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发达国家地膜应用及回收处理 被引量:1
1
作者 严昌荣 侯靖岳 +3 位作者 徐运赟 洪志杰 马志刚 崔吉晓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288-1293,共6页
本研究采用数据资料分析的方法,系统梳理了欧盟和日本地膜产品和相关标准、地膜应用与回收处理的做法和成效。结果显示:欧盟和日本使用的地膜产品以传统有色地膜为主,厚度多≥0.02 mm,是我国地膜厚度的两倍以上,相关标准要求也高于我国... 本研究采用数据资料分析的方法,系统梳理了欧盟和日本地膜产品和相关标准、地膜应用与回收处理的做法和成效。结果显示:欧盟和日本使用的地膜产品以传统有色地膜为主,厚度多≥0.02 mm,是我国地膜厚度的两倍以上,相关标准要求也高于我国;欧盟和日本地膜多用于蔬菜等园艺作物上,收集处理系统完善,地膜回收率多在80%以上,基本不存在地膜残留污染问题;欧盟大部分国家和日本有较完善的废弃物管理立法,没有专门针对地膜的法律条文;由于地膜的回收率高、含杂率低,回收回来的地膜多可得到合理再利用;地膜全产业链有很好的设计与应用,值得我国学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膜产品与标准 地膜应用模式 地膜回收处理方式 政策法规
下载PDF
西北六省区农田地膜残留特征与关键影响因素
2
作者 孙源辰 何文清 +3 位作者 靳拓 严昌荣 赵梓君 刘勤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260-1270,共11页
为了探明西北六省区农田地膜残留特征与关键影响因素,本研究于2020—2022年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青海省、宁夏回族自治区、陕西省、甘肃省布设共计160个农田地膜残留监测点,利用典型样点采集的方法进行农田地膜残留监测,... 为了探明西北六省区农田地膜残留特征与关键影响因素,本研究于2020—2022年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青海省、宁夏回族自治区、陕西省、甘肃省布设共计160个农田地膜残留监测点,利用典型样点采集的方法进行农田地膜残留监测,同时对农田农户背景资料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表明:2020—2022年西北六省区160个农田地膜残留监测点的农田地膜残留量介于0.46~369.29 kg·hm^(-2)之间,平均残膜量70.30 kg·hm^(-2),处于接近国家标准限值75 kg·hm^(-2)的水平。不同省份之间残膜量差异显著(P<0.05),残膜污染较严重的农田主要分布在新疆和内蒙古,陕西、青海、甘肃和宁夏地区残膜污染较轻。农田地膜残留量与覆膜年限呈显著正相关、与地膜厚度呈负相关关系,在不同作物类型及覆膜比例条件下差异显著,受不同回收方式、不同种植户类型及其距村庄的距离、不同土壤类型影响显著。残膜量主要影响因素及其贡献度分别为回收方式30.8%、作物类型15.2%、覆膜比例13.8%、覆膜年限10.8%;种植户类型、地块距村庄距离、土壤类型、地膜标识厚度对农田地膜残留量的贡献度较小,均不足10%。研究表明,西北六省区存在较大的地膜污染隐患,建议因地制宜地加强防治力度、改良防治方案,改进和推广地膜污染防治技术,在充分考虑农民利益的基础上完善地膜防治政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田地膜残留 影响因素 贡献比例 西北六省区
下载PDF
地膜残留量对棉田土壤水分分布及棉花根系构型的影响 被引量:44
3
作者 林涛 汤秋香 +5 位作者 郝卫平 吴凤全 雷蕾 严昌荣 何文清 梅旭荣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9期117-125,共9页
根系是获取水分和养分的重要器官,并通过根区环境的相互作用影响作物的生产效率,分析地膜残留量对土壤水分及根系构型的影响对认识、分析和评价残膜污染,发展残膜防控技术具有重要意义。该文通过2 a田间模拟试验,设置了0(A)、225(B)、45... 根系是获取水分和养分的重要器官,并通过根区环境的相互作用影响作物的生产效率,分析地膜残留量对土壤水分及根系构型的影响对认识、分析和评价残膜污染,发展残膜防控技术具有重要意义。该文通过2 a田间模拟试验,设置了0(A)、225(B)、450(C)、675(D)和900 kg/hm^2(E)5个地膜残留量处理,分析了地膜残留量对土壤水分分布及根系构型的影响。结果表明,残膜量对土壤水分,根系形态、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均有一定影响。根系生物量的80%~95%分布于0~30 cm的土层范围,该区域是土壤水分分布及棉花根系构型受地膜残留量影响较显著的区域。无残膜(0 kg/hm^2)处理的土壤水分状况、根系构型显著优于高残膜量(900 kg/hm^2)处理。随着残膜量的增加,生育期内0~50 cm土壤平均含水率逐渐降低,各土层出现不同程度的水分亏缺,并产生水分优势流或水分阻隔效益。残膜量的增加显著降低了根系生物量、根质量密度、根长密度、根表面积密度、根系体积和根系平均直径。残膜含量的增加显著降低了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2 a数据表明,与A处理相比,E处理生育期土壤含水率平均降低了37.36%,根质量密度平均降低了70.73%,根长密度平均降低了61.35%、根表面积密度平均降低了216.50%、根系体积平均降低了47.39%、根系平均直径平均降低了82.65%。籽棉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平均降低了18.50%和13.69%。因此建议采取合理的棉田净土措施,降低残膜污染对土壤水分及根系构型的影响,有利于提升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水分 根系 棉花 地膜残留量 产量及产量构成
下载PDF
不同残膜量对棉田土壤水盐运移的影响 被引量:18
4
作者 吴凤全 林涛 +6 位作者 王静 王亮 严昌荣 祖米来提.吐尔干 邓方宁 尔晨 汤秋香 《棉花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395-405,共11页
【目的】为探讨滴灌条件下地膜残留量对棉田土壤水盐时空分布的影响。【方法】本试验在绿洲棉田设0 kg·hm^(-2)、225 kg·hm^(-2)、450 kg·hm^(-2)三种残膜量处理,于棉花播种前、收获后及盛铃期灌水后第1天、第3天、第5天... 【目的】为探讨滴灌条件下地膜残留量对棉田土壤水盐时空分布的影响。【方法】本试验在绿洲棉田设0 kg·hm^(-2)、225 kg·hm^(-2)、450 kg·hm^(-2)三种残膜量处理,于棉花播种前、收获后及盛铃期灌水后第1天、第3天、第5天,采用土钻法分层取0~40 cm的土壤,进行土壤盐分测定并比较分析不同处理间差异。【结果】结果表明,残膜降低了膜下滴灌棉田土壤水分的均匀性,同时也导致棉田土壤盐分灌水后在各土层分布不均,灌水后第1天、第3天、第5天, 0 kg·hm^(-2)残膜量处理随着时间推移土壤盐分在各个土层减少,而225 kg·hm^(-2)、450 kg·hm^(-2)处理随着时间的变化各土层在灌水后第1天到灌水后第3天土壤盐分减少,但第5天的土壤盐分大于第3天,两个处理之间无显著差异。从灌水后第1天、第3天、第5天土壤盐分分布可看出,0 kg·hm^(-2)残膜量处理均匀性最好,其次是450 kg·hm^(-2)处理,最后为225 kg·hm^(-2)处理。在棉花种植播种前、收获后,不同残膜量对土壤盐分平衡的影响为:250 kg·hm^(-2)>450 kg·hm^(-2)>0 kg·hm^(-2);在运移速度上,随着深度和残膜量的增加,耕作层的土壤更容易出现土壤盐分的富集现象。【结论】由此可以说明,残膜的存在会阻碍土壤盐分的向下运移,同时随着残膜量的增加,阻碍土壤盐分的运移程度不同,导致土壤盐分在地表富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膜残留 盐分平衡 水盐运移 运移速率 富集现象
下载PDF
甘肃省中东部农户地膜应用及回收现状 被引量:26
5
作者 严昌荣 戚瑞敏 +4 位作者 薛颖昊 董闫闫 李真 刘勤 徐志宇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5期211-216,共6页
为了解甘肃省中东部地区农户地膜应用、回收状况及其主要影响因素,于2019年3月26日—4月1日采用手机问卷方式,在甘肃中东部开展了地膜应用及回收情况调查。结果显示:调查区域主要种植有玉米、小麦、蔬菜和马铃薯等作物覆膜面积占种植面... 为了解甘肃省中东部地区农户地膜应用、回收状况及其主要影响因素,于2019年3月26日—4月1日采用手机问卷方式,在甘肃中东部开展了地膜应用及回收情况调查。结果显示:调查区域主要种植有玉米、小麦、蔬菜和马铃薯等作物覆膜面积占种植面积的73.2%;种植不同作物的调查农户中,99.3%玉米种植户采用覆膜技术,28.5%、77.1%、57.9%和52.1%种植户分别对小麦、蔬菜、马铃薯和其他作物采用覆膜技术;甘肃省中东部地区地膜回收方式主要为人工捡拾,占调查对象的89.3%;回收残膜的农户中47.7%的农户将残膜交给回收网点,28.3%在地头焚烧,13.8%将其堆放田间,7.9%进行填埋处理,还有2.2%采取其他方式处理;调查作物的地膜回收作业率均在80.0%以上,其中蔬菜高达99.3%;按照人工回收作业的地膜离田率为80%和90%分别估算,2018年甘肃省中东部地区地膜回收率达74.2%和83.5%,其中蔬菜上地膜回收情况最好,分别为79.4%和89.4%。目前甘肃省中东部地区地膜回收工作仍存在回收难度大、回收机械化强度不够、回收地膜处置不当,政府支持力度不够等问题。政府和相关部门应加大地膜新国家标准宣传及执行力度,制定相关扶持和奖励机制,提高地膜回收的机械化程度,快速推动农膜回收及资源化利用工作,为合理应用地膜及农膜污染防控提供数据支撑。此外,手机调查地膜应用及回收系统的启用,能快速有效地获得一手数据,为未来全面快速获取中国地膜应用回收的基础数据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膜 回收 作物 手机调查 存在问题 政策建议
下载PDF
水分亏缺冬小麦近等基因系冠气温差与群体总耗水量的关系 被引量:4
6
作者 梅旭荣 黄桂荣 +6 位作者 严昌荣 刘晓英 张欣莹 王雅静 顾峰雪 郭瑞 钟秀丽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244-253,共10页
研究品种之间群体耗水特性的差异及其关键影响因素,为品种耗水特性评价与低耗水品种鉴选方法提供依据。选用水分亏缺条件下产量差异不显著,但耗水量差异极显著的冬小麦品种晋麦47和京411及其15个近等基因系为实验材料。利用防雨池和防... 研究品种之间群体耗水特性的差异及其关键影响因素,为品种耗水特性评价与低耗水品种鉴选方法提供依据。选用水分亏缺条件下产量差异不显著,但耗水量差异极显著的冬小麦品种晋麦47和京411及其15个近等基因系为实验材料。利用防雨池和防雨棚开展实验,模拟水分亏缺条件。监测全生育期土壤水分含量,计算总耗水量,收获后测定籽粒产量,计算水分利用效率(WUE)。同时,分别在拔节-孕穗期、抽穗-开花期和灌浆期3个不同生育期监测冠层-大气温度差值(CTD)、叶片蒸腾速率和气孔导度。结果表明,3个不同生育期,15个近等基因系及其亲本之间,CTD均达到显著差异。CTD的方差分析表明,基因型和年份均对不同生育期的CTD有显著影响,但是二者之间仅在抽穗-开花期存在互作(P=0.0002)。15个近等基因系及其亲本之间耗水量存在显著差异,产量没有显著差异。源于耗水量的差异,部分品种/系之间WUE达显著差异。3个不同生育期,15个近等基因系及其亲本之间,CTD与总耗水量均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抽穗-开花期最高,2012—2013年度和2016—2017年度分别达到0.7042和0.6095。叶片蒸腾速率和气孔导度与群体总耗水量之间相关性很弱,3个生育期均未达到显著水平。对该组近等基因系材料,影响群体总耗水量的关键因素不是叶片蒸腾生理特性,而是群体冠层生长特性。表明构建合理的群体冠层结构不仅是获得高产的途经,而且是调控群体总耗水量,提高品种水分利用效率的重要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等基因系 耗水量 冠气温差 叶片蒸腾速率
下载PDF
地膜覆盖时间对新疆棉田水热及棉花耗水和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28
7
作者 祖米来提.吐尔干 林涛 +5 位作者 严昌荣 迪丽拜尔.迪力买买提 邓方宁 吴凤全 孔松 汤秋香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113-120,共8页
该文主要研究不同的地膜覆盖时间对棉田水热及棉花产量的影响。设置了6个地膜覆盖时间:40 d(J1)、55 d(J2)、70 d(J3)、85 d(J4)、100 d(J5)和140 d(全生育期覆盖,CK),2016和2017年在阿克苏绿洲典型滴灌棉田进行田间试验,分析不同地膜... 该文主要研究不同的地膜覆盖时间对棉田水热及棉花产量的影响。设置了6个地膜覆盖时间:40 d(J1)、55 d(J2)、70 d(J3)、85 d(J4)、100 d(J5)和140 d(全生育期覆盖,CK),2016和2017年在阿克苏绿洲典型滴灌棉田进行田间试验,分析不同地膜覆盖时间对土壤温度、土壤水分、耗水量(crop evapotranspiration,ET_c)、产量、水分利用效率(water use efficiency,WUE)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地膜覆盖时间可影响土壤水热状况。随着地膜覆盖时间延长,0~80 cm土层含水率逐渐增加,ET_c持续降低,WUE呈增加趋势,但超过100 d后对ET_c及WUE无显著影响。J1、J2、J3和J4处理在揭除膜后,土壤含水率迅速降低,土壤深层水快速消耗,进入铃期后处理间差异才逐步开始缩小。地膜覆盖时间小于100 d会显著减少单株成铃数,降低单铃质量,最终造成减产。J1~J5覆盖时间中,J5处理产量(2 a平均为6 800 kg/hm^2)和WUE(2 a平均为11.5 kg/(hm^2·mm))最高(P<0.05),且J5与CK差异不显著(P>0.05),可见,地膜覆盖100 d较适宜。该研究结果可为绿洲棉区合理地使用地膜提供科学依据,也为残膜回收及降解地膜的安全应用提供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耗水量 温度 含水率 地膜覆盖 棉花 水分利用效率 产量
下载PDF
地膜覆盖对北方旱地土壤水稳性团聚体及有机碳分布的影响 被引量:22
8
作者 刘秀 司鹏飞 +4 位作者 张哲 陈保青 董雯怡 严昌荣 刘恩科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1期7870-7877,共8页
研究不同地膜覆盖时间对北方旱作农田土壤团聚体粒级稳定性和有机碳的影响,可为提升旱作农田生产力和保护农田环境选择合适的管理方式提供科学依据。以辽宁阜新5年秋覆膜(AP)、春覆膜(SP)和不覆膜(CK)的定位试验为研究对象,分析不同覆... 研究不同地膜覆盖时间对北方旱作农田土壤团聚体粒级稳定性和有机碳的影响,可为提升旱作农田生产力和保护农田环境选择合适的管理方式提供科学依据。以辽宁阜新5年秋覆膜(AP)、春覆膜(SP)和不覆膜(CK)的定位试验为研究对象,分析不同覆膜时间对0—10 cm和10—20 cm土层中>2 mm、0.25—2 mm、0.053—0.25 mm和<0.053 mm粒级的土壤水稳性团聚体的稳定性及有机碳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北方旱作农田,连续5年的地膜覆盖可显著改变0—10 cm土层的土壤各级团聚体的分布、团聚体中有机碳的含量及其对土壤有机碳含量的贡献率,进而增加土壤水稳性团聚体的稳定性,而对10—20 cm土层影响不显著。与不覆膜相比,秋覆膜和春覆膜可显著提高0—10 cm土层>2 mm的水稳性团聚体的含量,分别提高了36.3%、47.9%(P<0.05),而对微团聚体无显著影响,说明地膜覆盖有利于提高大团聚体数量及稳定性。在0—10 cm土层,粒径>2 mm团聚体有机碳含量及储量表现为秋覆膜最高,显著高于春覆膜和不覆膜处理(P<0.05)。与裸地不覆膜相比,秋覆膜和春覆膜显著提高>2 mm团聚体中有机碳含量对土壤有机碳的贡献率,分别提高了37%和26.1%(P<0.05)。而在0—10 cm和10—20cm土层中,微团聚体中有机碳含量对土壤有机碳贡献率没有影响。在辽宁阜新土壤及种植条件下,秋覆膜处理不仅显著提高0—10 cm土壤水稳性大团聚体的含量和稳定性,还可以显著增加水稳性大团聚体有机碳含量及储量,促进有机碳的固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旱地农田 耕作 水稳性团聚体 有机碳 碳储量
下载PDF
地膜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及其污染控制 被引量:24
9
作者 张金瑞 任思洋 +9 位作者 戴吉照 丁凡 肖谋良 刘学军 严昌荣 葛体达 汪景宽 刘勤 王锴 张福锁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0期3983-3996,共14页
地膜覆盖具有显著的农业生产效益,可以增温保墒,防虫抑草,扩大作物种植适宜区,从而提高农作物产量和品质,因此在世界范围内尤其是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农田中得到广泛应用。然而,塑料地膜降解速率极其缓慢,加上中国地膜回收工作的开展较为落... 地膜覆盖具有显著的农业生产效益,可以增温保墒,防虫抑草,扩大作物种植适宜区,从而提高农作物产量和品质,因此在世界范围内尤其是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农田中得到广泛应用。然而,塑料地膜降解速率极其缓慢,加上中国地膜回收工作的开展较为落后,导致大量的塑料碎片残留在农田中,从而造成土壤环境的残膜及微塑料污染。本文基于文献资料、调研和统计数据,就地膜对中国农业生产的影响及其污染防控进行了分析。残膜及微塑料污染会改变土壤理化性质,限制土壤水分和养分运移,并对土壤动植物的生长、发育和繁殖产生危害,改变土壤微生物的丰度和群落结构,损害土壤健康,长此以往会造成作物产量和品质下降,甚至威胁到粮食安全。微塑料存在被植物吸收的可能性,从而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对人体健康产生威胁。此外,微塑料巨大的比表面积使其极容易通过吸附作用成为其他污染物(重金属、农药和抗生素等)的载体,增加污染物的转移富集风险,从而造成土壤生态环境复合污染。中国地膜生产、使用相关标准正在逐步完善,但同发达国家和地区相比仍有一定的差距。中国尚未形成完善可持续的地膜回收体系,农田土壤中的微塑料污染研究仍不够充分,同时针对残膜及微塑料污染防控的政策和法规也有待于进一步完善。因此应进一步借鉴发达国家和地区的经验,结合中国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制定地膜生产、回收相关标准以及残膜和微塑料污染防治的政策法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膜 农业效益 残膜及微塑料污染 环境效应 污染防治
下载PDF
生物降解地膜降解性能对南疆土壤温湿度及棉花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14
10
作者 王龙 贺小伟 +4 位作者 胡灿 王旭峰 刘勤 严昌荣 丁建萍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64-70,79,共8页
以普通聚乙烯(PE)地膜为对照,研究了棉田3种成分含量不同的聚对苯二甲酸-己二酸丁二醇酯(PBAT)生物降解地膜(A、B1和B2)的降解过程,分析了生物降解地膜对土壤温度、土壤含水量、棉花生长和产量的影响。结果显示:不同类型降解地膜的降解... 以普通聚乙烯(PE)地膜为对照,研究了棉田3种成分含量不同的聚对苯二甲酸-己二酸丁二醇酯(PBAT)生物降解地膜(A、B1和B2)的降解过程,分析了生物降解地膜对土壤温度、土壤含水量、棉花生长和产量的影响。结果显示:不同类型降解地膜的降解速率不同,降解速率排序为B1<A<B2;在棉花生育前期,生物降解地膜膜面保持完整,保温保墒效果差异不显著,但随着降解地膜的膜面降解破裂,膜下土壤温度和含水量开始降低,在棉花生育后期,生物降解地膜比普通地膜的土壤日均温低0.5℃~1.5℃,土壤含水量低2%~3%;A和B2生物降解地膜降解时间较早,使棉花生育中期生长受限,籽棉减产22.47%和23.06%,而B1生物降解地膜处理的棉花生育期与普通PE地膜基本一致,籽棉增产0.89%。B1生物降解膜具有较好的棉田覆盖应用潜力,较适用于南疆棉花种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降解地膜 降解速率 土壤温度 土壤含水量 棉花 产量
下载PDF
4JSM-2000B型残膜回收机棉秆粉碎装置设计与试验 被引量:8
11
作者 赵岩 严昌荣 +1 位作者 田辛亮 刘勤 《农机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81-85,93,共6页
地膜残留现已成为影响新疆棉区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而现有的残膜回收机具大多存在含杂率高的问题。为解决上述问题,研制了一种新型棉秆粉碎装置,主要由悬挂架、动力传递系统、刀片及刀辊等部件组成。该机采用螺旋单侧输出搅龙,将粉碎... 地膜残留现已成为影响新疆棉区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而现有的残膜回收机具大多存在含杂率高的问题。为解决上述问题,研制了一种新型棉秆粉碎装置,主要由悬挂架、动力传递系统、刀片及刀辊等部件组成。该机采用螺旋单侧输出搅龙,将粉碎后的棉秆侧抛至地面,降低了残膜含杂率。设计了刀片线速度、刀辊旋转半径、刀辊转速及螺旋输送机构,并确定其结构尺寸。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当刀辊转速2200r/min、刀片离地高度60mm、机具作业速度1.5m/s时,棉秆粉碎合格率为90.2%,本研究可为棉秆粉碎装置的设计与改进提供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秆粉碎 残膜回收 分析
下载PDF
基于雨课堂的过程性考核评价在组织学与胚胎学理论课教学中的应用探索 被引量:13
12
作者 何莉 杨虹 +3 位作者 晏长荣 吴诗诗 席萌丹 卢敏 《中国组织化学与细胞化学杂志》 CAS CSCD 2021年第4期392-395,共4页
目的探讨基于雨课堂的过程性考核评价在组织学与胚胎学理论课教学中的应用前景。方法选择我校2019级临床医学专业学生4个班共计216人为研究对象,实验组采用基于雨课堂的过程性考核为主、期末闭卷考试为辅的评价方式考核组织学与胚胎学... 目的探讨基于雨课堂的过程性考核评价在组织学与胚胎学理论课教学中的应用前景。方法选择我校2019级临床医学专业学生4个班共计216人为研究对象,实验组采用基于雨课堂的过程性考核为主、期末闭卷考试为辅的评价方式考核组织学与胚胎学的理论课教学效果;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多媒体授课模式,学期结束后利用单一的结业闭卷考试进行考核。比较两种考核方式下总成绩的平均分差异以及不同分数段的学生比例差异。结果实验组总成绩平均分显著高于对照组,且实验组中60~70分以及60分以下的学生比例也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基于雨课堂的过程性考核评价体系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学习兴趣更加浓厚,学习过程更加自由高效,学习成绩明显提高,值得教师在组织学与胚胎学的教学改革工作中应用和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雨课堂 过程性考核 组织学与胚胎学 理论课教学
下载PDF
不同消毒方式对土壤酶活性及土传病原真菌消减的影响 被引量:19
13
作者 运翠霞 严昌荣 +4 位作者 徐明泽 刘恩科 MORMILE Pasquale 董雯怡 刘勤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86-96,共11页
为探究不同消毒方法对土壤环境的影响,本研究以北京昌平连作多年的草莓地为研究对象,通过设置田间试验对比物理防控方法活性炭+太阳辐射膜覆盖与化学熏蒸剂棉隆和氯化苦对土壤温度、养分和酶活性的影响及对土传病原真菌的消减效果。结... 为探究不同消毒方法对土壤环境的影响,本研究以北京昌平连作多年的草莓地为研究对象,通过设置田间试验对比物理防控方法活性炭+太阳辐射膜覆盖与化学熏蒸剂棉隆和氯化苦对土壤温度、养分和酶活性的影响及对土传病原真菌的消减效果。结果表明:高剂量活性炭+太阳辐射膜覆盖可使土壤表层温度迅速升高至50℃以上,在0~10cm土层内对土传病原真菌镰刀菌和疫霉菌的减退率分别达90%和85%以上;活性炭的添加使土壤养分含量显著增加,同时激活土壤酶活性。然而,化学药剂棉隆和氯化苦熏蒸对镰刀菌和疫霉菌的减退率均达95%以上,但同时也降低了土壤养分含量和抑制了土壤酶活性。因此,活性炭+太阳辐射膜覆盖作为一种非化学土壤消毒方法,在改良土壤、连作地土传病原菌的防治具有较大的潜力,为实现连作草莓土传病害的绿色防控提供了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辐射膜 活性炭 棉隆 氯化苦 酶活性 镰刀菌 疫霉菌
原文传递
微生物菌剂对设施辣椒秸秆原位堆肥土壤理化性质及细菌群落的影响 被引量:12
14
作者 李雪菲 靳拓 +3 位作者 张凯 严昌荣 丁超武 刘勤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33-43,共11页
为明确微生物菌剂对设施废弃秸秆参与原位堆肥的影响,以辣椒秸秆为研究对象,利用实验室常规化学分析方法,测定堆肥理化性质,并通过16srDNA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堆肥过程细菌群落。结果表明:外源微生物菌剂可显著提高堆肥期间土壤温度,提... 为明确微生物菌剂对设施废弃秸秆参与原位堆肥的影响,以辣椒秸秆为研究对象,利用实验室常规化学分析方法,测定堆肥理化性质,并通过16srDNA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堆肥过程细菌群落。结果表明:外源微生物菌剂可显著提高堆肥期间土壤温度,提高电导率值,促进总氮的固定,有效减少堆肥中期氮素损失。不同发酵时期细菌优势菌种不同,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厚壁菌门(Firmicutes)、酸杆菌门(Acidobacteria)、绿弯菌门(Chloroflexi)、芽单胞菌门(Gemmatimonadetes)、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和异常球菌-栖热菌门(Deinococcus-Thermus)是辣椒秸秆原位堆肥过程在门水平优势细菌。克雷伯氏菌属(Klebsiella),芽孢杆菌属(Bacillus),不动杆菌属(Acinetobacter)和假单孢菌属(Pseudomonas)是属水平优势细菌。微生物菌剂对细菌群落结构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堆肥升温期和降温期。添加300kg/hm^(2)微生物菌剂处理堆肥最高温度比对照提高1.95℃,和堆肥前相比,电导率提高了1.37ms/cm,总氮提高了24.1%,优势菌群变形菌和厚壁门在所有组内变化最显著。综上,300kg/hm^(2)微生物菌剂为辣椒秸秆原位堆肥最适添加量,研究结果为茄果类秸秆还田堆肥技术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设施辣椒秸秆 微生物菌剂 原位堆肥 细菌群落
原文传递
Effects of Conservation Agriculture on Land and Water Productivity in Yellow River Basin, China
15
作者 Vinay Nangia Mobin-ud-Din Ahmad +6 位作者 Du Jiantao yan changrong Gerrit Hoogenboom Mei Xurong He Wenqing Liu Shuang Liu Qi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and Biological Engineering》 SCIE EI CAS 2010年第2期5-17,I0001,共14页
In the dryland regions of North China,water is the limiting factor for rainfed crop production.Conservation agriculture(featuring reduced or zero tillage,mulching,crop rotations and cover crops)has been proposed to im... In the dryland regions of North China,water is the limiting factor for rainfed crop production.Conservation agriculture(featuring reduced or zero tillage,mulching,crop rotations and cover crops)has been proposed to improve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and enhance yields in these areas.Conservation agriculture systems typically result in increased crop water availability and agro-ecosystem productivity,and reduced soil erosion.To evaluate the potential of conservation agriculture to improve soil water balance and agricultural productivity,the DSSAT crop model was calibrated using the data of a field experiment in Shouyang County in the semi-arid northeastern part of the Yellow River Basin.The average annual precipitation at the site is 472 mm,75%of which falls during the growing season.The site had a maize-fallow-maize rotation.data from two crop seasons(2005 and 2006)and four treatments for calibration and analysis were used.The treatments were:conventional tillage(CT),no-till with straw mulching(NTSM),all-straw incorporated(ASRT)and one-third residue left on the surface with no-till(RRT).The calibration results gave satisfactory agreement between field observed and model predicted values for crop yield for all treatments except RRT treatment,and for soil water content of different layers in the 150 cm soil profile for all treatments.The difference between observed and predicted values was in the range of 3%-25%for maize yield and RMSE was in the range of 0.03-0.06 cm^(3)/cm^(3) for soil water content measured periodically each cropping season.While these results are encouraging,more rigorous calibration and independent model evaluation are warranted prior to making recommendations based on model simulations.Medium-term simulations(1995-2004)were conducted for three of the treatments using the calibrated model.The NTSM and ASRT treatments had similar or higher yields(by up to 36%),higher crop water productivity by up to 28%and reduced runoff of up to 93%or 43 mm compared to CT treatm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LLAGE conservative agriculture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MULCH residues CERES model DSSAT model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