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早青与晚青乌龙茶的挥发性成分差异
1
作者 郭丽 谢晨昕 +3 位作者 林智 岳文杰 张悦 郭雅玲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245-252,共8页
为探明鲜叶不同采摘时段对乌龙茶香气化学特征的影响,本研究将铁观音早青与晚青按传统工艺加工成乌龙茶,运用气相色谱-质谱法分析鲜叶和乌龙茶的挥发性成分,比较早青茶与晚青茶中挥发性成分的差异。结果表明,晚青茶所含挥发性组分总量... 为探明鲜叶不同采摘时段对乌龙茶香气化学特征的影响,本研究将铁观音早青与晚青按传统工艺加工成乌龙茶,运用气相色谱-质谱法分析鲜叶和乌龙茶的挥发性成分,比较早青茶与晚青茶中挥发性成分的差异。结果表明,晚青茶所含挥发性组分总量比早青茶少28.3%,醇类化合物的含量及占比均处优势,尤其是异植醇和反-橙花叔醇。挥发性成分在鲜叶与乌龙茶中的组成特征差异较大,醇类和酸类化合物在鲜叶中的占比相近,但在乌龙茶中二者差异较大;早青与晚青包含56种共有挥发性成分,比其乌龙茶的共有成分多4种,但在鲜叶与乌龙茶共有42种成分中十六烷酸、二氢猕猴桃内酯、反-橙花叔醇、异植醇等受加工工艺的影响明显,且变化幅度较大。可见晚青与早青中挥发性成分的分布特征相异,晚青茶优于早青茶且清香突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观音 香气品质 早青 晚青 早青茶 晚青茶 挥发性成分
下载PDF
基于Box-Behnken响应面法优化方便藜麦粥制备工艺
2
作者 郑守晶 黄思梅 +2 位作者 岳文杰 黄子建 郑明锋 《武夷科学》 2024年第1期73-80,共8页
以复水率、复水时间和感官品质为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优选方便藜麦粥的最佳浸泡温度、料水比和蒸煮时间;利用Box-Behnken响应面法优化其制备工艺,并采用加权法计算综合得分。结果表明,最佳制备工艺为浸泡温度41℃,料水比1∶9,蒸煮时间23... 以复水率、复水时间和感官品质为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优选方便藜麦粥的最佳浸泡温度、料水比和蒸煮时间;利用Box-Behnken响应面法优化其制备工艺,并采用加权法计算综合得分。结果表明,最佳制备工艺为浸泡温度41℃,料水比1∶9,蒸煮时间23 min。经验证试验,其综合得分为96.08,与理论预测值(96.43)的相对偏差为0.35%(<5.0%)。优化的方便藜麦粥制备工艺为其开发应用提供重要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藜麦 方便粥 Box-Behnken响应面法 制备工艺
下载PDF
基于非靶向代谢组学分析白茶室内自然萎凋过程代谢物的变化规律 被引量:16
3
作者 岳文杰 金心怡 +3 位作者 陈明杰 叶乃兴 郭丽 赵峰 《茶叶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379-392,共14页
以福安大白茶品种鲜叶为材料,按照室内自然萎凋工艺加工白茶,每隔3 h采集过程样,利用非靶向代谢组学技术分析了代谢物的含量变化。结果表明,在白茶室内自然萎凋过程中,茶鲜叶中的代谢物含量呈现规律性的动态变化。研究共鉴定到106种代谢... 以福安大白茶品种鲜叶为材料,按照室内自然萎凋工艺加工白茶,每隔3 h采集过程样,利用非靶向代谢组学技术分析了代谢物的含量变化。结果表明,在白茶室内自然萎凋过程中,茶鲜叶中的代谢物含量呈现规律性的动态变化。研究共鉴定到106种代谢物,其含量呈现5种主要变化趋势。这些变化趋势可以分为4个阶段,分别为萎凋前24 h、萎凋24~48 h、萎凋48~57 h、萎凋57 h之后。这些差异代谢物按照结构分为4种类型:类黄酮化合物中8种单体儿茶素(Catechins)在萎凋过程中呈现下降趋势;18种原花青素物质(PAs)和5种聚酯型儿茶素(TSs)有升有降;含没食子酰基的PAs与TSs含量均呈现上升趋势,而未含该基团的两类物质含量则呈现下降趋势。糖苷衍生物中6种山奈酚(Kaempferol)糖苷,4种槲皮素(Quercetin)糖苷,1种芹菜素(Apigenin)糖苷含量均呈上升趋势,且在萎凋48 h后含量明显上升。在萎凋过程中12种酚酸类物质中5种呈现上升趋势,7种呈现下降趋势,这些物质均在萎凋至57~60 h时出现最高或最低值。此外,分析了生物碱、氨基酸与多肽、香豆素类、糖等20种代谢物的含量变化,其中咖啡碱含量呈现上升趋势,在萎凋60 h时最高,可可碱含量在萎凋中期下降明显,萎凋后期略有回升,2种茶氨酸异构体和4种香豆素物质含量在萎凋至12 h达到峰值,此后总体呈下降趋势。本研究为明确白茶在自然萎凋加工过程中的生物代谢调控机制提供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茶 自然萎凋 非靶向代谢组学 代谢物
下载PDF
基于“外向型”大历史观的中国古典园林史教学改革探讨 被引量:1
4
作者 岳文杰 林雅莉 +1 位作者 庄子莹 叶露莹 《武夷学院学报》 2022年第7期95-99,共5页
《中国古典园林史》是高校园林与风景园林专业开设的一门专业基础课。该课程通过介绍中国历史上具有代表性的园林形式,使学生了解中国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状况,园林特征元素与设计手法,进一步增强学生的专业水平。针对当前《中国古典园... 《中国古典园林史》是高校园林与风景园林专业开设的一门专业基础课。该课程通过介绍中国历史上具有代表性的园林形式,使学生了解中国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状况,园林特征元素与设计手法,进一步增强学生的专业水平。针对当前《中国古典园林史》课程的现状,通过对授课方式、授课内容等方面的教学改革,注重与园林有关的文化、政治、经济、思想、宗教、哲学等“外向型”大历史观对园林的影响,结合问卷调查中获得的学生对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等方面的反馈,提出了调整授课内容,增加对园林文化原型的引进与解读,尝试多学科的融合与实践等改革措施,以期提升《中国古典园林史》课程的教学质量,使之更加契合现代园林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典园林史 课程教学 课程改革 问卷调查
下载PDF
基于常规生化成分表型的茶树品种遗传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孔祥瑞 杨军 +2 位作者 岳文杰 郑国华 王让剑 《中国茶叶》 2020年第12期42-47,共6页
对茶树品种进行基于常规生化成分的鉴定和多样性分析,可以指导茶树育种中优势互补亲本的选择,从而提高优异基因的交流累加和新品种选育效率。对189个茶树品种进行研究分析,结果发现,参试茶树品种的氨基酸、茶多酚、儿茶素、咖啡碱含量... 对茶树品种进行基于常规生化成分的鉴定和多样性分析,可以指导茶树育种中优势互补亲本的选择,从而提高优异基因的交流累加和新品种选育效率。对189个茶树品种进行研究分析,结果发现,参试茶树品种的氨基酸、茶多酚、儿茶素、咖啡碱含量分别为2.3%~3.8%、21.5%~33.5%、11%~20%、3.7%~4.9%,4个常规生化成分性状Shannon-Weaver指数均值为1.83,变异系数均值为22%,遗传多样性丰富。基于4个常规生化成分性状分别计算乌龙茶品种与红绿茶品种的欧氏遗传距离,结果显示两类品种之间呈完全重叠的包含关系。主成分分析可将参试茶树品种分成3个亚组,亚组间具有相似的欧氏遗传距离,但又具组内品种特色,可提供茶树育种亲本选配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 生化性状 多样性 遗传距离 分层聚类
下载PDF
Removal of Cypermethrin with Seaweed Gracilaria lemaneiformis 被引量:1
6
作者 WANG Zhaohui yue wenjie 《Journal of Ocean University of China》 SCIE CAS 2015年第5期858-864,共7页
Abstract The removal of cypermethrin with a red macroalga, Gracilaria lemaneiformis, was studied under laboratory conditions.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residue contents with G. lemaneiformis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 Abstract The removal of cypermethrin with a red macroalga, Gracilaria lemaneiformis, was studied under laboratory conditions.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residue contents with G. lemaneiformis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ose corresponding groups without the algal thalli after 96 h treatment. The removal rates decreased with increasing concentrations, which were about 50% without G. lemaneiformis after 96h exposure, and increased to 89%, 73%, and 66% in flasks with G. lemaneiformis at the concentrations of 10, 100, and 1000 gg L-1, respectively. The amount of biosorption (absorption and adsorption) by G. lemaneiformis increased with the increasing concentration and exposure time. Adsorption was the main process for the removal by G. lemaneiformis, which accounted for 75%-97% of the total biosorption. However, biosorption only contributed 0.5%-19.3% to the total losses of cypermethrin, which was more efficient under the low concentration. Natural losses contributed the largest portion of losses, which was over 65% in all treatments during the experiment. The unknown pathway of removal, which might be the bio-decomposed by microorganisms attaching the algal thalli, also contributed a lot to the total removal. The results suggested that cultivation of G. lemaneiformis could significantly remove cypermethrin, especially at low concentrations, and large-scale cultivation of G. lemaneiformis has considerable potential of biorestoration of eutrophic and cypermethrin-poUuted coastal sea area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YPERMETHRIN Gracilaria lemaneiformis REMOVAL BIOSORPTION marine environment
下载PDF
某县“一台区,一指标”的理论线损试算方法的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岳文杰 蒲朝朗 《自动化应用》 2023年第22期79-81,86,共4页
本文针对某公司线损管理现状提出了一种压降线损试算方法,经应用表明,该方法可有效提高电力系统的运行效率和经济效益。通过分析和优化台区内各电缆线路的线损情况,可实现线路的优化配置和合理运行,降低电力系统的成本。同时,台区理论... 本文针对某公司线损管理现状提出了一种压降线损试算方法,经应用表明,该方法可有效提高电力系统的运行效率和经济效益。通过分析和优化台区内各电缆线路的线损情况,可实现线路的优化配置和合理运行,降低电力系统的成本。同时,台区理论线损试算算法还可以为电力系统的规划和设计提供依据,实现电力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区 压降算法 理论线损率 线损管理
下载PDF
激光差频技术实现高平均功率3.8μm纳秒中波红外激光输出实验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沈永行 吴波 +2 位作者 胡澄之 乐文杰 江以逻 《中国激光》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86-193,共8页
报道了利用脉冲激光差频技术获得波段在3.8μm纳秒中波红外激光输出的实验研究。分别研制了基于增益调制半导体激光器和“8字腔”锁模掺Yb光纤激光器的1094 nm纳秒脉冲激光种子,经光纤激光放大后获得平均功率为40 W的高光束质量线偏振... 报道了利用脉冲激光差频技术获得波段在3.8μm纳秒中波红外激光输出的实验研究。分别研制了基于增益调制半导体激光器和“8字腔”锁模掺Yb光纤激光器的1094 nm纳秒脉冲激光种子,经光纤激光放大后获得平均功率为40 W的高光束质量线偏振泵浦光。研制了脉冲同步的1535 nm的信号光种子及输出平均功率为3 W的掺Er光纤激光放大器。将放大后的1535 nm线偏振信号光与1094 nm泵浦光共线入射到作为非线性晶体的周期性畴极化反转掺镁铌酸锂(PPMgLN)晶体中,利用激光差频技术实现了平均功率为5 W的3.8μm纳秒脉冲激光输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光学 中波红外激光器 光纤激光器 激光差频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