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快速检测十足目虹彩病毒1 RPA-LFD方法的建立及初步应用
1
作者 袁雪梅 陈静 +5 位作者 黄雷 蔺凌云 潘晓艺 彭先启 焦锦彪 姚嘉赟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05-510,共6页
为建立一种高效、快速、简便的十足目虹彩病毒1(DIV1)检测方法,本研究以DIV1 ATPase基因为检测靶标,设计特异性引物和探针,采用方阵法优化反应温度和时间,结果显示,重组酶聚合酶扩增技术(RPA)最优反应温度为37℃,时间为15 min,结果观察... 为建立一种高效、快速、简便的十足目虹彩病毒1(DIV1)检测方法,本研究以DIV1 ATPase基因为检测靶标,设计特异性引物和探针,采用方阵法优化反应温度和时间,结果显示,重组酶聚合酶扩增技术(RPA)最优反应温度为37℃,时间为15 min,结果观察时间为5 min,检测过程总时长为20 min,初步建立了DIV1的重组酶聚合酶扩增技术结合侧向流试纸条方法(RPA-LFD)。提取其他7种常见虾类病原基因组与DIV1基因组,采用该方法检测,分析其特异性;构建重组质粒标准品p UC57-DIV1,10倍倍比稀释后采用该方法检测,分析其灵敏性;以3种不同浓度的重组质粒标准品为模板进行批间、批内重复性试验。结果显示,该方法能特异性检测DIV1,与虾类其他常见易感病原均无交叉反应;其对重组质粒标准品的检测限为1×10^(1)拷贝/μL;批内和批间重复性试验的检测结果均一致,重复性好。利用该方法与已发表的荧光定量PCR(qPCR)同时检测15份感染DIV1的罗氏沼虾样品及40份临床样品,结果显示,该方法的阳性检测率为69.09%(38/55),阴性率为30.91%(17/55),与q PCR检测结果一致,二者的阳性符合率、阴性符合率、总符合率均为100%。综上所述,本研究建立的RPA-LFD方法检测DIV1具有快速、简便、灵敏度高且特异性强的特点,且不需要精密昂贵的仪器设备,为基层实验室及现场检测提供了可行技术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酶聚合酶扩增 侧向流试纸条技术 十足目虹彩病毒I
下载PDF
基于肠道菌群探讨中西医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研究进展
2
作者 彭记棚 熊鸿 +6 位作者 罗丰 袁雪梅 杨孝余 周勇 申敏 马武开 姚血明 《风湿病与关节炎》 2024年第2期52-56,共5页
强直性脊柱炎属于脊柱关节炎的一种类型。现阶段的研究显示,强直性脊柱炎的发病和疾病进展与肠道菌群生态失调有关,中医药对强直性脊柱炎的治疗及肠道菌群干预具有不错的效果,运动和膳食结构也可通过调控肠道菌群改善肠道屏障功能、调... 强直性脊柱炎属于脊柱关节炎的一种类型。现阶段的研究显示,强直性脊柱炎的发病和疾病进展与肠道菌群生态失调有关,中医药对强直性脊柱炎的治疗及肠道菌群干预具有不错的效果,运动和膳食结构也可通过调控肠道菌群改善肠道屏障功能、调节肠道菌群稳态;此外,肠道菌群代谢组学可深入地表征疾病背后的致病机制,能够发现潜在的新生物标志物以用于强直性脊柱炎的诊治,靶向治疗也可调节肠道微生物群和肠道屏障功能。因此,肠道菌群作为治疗靶点备受关注,故基于肠道菌群综述中西医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相关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直性脊柱炎 肠道菌群 中西医治疗 代谢组学 靶向治疗 研究进展 综述
下载PDF
外泌体miRNA在类风湿关节炎中的发生、发展及临床价值
3
作者 袁雪梅 王秋燚 +5 位作者 罗丰 李春香 周勇 杨孝余 马武开 姚血明 《风湿病与关节炎》 2024年第9期43-46,共4页
类风湿关节炎是发病机制复杂,病因尚未完全阐明,目前尚无根治方法。近年来,外泌体在自身免疫性疾病中逐渐受到重视,研究发现外泌体携带的微小RNA(miRNA)在基因表达中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是细胞间物质、信号传递的重要媒介,不仅参与类风... 类风湿关节炎是发病机制复杂,病因尚未完全阐明,目前尚无根治方法。近年来,外泌体在自身免疫性疾病中逐渐受到重视,研究发现外泌体携带的微小RNA(miRNA)在基因表达中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是细胞间物质、信号传递的重要媒介,不仅参与类风湿关节炎的发生、发展,还可作为类风湿关节炎早期诊断的标志物及治疗后反应的评估,有望成为类风湿关节炎的诊断标志物。通过对外泌体miRNA对类风湿关节炎的相关认识进行探讨,希望为miRNA在类风湿关节炎中的发生、发展及潜在的临床价值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关节炎 外泌体 MIRNA 生物标志物
下载PDF
侗医特色熏蒸疗法对强直性脊柱炎的治疗探析
4
作者 周勇 杨孝余 +5 位作者 申敏 袁雪梅 罗丰 熊鸿 马武开 姚血明 《风湿病与关节炎》 2024年第1期50-53,共4页
侗医药来源于侗族人民的生活及医疗实践活动之中,其常用治疗方法简便,对生活中常见疾病疗效确切。强直性脊柱炎为临床中常见的风湿病之一,以腰背部疼痛为主要特征,属于侗医“腰痛”(给奎)或“腰腿痛”(啃奎霸刚)范畴。侗医药对治疗强直... 侗医药来源于侗族人民的生活及医疗实践活动之中,其常用治疗方法简便,对生活中常见疾病疗效确切。强直性脊柱炎为临床中常见的风湿病之一,以腰背部疼痛为主要特征,属于侗医“腰痛”(给奎)或“腰腿痛”(啃奎霸刚)范畴。侗医药对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具有独特的认识,其特有的熏蒸疗法就包括其中,随着时代的发展,这一疗法正变得日益丰富。通过查阅大量侗族医药古籍藏书,走访侗族民间医药人员,广泛收集现代侗医药文献及侗医药资料后,对侗医特色熏浴疗法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及常用方药等进行论述,为临床治疗强直性脊柱炎提供治疗新思路及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直性脊柱炎 侗医药 熏蒸疗法 侗医腰痛
下载PDF
循环水养殖系统中高毒力嗜水气单胞菌的鉴定与药敏试验 被引量:3
5
作者 焦锦彪 黄雷 +4 位作者 林锋 姚嘉赟 袁雪梅 苏胜齐 张海琪 《水生态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36-143,共8页
为探究中华鳖(Pelodiscus sinensis)循环水养殖过程中出现体表穿孔和溃疡的病因,对患病中华鳖的肝、脾、肺和肾等部位取样并进行病原菌分离及革兰氏染色,利用16S rRNA测序和生化鉴定相结合进行细菌鉴定,通过毒力基因PCR检测和人工回感... 为探究中华鳖(Pelodiscus sinensis)循环水养殖过程中出现体表穿孔和溃疡的病因,对患病中华鳖的肝、脾、肺和肾等部位取样并进行病原菌分离及革兰氏染色,利用16S rRNA测序和生化鉴定相结合进行细菌鉴定,通过毒力基因PCR检测和人工回感试验评估细菌的致病性,以纸片扩散法评估几种抗生素的抑菌效果,利用琼脂打孔法评估中药提取物的抑菌效果。结果显示,从病鳖的脏器中分离到一株优势菌AH0421,该菌为革兰氏阴性菌,菌体呈短杆状;菌株AH0421与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模式菌株ATCC 7966的16S r RNA序列相似性高达99.66%。菌株AH0421能利用葡萄糖、蔗糖和麦芽糖,具有O/129耐受性,其携带act、aerA、aha、ahh、ahp、ahpA、alt、ast、hlyA、lip、ompA毒力基因。回感试验出现与自然发病相似病症,菌株AH0421半致死浓度(LC_(50))为1.7×10^(6)CFU/mL。中药五味子提取物、诺氟沙星、多西环素、恩诺沙星、新霉素以及头孢克肟、头孢曲松等头孢类抗生素对该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研究表明,五味子和多数头孢类抗生素可作为治疗菌株AH0421感染的参考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嗜水气单胞菌 中华鳖 中草药 抗生素 循环水养殖
下载PDF
桑黄水提物对U14荷瘤小鼠的肿瘤抑制作用及对肠道菌群的影响
6
作者 袁雪梅 周瑞杰 +2 位作者 吴迪 杨焱 王华林 《武汉轻工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2期82-88,共7页
探讨不同浓度的桑黄水提物对U14荷瘤小鼠的肿瘤抑制作用及对肠道菌群的影响。昆明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桑黄水提物(SHWE)低剂量组、SHWE中剂量组、SHWE高剂量组,每组各12只。皮下移植构建U14宫颈癌荷瘤小鼠模型,SHWE组小鼠... 探讨不同浓度的桑黄水提物对U14荷瘤小鼠的肿瘤抑制作用及对肠道菌群的影响。昆明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桑黄水提物(SHWE)低剂量组、SHWE中剂量组、SHWE高剂量组,每组各12只。皮下移植构建U14宫颈癌荷瘤小鼠模型,SHWE组小鼠灌胃不同剂SHWE,1次/d,连续给药21 d。末次给药24 h后观察记录各组小鼠的体质量、检测肿瘤组织抑瘤率、肿瘤体积变化,计算生存率。采集小鼠肠道内容物,通过16srDNA扩增子测定肠道菌群含量。结果显示:SHWE具有很好的抗肿瘤作用,SHWE高、中、低剂量组的抑癌率分别为44.26%、67.54%和62.30%,并且毒副作用小,在中剂量的SHWE干预下小鼠整体状态更好,死亡率低,小鼠体质量和体重变化和空白组趋于一致;在SHWE的干预作用下,总的来看小鼠肠道菌群的丰度和多样性要高于模型组。研究显示,在U14宫颈癌荷瘤小鼠模型中,SHWE具有很好的抗肿瘤作用并能通过改变肠道菌群的构成来影响肿瘤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桑黄水提物 宫颈癌 荷瘤小鼠 抑瘤作用 肠道菌群
下载PDF
基于文献分析探讨强直性脊柱炎中医证型及证素分布 被引量:2
7
作者 彭记棚 熊鸿 +6 位作者 罗丰 袁雪梅 杨孝余 周勇 申敏 马武开 姚血明 《风湿病与关节炎》 2023年第7期6-10,共5页
目的:基于文献分析探讨我国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中医证型及证素分布规律。方法:检索中国知网2014年2月至2023年2月有关强直性脊柱炎的中医临床研究文献,筛选文献后,通过Excel软件对文献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纳入12篇文献,涉及强直... 目的:基于文献分析探讨我国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中医证型及证素分布规律。方法:检索中国知网2014年2月至2023年2月有关强直性脊柱炎的中医临床研究文献,筛选文献后,通过Excel软件对文献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纳入12篇文献,涉及强直性脊柱炎患者1871例,分布于多个省(市)。中医证型主要为湿热痹阻证(23.89%)、肾虚督寒证(22.29%)和肝肾不足证(20.58%)3种,共包括1249例患者,占总病例数的66.76%。病位证素频次最高的是肾、督脉和肝,占病位证素总量的97.99%;病性证素中,虚、湿、寒、热和瘀5种证素共占总病性证素的92.35%。病位证素出现频率由高到低依次为肾、督脉、肝、胆、肢节、肺、脾;病性证素出现频率前5位由高到低依次为虚、湿、寒、热、瘀。结论:强直性脊柱炎中医证候分型标准尚未统一,并且存在一定的地域差异。研究结果所揭示的证型和证素分布规律对强直性脊柱炎的中医证型标准化有一定促进作用,能够为中医辨证施治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直性脊柱炎 中医证型 病位 病性 分布规律 文献研究
下载PDF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与药源性胃黏膜损伤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8
作者 袁雪梅 熊鸿 +3 位作者 罗丰 李春香 马武开 姚血明 《风湿病与关节炎》 2023年第5期6-11,共6页
目的:利用生物信息学分析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与药源性胃黏膜损伤的关系。方法:通过GeneCards、OMIM、TTD、pharmGKB、drugbank数据库检索“rheumatoid arthritis”“drug induce gastric mucosal injury”,获取类风湿关节炎及药源性胃黏... 目的:利用生物信息学分析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与药源性胃黏膜损伤的关系。方法:通过GeneCards、OMIM、TTD、pharmGKB、drugbank数据库检索“rheumatoid arthritis”“drug induce gastric mucosal injury”,获取类风湿关节炎及药源性胃黏膜损伤2个疾病基因,制作韦恩图获取2个疾病的共同基因,将共同基因导入STRING进行PPI网络分析、GO功能富集及KEGG通路分析。结果:通过检索不同数据库整理去重后,筛选出相关类风湿关节炎基因4953个,药源性胃黏膜损伤相关基因1489个,将2个疾病相关基因取交集后获得共同靶点基因1060个,PPI网络显示TNF、AKT1、GAPDH、CTNNB1、STAT3等为共同关键基因,GO富集主要与线粒体、腺苷受体信号通路、蛋白活性、磷酸酶结合等相关,KEGG信号通路包括NF-κB信号通路、JAK-STAT信号通路、Wnt信号通路等。结论:所获得的类风湿关节炎及药源性胃黏膜损伤的共同关键基因和涉及的信号通路,有助于理解两者在疾病过程中的相关性,为药物的研发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关节炎 药源性胃黏膜损伤 信号通路 生物信息学
下载PDF
基于L-苹果酸铜锌配位聚合物的合成和结构表征 被引量:7
9
作者 杨剑 陶家宇 +5 位作者 幸国香 孟婷 袁雪梅 杜丽婷 徐莉 徐海军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1312-1318,共7页
以L-苹果酸为配体,并分别以2,2′-联吡啶和菲咯啉为辅助配体,合成了3个过渡金属配位聚合物{[Zn(mal)(2,2′-bipy)]_2·5H2O}_n(1)、{[Zn(mal)(Phen)(H_2O)]_2·3H_2O}_n(2)和{[Cu(mal)(Phen)]_2·4H_2O}_n(3)(H_2mal=L-苹果... 以L-苹果酸为配体,并分别以2,2′-联吡啶和菲咯啉为辅助配体,合成了3个过渡金属配位聚合物{[Zn(mal)(2,2′-bipy)]_2·5H2O}_n(1)、{[Zn(mal)(Phen)(H_2O)]_2·3H_2O}_n(2)和{[Cu(mal)(Phen)]_2·4H_2O}_n(3)(H_2mal=L-苹果酸,2,2′-bipy=2,2′-联吡啶,Phen=菲咯啉),采用X射线衍射技术分别测定了3个配合物的单晶结构,并进行了元素分析、粉末XRD衍射、红外光谱等研究。结果表明配合物1和2均属于正交晶系,空间群均为P2_12_12_1,通过L-苹果酸根桥联金属中心形成一维链结构,2条平行链之间以面对面的方式重叠及通过吡啶环或菲咯啉环之间的π-π弱相互作用形成梯状双链结构;而配合物3属于单斜晶系,空间群为P21,并通过L-苹果酸根桥联Cu(Ⅱ)金属中心及菲咯啉π-π弱相互作用形成双链二维层状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配合物 苹果酸 联吡啶 菲咯啉
下载PDF
一例异育银鲫(Carassius auratus gibelio)暴发性出血病病原分析 被引量:3
10
作者 袁雪梅 潘晓艺 +4 位作者 郝贵杰 刘莉 吕孙建 蔺凌云 沈锦玉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913-920,共8页
2016年6月,江苏某异育银鲫(Carassius auratus gibelio)养殖场暴发一种传染性急性出血病,造成养殖银鲫大量死亡。为分析此次疾病病因及流行规律,本研究从发病养殖场采集患出血病的异育银鲫,从细菌、病毒及寄生虫三个方面对病原进行了分... 2016年6月,江苏某异育银鲫(Carassius auratus gibelio)养殖场暴发一种传染性急性出血病,造成养殖银鲫大量死亡。为分析此次疾病病因及流行规律,本研究从发病养殖场采集患出血病的异育银鲫,从细菌、病毒及寄生虫三个方面对病原进行了分析。采用病原菌分离、组织病理学观察、超薄切片电镜观察、病毒核酸分析、回感实验等对病原进行鉴定。结果显示从发病鲫鱼体内分离到病毒一株,未发现寄生虫及细菌感染。经测序及序列分析,该病毒为鲤疱疹病毒Ⅱ型(Cyprinidherpesvirus 2,CyHV-2)病毒,组织病理学观察结果显示患病鱼的鳃和肾脏有明显病变,电镜下可观察到病鱼脾脏组织有带囊膜的球形病毒,囊膜直径约为170-200nm,病毒衣壳直径约为110-120nm,核心直径约为60nm,用组织匀浆感染鲫鱼囊胚细胞系(CGB)可稳定地观察到典型的细胞病变,用患病鱼组织匀浆液人工感染异育银鲫的死亡率高达100%,荧光定量PCR检测到该病毒可感染多器官,其中以脾脏中病毒含量最高,其次是脑,肝脏中最少。本研究可为CyHV-2的诊断防控及疫苗研制提供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育银鲫 暴发性出血病 病毒分离鉴定 人工感染
下载PDF
逆转录环介导等温扩增联合横向流动试纸条快速检测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呼肠孤病毒(GCRV)的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郝贵杰 林锋 +6 位作者 陈智慧 黄小红 潘晓艺 袁雪梅 徐洋 姚嘉赟 沈锦玉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83-191,共9页
草鱼呼肠孤病毒(grass carp reovirus,GCRV)是一种双链分节段RNA病毒,是引起草鱼出血病的(hemorrhage of grass carp)的病原,目前临床上较为流行的为基因I型和II型GCRV。本研究利用逆转录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reverse transcription loop... 草鱼呼肠孤病毒(grass carp reovirus,GCRV)是一种双链分节段RNA病毒,是引起草鱼出血病的(hemorrhage of grass carp)的病原,目前临床上较为流行的为基因I型和II型GCRV。本研究利用逆转录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reverse transcription loop-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RT-LAMP)进行核酸扩增,通过横向流动试纸条方法(lateral flow dipstick,LFD)进行可视化检测,分别建立了可应用于基因I型和II型GCRV快速检测的RT-LAMP-LFD技术。该技术以基因I型和II型GCRV第六基因为检测靶标,分别设计了2对特异性引物(其中,上游内引物由生物素biotin标记)和1条异硫氰酸荧光素(fluorescein isothiocyanate,FITC)标记的探针。结果表明,RT-LAMP最适反应温度为63oC,扩增时间为40min,从核酸扩增到LFD结果判读仅需50min。利用RT-LAMP-LFD可特异性检出基因I型和II型GCRV,而对鲤疱疹病毒II型(Cy HV-2)、鲤春病毒血症病毒(SVCV)、嗜水气单胞菌等鱼类常见病原的核酸检测结果为阴性,而且两种基因型RT-LAMP-LFD方法只能检测本基因型GCRV,特异性良好。该方法最低可检测到1.19pg的基因I型GCRV的RNA,1.88pg基因II型GCRV的RNA,其灵敏度分别比相应的RT-PCR方法高2个数量级和1个数量级。对实际样品的检测结果表明,两种基因型RT-LAMP-LFD方法检测GCRV与普通RT-PCR扩增并测序的结果一致。因此,该方法可快速、特异地检测出GCRV,而且操作简单,费用低且耗时短,不需特殊仪器设备,有望成为GCRV现场检测的常规技术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鱼呼肠孤病毒 逆转录环介导等温扩增(RT-LAMP) 横向流动试纸条(LFD) 特异性 灵敏度
下载PDF
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出血病二价细胞灭活疫苗体液免疫效果及免疫保护率评价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郝贵杰 林锋 +7 位作者 黄爱霞 叶霆 姚嘉赟 潘晓艺 袁雪梅 徐磊 胡金春 沈锦玉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467-1475,共9页
草鱼出血病是由草鱼呼肠孤病毒(GCRV)引起的草鱼养殖业一种严重的病毒性出血病,给草鱼养殖产业造成重大损失。该病毒是一种双链分节段RNA病毒,根据GCRV多个病毒分离株基因序列分析及临床发病特点,共有三种基因型GCRV,其中基因Ⅰ型和Ⅱ... 草鱼出血病是由草鱼呼肠孤病毒(GCRV)引起的草鱼养殖业一种严重的病毒性出血病,给草鱼养殖产业造成重大损失。该病毒是一种双链分节段RNA病毒,根据GCRV多个病毒分离株基因序列分析及临床发病特点,共有三种基因型GCRV,其中基因Ⅰ型和Ⅱ型较为流行。通过细胞分离培养基因Ⅰ型(GCRV-ZV8909)和Ⅱ型(GCRV-HZ13)GCRV,研制出草鱼出血病二价细胞灭活疫苗,通过绝对定量的方法,测定基因Ⅰ型和Ⅱ型的病毒含量分别为2.0×109及1.5×106 copies/mL。用生理盐水将其分别进行50倍稀释和100倍稀释,包括原液及生理盐水对照共4组,分别腹腔注射免疫(20±5)g健康草鱼,剂量均为0.2 mL/尾,每组40尾,各组于免疫后3、5、7、14、21、28、42、56、70、84 d分别取3尾采集血液制备血清。分别利用经原核表达并纯化制备两种基因型GCRV的VP7蛋白以及实验室保存的草鱼IgM单抗,建立了三抗体夹心酶联免疫方法(TAS-ELISA)分析评价疫苗体液免疫效果。结果表明,草鱼经腹腔注射不同剂量的细胞灭活疫苗后,与对照组相比,各免疫组血清抗体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且原液组与50倍稀释组基本持平,但都高于100倍稀释组,各免疫组在免疫后5 d即可检测到两种基因型GCRV抗体,且抗体水平持续到84 d,但两种基因型抗体水平达到高峰的时间不一致,抗基因Ⅰ型GCRV抗体达到高峰是在28 d,抗基因Ⅱ型GCRV抗体是在14 d达到高峰。两种基因型抗体水平达到高峰时的血清效价分别为1︰800、1︰600。免疫保护率实验结果表明,原液组保护率最高,为67%,50倍稀释组为60%,100倍稀释组只有3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鱼呼肠孤病毒(GCRV) 三抗体夹心酶联免疫方法(TAS-ELISA) 体液免疫 免疫保护率
下载PDF
《西蜀方言》音系性质辨 被引量:2
13
作者 袁雪梅 邓英树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67-174,共8页
对于《西蜀方言》的音系性质,目前学界的认识可分为三种:第一种观点认为《西蜀方言》记录的是19世纪末期的成都方言;第二种观点认为《西蜀方言》记录的是成都周边的方言,或包括成都及其周边地区的片块方言;第三种观点认为《西蜀方言》... 对于《西蜀方言》的音系性质,目前学界的认识可分为三种:第一种观点认为《西蜀方言》记录的是19世纪末期的成都方言;第二种观点认为《西蜀方言》记录的是成都周边的方言,或包括成都及其周边地区的片块方言;第三种观点认为《西蜀方言》反映当时成都话的文雅口语音。分歧的焦点在于19世纪末期成都话的入声是否已经完全消失。对比19世纪中晚期成都话相关文献可见,直到清末民初成都话的入声尚未完全消失,《西蜀方言》记录的是19世纪末期相对保守的成都语音。厘清这一问题,对进一步揭示成都话语音演变的历史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蜀方言》 成都话 入声 语音演变
下载PDF
噬菌体对日本沼虾常见细菌性疾病的防治效果研究及其应用 被引量:1
14
作者 杭小英 于喆 +3 位作者 吕孙建 施伟达 袁雪梅 刘莉 《湖北农业科学》 2020年第17期97-100,共4页
从3个日本沼虾(Macrobrachium nipponense)养殖池塘的水体、虾中分离得到41个菌株,经16S rDNA基因序列分析,结合菌落形态观察,水体分离到的菌株初步鉴定为芽孢杆菌属、气单胞菌属、肠杆菌属等,虾肝胰腺中分离的菌株初步鉴定为气单胞菌... 从3个日本沼虾(Macrobrachium nipponense)养殖池塘的水体、虾中分离得到41个菌株,经16S rDNA基因序列分析,结合菌落形态观察,水体分离到的菌株初步鉴定为芽孢杆菌属、气单胞菌属、肠杆菌属等,虾肝胰腺中分离的菌株初步鉴定为气单胞菌属、柠檬酸杆菌属、肠杆菌科等。采用滴注法检测了噬菌体NTHP01对分离到的细菌的抑菌效果,结果表明,噬菌体NTHP01对芽孢杆菌、气单胞菌、不动杆菌、肠杆菌、柠檬酸杆菌、原生节杆菌、邻单胞菌、格氏乳球菌等均具有较好的裂解作用。将噬菌体NTHP01制剂在日本沼虾养殖塘进行示范应用,初步结果表明日本沼虾产量提高338~412 kg/hm2,产值提高2.25万~3.00万元/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噬菌体 日本沼虾(Macrobrachium nipponense) 细菌性疾病 防治
下载PDF
灰葡萄孢PKA编码基因在病菌生长发育和致病过程中的功能 被引量:8
15
作者 李玉琦 袁雪梅 +6 位作者 王敏 梁晨曦 张靖 时翠平 董金皋 司贺龙 邢继红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77-83,共7页
为明确灰葡萄孢cAMP信号途径中蛋白激酶A的催化亚基基因pka1、pka2和调节亚基基因pkaR在病菌生长、发育和致病过程中的功能,本研究构建了灰葡萄孢pka1、pka2和pkaR基因的RNAi突变体,以野生型菌株BC22为对照,对pka1、pka2和pkaR基因的RNA... 为明确灰葡萄孢cAMP信号途径中蛋白激酶A的催化亚基基因pka1、pka2和调节亚基基因pkaR在病菌生长、发育和致病过程中的功能,本研究构建了灰葡萄孢pka1、pka2和pkaR基因的RNAi突变体,以野生型菌株BC22为对照,对pka1、pka2和pkaR基因的RNAi突变体的表型和致病力进行分析,发现pka1基因的RNAi突变体的生长速率明显减慢、菌丝细胞变短、分生孢子产量增加、致病力减弱,菌落颜色、形态以及穿透寄主组织的能力与野生型没有明显差别;pka2基因RNAi突变体的菌丝较野生型明显变细,分生孢子产量降低,生长速率、致病力和穿透寄主组织的能力与野生型没有明显差别;pkaR基因RNAi突变体的菌丝变细,生长速率减慢,分生孢子产量降低,致病力减弱,穿透寄主组织的能力与野生型没有明显差别。结果表明:灰葡萄孢pka1基因正调控病菌的生长、菌丝发育和致病力,负调控分生孢子的形成;pka2基因正调控病菌的菌丝发育和分生孢子的形成;pkaR基因正调控病菌的生长、菌丝发育、分生孢子的形成和病菌的致病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灰葡萄孢 pka1 pka2 pkaR 生长发育 致病力
下载PDF
抗大口黑鲈(Micropterus salmoides)蛙虹彩病毒药效模型的构建及其抗病毒中药筛选 被引量:3
16
作者 李秋语 黄小红 +9 位作者 郝贵杰 胡大雁 张成赛 牛晨 袁雪梅 黄雷 于喆 姚嘉赟 杨桂连 姜建湖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513-1522,共10页
大口黑鲈蛙虹彩病毒(LMBV)是一种严重危害大口黑鲈养殖的病害,但目前缺乏有效的防控手段。通过研究水温、鱼体大小以及攻毒剂量等条件对大口黑鲈感染蛙虹彩病毒的影响,构建体内抗病毒药效筛选模型,同时利用MTT法构建体外药物筛选模型,... 大口黑鲈蛙虹彩病毒(LMBV)是一种严重危害大口黑鲈养殖的病害,但目前缺乏有效的防控手段。通过研究水温、鱼体大小以及攻毒剂量等条件对大口黑鲈感染蛙虹彩病毒的影响,构建体内抗病毒药效筛选模型,同时利用MTT法构建体外药物筛选模型,进而通过体外和体内药效模型,对29种中草药进行抗病毒药效评价,对筛选出药效最佳的2种中药进行体外和体内抗病毒药效评价。结果表明:水温和鱼体大小是影响体内药效模型的2个关键因子,最佳体内药效模型条件为:水温为25℃,鱼体大小20 g,攻毒剂量为0.1 mL 10^(9.33) TCID_(50)/mL。结合体内和体外药效模型结果,筛选出紫花地丁和黄连这2种中药具有较好的抗病毒效果的中草药。体内药效结果表明:黄连和地丁的添加量为0.6 g/kg和1.2 g/kg时,其对大口黑鲈的保护率最高均达到40%,而两者用药后病毒在肝组织的抑制率分别可达71.5%和67.0%。组织病理学结果表明,当药物使用浓度为0.6 g/kg和1.2 g/kg时,可有效降低因大口黑鲈蛙虹彩病毒感染所导致的肝和肾等组织的病理学损伤。上述结果表明,黄连和地丁均具有较好的抗蛙虹彩病毒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口黑鲈(Micropterus salmoides) 蛙虹彩病毒 抗病毒模型 紫花地丁 黄连
下载PDF
灰葡萄孢G-蛋白Gα亚基基因bcg2和bcg3的功能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袁雪梅 王敏 +5 位作者 赵晓辉 周帆 刘鹏飞 张康 邢继红 董金皋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63-68,共6页
为明确灰葡萄孢G-蛋白Gα亚基基因bcg2和bcg3在病菌生长、发育和致病过程中的功能,本研究构建了bcg2和bcg3基因的RNAi突变体,以野生型BC22菌株为对照,对bcg2和bcg3基因的RNAi突变体的表型和致病力进行分析,发现bcg2和bcg3基因的RNAi突... 为明确灰葡萄孢G-蛋白Gα亚基基因bcg2和bcg3在病菌生长、发育和致病过程中的功能,本研究构建了bcg2和bcg3基因的RNAi突变体,以野生型BC22菌株为对照,对bcg2和bcg3基因的RNAi突变体的表型和致病力进行分析,发现bcg2和bcg3基因的RNAi突变体的菌落形态、菌核的形成以及菌丝形态均与野生型BC22菌株没有明显差别;bcg2和bcg3基因的RNAi突变体的菌丝生长速率均有不同程度的减慢,分生孢子产量较野生型明显降低;突变体在寄主植物上不能产生明显的致病症状,且丧失穿透能力。结果表明,灰葡萄孢bcg2和bcg3基因正调控病菌的菌丝生长、分生孢子的产量、致病力和穿透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灰葡萄孢 bcg2 bcg3 生长发育 致病力
下载PDF
白芍(Radix paeoniae alba)提取物对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造血组织发育及造血因子Astakine的影响 被引量:2
18
作者 吕孙建 焦锦彪 +6 位作者 刘莉 袁雪梅 于喆 张海琪 杭小英 施伟达 吴颖蕾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754-761,共8页
血淋巴细胞在甲壳动物免疫反应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其主要由造血组织(Hematopoietic tissue,HPT)生成并随着开管式循环分布到身体各处。到目前为止,还没有相关研究表明甲壳动物造血组织是否受草本植物的影响。本研究以中华绒螯蟹(Erio... 血淋巴细胞在甲壳动物免疫反应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其主要由造血组织(Hematopoietic tissue,HPT)生成并随着开管式循环分布到身体各处。到目前为止,还没有相关研究表明甲壳动物造血组织是否受草本植物的影响。本研究以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为对象,利用荧光定量PCR、免疫荧光和组织化学等技术,初步探索了白芍(Radix paeoniae alba)提取物对中华绒螯蟹造血组织和造血因子Astakine的影响。结果显示,在原代培养的造血组织细胞中添加终浓度为0.85 mg/mL的白芍提取物后,造血因子Astakine mRNA的表达量显著上调(P<0.05)。进一步制备含1%白芍提取物的中华绒螯蟹饲料并进行饲喂实验,结果显示饲喂含白芍提取物饲料的中华绒螯蟹造血组织的Astakine mRNA的表达量较饲喂前上调了10.5倍,要高于对照组。免疫荧光结果同样表明,饲喂含白芍提取物饲料后中华绒螯蟹造血组织的Astakine蛋白荧光信号也要强于对照组。通过造血组织的形态学观察和造血组织体重百分比的检测,我们发现白芍组中华绒螯蟹造血组织含有较多卵形小叶,且造血组织体重百分比较饲喂前增加了6.64%,而对照组仅增加1.6%。免疫保护率实验显示,在脂多糖急性刺激下,白芍添加组的中华绒螯蟹的存活率(77.5%)要高于对照组(57.5%)。综上所述,白芍提取物可以促进中华绒螯蟹造血因子的表达和造血组织的发育,从而提高中华绒螯蟹的免疫调节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芍(Radix paeoniae alba)提取物 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 造血组织 造血因子
下载PDF
一株引起清溪乌鳖(Pelodiscus sinensis nigrum)“摇头病”致病菌的分离鉴定与药敏分析 被引量:1
19
作者 李延利 张海琪 +4 位作者 吕孙建 林锋 刘莉 袁雪梅 苏胜齐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405-414,共10页
从患"摇头病"清溪乌鳖(Pelodiscus sinensis nigrum)的肝脏、脾脏、肾脏、肺组织中分离得到1株细菌。菌落为圆形乳白色凸起,融蜡状,表面光滑,边缘清晰整齐;对该菌进行染色镜检可见其为革兰氏阳性杆菌,呈单个或链状排列。结合... 从患"摇头病"清溪乌鳖(Pelodiscus sinensis nigrum)的肝脏、脾脏、肾脏、肺组织中分离得到1株细菌。菌落为圆形乳白色凸起,融蜡状,表面光滑,边缘清晰整齐;对该菌进行染色镜检可见其为革兰氏阳性杆菌,呈单个或链状排列。结合生理生化检测结果、16S rDNA基因和gyrB基因和rpoB基因序列分析以及系统进化树结果,该菌株为蜡样芽孢杆菌群(Bacillus cereus group)内新种。用不同浓度的分离菌腹腔注射感染健康的清溪乌鳖,观察发现死亡的清溪乌鳖出现与自然发病鳖相似的症状且从病鳖内脏中可分离得到同样的菌;经统计和计算,其LD50为2.42×105 CFU/kg体重。应用纸片扩散法对14种常用抗菌药物进行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分离菌对头孢氨苄、氟苯尼考、强力霉素、恩诺沙星、氧氟沙星五种药物敏感;对利福平、头孢他啶则耐药。本研究为清溪乌鳖细菌性病原的报道,旨在为该病的确诊与防治提供科学依据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溪乌鳖(Pelodiscus SINENSIS nigrum) 蜡样芽孢杆菌(Bacillus cereus) 分离鉴定 药敏分析
下载PDF
右美托咪定对体外循环后围术期神经认知障碍老龄大鼠海马HPA轴和BDNF-ERK-CREB信号通路的影响 被引量:4
20
作者 綦欣竹 毛安琼 +3 位作者 李正芬 袁雪梅 刘庆 张英 《实用药物与临床》 CAS 2021年第2期104-110,共7页
目的评价右美托咪定对体外循环后围术期神经认知障碍老龄大鼠HPA轴和海马BDNF-ERK-CREB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选择老龄健康雄性Sprangue Dwaley大鼠120只,18~20月龄,体重400~550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4组(n=30):对照组(C组)、体... 目的评价右美托咪定对体外循环后围术期神经认知障碍老龄大鼠HPA轴和海马BDNF-ERK-CREB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选择老龄健康雄性Sprangue Dwaley大鼠120只,18~20月龄,体重400~550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4组(n=30):对照组(C组)、体外循环组(T组)、体外循环+右美托咪定组(D组)、体外循环+生理盐水组(NS组)。C组大鼠不做任何处理,T组大鼠仅建立体外循环模型,D组大鼠腹腔注射50μg/kg右美托咪定后进行体外循环手术,NS组大鼠腹腔注射等剂量的生理盐水后进行体外循环手术。采用Morris水迷宫检测大鼠空间学习和记忆能力,采用穿梭箱实验检测大鼠学习条件反射能力,采用旷场实验检测大鼠在新异环境中的适应能力和认知能力,采用ELISA法测定大鼠血浆中CRH、ACTH和CORT浓度;采用蛋白印迹法测定大鼠海马内BDNF、ERK及CREB的表达,采用免疫组化法测定海马BDNF、ERK及CREB的阳性神经元计数。结果与C组比较,T组、D组、NS组大鼠术后各时点逃避潜伏期延长,穿越原平台次数减少,主动回避反应次数减少,主动及被动回避反应潜伏期延长,直立次数减少,中央格停留时间延长,血浆中CRH、ACTH和CORT浓度升高,海马BDNF、ERK及CREB蛋白的表达和阳性神经元计数降低(P<0.05);与T组、NS组相比较,D组大鼠术后各时点逃避潜伏期缩短,穿越原平台次数增加,主动回避反应次数增加,主动及被动回避反应潜伏期缩短,直立次数增多,中央格停留时间缩短,血浆中CRH、ACTH和CORT浓度降低,海马BDNF、ERK及CREB蛋白的表达和阳性神经元计数升高(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可改善体外循环手术老龄大鼠围术期神经认知障碍,其机制可能与抑制HPA轴、激活海马BDNF-ERK-CREB信号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美托咪定 老年 HPA轴 认知障碍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细胞外信号调节蛋白激酶 CAMP反应元件结合蛋白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