮含量分别是合溪和天目湖流域滨岸带土壤反硝化潜力的主要影响因子.综上,滨岸带土壤反硝化潜力与人类活动强弱有密切联系,其主要影响因子在不同城镇化背景下的流域间也各不相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反硝化潜力 滨岸带 影响因子 太湖流域
下载PDF
Speciation and potential remobilization of heavy metals in sediments of the Taihu Lake, China 被引量:2
7
作者 yuan xuyin DENG Xu +1 位作者 SHEN Zhiyong GAO Yun 《Chinese Journal Of Geochemistry》 EI CAS 2007年第4期384-393,共10页
The species of Cu, Pb, Zn, Cd and Cr in sediments of the Taihu Lake, China, have been analyzed using the sequential chemical extraction method. Variations in the chemical fractions of these metals and their geographic... The species of Cu, Pb, Zn, Cd and Cr in sediments of the Taihu Lake, China, have been analyzed using the sequential chemical extraction method. Variations in the chemical fractions of these metals and their geographic distributions have also been studied. For all five metals, the residual fraction is highest but the exchangeable fraction is lowest among all the fractions. Compared to other metals, Cd has the highest percentage in the exchangeable fraction, and Cr is associated mainly with the residual fraction. Cu in the organic fraction and Pb in the Fe-Mn fraction are the important species, whereas the lowest percentages are found for Cd in the organic fraction, Cu in the Fe-Mn oxide fraction and Pb in the carbonate fraction. With respect to spatial differences, the total contents in the non-residual fractions of the metals in bay sediments are found to be higher than those in other sediments. The fractions of Cd, Cu and Cr showed significant variations in different regions. The fractions of Pb and Zn, however, did not show significant variations in spatial distribution, suggesting different amounts and different paths of anthropogenic input for the metals. Comparisons of the metal speciation indicated that Cd might be the most bioavailable metal, followed by Pb.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金属 沉积物 物种形成 太湖 中国
下载PDF
农业非点源氮磷流失风险评估的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叶宏萌 袁旭音 林皓 《武夷学院学报》 2019年第9期22-27,共6页
农业非点源氮磷流失已经成为我国水体富营养化的最主要污染源,具有显著的时空差异性。首先介绍农业非点源污染的定义、产生原因和特点,并针对农业非点源导致的氮磷流失风险进行介绍,包括风险评估方法(辨识空间差异)和时间差异性的研究... 农业非点源氮磷流失已经成为我国水体富营养化的最主要污染源,具有显著的时空差异性。首先介绍农业非点源污染的定义、产生原因和特点,并针对农业非点源导致的氮磷流失风险进行介绍,包括风险评估方法(辨识空间差异)和时间差异性的研究。总结国内运用氮磷及综合污染指数评价法已较为普遍,但尚局限于关键源区的筛选,并多集中于农业小流域或者局部的林业区,缺乏关键期的筛选。因此,今后亟待结合不同水文期的差异加强氮磷及综合流失风险的时空差异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非点源 氮磷流失 风险评估 时空差异
下载PDF
基于在线开放课程的“环境监测”线上线下混合教学实践与思考 被引量:2
9
作者 胡磊 袁旭音 郭勇 《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 2020年第23期122-124,共3页
河海大学"环境监测"教学团队面向环境工程、环境科学等专业本科生建设了"环境监测"在线开放课程,团队录制了32个知识点的微视频,并配合丰富的阅读材料和测试题,重点剖析了水、气、土等环境介质的监测原理和技术。... 河海大学"环境监测"教学团队面向环境工程、环境科学等专业本科生建设了"环境监测"在线开放课程,团队录制了32个知识点的微视频,并配合丰富的阅读材料和测试题,重点剖析了水、气、土等环境介质的监测原理和技术。课程在河海大学课堂在线网站上连续运行了两年,并基于线上课程进行了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的探索,初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学生普遍反馈教学效果较好,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为培养符合新时代要求的本科生打下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监测 在线开放课程 教学实践 新时代
原文传递
Seasonal variations in the Sr-Nd isotopic compositions of suspended particulate matter in the lower Changjiang River:Provenance and erosion constraints 被引量:7
10
作者 MAO ChangPing CHEN Jun +2 位作者 yuan xuyin YANG ZhongFang JI JunFeng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SCIE EI CAS 2011年第22期2371-2378,共8页
Suspended particulate matter samples were collected monthly for more than 2 years in Nanjing,China to examine seasonal changes in the Sr-Nd isotopic compositions of the lower Changjiang River(CR).The results indicate ... Suspended particulate matter samples were collected monthly for more than 2 years in Nanjing,China to examine seasonal changes in the Sr-Nd isotopic compositions of the lower Changjiang River(CR).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87Sr/86Sr ratios of the samples ranges from 0.725352 to 0.738128,and the values ofεNd(0)ranges from-10.55 to-12.29.The Sr-Nd isotopic compositions show distinct seasonal variations.The samples had lower 87Sr/86Sr ratios and higherε Nd(0)values during the flood season than the dry seasons.The seasonal variations primarily reflect the controls of provenance rocks and erosion in different sub-catchments.The relative decrease in 87Sr/86Sr ratios and the increase inε Nd(0)values during the flood season may reflect an increasing in the mechanical erosion rate in the upper basin and the contribution of more sediment from the upper reaches.The end member values of 87Sr/86Sr andε Nd(0)of the samples were 0.728254 and?11.26,respectivel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位素组成 悬浮颗粒物 季节变化 侵蚀率 Sr Nd 长江 季节性变化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