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半解析卫星轨道不确定性快速估计方法
1
作者 于彦君 岳程斐 +2 位作者 李化义 陈雪芹 刘培 《宇航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99-408,共10页
基于半解析法和球形单边采样无迹变换提出一种轨道不确定性快速估计方法。首先在考虑J2摄动和大气阻力摄动的基础上,构建轨道要素解析模型用于瞬时轨道要素快速估计。随后基于该轨道要素快速估计方法,结合球形单边采样无迹变换传播初始... 基于半解析法和球形单边采样无迹变换提出一种轨道不确定性快速估计方法。首先在考虑J2摄动和大气阻力摄动的基础上,构建轨道要素解析模型用于瞬时轨道要素快速估计。随后基于该轨道要素快速估计方法,结合球形单边采样无迹变换传播初始轨道不确定性,依据高斯摄动方程和球形单边采样点的特性对传播后的采样点进行修正,估计传播后的轨道不确定性。最后将提出的半解析法与高斯和模型相结合,以提高精度。数值仿真分析了所提出的轨道不确定性估计方法相较无迹变换法的计算效率提升程度,并依据似然一致性度量将所提出的方法与蒙特卡洛法、无迹变换法等进行了精度比较。结果表明,所提方法的计算效率相较于传统无迹变换法有较大提升,且具有合适的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轨道预报 不确定性传播 轨道要素 球形单边采样 无迹变换 高斯和模型
下载PDF
在轨集群操控关键技术研究进展与展望 被引量:4
2
作者 岳程斐 陆浪 +2 位作者 吴云华 曹启鹏 曹喜滨 《宇航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817-828,共12页
对在轨集群操控任务计划相关研究成果进行了综述,并聚焦于在轨集群操控中的集群航天器型谱化设计、群体行为建模与智能涌现、集群自组网、集群智能感知、集群自主任务规划与分布式自主协同控制等关键技术,分别对这些关键技术进行了系统... 对在轨集群操控任务计划相关研究成果进行了综述,并聚焦于在轨集群操控中的集群航天器型谱化设计、群体行为建模与智能涌现、集群自组网、集群智能感知、集群自主任务规划与分布式自主协同控制等关键技术,分别对这些关键技术进行了系统梳理与分类阐述,总结了其发展趋势;提出了一套面向大型空间设施在轨建造的集群操控体系能力框架。有望为未来大型空间设施在轨建造及集群操控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群操控 航天器型谱设计 集群感知 任务规划 分布式协同控制
下载PDF
大规模卫星星群域管控策略设计 被引量:4
3
作者 李宁 岳程斐 +2 位作者 郭海波 邱实 曹喜滨 《中国空间科学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8-28,共11页
针对大规模卫星星群单节点管控带来的系统通联性差、地面资源依赖度高等问题,提出了分层管理、域内自治、动态维护的卫星星群分布式域管控策略。首先,设计了衡量卫星节点管控能力的静态指数及动态指数,并提出了多因素加权的星群簇首选... 针对大规模卫星星群单节点管控带来的系统通联性差、地面资源依赖度高等问题,提出了分层管理、域内自治、动态维护的卫星星群分布式域管控策略。首先,设计了衡量卫星节点管控能力的静态指数及动态指数,并提出了多因素加权的星群簇首选择方法。其次,提出了通过逐层择优的方式进行域结构初始化的算法流程。最后,根据星群变化情形,提出了基于事件触发的动态时间片域管控方法,保证了大规模星群在全任务周期内能维持相对稳定的管控构型。仿真结果表明,所提出的域管控策略能够有效完成对目标星群的簇首选择、域初始化及动态维护过程,并保持域结构的稳定。实现了目标星群在空间中的域结构划分管理,使地面直接参与管理的卫星节点数目降至原管理模式的14%,有效解决了星群管控严重依赖地面资源的相关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规模卫星星群 管理域划分 多因素衡量 逐层择优 动态时间片
下载PDF
新体制光学遥感卫星变转速环扫控制方法
4
作者 奚瑞辰 吴凡 +1 位作者 岳程斐 曹喜滨 《宇航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139-1150,共12页
针对基于圆锥扫描的新体制超宽覆盖光学遥感卫星在变转速环扫成像过程中,多条带在固定时间内有效拼接的问题,为了确保其在一个环扫周期内,卫星在相机开机期间绕对地轴慢速稳定自旋、相机关机期间变转速快速自旋,并且在下一次相机开机时... 针对基于圆锥扫描的新体制超宽覆盖光学遥感卫星在变转速环扫成像过程中,多条带在固定时间内有效拼接的问题,为了确保其在一个环扫周期内,卫星在相机开机期间绕对地轴慢速稳定自旋、相机关机期间变转速快速自旋,并且在下一次相机开机时刻自旋到指定的相位,提出一种bang-bang控制与固定时间控制相结合的复合控制方法。首先给出变转速姿态控制问题的数学模型,并采用两次坐标旋转,分别描述垂直于自旋轴和绕自旋轴的运动,建立光学环扫成像卫星的姿态模型。针对变转速环扫控制问题,将bang-bang控制与固定时间控制相结合,设计控制策略,并推导固定时间控制律。仿真校验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控制方法对于解决光学环扫成像卫星变转速环扫控制问题具备有效性,并具有良好的控制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学遥感卫星 变转速环扫 姿态控制 BANG-BANG控制 固定时间控制
下载PDF
基于高斯混合过程的空间机器人任务空间预测控制方法
5
作者 柳子然 戴梓健 +2 位作者 岳程斐 王培基 曹喜滨 《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3597-3605,共9页
针对空间机器人的精准操控需求和任务空间控制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高斯混合过程的模型预测控制方法。在建立的空间机器人标称模型基础上,考虑实际工作过程中由于关节摩擦、参数测量误差导致的建模误差,利用高斯混合过程对标称模型的不... 针对空间机器人的精准操控需求和任务空间控制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高斯混合过程的模型预测控制方法。在建立的空间机器人标称模型基础上,考虑实际工作过程中由于关节摩擦、参数测量误差导致的建模误差,利用高斯混合过程对标称模型的不确定性进行精确、高效的分析和修正。其次,基于修正后的模型提出了非线性模型预测控制方法,在考虑实际物理约束,如关节限位、输入饱和等的情况下,实现了空间机器人基座和机械臂末端位姿对期望轨迹的直接精准跟踪。最后,考虑航天器在轨操控中的推力器冗余配置问题,设计了推力分配方案,并通过仿真结果校验了所设计控制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机器人 任务空间控制 模型预测控制 高斯混合过程
下载PDF
高载荷比卫星的结构轻量化设计方法 被引量:1
6
作者 郭金生 岳程斐 王峰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535-1542,共8页
为解决高载荷比卫星轻量化设计问题,本文对以蜂窝夹板层结构为主的卫星结构轻量化设计开展研究。对蜂窝夹层结构等效理论进行了修正和灵敏度分析,提取出影响结构板刚度和质量的主要参数;根据工程研制需求对结构参数进行优化分析;基于有... 为解决高载荷比卫星轻量化设计问题,本文对以蜂窝夹板层结构为主的卫星结构轻量化设计开展研究。对蜂窝夹层结构等效理论进行了修正和灵敏度分析,提取出影响结构板刚度和质量的主要参数;根据工程研制需求对结构参数进行优化分析;基于有限元方法进行了仿真验证。仿真结果表明:利用修正后的蜂窝夹层等效公式,计算刚度结果误差由3%降低至1%,验证了等效理论正确性。经过参数优化后的结构分系统重量减少41.6%,达到了轻量化设计目的。利用该方法设计的“新技术试验E星”已发射入轨,为后续工程实践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卫星结构设计 灵敏度分析 蜂窝夹层结构 轻量化设计 有限元法 模态分析 高载荷比卫星
下载PDF
碳化二亚胺/羟基丁二酰亚胺交联改性胶原蛋白纤维制备及其性能 被引量:3
7
作者 岳程飞 丁长坤 +1 位作者 李璐 程博闻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7,共7页
为解决由湿法纺丝工艺制备的牛肌腱胶原蛋白纤维力学性能差、遇水易溶解等问题,采用1-乙基-3-(3-二甲基丙基)碳化二亚胺盐酸盐/N-羟基丁二酰亚胺(EDC/NHS)对胶原蛋白纤维进行交联改性。探究了原位交联方式的最优交联时间和交联剂质量分... 为解决由湿法纺丝工艺制备的牛肌腱胶原蛋白纤维力学性能差、遇水易溶解等问题,采用1-乙基-3-(3-二甲基丙基)碳化二亚胺盐酸盐/N-羟基丁二酰亚胺(EDC/NHS)对胶原蛋白纤维进行交联改性。探究了原位交联方式的最优交联时间和交联剂质量分数,并着重对比了原位交联与交联浴交联2种交联方式对胶原蛋白纤维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原位交联可显著改善胶原蛋白纤维的性能,最优的交联时间和交联剂质量分数分别为11 h、15%,此时纤维断裂强度可达1.44 cN/dtex左右,较纯胶原蛋白纤维提高了35.8%,较交联浴交联纤维提高了19.0%;与主要发生在纤维表面的交联浴交联相比,原位交联能够使纤维内部的微纤结构更加致密,性能得到更为显著的提升,由原位交联制备的胶原蛋白纤维性能优于交联浴交联制备的纤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原蛋白纤维 湿法纺丝 原位交联 交联浴交联 力学性能
下载PDF
胶原纤维的物理交联改性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杜建华 丁长坤 +3 位作者 阙金红 曹悦苗 岳程飞 李璐 《合成纤维工业》 CAS 2019年第4期46-51,共6页
通过干湿法纺丝制备I型鼠尾胶原初生纤维,采用重度脱水(DHT)和紫外线(UV)照射对胶原初生纤维进行物理交联改性,探讨了DHT交联的最优交联温度和交联时间以及UV交联的最优交联时间,并讨论了交联过程中拉伸应力的存在对纤维结构与性能的影... 通过干湿法纺丝制备I型鼠尾胶原初生纤维,采用重度脱水(DHT)和紫外线(UV)照射对胶原初生纤维进行物理交联改性,探讨了DHT交联的最优交联温度和交联时间以及UV交联的最优交联时间,并讨论了交联过程中拉伸应力的存在对纤维结构与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DHT交联和UV交联能显著改善胶原纤维的力学性能;采用DHT交联,在交联温度110℃、交联时间24h、对纤维施加0.15cN/dtex的拉伸应力时,DHT交联纤维的断裂强度可达2.07cN/dtex,较胶原初生纤维提高25.5%;采用UV交联,交联时间8h所得纤维的断裂强度较胶原初生纤维提高10.3%,拉伸应力对UV交联纤维的力学性能影响不大;DHT交联后胶原纤维的内部微纤结构更加致密,UV交联主要发生在纤维表面;DHT交联或UV交联后,胶原纤维的热稳定性都明显提高,在适宜拉伸应力下,DHT交联纤维和UV交联纤维的热变性温度较胶原初生纤维分别提高19.1℃和3.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原纤维 物理交联 重度脱水 紫外线照射 力学性能 热稳定性
下载PDF
基于机群关系特征的多机协同作战任务分配 被引量:2
9
作者 岳程斐 薛正华 +1 位作者 姚蔚然 曹喜滨 《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897-1906,共10页
本文研究多机协同作战的任务分配问题。首先,根据不同飞机种类的特点提出了任务适应度概念,用以描述不同任务场景下各机种执行该任务的相对优劣程度。其次,根据同一机群内和不同机群间的飞机单元执行同一任务时的相互关系,提出了关系特... 本文研究多机协同作战的任务分配问题。首先,根据不同飞机种类的特点提出了任务适应度概念,用以描述不同任务场景下各机种执行该任务的相对优劣程度。其次,根据同一机群内和不同机群间的飞机单元执行同一任务时的相互关系,提出了关系特征函数,用以描述执行同一任务时其他执行单元对自身效能的影响。再次,针对某一任务需要多架飞机单元共同完成的实战需求,设计了考虑任务适应度和机群关系特征的全局收益指标,并通过求解最优化问题实现了多机种协同作战收益最大化。最后,针对典型的多机协同作战场景,给定任务需求后进行求解,得到了任务分配结果。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方法能够充分利用不同机种的各自优势及机群内外成员关系提高全局收益,对多机协同作战任务分配问题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机种 协同作战 任务分配 任务适应度 机群关系特征
下载PDF
变拓扑多臂航天器高效统一动力学建模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宏旭 柳子然 +1 位作者 岳程斐 曹喜滨 《宇航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1606-1617,共12页
针对多臂航天器在轨操控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多链、闭环、环链混合等多种拓扑构型及相应的动力学模型变化,提出基于空间算子代数理论(SOA)的高效统一动力学建模方法。首先,提出了描述多臂航天器部件连接关系的构型参数,并基于构型参数提出... 针对多臂航天器在轨操控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多链、闭环、环链混合等多种拓扑构型及相应的动力学模型变化,提出基于空间算子代数理论(SOA)的高效统一动力学建模方法。首先,提出了描述多臂航天器部件连接关系的构型参数,并基于构型参数提出了多臂航天器拓扑构型描述矩阵的自主生成方法。其次,基于空间算子代数理论,将通路矩阵与空间转移算子相结合,提出了变拓扑多臂航天器统一动力学建模方法。最后,将数值仿真结果与多体动力学仿真软件的仿真结果进行比对,验证所提方法的有效性。仿真结果表明,对于不同的拓扑结构,所提出的O(n)阶统一动力学建模方法能准确描述变拓扑情况下的多臂航天器动力学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拓扑 多臂航天器 高效动力学建模 空间算子代数
下载PDF
凝固浴对再生胶原纤维结构与性能的影响
11
作者 杜璇 丁长坤 +3 位作者 岳程飞 苏杰梁 闫旭焕 程博闻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58-63,共6页
为研究胶原(Col)纺丝液在不同凝固浴中的成形机制,分别以丙酮、氯化钠(NaCl)溶液、聚乙二醇(PEG)溶液、磷酸盐缓冲液(PBS)为凝固浴,采用干湿法纺丝技术制备再生胶原纤维,系统研究了凝固条件对纤维微纤结构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 为研究胶原(Col)纺丝液在不同凝固浴中的成形机制,分别以丙酮、氯化钠(NaCl)溶液、聚乙二醇(PEG)溶液、磷酸盐缓冲液(PBS)为凝固浴,采用干湿法纺丝技术制备再生胶原纤维,系统研究了凝固条件对纤维微纤结构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胶原溶液在丙酮凝固浴中具有最快的脱水速度、聚集速度和凝固速度,丙酮-Col纤维的微纤较为细小,排列有序程度高且堆积紧密,断裂强度最高可达1.22 cN/dtex;NaCl溶液、PEG溶液、PBS缓冲液均通过脱除胶原表面的水化层使其析出,且PBS缓冲液因盐的浓度低导致其脱水速度很慢,但PBS-Col纤维的微纤尺寸较大且均一性强,排列较为紧密,强度次之;而NaCl-Col和PEG-Col纤维微纤尺寸亦较大但有一定间隙,排列较为疏松,微纤间相互作用力低,二者强度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原纤维 凝固浴 干湿法纺丝 微纤 断裂强度 成形机制
下载PDF
Hierarchical path planning for multi-arm spacecraft with general translational and rotational locomotion mode 被引量:2
12
作者 yue chengfei LIN Tao +2 位作者 ZHANG Xiao CHEN XueQin CAO XiBin 《Science China(Technological Sciences)》 SCIE EI CAS CSCD 2023年第4期1180-1191,共12页
On-orbit construction and maintenance technology will play a significant role in future space exploration.The dexterous multifunctional spacecraft equipped with multi-arm,for instance,Spider Fab Bot,has attracted a gr... On-orbit construction and maintenance technology will play a significant role in future space exploration.The dexterous multifunctional spacecraft equipped with multi-arm,for instance,Spider Fab Bot,has attracted a great deal of focus due to its versatility in completing these missions.In such engineering practice,point-to-point moving in a complex environment is the fundamental issue.This paper investigates the three-dimensional point-to-point path planning problem,and a hierarchical path planning architecture is developed to give the trajectory of the multi-arm spacecraft effectively and efficiently.In the proposed 3-level architecture,the high-level planner generates the global constrained centric trajectory of the spacecraft with a rigid envelop assumption;the middle-level planner contributes the action sequence,a combination of the newly developed general translational and rotational locomotion mode,to cope with the relative position and attitude of the arms about the centroid of the spacecraft;the low-level planner maps the position/attitude of the end-effector of each arm from the operational space to the joint space optimally.Finally,the simulation experiment is carried out,and the results verify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proposed three-layer architecture path planning strateg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ulti-arm spacecraft path planning hierarchical architecture locomotion mode translational locomotion rotational locomotion
原文传递
Conceptual rotational mode design for optical conical scanning imaging small satellites 被引量:1
13
作者 WANG Feng XI RuiChen +2 位作者 yue chengfei LI HuaYi CAO XiBin 《Science China(Technological Sciences)》 SCIE EI CAS CSCD 2020年第8期1383-1395,共13页
This paper focuses upon the novel optical conical scanning imaging working mode design for small satellites.This kind of satellite employs only one inclined optical camera achieving wide-swath imaging via a rotational... This paper focuses upon the novel optical conical scanning imaging working mode design for small satellites.This kind of satellite employs only one inclined optical camera achieving wide-swath imaging via a rotational motion about the nadir axis either by the camera or by the satellite.Three working modes are designed,i.e.,high-speed rotational mode,low-speed rotational mode,and variable-speed rotational mode.For the high-speed and low-speed working modes,the camera rotates at a constant speed and the corresponding angular velocity is derived under the consideration of guaranteed coverage and minimized overlap.To improve the system performance,an enhanced working mode taking advantages of both the high-speed rotational mode and lowspeed rotational mode is proposed.Working in this variable-speed rotational mode,the camera rotates slowly to get high-quality pictures when it works,while it rotates rapidly to reduce the energy consumption and save the storage during which period the camera is turned off to minimize the overlap.All these working modes are illustrated in detail,and numerical simulation tests are conducted to validate their effectivenes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emote sensing optical imaging wide-swath imaging conical scanning small satellite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