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非水四乙基氯化铵体系中电溶解耦合铪醇盐合成的电化学机理与动力学
1
作者 李帅 杨声海 +4 位作者 陈永明 唐朝波 赖延清 邓朝勇 王长红 《Transactions of Nonferrous Metals Society of China》 SCIE EI CAS CSCD 2024年第5期1681-1693,共13页
作为一种具有广泛应用前景的高效电合成技术,耦合电溶解的铪醇盐合成(EHS)基于铪溶解/乙醇脱氢的同时非均相反应以及溶液中Hf^(4+)阳离子和烷氧阴离子的自发结合反应。为了阐明EHS过程的机制和动力学,通过电化学测试、扫描电镜、气相色... 作为一种具有广泛应用前景的高效电合成技术,耦合电溶解的铪醇盐合成(EHS)基于铪溶解/乙醇脱氢的同时非均相反应以及溶液中Hf^(4+)阳离子和烷氧阴离子的自发结合反应。为了阐明EHS过程的机制和动力学,通过电化学测试、扫描电镜、气相色谱和微观动力学模拟等手段,探究阳极铪溶解和阴极乙醇脱氢的电化学行为。结果表明,优选的支持电解质四乙基氯化铵(Et_(4)NCl)展现了钝化膜击穿与铪溶解协同的剧烈点蚀机制以及两段脱氢机制。为量化钝化膜击穿和铪点蚀的动力学参数,提取与钝化速率、钝化膜击穿敏感性和点蚀速率相关的3个指标,并通过建立微观动力学模型评估基于Et_(4)NCl体系的EHS工艺,其电能消耗为1.53~1.83 k W·h/kg Hf(OC_(2)H_(5))_(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铪醇盐合成 四乙基氯化铵 铪溶解 乙醇脱氢 电化学机理 电化学阻抗谱 微动力学模拟
下载PDF
添加In对SAC305焊料显微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2
作者 任晓磊 王云鹏 +4 位作者 赖彦青 史淑艳 刘晓英 邹龙江 赵宁 《Transactions of Nonferrous Metals Society of China》 SCIE EI CAS CSCD 2023年第11期3427-3438,共12页
在Sn-3.0Ag-0.5Cu(SAC305)焊料中熔入0.5%~10%(质量分数)的In粉以改变钎料的显微组织,进而改善焊料的性能。实验结果表明:β-Sn(In)、Ag_(3)(Sn,In)和Cu_(6)(Sn,In)_(5)相存在于所有的含In钎料中,在SAC305-10In焊料中发现了InSn_(4)物... 在Sn-3.0Ag-0.5Cu(SAC305)焊料中熔入0.5%~10%(质量分数)的In粉以改变钎料的显微组织,进而改善焊料的性能。实验结果表明:β-Sn(In)、Ag_(3)(Sn,In)和Cu_(6)(Sn,In)_(5)相存在于所有的含In钎料中,在SAC305-10In焊料中发现了InSn_(4)物相。随着In含量的增加,β-Sn晶粒形核点增加,其形核模型由{101}转变为{301},从而细化β-Sn晶粒,使得β-Sn的形态由粗大晶粒转变为交错晶粒,最后转变为多晶粒。结果表明,这种β-Sn晶粒形态转变引起细晶强化与固溶强化的联合作用,使得SAC305-xIn焊料的显微硬度随着In添加量的增加而显著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n-3.0Ag-0.5Cu β-Sn 过冷度 成核模型 显微硬度
下载PDF
电场对废旧锂离子电池中有价金属浸出的影响
3
作者 杨健 周嫄 +4 位作者 张宗良 许开华 张坤 赖延清 蒋良兴 《Transactions of Nonferrous Metals Society of China》 SCIE EI CAS CSCD 2023年第2期632-641,共10页
提出一种电场强化浸出工艺,用于提高废旧锂离子电池提取Li、Ni、Co以及Mn过程中的浸出效率。通过产品表征和浸出动力学等手段,对浸出工艺参数进行优化并对浸出机制进行研究。在优化浸出条件下,超过98%Li、97%Ni和Co以及93%Mn被浸出进入... 提出一种电场强化浸出工艺,用于提高废旧锂离子电池提取Li、Ni、Co以及Mn过程中的浸出效率。通过产品表征和浸出动力学等手段,对浸出工艺参数进行优化并对浸出机制进行研究。在优化浸出条件下,超过98%Li、97%Ni和Co以及93%Mn被浸出进入到溶液中。浸出动力学研究表明,Li、Ni、Co和Mn的浸出过程由基于核缩减模型的化学反应控制,并确定浸出活化能分别为42.4、46.1、46.2和47.3k J/mol。浸出过程中,施加电场为溶液中Fe^(2+)和Cl^(-)的循环利用提供了便利通道,减少了还原剂的添加量,同时保证了高的金属浸出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旧锂离子电池 有价金属浸出 电场强化 浸出动力学
下载PDF
利用Cu_2SnS_3纳米晶和Zn离子混合溶液制备Cu_2ZnSnS_4薄膜(英文)
4
作者 童正夫 杨佳 +6 位作者 颜畅 郝萌萌 刘芳洋 蒋良兴 赖延清 李劼 刘业翔 《Transactions of Nonferrous Metals Society of China》 SCIE EI CAS CSCD 2016年第8期2102-2108,共7页
在非真空条件下,选用无毒原材料,采用溶液法制备Cu_2ZnSnS_4薄膜。利用透射电镜、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能谱以及拉曼等研究手段,对Cu_2ZnSnS_4薄膜的形成机理进行分析。通过循环伏安及光电测试,探讨Cu_2ZnSnS_4薄膜作为染料敏化太阳能... 在非真空条件下,选用无毒原材料,采用溶液法制备Cu_2ZnSnS_4薄膜。利用透射电镜、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能谱以及拉曼等研究手段,对Cu_2ZnSnS_4薄膜的形成机理进行分析。通过循环伏安及光电测试,探讨Cu_2ZnSnS_4薄膜作为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对电极的催化性能。结果表明:采用溶液法制备的Cu_2ZnSnS_4混合前驱体溶液主要由Cu2SnS 3纳米晶和Zn离子组成,将其滴涂成膜后,经过550°C退火,最终可以得到Cu_2ZnSnS_4薄膜;制备的Cu_2ZnSnS_4薄膜对氧化还原对I-3/I-具有一定的催化作用,将其应用于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的对电极取得了1.09%的光电转化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2ZnSnS4薄膜 Cu2SnS3纳米晶 Zn离子 电催化 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
下载PDF
La(Ⅲ)改性沸石脱除模拟硫酸锌溶液中氟离子的热力学和动力学(英文) 被引量:11
5
作者 赖延清 杨凯 +3 位作者 杨超 田忠良 郭伟昌 李劼 《Transactions of Nonferrous Metals Society of China》 SCIE EI CAS CSCD 2018年第4期783-793,共11页
为了明确La(Ⅲ)改性沸石脱除模拟硫酸锌溶液中氟离子的机理,利用XRD、SEM和EDX对吸附剂进行表征,研究吸附剂用量和吸附时间对吸附过程的影响,采用吸附等温线与吸附动力学对吸附过程进行探究。结果表明,Langmuir吸附等温线模型更适合吸... 为了明确La(Ⅲ)改性沸石脱除模拟硫酸锌溶液中氟离子的机理,利用XRD、SEM和EDX对吸附剂进行表征,研究吸附剂用量和吸附时间对吸附过程的影响,采用吸附等温线与吸附动力学对吸附过程进行探究。结果表明,Langmuir吸附等温线模型更适合吸附过程;在303和313 K条件下,吸附剂的最大理论吸附容量分别为20.83和23.04 mg/g;Temkin和D-R吸附等温线模型证明氟离子脱除过程为物理吸附,且吸附过程遵从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同时,热力学计算结果(?G~Θ<0 k J/mol,?H~Θ=8.28 k J/mol,?S~Θ=0.030 k J/(mol?K))说明La(Ⅲ)改性沸石脱除模拟硫酸锌溶液中氟离子是自发、吸热的物理过程;将La(Ⅲ)改性沸石应用在工业硫酸锌溶液中,用量为15 g/L时,氟离子浓度从98.05 mg/L降低至44.09 mg/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III)改性沸石 脱氟 硫酸锌溶液 吸附等温线 动力学
下载PDF
以天然辉锑矿为原料制备Sb_(2)S_(3)纳米线/多孔碳复合物作为高性能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 被引量:5
6
作者 汪齐 赖延清 +3 位作者 刘芳洋 蒋良兴 贾明 王熙伦 《Transactions of Nonferrous Metals Society of China》 SCIE EI CAS CSCD 2021年第7期2051-2061,共11页
为了避免目前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制造所使用的高纯试剂和高能耗,采用简单熔融法制备以多孔碳为基体的Sb_(2)S_(3)纳米线/多孔碳复合负极材料。得益于活性材料Sb_(2)S_(3)的纳米结构和多孔碳的协同作用,复合负极材料在100 mA/g下循环150... 为了避免目前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制造所使用的高纯试剂和高能耗,采用简单熔融法制备以多孔碳为基体的Sb_(2)S_(3)纳米线/多孔碳复合负极材料。得益于活性材料Sb_(2)S_(3)的纳米结构和多孔碳的协同作用,复合负极材料在100 mA/g下循环150次后仍可实现530.3 mA·h/g的高可逆容量,在5000 mA/g下循环320次仍可获得130.6 mA·h/g的容量。研究结果揭示直接利用辉锑矿作为先进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可能性和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辉锑矿 经济制备 纳米结构负极材料
下载PDF
NH4+对不锈钢表面析氢和锰沉积反应的催化性能(英文) 被引量:2
7
作者 杨凡 蒋良兴 +3 位作者 于枭影 刘芳洋 赖延清 李劼 《Transactions of Nonferrous Metals Society of China》 SCIE EI CAS CSCD 2019年第11期2430-2439,共10页
采用线性扫描伏安(LSV)、电化学阻抗谱(EIS)、恒电位极化、计时电流、扫描电镜(SEM)和X射线衍射(XRD)等方法,研究在不同电位区间硫酸铵浓度对不锈钢表面析氢和锰沉积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NH4^+的放电反应可以加速整个阴极析氢反应动力... 采用线性扫描伏安(LSV)、电化学阻抗谱(EIS)、恒电位极化、计时电流、扫描电镜(SEM)和X射线衍射(XRD)等方法,研究在不同电位区间硫酸铵浓度对不锈钢表面析氢和锰沉积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NH4^+的放电反应可以加速整个阴极析氢反应动力学,NH4+的放电反应速率随硫酸铵浓度和过电位的增加而增加。锰在不锈钢表面的电结晶服从三维连续成核机理,晶核生长受扩散控制。增加过电位能加快形核速率,但使形核密度降低。在低电位区间,吸附于不锈钢表面的Mn^2+优先放电;在中等电位区间,增加硫酸铵浓度能提高电流效率并生成更多块状晶体;在高电位区间,增加硫酸铵浓度会抑制形核过程,该条件下得到的晶体以柱状形态为主,且晶格中的氢含量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酸铵 锰电沉积 析氢 不锈钢阴极
下载PDF
Three-dimensional antimony sulfide anode with carbon nanotube interphase modified for lithium-ion batteries 被引量:2
8
作者 Qi Wang Yue-yong Du +3 位作者 yan-qing lai Fang-yang Liu Liang-xing Jiang Ming Jia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inerals,Metallurgy and Materials》 SCIE EI CAS CSCD 2021年第10期1629-1635,共7页
Antimony sulfide(Sb_(2)S_(3))is a promising anode for lithium-ion batteries due to its high capacity and vast reserves.However,the low electronic conductivity and severe volume change during cycling hinder its commerc... Antimony sulfide(Sb_(2)S_(3))is a promising anode for lithium-ion batteries due to its high capacity and vast reserves.However,the low electronic conductivity and severe volume change during cycling hinder its commercialization.Herein our work,a three-dimensional(3D)Sb_(2)S_(3) thin film anode was fabricated via a simple vapor transport deposition system by using natural stibnite as raw material and stainless steel fiber-foil(SSF)as 3D current collector,and a carbon nanotube interphase was introduced onto the film surface by a simple dropping-heating process to promote the electrochemical performances.This 3D structure can greatly improve the initial coulombic efficiency to a record of 86.6% and high reversible rate capacity of 760.8 mAh·g^(-1) at 10 C.With carbon nanotubes interphase modified,the Sb_(2)S_(3) anode cycled extremely stable with high capacity retention of 94.7% after 160 cycles.This work sheds light on the economical preparation and performance optimization of Sb_(2)S_(3)-based anod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hree dimensions antimony sulfide anode carbon nanotubes interphase lithium-ion batteries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